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学生第二读后感3篇

发布时间:2023-07-07

学生第二读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专题推荐:“学生第二读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学生第二读后感。当同一本书被不同的人阅读时,每个人心中的所想都是不一样的,你也读过{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吧,他的文笔简直令人惊叹。阅读后我们肯定会有一些想法,不妨把它记录下来写成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学生第二读后感(篇1)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1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平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2读了《学生第二》,让我看到了李校长真实的一面,他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记得这本书上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李校长问一些所谓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校长,假如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会批评谁?那些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因为学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先进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师与孩子的矛盾,孩子胜!”其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错了。经没错,念经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纠正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死活”,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是学生就会误入歧途,不能成才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了!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人。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3《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为“努力做一个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自己,培养各具特长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努力中……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4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后,李希贵校长给我留下的印象。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感觉班里缺了一股凝聚力,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班级常规扣分,与己无关;地上有废纸,懒得去捡……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如果教师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怒火走进课堂,学生一个个噤若寒蝉,哪有幸福可言?如果教师带着学校施加的压力而非出于自身的热爱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怎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热情?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读。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5当今社会好象有点“黄世仁怕杨白劳”,意思是说讨债人怕还债人;“老师怕学生”。这使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三年多的我,不说老将,老兵吧!头有点晕。读了李希贵著的《学生第二》后神又有点清爽。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住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学校以“教师第一”,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关爱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想一想我们有些学校,更多地给教师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师也,《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我说:教师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围绕做人、做事如何教给学生知识。什么课改、培训、进修等等,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识转。这个传统的常识一定要守住。一万年不会变。我们教师不用怕学生,只要我们凭良心教学生做人、做事。做人,做最好的我!做事,做尽力的事!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6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书中好多事例都彰显了管理的艺术。作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使教育呈现别样的局面。玟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表现突出的员工;拿破仑在军营中走动,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这一个又一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学校里如何让老师有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如何让老师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来从事教育工作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深思和践行的。因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学校何谈发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7当初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近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篇2)

前天我上了一节不一样的网课,网课老师是在天上给我们讲课的。没错,这就是上周四下午3:40,全国各地的同学都在收看的课堂,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的三位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里,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思的课。首先王亚平带我们参观了空间站,空间站里的设施让我目瞪口呆,跑步机,自行车,冰箱一应俱全,这简直比地上的生活还好!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空间站里的冰箱的,冰箱固定在墙上,小巧玲珑,是正方形的,只有书包大小。

王亚平,拉开冰箱,小心地从冰箱里拿出一个红彤彤,圆滚滚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新鲜苹果!现在的科技简直太发达了,在距离地球这么远的地方,都能吃到地球的新鲜水果。我既开心又自豪。

参观完了空间站,王亚平阿姨就开始做实验。在各种有气的实验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水球实验,王亚平阿姨先做了一张水膜,然后往水膜里加水,我本以为水膜里的水会掉下来,没想到水不仅没掉下来,还鼓成了一个圆球,水球晶莹剔透,泛着光泽,看起来圆滚滚的。在太空中,水面张力非常大,所以就形成了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

实验环节结束后,就是提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又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太空的知识,了解了这些知识,我对太空又充满了向往。课程很快就结束了,这次课程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科技的强大,同时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航天梦的种子,我相信祖国航天的发展定不可限量,我们的前途是星辰大海!

学生第二读后感(篇3)

今天我在妈妈的手机上看了太空第一课,里面特别的有趣,那我就来告诉你们吧!第一个是一位年轻太空员,叔叔,他教我们怎么在太空里平稳,首先,我们站不稳的时候,在太空飞船里,上面有好多的扶手,这些扶手是干什么的呢?它们就是当你站不稳的时候,你可以随机把它抓住,这样你就不会倒来倒去啦!

第二个就是一位阿姨,他拿起一根小棍子,像水里滴了两滴。放在了一个钉子的上面,他就成了一个又圆又大的小水珠,太空员阿姨又在里面滴了好多滴。低的越来越大了,感觉像是快破了,接着,奇迹出现了,阿姨,拿着一个漂亮的小花朵放在了水珠的正中心,忽然小水珠撞了起来,像风车似的,太漂亮了!然后这位太空员阿姨有将蓝色的颜料放进了水里,又把黄色的叶盖放进了里面,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地球的外表,就是太奇特了!

太空世界真的好有趣!你们觉得呢?我以后也要当一名宇航员。

其他人还在看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系列7篇)


阅读书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韧性、记性和悟性。当我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被其中吸引人的情节深深地沉浸其中。写读后感需要联系实际,要有新颖的立意,也要与实际联系。你也一定关注着读后感吧?接下来,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编辑的《童年第二章读后感》或许可以为你提供参考,希望你会喜欢!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篇1

《童年》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岁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么悲惨啊: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非常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多么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样——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周围的人贪婪、残忍、愚昧。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劳、坚强、善良,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的灿烂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品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人欺负,家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人一番……但拥有着这些,我们似乎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美满、幸福的生活!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篇2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小说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糊口,生动的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糊口状况。在这本书中,给阿廖沙讲故事的外祖母,还有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朴重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气力和帮助,使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糊口的勇气和决心信念,并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朴重,布满爱心的人。高尔基真是的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糊口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时父亲生病去世了,便随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是粗暴、自私的人。

阿廖沙就在这个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常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糊口在那个时代,没有受到那种痛苦,我们的童年,身边都有父母,家长的保护,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不受苦,受累,无论什么事情都对我百依百顺。小时候,妈妈常常带我去亲戚家玩,假如我看见什么东西好,无论是谁,都会知足我的要求。我的童年布满了幸福与快乐,所以我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有很大的.启发,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不怕难题,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用积极的立场对待学习和糊口!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篇3

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 ,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篇4

《童年》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固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情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法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布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布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暖和,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东风雨露的润泽津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岁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渡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柔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糊口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糊口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布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渡过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糊口是多么悲惨啊: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爱的外祖母到跋扈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常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熟悉了非常多“安安悄悄”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糊口多么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样——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四周的人贪婪、残忍、愚昧。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劳、坚强、善良,经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比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的灿烂的,多彩的:天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品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人欺负,家人会绝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人一番……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好像并不满足,我们老是奢求更多。由于,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收留易,好像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无邪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靡,我们应该不再铺张,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美满、幸福的糊口!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篇5

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固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情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法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布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布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暖和,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东风雨露的润泽津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们糊口在一个布满人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贞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布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篇6

一个本来不喜欢读小说的我,总是有头无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可是,自从妈妈给我买了《童年》,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

可怕的外祖父,坚强善良的外祖母,争家产的两个舅舅,无助的母亲,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充满欺凌。第一章中,阿廖沙的父亲就去世了,而就在这时,阿廖沙的母亲生了一个男孩。我们乘着船,住进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充满仇恨,两个舅舅强烈争夺家产,外祖父也不甘示弱,不给他们。在外祖父家打工的茨冈和阿廖沙成为了朋友。因为外祖父经常打我,所以茨冈就把能少挨揍的方法教给了我,从此,他们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是,他在一次抬十字架时,十字架夺去了他年轻旺盛的生命。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阿廖沙唯一最亲近的人,外祖母每天给我讲故事,每天陪我、和我睡。

现在,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

记得一次,妈妈也打过我,我气得关上门,躺在床上,轻轻地抽泣。后来,妈妈用钥匙打开了门,妈妈后悔地说:恬洋,对不起,我当时不应该打你,但是,你也不应该做出令妈妈伤心的事呀!我瞥了她一眼,心想:打了人,说声对不起就好了吗?后来,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做错的事,就原谅了她。

高尔基,我想对您说:您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生活中的强者,我一定向您学习!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 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高尔基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数学。 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考在班上的同学,题目是:1+2+3+4++100=?这可为难了很多同学,他们一个个都很着急,只有高尔基算出来了,等于5050。从此,老师不会再因为他们家穷而瞧不起他们,而是觉得他很有数学天赋。

我们要向高尔基学习,孔子说得好:见贤思其焉。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篇7

《童年》第二章讲述了舅舅们吵着分家家产,大人们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之后我又犯了一个错误外祖父狠狠地打了我。但是后来外祖父又来看我给我讲他 那离奇的身世经历过许多磨难但它又是怎样熬过来的。虽然他非常的凶狠但他的身世令人同情。我们现在的生活年代哪能和高尔基那时的年代相提并论我们应该好好 珍惜。 对于阿廖沙而言,他的外祖父家中充满了仇恨。人与人之间总是彼此戒备、提防、攻击,连孩子也不例外。 在阿廖沙与他母亲刚来到外祖父家时,他母亲的两个弟弟正闹分家。一天晚上,他们吵架,外祖父生气,外祖母劝架。阿廖沙没有跟他的表兄弟们出去,而惹到了外祖父,从此以后,阿廖沙便非常怕他的外祖父。

过了几天,娜塔莉娅舅妈教阿廖沙念祷告词。阿廖沙故意将祷词念错,她也不生气。阿廖沙的外祖父要在星期六将萨希(他的表哥)抽一顿,阿廖沙一直都不懂抽和打有什么区别。

阿廖沙对大人们的染布技术充满了好奇,很想亲手试试。萨沙得知这个主意后,让阿廖沙拿白桌布试试。当阿廖沙刚把桌布的一角按进蓝颜料桶,学徒工茨冈一边夺 下布,一边让萨沙叫外祖母。星期六,外祖父抽了萨沙,也打了阿廖沙。接着,阿廖沙大病了一场。不久,母亲便消失了。一天,外祖父来看阿廖沙,向他道歉,还 哄他高兴。外祖父走后,茨冈来了,他还教阿廖沙一个秘诀,挨打时要放松,还要喊得跟杀猪一样,挨抽时,要随着树枝转动身子,这样才不会被抽掉皮。

这一章讲了:我在祖父家里生活,可祖父家中却有一种炽热的仇恨之雾为了分嫁妆而争吵,打架。而外祖父用树条子打几个未成年的孩子,还把我打昏了。这几 件是说明了外祖父的残暴,没有亲情,爱财如命。在后面小茨冈为我挡鞭打,祖母阻止祖父打我说明了她们的善可拖动可拖动良,有爱心。这一章把这些人物刻画的很传神。

生命第一读后感


阅读完一个作品后,最能够深入体会到自己的心情是阅读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的写作形式便是读后感。与书评不同的是,读后感是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体会的总结,不需要按照某种规则去评价作品好坏。通过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读者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果你正在寻找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那么你来对地方了!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精彩的“生命第一读后感”读后感,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1)

“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没有安全知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有了安全意识,人们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就会有保障。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明白“安全为了谁”,才能找到安全意识之母、安全工作之魂。”这是《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书中第一段文字,强调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意识左右思维,意识控制行为。

书中谈到最多的是“安全为了谁”这句话,话里蕴藏着精深的含义,我们只要深度的理解了他,远比“要遵章守纪、按章作业”这种强调式的安全教育方式更有号召力和感召力,它能启迪员工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去做安全的事情。也只有深度的理解了它,员工才能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才能在生产过程中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才能在实际的操作行为中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自觉的消除安全隐患并按照各项规程的要求确保本岗位的安全。

结合日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三违以及工伤事故来看,主要体现在员工的主体安全意识淡薄,首先是“安全第一”的意识没有建立,没有形成自我保护观念;其次是“预防为主”的意识没有落实,盲目直观的做事,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安全隐患的存在。之所以做不到“安全第一”,之所以没有“预防为主”,根子在于员工的安全主动性不够,在于不知道“安全究竟为了谁”。

“安全为了谁”,是我们自己、是家人、是亲朋好友、是企业、是社会。

本书从方方面面都说的很具体深刻,真正道出了安全的真谛,把安全从含义到意义用大量事实和典故做了系统的阐述,让人读后,对安全知识及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员工在规范作业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常说安全靠大家,关系你我他。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仅是企业的事,它是大家的事,是社会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企业的一分子,也是整个社会的一分子。你的安危牵系社会、企业、家庭诸多方面。因而安全要靠大家联手,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保护、爱护。常言说的好:“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现代工业化大生产更是离不开社会化。人与人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共同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这才是工业社会。那么工业社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问题。因此说,安全管理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员工所在企业整体的事。

安全管理是个长效工作,绝不是短期行为,更不是个人行为,是我们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没有尽头的工作。因而要常怀战战兢兢,如履溥冰,如临深渊的危险意识,这样我们的安全工作才可能有进步。

长期的开展有关“安全为了谁”读书活动,学之真,意之切,时时处处的激发员工去想这个问题比机械灌输效果要好的多,相信我们的安全工作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2)

春去夏来,天气越来越热。预防学生溺水专题节目“暑假安全第一课: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开播了。

在炎热的夏季,游泳,广大少年喜爱的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据调查,中国平均每天接近有150多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的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

在视频中,有一个惨剧让我替他们感到遗憾:6月29日,四川省达州市3名十岁左右的女学生在水塘玩耍时溺水身亡。同学们!十岁呀!她们才年仅十岁!这么年纪轻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有谁不为她们感到遗憾、惋惜呢?

同学们!夏天是酷热的,它的酷热牵引着多少人去沟渠、曲江海河湖中游泳、嬉戏?正是因为这一个个不规范的“游泳池”夺走了一个有一个含苞待放的生命,是一个有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

让我们一起大声呼喊:“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3)

俗话说:“要学武功得先练挨打,要想享受游泳的乐趣,必须先学会防范溺水意外。” 随着暑假的临近,气温逐渐升高,酷热的天气会把更多的学生们吸引到清凉的水边,但是,作为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每到暑假,都会有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给家庭,学校带来惨痛的教训。

面对一个个教训,我们育才小学非常重视安全教育,所以,这一星期让同学们观看相关的宣传片,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我观看了《暑假安全第一课》宣传片。我以前对溺水安全不屑一顾,可当我看到屏幕上和我同龄的孩子溺水躺在草丛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听着亲人摸着冰冷的尸体欲哭无泪心碎的情景。我的心不由抽紧起来,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类似的溺水事故一再发生?同时暑假学生的安全保障也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宣传片从六个方面展开教育,比如:教我们怎样游泳?游泳的时候被水草缠住了脚怎么办?同伴溺水怎么办……简洁的语言配上生动的场景,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在游泳时一定要有家长看护,不会游泳最好不要下水,特别不能到水深的地方,比方鱼塘,水库,江河,工业排污水不能游泳;即使出去游泳,也要结伴而行,这样互相也好有个照应。一定要记住血的教训,珍爱生命,防止溺水。

当我们结伴在游泳时,看到同伴溺水了怎么办?这时屏幕上教我们大家千万不要慌张,要在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借物救人,下水救人,但是一定要记住救人时千万要看清楚溺水的位置,从后面接近反蛙游泳将对方拖至岸上,然后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我们小孩子遇到溺水事件总是惊慌失措,而且不敢跟大人谈,往往就这样错失了救人的最好时机。

安全教育很重要,所以我呼吁大家把安全放在心中,吸取教训,用我们每个人的认真、严谨来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4)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生活,因为生活就像一朵花,使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然而,有些人不珍惜生命,让生命之花过早枯萎。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宣传片《珍爱生命米德多防止溺水》。这部电影介绍了许多儿童溺水事故,这让人们感到非常难过和悲伤。这些水坑、池塘、溪流和河流通常看起来非常平静和温和,但它们背后隐藏着看不见的危险。像恶魔一样,他们不时地吞噬新鲜的生命,变成本不该发生的“杯子”。

湖陵的三个孩子放学后穿过一个水坑。其中一个叫大家去游泳,另外两个孩子不敢下水,因为他们不擅长水。但孩子炫耀自己的力量,并说要去游泳,以显示他的两个合作伙伴。结果,他游了一会儿,惊慌失措地大声呼救。第二个孩子下去救他。他陷进泥里,迅速让岸上的孩子们用木棍把他拉上来。当他们想用棍子救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时,孩子掉进了水里,一条生命消失了。影片还介绍了许多其他溺水事件,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尤其是农民工的子女。溺水是多么可怕的事啊。这给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痛苦。

看完这部宣传片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应该牢记预防溺水的知识,不能随便玩水。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必须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之花,让它安全美丽地绽放。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5)

每年我厂安全生产都是重中之重,有时自己不禁会问,安全究竟为了谁?安全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安全就是为了自己,安全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人伤害,珍惜生命,企业与员工的安全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员工安全了企业生产才能顺利开展,企业的长足发展,无不需要员工的安全。只有生产实现了安全,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才会有保障,整个企业才能良好运行。只有企业实现了效益,员工才能实现自我的效益。

我从事汽机检修工作,检修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安全有关,安全第一的工作宗旨,贯穿在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次次血的教训,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自我安全是我们对家庭应负的基本责任。父母不求子女回报什么,给与多少,只求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所谓不求金玉满堂,只求一生平安,就是最好的答案。

俗话说:“安全是根绳,牵着千万人;安全是根线,连着亲人念。”安全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愿。安全就是幸福,只有拥有生命的安全,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只有健康的生命,才能创造幸福,才能享受幸福。安全为了自己,安全为了家人,安全为了企业,安全为了社会,安全为了你、我、他。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呢?我认为首先要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拒绝不安全行为,按照‘五到“要求,按时认真巡检设备,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事故发生,始终依照工作程序进行安全确认,不断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切实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观。

总而言之,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生产的和谐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的人生,和睦的家庭,没有安全我们的人生目标将化为乌有。“让我们正视安全,珍视生命,拒绝违章,保障安全,使安全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安全生产,和谐发展。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6)

今天x老师给我们放了防溺水的影片,让我知道了溺水的可怕。

从影片中我看到了溺水的家长哭的撕心裂肺,紧紧抱住已经没有呼吸的孩子,不停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仿佛想把自己的孩子呼唤回来,可是现实是残酷的。真是生命无价,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从影片中我懂得了防溺水的自救方法,如果你溺水了,因保持仰面游用嘴呼吸用鼻子出气,用手拍打水面,让大人听到来救你,如果别人溺水的话用泡沫板让他扶住,并小心地把他拉上来。

从影片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危险动作,一个人溺水了几个人在岸上手拉手地救他,结果岸上的几个人被拉下水也溺水了,所以说在炎热的夏天里不能够同学朋友们一起结伴去水塘或湖边游泳,否则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的珍惜,不管在什么地方,安全第一。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7)

前两天,读完了《生命第一》这本书,还想读第二遍,总感觉书中句句金言,对我们的安全管理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安全为了谁,安全为了所有同事、为自己、为家人、为单位、为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有家庭事业,有朋友亲人,你的安危牵挂许多人,你的安全与否影响很多人。“安全虽不是全部,但是失去安全便是失去了全部”,一句警言,提醒着我们人生在世安全第一,尤其是在日日夜夜在高速公路上工作的我们,树立安全意识的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视。是的,安全虽不是全部,但假如我们不把安全放在心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是无从防范的,它可能影响你我的工作,可能摧毁你我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将安全当做人生珍贵的财富精心珍藏。每当听到或者看到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我难免心中感伤。不知是否又有一个家庭在这场事故中破碎,是否又有一个天真的孩子被善意的告知,他的亲人去了很远的地方,却不再回来……一旦发生惨剧,父母失去儿子,孩子失去父亲,妻子失去丈夫,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凄惨的场景呀,但是人死不能复生、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奉劝同事们吸取事故教训,增强安全意识,远离三违、做好互保自保,为家人,为自己、为同事、为单位、为社会、更为你自己,遵章守纪,爱惜生命吧。

二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作为职工,必须树立一种安全意识,时时刻刻不能掉以轻心,干任何工作不能图省事,抱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图省事就可能事故上身,有侥幸心理就可能给事故可乘之机,有麻痹思想就可能埋下祸根;首先自己从思想深处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干任何工作,先想安全,不盲目工作,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章的事不干,有危险的地方要遵循安全规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从点滴的小事养成一种安全意识,自保意识,然后上升到互保意识。如果有这几种意识在脑海扎根,在养护工作中养成习惯,那么危险就不会近身,安全就有了保障。

三安全靠大家,关系你我他,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光是单位的事,是大家的事,是社会的事,因为每个人是家中的一份子,是单位的一份子,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份子,你的安危牵系社会,单位、家庭诸多方面。因而安全要靠大家联手,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保护、爱护,常言说的好:“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安全管理是靠严格的纪律和监督,要树立团队的安全意识,单位里的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决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多一点安全意识,少一分烦躁,多一分谨慎,我们所能维护的将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全,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看着车子一辆辆在青银高速驶过,我衷心祝福行驶在青银高速的司乘人员一路平安,在今后的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幸福!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8)

美好源于生命的鲜活,鲜活的生命,享有创造生活,享受幸福的权利。只有健康鲜活的生命,才可以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清醒的认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才会有品位。学习《生命第一》岗位安全意识手册,依靠举实例,引法则,讲结果的章法,深刻地阐述了安全相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引导我们怎样合理的驾驭“安全”这只生命之舟,令我感触颇深。

人生的轨迹中,我们精心经营生活,服务于企业,是从事生产作业的主体力量。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安全作业标准,来规范制约违章行为。平时的事故案例,给出了危及生命的确切答案。生命无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书中谈到“安全为了谁”,叫我看来,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他,为了平安健康幸福的.家,企业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生命不仅属于你,也属亲朋和社会。所谓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因“安全”而常在。

美好的生活需要安全的经营模式,我们身处生产一线,辗转于矿坑内外,为采掘服务,生产需要“安全”,我们更需要安全的生产。所以“安全第一”是压在我们头上的硬指标。反三违,遵规程,守红线,是我们的作业标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是企业的安全理念。防范事故排查隐患,需要我们具有足够的智慧,和持久的耐心。要牢固树立,思路清晰,精心梳理,从容对待的现场作业观念,来不得一丝的马虎啊!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不重视安全的企业,就是在忽视职工的生命,这样的企业,好比是没有方向的航船,经不起风吹浪打,势必会沉没。企业得利于“安全”而发展,职工受益于“安全”而幸福。牢记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肩负起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的学习“安全”知识,要做到心领神会。树立强劲的安全意愿,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为生命撑起一片艳阳天。

安全是生命鲜活的基础,生命没有轮回,在隐患的夹缝间,生命是脆弱的。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容不得空想妄谈。如果有谁姑且生命,谁就是虐杀生命的凶犯。常言说得好“不求腰缠万贯,只求一生平安”。过往的记忆,依旧回旋在耳畔,那血泪模糊的呼唤,和永远失色的期盼,以血的事实告诫我们,注重安全,坚守“安全”红线,刻不容缓。生命创造了富丽堂皇与时代文明,自然和谐的社会更离不开“安全”的相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珍爱生命,呵护生命,点燃生命之烛,让生命之光,永远的闪亮吧!

生命第一读后感(篇9)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听说今天的班队课,张老师要给我们看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的录像呢!张老师一进教室,果然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看《暑假安全第一课: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同学们都很高兴,马上讨论了起来。

视频里的叔叔告诉我们不要在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很有可能会发生漩涡,或被水草缠住等危险,外出游泳时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就算在的游泳馆里游泳,也会可能发生意外。因此,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叔叔还告诉我们怎样预防在水里抽筋的知识。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游泳抽筋时该怎么自救?一、小腿抽筋时,要马上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用手轻轻地舒缓小腿抽筋的部分。脚掌用手向上扳,脚跟向下压。等好一些后,再用仰泳游向岸边。二、脚趾抽筋时,我们要马上按摩脚趾。等好一些后,再游到岸边。三、大腿抽筋时,我们要先按摩大腿,再用仰泳游,同时将大腿向上翘出水面,用没有抽筋的另一条腿轻轻蹬水,游到岸边。四、手指抽筋时,要马上把手握紧,然后再张开,反复做几次后,用没有抽筋的部位划向岸边。

看了后,我们增长了不少预防溺水安全的知识。看来,我们以后游泳也要多多注意防溺水安全哦!

开学第一观后感3篇


我们每个人会要经历学习写作文。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拥有写作文的能力可以提升个人自信。你最近有没有写的不错的作文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开学第一观后感3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开学第一观后感(篇1)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观看了开学第一课《父母教会我》的所有观后看。

节目很丰富,使我最感动的是就是摇滚歌手秦勇介绍了他的儿子大珍珠。秦勇用自己和身患“重度感统失调”的儿子大珍珠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要积极和乐观地去爱身边的人,更是教会孩子们爱自己、爱生命、爱生活,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充满爱的课。

在舞台上,秦勇穿着大珍珠亲手为他设计图案的白色T恤衫,回忆起当年艰难的一点一滴。在过去的十年光阴里。他做起了一位父亲的责任,努力当好大珍珠的父亲并不容易,得知骑自行车是对感官协调能力最好的训练,秦勇又陪着儿子开始了一年之久的漫长练习,当大珍珠终于可以稳稳地坐上自行车骑上一段时,秦勇忍不住落下了眼泪。从那一天起秦勇就坚信,他什么都可以学会,爱的力量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大珍珠学会了积极和乐观,学会了爱自己、爱对方、也爱生活。

同学们,看到秦勇这位坚强的爸爸,大珍珠这位好儿子,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努力回报。这一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初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孝顺家长,教会我们文明礼貌,教会我们热爱生命,教会我们坚强勇敢。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相信也是影响我们最多的老师之一。父母教会我们的每一件东西都体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细细思量,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我们的一言一行,可能都是父母教给我们的。

开学第一课教会我们思考更多,我相信更多家长也更加懂得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而同学们能够回忆起更多父母教自己懂得的点点滴滴。我们和我们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成长,他们在不断学习如何教育子女,而我们正在不断学习如何成长成一个爸爸妈妈所期盼我们成为的人。

开学第一观后感(篇2)

昨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我觉得家长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珍贵的。

我们一出生,就不愁吃,不愁穿,甚至父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关心我们,深怕我们受一丝伤害,我们现在就像是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有时,家长叫我们做点事情,我们都是青石板上扎针——别别扭扭。

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责怪他们,就是孔夫子游街——尽是理,但昨天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我知道了,我们是幸福的,哪怕是被家长责怪,责骂,我们都是幸福的,因为如果比起马腾飞,我们都及不上他的半点孝顺。

说到这里,你们还别不信,试问?有谁能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试问?有谁能坚持每天照顾一个病人还不耽误学习?地球上没几个孩子能每天坚持的。没有。

我们每天生活条件那么优秀都不努力学习,学习的成绩都是七窍六通——一窍不通。马腾飞他每天都照顾奶奶,但是成绩依然排在全班20名以前的行列中,真邻人佩服。而我们和他一样,有灵活的脑子,但在学习上就是不努力。

还有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和家里的人顶嘴,不听他们的话。整天怪家长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好,其实全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还责怪他人。

昨天在电视里看见马腾飞给奶奶喂蛋糕,听了奶奶对马腾飞的期望,激动得让我当场热泪盈眶,奶奶也在一旁抹起了眼泪,一边抹着,一边说;“你看人家孩子多可怜,你们现在拥有那么好的条件还不努力学习,将来出社会了怎么办,现在你们是幸福了,有人供你们吃,供你们穿,供你们上学,你们都不努力,将来靠什么求生活。靠什么赚钱,难道不做事,就会有人主动给钱给你们吗?”

我反过来一想,我们还真是这样,在家里,我们都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和家人顶嘴,在学校里我们是我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认真学习。在朋友面前,我们像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但昨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明白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爱!是父母献给我们的,所以将来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要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观后感(篇3)

开学第一天的晚上,妈妈陪我看了中央一台的《开学第一课》。心中就油然升起一股骄傲——-那是身为炎黄子孙的荣耀。节目分五部分: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和丝绸新路,皆体现了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以载道。主持人董卿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对古典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她喜欢的诗人是苏轼。而我最喜欢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他有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慨;有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无奈;也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气概。

节目中请来了一位大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翻译事业都故事。许老先生把中国的诗词带给全世界,用外国语言来传递中国诗词的美。他已经96岁的高龄,但是依然每天坚持翻译一页《莎士比亚》。许爷爷认为,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喜欢的事情,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

王珮瑜老师给你们带来京剧韵白《水调歌头》。京剧韵白听起来慢条斯理,有腔有调。配上古典音乐,听起来有种让人流眼泪的冲动。苏轼千百年前就在感慨明月几时有?于我心有戚戚焉。

文以载道这一部分,让我知道了诗词可以和外语结合,可以和京剧结合。无论哪种形式,都体现了中国诗词之美,中国古典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身边就有许多热爱国学的人。我们学校的李老师,每天清晨去达活泉公园的小亭子里朗诵国学经典名著。我也在上下学的路上听古诗吟唱,还和妈妈玩"飞花令"。其实国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我去"我家农场"吃饭,看见杏树刚结出小杏,就想到"花退残红青杏小";去三峡游玩,看到两岸风光就想起"高峽出平湖"。

一次去天一城看灯展,当时皓月当空。一位爸爸抱着孩子指着天上的月亮说:"你看,月亮像灯泡,月亮像灯泡!"我无意中听到,感觉好惭愧。万千形容月亮的诗句从我心中涌现出来,我不想以后这样教我的孩子。希望大家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读读宋词元曲楚歌赋,写写唐诗晋字汉文章。让这些国学经典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受益一生。

蓝袍先生读后感3篇


在考试过程中作文的表达可以看出看一个人的思想灵魂。通过写作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优秀的作文通常蕴含着丰富发情感,作文要如何写才能写得简短有韵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蓝袍先生读后感3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蓝袍先生读后感 篇1

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我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大家的说呢?但是我好歹是读过了,也确实产生了很深的触动,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因为我也曾经多多少少是‘蓝袍先生’。

先说梆子老太,评价这个是有难度的,

1从梆子老太个人来说,她自从嫁到梆子井村来的那一天,她就是带着缺陷的,即她不能生孩子,尤其在农村人的观念里,这是很要命的,所以,就她个人而言,在棒子村她是孤独的,是矮人一等的。在家庭中她是没有地位的。

2,在梆子村来说,梆子老太太由于自己长舌头的缘故,导致了全村的孤立,这对梆子老太来说无疑又是一层打击。

3,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巨变之中,其中政策不乏有欠缺之处,给了一些人某些希望。

梆子老太由于出色的信息,导致了她在梆子村地位的变化,她想要重新拾起尊严,于是,她必须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有时候很难请假梆子老太,一方面由于旧社会的残害,一方面又在掌握权力后滥用权利,唯我独尊,毁掉了一些人的前途,在农村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平常是普通人,可是,在利益和一些问题上就会被私心所蒙蔽,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她死后没有人给她抬棺材,这样的人注定是矛盾的,也肯定是可怜的。

二,再说说蓝袍先生,作者讲了自己由于父亲的教诲,由于时代的变迁导致他脱掉蓝袍,丢掉原来的习气,从而爱上田芳,最后阴差阳错的又被打为右派,遭受了一些折磨,从而让人痛心的经历,可以说,这本书从始至终里面都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系列政治,虽然每篇文章不一样,而且作者对于农村的风俗以及乡村的非常地道,还有乡村的人情世故,都是非常的熟悉,还有蓝袍先生其中的内心独白尤其的精彩,说出了实话,说出了自己的心理变化,让人感受到完全是一个老朋友在和你谈话,处于享受状态。

蓝袍先生读后感 篇2

11月读书笔记

读完《活着》后,书友又推荐了陈忠实先生的《蓝袍先生》。《蓝袍先生》收纳了《康家小院》、《李十三推磨》、《梆子老太》、《猪的喜剧、蓝袍先生》五个发生陕北这篇辽阔的土地上由社会底层人民谱写的故事,或悲或喜,都那么真实。其中《梆子老太》、《蓝袍先生》可读性较高,今天讲一讲我读《蓝袍先生》。

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陕北方言词汇,虽然阅读难度加大了,却也把把故事刻画的更朴实生动。

主人公徐慎行出身“耕读世家”,自幼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接受者封闭思想教育,后来顶替父亲成为了一板一眼,慎言慎行的私塾先生。父亲一步步安排了他人生,包办了他的婚姻,为他娶了一个以夫为纲的女人,又按照父亲的指示他穿着蓝袍迈着八字步背井离乡加入了师范速成班。即便世代如此,对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他是怀疑的,走在坎坷的乡间小路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他是敏感的。他无能为力的接受。

在速成班,思想解放的浪潮吞没了他,在同桌田芳的鼓励下,他脱去了长袍,脱去了心灵的枷锁。他支持田芳解除旧婚约,追求自由婚姻。在封建的思想里他出轨了,他爱上了这个自由的的自己,那些他望而却步的,他都要尝试,他的人生路仿佛从此广阔无垠。

毕业前夕,他向妻子提出了离婚,此刻的他脱去长袍站在父亲面前,却无法割断骨肉亲情、责任、义务。父亲以死相劝,他撤回了起诉书,但并未放弃与田芳的地下恋情。分配工作后,被公私不分的情敌刘建国陷害,犯了政治性错误,被打成右派。一次次批斗,眼看着与田芳的爱情无法再开花结果,他自暴自弃,唯唯诺诺讨好着所有人,重新封闭了自己,画地为牢。这一次是他为自己的新穿上了无形的蓝袍,田芳,他爱慕的勇敢的女人,娶她成为了他无法到达的梦想。

多年后,拨乱反正,他再次与田芳见面,重新走他们青春的那条路,可再也没有了交集,相顾无言,是岁月辜负了他,还是他辜负了岁月?

我看完《蓝袍先生》的时候想起了俄国作家契科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同样是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旧制度维护者别里科夫。那是初中的时候看的一片文章,那时候,非常的不能理解。现在想想,我与徐慎行的同与不同。不同,首先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很早就学会了柴米油盐过日子。其次我们的教育不同,我的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放养式,自己去悟,碰了钉子自然就学会了。我们的同,我们都是与家庭有代沟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以,要主动的善意的表达自己的观念。我们的同,都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有很多迷茫的,充实自己,机遇自然而然的回来,你不放弃自己,它也不会放弃你。

如果前面是一条平摊的路,就扎扎实实的往前走;如果前面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不害怕,那一定是生活更喜欢你,让你看更多的风景;如果前方没有路,不要害怕,沉淀自己,心静,拨开云雾大路通。

夭夭琳9/11

蓝袍先生读后感 篇3

个人的抗争及礼性——《蓝袍先生》读后感1000字:

高中的一次模考时,在陈忠实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蓝袍先生的字眼,当时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隐约中,蓝袍先生大概是一个在新思想大潮冲击下,依然身穿象征落后的蓝色长袍,醉心于所谓“封建正统”的孔乙己式悲剧人物。这点印像也随高中时光流逝而淡去。

后来在大学图书馆偶然看到了一本《蓝袍先生》,便随意地翻起来。《蓝袍先生》篇幅不长,读完之后却久久不能释怀。因为我觉得,在我们当代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蓝袍先生的影子。

他出生在一个中国传统的耕读家庭,如果不是造化弄人,他完全可以像他的先辈一样,做一个板板正正的先生来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他赶上了新时代,并且有机会走出祖祖辈辈所在的杨徐村,去接触新事物新思想。

在培养教师的速成二班,他明白了新时代要讲求男女平等,也在同桌田芳的帮助下,脱掉了代表自己过去观念的蓝袍。当时我看到这里时也为他能摆脱过去的观念、走向一个全新的自我而感到高兴。

然而,在受到同学和校长的迫害时,他的观念又发生回归。他认为自己没有遵从父命、没能保持慎独,而是放纵自己,才造成了现在的一切,于是放弃改变,放弃对田芳的追求,再次将自己封闭起来,最终过完自己悲剧的一生。

我为蓝袍先生叹息。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是一个呆板的教书先生,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感情,也曾为改变自己而奋斗过的形象,最后也成为一个《骆驼祥子》中三起三落、拥有悲剧命运的“祥子”。

他虽然在速成二班接受了新事物、新思想,虽然最后脱下了自己身上外在的、象征着守旧的蓝袍,却无法挣脱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农民式的隐忍、保守。

想到这里,我对蓝袍先生已经不再只有批判,而是更多同情。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也像蓝袍先生,受原生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甚至终生不变。读后感·若干年后,在后人眼里,我们是否也会成为“蓝袍先生”呢?

读《蓝袍先生》过程中,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礼。这个问题很宏大。中国自古便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应该是人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但同时,礼成为礼教,它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变成了一种思想枷锁和精神控制。

比如,在田老汉去抢田芳让其回家成亲失败,面对田芳老师和蓝袍先生时,虽然田老汉一个大字不识,却口口声声说,自己如果不把田芳嫁给那户人家,自己就成没礼性的人了。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礼性是最重要的。重要,就可以成为无端压抑自己、并肆意伤害别人的理由吗?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礼性”岂不是穿在他们身上的另一件蓝袍?

我们在当今社会肯定需要礼来维护和谐关系,更重要的是,礼应该体现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而非以礼之名去伤害。

相关推荐

  •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系列7篇) 阅读书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韧性、记性和悟性。当我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被其中吸引人的情节深深地沉浸其中。写读后感需要联系实际,要有新颖的立意,也要与实际联系。你也一定关注着读后感吧?接下来,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编辑的《童年第二章读后感》或许可以为你提供参考,希望你会喜欢!...
    2023-05-14 阅读全文
  • 生命第一读后感 阅读完一个作品后,最能够深入体会到自己的心情是阅读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的写作形式便是读后感。与书评不同的是,读后感是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体会的总结,不需要按照某种规则去评价作品好坏。通过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读者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果你正在寻找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那么你来对地方了!今天,...
    2023-06-10 阅读全文
  • 开学第一观后感3篇 我们每个人会要经历学习写作文。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拥有写作文的能力可以提升个人自信。你最近有没有写的不错的作文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开学第一观后感3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观看了开学第一课《父母教会我》的所有观后看。节目很丰富,使我最...
    2023-02-26 阅读全文
  • 蓝袍先生读后感3篇 在考试过程中作文的表达可以看出看一个人的思想灵魂。通过写作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优秀的作文通常蕴含着丰富发情感,作文要如何写才能写得简短有韵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蓝袍先生读后感3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我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大家的说呢?但是我好歹是读过了...
    2023-06-24 阅读全文
  • 启迪人生读后感3篇 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过程中,我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你是否需要作品读后感的优秀范文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启迪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2022-12-03 阅读全文

阅读书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韧性、记性和悟性。当我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被其中吸引人的情节深深地沉浸其中。写读后感需要联系实际,要有新颖的立意,也要与实际联系。你也一定关注着读后感吧?接下来,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编辑的《童年第二章读后感》或许可以为你提供参考,希望你会喜欢!...

2023-05-14 阅读全文

阅读完一个作品后,最能够深入体会到自己的心情是阅读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的写作形式便是读后感。与书评不同的是,读后感是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体会的总结,不需要按照某种规则去评价作品好坏。通过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读者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果你正在寻找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那么你来对地方了!今天,...

2023-06-10 阅读全文

我们每个人会要经历学习写作文。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拥有写作文的能力可以提升个人自信。你最近有没有写的不错的作文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开学第一观后感3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观看了开学第一课《父母教会我》的所有观后看。节目很丰富,使我最...

2023-02-26 阅读全文

在考试过程中作文的表达可以看出看一个人的思想灵魂。通过写作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优秀的作文通常蕴含着丰富发情感,作文要如何写才能写得简短有韵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蓝袍先生读后感3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我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大家的说呢?但是我好歹是读过了...

2023-06-24 阅读全文

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过程中,我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你是否需要作品读后感的优秀范文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启迪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2022-12-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