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课件分享11篇

发布时间:2023-06-25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

这份“小学语文阅读课件”是我独具创意的表现,希望您会感到满意。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上课时所必需准备的材料,然而,写教案课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事情。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规范和标准,需要严格遵守。欢迎在本网站收藏,密切关注我们的最新资讯!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现在,老师与大家一同学习《生命桥》,它同样震撼人的心灵。

教师认真板书课题:生命桥,让学生跟着认真书写。

指名读课题。

[评]导入简洁,过渡自然。提笔即是练字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经验交流?

生:先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读课文。

生: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下生字表再读。

生:读课文遇到多音字,同桌互相讨论,吃不准的查一下字典。

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读完一遍课文的同学可以再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已经读了五遍,真不错。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读得好的,再练一练,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欣赏;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还需加工的,也可以练一练。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互相练说,再指名说。

师:课文是否读通了?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评]读书要求明确,加强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从学生学习实践中习得的,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细读探究,突出重点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把它划下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动,使别人听了也深受感动。

师:各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细读探究课文,在书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生成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选择性学习,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独特的。

(1)生:课文第二自然段使我们深受感动。

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生:我体会到老羚羊死了,因为老羚羊坠入了山涧,不可能生还。作者把老羚羊比作一只断翅的鸟写得很感人,小鸟没有了翅膀不能飞翔,就等于没有了生命,老羚羊笔直地坠入山涧,它的生命结束了。

生:我觉得老羚羊应该死。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老羚羊年纪大了,活得够长了,而小羚羊还小,老羚羊的死换取小羚羊的生是应该的。

师:老了就该死了?(有的学生在笑)这是你的理解,可以。谁还想说?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体会到年轻羚羊的生是建立在老羚羊死的基础之上,老羚羊的死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老羚羊是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才这么做的。

生:老羚羊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年轻羚羊是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才获得力量,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得到新生。

生:我从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体会到老羚羊很伟大,老羚羊原本可以越得更高,尽它最大的力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是它却没有那么做。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边读边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互相交流,真不错,读书就要这样去读。

[评]世界是多彩的。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是认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感受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们不求整齐划一,只求来自学生心底。

(2)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很感人。

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生:我从一队队中想象到老羚羊死去了许多,不是一只两只,这些老羚羊死得很悲壮,一队老羚羊的死才换来另一队年轻羚羊的生。

生:我读到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时很感动,羚羊很有次序,一只接一只地跳,不凌乱,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

师:你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不错,能否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体会体会呢?

生:课文开头第一句话就写了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有猎人的追捕,越是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没有拥挤,没有争夺也体现后面跳跃的羚羊的精神可贵。

生:一队队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使我想到美国9、11事件中的大楼里的一万多人从十多层楼梯上下来时同样也是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

师:这些美国人的素质正好!

[评]学生的信息蕴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教育发挥了学生的资源功能,这样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潜力。课本是载体,载体资源只有和学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创新的活动。同时,公正、客观的承认其它国家的先进性,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3)生:我读了试跳成功!这句话很感动。因为有了第一只老羚羊和第一只小羚羊的试跳成功,才给了后面的羚羊以勇气和力量,才有后面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第一只老羚羊十分可贵,为其他的老羚羊做出了榜样。

生:我觉得第一只小羚羊同样可贵,因为它是试跳的,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它也有牺牲的可能,我觉得这一老一小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4)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很感人。

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书本上。

学生人人动笔写话、交流。

(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山涧上空,一道弧线的完成,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另一道弧线的完成,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新生。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桥墩,支撑起了小羚羊生命的支点,小羚羊由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不仅仅闪现在我们眼前,更镌刻在我们的心上。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悲壮,令我们终生难忘。)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背下来。

[评]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和超越。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信息的吸收,更是以内化为特征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自己在创造着自己。

(5)师: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猎人们会想些什么?

生:猎人看到这惊人的一幕,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生:羚羊们的行为大大出乎猎人的意料,猎人们感到非常震惊。

生:猎人们看到这些小羚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老羚羊,想到了自己。他们受到了教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他们不忍心再去伤害这些无辜的生命。

[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心自然、关爱生命、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这样的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的。

四、回归课题,点明主题

师:蚁国英雄和生命桥除了同样使老师、同学深受感动,你认为还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蚁国英雄中的蚂蚁和生命桥中的羚羊都是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

生:外层蚂蚁和老羚羊都以自己的死亡换取里层蚂蚁和年轻羚羊的新生。

师:课题生命的壮歌中的壮,用哪个词理解最确切?

(生:悲壮)歌是什么意思?(生:赞歌、颂歌)

师: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小故事,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评]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深刻领会课题含义,提高语感能力。

五、课外延伸

师:这两个小故事都是讲动物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可歌可泣的事例也不少。蚁国英雄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一,生命桥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二。如果你是有心人,可以收集这类事例,来续写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三、之四

[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教师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生命的价值,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总评:

这是一堂体现并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它时时处处贯彻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思想,焕发着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感悟、体验、实践和建构的过程,语文阅读应提倡学生个性化。

二、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2】

案例1:一位教师在执教《荷叶圆圆》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了一个画面艳丽、配乐朗读、课文文字闪现三者结合的课件。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同时放了这个课件,要求学生边听边欣赏。同学们的眼睛不知该看哪儿,只得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又看看多媒体,既不敢大胆地看书,又不敢大胆地看多媒体,在书本、多媒体之间忙个不停。

【反思】课堂教学应该减轻学生的视力负担。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我们的眼睛也是一样,只能在同一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更是难于在同一时间兼顾文本和多媒体,所以只能游离于文本与多媒体之间,结果是什么也没看仔细、什么也没看清楚。教师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应该提出明确的视角目标,让学生专注于此目标,全神贯注地观察,轻轻松松地思考,不受其他视角目标的干扰。

案例2:在执教《荷叶圆圆》时,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初读课文时有所思,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出问题:荷叶有哪些朋友?他们把荷叶当成自己的什么? 它们又是以怎样的姿势出现在荷叶身边的?听着这么多的问题,一年级的孩子一脸茫然。

【反思】课堂教学应该减轻学生的听觉负担。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是,如何让课堂提问更有效却是教师很少考虑的问题。很多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多而杂,让学生听了不知所云。就如这位教师,他连续提了三个问题让一年级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这三个问题让一年级的孩子一下子记住非常困难,只能给学生增加读书时的心理负担。如果学生有了阅读负担,那就很难达到课标中提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目标了。当然,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读之前提问题、提要求是可以的,但必须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提些精炼的、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上述那位老师可以提荷叶的朋友是怎样和他玩的呢?这样,一个玩字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个问题替代三个问题,能够吸引学生专注思考。教师一定要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不要让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案例3:一位教师为了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展台,在执教《画风》一课时,反复为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机会,凡是点名读课文的同学都站在讲台前朗读。一位同学坐在第六排中间,当点到他读课文时,他立刻站起来,周围四个同学也不得不挪动凳子,让这位同学过去。这样,等这位同学站到讲台前就用了近一分钟的时间。

【反思】课堂教学应该减轻学生的肢体负担。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现在的课堂都有很多的游戏和活动,学生一会儿走下座位寻找朋友表演,一会儿到讲台上做游戏,一会儿站起来读书,一会儿躺下来体验。这样的课堂的确很活跃,但是如果不适度的话,学生的肢体忙个不停,没有更多的心思专注于文本。同时大量的时间在活动、游戏的过程中浪费,就如上面这位教师,让孩子都到讲台前读课文,结果中间环节就白白浪费了一分钟。课堂上用一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可以的,但学生的活动量不能太大,并且活动一定要组织好。

给学生减负不仅是作业量、作息时间、书包重量等内容,我们更应该在课堂细节上减轻学生的眼睛、耳朵、肢体等方面的负担,从而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让学生轻轻松松欣赏、轻轻松松阅读、轻轻松松思考,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3】

设计理念:

1、运用比较阅读引领学生品味欣赏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不同天气中的绿,有效地强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认识事物的学习方法,养成细心体悟、含英咀体的阅读习惯。

3、运用新的观念教学传统教材,以达到老文新教,常教常新的目的。

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激发对绿的兴趣。

2、在比较中,感受灵隐之绿的深沉和丰富和花港观鱼的奔放,具有生命力。

3、培养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同一种绿在不同地点,不同时空,不同人眼中也是不一样的,培养欣赏的能力。

4.通过阅读比较积累有关绿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认识各种绿之间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读有关描写春天的文章(特别是描写绿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立足生活,谈中渗比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你能谈谈身边的美景吗?(让学生初步感受身边的形形色色的美,使身心融入美的境界之中。)

师:刚才听了大家的交流,马老师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美景。今天,马老师要让大家跟着当代女作家宗璞去游览一下美丽的杭州西湖。

1、出示课题绿宗璞《西湖漫笔》(课件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一片绿色之中,课件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粗感绿意。

1、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地方的绿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2、生读课文。

3、指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灵隐和花港观鱼的绿。)

三、精读细品,比中悟绿

(一)、品读林隐,走进绿境

1、你最喜欢哪一处的绿呢?(灵隐或花港观鱼)

2、让我们先读读第2节,看看灵隐的绿是一种怎样的绿,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生各抒已见,师随机穿插朗读

4、总结朗读:是呀,灵隐的绿,从空中绿到地面又绿到水中,让我们感到满目是绿,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谁能读出这种感觉呢?指名读。(对课文文本有了初步的感受,这是阅读比较的基础。)

(二)、直观对比

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让马老师感受到了灵隐的满目是绿。如此优美的环境,不妨让我们亲身感受一下吧!瞧,这就是灵隐。(点击课件)学生直观欣赏。

师:那么花港观鱼的绿又是一种怎样的绿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去花港观鱼瞧一瞧。(再次点击课件)

师: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花港观鱼和灵隐的绿相同吗?)(得出:不一样)

(三)、咬文嚼字,含英咀华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2、3两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比较阅读的范围可有不同,同一篇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同一个作者由于切入点、写作方法、心情愉悦等的不同,所以体现的绿、对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前者给人一些清凉,给人一种静,而后者给人一种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四)、反复吟诵,以声表情

1、师引入:同是写绿,由于作者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前者让我们感到一种清凉,一种幽静。而后者让我们感到勃勃生机,充满活力。不同的感觉,读也会不一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自己读

3、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在通过阅读比较的基础上读,并且自主地选择朗读内容,阅读的效果就能从学生的读中充分表现出来。)

四、拓展比较,内外结合

(一)师引入:地方确实让人流连忘返,同学们你们喜欢绿吗?(喜欢)有两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绿,他们还写了两篇文章。马老师读了也很喜欢,我选了两个片断推荐给大家欣赏,请你们读读他们笔下的绿和课文的绿有什么不一样?可选择其中一个片断读。(在文本比较的础上,再来利用视觉来品味他们的不同。不同作家同一体裁的比较阅读,作家因个人气、经历不同,即使写同一内容,也将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呈现不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比较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装的迁移思维水平。)

(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是,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勤于用自己的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逐步提高对文体知识、语法知识、语言运用等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对学生装养成良好的新闻记者理解、写作习惯大有帮助。)

总结:是呀,同是写绿,由于地点不同、作者不同、时间不同、表达手法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三)课外延伸

《绿》朱自清精点散文

《绿》艾青精美诗歌

英国泰戈尔散文

(叶圣陶先生说:就读的方面来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所以在教学结束之时,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把比较阅读带入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附:

1、板书:比较切入点

表现手法

环境

动静

色彩

天气

心情

2、材料:

片断一

绿(石怡超)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绿字在春天体现得淋漓尽致。田野里那嫩绿的麦苗,随着微风轻轻飘动,似乎在春天这个大舞台上跳着草裙舞。道路两旁那刚刚长出嫩芽的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棵棵树木,仿佛在合唱春天之歌。草地上的小草在春光的诱惑下,急不可待地从地底下钻出小脑袋,望望那阳光明媚、生气勃勃的春天。这又为土地铺上了一条绿色的大地毯。绿的麦苗、绿的树木、绿的小草,真是绿满春天。

(充满童趣)

片断二

绿满校园(片断)

当严冬来临,杨树、悬铃木树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之后,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几株傲霜的松树和越长越绿的冬青树上。教室前面的冬青树,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色献给校园。一见到那北风吹不动,大雪盖不尽的松树,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岁寒知松柏的赞叹。冰雪中看到那松树苍翠的枝叶时,难道你就不感觉到温暖,看不到希望吗?难道你就不觉得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在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是不可抗拒的吗?

(冬天的绿给人一种顽强的精神,不可抗拒的精神。)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4】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译: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呵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赏析:

与多数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简评: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见义,即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互文见义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木兰诗》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诗人是想告诉我们雄、雌两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所以叫人难以辨别。诗歌短小精悍,故时常以此互文见义法来表达。万里长征人未还,指历代封建君主们好大喜功,劳师远征,旷日持久,以至多少征人抛尸万里荒塞,与故乡亲人永远诀别。这既是历史的事实,又是唐代的现实。

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在对历史沧桑的慨叹中,体现着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悲剧;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饱蕴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多少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于是,诗的结尾唱出了千古征人们的一个共同心愿:希望戍边将帅能像飞将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兵,早日打败入侵的敌人,让士兵们回乡与家人团聚。这种最起码的愿望中却体现着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深思,凝聚着无数征人对和平的渴望,对家人的思念,也谴责了那些懦弱无能的领兵将帅。唐人诗歌中时而以秦汉代指现实,对现实做婉言讽喻。这首诗歌的侧重点依然落实在现实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诗歌中的用典。诗歌语言朴实平淡,绝少雕饰,但由于这是诗人悲天悯人的历史忧思结撰而成的诗歌语言,故全诗自然通脱,让人体会到一种天然的悲壮美。全诗体制短小,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明朝李攀龙将这首诗推崇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思考:

这首诗里的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胡马指什么?阴山又代指什么?教是什么意思?注意:它为什么读,不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5】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双有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6】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读出角色的语气。

2.同位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A、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

(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B、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C、狮子们,你们有的在点头,有的好象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在想什么呀?

D、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更好。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认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合同帮帮网 WWw.551336.Com]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前,我考虑到本地学生对生长在南方的大榕树比较陌生,布置了预作业:了解大榕树。并说明收集的材料将在课堂上交流。于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高昂,收集的材料内容丰富,有图片,有文字资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课堂教学。又如教学《景阳冈》一课后,学生对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武松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不失时机地说,像这样精彩的故事,在《水浒传》一书中有很多,引发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接着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水浒雄人物的小故事,在下回语文阅读兴趣课上说给同学听。营造了读书氛围后,我又建议学生写一篇《论水浒英雄》作为本周的小作文,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目的地一环扣一环地由易到难地引导,一时间班上掀起了一股水浒热。厚厚的一部古典名著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两周内便能读完,收获自然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8】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的特点凝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导入新课审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从课堂教学实况来看,效果较好。现将该教学片断实录如下: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莫泊桑拜师。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兴趣?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

(学生小手林立。)

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一个外国人,我好像在我姐姐的高中语文书中见到过这个名字的。

生:读题时,我推想课文重点可能会写莫泊桑拜师学习的经过。

生:读题时,我想到这篇文章中应该会写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以及他拜师学习的结果怎么样等内容。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你们仅仅从题目的五个字中,就能进行这么多的阅读预测。读文章,题目确实不可忽视,有些文章的题目我们就应该这样来读,这样的读书方法建议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能灵活运用。那么,在读题时,大家的脑海中有没有产生过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是个什么人。

(教师在课题莫泊桑下画一问号)

生:我的问题是莫泊桑向谁拜师学习的。

(教师在课题拜师下画一问号)

生:我想搞清楚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学习,他是怎样拜师学习的,结果又如何。

(教师在课题后画上三个大问号)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拜师最终学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会读书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正是我们读书时要着重思考的。不过,有些问题大家在预习中可能已经得到了解决。有没有同学在预习中对莫泊桑以及他的老师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就可以做点交流。

生:预习时,我在图书室里查了有关资料,对莫泊桑这个人有所了解。他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战后长期在军政部门任职,得以深入观察社会黑幕。1880年,他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即引起轰动,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此外,他还写有《项链》《一生》《俊友》等小说。

生:我预习课文时,就已经知道了文中写的是莫泊桑向福楼拜拜师学习写作的事,福楼拜是他的老师。后来我查了资料,知道福楼拜也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写作态度很严谨,主张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重视历史环境的具体描写和人物精神状态的细致刻画,他很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他的文字被看作法语的典范。福楼拜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

师:看来同学们在本课的预习中是下了功夫的,老师相信有了同学们扎实的预习,刚才大家所提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能读好。

(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欲望很强。)

教学反思

一、抓住课题进行阅读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这篇课文的题目特点鲜明,它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凝练概括,而这样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前面的阅读中已经见过,这就为本课教学中学生顺利进行阅读预测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课堂上,学生由题目中的五个字,推测出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什么等等。学生的这些阅读预测,不是无根据的猜测,它是学生在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的感性推断。

如果在阅读过程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预测和课文内容一致,其阅读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同化);如果在阅读过程之中,学生发现其阅读预测与课文内容之间出现不一致,就可能检查自己的预测思路,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修正,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顺应)。

上述这一教学片断,在新课教学之始,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让学生大胆地来谈谈自己在读题时脑海中推想到些什么。开课之始给学生这样一个阅读预测的机会,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

二、抓住课题进行阅读质疑,可以指引学生的阅读探究方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无疑自然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在上述教学实录之中,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然而此时,学生对自己该往文章的哪个方向进行探究,需要集中心智探究课文中的什么问题等等,仍是比较茫然。探究需要兴趣作支撑,更需要理性来指明探究的方向。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学生从刚才感性的阅读预测之中一下子就进入了理性的思维之中,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伊始,扣题质疑,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探究指明方向,阅读探究的问题来自学生之中,又是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样的阅读探究才能给学生真正的收获。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9】

(一)课文系统简介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书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绘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有展示祖国壮丽河山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东方之珠》,有反映领袖风貌、名人风采的《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有叙说中外儿童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也有介绍祖国悠久文化与历史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更有引导学生正确思维、优秀品质的《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

全册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涵丰富。蕴涵着相互关爱、理解尊重(《掌声》《给予树》)等情感因素,同时亦有历练品质(《我不能失信》《爬天都峰》)、倡导动手动脑、探索自然奥秘(《花钟》《玩出了名堂》)等适应信息社会和开放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

第二,题材广泛。有反映国外生活的《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乡村生活的(《风筝》《槐乡的孩子》),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掌声》),有反映家庭生活的(《信箱》《我不能失信》)。这样广泛的题材,能够适应多个不同的地区(西部的宁夏、新疆、青海,中部的河南、江西,发达地区的深圳、厦门),它不是一个受空间限制的乡土教材。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题材的丰富与多样,则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第三,体裁多样。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学习要求简介

1、学习要求出现的位置。教材将学习要求分别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第一种位置是单元前面的导语,第二种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连接语,第三种是文中学习伙伴的话,第四种是课后的练习。导语和连接语在前面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2、学习要求的侧重与引导功能。不论是文中学习伙伴的提示,还是课后的习题要求,都力图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书。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情况,读书的具体要求不同:有的是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书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基本要求,需要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课文阅读中反复训练才能得以掌握。

(2)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譬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了,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再抄下来。积累词句同认字写字、读书一样都属于基本要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材中安排这样的内容,不等于只是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积累词句,教师要以此为示范和凭借,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上的特点。譬如,《爬天都峰》(10页)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赵州桥》(75页)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富饶的西沙群岛》(89页)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些内容的提示,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使用的准确、精密、生动,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方法,便于学生在其他课文的阅读过程中,准确领会词句意思、体验表达妙处,并在习作过程中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4)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譬如,《我们的民族小学》(2页)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金色的草地》(7页)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灰雀》(19页)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孔子拜师》(67页)从这句话我感受到,陶罐和铁罐》(107页)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

(5)结合生活实际,使课文学习进行有效延伸、拓展。譬如,《花钟》(54页)我也想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我要观察其他事物,还想写观察日记,《科利亚的木匣》(106页)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陶罐和铁罐》(109页)我们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生面对教材中安排在导语、连接语、文中、课后的学习要求提示,可以将其看作学习伙伴在读书时的想法、感受,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本人的疑问、想法;此外,我们还应理解,这些题目内容的安排,一方面是处于读懂这篇课文本身的目的而设置的,如果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他对于课文的理解还不到位;另一方面,这些内容的安排是想为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提供的策略示范,譬如,人们常常说,读书时要边读边想,这里的问题不是人们读书时不去思考,因此我们来提倡边读边想,这个要求指的是在何处想该怎样想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课文,领会了其中的感情,从而不会误解曲解课文。这样看来,我们这些练习提示,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而设置的。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误解与纠谬。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通过近三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注意到,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个有关读书的要求有所误解和曲解。他们认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多样问题,于是,老师所谓的阅读指导便流于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等诸多阅读形式的更替与展示。大家不要忘记,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之后还有这样的表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难发现,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手段,不顾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个目的而单纯追求阅读形式的多样,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解和曲解。换句话说,阅读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与教师的指导。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理念的确立,主要目的是力图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行为,代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理解成教师不必给予必要的阅读指导,学生可以凭借不同形式的、单纯的个人阅读就可以领会课文内容,学会表达方法。

3、重视阅读的指导。重视阅读的指导包含不同的层次和内容:第一,指导什么;第二,如何指导。

先看指导什么。对于那些不传达给学生他就无法自主获得的知识、技巧,教师不必反复地要求学生自主尝试、习得,以避免学生直至心理受挫,最终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平等的对话,譬如我也来试试,这样读是不是好一些?请让我试试好吗?直接将正确的处理办法演示给学生,例如:诗歌的诵读、长句的断句、停顿,轻声、儿化、疑问等等。

不过,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内容和传达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需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遇到某些问题,此外,教师需要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学习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文中学习伙伴的话和课后习题中的内容,也可以参照我们列举的有关课程标准当中的阶段目标,自主设计。这里特别强调两点:第一,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问题,都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老师在讲授《日月潭》时,提了这样的问题:日月潭在哪里?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大,因为教材里已经写到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如果问为什么把这个大湖叫日月潭则更为合适,因为光华岛将湖水分开才有其名,孩子需要一些概括)。第二,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知道自己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属于哪个角度。明确提问的角度,有助于学生正确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可以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当我们遇到其他文章时,该怎样思考、从什么角度提问,这是一个示范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浙江的王雷英老师上的《军神》给我们提供了启示:刘伯承刚强,一是沃克医生的反映、一是刘伯承自己的反映、一是作者叙述的话语等几个方面)。可以提问的内容和角度很多,一般来说,可以从题目入手(《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这个定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可以从部分词句的表达方法、含义入手(《爬天都峰》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中的挂字),还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入手(《奇怪的大石头》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掌声》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此外,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回应,不要仅仅是布置问题,而没有相应的下文(有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读课文,看能否听出什么,但是读完以后,却没有了回应)。

以上说明的是指导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呢?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里提出的教师的分析,指的是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它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注意策略的选择:一种策略是,从学生对教师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中提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回答的比较中,认识、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另一种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譬如《灰雀》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老师可以据此提问,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列宁的什么心情,列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阅读传达出这种心情?这样的问题不只是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个用意则是呼应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要求,引导学生培养捕捉信息、体会情感的能力与习惯。再如,《爬天都峰》文中学习伙伴有这样说到: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如何体会终于这个词的作用,教师可以设问,终于能否去掉,去掉之后与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学习领会词语表达作用的基本方法。第三种策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实际,解决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大家都记得一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自己去吧》,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共有两个场景,其一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小鸭想要妈妈带领自己去游泳,从言语交际上来讲,这无疑属于一种请求,请求应该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那就是请求的人应该真诚、语气诚恳、谦和,因此,读好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这句话,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诚恳、谦和的语气,这是请求得以成功的礼貌原则。那么,选择何种策略使学生学会这样的问话方式呢?教师可以创造情境,那就是举例(比如借东西)让学生回忆一下、操作一下自己会如何向他人发出请求,然后将自己的体验迁移到课文的阅读当中去。

这仅仅是适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指导方式,那么,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随着学生知识、年龄、阅历的增长,语言知识的丰富,上述的示范模仿应该相应地淡化,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领会、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则变成了重点,因此,如何通过自己的阅读将任务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则变成了朗读指导中的重中之重。不论上述的哪一种策略,都要注意方法的归纳和引导,尽量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一些阅读策略,不要停留在个别的、具体的、为解决一时一地的琐碎评析上去。

还须说明一点,提问与回答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几个来回的问答交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把握问题的解决过程,尽量避免跑题。譬如《荷叶圆圆》。

4、审美体验的多元与文本的正确解读。由于阅读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学生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思想认识来赏析评价课文。因此,对同一篇课文,或者是文中的同一个人物,常常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具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审美体验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这里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是否就一定促进了学生审美体验的多元和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譬如,有的教师在讲授《小伙伴》(123页,玛莎丢背包、维加和安娜光说不做、安东提供面包)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四个人的看法,有学生讲安娜的批评很对,单纯地讲,这个学生的想法没错,那么仔细分析起来,就很难说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玛莎需要的是什么,是否简单的批评就能解决实际的问题──玛莎这时需要的是面包,这不由得使人想起那句古老的成语涸辙之鲋()(《庄子外物》),孩子虽然发散了思维,但却不切合实际。再如,《乌鸦喝水》一文,有同学乌鸦可以插个吸管吸水;《曹冲称象》一文,有同学人搬石头太重,改用大吊车;《司马光》一文,有同学司马光不应把缸砸破,他不爱惜财物,都与课文主旨相悖。最近,许多所谓的专家在进行相关的阅读教学的培训时,提到了接受美学这一上个世纪出现的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接受美学不是要求读者想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如果其一般理念局限于此的话,接受美学就不可能在当时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文学理论。所谓的接受美学谈到文本的意义时,注意到了作者所要说明的、读者感受到的、文本呈现的作品的意义可能不会一致的现象,那么,针对这样一种不一致的现象,并不是像有些所谓的专家所说,各种不同的理解就都是正确的,这些不同的理解同样有着高低好坏的差别,这就是对作品的理解、误解与曲解,我们所提倡的仅仅是对作品的正确的理解,而不是其他两者。譬如,《丑小鸭》一课,有教师指出丑小鸭本身就是一只天鹅,如果他不离开农家,第二年依然会变成一只天鹅,尽管生活是屈辱的。我们说这个说法有下面几点不妥之处:第一,他没有弄明白《丑小鸭》这篇童话的意义所在。这篇童话是一个文学作品,而不是自然知识的科普读物或者是科普论文,文学作品有着其他文字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它认、表达世界的方式不是自然科学式的,它是为了表达某种理念而存在的;第二,即使按照自然科学的观念来看待丑小鸭的成长,我们也不能说明天鹅的蛋孵出来的动物就一定是天鹅。大家知道,很多家庭或者是动物园驯养的动物,在失去了自然的生活环境之后,往往无法保持其原有的自然本性。因此,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审美阅读是正确的,但是,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进行评价和引导。(基恩《放飞的气球》与美国电影《师生情》;宁波崔丽霞《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古代也讲因材施教)

5、教学策略的多样与实效。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针对这一要求,许多版本的语文实验教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启发、引导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确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不过,在两年以来的实验中,我们也发现部分老师在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过分追求形式的新奇,忽略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这一课时,有老师为了展示小路在污染前后的变化,不惜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画,并邀请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本身就应该考虑到其成本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就这一教学形式而言,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来作画,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发生分散和偏移,从而把注意全部集中于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意义不大的作画上去,甚至将已经获得的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弃置一边而不顾,致使教学成本明显增高(朱智贤《儿童心理学》357页:小学儿童一般还不善于把注意集中在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的方面,而常把注意分散到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方面去,以致被一些不相干的细节所吸引而注意分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借助语言本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加之教师的语言引导和以语言为载体的课文本身有着很强的共通性,那么通过语言的引导和感染对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则明显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类似的教学实例还有很多,譬如《小鹿的玫瑰花》使用32朵新鲜的玫瑰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这里提醒大家的仅仅是不要单纯追求教学形式,但并不否认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形式来增强教学效果(朱智贤《儿童心理学》359页: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学习过程本身更有兴趣,以后才逐步对学习内容感到兴趣)。第二,为形式而形式,未能考虑形式选择的必要性。譬如,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躲、藏、跑、跳时,要求学生通过做动作来加强记忆,结果课堂上学生繁忙而热闹,场面几近失控。我们实在不太清楚,类似于跑、跳这类生活当中习见的词语,有无必要通过做动作来加深理解。再如被误解了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6、拓展与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诸多版本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拓展提供了示范,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根据近一两年以来的调查和研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拓展学习时,因为对拓展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在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没有完成之前,教师不宜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我们注意到,很多走穴的教师明星,在所谓的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注重情境体验的招牌之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蹦蹦跳跳、唱唱叫叫,以追求轻松活泼的效果,然而在一番热热闹闹之后,并没有真正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方法与习惯的形成。我们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正确的,但一定要将课堂的扎实与灵活结合起来,切忌走得过远,以至于变成单纯的课堂游戏。学生在基本要求没能完成之前,最好不要盲目拓展。毕竟,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即规定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主要的,而其他能力的培养只是辅助语文学习的,在语文课堂上,它们处于辅助地位(《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前播放,激发兴趣;中间配乐,营造气氛;课后回味,烘托情感)。第二,知识的拓展缺乏层次性。譬如,有做课教师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笼统地要求学生背诵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这个要求缺乏明确的标的,它适合于任何一套教材中的任何一篇古诗学习的拓展,本课进行了这样的拓展,那么遇到别的古诗学习时,我们又该进行怎样的与此不同的拓展呢?此外,这种缺乏明确标的的拓展学习,允许学生之间的知识拓展可以不存在交互的特性,这样的结果便是学生个体之间各执一词,拓展知识的交流由于缺少一个共同的基础,即使他们列举了各种不同的古诗,相互之间也不存在启示和借鉴意义。合理的拓展应该是针对作者李白或者描写山水的故事而进行,明确具体的拓展方向,同时照顾拓展知识与课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知识的拓展缺乏明确的意义指向。譬如:有做课教师在教学《荷叶圆圆》时,于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想象池塘里还有哪些小伙伴。单纯地从知识拓展本身看来,这样的要求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和学习本课的情感流程,仅仅说出池塘边上还有哪些小伙伴的实际意义则不是太大。老师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这些小伙伴会在荷塘里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借助学习课文之后的情感体验,应该能够顺理成章地给出合适的答案。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对于一篇课文需要扩展什么、如何扩展缺乏明确的了解,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意思。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在决定布置进行扩展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思考清楚实施某个拓展学习的意义所在。

7、阅读环节的设置。关于阅读环节的设置,需要注意如下问题:第一,教学环节衔接失当,未能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因应不同环节的教学而产生的心理波动。譬如,教师在教学《荷叶圆圆》,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的荷塘秀色,请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按照一般的较为合理的进展程序,接下来应该是沿着这个美妙的情境、轻松欢快的心情,进一步阅读课文感受文字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情景、所传达出来的清新淡雅的情怀。但是,做课教师却抛开了这一点而另寻他途,要求学生揣摩荷叶之叶的写法,再写几个叶字。这样的处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人为割裂了他们的情感发展进程,因此,其教学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事实上,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置之初,就应该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照顾到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流程,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衔接。再如写字时机的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安排写字的时机也是不同的。譬如,有的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名,那么,教师则引导学生认识几个新朋友,从而认识生字。有的课文适合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取生字进行相应的指导。有的课文适合在整篇课文学完之后,进行综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领会每一篇课文的个性之后,安排富有针对性的识字学习。譬如:浙江宁波的崔丽霞老师上了《雨点儿》一课,整个教学环节是:读书;交流从读书中知道了什么;点名读书;交流读书中的字音问题;错字属于生字,学习生字;出示生字,重点学习数、清;出示词语数不清;交流课文中什么数不清;生活中什么数不清;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自己说两个句子。这样的处理方式,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将识字、学词、练句、读文巧妙地整和在一起,促使学生认字、领会词义,进而指导朗读,通过滚动式的、多个层面的语言实践,认字、学词、读书。第二,不同的环节要有不同的要求。譬如,老师范读中可以注意生字的读音、可以感受老师的语气和语调;让学生自己读书、目的在于解决生字问题,因为生字不会认,就读不出效果和趣味;让个别学生读书是为了做示范,使其他学生注意学习和借鉴;读出文中人物所要传达的感情,文中的人物是什么感受,你是什么感受。

阅读教学中的评价(著名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当严则严,鼓励和检查并举)。

8、注意不同读书形式的作用与功能。朗读,主要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语音传达出课文所要传达的感情;默读,主要是力图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默读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速度、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精读,主要是通过词句的理解领会文章内容、获得审美愉悦、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略读和浏览,主要是考察学生能否在一定时间之内捕捉重要信息、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阅读形式的作用与功能,教给学生相应的读书策略。譬如,如何把握捕捉关键信息──抓住关键词句。

9、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10】

一、这是一篇侧重于指导阅读的读写例话。通过这篇例话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白:阅读文章,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活创造力。

二、例话以《匆匆》和《三克镭》为例,说明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三、读写例话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学例话,联系自己学习《匆匆》和《三克镭》这两篇课文进行思考,想想自己是怎样想开去的,抓住了哪些内容想开去。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从中领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老师要注意引导点拨,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注意帮助学生把方法总结出来。

四、教师要把例话的精神贯穿于整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开始摸索到逐步掌握,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还可以通过由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有关专题性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把这项训练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篇11】

师:出示八个词。

师:这么难的问题出口成章。看看哪些词不理解。

生:高速度、高强度、高难度为什么把叶欣比作永不停止的机器?生: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鬼神,生:高强度是什么意思?

师: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

生:战争

师:还有哪不懂?、

生:为什么还给学生留永恒的微笑。

生:为什么用声色俱厉关在门外?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发现对高风险提的问题最大,四个问题。

生:高风险什么意思?

师:只要读书就能找到答案,最关键问题是可以通过读书来解决的。

(生自主读书)

师:谁能读懂死神的含义。

生:快要死了。

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是指非典。

师:非典肆虐时,你们才上一年级,还记得吗?

生:人人都戴着口罩。

生:大家都打役苗。

师:文中怎么说的?

生交流。

师;让我们来听一组数据。(医护人员累计达1000名左右)

生:这个病毒真可贵。

生:这些医务人员真伟大。

师;课文中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谈到战争,你眼前出现什么?

生:许多人在抢救。

生:许多人死亡。

师:有战争就有死亡,一起读。谁来读。

指名读,女生读。

师;叶欣是怎么工作的?(出示:叶欣迅速----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指名读。

师:读得怎么样?能给他一点友情提示吗?

生:省略号要停顿一下。因为她做了许多。

生:省略号前做了许多事,要慢些。

生:时间过得太漫长了,可以读慢些。

指名读。

师:抢救完梁先生,她累吗?哪里读出来的?

生:(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抢救中去)

师:哪个字最好?

生:拖。

师;读到拖,你想到什么?

生:她很累。

师;累到什么地步?

生:要瘫下来。

师:她为什么不休息?

生:要抢救更多的人?

师:还有病人来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一个又一个。

师:为什么把叶欣比作机器。

生:机器不知道疲劳,她也是。

师:这就是高强度。

生:叶欣要抢救许多病人,像机器一样。

师:就这是―――

生:高效率。

生:机器要比人做更多危险的事。就是高风险。

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回到前面大家提出的问题:她为什么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

师:默读想想。(生读)

师:把这个声色俱厉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词。

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她是为了保护战友。(板书:保护战友)

师:叶欣说这句话时,语气是什么?指名读。什么叫斩钉截铁?

生:说话做事,毫不犹豫。

师:刚才那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

指名读。

师:她是怎么想的?请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

生:她深知―――她心甘情愿。

师;她自己的心里怎么想的?改成我。

生:我深知------我心甘情愿。

师:多么平实的语言啊,多么宽广的胸怀啊。再读一读。她默默地作出了选择。平凡在于默默地,伟大在于默默。人是机器吗?

生:不是。

师:人是血肉身躯啊。想想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自由地读)

生: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师:沉重地像压了一块(石头)

生:我不忍看到她倒下。

生:她就这样要离开我们而去了。

生:我心痛,也很舍不得。

生:我很惋惜。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的,我们一起合作读。由于第一次合作,我们来试试。(教师引读)

师: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大家无法挽留她的脚步。她为了保护战友牺牲了。(板书:牺牲自己)

(播放动画)

师: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你想对叶阿姨说些什么?

生:你是天堂里心灵最纯洁的天使。

生:您虽然走了,但你的微笑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生:叶阿姨,您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师:什么精神。

生:舍已为人。

师:同学们,看看这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吧。他们都是非典战场上倒下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建起来一道健康的长城。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些(读)

生:永远的白衣战士。请四(4)班的同学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到处传扬。

相信《最新小学语文阅读课件分享11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语文阅读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灯笼课件(分享11篇) 我们已经为您精心准备好了一份“灯笼课件”,因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如果您还没有开始准备,那么现在是时候注意一下了。学生的反应可以辅助教师调整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也想温馨提醒您把本页加入浏览器收藏夹中!...
    2023-05-21 阅读全文
  • 学校教育课件(分享11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学校教育课件”,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
    2023-06-24 阅读全文
  •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2500字集锦 金秋的硕果离不开园丁的照顾,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材料内容合理,符合课程目的。做到这几点就能帮助你完成一份完美的教案!下面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欢迎你的品鉴!...
    2022-12-25 阅读全文
  • 黄山松课件(分享11篇)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一些“黄山松课件”方面的资料。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2023-04-22 阅读全文
  • 小学生阅读分享心得体会系列11篇 通过不断反思,对一些事情产生了新的启发时,是时候应该写心得体会了。写好心得体会可以锻炼我们的发散思维,让我们养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好习惯,写心得体会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学生阅读分享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2023-05-01 阅读全文

我们已经为您精心准备好了一份“灯笼课件”,因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如果您还没有开始准备,那么现在是时候注意一下了。学生的反应可以辅助教师调整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也想温馨提醒您把本页加入浏览器收藏夹中!...

2023-05-21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学校教育课件”,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

2023-06-24 阅读全文

金秋的硕果离不开园丁的照顾,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材料内容合理,符合课程目的。做到这几点就能帮助你完成一份完美的教案!下面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欢迎你的品鉴!...

2022-12-25 阅读全文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一些“黄山松课件”方面的资料。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2023-04-22 阅读全文

通过不断反思,对一些事情产生了新的启发时,是时候应该写心得体会了。写好心得体会可以锻炼我们的发散思维,让我们养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好习惯,写心得体会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学生阅读分享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2023-05-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