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3历史课件(必备9篇)

发布时间:2023-06-26

历史课件。

教师的工作职责包括教案课件的制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便写写就可以。只有提前充分准备教案课件,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我认真创作了《历史课件》这篇文章,相信它能够满足您的需求,也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历史课件【篇1】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

(1)由十二生肖的图片导入新课。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2)第一目“‘神农’的传说”,主要从“神农”传说和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两方面阐明远古时代已经存在农耕。在讲述中可利用幻灯片打出“神农氏”的画像和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

(3)第二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出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的具体经过。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设问: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4)“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两目内容主要阐述古代中国农民承担着赋税和徭役,在讲授中只需要使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处于社会的低层即可。

(5)第五目“贫者无立锥之地”,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补充介绍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制度。在讲述“土地兼并”问题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几个相关的例子,切身感受古代农民受到地主的沉重盘剥,由此引导出土地兼并严重必然会导致王朝动乱。

(6)第六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只需要按照教材介绍,可以补充大禹、都江堰等图片资料。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建议:

(1)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关于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知识有哪些?例如,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

(2)“田庄手工业”一目,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首先需要使学生明白“自然经济”的含义,然后结合教材中几个实例,理解庄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其处于辅助性地位,是副业。

(3)“工官”制度一目,主要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学生除了解官营手工业产生的原因、特点外,重点理解官营手工业存在哪些弊端。

(4)“织女的劳绩”一目,主要以朝代为序叙述了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与成就。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适当增加古诗词中的史料,如《诗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等一些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史料情景,使学生认识蚕桑丝织技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5)“攻金之工”一目,主要讲述我国古代冶铜和冶铁技术的发展。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有关青铜器、冶炼厂、铁器等有关实物和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情景的再现;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内容,认识到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6)“夺得千峰翠色来”一目,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陶瓷业的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瓷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景德镇或当地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及瓷窑建设史,撰写一篇考察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及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建议:

(1)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

(2)“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一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四民月令》中内容,使学生明白在乡村中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对于“古代商人的活动”这部分内容,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整理出古代商人的活动。

(4)第三目主要讲述了古代“市”的发展。需要按照教材顺序整理出从秦代到明清“市”的发展过程。在讲述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市”的繁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5)“商人重利轻离别”一目,主要讲到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古代商运,以及客商的风险三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现有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商人的奔波、艰苦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与商人生活相关名著,激发学生的兴趣。

(6)“商业都会的崛起”一目,主要介绍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需要按照教材顺序,介绍从战国到清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清《盛世滋生图》”,向学生介绍清代苏州城的商业繁荣情况。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教学建议:

(1)先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

(2)“重农抑商”一目是本课重点。使学生明白“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结合教材“学习思考”,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分析原因时,可以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3)“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一目,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具体政策。在讲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注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

(4)“工商业的管理”一目,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然后介绍从秦代开始的各朝具体措施,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5)“禁奢侈”一目,重点阐明两点:一、“禁奢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原因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

历史课件【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教材内容分析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二、教学目标

(1)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图》上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并指出所位处的河流。

(2)通过阅读课本,口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概况表》,包括距今年代、所位处的河流、食物品种、主要工具、居住条件、艺术技能等,并指出其不同之处,尝试分析其原因。

(3)对比北京人的生活,分析使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变得丰富的可能因素。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电影《舌尖上的中国》关于农耕的片段,并提问:自从人类学会了农耕以后,人类社会会出现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时光倒流,如果你是一个河姆渡原始居民或者半坡原始居民,你会哪些东西?

学生活动:根据提问,快速阅读书本。【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而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6000年左右。与北京人相比,他们会建造房屋,会使用更先进的工具,会种植农作物。同时,我国南北地区也出现了差异性。下面我们将全班分为两大组,第一组穿越变成河姆渡人,第二组穿越变成半坡人,来看看你们这些原始人类具体会一些什么。

请完成以下表格,并在此基础上想像:我的一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北方半坡人南方河姆渡人

1.生活的时间、地点

2.住房

3.生产&狩猎工具

4.农作物

5.生活工具

6.饲养家畜

7.狩猎的动物

8.音乐艺术

9.其它补充学生活动:认真阅读书本,完成表格,并在此基础上想像河姆渡人或半坡人的一天的生活状况。

教师活动2:

教师展示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提问: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差异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提问。教师活动3:

展示半坡遗址尖底瓶和河姆渡遗址陶器,提问学生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解释陶器用途,展示当时的陶器文化以及重要的意义。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并回答陶器用途。教师活动4:展示几组图片:

第一组:半坡骨器、河姆渡骨耜,解释新石器时代。第三组:半坡种植的粟、河姆渡种植的水稻

第四组:半坡人饲养的猪陶器、河姆渡遗址的水牛第五组:半坡陶勋、河姆渡骨哨

第六组:半坡人的石制纺轮、河姆渡人的天然漆器。提问学生: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教师活动5:

展示图片水稻、粟,猪、狗、水牛,半坡人聚落、骨耜,向学生提问: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学生活动:参考课后练习第1题,回答问题。教师活动6:

展示材料: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包括物质上的给养,也包括精神上的滋养。自从农业产生以后,物质上的给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而获得,而文明最初也就是在人类取得物质给养的过程中诞生的。“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的目的首先在于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要求。日本学者篠田统说,主食作物的种类,往往决定耕种这种作物民族的命运。

——曾雄生《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

提问:根据材料的说法,原始农业给中国人带来了哪些性格特征?

四、评价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活特征的比较表,对原始居民生活特性的了解,培养比较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原始农业的兴起。

评价阶段:自评、小组评、师评相结合。

评价方法: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先各自独立完成表格填写,完成后对照教材自评;然后小组交流,进行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随机抽查各个小组代表,进行师评。根据其独立完成表现、纠正表现等环节,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标准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评价总结: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作出科学的解释,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板书设计

一、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对比:北方半坡人南方河姆渡人

1.生活的时间、地点

2.住房

3.生产&狩猎工具

4.农作物

5.生活工具

6.饲养家畜

7.狩猎的动物

8.音乐艺术

其它补充二、原始农业对文明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本课最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学生从已经发现的陶器、石器上去推断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习惯。其次是要密切注意在第一次课堂大讨论上引导学生的发言,注意发言人数,引导发言的走向。

历史课件【篇3】

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

“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历史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历史课件【篇5】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所选教学内容特点,阐释设计思路及其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设备等说明。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2.要求叙述准确、可测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

1.教学过程(文字描述式)(略)

2.教学过程(表格描述式)(供参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力求灵活多样,具有可操作性。

2.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历史课件【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学、艺术地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让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让教材成为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南北重归统一;2、大运河的开通。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

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

一个局面──隋初经济的繁荣;

一个创举──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这一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导入框中的故事导入;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下收集的资料,讲“胭脂井”的传说;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学习“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这一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使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三个目标在整堂课中始终是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在教法、学法中我会进一步谈到。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这个内容我准备设置几个可操作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适当的进行详细讲解,是这个问题由难转易。

难点:首先是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 因为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概括性很强,所以适当的补充史料可以使学生分析出原因。

另外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要是进行辩证全面的分析用一定难度,所以我准备通过提问题、提供史料、传授方法、适当引导及比较到位的进行总结等途径来突破这个难点。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特别是所教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依托于面对哪些学生、处理哪段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针对外校学生自主、独立、大胆、思维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辩论、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以“学”的身份,师生同堂,解读《繁盛一时的隋朝》。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一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1)提问注意学科渗透 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关键词:世界著名运河、隋炀帝看琼花开运河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我采用地理知识提问的方法进行隋运河开通的课堂导入,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引出问题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营造历史课堂独特的感觉。同时指出,传说与历史史实间的区别。

进一步刺激学生情绪、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大运河有一定宏观了解,轻松、有趣、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在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2)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关键词:图说历史 史学辩论 总结规律

地图是历史课堂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隋朝统一后疆域和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并形成正确的空间地理概念,从而在有效的视觉冲击下,于不知不觉、轻松的状态中突破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1、南北重归统一;2、大运河的开通。

所教学生有小组学习与课堂辩论的优良传统,而且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表现欲也很强,因此为突破本课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我采用了层层设疑、史学辩论的方法,设置辩论题: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开通有何利弊?

通过辩论,构建对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目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点。课堂效果非常好。

(3)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

关键词:历史故事讲述 历史小游戏 辩论 画图

历史小故事的搜集整理及讲述,历史小游戏的穿插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综合协调能力、并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并在课程近半时制造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

辩论:结合教材,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利弊”为辩题,通过回顾、对比、正反双方的辩论,老师的点拨,从开通大运河的条件和意义等方面突破本课难点。

画图:让学生在看过隋朝大运河的图片之后,让学生上台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单示意图并标注出几个重要位置,这样就使学生能够图文并记,既能体验再次创作的乐趣,巩固知识的目的也可以达到。

五、课堂反思

关键词:学生主体 快乐课堂

一切的课堂设计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原则:课堂轻松、充满未知,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总体来看,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如果讲古代水利工程,如何处理得更加符合初一学生年龄特点?

历史课件【篇7】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柯立芝繁荣”、冲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意义深远的新政。

学习本课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而罗斯福新政则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不仅保存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且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等世界史内容接触较少,需借助更多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针对本课中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多种形式的历

史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客观地去评价历史事件。

学习方法:自主研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和影响。

归纳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探究“新政”特点和影响、充分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内外多种史料获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和勇于面对危机克服困难的精神。

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罗斯福新政措施和影响

难点:全面客观地认识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CCTV公益广告《读书-主持人篇》视频,

【教师活动】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品味和文化素养。同样阅读丰富的史料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今天我们大家一起以阅读课的方式来学习一下《罗斯福新政》。

大家跟老师一起迅速浏览课本,看一下共包括哪三个子目:

【师生共读】1.“柯立芝繁荣”;2.冲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3.意义深远的新政。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略)

二.【新课探究】

(一)自主研习

1.自读课本33页小字回答:柯立芝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2.自读课本33--34页内容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3.自读课本35--36页内容归纳罗斯福新政涉及的领域、措施、影响。

(二)自学检测、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强调

【教师引导】一战后,国际环境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也出现了一度繁荣,历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呢?

【投影展示】自学检测一:柯立芝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最终引发了股票狂跌,企业倒闭、一些大股东瞬间变得一无所有【投影展示】资料和漫画

【教师引导】这样1929.10.24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在美国爆发了,那么这场危机具有哪些特点呢?

【投影展示】自学检测二: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说明

【教师引导】这场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大家阅读以下史料探究”经济危机的影响”

【投影展示】反映经济危机影响的历史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角度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师引导】这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乃至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害的是美国,灾难中的美国此时迎来了第32届总统大选。胡佛和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下面大家共同读他们的竞选主题,

【投影展示】胡佛和罗斯福竞选画面和竞选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读竞选主题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美国的民众,你将把宝贵的一票投给谁呢?

【学生活动】投票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加一个小插曲,【投影展示罗斯福的生平】据此阐述一下罗斯福最让你敬佩的地方在哪?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了解一下罗斯福执政时遇到了那些棘手的问题?

罗斯福总统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投影展示】危机中美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教师引导】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共同归纳一下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新政的特点就在”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使美国成功渡过了危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共同了解一下新政后的美国,归纳一下“新政的影响”

【投影展示】新政后美国社会发展的资料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归纳新政效果。

【教师引导】新政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而且使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以保存,更重要他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广,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就此能否新政“完美无缺”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罗斯福新政’呢?

(三)师生交流园、拓展延伸

【投影展示】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罗斯福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教师引导】问题1.新政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如何理解“新政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新政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投影展示】全面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资料

【教师引导】目前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从成功的改革案例中用应该吸取哪些经验呢?

三.以史为鉴:改革路上的探索

【投影展示】列宁新经济策:——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教师点拨】启示:开拓国际视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发展进步,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教师引导】本节课我们利用大量的可内外资料探究了“罗斯福新政”的重点知识,下面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本课内容,以便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四.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学生根据板书自行梳理知识结构

历史课件【篇8】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程标准】

一、知识目标: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教法与学法】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采取“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

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学说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乡曲阜的照片 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帮助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张,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的内容表格(教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 安排学生填写表格有关内容 学生回忆和阅读教材,思考、归纳 学生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张,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孔子与老子

孔子思想的影响 (课件展示图片)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理解孔子思想的局限性;培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指导学生看书 阅读教材第5页“阅读与思考”,分析为什么孔子学说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正宗? 学生看书,找出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老子的思想及影响 (课件播放视频资料)

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2.老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课件展示:表格填空)

3.现实生活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结合影片和课本的内容,回答问题

从哲学和政治两个方面把握老子的思想核心。

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都能在现实生活找到影子

小结 课件显示本节课的知识架构 学习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 学生积极发言 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比较

【巩固练习】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D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 C、(1)(3)(4) 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B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B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本课特色】

营造情景 激发兴趣

优化导学 注重探究

历史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出现;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培养学生认识图能力,网上查询能力,评价隋炀帝。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积累的历史知识,运用挥发式学习方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同历史,理解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隋朝灭亡与其统治者腐朽。法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渗透法制意识。反腐倡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情趣。

教学重点 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教学难点 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

教学活动设计 讨论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隋唐盛世。

讲授新课

一、 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隋朝的统一(589年)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注释。)

(2)削减地方官吏

(3)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

2、开皇之治(581-600年)

二 隋朝大运河 (挂《隋朝大运河》图)

1.开通的目的、过程及河道

2.大运河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本彩图1《扬州大运河》)

三 暴君隋炀帝和隋朝

1.营建东都洛阳和乘龙舟出游

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小结: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隋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沿用。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从隋朝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①隋初的经济繁荣,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导致了隋王朝的迅速灭亡。

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二 填空题

隋朝统一南北是在____年。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____"。隋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主要的一支起义军是翟让和____领导的瓦岗军。618年,隋炀帝在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覆灭。

三 简答题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那些? 演示《大运河》VCD讨论

讨论:隋短命原因?

讨论:为什么说隋朝是承上启下的朝代?加深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课后随笔

板书设计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隋朝的统一:581年

2、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2023历史课件(必备9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历史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知识树课件(必备9篇) 刚入职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天都要认真撰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传递知识的精准武器,而高质量的教案和课件又该如何制作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对此进行了筛选并推荐了一篇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树课件”文章,希望大家能够享受阅读,仅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2023-06-12 阅读全文
  • 2023教材课件(必备10篇) 在教学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写教案课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老师而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教材课件”,供参考借鉴,希望对有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2023-06-05 阅读全文
  •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范例15篇) 每位教师在备课前都需认真规划教案课件,每个人都必须自行计划其教案课件。教案是有效的课堂指导,那么,何为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依据您的要求整合了一些优质信息,详见“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相信您阅读后一定受益匪浅!...
    2023-05-12 阅读全文
  • 2023雨中课件(必备8篇) 看看下面小编收集的关于“雨中课件”的信息,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参考。通常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会准备教案和课件,并要求学生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编写教案需要注意知识点的合理组织和安排。...
    2023-06-06 阅读全文
  • 小兔乖乖课件必备9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也许"小兔乖乖课件必备9篇"就是你要找的,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设计意图...
    2023-05-08 阅读全文

刚入职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天都要认真撰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传递知识的精准武器,而高质量的教案和课件又该如何制作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对此进行了筛选并推荐了一篇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树课件”文章,希望大家能够享受阅读,仅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2023-06-12 阅读全文

在教学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写教案课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老师而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教材课件”,供参考借鉴,希望对有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2023-06-05 阅读全文

每位教师在备课前都需认真规划教案课件,每个人都必须自行计划其教案课件。教案是有效的课堂指导,那么,何为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依据您的要求整合了一些优质信息,详见“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相信您阅读后一定受益匪浅!...

2023-05-12 阅读全文

看看下面小编收集的关于“雨中课件”的信息,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参考。通常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会准备教案和课件,并要求学生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编写教案需要注意知识点的合理组织和安排。...

2023-06-06 阅读全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也许"小兔乖乖课件必备9篇"就是你要找的,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设计意图...

2023-05-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