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班计算教案

发布时间:2023-07-19 小班计算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计算教案精品。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教案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增强规划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经过小编的耐心推敲和打磨这篇“小班计算教案”终于完成了,这些材料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它们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计算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演示用教具:贴绒娃娃8个,猫7只,鱼6只。幼儿操作材料:盆子1只,8个娃娃的卡片1张,纸剪苹果7个,帽子7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一)首先将8个娃娃排成竖行。

师:今天娃娃来到我们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许多。演示提问。

二、演示提问。

(一)将7只猫一一对应并置在娃娃右边图

师:她们养了许多猫,那娃娃和猫是不是一样多?幼:一样多(见图示)yJs21.coM

(二)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多1个,猫少1只。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娃娃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猫或减少1个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和娃娃说:“再见”。

(三)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师边演示边提问:请猫吃鱼了哦,1只猫吃1条鱼(将鱼一一对应并置在猫的右边,如图二)比一比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猫多1只,鱼少1只)怎样才能使猫和鱼变成一样多?

三、操作活动。

1、请小朋友把盆子中画有许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给娃娃分苹果,把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苹果是不是一样多?幼:(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娃娃所1个,苹果少1个。用什么办法使娃娃和苹果一样多呢?

3、给娃娃戴帽子。1个娃娃戴1顶帽子,一个对一个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样多?(娃娃多,帽子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老师再给每个幼儿1顶纸剪的帽子)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计算教案 篇2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 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个1。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数字卡片1 一4, 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 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 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 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 就是4 。“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 理解4 里面有4 个1 , 4 个1 合起来是4 。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虫”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难点是说出总数。

小班计算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1、在观察、猜测、游戏的过程中感知朋友的明显特征,并能大胆清楚的表述。2、通过看朋友的游戏,体验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活动重点:在看朋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朋友的一些特征。活动难点:能大胆清楚的表述自己的猜测,体验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活动准备:1、ppt《看朋友》,班主任、保安、保育员和保健老师。2、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看朋友”。活动过程:我的朋友是谁——大家一起看朋友——我的朋友还有谁一、我的朋友是谁1、导入:“1、2、3、…7,我的朋友在哪里?”找朋友游戏。2、小结:原来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还可以在一起玩,你有那么多好朋友,有朋友真快乐。二、大家一起看朋友1、导入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其实我们的朋友还有许多,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他们。2、播放ppt:瞧!我们的朋友就在门里面,我们今天要去看几位朋友呢? (1)看看几号门打开了?里面会是谁?播放幻灯二:是谁?(班主任老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周老师的?小结:你们眼睛真厉害果然猜对了,周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她天天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做游戏。(2)现在想看望几号门里的朋友,看2号门里的是谁?(保安叔叔)追问:到底是谁,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保安爷爷也是我们的朋友,他手里拿着的警棍是武器,三位保安叔叔每天轮流站岗来保护我们的安全。。(3)师:我们已经去看过了几号门里的朋友,还有几号门里的朋友没看? 播放两扇门:出示背影,她们是同一个人吗?细微观察。在我们幼儿园谁会穿这样的衣服呢?小结:你们和阿姨真好,平时她用的穿的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你们真是好朋友。保健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她每天都给我们检查,让我们健健康康的。三、我的朋友还有谁1、今天我们一共去看了哪几位朋友?还有谁我们还没有去看?2、总结:今天可真开心,原来我们身边不仅有小朋友,还有关心我们的大朋友,除了今天去看的朋友,还有哪些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朋友还有谁呢?

小班计算教案 篇4

菠萝学名凤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菠萝树上。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和爱吃的一种水果。在孩子们的眼里,菠萝是一种特殊的水果DD它的果实总和密密的叶子连在一起、它的表皮特别的粗糙、吃到它的果实有点困难……为了和孩子们一起全面的了解菠萝,我们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依靠感官的观察、了解正确的削菠萝方法等活动过程,幼儿在猜猜、玩玩、看看、吃吃中充分感知菠萝的特性,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探究能力,提高幼儿了的感知能力。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1、人手一个菠萝,一份削好的菠萝。

师:“今天我们小六班来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DD观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小班计算教案 篇5

2、能大胆表现小鸡的各种姿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观察小鸡的各种活动。

2、背景图1张。

3、彩笔每幼儿1盒。

师:今天要有一大群好朋友来和我们玩,说说会是谁。

教师在背景图上边说儿歌,边慢慢画出一只站立着的小鸡。儿歌:头圆圆,眼圆圆,身体圆圆,嘴儿尖尖,两条眼儿细又短。

二、基本部分。

1、边说儿歌边用手书空小鸡的画法。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背景图,请幼儿说说小鸡的朋友来草地上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提问问题,如:小鸡哪种姿势才能吃这里的东西?小鸡来这里怎样玩?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的各种姿态。如:抬着头的、低着头的、两只小鸡在一起的等。

3、幼儿绘画。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图中背景画出多种姿态的小鸡。

4、欣赏交流。

幼儿讲述自己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

小班计算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3以内数数的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知道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能比较连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超市情境布置;扮演数字宝宝的3位小朋友并创设家的情景;人手、1张画有礼物的图片并有与之相对应的礼物;篮子人手一只;歌曲“看朋友”;包装精美的礼物人手一份。

(1)、有没有去亲戚家做过客?怎么去的(坐车、步行、开车等等)?和谁?带些什么礼物?应该注意些什么?

(2)、师总结:去朋友家做客应懂礼貌,会说一些礼貌用语,如进门应先敲门,说:你好!告别应说:再见!

要求:幼儿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着画有不同数量的礼物图片幼儿按照图片上的东西去超市选购实物。

提示:不能拿错、多拿、少拿,根据图片选礼物,选购完后到超市收银员那“付款”――图片。

(2)、想想你怎么去朋友家?(坐火车、开飞机……)注意先敲门,要与朋友打招呼。

1、音乐“看朋友”,边唱边模仿“开汽车”(开飞机……)去朋友家。

2、敲门、进去,与数字宝宝打招呼。

3、思考:有三个数字宝宝在家,每个小朋友要送每个宝宝一份礼物,该怎么送数字宝宝才高兴呢?

要求:送的礼物要与数字宝宝的意思相吻合,愿意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愿。

小朋友互相猜猜,说说礼物,动手拆拆,数数礼物。

5、与数字宝宝再见,开汽车等各种方式回。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小班计算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两组物体能够比较并能探索出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比较物体多少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探索出使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塑胶垫若干(比幼儿人数少一块),碟、叉等食物若干份,记录卡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找坐垫”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比较物体多少的兴趣。

1、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找一块坐垫,来跟老师做游戏。” 让小朋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小朋友多,坐垫少)。

2、集体讨论“如何才能使小朋友人数和坐垫一样多?”

二、分组活动,运用重叠、并置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比较餐具的多少。

三、小结

引导幼儿小结如何令“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多种方法。

活动分析:

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贯穿活动的始末,幼儿在游戏中兴高采烈地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及其变化,同时从不同学习层次的需要出发,用多种材料让幼儿操作让他们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班计算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数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刚刚进小班,对数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认识数字的兴趣很高.因此我选了有趣的0,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从中也初步让孩子了解了1、2。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发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学中乐,乐中学。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012数字卡片、一个空盒子、音乐磁带、一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有一位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老师出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盒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教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你们好!(0宝宝你好)看看0宝宝长的怎么样啊?

圆圆的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把两只小手举起来,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现在小手还看的见吗?(看不见,没有了)师:对了,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游戏再进行一次)

师:现在0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看见一个0宝宝,小朋友就点点头,看见两个0宝宝就招招手,看见三个0宝宝就扭扭扭。

教师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几本书?(一本)那么现在能不能用0宝宝表示呢?(不能,要用1来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样东西,,师:现在要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2宝宝来表示)出示字卡2。

三、游戏

师:(出示图片)0宝宝带来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谜藏的游戏,小朋友看看,0宝宝都躲在哪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贴在身上,一起和0宝宝跳舞,好吗?(放音乐)老师与幼儿共舞。

教学反思:

由于刚刚进入小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孩子对数字宝宝平时接触较多,很容易理解,因此我选了此内容,孩子兴趣很高。这节课基本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了解0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个环节设计时,我想给孩子一个神秘的感觉,可当我打开盒子时,孩子楞了怎么没有小客人在盒子里呢,问题:没有要用什么数字宝宝表示?让孩子从失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原来没有可以用0宝宝表示,是0宝宝来小一班做客。孩子认识了0,也初步知道了0的概念。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在碰到一个0宝宝,碰到两个0宝宝,碰到三个:0宝宝的游戏时,孩子情绪高涨,动作也做的十分好看,就连平时内向的佳结和伟伟也都积极的表现自己。最后的环节是和0宝宝共舞,孩子在和0宝宝捉谜藏并找到0宝宝后,心情非常舒畅,老师就提议要和0宝宝共同跳舞把这堂课推向高潮,让孩子释放自己快乐的情绪。整个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的,自主的。《纲要》要求教育活动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在这堂活动中已充分体现。

本活动目标设为两点,1、就是让幼儿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2、在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坚持一孩子为主题,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在活动教师提供自由、宽舒、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教育目标。

但在此次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里,当打开盒子时,里面是空的,影响了孩子积极的情绪,如果直接把0宝宝放进盒子,可能孩子就不会有中失落的感觉了。在初步认识1和2宝宝的这个环节如果能和前面的环节(游戏举起两只手,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结合起来,这节课的设计会显得更加的合理。

小班计算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物体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

2.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和探索简单的排序规律。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猪带我们去参观他的花园,我们一起出发吧!(出示ppt1)

二、初步感受按规律排序规律。

1.师:瞧!小路的两边有什么?(树)这些树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同)每一边的树是怎样排队的呢?(一棵大,一棵小)你是从哪里开始看的?(出示ppt2)

教师小结:这些树是按照一棵大一棵小黄的,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出示ppt3)

2.师:再往前走,小路两边有什么?(蘑菇)这些蘑菇是怎么排的?你是从哪里开始看的?(出示ppt4)

教师小结:这些蘑菇是按照一个红的一个黄的,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出示ppt5)

3. 师:小蝴蝶也飞来了小花园,也排着整齐的队伍呢!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出示ppt6)

教师小结:这些蝴蝶是按照两个蓝的一个红的,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出示ppt7)

三、讨论排列顺序

师:小熊种了很多好看的花,而且每一丛花都有规律,可是,它有些粗心,漏种了一些花,请你按照规律把每丛花中漏种的花补上吧!

小班计算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活动准备:演示用教具:贴绒娃娃8个,猫7只,鱼6只。幼儿操作材料:盆子1只,8个娃娃的卡片1张,纸剪苹果7个,帽子7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一) 首先将8个娃娃排成竖行。

师:今天娃娃来到我们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许多。演示提问。

二、演示提问。

(一)将7只猫一一对应并置在娃娃右边图

师:她们养了许多猫,那娃娃和猫是不是一样多?幼:一样多(见图示)

(二) 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多1个,猫少1只。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娃娃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猫或减少1个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和娃娃说:"再见"。

(三) 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师边演示边提问:请猫吃鱼了哦,1只猫吃1条鱼(将鱼一一对应并置在猫的右边,如图二)比一比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猫多1只,鱼少1只)怎样才能使猫和鱼变成一样多?

三、 操作活动。

1、请小朋友把盆子中画有许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给娃娃分苹果,把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苹果是不是一样多?幼:(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娃娃所1个,苹果少1个。用什么办法使娃娃和苹果一样多呢?

3、给娃娃戴帽子。1个娃娃戴1顶帽子,一个对一个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样多?(娃娃多,帽子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老师再给每个幼儿1顶纸剪的帽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小班计算教案实用12篇


小编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小班计算教案”,希望您通过本文内容能够获得更多深入的有用的帮助信息提升自我。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整合资讯化数字化科技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小班计算教案 篇1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 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个1。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数字卡片1 一4, 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 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 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 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 就是4 。“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 理解4 里面有4 个1 , 4 个1 合起来是4 。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虫”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难点是说出总数。

小班计算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活动准备:演示用教具:贴绒娃娃8个,猫7只,鱼6只。幼儿操作材料:盆子1只,8个娃娃的卡片1张,纸剪苹果7个,帽子7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一) 首先将8个娃娃排成竖行。

师:今天娃娃来到我们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许多。演示提问。

二、演示提问。

(一)将7只猫一一对应并置在娃娃右边图

师:她们养了许多猫,那娃娃和猫是不是一样多?幼:一样多(见图示)

(二) 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多1个,猫少1只。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娃娃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猫或减少1个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和娃娃说:"再见"。

(三) 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师边演示边提问:请猫吃鱼了哦,1只猫吃1条鱼(将鱼一一对应并置在猫的右边,如图二)比一比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猫多1只,鱼少1只)怎样才能使猫和鱼变成一样多?

三、 操作活动。

1、请小朋友把盆子中画有许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给娃娃分苹果,把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苹果是不是一样多?幼:(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娃娃所1个,苹果少1个。用什么办法使娃娃和苹果一样多呢?

3、给娃娃戴帽子。1个娃娃戴1顶帽子,一个对一个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样多?(娃娃多,帽子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老师再给每个幼儿1顶纸剪的帽子)

小班计算教案 篇3

1、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初步了解“许多”是由许多个“1”组成的。

难点:让幼儿初步理解“许多”是由许多个“1”组成的。

二,活动准备。

两棵果树,苹果和梨的卡片,水果篮两个,录音机和磁带一盒。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咦!这是什么树呀?”

幼儿:“是苹果树。”

教师:“几棵苹果树呢?”

幼儿:“一棵苹果树。”

教师:“果树上有多少苹果呀?”

幼儿:“一个,两个,三个...有好多好多的苹果。”

教师:“好多好多就是许多。”

幼儿:“有许多苹果”。(引导幼儿说出许多苹果)。

教师:“这是什么?”

幼儿:“是水果篮。”

教师:“几个?”

幼儿:“一个水果篮。”

教师:“我们用一个水果篮去摘苹果吧!”

教师:“一个小朋友摘一个苹果,边摘边说:‘我摘了一个苹果。”

老师指着没有苹果的树问:“许多的苹果哪去了?”

幼儿:“苹果放到篮子里了!”

教师:“现在篮子里有多少苹果呀?”

幼儿:“有许多苹果。”

(2)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小手可真能干,看!这是一棵什么树?”

幼儿:“这是一棵梨树。”

教师:“梨树上有多少梨?”

幼儿:“有许多梨。”

老师指着没有梨的树问:“许多的梨哪去了?”

幼儿:“在篮子里!”

(三)结束部分。

一,设计思路:

1、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初步了解“许多”是由许多的“1”组成的。

难点:让幼儿初步理解“许多”是由许多个“1”组成的。

二、说活动准备。

两棵果树,苹果和梨的卡片,水果篮两个,录音机和磁带一盒。

三.说教学教法。

四、说活动过程。

该程序分为三个环节: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以音乐和语言导入,引出果园里的果子熟了;

结束部分:以庆祝丰收为主题,在轻松地音乐中跳《摘果子舞》结束活动。

小班计算教案 篇4

兔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圆形饼干)

猪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正方形饼干)

猪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正方形饼干)

猫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三角形饼干)

猫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三角形饼干)

6我们刚才送错饼干了吗?好吧,让我们换掉一些错误的,给动物他最喜欢的饼干。

(师:噢,我们看看送对了吗?都送对了,你们真能干,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三)游戏《到森林公园》

1老师:今天小动物们得到了他们最喜欢的饼干。他们太高兴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谢,我们邀请孩子们到它们的家乡森林公园玩。

然而,小动物们说森林公园离这里很远,需要坐火车去。我们该怎么办?别着急!你看,他们已经寄给我们火车票了。他们真有趣!

上面有不同的**和数字。看,这张火车票上有什么图形?数字是几呢?

那张呢?并且他们还告诉我们不能上错车厢,如果你拿到了画有圆形的、写有数字1的火车票就要上圆形的车厢,坐1号的椅子,如果——

2老师:现在,请上车!(幼儿持票上不同的车厢),列车员要检票了,请把火车票举起来吧!(教师检查幼儿的对、错)

3、师:小朋友!我们的火车出发啦!(放**幼儿走出教室)

小班计算教案 篇5

1、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小动物图片若干,小鱼图片若干、音乐《去郊游》。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活动后在座位坐好准备上课。

二、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巩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

《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

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

2、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鸭、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它们干什么来了?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它们来给小猫过生日。

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

一条,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

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送了一条小鱼,小猫收到了许多小鱼,

小动物们说:“我们给小猫送来了许多小鱼”,通过每只小动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了解许多可以分成1只、1只、1只。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把小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发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小鱼”。

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四、小猫为了感谢小朋友,请小朋友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1、幼儿到建构区拿积木,每人一块,合起来是许多。

2、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1”或“许多”的物体有哪些。

小班计算教案 篇6

三。现在请让我们的宝宝拿着袋子往糖果棒里装,先看看袋子里有几个圆点,然后再去装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

谁愿意告诉你你包的秘密?你邀请了多少个糖果宝宝。(我袋子上有三个点点,所以我请了三颗糖果)

四、加深难度,对应数字送糖

1.送糖:糖果袋子要放人糖果盒中,这里有5个糖果盒,看看糖果盒子上面有什么啊?(数字l一5),你手里糖果袋子的点点有几个,你就把它送到数字几的房子里。

如:糖果袋子的点点有5个,你就放人数字是5个糖果盒中。

请幼儿根据数量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匹配。

五、品糖游戏:

师:孩子们和糖果游戏和开心,现在,请我们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吃过糖后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活动延伸:继续在区域活动中玩装糖放糖的游戏。

小班数学:数与量的对应

执教者:陈露丹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会根据数量匹配对应的物体,感知3以内的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

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一展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人、玩具)。请数一数。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老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孩子,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

3、游戏:捡糖果。

请根据老师出示的号码领取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拿着糖果准备送给孩子们,却不小心打翻了。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打翻了糖果。你能帮我把它捡起来吗?但是,我们必须根据老师的人数来取同样数量的糖果!

4、多**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时,孩子们一起参加鸟类保护活动。根据游戏中的问题,数一数有xx种颜色的鸟的数量,找出相应的数字。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由于糖果始孩子们的最爱,所以一开始孩子们都没有听到主动帮老师捡糖果的要求。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当孩子们按数字拿起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些孩子开始出错,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和解决,孩子们可以掌握一定的计数方法和技巧。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幼儿园小班教案:一一对应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小动物盖房子,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对应的操作。

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儿童容易进行一对一的对应操作活动,使儿童初步形成一对一的对应易使。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幼儿园数学领域的一个小班,孩子们对动物本身很感兴趣。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一对应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设计思路: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二、出示图卡师幼互动

三、趣味游戏巩固知识

四、动手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在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相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大象,牛,兔子,刺猬,猫,木头,狗,骨头,dotuka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小狗"导入。

师: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动怎么办呢?

师: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让我们看看都有谁吧?(刺猬,猫,兔子,牛,大象)

小结: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

二、出示图卡师幼互动

1老师:请力量最小的小刺猬来帮忙。刺猬是一块木头。森林太多了。刺猬太慢了

2老师:狗请了两只小猫来帮忙。两只小猫有两块木头。木头太多了。小猫太慢了

三。老师:狗请了三只兔子来帮忙。有三只兔子和三块木头。木头太多了,兔子累了

4老师:狗请了四头牛来帮忙。有四头牛和四块木头。木头太多了,牛也累了

5、师:小狗又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来帮忙,五头大象五根木头,终于所有的木头都搬运完了,小狗的房子盖好了

小结:很多小动物来帮忙,狗的房子终于建好了

三、趣味游戏巩固知识

1狗家庭邀请孩子们吃骨头,但每只狗只能吃一块骨头

2、教师出示一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一个狗骨头,出示二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二个狗骨头,出示三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三个狗骨头

小结:小

朋友真棒

四、动手操作活动延伸

1展示操作设备并解示操作要求

2老师:依次为狗找到相应的骨头

小班计算教案 篇7

2、能大胆表现小鸡的各种姿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观察小鸡的各种活动。

2、背景图1张。

3、彩笔每幼儿1盒。

师:今天要有一大群好朋友来和我们玩,说说会是谁。

教师在背景图上边说儿歌,边慢慢画出一只站立着的小鸡。儿歌:头圆圆,眼圆圆,身体圆圆,嘴儿尖尖,两条眼儿细又短。

二、基本部分。

1、边说儿歌边用手书空小鸡的画法。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背景图,请幼儿说说小鸡的朋友来草地上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提问问题,如:小鸡哪种姿势才能吃这里的东西?小鸡来这里怎样玩?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的各种姿态。如:抬着头的、低着头的、两只小鸡在一起的等。

3、幼儿绘画。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图中背景画出多种姿态的小鸡。

4、欣赏交流。

幼儿讲述自己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

小班计算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两组物体能够比较并能探索出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比较物体多少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探索出使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胶垫若干(比幼儿人数少一块),碟、叉等食物若干份,记录卡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找坐垫”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比较物体多少的兴趣。

1、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找一块坐垫,来跟老师做游戏。” 让小朋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小朋友多,坐垫少)。

2、集体讨论“如何才能使小朋友人数和坐垫一样多?”

二、分组活动,运用重叠、并置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比较餐具的多少。

三、小结

引导幼儿小结如何令“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多种方法。

活动分析:

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贯穿活动的始末,幼儿在游戏中兴高采烈地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及其变化,同时从不同学习层次的需要出发,用多种材料让幼儿操作让他们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班计算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两组物体能够比较并能探索出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比较物体多少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探索出使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塑胶垫若干(比幼儿人数少一块),碟、叉等食物若干份,记录卡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找坐垫”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比较物体多少的兴趣。

1、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找一块坐垫,来跟老师做游戏。” 让小朋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小朋友多,坐垫少)。

2、集体讨论“如何才能使小朋友人数和坐垫一样多?”

二、分组活动,运用重叠、并置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比较餐具的多少。

三、小结

引导幼儿小结如何令“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多种方法。

活动分析:

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贯穿活动的始末,幼儿在游戏中兴高采烈地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及其变化,同时从不同学习层次的需要出发,用多种材料让幼儿操作让他们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班计算教案 篇10

导读: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一、说教材:《感知4以内的数》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观察和操作,儿童可以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字。

2、思维拓展目标:

(1) 让幼儿对数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出4以内的数量。

2、 说准备:为了更好的教学,我为这次教学活动准备了挂图、铃、幼儿操作教材等。

三、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4、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儿童数学知识的获取、技能技能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讲述故事,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故事《耳朵,眼睛和嘴巴》,让幼儿知道耳朵,眼睛,的作用,来引发幼儿爱听的,爱看的目的。

2、运用游戏,进入主题,在这个环节这个中我利用游戏:《谁的耳朵灵》,让幼儿听声音说数量,感知4以内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视听能力。

3、指导观察,感知数量,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挂图,让幼儿说出图中动物在做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让幼儿进一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运用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幼儿对4以内数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动嘴、动手、动眼睛、动脑筋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会收获。

在这门课上,我综合了计算机、常识、语言等领域的知识。

小班计算教案 篇11

内容与要求:1、在观察、猜测、游戏的过程中感知朋友的明显特征,并能大胆清楚的表述。2、通过看朋友的游戏,体验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活动重点:在看朋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朋友的一些特征。活动难点:能大胆清楚的表述自己的猜测,体验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活动准备:1、ppt《看朋友》,班主任、保安、保育员和保健老师。2、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看朋友”。活动过程:我的朋友是谁——大家一起看朋友——我的朋友还有谁一、我的朋友是谁1、导入:“1、2、3、…7,我的朋友在哪里?”找朋友游戏。2、小结:原来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还可以在一起玩,你有那么多好朋友,有朋友真快乐。二、大家一起看朋友1、导入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其实我们的朋友还有许多,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他们。2、播放ppt:瞧!我们的朋友就在门里面,我们今天要去看几位朋友呢? (1)看看几号门打开了?里面会是谁?播放幻灯二:是谁?(班主任老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周老师的?小结:你们眼睛真厉害果然猜对了,周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她天天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做游戏。(2)现在想看望几号门里的朋友,看2号门里的是谁?(保安叔叔)追问:到底是谁,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保安爷爷也是我们的朋友,他手里拿着的警棍是武器,三位保安叔叔每天轮流站岗来保护我们的安全。。(3)师:我们已经去看过了几号门里的朋友,还有几号门里的朋友没看? 播放两扇门:出示背影,她们是同一个人吗?细微观察。在我们幼儿园谁会穿这样的衣服呢?小结:你们和阿姨真好,平时她用的穿的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你们真是好朋友。保健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她每天都给我们检查,让我们健健康康的。三、我的朋友还有谁1、今天我们一共去看了哪几位朋友?还有谁我们还没有去看?2、总结:今天可真开心,原来我们身边不仅有小朋友,还有关心我们的大朋友,除了今天去看的朋友,还有哪些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朋友还有谁呢?

小班计算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口手一致地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喜欢模仿。

活动过程:

1、数一数,鸡妈妈有几只?鸡宝宝有几只?

2、小小鸡长大了,早早的起床去学捉虫。今天,小朋友也来和小小鸡,一起来学捉虫!

二、帮小鸡捉虫——在老师的引导下口手一致地点数,并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1.鸡妈妈带着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要捉几条虫子?(出示点子卡片)

2.请幼儿按点卡上的点数,给小鸡送虫子。

1.小小鸡还有许多好朋友!教师播放课件【一一对应】。

2.请你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再次手口一致点数)可请幼儿给这些小鸡起名字。(如:小黄、小红、小黑、小花)

3.每只小鸡都要吃一条小虫子!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忙吧!请幼儿一一对应给小鸡分虫子。

三、捉虫送给小鸡——尝试5以内的点数,正确理解5以内数量。

1、幼儿学做小鸡为它捉虫。

要求:

1)按点卡的提示,为小鸡捉相应数量的小虫子。

2)老师巡视,用以鸡妈妈的身份帮助幼儿捉到正确的数量的虫子。

[精品]小班教案精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小班教案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能用感官知道蛋的味道、颜色、形状。

2、初步学会剥鸡蛋。

活动重点:

了解蛋的形状会剥鸡蛋。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鸡蛋或鹌鹑蛋、毛巾、小盘

活动过程:

1、猜猜这是什么:

“请幼儿猜测蛋里面有什么”

2、剥鸡蛋:

鼓励幼儿敲碎蛋壳剥开来看看,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况。

3、 品尝交流:

与幼儿边吃边聊:鸡蛋的味道、颜色、形状、告诉幼儿鸡蛋有丰富的营养。

4、提出问题:

“蛋还可以怎么吃?”

活动二:

活动名称:母鸡下蛋喽(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能用有节奏的叫声和动作表现母鸡下蛋。

活动重点:

理解歌曲内容,能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场景:草地、花丛、小木屋等。

2、音乐录音、幼儿用书《母鸡下蛋》

活动过程:

1、游戏—母鸡下蛋:

角色游戏:

方法: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小鸡,在音乐的伴奏下出去玩。

一会儿来到花丛里,一会儿走在草地上,玩得真高兴(注意要跟着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在游戏中,“鸡妈妈”拍拍翅膀,大声叫“咯咯咯咯哒,咯咯咯咯哒。”然后“生”下一个大鸡蛋。

2、熟悉音乐的旋律和内容:

(1) 幼儿欣赏歌曲:

—“母鸡妈妈带小小鸡们出去玩得时候,有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你觉得母鸡妈妈下蛋的时候,心里什么样?”

(2)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母鸡妈妈生蛋的时候是怎么叫的?好像在说什么话?”

(4)幼儿练习有节奏地念母鸡下蛋时的叫声:

咯咯咯咯 哒 ,咯咯咯咯哒,咯哒 咯哒 咯咯哒

3、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轻声跟着教师演唱歌曲,注意示范、提醒幼儿开始两句都有休止符,要停顿。

(2) 幼儿分组演唱,一组幼儿唱歌,一组幼儿做动作,然后轮换。

(3) 引导幼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生蛋:

—”妈妈生蛋时,地方不能太小太挤,否则蛋要挤破的。”

(4) 示意幼儿在游戏时人要适当地分开:

—“你是在什么地方生蛋的?”“生了几只蛋?”

(5) 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活动三:音乐厅

组织幼儿到音乐厅,玩各种乐器并学会整理。

计算机教案


本文将带您从多个角度来考察“计算机教案”。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相信经过这页的阅读后你会对此有所了解!

计算机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2.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发展历史,从而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课前准备:

1.在学习网站上设立好计算机工作流程研究主题;准备一些计算机硬件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本课以教学计算机硬件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对计算机已有的整体认识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了解计算机内部主要部件作用,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工作流程。

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台打开机箱的计算机主机(或是敞开机箱的计算机主机图),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充分的感性认识。

练习:1、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简要说明。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如下的练习:请学生撰写一份计算机DIY采购表。列出如果要配置一台计算机,打算配置哪些硬件,并通过因特网,了解这些硬件的相关资料与价格,从另一个侧面感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教案(篇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计算机教案(篇3)

学会用“cd唱机”播放音乐

学会用计算机播放影碟

初步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

鼠标单击、双击、拖动操作

cd唱机的应用

金山影霸的应用

12张cd唱片和12张动画vcd影碟

学生机安装“金山影霸”

本课主要介绍了“cd播放器”播放cd和“金山影霸”播放vcd的实现过程。由于音乐或视频欣赏容易让学生分析,因此建议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机的乐趣,同时也学会计算机“娱乐”功能的操作方法。

1.“cd播放器”和“金山影霸”的按钮和命令较多,学生识记会有困难。教材并没有简单罗列枯燥的“按钮”或“命令”说明,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发现按钮或命令的作用。

2.建议教师结束课堂教学前总结“cd播放器”和“金山影霸”的重要功能。

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理解计算机在娱乐方面的功能,最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玩纸牌游戏复习鼠标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

打开纸牌游戏的路径:开始→程序→附件→娱乐→纸牌游戏。

游戏的最终目的:将所有的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移到右上角的四个空位中,以a开头,接着是2、3、4……。

二、用计算机听音乐

师:用计算机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欣赏动听的音乐、放映精彩的影碟。老师这里有一张cd唱片,大家仔细看看你的计算机,猜猜看,这张cd唱片应该放置在哪里才能让计算机读出里面的音乐文件呢?

(教师出示计算机组成部件图,让举手同学回答,并演示如何将cd放入光盘驱动器)

(座位相邻的学生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3~4人)

师: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cd,请每个小组从老师发的这张cd里选一首你们觉得最好听的歌曲,看谁选出来的歌最受欢迎!

(各小组学生按照教材上39~41页的操作步骤自主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准备好播放自己认为最好听的歌曲。每听完一首歌,其他小组都要给这个小组选择的歌曲打分,满分是100分。记住:小组里的同学必须商量好;分数必须填写到老师发给你们的评分表格里。

“最受欢迎的'歌曲”评分表

评委:第 小组

小组

选择的歌曲名字

分数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

(教师简单讲解评分表填写要求后,各小组播放自己选择的曲目;播放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cd唱机窗口的按钮功能;全部小组播放完毕后,教师收集评分表,并将分数录入excel表格中,自动计算各组的平均得分)

三、用计算机看vcd

师(引入):根据评委们的意见,××小组挑选的歌曲最受欢迎!下面我们要学习如何用计算机看电影。为了表示对××小组的感谢,我们优先让他们挑选影碟。

(按照得分高低,让各小组顺序挑选动画vcd)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一张存放电影文件的vcd光盘。大家先观察一下,vcd与cd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回答:外表与cd相似,但内部存储了视频和声音。)

师:刚刚大家欣赏了cd音乐,是怎么做的呢?那vcd又如何播放呢?

(引导学生将vcd插入光驱,自主探究“控制窗口”按钮上的功能)

师:请各个小组轮流为大家放映电影。放电影的同学要满足看电影同学的需求。

(组织学生相互考察电影播放的各种控制、操作能力,检验学生对“金山影霸”控制窗口上按钮功能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

师:计算机里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和娱乐的程序,这些程序叫做软件。比如,上节课我们教我们学习“四季的脚步”、“时分的认识”的软件;这节课的“纸牌游戏”软件、用来播放音乐的“cd唱机”软件、用来播放影碟的“金山影霸”软件。掌握这些软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学期我们还会学会操作更多的计算机软件。

补充材料

cd小知识

存放cd音乐的光盘叫做“cd盘”,它又称为激光唱盘,我们俗称为“cd”,它将音乐节目以数字的形式存放。cd唱片有正、反两面,可以反光的一面是cd的正面,它用来存放数据,另一面则一般都印有cd的内容,如曲目名等信息。假如你拥有一台配有声卡、音箱和光盘驱动器的多媒体电脑,那么你就可以使用windows的cd播放器程序直接播放cd音乐。

vcd小知识

vcd是“视频压缩盘片”,也叫“视频光盘”。它和普通cd一样大小,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上面储存的是影视节目,所以俗称“影碟”。vcd光盘既可以在vcd机上直接播放,也可以在配置了光驱和相应播放软件(比如“金山影霸”)的电脑中播放。

计算机教案(篇4)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计算机课本修订版第三册。

1.怎样开机,关机?

2.学校机房计算机如何登录入网?

二.新知1.Excel的自我介绍Excel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2.启动Excel的方法a.单击“开始”按钮b.将鼠标指向“程序”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3.电子表格的组成见kp2下图: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

学生练习:

一.开机二.登录入网三.启动Excel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四.对照KP2下图及KP3表熟悉Excel窗口的组成启发学生:怎样能使任一个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五.关机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知道单元格的地址的表示方法2.掌握单元格的选取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Excel?功能如何?2.Excel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新授工作簿由工作表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数据的输入,编辑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现在,先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单元格.1.小小单元格在一张工作表中,在从A到Ⅳ共256列,1到16384行,共有4194340个单元格.a.单一单元格地址表示法b.单一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c.多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2.单元格的选取a.活动单元格的选取b.区域单元格的选取c.选取整列,整行d.选取相邻的多行,多列不相邻多个区域的选取

学生练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Excel四.用适当方法表示如图所示单元格或区域表示为:表示为:()表示为:()五.在Excel中用鼠标选取下列单元格或区域1.C32.B2:D43.C2:E4,F5六.关机

计算机教案(篇5)

[课 题] 规范使用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律和法规。

(2)认识病毒的危害性。

(3)养成良好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4)学会调整系统日期和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遵守道德规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计算机不是我家的,可以随便地删除修改文件,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的工作,更有甚者随意破坏计算机的鼠标器、键盘等硬件设备。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学习如何规范地使用计算机。

二、新授

(板书:规范使用计算机)

1.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律和法规

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

(1)在计算机安全方面我国有哪些法律和法规?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2)什么是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包括哪些?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

学生汇报。不完整的,由其它小组来补充。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讨论地很好。在计算机安全方面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知识产权定义中的智力成果,例如利用计算机编写的软件,设计的小创造小发明等,均属于知识产权。

2.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师: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使用计算机方面也有相应的道德规范。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对照上面的规定,看看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没有违返上述的规定。

学生阅读计算机道德规范。

检讨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不规范操作。

师:刚才这些都很好,都能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就是老师和同学喜爱的好学生。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许多同学在学校或在家里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冲浪,可以利用网络查资料、聊天、发贴子等等。国家于xx年9月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此有相应的规定。请同学齐读“读一读”中的内容。

学生读“读一读”

师:“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并不陌生吧,在报纸、杂志、电视都能听到见到这个词,似乎它无孔不入。

(板书:计算机病毒)

师:计算机病毒是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计算机病毒是人为设计的程序,它具有生物病毒类似的特点:潜伏性、隐藏性、传染性、破坏性等。

(板书:潜伏性 隐藏性 传染性 破坏性)

(师讲解)计算机被感染之后,有的病毒会立即发作,有的病毒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才会发作。例如: cih病毒,它在每月的26日发作,每年的4月26日是它发作的高峰期,使许多的计算机无法工作,有的甚至造到严重破坏,所有保存的数据均全部丢失,给计算机用户造成重大损害。我们平时用的磁盘都有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当你使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磁盘时,就会把病毒传播到另一个磁盘上。所以我们要增强“防病毒”意识,使用正版的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磁盘中的病毒,并且随时升级查毒软件,使它的杀毒功能更加强大。

(演示)国内常用两个杀毒软件“kv300”、“瑞星”简介及使用方法……

三、小结

提问:

(1)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人吗?

师:计算机病毒不会传染给人。

(2)你用过哪些杀毒软件?

学生列举。

(3)我们使用计算机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学生回答。

四、作业

用调整系统日期的方法,暂时“躲”过“cih”病毒。

小数计算的教案12篇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关于“小数计算的教案”的资料,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以便能为您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的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价值。

昨天老师布置让大家回去探究计算器的奥秘,谁愿意来交流?

二、学习两步计算用计算器计算:

这道题先算什么?等于多少?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指出:一般的计算器都要按照运算顺序,先输入先算的,这样的计算比较麻烦。我们现在统一使用的这个计算器可以直接按照算式输入,计算器能读懂。 学生直接输入,再计算。

2、出示例3:用26640分别除以111、222和333,商各是多少,用计算器算一算。

将下面两题分别与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输入的算式比较长,会不能全部显示。解决方法:可以不去管它,如果要全部显示,可以按向右的箭头。

全部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开始交流的方法进行检查。

2、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队进行比赛,两队队员身高情况如下(单位:厘米)

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问:平均身高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里?检查一下,对吗?

注意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要么直接输入( ),要么要算出和之后再输入除法。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有的问题:

(1)两队平均身高相差多少?

(2)两队一共的身高是多少?

(3)两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可能有2个回答:算出12个人的身高和,再除以12;(150+152)÷2

指出:前面的这种方法可行,算一算。后面这种方法只有当两队人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

3、你还记得“142857”这个有趣的数吗?

算一算:142857×1+857142= 142857×4+428571=

142857×2+714285= 142857×5+285714=

142857×3+571428= 142857×6+142857=

4、每2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克。某城镇中心造了一条3280平方米的林带,一年可吸收有害气体多少克?

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列式,并分别说说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用计算器算出该算式的得数。

5、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例3:用26640分别除以111、222和333,商各是多少,用计算器算一算。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2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小数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10.50.1013.538

40502.832.54

0.24007.619735

2.填空。

(1)56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一共是()个十分之一。

(2)5.60.4就是求5.6的()分之()。

(3)2.094去掉小数点后是原数的()倍。

(4)0.243表示(),还表示();

2.7+2.7+2.7+2.7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5)2.90.25的积有()位小数;9.120.24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二、复习指导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整、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都相同吗?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数乘以整数,它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另一种是一个数乘以小数,它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整、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让学生明确: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乘法和除法?加深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认识。

2.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②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明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小数乘法算出的积要点小数点。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小数除法有哪两种情况,各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情况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3)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①指名学生回答: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请学生举例说明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到小数乘法?

(4)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第一级运算?什么叫第二级运算?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计算时首先要看题里有没有括号,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算。

②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简便算法。

出示:4.51.02。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方法,教师对运用了简便计算方法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简便算法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应用的,现在学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做题时要善于观察,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都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③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师出示:6.5加上3.3,所得的和乘以2.5,再去除73.5,商是多少?生列式计算,师巡视。

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一道学生错列的算式:73.5(6.5+3.3)2.5,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提醒学生注意:在列式时要仔细审题,正确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根据题意,73.5是被除数,而除数是(6.5+3.3)2.5的得数,要把它作为除数,就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否则列出的算式不符合题意。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1~4题。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能掌握并按照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运算。

3.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正确使用中括号,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

4.能灵活地运用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

活动黑板或幻灯投影。

教学步骤

一、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与法则(板书)

1.填表。比较整、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与法则。

整、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和法则

2.判断课本第138页练习三十四第1题。让学生认真审题,错的指出错在哪里,并加以订正。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3.3十4.752.l-0.70.2430.40.2

2312.5803.6367.47.40.1

(2)笔算:

2.450.3431.90671012.5

3.050.078(保留两位小数)

27.1827(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5818(商保留三位小数)

笔算前要求学生说一说循环小数怎样计算,怎样求积的近似值和商的近似值。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填空,并说出运算定律的名称。

182+68=□十□

(45+34)+56=45+(□十□)

49825=425□

10145=□45十□45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全班齐做教材第138页第3题(填书)。

2,简便运算。

①3.4-0.65+7.2一0.35

②2.57.6十1.42.5+2.5

③0.5321.25

④1.70.8十0.172

指名板演,齐练,教师巡视,辅导差生,收集错例,讲评。

三、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说一说,什么叫做两级运算?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讲再板书:

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整、小数四则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混合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有中、小括号的,

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大家练(指名板演,齐练,巡视辅导)。

⑴7.41.5-4.680.9

⑵[80.82+(9.8+8)1.4]0.311

⑶[l.2十0.8(10-3)]0.68

做后集体讲评。

四、练习

教材第138页练习三十四第2、4题。

作业辅导

一、填空:

(l)3.50.28表示

(2)0.461.02表示

(3)3.24表示

二、在○里填上>、<或=。

1.40.99○1.40.65○0.651

7.22○7.20.512.80.04○12.8

9.62.3○9.61.431.8○1.43

三、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806一(0.47+0.806)4.65(l7.52.5)2.5

(9.2-3.68)2..5十1.90.73.48.4十160.34

47.6[32.5一(11.042-1.02]5.1一(80.5+3927)(保留两位小数)

四、文字题。

(l)125个0.08减去0.4,再除以l.2,商是多少?

(2)4.25减去4.25乘以7.18与6.18的差,所得的差再乘以0.98,得多少?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师生活动。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同桌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                          ②5×6×(5+3)              ③5×6×7+5×6

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2~9题。

教学目标:

1、让生进一步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1.听算。

2.p102 5题 生独立解决 指名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3.p102 6题 生独立解决 指名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指导练习。

1. p103 8题。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2. p101 2题。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三、集中练习。

1. p102 7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 p103 8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3. p103 9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课后附记: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2、结合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P47的第1题

1、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

(1)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

(2)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中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

(3)集体讨论第(4)如何列式。特别注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

问题2、P48的第5题。

1、生读题,了解题意。

2、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

(2)世界是中国的5.4倍

(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

3、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提名回答)

5、那么从(2)、(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回答。集体评议。

问题3、P48的第7题。

1、生自由小声读题。了解问题。

2、集体讨论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

b)探索小数乘法的特征。

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在吗?

1、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交流自己填的方法。

2、集体观察、思考并讨论:

(1)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

(3)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用你发现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

课后练习:P47、48的第2、4题。

教学反思:P47的第3题,学生一开始感到很奇怪,认为怎么会越乘越小呢?第一次产生认知冲突。有个别优秀的学生看出认为因为乘零点几还不到1个这样的数,因此,肯定比原数小。孩子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但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主动地去运用发现的规律,我想一是没有反复去进行这样的练习,另一方面,我认为是通过学习,积累一定的体验,在学习中思维得到发展,即重视过程。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验算,并能比较熟练地求出积和商的近似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小数四则计算。

1、口算第1题。

2、笔算。

(1)根据刚才的口算,谁来说说:小数四则计算各是怎样算的?

(2)做复习第2题。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算的,小数点是怎样处理的;怎样验算的,还有怎样的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取数的近似值的?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要看哪一位?用什么方法?

三、复习小数的有关概念

(1)小数的意义

提问: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性质

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4)提问:谁能说一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什么?

2、做复习第5题。

3、做复习第6题。

提问:第一题可以怎样列式?第二题用什么方法做比较方便?为什么要用方程解?

四、作业

期初复习第3、6题。

期初复习:复习解简易方程和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改写说的方法,巩固已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提高计算能力。

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更加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方法;及其解题的关键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名数的改写

3.2吨=()千克5厘米=()米

3吨50千克=()吨3.5吨=()吨()千克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做期初复习第7题。

三、复习解方程和混合运算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提问:按照运算顺序,这里的4道题要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四、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10题。

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恰当?为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11、12题。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9题。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练习九第7题。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

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1)出示例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7.81-4.075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6.教学例5.

(1)教师提问: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2)出示例5:计算0.6+7.91+3.4+0.09

教师让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做.

教师提问:还有其它的算法吗?指名板演.

同桌讨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教师补充说明: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九的第4-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自学能力。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口算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87页,做口算练习(7)的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部分。

2.教师: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什么?

3.教师:运用整数的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小数加减法计算简便?

二、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九的第4题。

让学生在4分左右完成,把得数直接填在书上。订正时,教师要了解有多少学生没有算完,算完了,但错误率在15%以上,都没有达到要求。教师在以后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笔算练习

做第5题,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确定能否用简便算法后,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用了简便算法?都是怎样算的?尤其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简便方法算3699。

四、求未知数x

做第6题,做题之前,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求未知数工时,算式中都是什么数?都是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的使学生明确,以前都是在整数情况下求x的,是根据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的,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小数情况下求未知数x与以前的方法一样。再让学生进行计算,可指定四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加、减、乘、除4道小题.教师巡视指导差生,检查学生计算时书写的格式。订正时,让板演的四名学生说一说都是怎样算的,分别根据什么进行计算的。

五、综合练习

1.做第7题,让学生把算盘拿出来,提示学生前三道题算完后要用珠算进行验算,再让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用珠算进行验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最后集体订正。

2.做第8题,可让学生试做,指定一名学生板演,订正时提问:王老师买了几本书?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怎样算应找回的钱数?使学生明确,要先算出两本书花的钱数,再从王老师给售货员的10元里减去买两本书用去的钱,剩下的就是应找回的钱数。

3.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后面两道星号题。

第9题,可提示学生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第10题,教师可让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计算。

这道题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比较熟练计算小数四则计算和正确地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的方法、运算顺序;思考题的分析、推理。

主要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运算顺序

操作过程

板书过程:复习二

思考题:已经知道甲、乙、丙、丁四个数都不是0,又知道:

甲数乙数=0.5

丁数乙数=1.01

丙数0.4=乙数

甲数1.25=丙数

比较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把它们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分析:

教师活动

预计时间分钟

学生活动

预计时间分钟

一、出示:复习二

二、复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

1.2105.60.1

1.2106.33

6.50.56.80.5

8.38.30.520.26

2)比较练习(书18面9)

3)求未数(书19面10)

4)递等式计算(书19面11)

2、文字题

1)25.6除以16的商乘以22,积是多少?

2)0.279除以6.2与4.5的积,商是多少?

3、应用题(书19面13、14)

4、思考题

已经知道甲、乙、丙、丁四个数都不是0,又知道:

甲数乙数=0.5

丁数乙数=1.01

丙数0.4=乙数

甲数1.25=丙数

比较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把它们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三、总结

1)指名口答,并说说口算方法.

2)竖式计算,并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

3)全班齐练,反馈.

4)全班齐练,反馈.

2、列式计算,并写出分析思路。

3、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4、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解答理由。

分析:

三、总结后做目标解测14

延伸练习

小数计算的教案 篇12

教材内容;

1.第104页例5和例6.

2.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3.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审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教学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口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检查

1、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0.26-0.160.25+0.175-2.57.2+6.88.5-53.6-1.62.1+7.913.5-2.46.7-2.34.8-2.87.1-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120-75-25430-121-7936+11+64+8985-(15+64)

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0.26-0.160.25+0.175-2.57.2+6.88.5-53.6-1.62.1+7.913.5-2.46.7-2.34.8-2.87.1-4

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的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按序如下操作: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数据特点作出判断,看看能否简算;

②若能简算,则想清楚是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还是利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

③写出简算过程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脳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汇报: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4、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

(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三、复习巩固

四、练一练

4.36+14.8+5.64+5.2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

⑵指名汇报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0.5+1.5+1.5+0.55.26+3+1.740.25+0.15+0.75+0.8527.85-(7.85+3.4)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板书设计:

简算

8.42+8.46+8.54+8.588.42+8.46+8.54+8.5=16.88+8.54+8.58=(8.42+8.58)+(8.46+8.54)=25.42+8.58=17+17=34(秒)=34(秒)

相关推荐

  • 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精品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时我们应该结合领导要求与个人能力撰写工作计划。有了计划,可以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2024-10-12 阅读全文
  • 小班计算教案实用12篇 小编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小班计算教案”,希望您通过本文内容能够获得更多深入的有用的帮助信息提升自我。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整合资讯化数字化科技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2024-03-24 阅读全文
  • [精品]小班教案精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知道蛋的味道、颜...
    2022-04-06 阅读全文
  • 计算机教案 本文将带您从多个角度来考察“计算机教案”。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相信经过这页的阅读后你会对此有所了解!...
    2023-09-24 阅读全文
  • 小学计算机美术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计算机美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4-07-25 阅读全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时我们应该结合领导要求与个人能力撰写工作计划。有了计划,可以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2024-10-12 阅读全文

小编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小班计算教案”,希望您通过本文内容能够获得更多深入的有用的帮助信息提升自我。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整合资讯化数字化科技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2024-03-24 阅读全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知道蛋的味道、颜...

2022-04-06 阅读全文

本文将带您从多个角度来考察“计算机教案”。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相信经过这页的阅读后你会对此有所了解!...

2023-09-24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计算机美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4-07-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