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浮生六记读后感实用

发布时间:2023-07-17

浮生六记读后感。

阅读传记,还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换言之,就是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作者的作品在读过之后能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写读后感也是二度理解角色和这本书含义的一种思考,写读后感可以从哪些角度写?希望这份“浮生六记读后感”能够满足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愉悦,我们希望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经验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这篇文章!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

了解《浮生六记》却是在李白那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后了。总觉得李白为这本书做了最好的诠释。一开始为田园而去,为了没有矫揉造作的安乐而去。循着大家的评语,伴随着沈复,触及着隔了百年的浮世之乐,想着心中的白月光,顿得清欢。可越是深入,越是觉得苦涩。

读完《浮生六记》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生于苏州沧浪亭旁的体面人家,按沈复的话讲是“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他的前半生也确实如此,不用忧虑生计,呼朋结友,寻幽探密。可最大的幸事,即使沈复不曾言明,也逃不过陈芸其人。

那是妇道森严,男尊女卑的古代。你难以想象有着这样一位妇人,才情俱佳,恪守妇道的同时却又不落俗套。林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诚非过誉。早年丧父,靠着女红养活一家,自学认字,偏偏还学得极快。沈复很喜欢描写她如何可以陪自己在闺房中谈论诗书、赏月饮酒。除此之外,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花会温酒,主动为丈夫谋妾室,诸如此类,乍读令人神往,觉得实在可爱;但多读几遍,便觉得最可贵处,是她风雅感性之后的缄默沉静。

在那样一个除了丈夫的疼爱无甚长处的家庭里当媳妇,她默默承担着很多东西,居然还能过出安贫乐道的风雅劲来。其实,二人的夫妇生活并不算舒畅,除了前几年的风流,往后便是苦心经营,清寒不已,甚至难以为继。最终,妻子早逝,读者尚且扼腕,更遑论沈复本人。最后一句“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以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哀莫大于心死。

晚年沈复著此作时谈及为何将闺房记乐放在篇头,只是说及关雎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这乃夫妇情事,我也如此做。但仅仅如此吗?他对陈芸的爱至死都未放下。

遍观书中其人其事,在轻松写意的笔下呈现的却都是遗憾的悲欢离合。沈复的第一知己鸿干二十二岁便早逝;妻子结拜的姐妹憨,有意将其纳为妾室,最终为人所夺,也成为妻子重病的诱因;偶然结识,相处良久的喜儿,而后抛她而去,惹得其寻短见。沈复本人自二十多岁后,便在外颠沛流离,与妻子苦心经营,期间屡次经商失败。更曾带着重病的妻子离开父母家,与子女在雪中告别。而后,妻子逝世,儿子于十八岁离世,再后来父亲去世,又遭人讨债。

何以给他劝慰,除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还有山水。贯穿全文的不止有人,更有其一次次的寻幽探密,纵情山水。即使最落魄时,也依旧徜徉。

我也是南方人,家乡离其出生地苏州很近。我也是看着江南风光长大的,连大学也是在南方。可即便如此,我依旧对其笔下描写的风景心生向往。那些最原汁原味的风光到现在还有几分,那些亭台楼阁还有几分韵味,我脚下的河水是否因循着千百年前的足迹。偶尔也会装模作样的叹惋着传统的凋零。莫名的觉得与那莫说千年,便是百年的风光都隔了一条银河。人们总是强调着传统的精神,若是连最基础的倚傍都凋零,何来的传承。

初读嘴角总有笑,可越读越是觉得苦涩。在那轻松写意的笔触之外,那些坎坷,生离死别才是常事。“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真实的令人动容。李白诗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百年时光,好似一场梦,欢畅时光又有多少。终生浮于世,多受苦难。你是出生富贵,荣华加身,却也难保一世快活;你是出生贫寒,不着一缕,还是在泥土里挣扎。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浮生有六记,失其二。其中欢乐有,晶莹剔透如水晶,给你最朴素的清欢。悲伤也有,黯淡如微尘,平凡却常在,亦得劝慰。

最后,众生皆苦,清欢难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2)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起了爷爷家里的两幅画:一幅画里有一个当官的,被从乌纱帽里长出来的绳子困住了全身,望着一朵云惊叫着;另一幅画里有一位老者,把几枚金元宝扔到一坨大便上。

还有在电视剧里,某某大亨会说一些很深刻的话:我这一辈子都在追求身外之物,却弄丢了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这些隐喻看起来很对啊,名和利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脏东西,要远离,不然会被迷惑的。但现实是这样吗?

在读第一记《闺房记乐》时,我真的很羡慕沈三白。他能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芸娘结婚。他和芸娘有聊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游戏,在一起吟诗作画,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不用被名利打扰。但是往后读,才发现这些美妙的幻象背后,有着黑暗的另一面。

或许沈三白对名和利都不感兴趣。他的一生,只要有笔、有酒、有芸娘就足够了。然而命运是可笑的,正是因为他对名利的淡漠,才会失去一生的挚爱。

其实我们目前生活的这个世界,始终是由迷恋金钱,玩弄权力的野心家缔造的。所以名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追逐它们人类才会进步。

而那些视金钱如粪土,视名利如浮云的人,能用自己空空如也的手,在危机发生时去保护爱人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3)

重读《浮生六记》,四个字来形容沈复:情深不寿。

沈复其人,大抵可窥一二矣。[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卷一便是《闺房记乐》,通篇皆是二十三年来沈复与其结发妻子陈氏的琐碎情事。说它琐碎,是因为几乎没有几件代表性的大事,平铺直述到不需要任何悬念转折;说它皆情事,则是因为字里行间莫不是珍惜、卷首页眉都透着恩爱。沈三白,料想又是一情痴矣!记得当年初见,彼此仍是少年。沈复喜她才思隽秀,虽恐其福泽不深,然心之所系不能释之,对母亲诉言:非姊不娶,那年,沈复十三岁。都说古人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个十三岁的小小少年,因为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倾慕上了比他大了十个月的族中阿姊,这一倾慕,就是一生。

婚后某晚,其与故人划拳饮酒,酩酊大醉卧倒在床,醒来时陈氏正对镜晓妆。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不做别的念想,现在回头来看,不过就是一次醉酒,有什么值得刻意写下来?转而想到,大概从妻子过世之后,他再也没法儿喝醉醒来还能看到她当窗理云鬓的模样了吧?那时候,陈氏初为新妇,整日恭敬侍奉堂上,宽和以待下人,怕被人说新娘惫懒,日日太阳初升便要起床,沈复喜欢赖床,可看她严肃认真的样子,只得跟着一同早起,这大概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为爱改变”了吧。

夫妻两人游园消夏,读书论古,品月评花,,可惜好景终不长久,沈家家道中落,陈氏又接连失弟丧母,多番打击之下,身体日渐沉疴,病榻之侧,沈复悉心守护终不曾离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想天下恩爱夫妻大抵都相似吧,记得婚后数年,沈复和陈氏整理书卷论及诗词,沈复得知陈氏最为推崇者是那 张口吐出大半个盛唐的李太白,当即像个小孩子一样笑道:“夫人定是与‘白’有缘啊!”陈氏不解,沈复说道:“夫人启蒙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诗词最重李太白,夫君我字‘三白’,可不是一生都与这个字有缘么?”陈氏莞尔。此间情状,不解风月之人如何体会得来!即便是如今这个多少显得寡情的年代,多少痴儿情女,也会因为“你生在六月,我生在七月,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肯定是缘分让我们在一起”而惊叹,情到深处无从解释,只好托词于上天,道一声:一切真乃缘分也。其实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夫妻情事,不是患难与共,也不是相守到老。

世间有的是扶持一生的夫妻,难得的是,沈复在斯人不再后,于贫病孤苦中,一字一句写下了这些故事,只属于沈氏夫妇的故事,《浮生》一卷,名垂文史千古,万尺黄泉之下,虽于逝者无补,料想也能一慰佳人芳魂了罢!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4)

在朋友推荐下读过一本叫做《浮生六记》的书,是一个自传性质的散文作品,时隔几年仍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人,名叫沈复,字三白,是个不红不紫的画师。本书真实记录了沈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包含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篇文章。另外两篇《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说是后人仿写。《浮生六记》中尤其第一篇章《闺房记乐》用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聪明绝顶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芸娘。因为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记》让世人记住,才得以让它永远散发出了人生智慧的无穷芬芳!

可能是年龄渐长的缘故,同一本书,同样的我,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年龄,不同经历过后不一样的心境又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五年前读此书,似懂非懂,然后又找了其白话本看了一遍才透彻明了,对其中描写童趣的部分那时记忆深刻,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童心幼稚可爱的`举动,读后觉得相当有趣,有些场景仿佛自己也曾经如作者一样玩过一样,身临其境,对其后的游山玩水一略而过,如今也忘光了;五年后的现在又重温此书,居然最最喜欢的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以《诗经》为模,第一篇章也列闺房趣事为首写开篇,本篇讲与他自己的表姐结为夫妻,可是古代传统封建的父母却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行为看不惯,对这儿媳也颇有微词,夫妻俩虽伉俪情深,最后终被赶出家门。两人生活举步维艰,甚至经常要到朋友家借宿,但能够苦中作乐,生活过的很有情趣。可惜后来妻子生病早死,沈复很悲伤,十分怀念妻子,觉得要把这段感情和记忆流传后世,便写了这本书。它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它却被埋没百年之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光彩才第一次展现于世人眼前。林语堂、俞平伯等新文学家都极为赞誉这部作品。林语堂曾经说过“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爱的女人。”他当初把《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也曾说“应该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小无猜的夫妇简朴生活中,看她们追求美丽,看她们穷困潦倒,遭到不如意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一意追求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清福……” 我深深的被文中聪慧,娴淑,勤劳而又不失情趣,热爱生活的芸娘所打动,也为很多沈复与芸娘间的夫妻生活小片段流露出来的伉俪情深所感动,因此现在的芳邻二八的我最喜爱的还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文中插花摆设的花艺技巧可看出芸娘不落俗套的生活品味,很有自己的眼光和见地;文中芸娘用六个小碟,五围一碟合为一梅花状供陈用不同颜色的小菜待客,可见她蕙质兰心的灵巧创意;文中与其夫君关于“腐乳与卤瓜”和“茉莉与佛手”小品对话故事,也让人见识了芸娘的聪明机智过人的头脑;文中她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词句,以及对唐诗宋词李白杜甫诗型的精辟分析和见解,可见她又不失才气;她对婆家尊老敬爱幼,谦和有礼的美好品德也无一不在书中时有体现,这也是我们现代诸多女子身上缺少的隐忍品格;喜爱《闺房记乐》爱的精华所在就是芸娘一身的智慧,芸娘的一身是短暂的,但回忆绝对是绵长的,这也是我读此书能深受感染的部分,乡间的做菜种花,男耕女织,怡情小钓,逢时休闲,踏青郊游等等这些情调和记事,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女子不能抵抗的所向往美好浪漫生活;芸娘是可怜的,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幼年丧父,辛苦劳作养母供弟维持一个家,青年丧弟失母;出嫁从夫,公婆的苛刻保守固执,导致其夫妻沦落离家,颠沛流离,家徒四壁,甚至有过身无文银的地步;但芸娘也是幸福的,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机遇到自己情透意合的人,并嫁给了这个志趣相投,情深义重的不离不弃的痴情男人,即使死也是合目于自己深爱人怀中,他们携手走过的几十载岁月终其一生让沈复无法忘怀,这也是令人所羡慕的。在这个复复杂杂,纷纷扰扰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要想遇到这么一个人,有过这样一段情是何其之难,“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对芸娘,对《闲情记乐》的欣赏和喜爱,才学浅薄,词枯言寡的我,已到了无以复加,语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作为结语,才不至于毁其形象,沈复与妻子芸娘并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挥霍无度的享受,并没有沉湎欢娱的闲情,并没有风流浪漫的传奇。但是,我最欣赏、最钦佩、最注目的是他们的: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5)

最近,又重新翻开了《浮生六记》这一本书,竟一口气在课堂上读完了前两卷,一度感慨,既感慨于人之于天下小如蜉蝣,却又为人生在世于芸娘与沈复之间的爱情所动容,其中还掺杂着时代背景的悲哀,放眼于现代却不知道是值得悲哀还是庆幸之事。至于开头为什么说“又”呢?大概是因为,大二时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这本书,一开始打开看觉得枯燥乏味,因大多是文言文阐述,便也只对《闺房之乐》这一卷稍稍掠过,印象中只觉羡慕那时芸娘与沈复爱情之简单又纯碎。

而现如今,趁着买书的空档,我连着这本书也一起买了。再次翻开,已是三年后。只是,在重新读这一卷时,多了一些经历,也难免多了几分自己的思考。虽年纪渐长,但我发现,我对于芸娘与沈复之间爱情的看法始终如一,我想,在那个时代,芸娘自然是幸运而又幸福的(vice versa)。于芸娘而言,虽比沈复年长,晚年因封建礼教的束缚(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环境)并不能如其所愿与沈复共度晚年,亦不能亲眼见证其子女的成长(尤其是到后面其子亦因病去世),中晚年执着于给沈复挑妾室(于此现代的我所不能理解与接受)却又因此见证了人世间的冷暖趋炎附势而落下了心病,但似乎,这些都不能否认,在其生命结束前的几十年间里,其时而可作为沈复的妻子为其持家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心灵手巧为其丈夫编织或制作餐具;时而作为沈复的知心好友与其共赏明月对酒当歌吟诵诗词行酒令;时而亦可女扮男装与沈复一起于元宵七夕节共游花灯。在封建礼教年代,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女子都想得到又或者压根都没有敢去想象的婚姻生活。大概,是因为芸娘本身就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孩子吧,知轻重而识轻重,既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可作为对酒吟诗的酒友,亦可作为与其共枕说尽心里话的妻子。偶尔我都在想,如若我是沈复,大概也会像他如此吧,在失去芸娘后的十几年间里日日思念。不过,沈复也是幸运的,尽管痛失芸娘,但起码也和芸娘以夫妻相守,陪伴芸娘走至其人生的尽头。其于少时娶了芸娘,此后的几十年光景里,俩人一起云游过,一起住进老婢女的乡下小房子,看着房子外搭建的篱笆,说尽心中不痛快之事,亦妻亦友,可不令人羡慕!实在快哉!自《闺房之乐》一卷后,所记录的大抵都是沈复的所见所闻,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大概就是人生走这一回,既然老天给了他这走一回的幸运,让他遇见了芸娘,也让他这一生经历这许多之事,到过不同的地方,那在晚年,将这短短一生用文笔记下,也算是不辜负这一生。虽哀吾生之须臾,却人生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又何苦紧抓这几十年短短光阴不放而忘了去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呢!可惜的是,后两卷已然丢失,为清人所编写,无从得知后两卷沈复本人究竟书写了什么,难免可惜。

不过,再次拿起这本书读的时候,也让我意识到,好像我也可以如此做,将自己所遇见的人、所经历过的事、所走过的地方与所听见的故事记录下来,虽然不得以完整,也可能已经忘记许多,但,我想,短短一生,这些岂能为我所限?哈哈哈,忽然就想起一句话来——礼法岂为我辈所设!如果能穿越,我倒真的想做一个侠客,仗剑走天涯,与一知己指点江山,饮酒畅谈,岂不幸甚乐哉!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6)

本卷主要从沈复的爱好入手进行讲述,从儿时喜欢看虫斗,到长大后的插花、养盆景,每个爱好都能详细描述,甚至能从浮生六记的文字中感受到沈复是如何去选花、修理枝干。可以看出只要是他所爱,都会认真对待。

但是从文中也可以看出沈复没有好的功名,没有优厚的俸禄,似乎并不是那么成功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轨迹和追求特并非当时传统的人生路线。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娶到了那个与他三观一致的芸,一个愿意陪他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的人。

反观现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成功与金钱划等号,将人生的可能性限定到挣钱。我们老是这样的双标,似乎不去做正式的工作就是玩物丧志,但如果有人能够边玩边挣钱由觉得别人的人生都在闪闪发光,可是人生真的只有一条路么,评价一个人真的只能靠金钱么?因为工作原因和爱交朋友,我认识凌晨两点还在准备文案的自媒体工作人员,见过凌晨四点采购新鲜水果的甜品店老板,我也看到那个自媒体朋友从月薪3000做到月薪30000万的时候仍在努力为粉丝们营造最好的形象,准备最认真的文案,那个甜品店老板从一家小店做到今日的连锁加盟。同时,我也倾听过他们刚开始起步时来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那些让他们放弃的刺耳言语。可是他们仍在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始终相信每个认真生活都值得尊敬,而每个努力终会回报。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劝大家放弃现有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热爱,而是希望大家在评价一个人的同时,尝试用更客观和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不容易,也都在认真的活着。正如林语堂所说:我真诚的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的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7)

有幸在朋友的介绍下,近期看完沈复的《浮生六记》,所记述的内容虽稍显日常繁杂,平淡无奇,却情真意切,清新自然。读来如清风拂面,意气盎然。

书中记录着沈复一生经历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书中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人仿佛置身于旧世其间,体味着人生百态。沈复的心里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人虽已逝,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却长久世间。生活在今天,我不会经历战乱、饥饿、孤苦,但没有人能保证,我不会遇到其他的不幸,无论是疾病,还是失去亲人,这些并不是不可能,沈复在经历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细微妙之美的心,实在令我感慨,快乐何如是,痛苦何如是,我想也许就是以一份宽容恬淡而又有意趣的心,去接爱生活中将要到来的一切。

我想我已经明白了我以前对于生活过于浅薄的理解,我应该改变我的人生态度,在做事前要三思而后行,无论是好的情况还是最坏的处境都应思虑再三。困难和挫折破坏了生活的乐趣,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另一种快乐,我们不仅要自己克服困难,也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多少赤子之心,便能赋多少闲情。有多少繁花似锦,便要有多少承担满眼凋零的勇气。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8)

读《浮生六记》,时隔几年仍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沈复,字三白,是个不红不紫的画师。本书记录了沈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包含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篇文章。另外两篇《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说是后人仿写。《浮生六记》中尤其第一篇章《闺房记乐》用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聪明绝顶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芸娘。因为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记》让世人记住,得以让它永远散发出了人生智慧的无穷芬芳!

可能是年龄渐长的缘故,同一本书,同样的我,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年龄,不一样的心境又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五年前读此书,似懂非懂,然后又找了其白话本看了一遍,方才了解,对其中描写童趣的部分那时记忆深刻,写得活灵活现,读后觉得相当有趣,有些场景仿佛自己也曾经身临其境,对其后的游山玩水一略而过;五年后的我,现在又重温此书,居然最最喜欢的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以《诗经》为模,第一篇章也以闺房趣事为首写开篇,本篇讲与他自己的表姐结为夫妻,可是父母却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行为看不惯,对这儿媳也颇有微词,夫妻俩虽伉俪情深,最后终被赶出家门。两人生活举步维艰,甚至经常要到朋友家借宿,但能够苦中作乐,生活过的很有情趣。可惜后来妻子生病早死,沈复很悲伤,十分怀念妻子,觉得要把这段感情和记忆流传后世,便写了这本书。

它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它却被埋没百年之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光彩才第一次展现于世人眼前。林语堂、俞平伯等新文学家都极为赞誉这部作品。林语堂曾经说过“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爱的女人。”

我深深的被文中聪慧,娴淑,勤劳而又不失情趣,热爱生活的芸娘所打动,也为很多沈复与芸娘间的夫妻生活小片段流露出来的伉俪情深所感动,因此我最喜爱的还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文中她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词句,以及对唐诗宋词李白杜甫诗型的精辟分析和见解,可见她又不失才气;她对婆家尊老敬爱幼,谦和礼让的美好品德也无一不在书中时有体现,这也是我们现代诸多女子身上缺少的隐忍品格;喜爱《闺房记乐》爱的精华所在就是芸娘一身的智慧,芸娘的一身是短暂的,但回忆绝对是永久的,这也是我读此书能深受感染的部分,乡间的做菜种花,男耕女织,怡情小钓,逢时休闲,踏青郊游等等这些情调和记事,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女子不能抵抗的所向往美好浪漫生活;芸娘是可怜的,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幼年丧父,辛苦劳作,养母供弟维持一个家,青年丧弟失母;出嫁从夫,公婆的苛刻保守固执,导致其夫妻颠沛流离,家徒四壁;但芸娘也是幸福的,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机遇到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即使死在自己深爱人怀中,他们携手走过的几十载岁月终其一生让沈复无法忘怀,这也是令人所羡慕的。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要想遇到这么一个人,有过这样一段情是何其之难,“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对芸娘,对《闲情记乐》的欣赏和喜爱,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作为结语,沈复与妻子芸娘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没有挥霍无度的享受,没有沉湎欢娱的闲情,也没有风流浪漫的传奇。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无论是夫妻相处之道,还是为人处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在何种环境下总能过好简单,质朴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在人生情感上遭遇爱情、亲情、友情的何种误解和失意,我还是一样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对人生,笑看爱情,还是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写在这个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给自己,给你们。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9)

闲情记趣篇,研究接花叠石,品赏生活雅趣。沈复从小就是一个喜欢观察自然从中获取乐趣的人。

年纪稍长后,由爱花的乐趣衍生出对插花和剪裁盆景的研究,对二者法度的见解也颇为独到。园亭楼阁、套式回廊、叠石回山、栽花取势方面,又有所谓“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看法,放到如今,应该也算是园林设计方面的专家了。独乐乐,不如夫妻同乐,幸运的沈复遇到的是一个不光能与他品评诗词的女子,独创“草虫之法”,让插花不落俗套,栩栩如生。制作精巧的“活花屏”,让居舍绿荫满窗,透风遮日。与友人野外露营时,出招提供热茶酒菜,其他游人在旁啧啧称羡,友人得以尽兴游玩,诸如此类,沈复自是赞美之词,不绝于文。

读到此处,更加应了林语堂那句评价,“芸娘,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在我看来,与其说沈复书写了一部经典,倒不如说芸娘成就了沈复。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0)

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妻子芸娘。芸娘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漫游在《浮生六记》的时空中,不知不觉地被芸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她很聪明。她听一遍《琵琶行》便会背,还靠着《琵琶行》学习识字。她通晓诗词,写出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极妙句子,还能与丈夫评古论今。她不痴迷金银珠宝,唯有的首饰也送给别人,却极其痴迷于收集破书残画。书中写有芸于破笥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旧邻冯妪每收乱卷卖之,将纸片奉为珍宝,多奇怪啊!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痴迷于谈经论典的陈芸,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可是,她就像自己最欣赏的诗人李白一样,豪放洒脱,不顾流言蜚语,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十分的洒脱。一日,她想与丈夫同行前往,可惜不能轻易出门,怎么办呢?沈复出了个馊主意: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在沈复的一再请求下,陈芸女扮男装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一趟。又有一次,陈芸想跟沈复一起去太湖游玩,正当沈复一时找不到借口应付父母而为难时,陈芸便主动说,只要告诉公婆自己回娘家即可。这次,他们与一位志趣相投的女孩素云泛舟太湖,共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在提倡女子足不出户的年代,打破封建礼教,需要多少的勇气!

她特别的善良。年纪尚小,便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家人,甚至为自己的弟弟付学费。而后当沈复来拜访时,她还偷偷地为他藏了一碗粥。为了给得病的沈复祈福,陈芸还吃了几年素。情深义重都不能形容她了。婚后,她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对所有人都和和气气的,而且夫妻之间经常使用岂敢得罪等此,相敬如宾。在游戈园的时候,她甚至因为王二娘摘了一些野花而心疼。这是何等的善良。甚至,丈夫随口说的要纳妾,还被她挂在心上。最后,也因此事,她与公婆关系不和,间接导致自己的早逝。她很温柔,体贴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唯独忘了心疼自己。

虽然,她可能不受当时所处的大家庭的待见,可是,这怎能掩盖她身上的光芒呢?沈复的笔让她彻彻底底地在读者眼前生活,使我们看见了她的聪明、洒脱、善良。照着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沉沉浮浮之时仍能努力漂向美好,这样子的人,何尝不可爱呢?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1)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羡慕着他们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超然脱于俗尘。

沈复,生活初是小康,但后家道中落,虽为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与妻子陈芸虽在饥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却志趣相投,彼此恩爱。但最后,夫妻二人却天人永隔,满是凄惨。就在陈芸去世让沈复再找一人时,沈复说:“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过……

通读后,不觉中发现,另一种想法却涌上心头。

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聪明又有情趣的芸作为妻子,但他自己却在家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最终落得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四处飘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差点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卷一卷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主流。那些让人看起来羡慕不已的闺房之乐,在缺少衣食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在《坎坷记愁》中写到沈复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朴的夏氏虽嫁了农民,但丰衣足食,生活稳定,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比芸,聪明的芸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遭到家人的排挤,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尽了艰苦。

芸最终去世了,沈复以“夫妻恩爱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陈芸去世的真正原因,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过。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沈复空有一身知识,但自身的知识终是被现实所击败。不懂变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细胞又有何用?芸嫁于沈复实在是凄凉。到头来,芸的一生终究只化作沈复一句“夫妻恩爱不到头”,只成了读者心中解不开的故梦罢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2)

《浮生六记》用质朴真挚的语言记录了作者沈复平凡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经历与所见所闻,可惜这本自传体散文集现今只留有其中四卷。——前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很可爱的书。“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是当下人们对被心爱的偶像“圈粉”过程的高度概括,我觉得用来形容我与这本书的相遇也很贴切。

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9月推出的彩绘本,装帧非常漂亮,护封的人物工笔彩图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古代男子坐在案前,一女在旁拎起餐盒盖子,是书中沈复夫妇定情的“共啜桃花粥”图。书中的插图也是同样风格的工笔彩画,精致淡雅,此乃“始于颜值”。于是很少主动读文言文书籍的我决心把这本书带走,就算在书架上摆着也赏心悦目。

但若从真正“读”书算起,就不是始于颜值了,而“陷于才华”和“忠于人品”有点过于笼统,我想具体分享一下这本书打动我的过程。

一、始于夫妻的“发糖”

“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全书的第一卷名叫《闺房记乐》,追忆作者与妻子陈芸相遇相知,伉俪情笃。这特别的开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少女心,读的时候觉得字里行间都迸散出粉色泡泡,感叹着古代情侣的“糖”(秀恩爱的情节)怎么也这么甜。上文提到的“共啜桃花粥”一幕也是出于这一卷:沈复年少时随母送亲,结束后感到饥饿,芸便悄悄牵着他的袖子到房间,拿出藏着的暖粥小菜。这时芸的堂兄进来了,笑着调侃这对小情侣:“刚刚我要粥的`时候你说没有了,原来是留着给未来夫婿呀。”

成亲后的两人更是“耳鬓相磨,亲同形影”,面对新婚后的小别离,“桃李争妍之候”在沈复眼中也“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得知可以返家时立刻“喜同戍人得赦”;两人志趣相投,芸常常陪着丈夫“课书论古,品月评花”。当沈复听到妻子说“爱李(李太白)心深”“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时,也要强地将自己与两大家并列:“我的字是‘三白’,是你的丈夫,你跟‘白’字怎么这么有缘?”发现意外的小默契是爱人之间的专属游戏;当然两人相处中也会有分歧和摩擦,沈复认为自己性格爽直,而妻子“迂拘多礼”,但还是被她的恭敬待人之心影响,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常使用“岂敢”“得罪”之类的词语。虽然每一卷的篇幅都不长,但这些“糖”遍布了第一卷的字里行间,在之后的记叙中也能偶尔觅见。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细节: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我觉得写恋爱剧本的编剧都可以好好读读这一卷,学习一下怎样给观众“发”细腻动人又舒服自然的“糖”。

二、陷于语言的清奇

要沉下心去读文言文著作并不容易,甜蜜的爱情或许只够支撑着我读完第一卷。能让我继续读下去的,是贯穿整本书的清新奇妙、质朴真挚的语言风格和自然流畅、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

俞平伯为此书写序时说道,它不像信手写出的日记,也不像精心结撰的文章,“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这也是说出了我的读后感。从全文的角度来说,看似只是把自己的经历按顺序写下来一般,但又不似流水账般草率随意,作者会有意无意地在文中埋下悬念、伏笔的大小钩子。如在开篇便有一句暗示陈芸命运的“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卷一结束后简单提及的芸为丈夫纳妾未果,“竟为之死”;还有在《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后卷三的名字《坎坷记愁》,都勾起我再探究竟的好奇心。

而从语句段落的安排来讲,竟让我读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文言文难读,景物环境的的描写难读,但当我读《浪游记快》一卷时却津津有味。作者的用词简洁又形象;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间又相互推进;时常会引用传说和运用比喻的手法增强趣味性。这些描写不会让你感觉乏味,有时我习惯性跳过一些段落,但又会强迫自己倒回去,反复读两三遍,我不想错过词句中暗藏的“惊喜”:如山中那块“可鉴人形,能鉴前生”的石头、送小沙弥肉馒头的小插曲等。在写景的段落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几句:“出南门即大海,一日两潮,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船有迎潮者,潮至,反棹相向,于船头设一木招,状如长柄大刀,招一捺,潮即分破,船即随招而入,俄顷始浮起,拨转船头随潮而去,顷刻百里。”场面壮观,画面感极强,见字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三、忠于作者的豁达

最后,我欣赏这本书呈现的生活态度。有夫妻间的患难与共,芸被公婆厌恶,被逐出家门,沈复选择与妻子一起搬出去住,尽管生活变得贫苦,两人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有朋友间或萍水相逢的真情相助,芸的朋友不忘幼时疾病相扶之誓,租房子认识的老妪在困难的时候给予陪伴与帮助;有个人与生活之间的相处与调解,顺境与逆境各有活法,大自然是始终不变的精神归宿。生活顺遂时,在家剪枝插花,夜里携爱侣赏沧浪风景,夏日则租田间小屋避暑,闲时与友人寻访名山大川;不如意时,在郊外树下与三五知己饮酒赋诗同样快活,跟随朋友在外经商、工作的奔波途中也能遇见别样风景,偏僻无名的山河、院寺也能发现可爱之处。因为始终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系,作者身上散发着独特的豁达的气质,他可以是儒雅的文人,体贴的丈夫,可以是豪爽的朋友,爱好游历的旅伴,可以是“肆无忌惮,牛背狂歌,沙头醉舞”的自然中人。

《浮生六记》有种让人慢慢平复内心浮躁,变得专注的感染力,阅读的过程难得的舒服和愉悦。作者:何其

相关推荐

  • 浮躁读后感通用12篇 这篇特别订制的“浮躁读后感”绝对会让您惊喜不已,在阅读作者的作品后,我仿佛置身其中,深深被书中的情感所感动。读后感不仅让我们反思自己和未来的方向,而且也可供我们参考,一起来一睹为快吧!...
    2023-06-30 阅读全文
  • 浮躁读后感5篇 阅读万卷,笔下神来。读书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勤奋阅读。当我们阅读作家的作品时,思维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令人满意的读后感呢?为了让您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意编辑了本文“浮躁读后感”。...
    2023-05-21 阅读全文
  • 安妮日记读后感实用13篇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作品,可以使我们学到更多知识。您想学习怎样写好一篇读后感吗?这是我为您准备的“安妮日记读后感”相信它会让您满意。...
    2023-05-06 阅读全文
  •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实用 大家可能都有过为写作文而头疼的时候,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作文要符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有“题错”文。写好作文要先从什么地方着手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我的前半生读后感实用,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我的前半生》之前,黄澜曾担任过《大丈夫》《辣妈正传》《虎妈猫爸》等电视剧...
    2023-06-07 阅读全文
  • 鹰的重生读后感(实用11篇) 如果你想要了解涉及到“鹰的重生读后感”作品的所有细节和内容,那么你绝不能错过本篇文章。在读完该作品后,相信你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某篇文章进行读后感的撰写,可以提高我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你是否已经找到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作品读后感范文呢?感谢你的仔细阅读!...
    2023-06-04 阅读全文

这篇特别订制的“浮躁读后感”绝对会让您惊喜不已,在阅读作者的作品后,我仿佛置身其中,深深被书中的情感所感动。读后感不仅让我们反思自己和未来的方向,而且也可供我们参考,一起来一睹为快吧!...

2023-06-30 阅读全文

阅读万卷,笔下神来。读书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勤奋阅读。当我们阅读作家的作品时,思维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令人满意的读后感呢?为了让您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意编辑了本文“浮躁读后感”。...

2023-05-21 阅读全文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作品,可以使我们学到更多知识。您想学习怎样写好一篇读后感吗?这是我为您准备的“安妮日记读后感”相信它会让您满意。...

2023-05-06 阅读全文

大家可能都有过为写作文而头疼的时候,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作文要符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有“题错”文。写好作文要先从什么地方着手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我的前半生读后感实用,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我的前半生》之前,黄澜曾担任过《大丈夫》《辣妈正传》《虎妈猫爸》等电视剧...

2023-06-07 阅读全文

如果你想要了解涉及到“鹰的重生读后感”作品的所有细节和内容,那么你绝不能错过本篇文章。在读完该作品后,相信你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某篇文章进行读后感的撰写,可以提高我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你是否已经找到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作品读后感范文呢?感谢你的仔细阅读!...

2023-06-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