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方程课件(汇总14篇)

发布时间:2023-07-13

方程课件。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方程课件(汇总14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方程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二、教学建议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

三、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

四、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习题精编

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

二、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34x-13x=59

三、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四、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方程课件【篇2】

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73-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题型 教师:有关练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在了解珍稀动物的同时学习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采用知识树或统计表或手抄报的形式。在汇报质疑互答的互动教学中完整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程的意义、列方程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式、等式的性质、各类方程的解法„„

二、基础练习1.解方程练习(第3列验算)

2x+3=15 x-2=30 4y+7y=33 0.5x=12 3.8x-x=11.2 4y+7=33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订正时重点说说各类方程的算理解法,并区别第三列两个方程的解法。学生体会做题时仔细观察和验算的重要性。

2、列方程解答(课本73页第7题)

课件逐个出示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讨论设哪个未知量为x方便,明确后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应用练习1.(课本73页第5题)

这道题是复习前面知识的,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本73页第6题)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简单,列方程和算术法都可以。第(2)题也是顺向表述,预设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方程有的用算术法,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这道题用用算术法比较简单。

3.比较5、6两题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简便,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简便。

4.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课本73页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如果用算术法解答,需要逆向思维,很容易出现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很容易找到“上学期人数+转入的人数-转出的人数=这学期人数”的等量关系式,设上学期有x人,列出方程x+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5.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课本74页第9题)

这是一道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前同步练习上就出现了这类练习,当时我们结合线段图,演示等很不容易推出了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的关系式才解决的。当时我就埋下了伏笔,说我们学完下一单元时还有更简便的做法。现在你会列方程来解答吗?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预设有两种:王刚走的路程+李红走的路程=总路程或(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时间=总路程,然后设相遇时间为x分,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开放性练习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名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1)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2)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面巩固知识和反馈本单元所学情况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预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时除了以前学的算术法还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我在学习中还要学会更积极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到你们这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掌握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法宝,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更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法宝服务于你的学习与生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法宝。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

(1)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单元结束都整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内化。在汇报交流中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质疑互答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互动性。

(2)习题设计有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整理相关知识—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开放性练习—总结评价的思路环节进行设计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练习题加以更换或调整。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再设计一个统领本课的情境串,使复习教学更有趣和高效。

方程课件【篇3】

椭圆是几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图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一条方程,它能够完全描述一个椭圆的几何特性。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的数学知识。

椭圆是一个平面上的图形,它是由所有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一定值的点所构成的。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它们都在椭圆的长轴上。椭圆的中心也位于长轴上,同时也是两个焦点的中点。长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长轴,短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短轴。椭圆的离心率定义为焦点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frac{(x-h)^2}{a^2}+\frac{(y-k)^2}{b^2}=1$$

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h,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椭圆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一些重要的性质。首先,椭圆的中心坐标为$(h,k)$,它是标准方程中 $(x-h)^2$ 和 $(y-k)^2$ 的系数。其次,离心率$e=\sqrt{1-\frac{b^2}{a^2}}$ 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当离心率为零时,椭圆变成一个圆;当离心率为一时,椭圆变成一个抛物线。最后,椭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通过长轴和短轴的长度计算出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计算电子轨道和空间天体轨道时,经常需要使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工程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椭圆也有很多应用。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研究椭圆性质的基础,它可以描述椭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重要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椭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方程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本节主要课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的探究式教学,结合分组讨论的环节,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乐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

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方程课件【篇5】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图形,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习椭圆相关知识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详细介绍。

椭圆的定义

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这两个固定点分别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中心为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离中心最远的两个点分别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长轴,连接长轴两端点的线段称为椭圆的主轴。离中心最近的两个点也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短轴,短轴的长度和长轴的长度之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指以椭圆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下,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一定的方程式。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和圆的标准方程非常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系数,即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1$

其中$a$和$b$分别表示椭圆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满足$a>b>0$,$c$为椭圆焦距的一半,满足$(2c)^2=a^2-b^2$,$e$为椭圆的离心率,满足$e=\frac{c}{a}$。

椭圆的参数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参数方程直接描述一条椭圆的轨迹。参数方程是将椭圆的$x$和$y$坐标分别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 t$,$y=b\sin t$。

参数$t$的范围为id="article-content1">

方程课件。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方程课件(汇总14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方程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二、教学建议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

三、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

四、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习题精编

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

二、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34x-13x=59

三、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四、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方程课件【篇2】

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73-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题型 教师:有关练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在了解珍稀动物的同时学习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采用知识树或统计表或手抄报的形式。在汇报质疑互答的互动教学中完整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程的意义、列方程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式、等式的性质、各类方程的解法„„

二、基础练习1.解方程练习(第3列验算)

2x+3=15 x-2=30 4y+7y=33 0.5x=12 3.8x-x=11.2 4y+7=33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订正时重点说说各类方程的算理解法,并区别第三列两个方程的解法。学生体会做题时仔细观察和验算的重要性。

2、列方程解答(课本73页第7题)

课件逐个出示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讨论设哪个未知量为x方便,明确后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应用练习1.(课本73页第5题)

这道题是复习前面知识的,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本73页第6题)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简单,列方程和算术法都可以。第(2)题也是顺向表述,预设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方程有的用算术法,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这道题用用算术法比较简单。

3.比较5、6两题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简便,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简便。

4.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课本73页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如果用算术法解答,需要逆向思维,很容易出现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很容易找到“上学期人数+转入的人数-转出的人数=这学期人数”的等量关系式,设上学期有x人,列出方程x+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5.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课本74页第9题)

这是一道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前同步练习上就出现了这类练习,当时我们结合线段图,演示等很不容易推出了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的关系式才解决的。当时我就埋下了伏笔,说我们学完下一单元时还有更简便的做法。现在你会列方程来解答吗?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预设有两种:王刚走的路程+李红走的路程=总路程或(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时间=总路程,然后设相遇时间为x分,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开放性练习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名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1)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2)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面巩固知识和反馈本单元所学情况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预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时除了以前学的算术法还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我在学习中还要学会更积极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到你们这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掌握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法宝,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更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法宝服务于你的学习与生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法宝。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

(1)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单元结束都整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内化。在汇报交流中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质疑互答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互动性。

(2)习题设计有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整理相关知识—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开放性练习—总结评价的思路环节进行设计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练习题加以更换或调整。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再设计一个统领本课的情境串,使复习教学更有趣和高效。

方程课件【篇3】

椭圆是几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图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一条方程,它能够完全描述一个椭圆的几何特性。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的数学知识。

椭圆是一个平面上的图形,它是由所有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一定值的点所构成的。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它们都在椭圆的长轴上。椭圆的中心也位于长轴上,同时也是两个焦点的中点。长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长轴,短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短轴。椭圆的离心率定义为焦点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frac{(x-h)^2}{a^2}+\frac{(y-k)^2}{b^2}=1$$

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h,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椭圆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一些重要的性质。首先,椭圆的中心坐标为$(h,k)$,它是标准方程中 $(x-h)^2$ 和 $(y-k)^2$ 的系数。其次,离心率$e=\sqrt{1-\frac{b^2}{a^2}}$ 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当离心率为零时,椭圆变成一个圆;当离心率为一时,椭圆变成一个抛物线。最后,椭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通过长轴和短轴的长度计算出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计算电子轨道和空间天体轨道时,经常需要使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工程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椭圆也有很多应用。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研究椭圆性质的基础,它可以描述椭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重要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椭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方程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本节主要课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的探究式教学,结合分组讨论的环节,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乐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

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方程课件【篇5】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图形,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习椭圆相关知识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详细介绍。

椭圆的定义

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这两个固定点分别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中心为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离中心最远的两个点分别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长轴,连接长轴两端点的线段称为椭圆的主轴。离中心最近的两个点也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短轴,短轴的长度和长轴的长度之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指以椭圆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下,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一定的方程式。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和圆的标准方程非常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系数,即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1$

其中$a$和$b$分别表示椭圆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满足$a>b>0$,$c$为椭圆焦距的一半,满足$(2c)^2=a^2-b^2$,$e$为椭圆的离心率,满足$e=\frac{c}{a}$。

椭圆的参数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参数方程直接描述一条椭圆的轨迹。参数方程是将椭圆的$x$和$y$坐标分别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 t$,$y=b\sin t$。

参数$t$的范围为$0\leq t

椭圆的性质

椭圆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 椭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长度等于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内接矩形面积等于长轴和短轴的乘积。

- 椭圆的对称轴分别与长轴和短轴垂直。

- 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其中$a$为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当离心率等于$0$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点,当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由两个焦点组成的线段,当离心率大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不存在的图形。

椭圆的应用

椭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天文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机械工程中,椭圆被用来描述偏心轮的运动;在建筑学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建筑物的拱形;在艺术领域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等等。

总之,在数学、科学和艺术领域,椭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必要前提。

方程课件【篇6】

(播放视频)刚才,大家看到学生们正在轻松地玩,你能猜到这是哪部分知识点吗?是的――《认识方程》,我将静态知识进行了动态化处理。

评委老师,下午好!

《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创造的乐趣,经历数学的情感体验。

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然后运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方程定义的文字描述,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感知方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一个“扑克牌猜数”游戏。拿出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数字1―13,让学生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这张牌。然后跟学生说只要你们用这张牌上的数字按要求计算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快速猜到所抽的数字。

学生应该会兴致勃勃地上来抽一张牌,按要求计算后报出结果,比如得数是75,我猜到数字6,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再次玩游戏,比如这次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5,我猜到数字3.

在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兴趣后,我赶紧介绍帮我忙的就是数学王国中的“方程”,导入课题。(板书:认识方程)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我顺势确定两个作为本节课将要研究的大问题。“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板书:“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关注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培养。

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天平平衡,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之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想象游戏状态:“伸出你的双手,闭上你的眼睛,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一架天平。请注意,您的左盘放进了10克砝码,紧接着您的右盘放进了30克物体。此时此刻,左盘来了救兵――20克砝码。亲爱的天平们,oPENYoUREYEs,您现在怎样了?”

(课件演示上面天平的过程.快速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吗?”学生很容易说出“10+20=30”。

想象游戏中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等式”概念。

“同学们,我们继续玩天平!”(课件动态演示:左盘先放一个樱桃,右盘放20g砝码)“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办?”学生应该会说“在左盘放上物体吧”。(课件演示)在创设了樱桃生活情境后,我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开放地处理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方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2).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方程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热情,引出新知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

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方程课件【篇9】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方程课件【篇10】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x +30 = 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 30 方程一定是等式;

2 x = 100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课件【篇12】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着重介绍天平。

①用课件投影展示,天平秤量有一个空水杯,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时,天平右边托盘中的砝码为100克。让学生回答说出杯子有多重?

②给杯子中加入水,用课件投影呈现天平倾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那边的重量中一些,学生会说出现在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引导学生列出100+加入的水(x)>100.

③教师提问当天平的左边比右边重的时候,不改变左边,要怎样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课件投影出示加砝码的过程,加100克重的砝码的时候,发现天平依然左边重,并引导学生列式100+x>200;学生会说还要再加砝码,再加100克,列式得到100+x

⑤让学生观察上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等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会说出,在等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关键字,未知数、等式。

⑥这三组式子中哪个是方程?什么是方程?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1)100+200=100+200(2)100+x>200;

学生回答第三个是方程,判断方法,根据定义判断。

⑥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总结:

学生:

6+x=14(是等式是方程) 50÷2=2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2)小涛:我能拍球25个 小梅:我能拍球y个 两个人共拍球70个(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5+Y=703)12+x =20或20-12=x或20-x=12

(4)看图列方程一条长166的线段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73,一部分为x,存在的数量关系 166-73=x学生说出其他的列式。

4、小结,让学生交流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方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和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使同学加深对方程和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式与方程)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或练习课,它需要把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所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回顾旧知。

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等。比如“黄老师比小明大28岁”,如果小明的岁数用a来表示,那么黄老师的岁数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来表示呢?(a+28)反过来,如果我们用a表示黄老师的岁数,那么小明的年龄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a-28)

2.此外,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公式C= 2(a+b)、s=a×a=a2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是整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同时也归纳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过渡句: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等等,下面来完成一则数学日记练习

星期六上午,小芳和妈妈乘公交车到超市买东西。上车时小芳数了一下,共有14人,到新街路口站下去了a人,又上来了b人,现在车上有(   )人。到了超市,小芳看见超市门前停放着3排电动车,每排大约有m辆,大约共有(     )辆电动车。妈妈看见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原来卖c元,现在要按七五折出售,妈妈花了(     )元买下了那件衣服,开心极了!(问当c=100时,妈妈买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

2.买完衣服后,小芳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苹果每千克6元,梨每千克5元,她们买了x千克苹果和y千克梨。

6x   5y   6x +5y  6x -5y  6-5  6+5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写《数学分层测试卡》第52页基本练习填空部分。

2.由一个学生说答案,同桌互相订正,全对的贴上“星星图”。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并能根据数值代入求值,以提问题的形式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练习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以黑板的板书为例子,如果老师在6x的后面添上“=”,等号右边写上30,即6x=30,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呢?(方程)那么什么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x=14     36-7=29          2x-22=64

x-4

等式有:                             方程有:

4.x-4

5.36-7=29已经是等式了,为什么它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6.通过刚才的辨析,你明白了什么?(小结: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必须含有未知数,②必须是等式)

7.如果要把8+y改成一个方程,怎么改?(记得加上等号,因为它已经有未知数了)

8.刚才我们给等式和方程分类,请大家比较等式和方程,(引出用集合图来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方程定义,能辨析等式与方程,通过练习让学生明晰方程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归纳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1.学生齐练习(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先写一个“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等号要对齐)

5.求出来的x=8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8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的情况,能正确地利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强调书学格式并会检验,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练习《数学分层测试卡》52页基本练习的判断题及综合练习。(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反思: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以“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主,抓好“导、练”系统梳理知识,加强综合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复习内容分三大部分,“用字母表示数”部分的复习先进行知识的整理,通过学生的回忆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归纳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然后通过两则数学日记练习使学生综合运用、训练巩固。第二部分的“方程复习”先通过学生对方程定义的易混易错理解引出正确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而不是“式子”。然后通过给等式和方程归类练习,逐步理清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方程与等式的包含关系。第三部分“解方程”先通过学生的练习,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解方程后,通过学生说出解题依据,再出示等式的两个性质,同时在学生解方程时不忘记强调书写格式和培养检验习惯。后面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学习过程时注意使用分层评价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方程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3、正确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熟练地解建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能熟练解简易方程。

1、出示:CCTV、SOS、UFO、NBA、CS、ATM、VIP师:看到这些字母你立刻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内知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学会。

2、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所涉及到的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板书课题)

1、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我们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用字母都表示过什么呢?

出示问题后,汇报交流大家都想好了吗?谁来说说?

接着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s=vt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板书:表示计算公式。你能举个例子吗?根据回答板书:s=ahc=4a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相关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简写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点名回答)

师鼓励:他说得太精彩了,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哦!

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出示温馨提示)

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还可以用

(3)请同学们说出所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PPT展示)看来小小的字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用途还真不少!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字母表示数,比较简洁明了。)

小结:正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所以生活中很多数学现象人们都喜欢用字母来表示。(请看大屏幕)

三、展学释疑,巩固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只害虫。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岁。3)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吨。

4)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千克。5)m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和()。

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应用很广泛,表达很简洁,有很强的概括性。在你们未来的学习中,数字会越来越少,字母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可以使用这些简洁的字母使你的学习越来越轻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用字母表示的这些式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9ɑ表示()58b表示()58-ɑ表示()9ɑ+58b表示()如果ɑ=45,b=6,则9ɑ+58b=()

1、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还一起认识了方程。

出示问题: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介绍两者的练习与区别)请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来描述。

2、如果给你一些式子,你能判断它是不是方程吗?(出示练习题)1①4+0.7X=102②X-0.25=③30a+5b④7X-6<36

432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等式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有哪些?怎么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出示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一般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还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

喜欢《方程课件(汇总1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leq t

椭圆的性质

椭圆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 椭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长度等于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内接矩形面积等于长轴和短轴的乘积。

- 椭圆的对称轴分别与长轴和短轴垂直。

- 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a$,其中$a$为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离心率小于

方程课件。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方程课件(汇总14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方程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二、教学建议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

三、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

四、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习题精编

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

二、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34x-13x=59

三、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四、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方程课件【篇2】

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73-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题型 教师:有关练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在了解珍稀动物的同时学习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采用知识树或统计表或手抄报的形式。在汇报质疑互答的互动教学中完整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程的意义、列方程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式、等式的性质、各类方程的解法„„

二、基础练习1.解方程练习(第3列验算)

2x+3=15 x-2=30 4y+7y=33 0.5x=12 3.8x-x=11.2 4y+7=33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订正时重点说说各类方程的算理解法,并区别第三列两个方程的解法。学生体会做题时仔细观察和验算的重要性。

2、列方程解答(课本73页第7题)

课件逐个出示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讨论设哪个未知量为x方便,明确后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应用练习1.(课本73页第5题)

这道题是复习前面知识的,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本73页第6题)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简单,列方程和算术法都可以。第(2)题也是顺向表述,预设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方程有的用算术法,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这道题用用算术法比较简单。

3.比较5、6两题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简便,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简便。

4.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课本73页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如果用算术法解答,需要逆向思维,很容易出现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很容易找到“上学期人数+转入的人数-转出的人数=这学期人数”的等量关系式,设上学期有x人,列出方程x+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5.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课本74页第9题)

这是一道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前同步练习上就出现了这类练习,当时我们结合线段图,演示等很不容易推出了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的关系式才解决的。当时我就埋下了伏笔,说我们学完下一单元时还有更简便的做法。现在你会列方程来解答吗?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预设有两种:王刚走的路程+李红走的路程=总路程或(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时间=总路程,然后设相遇时间为x分,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开放性练习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名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1)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2)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面巩固知识和反馈本单元所学情况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预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时除了以前学的算术法还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我在学习中还要学会更积极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到你们这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掌握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法宝,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更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法宝服务于你的学习与生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法宝。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

(1)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单元结束都整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内化。在汇报交流中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质疑互答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互动性。

(2)习题设计有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整理相关知识—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开放性练习—总结评价的思路环节进行设计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练习题加以更换或调整。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再设计一个统领本课的情境串,使复习教学更有趣和高效。

方程课件【篇3】

椭圆是几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图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一条方程,它能够完全描述一个椭圆的几何特性。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的数学知识。

椭圆是一个平面上的图形,它是由所有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一定值的点所构成的。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它们都在椭圆的长轴上。椭圆的中心也位于长轴上,同时也是两个焦点的中点。长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长轴,短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短轴。椭圆的离心率定义为焦点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frac{(x-h)^2}{a^2}+\frac{(y-k)^2}{b^2}=1$$

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h,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椭圆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一些重要的性质。首先,椭圆的中心坐标为$(h,k)$,它是标准方程中 $(x-h)^2$ 和 $(y-k)^2$ 的系数。其次,离心率$e=\sqrt{1-\frac{b^2}{a^2}}$ 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当离心率为零时,椭圆变成一个圆;当离心率为一时,椭圆变成一个抛物线。最后,椭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通过长轴和短轴的长度计算出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计算电子轨道和空间天体轨道时,经常需要使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工程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椭圆也有很多应用。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研究椭圆性质的基础,它可以描述椭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重要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椭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方程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本节主要课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的探究式教学,结合分组讨论的环节,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乐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

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方程课件【篇5】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图形,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习椭圆相关知识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详细介绍。

椭圆的定义

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这两个固定点分别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中心为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离中心最远的两个点分别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长轴,连接长轴两端点的线段称为椭圆的主轴。离中心最近的两个点也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短轴,短轴的长度和长轴的长度之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指以椭圆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下,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一定的方程式。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和圆的标准方程非常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系数,即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1$

其中$a$和$b$分别表示椭圆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满足$a>b>0$,$c$为椭圆焦距的一半,满足$(2c)^2=a^2-b^2$,$e$为椭圆的离心率,满足$e=\frac{c}{a}$。

椭圆的参数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参数方程直接描述一条椭圆的轨迹。参数方程是将椭圆的$x$和$y$坐标分别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 t$,$y=b\sin t$。

参数$t$的范围为$0\leq t

椭圆的性质

椭圆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 椭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长度等于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内接矩形面积等于长轴和短轴的乘积。

- 椭圆的对称轴分别与长轴和短轴垂直。

- 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其中$a$为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当离心率等于$0$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点,当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由两个焦点组成的线段,当离心率大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不存在的图形。

椭圆的应用

椭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天文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机械工程中,椭圆被用来描述偏心轮的运动;在建筑学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建筑物的拱形;在艺术领域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等等。

总之,在数学、科学和艺术领域,椭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必要前提。

方程课件【篇6】

(播放视频)刚才,大家看到学生们正在轻松地玩,你能猜到这是哪部分知识点吗?是的――《认识方程》,我将静态知识进行了动态化处理。

评委老师,下午好!

《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创造的乐趣,经历数学的情感体验。

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然后运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方程定义的文字描述,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感知方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一个“扑克牌猜数”游戏。拿出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数字1―13,让学生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这张牌。然后跟学生说只要你们用这张牌上的数字按要求计算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快速猜到所抽的数字。

学生应该会兴致勃勃地上来抽一张牌,按要求计算后报出结果,比如得数是75,我猜到数字6,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再次玩游戏,比如这次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5,我猜到数字3.

在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兴趣后,我赶紧介绍帮我忙的就是数学王国中的“方程”,导入课题。(板书:认识方程)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我顺势确定两个作为本节课将要研究的大问题。“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板书:“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关注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培养。

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天平平衡,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之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想象游戏状态:“伸出你的双手,闭上你的眼睛,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一架天平。请注意,您的左盘放进了10克砝码,紧接着您的右盘放进了30克物体。此时此刻,左盘来了救兵――20克砝码。亲爱的天平们,oPENYoUREYEs,您现在怎样了?”

(课件演示上面天平的过程.快速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吗?”学生很容易说出“10+20=30”。

想象游戏中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等式”概念。

“同学们,我们继续玩天平!”(课件动态演示:左盘先放一个樱桃,右盘放20g砝码)“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办?”学生应该会说“在左盘放上物体吧”。(课件演示)在创设了樱桃生活情境后,我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开放地处理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方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2).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方程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热情,引出新知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

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方程课件【篇9】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方程课件【篇10】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x +30 = 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 30 方程一定是等式;

2 x = 100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课件【篇12】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着重介绍天平。

①用课件投影展示,天平秤量有一个空水杯,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时,天平右边托盘中的砝码为100克。让学生回答说出杯子有多重?

②给杯子中加入水,用课件投影呈现天平倾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那边的重量中一些,学生会说出现在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引导学生列出100+加入的水(x)>100.

③教师提问当天平的左边比右边重的时候,不改变左边,要怎样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课件投影出示加砝码的过程,加100克重的砝码的时候,发现天平依然左边重,并引导学生列式100+x>200;学生会说还要再加砝码,再加100克,列式得到100+x

⑤让学生观察上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等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会说出,在等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关键字,未知数、等式。

⑥这三组式子中哪个是方程?什么是方程?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1)100+200=100+200(2)100+x>200;

学生回答第三个是方程,判断方法,根据定义判断。

⑥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总结:

学生:

6+x=14(是等式是方程) 50÷2=2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2)小涛:我能拍球25个 小梅:我能拍球y个 两个人共拍球70个(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5+Y=703)12+x =20或20-12=x或20-x=12

(4)看图列方程一条长166的线段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73,一部分为x,存在的数量关系 166-73=x学生说出其他的列式。

4、小结,让学生交流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方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和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使同学加深对方程和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式与方程)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或练习课,它需要把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所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回顾旧知。

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等。比如“黄老师比小明大28岁”,如果小明的岁数用a来表示,那么黄老师的岁数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来表示呢?(a+28)反过来,如果我们用a表示黄老师的岁数,那么小明的年龄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a-28)

2.此外,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公式C= 2(a+b)、s=a×a=a2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是整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同时也归纳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过渡句: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等等,下面来完成一则数学日记练习

星期六上午,小芳和妈妈乘公交车到超市买东西。上车时小芳数了一下,共有14人,到新街路口站下去了a人,又上来了b人,现在车上有(   )人。到了超市,小芳看见超市门前停放着3排电动车,每排大约有m辆,大约共有(     )辆电动车。妈妈看见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原来卖c元,现在要按七五折出售,妈妈花了(     )元买下了那件衣服,开心极了!(问当c=100时,妈妈买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

2.买完衣服后,小芳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苹果每千克6元,梨每千克5元,她们买了x千克苹果和y千克梨。

6x   5y   6x +5y  6x -5y  6-5  6+5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写《数学分层测试卡》第52页基本练习填空部分。

2.由一个学生说答案,同桌互相订正,全对的贴上“星星图”。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并能根据数值代入求值,以提问题的形式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练习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以黑板的板书为例子,如果老师在6x的后面添上“=”,等号右边写上30,即6x=30,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呢?(方程)那么什么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x=14     36-7=29          2x-22=64

x-4

等式有:                             方程有:

4.x-4

5.36-7=29已经是等式了,为什么它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6.通过刚才的辨析,你明白了什么?(小结: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必须含有未知数,②必须是等式)

7.如果要把8+y改成一个方程,怎么改?(记得加上等号,因为它已经有未知数了)

8.刚才我们给等式和方程分类,请大家比较等式和方程,(引出用集合图来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方程定义,能辨析等式与方程,通过练习让学生明晰方程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归纳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1.学生齐练习(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先写一个“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等号要对齐)

5.求出来的x=8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8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的情况,能正确地利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强调书学格式并会检验,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练习《数学分层测试卡》52页基本练习的判断题及综合练习。(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反思: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以“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主,抓好“导、练”系统梳理知识,加强综合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复习内容分三大部分,“用字母表示数”部分的复习先进行知识的整理,通过学生的回忆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归纳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然后通过两则数学日记练习使学生综合运用、训练巩固。第二部分的“方程复习”先通过学生对方程定义的易混易错理解引出正确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而不是“式子”。然后通过给等式和方程归类练习,逐步理清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方程与等式的包含关系。第三部分“解方程”先通过学生的练习,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解方程后,通过学生说出解题依据,再出示等式的两个性质,同时在学生解方程时不忘记强调书写格式和培养检验习惯。后面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学习过程时注意使用分层评价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方程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3、正确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熟练地解建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能熟练解简易方程。

1、出示:CCTV、SOS、UFO、NBA、CS、ATM、VIP师:看到这些字母你立刻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内知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学会。

2、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所涉及到的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板书课题)

1、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我们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用字母都表示过什么呢?

出示问题后,汇报交流大家都想好了吗?谁来说说?

接着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s=vt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板书:表示计算公式。你能举个例子吗?根据回答板书:s=ahc=4a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相关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简写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点名回答)

师鼓励:他说得太精彩了,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哦!

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出示温馨提示)

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还可以用

(3)请同学们说出所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PPT展示)看来小小的字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用途还真不少!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字母表示数,比较简洁明了。)

小结:正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所以生活中很多数学现象人们都喜欢用字母来表示。(请看大屏幕)

三、展学释疑,巩固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只害虫。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岁。3)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吨。

4)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千克。5)m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和()。

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应用很广泛,表达很简洁,有很强的概括性。在你们未来的学习中,数字会越来越少,字母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可以使用这些简洁的字母使你的学习越来越轻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用字母表示的这些式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9ɑ表示()58b表示()58-ɑ表示()9ɑ+58b表示()如果ɑ=45,b=6,则9ɑ+58b=()

1、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还一起认识了方程。

出示问题: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介绍两者的练习与区别)请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来描述。

2、如果给你一些式子,你能判断它是不是方程吗?(出示练习题)1①4+0.7X=102②X-0.25=③30a+5b④7X-6<36

432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等式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有哪些?怎么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出示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一般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还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

喜欢《方程课件(汇总1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当离心率等于id="article-content1">

方程课件。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方程课件(汇总14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方程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二、教学建议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

三、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

四、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习题精编

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

二、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34x-13x=59

三、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四、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方程课件【篇2】

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73-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题型 教师:有关练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在了解珍稀动物的同时学习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采用知识树或统计表或手抄报的形式。在汇报质疑互答的互动教学中完整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程的意义、列方程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式、等式的性质、各类方程的解法„„

二、基础练习1.解方程练习(第3列验算)

2x+3=15 x-2=30 4y+7y=33 0.5x=12 3.8x-x=11.2 4y+7=33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订正时重点说说各类方程的算理解法,并区别第三列两个方程的解法。学生体会做题时仔细观察和验算的重要性。

2、列方程解答(课本73页第7题)

课件逐个出示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讨论设哪个未知量为x方便,明确后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应用练习1.(课本73页第5题)

这道题是复习前面知识的,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本73页第6题)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简单,列方程和算术法都可以。第(2)题也是顺向表述,预设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方程有的用算术法,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这道题用用算术法比较简单。

3.比较5、6两题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简便,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简便。

4.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课本73页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如果用算术法解答,需要逆向思维,很容易出现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很容易找到“上学期人数+转入的人数-转出的人数=这学期人数”的等量关系式,设上学期有x人,列出方程x+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5.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课本74页第9题)

这是一道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前同步练习上就出现了这类练习,当时我们结合线段图,演示等很不容易推出了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的关系式才解决的。当时我就埋下了伏笔,说我们学完下一单元时还有更简便的做法。现在你会列方程来解答吗?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预设有两种:王刚走的路程+李红走的路程=总路程或(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时间=总路程,然后设相遇时间为x分,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开放性练习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名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1)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2)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面巩固知识和反馈本单元所学情况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预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时除了以前学的算术法还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我在学习中还要学会更积极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到你们这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掌握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法宝,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更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法宝服务于你的学习与生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法宝。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

(1)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单元结束都整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内化。在汇报交流中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质疑互答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互动性。

(2)习题设计有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整理相关知识—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开放性练习—总结评价的思路环节进行设计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练习题加以更换或调整。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再设计一个统领本课的情境串,使复习教学更有趣和高效。

方程课件【篇3】

椭圆是几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图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一条方程,它能够完全描述一个椭圆的几何特性。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的数学知识。

椭圆是一个平面上的图形,它是由所有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一定值的点所构成的。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它们都在椭圆的长轴上。椭圆的中心也位于长轴上,同时也是两个焦点的中点。长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长轴,短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短轴。椭圆的离心率定义为焦点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frac{(x-h)^2}{a^2}+\frac{(y-k)^2}{b^2}=1$$

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h,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椭圆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一些重要的性质。首先,椭圆的中心坐标为$(h,k)$,它是标准方程中 $(x-h)^2$ 和 $(y-k)^2$ 的系数。其次,离心率$e=\sqrt{1-\frac{b^2}{a^2}}$ 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当离心率为零时,椭圆变成一个圆;当离心率为一时,椭圆变成一个抛物线。最后,椭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通过长轴和短轴的长度计算出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计算电子轨道和空间天体轨道时,经常需要使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工程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椭圆也有很多应用。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研究椭圆性质的基础,它可以描述椭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重要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椭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方程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本节主要课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的探究式教学,结合分组讨论的环节,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乐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

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方程课件【篇5】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图形,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习椭圆相关知识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详细介绍。

椭圆的定义

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这两个固定点分别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中心为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离中心最远的两个点分别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长轴,连接长轴两端点的线段称为椭圆的主轴。离中心最近的两个点也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短轴,短轴的长度和长轴的长度之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指以椭圆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下,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一定的方程式。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和圆的标准方程非常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系数,即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1$

其中$a$和$b$分别表示椭圆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满足$a>b>0$,$c$为椭圆焦距的一半,满足$(2c)^2=a^2-b^2$,$e$为椭圆的离心率,满足$e=\frac{c}{a}$。

椭圆的参数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参数方程直接描述一条椭圆的轨迹。参数方程是将椭圆的$x$和$y$坐标分别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 t$,$y=b\sin t$。

参数$t$的范围为$0\leq t

椭圆的性质

椭圆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 椭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长度等于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内接矩形面积等于长轴和短轴的乘积。

- 椭圆的对称轴分别与长轴和短轴垂直。

- 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其中$a$为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当离心率等于$0$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点,当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由两个焦点组成的线段,当离心率大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不存在的图形。

椭圆的应用

椭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天文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机械工程中,椭圆被用来描述偏心轮的运动;在建筑学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建筑物的拱形;在艺术领域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等等。

总之,在数学、科学和艺术领域,椭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必要前提。

方程课件【篇6】

(播放视频)刚才,大家看到学生们正在轻松地玩,你能猜到这是哪部分知识点吗?是的――《认识方程》,我将静态知识进行了动态化处理。

评委老师,下午好!

《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创造的乐趣,经历数学的情感体验。

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然后运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方程定义的文字描述,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感知方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一个“扑克牌猜数”游戏。拿出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数字1―13,让学生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这张牌。然后跟学生说只要你们用这张牌上的数字按要求计算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快速猜到所抽的数字。

学生应该会兴致勃勃地上来抽一张牌,按要求计算后报出结果,比如得数是75,我猜到数字6,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再次玩游戏,比如这次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5,我猜到数字3.

在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兴趣后,我赶紧介绍帮我忙的就是数学王国中的“方程”,导入课题。(板书:认识方程)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我顺势确定两个作为本节课将要研究的大问题。“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板书:“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关注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培养。

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天平平衡,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之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想象游戏状态:“伸出你的双手,闭上你的眼睛,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一架天平。请注意,您的左盘放进了10克砝码,紧接着您的右盘放进了30克物体。此时此刻,左盘来了救兵――20克砝码。亲爱的天平们,oPENYoUREYEs,您现在怎样了?”

(课件演示上面天平的过程.快速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吗?”学生很容易说出“10+20=30”。

想象游戏中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等式”概念。

“同学们,我们继续玩天平!”(课件动态演示:左盘先放一个樱桃,右盘放20g砝码)“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办?”学生应该会说“在左盘放上物体吧”。(课件演示)在创设了樱桃生活情境后,我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开放地处理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方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2).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方程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热情,引出新知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

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方程课件【篇9】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方程课件【篇10】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x +30 = 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 30 方程一定是等式;

2 x = 100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课件【篇12】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着重介绍天平。

①用课件投影展示,天平秤量有一个空水杯,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时,天平右边托盘中的砝码为100克。让学生回答说出杯子有多重?

②给杯子中加入水,用课件投影呈现天平倾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那边的重量中一些,学生会说出现在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引导学生列出100+加入的水(x)>100.

③教师提问当天平的左边比右边重的时候,不改变左边,要怎样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课件投影出示加砝码的过程,加100克重的砝码的时候,发现天平依然左边重,并引导学生列式100+x>200;学生会说还要再加砝码,再加100克,列式得到100+x

⑤让学生观察上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等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会说出,在等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关键字,未知数、等式。

⑥这三组式子中哪个是方程?什么是方程?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1)100+200=100+200(2)100+x>200;

学生回答第三个是方程,判断方法,根据定义判断。

⑥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总结:

学生:

6+x=14(是等式是方程) 50÷2=2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2)小涛:我能拍球25个 小梅:我能拍球y个 两个人共拍球70个(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5+Y=703)12+x =20或20-12=x或20-x=12

(4)看图列方程一条长166的线段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73,一部分为x,存在的数量关系 166-73=x学生说出其他的列式。

4、小结,让学生交流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方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和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使同学加深对方程和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式与方程)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或练习课,它需要把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所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回顾旧知。

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等。比如“黄老师比小明大28岁”,如果小明的岁数用a来表示,那么黄老师的岁数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来表示呢?(a+28)反过来,如果我们用a表示黄老师的岁数,那么小明的年龄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a-28)

2.此外,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公式C= 2(a+b)、s=a×a=a2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是整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同时也归纳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过渡句: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等等,下面来完成一则数学日记练习

星期六上午,小芳和妈妈乘公交车到超市买东西。上车时小芳数了一下,共有14人,到新街路口站下去了a人,又上来了b人,现在车上有(   )人。到了超市,小芳看见超市门前停放着3排电动车,每排大约有m辆,大约共有(     )辆电动车。妈妈看见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原来卖c元,现在要按七五折出售,妈妈花了(     )元买下了那件衣服,开心极了!(问当c=100时,妈妈买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

2.买完衣服后,小芳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苹果每千克6元,梨每千克5元,她们买了x千克苹果和y千克梨。

6x   5y   6x +5y  6x -5y  6-5  6+5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写《数学分层测试卡》第52页基本练习填空部分。

2.由一个学生说答案,同桌互相订正,全对的贴上“星星图”。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并能根据数值代入求值,以提问题的形式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练习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以黑板的板书为例子,如果老师在6x的后面添上“=”,等号右边写上30,即6x=30,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呢?(方程)那么什么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x=14     36-7=29          2x-22=64

x-4

等式有:                             方程有:

4.x-4

5.36-7=29已经是等式了,为什么它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6.通过刚才的辨析,你明白了什么?(小结: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必须含有未知数,②必须是等式)

7.如果要把8+y改成一个方程,怎么改?(记得加上等号,因为它已经有未知数了)

8.刚才我们给等式和方程分类,请大家比较等式和方程,(引出用集合图来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方程定义,能辨析等式与方程,通过练习让学生明晰方程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归纳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1.学生齐练习(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先写一个“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等号要对齐)

5.求出来的x=8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8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的情况,能正确地利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强调书学格式并会检验,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练习《数学分层测试卡》52页基本练习的判断题及综合练习。(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反思: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以“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主,抓好“导、练”系统梳理知识,加强综合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复习内容分三大部分,“用字母表示数”部分的复习先进行知识的整理,通过学生的回忆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归纳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然后通过两则数学日记练习使学生综合运用、训练巩固。第二部分的“方程复习”先通过学生对方程定义的易混易错理解引出正确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而不是“式子”。然后通过给等式和方程归类练习,逐步理清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方程与等式的包含关系。第三部分“解方程”先通过学生的练习,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解方程后,通过学生说出解题依据,再出示等式的两个性质,同时在学生解方程时不忘记强调书写格式和培养检验习惯。后面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学习过程时注意使用分层评价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方程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3、正确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熟练地解建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能熟练解简易方程。

1、出示:CCTV、SOS、UFO、NBA、CS、ATM、VIP师:看到这些字母你立刻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内知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学会。

2、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所涉及到的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板书课题)

1、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我们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用字母都表示过什么呢?

出示问题后,汇报交流大家都想好了吗?谁来说说?

接着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s=vt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板书:表示计算公式。你能举个例子吗?根据回答板书:s=ahc=4a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相关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简写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点名回答)

师鼓励:他说得太精彩了,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哦!

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出示温馨提示)

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还可以用

(3)请同学们说出所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PPT展示)看来小小的字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用途还真不少!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字母表示数,比较简洁明了。)

小结:正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所以生活中很多数学现象人们都喜欢用字母来表示。(请看大屏幕)

三、展学释疑,巩固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只害虫。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岁。3)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吨。

4)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千克。5)m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和()。

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应用很广泛,表达很简洁,有很强的概括性。在你们未来的学习中,数字会越来越少,字母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可以使用这些简洁的字母使你的学习越来越轻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用字母表示的这些式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9ɑ表示()58b表示()58-ɑ表示()9ɑ+58b表示()如果ɑ=45,b=6,则9ɑ+58b=()

1、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还一起认识了方程。

出示问题: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介绍两者的练习与区别)请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来描述。

2、如果给你一些式子,你能判断它是不是方程吗?(出示练习题)1①4+0.7X=102②X-0.25=③30a+5b④7X-6<36

432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等式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有哪些?怎么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出示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一般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还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

喜欢《方程课件(汇总1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点,当离心率等于

方程课件。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方程课件(汇总14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方程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二、教学建议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

三、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

四、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习题精编

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

二、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34x-13x=59

三、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四、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方程课件【篇2】

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73-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题型 教师:有关练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在了解珍稀动物的同时学习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采用知识树或统计表或手抄报的形式。在汇报质疑互答的互动教学中完整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程的意义、列方程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式、等式的性质、各类方程的解法„„

二、基础练习1.解方程练习(第3列验算)

2x+3=15 x-2=30 4y+7y=33 0.5x=12 3.8x-x=11.2 4y+7=33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订正时重点说说各类方程的算理解法,并区别第三列两个方程的解法。学生体会做题时仔细观察和验算的重要性。

2、列方程解答(课本73页第7题)

课件逐个出示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讨论设哪个未知量为x方便,明确后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应用练习1.(课本73页第5题)

这道题是复习前面知识的,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本73页第6题)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简单,列方程和算术法都可以。第(2)题也是顺向表述,预设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方程有的用算术法,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这道题用用算术法比较简单。

3.比较5、6两题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简便,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简便。

4.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课本73页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如果用算术法解答,需要逆向思维,很容易出现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很容易找到“上学期人数+转入的人数-转出的人数=这学期人数”的等量关系式,设上学期有x人,列出方程x+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5.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课本74页第9题)

这是一道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前同步练习上就出现了这类练习,当时我们结合线段图,演示等很不容易推出了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的关系式才解决的。当时我就埋下了伏笔,说我们学完下一单元时还有更简便的做法。现在你会列方程来解答吗?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预设有两种:王刚走的路程+李红走的路程=总路程或(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时间=总路程,然后设相遇时间为x分,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开放性练习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名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1)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2)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面巩固知识和反馈本单元所学情况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预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时除了以前学的算术法还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我在学习中还要学会更积极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到你们这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掌握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法宝,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更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法宝服务于你的学习与生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法宝。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

(1)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单元结束都整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内化。在汇报交流中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质疑互答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互动性。

(2)习题设计有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整理相关知识—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开放性练习—总结评价的思路环节进行设计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练习题加以更换或调整。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再设计一个统领本课的情境串,使复习教学更有趣和高效。

方程课件【篇3】

椭圆是几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图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一条方程,它能够完全描述一个椭圆的几何特性。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的数学知识。

椭圆是一个平面上的图形,它是由所有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一定值的点所构成的。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它们都在椭圆的长轴上。椭圆的中心也位于长轴上,同时也是两个焦点的中点。长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长轴,短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短轴。椭圆的离心率定义为焦点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frac{(x-h)^2}{a^2}+\frac{(y-k)^2}{b^2}=1$$

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h,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椭圆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一些重要的性质。首先,椭圆的中心坐标为$(h,k)$,它是标准方程中 $(x-h)^2$ 和 $(y-k)^2$ 的系数。其次,离心率$e=\sqrt{1-\frac{b^2}{a^2}}$ 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当离心率为零时,椭圆变成一个圆;当离心率为一时,椭圆变成一个抛物线。最后,椭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通过长轴和短轴的长度计算出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计算电子轨道和空间天体轨道时,经常需要使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工程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椭圆也有很多应用。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研究椭圆性质的基础,它可以描述椭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重要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椭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方程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本节主要课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的探究式教学,结合分组讨论的环节,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乐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

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方程课件【篇5】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图形,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习椭圆相关知识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详细介绍。

椭圆的定义

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这两个固定点分别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中心为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离中心最远的两个点分别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长轴,连接长轴两端点的线段称为椭圆的主轴。离中心最近的两个点也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短轴,短轴的长度和长轴的长度之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指以椭圆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下,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一定的方程式。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和圆的标准方程非常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系数,即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1$

其中$a$和$b$分别表示椭圆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满足$a>b>0$,$c$为椭圆焦距的一半,满足$(2c)^2=a^2-b^2$,$e$为椭圆的离心率,满足$e=\frac{c}{a}$。

椭圆的参数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参数方程直接描述一条椭圆的轨迹。参数方程是将椭圆的$x$和$y$坐标分别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 t$,$y=b\sin t$。

参数$t$的范围为$0\leq t

椭圆的性质

椭圆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 椭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长度等于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内接矩形面积等于长轴和短轴的乘积。

- 椭圆的对称轴分别与长轴和短轴垂直。

- 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其中$a$为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当离心率等于$0$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点,当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由两个焦点组成的线段,当离心率大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不存在的图形。

椭圆的应用

椭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天文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机械工程中,椭圆被用来描述偏心轮的运动;在建筑学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建筑物的拱形;在艺术领域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等等。

总之,在数学、科学和艺术领域,椭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必要前提。

方程课件【篇6】

(播放视频)刚才,大家看到学生们正在轻松地玩,你能猜到这是哪部分知识点吗?是的――《认识方程》,我将静态知识进行了动态化处理。

评委老师,下午好!

《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创造的乐趣,经历数学的情感体验。

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然后运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方程定义的文字描述,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感知方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一个“扑克牌猜数”游戏。拿出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数字1―13,让学生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这张牌。然后跟学生说只要你们用这张牌上的数字按要求计算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快速猜到所抽的数字。

学生应该会兴致勃勃地上来抽一张牌,按要求计算后报出结果,比如得数是75,我猜到数字6,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再次玩游戏,比如这次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5,我猜到数字3.

在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兴趣后,我赶紧介绍帮我忙的就是数学王国中的“方程”,导入课题。(板书:认识方程)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我顺势确定两个作为本节课将要研究的大问题。“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板书:“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关注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培养。

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天平平衡,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之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想象游戏状态:“伸出你的双手,闭上你的眼睛,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一架天平。请注意,您的左盘放进了10克砝码,紧接着您的右盘放进了30克物体。此时此刻,左盘来了救兵――20克砝码。亲爱的天平们,oPENYoUREYEs,您现在怎样了?”

(课件演示上面天平的过程.快速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吗?”学生很容易说出“10+20=30”。

想象游戏中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等式”概念。

“同学们,我们继续玩天平!”(课件动态演示:左盘先放一个樱桃,右盘放20g砝码)“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办?”学生应该会说“在左盘放上物体吧”。(课件演示)在创设了樱桃生活情境后,我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开放地处理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方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2).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方程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热情,引出新知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

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方程课件【篇9】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方程课件【篇10】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x +30 = 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 30 方程一定是等式;

2 x = 100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课件【篇12】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着重介绍天平。

①用课件投影展示,天平秤量有一个空水杯,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时,天平右边托盘中的砝码为100克。让学生回答说出杯子有多重?

②给杯子中加入水,用课件投影呈现天平倾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那边的重量中一些,学生会说出现在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引导学生列出100+加入的水(x)>100.

③教师提问当天平的左边比右边重的时候,不改变左边,要怎样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课件投影出示加砝码的过程,加100克重的砝码的时候,发现天平依然左边重,并引导学生列式100+x>200;学生会说还要再加砝码,再加100克,列式得到100+x

⑤让学生观察上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等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会说出,在等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关键字,未知数、等式。

⑥这三组式子中哪个是方程?什么是方程?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1)100+200=100+200(2)100+x>200;

学生回答第三个是方程,判断方法,根据定义判断。

⑥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总结:

学生:

6+x=14(是等式是方程) 50÷2=2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2)小涛:我能拍球25个 小梅:我能拍球y个 两个人共拍球70个(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5+Y=703)12+x =20或20-12=x或20-x=12

(4)看图列方程一条长166的线段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73,一部分为x,存在的数量关系 166-73=x学生说出其他的列式。

4、小结,让学生交流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方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和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使同学加深对方程和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式与方程)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或练习课,它需要把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所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回顾旧知。

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等。比如“黄老师比小明大28岁”,如果小明的岁数用a来表示,那么黄老师的岁数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来表示呢?(a+28)反过来,如果我们用a表示黄老师的岁数,那么小明的年龄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a-28)

2.此外,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公式C= 2(a+b)、s=a×a=a2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是整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同时也归纳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过渡句: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等等,下面来完成一则数学日记练习

星期六上午,小芳和妈妈乘公交车到超市买东西。上车时小芳数了一下,共有14人,到新街路口站下去了a人,又上来了b人,现在车上有(   )人。到了超市,小芳看见超市门前停放着3排电动车,每排大约有m辆,大约共有(     )辆电动车。妈妈看见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原来卖c元,现在要按七五折出售,妈妈花了(     )元买下了那件衣服,开心极了!(问当c=100时,妈妈买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

2.买完衣服后,小芳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苹果每千克6元,梨每千克5元,她们买了x千克苹果和y千克梨。

6x   5y   6x +5y  6x -5y  6-5  6+5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写《数学分层测试卡》第52页基本练习填空部分。

2.由一个学生说答案,同桌互相订正,全对的贴上“星星图”。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并能根据数值代入求值,以提问题的形式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练习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以黑板的板书为例子,如果老师在6x的后面添上“=”,等号右边写上30,即6x=30,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呢?(方程)那么什么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x=14     36-7=29          2x-22=64

x-4

等式有:                             方程有:

4.x-4

5.36-7=29已经是等式了,为什么它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6.通过刚才的辨析,你明白了什么?(小结: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必须含有未知数,②必须是等式)

7.如果要把8+y改成一个方程,怎么改?(记得加上等号,因为它已经有未知数了)

8.刚才我们给等式和方程分类,请大家比较等式和方程,(引出用集合图来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方程定义,能辨析等式与方程,通过练习让学生明晰方程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归纳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1.学生齐练习(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先写一个“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等号要对齐)

5.求出来的x=8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8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的情况,能正确地利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强调书学格式并会检验,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练习《数学分层测试卡》52页基本练习的判断题及综合练习。(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反思: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以“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主,抓好“导、练”系统梳理知识,加强综合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复习内容分三大部分,“用字母表示数”部分的复习先进行知识的整理,通过学生的回忆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归纳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然后通过两则数学日记练习使学生综合运用、训练巩固。第二部分的“方程复习”先通过学生对方程定义的易混易错理解引出正确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而不是“式子”。然后通过给等式和方程归类练习,逐步理清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方程与等式的包含关系。第三部分“解方程”先通过学生的练习,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解方程后,通过学生说出解题依据,再出示等式的两个性质,同时在学生解方程时不忘记强调书写格式和培养检验习惯。后面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学习过程时注意使用分层评价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方程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3、正确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熟练地解建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能熟练解简易方程。

1、出示:CCTV、SOS、UFO、NBA、CS、ATM、VIP师:看到这些字母你立刻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内知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学会。

2、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所涉及到的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板书课题)

1、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我们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用字母都表示过什么呢?

出示问题后,汇报交流大家都想好了吗?谁来说说?

接着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s=vt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板书:表示计算公式。你能举个例子吗?根据回答板书:s=ahc=4a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相关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简写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点名回答)

师鼓励:他说得太精彩了,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哦!

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出示温馨提示)

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还可以用

(3)请同学们说出所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PPT展示)看来小小的字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用途还真不少!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字母表示数,比较简洁明了。)

小结:正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所以生活中很多数学现象人们都喜欢用字母来表示。(请看大屏幕)

三、展学释疑,巩固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只害虫。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岁。3)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吨。

4)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千克。5)m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和()。

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应用很广泛,表达很简洁,有很强的概括性。在你们未来的学习中,数字会越来越少,字母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可以使用这些简洁的字母使你的学习越来越轻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用字母表示的这些式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9ɑ表示()58b表示()58-ɑ表示()9ɑ+58b表示()如果ɑ=45,b=6,则9ɑ+58b=()

1、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还一起认识了方程。

出示问题: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介绍两者的练习与区别)请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来描述。

2、如果给你一些式子,你能判断它是不是方程吗?(出示练习题)1①4+0.7X=102②X-0.25=③30a+5b④7X-6<36

432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等式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有哪些?怎么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出示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一般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还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

喜欢《方程课件(汇总1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由两个焦点组成的线段,当离心率大于

方程课件。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方程课件(汇总14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方程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二、教学建议

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要抓住四点进行:一是要组织学生讨论92页“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二是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四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注意:新教材里解方程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解。

三、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数(教科书四下P106的例题、P108的例题、P110的例题)。

2.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五下P1-7例1—例6)。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五下P8例7)。

四、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习题精编

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

二、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34x-13x=59

三、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四、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B、15-3=12C、6x+1=6D、4x+7<9

2、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B、3x=4.5C、18.8÷x=4D、3x÷2=18

方程课件【篇2】

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73-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题型 教师:有关练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在了解珍稀动物的同时学习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采用知识树或统计表或手抄报的形式。在汇报质疑互答的互动教学中完整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程的意义、列方程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式、等式的性质、各类方程的解法„„

二、基础练习1.解方程练习(第3列验算)

2x+3=15 x-2=30 4y+7y=33 0.5x=12 3.8x-x=11.2 4y+7=33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订正时重点说说各类方程的算理解法,并区别第三列两个方程的解法。学生体会做题时仔细观察和验算的重要性。

2、列方程解答(课本73页第7题)

课件逐个出示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讨论设哪个未知量为x方便,明确后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应用练习1.(课本73页第5题)

这道题是复习前面知识的,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本73页第6题)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简单,列方程和算术法都可以。第(2)题也是顺向表述,预设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方程有的用算术法,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这道题用用算术法比较简单。

3.比较5、6两题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简便,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简便。

4.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课本73页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如果用算术法解答,需要逆向思维,很容易出现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很容易找到“上学期人数+转入的人数-转出的人数=这学期人数”的等量关系式,设上学期有x人,列出方程x+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5.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课本74页第9题)

这是一道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前同步练习上就出现了这类练习,当时我们结合线段图,演示等很不容易推出了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的关系式才解决的。当时我就埋下了伏笔,说我们学完下一单元时还有更简便的做法。现在你会列方程来解答吗?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预设有两种:王刚走的路程+李红走的路程=总路程或(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时间=总路程,然后设相遇时间为x分,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开放性练习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名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1)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2)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面巩固知识和反馈本单元所学情况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预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时除了以前学的算术法还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我在学习中还要学会更积极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到你们这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掌握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法宝,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更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法宝服务于你的学习与生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法宝。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

(1)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单元结束都整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内化。在汇报交流中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质疑互答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互动性。

(2)习题设计有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整理相关知识—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开放性练习—总结评价的思路环节进行设计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练习题加以更换或调整。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再设计一个统领本课的情境串,使复习教学更有趣和高效。

方程课件【篇3】

椭圆是几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图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一条方程,它能够完全描述一个椭圆的几何特性。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相关的数学知识。

椭圆是一个平面上的图形,它是由所有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一定值的点所构成的。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它们都在椭圆的长轴上。椭圆的中心也位于长轴上,同时也是两个焦点的中点。长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长轴,短轴对应的长度称为椭圆的短轴。椭圆的离心率定义为焦点距离与长轴长度的比值。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frac{(x-h)^2}{a^2}+\frac{(y-k)^2}{b^2}=1$$

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h,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椭圆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一些重要的性质。首先,椭圆的中心坐标为$(h,k)$,它是标准方程中 $(x-h)^2$ 和 $(y-k)^2$ 的系数。其次,离心率$e=\sqrt{1-\frac{b^2}{a^2}}$ 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当离心率为零时,椭圆变成一个圆;当离心率为一时,椭圆变成一个抛物线。最后,椭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通过长轴和短轴的长度计算出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计算电子轨道和空间天体轨道时,经常需要使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工程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椭圆也有很多应用。

总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研究椭圆性质的基础,它可以描述椭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重要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椭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方程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本节主要课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的探究式教学,结合分组讨论的环节,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乐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

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方程课件【篇5】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图形,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学习椭圆相关知识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详细介绍。

椭圆的定义

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这两个固定点分别称为椭圆的焦点。椭圆的中心为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离中心最远的两个点分别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长轴,连接长轴两端点的线段称为椭圆的主轴。离中心最近的两个点也称为椭圆的顶点,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短轴,短轴的长度和长轴的长度之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指以椭圆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下,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一定的方程式。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和圆的标准方程非常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系数,即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1$

其中$a$和$b$分别表示椭圆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满足$a>b>0$,$c$为椭圆焦距的一半,满足$(2c)^2=a^2-b^2$,$e$为椭圆的离心率,满足$e=\frac{c}{a}$。

椭圆的参数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参数方程直接描述一条椭圆的轨迹。参数方程是将椭圆的$x$和$y$坐标分别表示为参数$t$的函数。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 t$,$y=b\sin t$。

参数$t$的范围为$0\leq t

椭圆的性质

椭圆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 椭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长度等于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内接矩形面积等于长轴和短轴的乘积。

- 椭圆的对称轴分别与长轴和短轴垂直。

- 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其中$a$为长轴的长度。

- 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当离心率等于$0$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点,当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由两个焦点组成的线段,当离心率大于$1$时椭圆退化为一个不存在的图形。

椭圆的应用

椭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天文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机械工程中,椭圆被用来描述偏心轮的运动;在建筑学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建筑物的拱形;在艺术领域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等等。

总之,在数学、科学和艺术领域,椭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必要前提。

方程课件【篇6】

(播放视频)刚才,大家看到学生们正在轻松地玩,你能猜到这是哪部分知识点吗?是的――《认识方程》,我将静态知识进行了动态化处理。

评委老师,下午好!

《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创造的乐趣,经历数学的情感体验。

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然后运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方程定义的文字描述,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感知方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一个“扑克牌猜数”游戏。拿出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数字1―13,让学生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这张牌。然后跟学生说只要你们用这张牌上的数字按要求计算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快速猜到所抽的数字。

学生应该会兴致勃勃地上来抽一张牌,按要求计算后报出结果,比如得数是75,我猜到数字6,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再次玩游戏,比如这次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5,我猜到数字3.

在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兴趣后,我赶紧介绍帮我忙的就是数学王国中的“方程”,导入课题。(板书:认识方程)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我顺势确定两个作为本节课将要研究的大问题。“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板书:“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关注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培养。

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天平平衡,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之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想象游戏状态:“伸出你的双手,闭上你的眼睛,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一架天平。请注意,您的左盘放进了10克砝码,紧接着您的右盘放进了30克物体。此时此刻,左盘来了救兵――20克砝码。亲爱的天平们,oPENYoUREYEs,您现在怎样了?”

(课件演示上面天平的过程.快速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吗?”学生很容易说出“10+20=30”。

想象游戏中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等式”概念。

“同学们,我们继续玩天平!”(课件动态演示:左盘先放一个樱桃,右盘放20g砝码)“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办?”学生应该会说“在左盘放上物体吧”。(课件演示)在创设了樱桃生活情境后,我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开放地处理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方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2).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方程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热情,引出新知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

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方程课件【篇9】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方程课件【篇10】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x +30 = 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 30 方程一定是等式;

2 x = 100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课件【篇12】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着重介绍天平。

①用课件投影展示,天平秤量有一个空水杯,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时,天平右边托盘中的砝码为100克。让学生回答说出杯子有多重?

②给杯子中加入水,用课件投影呈现天平倾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那边的重量中一些,学生会说出现在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引导学生列出100+加入的水(x)>100.

③教师提问当天平的左边比右边重的时候,不改变左边,要怎样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课件投影出示加砝码的过程,加100克重的砝码的时候,发现天平依然左边重,并引导学生列式100+x>200;学生会说还要再加砝码,再加100克,列式得到100+x

⑤让学生观察上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等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会说出,在等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关键字,未知数、等式。

⑥这三组式子中哪个是方程?什么是方程?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1)100+200=100+200(2)100+x>200;

学生回答第三个是方程,判断方法,根据定义判断。

⑥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总结:

学生:

6+x=14(是等式是方程) 50÷2=2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2)小涛:我能拍球25个 小梅:我能拍球y个 两个人共拍球70个(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5+Y=703)12+x =20或20-12=x或20-x=12

(4)看图列方程一条长166的线段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73,一部分为x,存在的数量关系 166-73=x学生说出其他的列式。

4、小结,让学生交流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方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和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使同学加深对方程和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式与方程)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或练习课,它需要把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所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回顾旧知。

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等。比如“黄老师比小明大28岁”,如果小明的岁数用a来表示,那么黄老师的岁数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来表示呢?(a+28)反过来,如果我们用a表示黄老师的岁数,那么小明的年龄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a-28)

2.此外,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公式C= 2(a+b)、s=a×a=a2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是整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同时也归纳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过渡句: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等等,下面来完成一则数学日记练习

星期六上午,小芳和妈妈乘公交车到超市买东西。上车时小芳数了一下,共有14人,到新街路口站下去了a人,又上来了b人,现在车上有(   )人。到了超市,小芳看见超市门前停放着3排电动车,每排大约有m辆,大约共有(     )辆电动车。妈妈看见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原来卖c元,现在要按七五折出售,妈妈花了(     )元买下了那件衣服,开心极了!(问当c=100时,妈妈买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

2.买完衣服后,小芳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苹果每千克6元,梨每千克5元,她们买了x千克苹果和y千克梨。

6x   5y   6x +5y  6x -5y  6-5  6+5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写《数学分层测试卡》第52页基本练习填空部分。

2.由一个学生说答案,同桌互相订正,全对的贴上“星星图”。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并能根据数值代入求值,以提问题的形式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练习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以黑板的板书为例子,如果老师在6x的后面添上“=”,等号右边写上30,即6x=30,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呢?(方程)那么什么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x=14     36-7=29          2x-22=64

x-4

等式有:                             方程有:

4.x-4

5.36-7=29已经是等式了,为什么它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6.通过刚才的辨析,你明白了什么?(小结: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必须含有未知数,②必须是等式)

7.如果要把8+y改成一个方程,怎么改?(记得加上等号,因为它已经有未知数了)

8.刚才我们给等式和方程分类,请大家比较等式和方程,(引出用集合图来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方程定义,能辨析等式与方程,通过练习让学生明晰方程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归纳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1.学生齐练习(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先写一个“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等号要对齐)

5.求出来的x=8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8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的情况,能正确地利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强调书学格式并会检验,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练习《数学分层测试卡》52页基本练习的判断题及综合练习。(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反思: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以“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主,抓好“导、练”系统梳理知识,加强综合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复习内容分三大部分,“用字母表示数”部分的复习先进行知识的整理,通过学生的回忆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归纳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然后通过两则数学日记练习使学生综合运用、训练巩固。第二部分的“方程复习”先通过学生对方程定义的易混易错理解引出正确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而不是“式子”。然后通过给等式和方程归类练习,逐步理清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方程与等式的包含关系。第三部分“解方程”先通过学生的练习,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解方程后,通过学生说出解题依据,再出示等式的两个性质,同时在学生解方程时不忘记强调书写格式和培养检验习惯。后面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学习过程时注意使用分层评价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方程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3、正确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熟练地解建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能熟练解简易方程。

1、出示:CCTV、SOS、UFO、NBA、CS、ATM、VIP师:看到这些字母你立刻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内知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学会。

2、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所涉及到的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板书课题)

1、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我们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用字母都表示过什么呢?

出示问题后,汇报交流大家都想好了吗?谁来说说?

接着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s=vt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板书:表示计算公式。你能举个例子吗?根据回答板书:s=ahc=4a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相关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简写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点名回答)

师鼓励:他说得太精彩了,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哦!

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出示温馨提示)

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还可以用

(3)请同学们说出所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PPT展示)看来小小的字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用途还真不少!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字母表示数,比较简洁明了。)

小结:正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所以生活中很多数学现象人们都喜欢用字母来表示。(请看大屏幕)

三、展学释疑,巩固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只害虫。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岁。3)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吨。

4)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千克。5)m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和()。

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应用很广泛,表达很简洁,有很强的概括性。在你们未来的学习中,数字会越来越少,字母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可以使用这些简洁的字母使你的学习越来越轻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用字母表示的这些式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9ɑ表示()58b表示()58-ɑ表示()9ɑ+58b表示()如果ɑ=45,b=6,则9ɑ+58b=()

1、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还一起认识了方程。

出示问题: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介绍两者的练习与区别)请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来描述。

2、如果给你一些式子,你能判断它是不是方程吗?(出示练习题)1①4+0.7X=102②X-0.25=③30a+5b④7X-6<36

432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等式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有哪些?怎么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出示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一般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还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

喜欢《方程课件(汇总1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时椭圆退化为一个不存在的图形。

椭圆的应用

椭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天文学中,椭圆被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机械工程中,椭圆被用来描述偏心轮的运动;在建筑学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建筑物的拱形;在艺术领域中,椭圆被用来设计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等等。

总之,在数学、科学和艺术领域,椭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必要前提。

方程课件【篇6】

(播放视频)刚才,大家看到学生们正在轻松地玩,你能猜到这是哪部分知识点吗?是的――《认识方程》,我将静态知识进行了动态化处理。

评委老师,下午好!

《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创造的乐趣,经历数学的情感体验。

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然后运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方程定义的文字描述,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自主学习.感知方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一个“扑克牌猜数”游戏。拿出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数字1―13,让学生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这张牌。然后跟学生说只要你们用这张牌上的数字按要求计算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快速猜到所抽的数字。

学生应该会兴致勃勃地上来抽一张牌,按要求计算后报出结果,比如得数是75,我猜到数字6,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再次玩游戏,比如这次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5,我猜到数字3.

在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兴趣后,我赶紧介绍帮我忙的就是数学王国中的“方程”,导入课题。(板书:认识方程)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我顺势确定两个作为本节课将要研究的大问题。“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板书:“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学习方程?”),关注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培养。

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天平平衡,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之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想象游戏状态:“伸出你的双手,闭上你的眼睛,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一架天平。请注意,您的左盘放进了10克砝码,紧接着您的右盘放进了30克物体。此时此刻,左盘来了救兵――20克砝码。亲爱的天平们,oPENYoUREYEs,您现在怎样了?”

(课件演示上面天平的过程.快速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吗?”学生很容易说出“10+20=30”。

想象游戏中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建立“等式”概念。

“同学们,我们继续玩天平!”(课件动态演示:左盘先放一个樱桃,右盘放20g砝码)“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办?”学生应该会说“在左盘放上物体吧”。(课件演示)在创设了樱桃生活情境后,我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开放地处理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天平两边相等的状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方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2).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方程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热情,引出新知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

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方程课件【篇9】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我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方程课件【篇10】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 30<x)

4、出示(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x =100或 2x=100 )

5、出示(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10+ x<80或80>10+ x )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 (2) x+30=50(5) 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x +30 = 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 30 方程一定是等式;

2 x = 100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课件【篇12】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着重介绍天平。

①用课件投影展示,天平秤量有一个空水杯,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时,天平右边托盘中的砝码为100克。让学生回答说出杯子有多重?

②给杯子中加入水,用课件投影呈现天平倾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那边的重量中一些,学生会说出现在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引导学生列出100+加入的水(x)>100.

③教师提问当天平的左边比右边重的时候,不改变左边,要怎样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课件投影出示加砝码的过程,加100克重的砝码的时候,发现天平依然左边重,并引导学生列式100+x>200;学生会说还要再加砝码,再加100克,列式得到100+x

⑤让学生观察上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等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会说出,在等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关键字,未知数、等式。

⑥这三组式子中哪个是方程?什么是方程?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1)100+200=100+200(2)100+x>200;

学生回答第三个是方程,判断方法,根据定义判断。

⑥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总结:

学生:

6+x=14(是等式是方程) 50÷2=25(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2)小涛:我能拍球25个 小梅:我能拍球y个 两个人共拍球70个(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5+Y=703)12+x =20或20-12=x或20-x=12

(4)看图列方程一条长166的线段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73,一部分为x,存在的数量关系 166-73=x学生说出其他的列式。

4、小结,让学生交流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方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和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使同学加深对方程和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式与方程)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或练习课,它需要把原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所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回顾旧知。

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等。比如“黄老师比小明大28岁”,如果小明的岁数用a来表示,那么黄老师的岁数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来表示呢?(a+28)反过来,如果我们用a表示黄老师的岁数,那么小明的年龄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呢?(a-28)

2.此外,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公式C= 2(a+b)、s=a×a=a2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是整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同时也归纳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过渡句: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等等,下面来完成一则数学日记练习

星期六上午,小芳和妈妈乘公交车到超市买东西。上车时小芳数了一下,共有14人,到新街路口站下去了a人,又上来了b人,现在车上有(   )人。到了超市,小芳看见超市门前停放着3排电动车,每排大约有m辆,大约共有(     )辆电动车。妈妈看见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原来卖c元,现在要按七五折出售,妈妈花了(     )元买下了那件衣服,开心极了!(问当c=100时,妈妈买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

2.买完衣服后,小芳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苹果每千克6元,梨每千克5元,她们买了x千克苹果和y千克梨。

6x   5y   6x +5y  6x -5y  6-5  6+5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写《数学分层测试卡》第52页基本练习填空部分。

2.由一个学生说答案,同桌互相订正,全对的贴上“星星图”。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并能根据数值代入求值,以提问题的形式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练习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以黑板的板书为例子,如果老师在6x的后面添上“=”,等号右边写上30,即6x=30,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呢?(方程)那么什么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6+x=14     36-7=29          2x-22=64

x-4

等式有:                             方程有:

4.x-4

5.36-7=29已经是等式了,为什么它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未知数)

6.通过刚才的辨析,你明白了什么?(小结: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必须含有未知数,②必须是等式)

7.如果要把8+y改成一个方程,怎么改?(记得加上等号,因为它已经有未知数了)

8.刚才我们给等式和方程分类,请大家比较等式和方程,(引出用集合图来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方程定义,能辨析等式与方程,通过练习让学生明晰方程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归纳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1.学生齐练习(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先写一个“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等号要对齐)

5.求出来的x=8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8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的情况,能正确地利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强调书学格式并会检验,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练习《数学分层测试卡》52页基本练习的判断题及综合练习。(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反思: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以“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主,抓好“导、练”系统梳理知识,加强综合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复习内容分三大部分,“用字母表示数”部分的复习先进行知识的整理,通过学生的回忆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归纳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然后通过两则数学日记练习使学生综合运用、训练巩固。第二部分的“方程复习”先通过学生对方程定义的易混易错理解引出正确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而不是“式子”。然后通过给等式和方程归类练习,逐步理清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方程与等式的包含关系。第三部分“解方程”先通过学生的练习,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解方程后,通过学生说出解题依据,再出示等式的两个性质,同时在学生解方程时不忘记强调书写格式和培养检验习惯。后面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学习过程时注意使用分层评价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方程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3、正确理解方程的含义,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方程的相关概念;熟练地解建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能熟练解简易方程。

1、出示:CCTV、SOS、UFO、NBA、CS、ATM、VIP师:看到这些字母你立刻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内知识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学会。

2、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所涉及到的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板书课题)

1、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我们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用字母都表示过什么呢?

出示问题后,汇报交流大家都想好了吗?谁来说说?

接着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s=vt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板书:表示计算公式。你能举个例子吗?根据回答板书:s=ahc=4a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相关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简写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点名回答)

师鼓励:他说得太精彩了,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哦!

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出示温馨提示)

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还可以用

(3)请同学们说出所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PPT展示)看来小小的字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用途还真不少!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字母表示数,比较简洁明了。)

小结:正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所以生活中很多数学现象人们都喜欢用字母来表示。(请看大屏幕)

三、展学释疑,巩固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只害虫。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岁。3)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吨。

4)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千克。5)m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和()。

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应用很广泛,表达很简洁,有很强的概括性。在你们未来的学习中,数字会越来越少,字母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可以使用这些简洁的字母使你的学习越来越轻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用字母表示的这些式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9ɑ表示()58b表示()58-ɑ表示()9ɑ+58b表示()如果ɑ=45,b=6,则9ɑ+58b=()

1、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还一起认识了方程。

出示问题: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介绍两者的练习与区别)请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来描述。

2、如果给你一些式子,你能判断它是不是方程吗?(出示练习题)1①4+0.7X=102②X-0.25=③30a+5b④7X-6<36

432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等式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有哪些?怎么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出示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一般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还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

喜欢《方程课件(汇总1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以下是我们经过精心挑选为您推荐的“地方课程课件”。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享受到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除了老师的精彩讲解外,更需要老师提前备好教案和课件,精心设计每一份课件。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标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老师需要耐心地制订教案。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2023-06-27 阅读全文

栏目小编尽心尽力制作出了这份“马原课件”请您品味。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 教案和课件的精湛设计能够带来教学思路的拓展。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2023-05-13 阅读全文

常言道: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针对我们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我们不得不提前准备好一份工作方案,撰写方案能够帮助我们预估工作成功落实的概率。希望这份“流程方案”能够带给您更多的收益,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2023-04-26 阅读全文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要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但是制作教案课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提高教案质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您是否正在为缺乏教案课件写作技巧而苦恼呢?本文推荐的“勇气课件”将为您带来有益的启示!阅读本文后,相信您会受益匪浅!...

2023-06-13 阅读全文

有关“方程课件教案”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带来的,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

2023-03-09 阅读全文

最新更新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