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英语选修6教案

发布时间:2023-06-16

英语选修教案。

我们已根据您的要求对“英语选修6教案”进行编辑,如果您喜欢本文,不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生动有趣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这也离不开老师们的辛苦准备。编写教案和课件时,老师需要花费心思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优化教学结果。因此,教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英语选修6教案 篇1

1.at the beginning of 在、、、的初 2.hear of 听说

3.witness sb/sth 亲眼目睹某人某事 4.with one’s own eyes 亲眼

5.sort out 分类、整理 6.hear sb doing sth听见某人在干某事

7.an annual income 年收入 8.on the shore 在海岸上

9.yell out 大声叫喊 10.ahead of 在、、、前面

12.a pack of一包、一群、一伙 13.at a depth of在、、、的饿深度

14.in the meantime在次期间;与次同时15.mother tongue母语

16.help sb out帮助某人摆脱困境或危难17.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 A和B的关系

18rent sth to sb将、、、出租给某人 rent sth from sb 租借或租用

19.at the seaside在海边 20.by magic用魔法

21be/become aware of对、、、知道,明白、意识到 22. a narrow escape死里逃生

23 turn sth upside down 上下翻转过来的、弄得乱七八糟的

24be scared to death吓死 be scared of sth/doing sth/to do sth害怕做某事

25in time to do sth 及时做某事 26be about to do sth即将做某事

27have on=be wearing穿着、戴着 28head out into前往某地

29grab急抓,seize抓紧、夺占 snatch突然掠夺 grasp抓紧、全面领会

30in the distance在远处 31work as a team协同作战

32 on top of 在、、、上面 33 stop sb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

34being badly wounded由于伤势严重 35within a minute or two片刻之后

36bring in引进、赚得、 收(庄稼) 37wash off 冲走

38hold up举起、支撑、使、、、耽搁 39an international ban国际禁令

40reflect on/upon思考、反思、回忆 41such extraordinary beauty如此奇特的美景

42a new dimension of life 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43 mind sb doing sth介意某人做某事

44 a sharp drop陡坡 45 the diary entry日记内容

46 I’d like a refund, please.请退款 47wise-looking长相聪慧的

1 work as a volunteer当志愿者 2hear from sb收到某人来信

3be dying for sth/to do sth迫切想要、渴望 die out灭绝 die away逐渐消失 die down逐渐减弱 die off相继死去 4adapt (oneself) to sth/doing sth使适应

5for sure一定、必定 6the other day前几天

7come across sb/sth偶遇=come upon/run across/run into

8be relevant to与、、、相关的 9make a difference有影响、起作用、产生差别

10shake hands with sb和某人握手 11had been doing 过去完成进行时

12stick out伸出 13stick tosth坚持、、、

14all over the place到处、乱蓬蓬 15what if倘若、、、怎么办

16not…but不是、、、而是、、、 17 a sewing machine缝纫机

18oxen for ploughing耕牛 19go hungry挨饿

22in need在困难中 23It is a privilege to do sth做某事感到很荣幸。

24participate in sth参加、、、 25financial security财务保障

26operate on给、、、动手术 27a remote village一个偏远村庄

28all the time一直、始终 29practise doing 练习做某事

30 in a clinic在一家诊所 31donate sth to sb捐赠

32 wedding anniversary结婚周年纪念日 33life skills生活技巧

34have the privilege of 有、、、的饿特权 35 in a soft voice轻声地

36purchase sth with sth/ purchase sth for sb买

英语选修6教案 篇2

Useful Expressions:

2.award sb. sth./award sth. to sb. 把某物授予/给予/判给某人

3.celebrate different film genres 颂扬不同的电影流派

4.six of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六个主要的国际电影节

5.be appropriate for sb. to do sth 对…而言适合做…

8.view…as…把…视为..

15.feature Hollywood films 以好莱坞电影为特色

18.distinguish between…and…(~ from..) 区别、判别、分清

20. meet one’s standards 达到某人的标准

21.was hatched back in 1978 早在1978年就筹划了

23.change the focus to doing sth. 把重心转移到做某事

25.act/perform in a film 在一部电影中担任演员

26.win an award at a film festival 在一个电影节上获奖

27.give awards/an award to sb. 给某人颁奖,给某人奖励

28.take a step backwards后退 take a step散步、溜达 take steps to do采取措施

29. from all around the globe 来自全球、来自全世界

30.make films with large budgets 以很大的预算资金投入制作电影

32. have a chance of doing sth./to do sth.有可能做某事

33.lose our international angle 失去我们的国际视野

34.don’t favour films from any one country 不偏爱来自任何一国的电影

37.have a good reputation worldwide 在世界范围内有良好的声誉

38.put forward a personal opinion 提出一个个人意见

44.interfere in someone else’s activity 打断某人,干涉某人的行动

47.be awarded for doing sth. 因为做某事而获奖

48.keep sth. in the shadows 保持某事在幕后/在阴影中/在后台运作

49.have no difficulty in doing sth. 做某时毫无困难

52.express oneself in English 用英语表达自己

57. have an appointment to meet sb.约见某人

60. think twice about sth. / doing sth. 三思而行,慎重考虑后再作决定

61. waste time/money on sth.浪费时间/钱在某事上

63.give sb. one’s sincere congratulations 给某人最衷心的祝愿

68.enter a speech competition 参加一个演讲比赛

71.have no commercial future 没有商业前途

83.have contradictory feelings about 对……有矛盾的情感

86. be dedicated to专心致志于…

88. have a tendency to do sth. 有做某事的趋势

Useful Expressions:

1.Joining us in the studio are Isabel from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

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有来自戛纳电影节的伊莎贝尔罗斯……

Gone are the days when we used foreign oil.

我们使用洋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Present at the meeting are some famous artists.

与会的是一些著名的画家。

2.Maria, do tell us a little about the Venice Film Festival.

玛丽娅,一定要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威尼斯电影节的情况。

3.I hate to interrupt you, but in defence of the Venice Film Festival, I have to point out that… 我很抱歉打断你,但我得为威尼斯电影节说句话,我必须指出……

4. It was then that Robert Redford took over …

就是那时候罗伯特雷特福德接管……

5. …there is a good chance it will become famous.

它获奖就有了很大的机会。

6.People tend to present their personal opinion as if it were a collective group’s opinion.

人们总是陈述自己个人的观点仿佛它是一个集体的观点。

7.While there is no restriction on foreign entries, those that win are in the minority.

虽然没有限制外国电影的进入,但外国电影获奖的只是少数。

8.Whether you think the Academy Awards are a film festival or not, everyone agrees that the Oscar is the best-known award a contemporary film can receive.

无论学院奖是否是一个电影节,每个人都同意奥斯卡奖是当代电影所能获得的最高奖项。

9.It felt like the camera was in the sky.

感觉起来就好象照相机在空中。

10.I think this is more to highlight the advanced special effects than to help the film’s plot.

在我看来,这是为了更加突出电影高超的特效,而不是有助于表现电影的情节。

11.As long as the film’s quality meets our standards, we include it.

只要电影的质量达到标准,都能参加评选。

12.Considering the history of our festival, we feel it is important to favour films from any one country.

考虑到我们电影节的历史,我们觉得不偏向任何国家的电影是非常重要的。

13.It was the festival that he took over in 1981.

他在1981年接管的就是这个电影节。

14.It was not until nine that I got up.

就是直到九点我才起床。

15.Who was it that told him what had happened?

到底是谁告诉他所发生的事?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英语选修七教案汇编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英语选修七教案相关知识点,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英语选修七教案【篇1】

一、听音,选择你听到的词或词组,将其序号填在( )里。(10分)

( ) 1、A. because B. best C. birthday

( ) 2、A. climb mountains B. cook dinner C. clean the room

( ) 3、A. sunny B. Sunday C. funny

( ) 5、.A. first B. third C. fourth

( ) 6、A. plant trees B. play sports C. play the piano

( ) 7、A. spring B. summer C. swim

( ) 9、A. window B. winter C. windy

( )10、A. May 11th B. May 1st C Mar. 1st

二.听录音,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用1.2...给下列图片排序,(10分)

三.听录音,根据问句选择最合适的答句,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 ) 2、A. I often watch TV . B. I like P.E.

( ) 3、A. Spring B. fish C. Monday

( ) 4. A. It’s March 8th. B. It’s June 1st. C. It’s October 1st

( ) 5 A. Because I can skate. B. Because I can plant trees

C. Because I can swim.

四、听录音,写出所缺的单词(10分)。

1.I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t 6:30.

2.I often _________ _________ on Sundays.

3.I like ________, because I can ________.

4.My birthday is in ________.My mother’s birthday is in __________.

5.We can _______ _________ together next Sunday.

( ) 2. A. wait B. curtain C. play

( ) 4. A. green B. glue C. glass

( )1、I often do my homework ___ 9:00 in the evening

( )2、What do you do _______ the weekend?

( )3、What's the date today? It's November _____

( )4、My birthday is December .

( )5、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Spring .

( )6、----_______ Why do you like winter ?

---- Because I can skte.

( )7、When your birthday ?

( )8、______ she have a book?.

( )9、spring we can fly a kite in the sky .

( )10、February is the month of a year .

( )1、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A. No,it’s in July

( )2、What’s the date today? B. I usually do homework

( )3、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C. Because I can play with snow

( )4、Why do you like winter? D. I like winter.

( )5、Is your birthday in June? E It’s January 6th

Hello. I’m a student. I get up at 6:30.I go to school at 7:30.

I ______ _______ _______ at 9:30.I have _________

_________ at 10:00.After school I ________ ________ at 4:30.

In the evening I _________ ________ . I often ______ ______ ______

My name is Jack. I’m 15 years old, my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Usually I goto school at 7:10 and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 havetwo classes.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I 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On myweekend, I often read books, do my homework and watch TV. My favourite season is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 .

( ) 1.Jack’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 ) 2. Jack has 4 classes in a day.

( ) 3. Jack often plays football on the weekend.

( ) 4. Jack’s favourite season is summer

( ) 5.On the weekend, Jack often plays football, does homework and readsbooks.

同学们,你在周末经常做些什么事情呢?是待在家,帮父母做家务,还是出去游玩?请以“My Weekend“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周末活动,至少五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语选修七教案【篇2】

选修6  Module5 Period 1 主备人   授课时间及班级   Studying aims 1. Read part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2. Read the passage on P58 and do some related exercises    Importances of teaching understand the passage exactly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how to analyse the taxt and 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Vocabulary 1.Read through the words in the book with the whole class on P151-152. 2.Ask them to complete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with  the help of using their dictionaries.   Reading 1. Ask the student’s to open the book and read the passage Frankenstein’s Monster.   2.After reading ,let the students deal with the questions in this part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3.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then call back the answers from the whole class as complete sentences 1. terrify ; terrifying ; terrified 2. 强调句的格式及例句 3. make +宾语+宾补 4. throw oneself on 5. beneficial 6. contrast with 7.   Exercises   1. choose the best meaning for the expressions from the passage. 2. call back the answers from the whole class as complete sentences.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ize the studying aims     read the words three times and master more vocabulary in class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and phrases           Read the passage individually .If necessary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them futher explanation.             Call back the answers from the whole class ,having one student read the original sentences .         keep the words and phases in mind       选修6  Module5 Period 2 主备人   授课时间及班级   Studying aims 1.Read through the last words and phrases  2.Read the passage on P64 and do some related exercises    Importances of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skill of reading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Master more vocabulary and get the main idea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Revision Vocabulary   1.Review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together 2. Read through the words in the book with the whole class on P151―152.   reading practice 1.Ask the students to open the book and read the passage Cloning and DNA on page 64 . 2.let the students deal with the questions in this part on P65(1-5)  A C D D A   1. It is /was +…… that  … 2. 主语从句 3. rely on 4. restrict 5. spit   Reading practice 1.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ge and the words in the box and decide one’s you are likely to see.   2.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After reading ,find the paragraph which describe.     Exercises 1.finish the words excises one by one 2.Do some reading  exercises   Summary and homework   1.Summarize the studying aims 2.Hand out exercises after class       Master more vocabulary and read them fluently       Improve student’s skill of reading and master the useful sentences.                   Read the passage individually .     finish the questions in the text.         Complete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选修6  Module5 Period 3 主备人   授课时间及班级   Studying aims 1.review all th e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2.Read the passage on P67 and 69 and do some related exercises    Importances of teaching how to undersand the rading material exactly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train the students’ integrating skills especially read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Revision   .Review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together   reading practice   1.Ask the students to open the book and read the passage on page 67 .   2 .choose the best main idea.the passage is about B   3. decide who the writer is B   4..choose the best answer on P68.   AABAC   Reading practice   1. read the passage in Cultural Corner individually.   2. answer the questions :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described in Brave New World   Exercises   1.finish the words excises one by one 2.Do some reading  exercises   Summary and homework   1.Summarize the studying aims 2. recite all the language points       Master more vocabulary and read them fluently loudly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Read the passage individually .               Complete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and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选修6  Module5 Period 4 主备人   授课时间及班级   Studying aims Master the Grammar: the Subjunctive Mood  Importances of teaching Help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 pattern: If I were you…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complete the activities about the Gramma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Vocabulary Review the words in the book with the whole class on P151-152.   Grammar P62 Look at the sentences from the listening passage.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1)  Ask the students to do this individually, and then check with a partner. (2)  Call back the answers from the whole class as complete sentences. Answers: 1.a  2.b  3.a  4.b   Explanation 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用法 英语中有两种条件句: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真实条件句表示突出的`假设完全可以成为现实,谓语动词用陈述语气。非真实条件句表示所提出的假设实现的可能性极小或与事实相反,谓语动词用虚拟语气。虚拟语气也可以表示愿望、请求及建议等。 1.对现在的假设:表示现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情况。If+主语+were/v-ed…, 主语+should/w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 2.对将来的假设:表示将来实现可能性非常小的情况。If+主语+should/were to +动词原形,主语+ should/w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 3.对过去的假设:表示过去并不存在的情况。 If+主语+had+过去分词,主语+should/would/could/might+have+过去分词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ize the studying aims   Review the words in oral and master more vocabulary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usage of Subjunctive Mood                           Do the exercise on page 62 individually       选修6  Module5 Period 5 主备人   授课时间及班级   Studying aims 1.Review the words and phrases  2.Master

英语选修七教案【篇3】

It will be a product of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 can do so many things for me,including helping me with all of my housework,especially cleaning the floor which i hate to do most.It could cook the meals anytime for my family.It could send me to school and fetch me from school instead of my parents.added up to all,it could also be my teachers,teaching me English and Math!What an assume robot it will be!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technology,i strongly believe that my dream will come true oneday.

这将是一个产品的AI(人工智能),它可以为我做很多事情,包括帮助我与我所有的家务,特别是清洁,我最恨做地板。它可以做饭都为我的家人。可以送我去学校接我,这也可能是我的老师,教我英语和数学!什么是机器人将承担!随着技术的突破,我坚信我的梦想会成真的一天。

He is a magical robot,he can chat with me,but also play many songs that I like to listen .But his most special is that he can paint a picture,and the paintings are particularly good.Because I also learn to draw,so this was especially pleased.

他是一个神奇的机器人,他可以和我聊天,还能放我喜欢听的歌曲。但他最特别的是他会画画,而且画的特别好。因为我也在学画画,所以这是特别高兴。

Sometimes,when I can not draw the human body and landscape,he would teach me how to draw this shape,how to use color,how to draw eyes and mouth,and so on.He solved many problems for me.For that,My painting levels increased a lot .

有时,当我不能画人体和风景,他会教我如何画这个形状,如何运用色彩,如何画眼睛和嘴巴,等等。他为我解决了很多问题。因此,我的绘画水平提高了很多。

英语选修七教案【篇4】

昨天在太原实验中学上了一节阅读课,针对顺序选修阶段的课文教学如何进行教学,做了一个展示。 学生很配合,非常感谢他们,也真的希望他们学到了文学欣赏的'一些方法,尤其是移情之于理解的帮助。   NSE-SH 7 Module 3 Oliver asks for more Kwesting Lu Beijing Institut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ave you read the news about Guo Jingming and Wang Meng?   Do you love literature?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literary writing? When did you write your first line of poem or your first sentence of story? What sense did you experience at that time?   My experience     Your experience?   New experience Oliver asks for more   Pre-reading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express your sense, feeling, recognition. Present what you know about Charles Dickens and Oliver Twist. Present your sense of seeing the name Oliver. Present your sense of saying the name Twist. Any particular popular Chinese words for Twist?   First reading Read the story and check your prediction. Find the best summary.     Second reading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check how thoroughly you can understand the story. Check the meaning of some words and sentences. Do the inversed sentences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feeling of the author?   Preparing for acting out The module task is acting out the story. Watch the clip of the film and learn to act the story out. Which action made you sad? Why?   Rehearsing in groups Choice 1: Imagine what the tall boy said to other boys. Act it out. Choice 2: Imagine what the boys said in their meeting. Act it out. Choice 3: Act out Oliver’s section. Acting it out   Extending I want some more … (of what?) Oliver: I want some more food… Li Shiming: I wand some more years… Romeo: I want some more love… You: I want some more… Try to use inversion when necessary.   Acting it out Acting out your creation. You can act it out by yourself or in groups. You can do it at your school’s English festival or English club or your next English class. DO remember: I want some more! Try more after class.  

英语选修七教案【篇5】

Th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on the murder spot showed some valuable clues to the police.

对谋杀现场标本的分析为警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in the final analysis总之, 最终仍是...; 归根结底是

in the last analysis总之, 最终仍是...; 归根结底是

The scientist analyzed the milk and found it contained too much water.

科学家分析了一下牛奶,发现里面含水分过多。

The chemist analyzed the new tonic and found it contained poison.

药剂师对这种新补药作了化验分析,发现有毒。

What is the value of your house?你的房子值多少钱?

In spite of this, many peopl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Revealer' may reveal something of value fairly soon.尽管如此,很多人都相信那个`探宝器'很快就能探测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Your help has been of great value.你的帮助很有价值。

He valued the ring at .他估计这枚戒指值80美元。

尊重;珍视I value your advice.我尊重你的劝告。

put [set) little value on 对...评价不高; 不怎么重视

put much value on 对...给予高度评价; 重视

set a value on估价, 评价(I asked him to set a value on the pictures. 我请他对这些画估个价。)

3 acquire vt.得, 得到, 获得; 招致;学得(知识等), 求得, 养成(习惯等)

We must work hard to acquir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我们必须用功学习才能精通英语。

We must cherish experience acquired at the cost of blood.我们必须珍惜用鲜血换来的经验。

acquired adj.已获得的, 已成习惯的, 后天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He's a sort of people who're incapable of deceiving you.他是那种不会欺骗你的人。

I sorted the books into big ones and small ones.

我把这些书整理成大的和小的两类。

“Sort out these papers and fasten them together with a clip, please.”

“请把这些文件整理一下,用夹子夹在一起。”

all sort(s) of (=of all sorts)各种各样的

of a sort同一种, 相当的, 勉强称得上的, 较差的, 所谓的

of the sort那样的; 这类的...., 诸如此类的...

out of sorts觉得不舒服, 情绪不佳, 心里不自在; 【刷】铅字不全

5 advance vt., vi advanced, advancing前进;增进

The troops advanced.部队向前开进。

The Allied troops are advancing on the camp of the enemy.盟军正在向敌军营地挺进。

进展;发展The work is not advancing.工作没有进展。

促进, 助长advance the growth of rice促进水稻生长

The Government of Iran advanced the price of petroleum last week.

上星期伊朗政府提高了石油价格。

in advance预先You must pay for the book in advance.你必须预先付书的钱。

6 moreover adv.而且;此外=What’s more=besides=in addition

“The price is too high, and moreover, the house isn't in a suitable position.”

“房价太高,而且房屋的地点也不太合适。”

enjoy general popularity享盛名, 受欢迎, 得众望

Mary speaks good English, but she has an advantage because her mother is English.

玛丽英语说得好,因为她有一个有利条件,她妈妈是英国人。

Many women think this is an advantage for men.许多妇女认为这是男人的优越之处。

Is there any advantage in getting there early?早到那里是否值得?

give sb. an advantage over使某人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take advantage of乘机利用;利用别人的弱点占便宜

to advantage有利地; 有效地;

to sb.'s advantage(=to the advantage sb.)对...有利

turn out to sb.'s advantage变得对某人有利

turn sth. to advantage使转化为有利, 利用某事物

win an advantage (over)取得(对...的优势)

put sb. at a disadvantage使某人处于不利地位

take sb. at a disadvantage乘隙攻击某人, 攻其不备

to sb.'s disadvantage对某人不利, 使某人吃亏

The accident occurred at five o'clock.事故发生在五点钟。

An idea occurred to me.我想到一个主意。

if anything should occur, ...如果发生什么事情的话,

It occurred to me that ...我刚刚想到...

10 course n.过程, 进程, 路线, 课程,

a river in its course to the sea流向大海的河

The ship was blown off course.那船被吹离航线。

a matter of course理所当然的事, 自然地, 势所必然

He quickly gained experience.他很快就有经验了。

Only after ten years in the country did she gain her citizenship.

她在这个国家住了十年后才取得了公民身份。

He gained weight after his illness.病后他的体重增加了。

Please turn the television down a bit.请把电视机音量关小点。

We are to turn out 100,000 586 computers next year to meet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我们计划明年生产十万台586计算机以满足市场需要。

Things turned out to be exactly as the professor had foreseen.事情正如教授所预见的那样。

The plan turned out a failure.这项计划结果归于失败。

turn over (使)翻过来; (使)翻倒, (使)打滚;交给, 移交;熟思, 再三考虑

turn up找到;发现;被找到;(将底边折起)把(衣服)改短出现;来临;露面;把声音开大;把力量加大;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英语选修七教案【篇6】

I. 单词拼写10%

1. He works day and night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p___________ a house.

2. She d____________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the charity.

3. Would you like to work as a volunteer in a _____________(遥远的) poor village.

4.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seven ____________(奇迹)in the world.

5. I’ve included some photos which will help you __________(描绘)the place I talk about.

II. 词组翻译60%

2. (河流等)干涸;(供应、思路) 枯竭 12.(使)变干,干透

II. 单项选择30%

1. Sue is good at .singing and her voice sounds _________.

A. soft B. softly C. sweetly D. well

2. Do you remember the chicken farm _____ we visited three months ago?

A. where B. when C. that D. what

3. I ______ my university professor in 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use, which was out of my expectation.

A. came out B. came across C. came about D. came along

4.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_________ the design competition for robots at the university.

A. take part B. operate C. join to D. participate in

5. After Yang Liwei succeeded in circling the earth, Chinese astronauts __________ walk in space.

A. anxious to do B. eager for C. are dying to D. are longing to

6. With the guide _______ the way, we finally got to the village which we were looking for.

A. led B. leading C. to lead D. had led

7. The reason _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being late was not reasonable.

A. why he gave B. what he gave C. he gave D. on which he gave

8. I'll never forget the years ______ I lived in the country with the farmers, ______ has a great effect on my life.

A. that, which B. when, which C. which, that D.when, who

9. The plan has to be _______ to meet the real situation.

A. adjusted B. adapted C. produced D. refounded

10. The hill ________ is covered with trees is called Mang Hill.

A. of which top B. whose the top C. whose top D. top which.

英语选修七教案【篇7】

教学目标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 am ….”。

德育教学目标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 am ….”,并能在情景中进行应用。

动词及动词短语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即ing形式。

教学难点动词ing形式的读音。

一、自学本课单词,熟读,并会拼写。

二、搜集查询各种动词的ing形式,课堂展示给大家。

课前3分钟内容:

教师出示几幅进行时态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表述进行时态的句子,给小组加分。

教师播放歌曲What Are You Doing?的录音,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就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尤其是新学内容进行日常交际,目的在于运用语言。可以是学生自我介绍,也可以是学生间对话练习。如:

A: My English name is …. What's your English name?

B: M y English name is …. How do you do?

A: How do you do? Where are you from?

B: I'm waiting for my mom.

A: Nice to meet you. Good-bye.

教师出示第一课时所学动词短语的图片,找能力好的学生认读,其他同学跟读。

教师说动词短语,学生做动作,再次复习第一课时的短语。

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单词。

鼓励学生说说前五册学生用书,特别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已涉及到一些动词和动词短语,注意比较动词原形和动词ing形式,注意发音。

教师在黑板上写好两列词,让学生连线并进行问答练习。

让一名学生抽取一张单词卡片,然后躲在讲台后面。教师带领其他学生问:What are you doing?,抽取卡片的学生站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边回答I am…请五至六名学生轮流上台抽卡片,直到全班学生都初步会说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学生同桌之间背对背,一边做动作一边用主要句型问答:What are you doing? I am ….

学生五人一组。教师问各组的第一名学生Hello. What are you doing?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回答后转身问后面的学生:What areyou doing?,依此类推,每名学生的回答不能与同组前面学生的回答重复,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游戏。

教师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完成听录音选图的练习。录音内容如下:

Hello.

Hi, Sarah. It's John.

Hi, John.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reading a book.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

----What is John doing?

----What is Sarah doing?

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读对话内容。

教师出示Let's talk中的图片和道具电话,指导学生进行代换练习。

学生2人一组,练习对话。学生也根据自己情况,和准备好的图片、玩具或实物,改变对话内容,进行操练。

做小双簧的游戏:学生2人一组,一名学生在前面表演动作,如:画画,另一名学生藏在他的身后为前面的学生配音,如:I am drawingpictures.让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后,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

做Pair Work部分的活动。学生2人一组,每人在一张纸条上面写一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如:drawingpictures,然后2人交换纸条,分别将纸条卷起来做道具,根据各自手中纸条上的内容模拟打电话。

做“看口型,猜句子”的游戏: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句子说:Iam….,说到动词短语时只作相应的口型,不发出声音,让学生看口型猜短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做Let's play的活动。请一名学生上来,背对其他学生站好。台下任意一名学生问:What are you doing?,站在前面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回答Iam….,其他学生根据听到的回答在自己课本的表格里做好记录。然后换另一名学生上台,继续做游戏。示范几次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注意:教师里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制,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此活动可在室外完成5、Consolidationand extension (扩展活动)

教师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9:00 p.m.?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让学生展示Story time部分的挂图,手指挂图说“Look! Zip is calling Zoom. Who is he? Is thatZoom?,简单表述挂图内容。

引导学生听录音阅读故事。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向学生提问:What is Zip doing? What is Zoom doing? Is Zoom answering thephone? Is his father playing computer games?引导学生做回答。

请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Zip和Zoom的爸爸表演故事。

教师再放一遍录音,请学生跟着录音读故事里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的发音。

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P34配套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指导操作方法.。Listen and number是按所听内容表明序号,Ask and write是在同学问答的基础上填写单词和动词短语。

教师播放活动手册第34页的录音,学生完成Listen and number部分的练习。

学生彼此了解所作的事情,将伙伴的姓名和所作的事情填写在表格里。此环节,教师注意辅导学生规范书写。

Whatare you doing ?

I’m ...

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6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6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语文必修四教案【篇1】

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

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三、四句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急迫与艰辛。总之,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

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诗中的“只不答”,不是对农妇的呼唤一声不吭,而是说没有答应她“歇半霎”的请求,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莳”指栽种,“匝”指完毕,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里。

语文必修四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插秧歌》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单元学习主题为 “劳动的价值”,另一篇课文为《芣苢》。《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学习本诗时,应和《芣苢》对照教学,加强朗读,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本质。   

二、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难点  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以《芣苢》作为导入。 

师:请大家一起把《芣苢》朗读一遍。 

生:(朗读) 

师:《诗经》中的《芣苢》一诗通过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方式,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同样是描绘劳动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的《插秧歌》,看看在杨万里的笔下劳动的情况。 

2、作者介绍 

师: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他的诗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明确: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师:杨万里是南宋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很有特色,我们简单复习一下杨万里的生平简介。

明确: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3、正音朗读 

师:请同学们首先把比较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标到课本上,然后自由朗读一分钟。 

生:(标读音并自由朗读)

师:接下来一起齐读一遍。 

生:(齐读)  

4、相关知识的补充  利用视频以及图片补充有关插秧的相关知识。 

师:杨万里的这首诗,描写的是插秧的相关场景,里面也有关于插秧、抛秧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很多同学可能对此了解不多,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来了解一下水稻种植的相关情况。 (放映视频《水稻的一生》) 

师:通过刚才这个视频,相信同学们对水稻的种植过程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这里再复习一下,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步: 

育苗:在苗圃、温床、温室或直接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 

抛秧:水稻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 

插秧:育种的时候水稻比较密集,不利于生长,经过人工移植或机器移植,让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施肥、杀虫:水稻长成后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和杀虫,否则可能减产甚至绝收。 

排水(补水):水稻前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水量,农民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田里的水量进行排水或者补水。 

收获:水稻穗变黄后,要及时采收并晾晒。 

5、诗歌内容分析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稻种植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这个过程,再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场景。 

生:(再读诗歌) 

明确:   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 

师: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这些场景,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首先第一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一句在内容上很好理解,但请大家关注这一句中的四个字:“抛”“接”“拔”“插”,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明确: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师:刚才这道题就涉及到高考诗歌鉴赏常见的一种题型:“炼字”类题,即将诗中一些字词单独挑出来分析其好处。这类题目一般分成三步进行答题: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师:下面,请大家尝试将上面那道题的答案按照这三个步骤进行改编。 

明确:“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高考真题,题目如下:

最爱东山雪后晴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请同学们按照上面说的步骤来赏析一下“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明确:“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含义)“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 

师:接下来我们看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这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怎样的效果呢? 

明确: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师: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劳动人民插秧的情景,我们继续看颈联和尾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但是农夫的回复却是“只不答”,同学们如何理解这个“只不答”呢,是农夫没听到,还是其他原因呢? 

明确:  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提防一下家鹅和雏鸡,不要让他们来破坏秧苗。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6、拓展提升 

①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 

明确: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②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 

明确:  《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 “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插秧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

语文必修四教案【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肖邦的作品《波兰舞曲》和波兰平原的图片,用音乐的溪泉和平原上的清风滤去心灵的喧嚣,为学生情感上亲近肖邦作铺垫。

导语设计:有人说,……

二.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一)自读文本。

可以在网上搜索肖邦所作乐曲(舒缓一些的),作为背景音乐,轻声播放。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陪伴下优雅阅读,优美阅读。

(二)欣赏肖邦故园

[展示课件]大家能猜一猜我现在放的图片是什么地方吗?大家现在看到的图片相当漂亮,这就是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家乡。现在让我们随同作者到肖邦的故园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我们能发现一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一位有幸去过肖邦故居的中国作家写的。肖复兴,著名的散文家,近年写了大量的乐评。(投影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的一段文字:略)

同学们阅读完这段文字后,请结合文章的第1、第2节,谈谈对这段文字的看法:肖复兴的这个揣测有没有道理?肖复兴文章中的一些话如何来解释?真正的肖邦故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肖邦故园》的作家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笔墨来写这个贵族庄园呢?是不是一种写作策略上的失败?那又是为什么?(讨论)

(三)欣赏故园四季景色

1.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欣赏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再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一)故园对肖邦。

[问题探讨]肖邦的传记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肖邦拒绝为俄国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演奏,为了避免受到迫害,肖邦在1830年11月1日离开了波兰,前往维也纳,华沙音乐学院的孩子唱歌相送,他们还送他一只银杯,里面装满了祖国土,肖邦预感这一次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他哭了。此后他长期生活在巴黎,果然再也没有能够返回祖国。而文中所提到的肖邦故园,肖邦仅仅是出生后的几个月在这里住过,肖邦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巴黎完成的,为什么是这里成为他创作上的源泉呢?为什么不是巴黎?

[讨论拓展]同学们平时的阅读体验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艺术家与他的家乡、与他的环境密切相关?

(二)肖邦对故园

肖邦在这里生活了几个月,这里真的会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这里的陶冶魔力真的就那么强吗?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些话来说明?

(三)肖邦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故园之景对肖邦的影响,那肖邦之家因为肖邦而对祖国、对祖国的人民又有什么样的反作用?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些话来说明?

(四)欣赏音乐,与肖邦促膝谈心。

一篇《肖邦故园》带我们走进波兰,走近肖邦,让我们懂得品味自然,阅读人生。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与作者、与肖邦、与精神高贵的前人今人对话,以此丰富阅历,启迪心智,提升境界,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过程。故园之于肖邦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肖邦故园对于我们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听音乐――《E大调练习曲》(《别离曲》),说出你对肖邦是怎样的情感,以“肖邦,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四.欣赏品味,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在故园与肖邦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这篇文章也台肖邦的音乐一般,要奏出它最华美的乐章,让我们一起领略作者如诗如画如歌的细腻笔触。请大家一起充满感情地朗诵,(播放音乐)请学生找出认为写得好的段落,诵读品味。

五.整体把握,欣赏文章结构美。

再次浏览文章,大致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全文,看看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引导学生存疑、质疑。例如:

[讨论]文章开头已经有过对肖邦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后面几大段的景物描写是不是重复?可不可以把后面的景物描写放到前面来?

六.作业布置。

语文必修四教案【篇4】

一、导入新课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

二、印象《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三、整体感知

《诗经》全集三百余篇,虽篇篇皆为奇葩之作,却不是每篇都深入人心。唯《芣苢》最搏人喜爱,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四、全诗赏析读。

1、 《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2、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明确:

(1)声韵上的特点。

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中的“襭”(xie),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2)用词上的特点。

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3、 《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明确: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4、 《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明确:《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铺陈直叙的赋,以物喻物的比,触物兴词抒发情感的兴,这些手法的娴熟运用,在《诗经》各篇章中俯拾皆是,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共同为作者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极少数诗歌全篇运用单一的手法,绝大多数诗歌往往同时兼具不同的艺术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最佳的表达效果,使各诗篇都独具匠心。

5、《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6、小结:

《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语文必修四教案【篇5】

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调动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

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

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一、导课: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歧而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广?苇叶可做船。谁说宋国遥远?踮起脚尖即可望见。谁说黄河宽广?难容一叶小舟。谁说宋国遥远?半天就可走到。的确,黄河不广,宋亦不远,可我们就是不能回到故国。我们常说远离故乡或亲人叫“相隔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但真正使人不能回归故乡的原因,不是天涯海角的空间距离,而是人生的艰辛与种种追索。

那远古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如此思念故乡故国,却只是临河一望,长歌当哭,远望当归,为的是什么呢?为生活?为逃离?还是……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采薇》,其中的主人公又何故而起故园之思呢?

二、品读《采薇》的最后一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当初我们从军征,杨柳飘拂舞东风。如今我们返回程,霰雪飘落纷零零。慢慢腾腾远行军,又渴又饥萦苦辛。我心凄凄悲满怀,无人体察我情哀!

2、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思?(前四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实写景,虚写情,以景寓情,以鲜明的画面表达强烈的感情;后四句先描写行军路中的感受,然后直抒胸臆。)

三、朗读、理解诗句含义。

本篇选自《诗经小雅》,当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1、“采薇采薇”“曰归曰归”的.主语是谁?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什么表达作用?

DD都是士兵,前者表现军粮不足,士兵生活艰苦。后者表现士兵的内心的呼唤:“回家啊,回家啊!”

2、各节的词有什么变化?这种重叠句的形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作-柔-刚:“作”写薇菜从发芽到刚刚钻出地面,是春天;“柔”描摹薇菜叶片肥嫩柔软,是夏天;“刚”是说秋天到了,薇菜老了,茎叶都变硬了。

“岁亦莫止”,“岁亦阳止”,其中的“莫”是年尾,“阳”是初冬。

这些词语的更换体现的是时光的流逝,季节的更替。但是,光阴的流逝中,没有改变的是苦难,是怀乡之心。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乡思一天天强烈。

重章叠唱,反复吟咏,使得诗中抒发的感情在回环荡漾中层层递进,让我们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体味他们与日俱增的怀乡之苦。

3、“四牡业业”,“四牡YY”,“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1、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在诗中有着怎样的变化?

2、抒情主人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3、抒情主人公家园情思有着怎样的深层内涵?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鳌N叶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者,A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鳌9I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蛸在户。町鹿场,熠d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鳌p倜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A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鳌2指于飞,熠d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诗经》和“〈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可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语文必修四教案【篇6】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2、通过揣摩戏剧人物语言来探测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品读,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课型课时】

品读—鉴赏课。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2、点击课文: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三、提示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我们刚刚学过小说,都知道鉴赏小说中人物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经历际遇以及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中去分析,去品评。而受时空限制的戏剧,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现在,我们就拿着这些戏剧人物鉴赏的钥匙,去开启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心灵之门吧!在此,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有关文学鉴赏的一句话“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或许只有这样大处着眼,才能少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么,我们看,该先动用这些钥匙中的哪把呢?(明确:把握戏剧冲突)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道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呢?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和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五、从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入手,评析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其实,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着重品一词,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了的鲁侍萍的。这部分对白中,周朴园在探询往事,语言较多,但我想独辟蹊径带领大家避繁就简,去着重品味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⑴请同学们马上从开头跳读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找一找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⑵我们知道,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呢?何况这一小部分,仅仅周朴园一人就“哦”了六次!它们都相同吗?大家再仔细读读,分别说说你对这六个“哦”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语言中去探讨)

(投影)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1、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2、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3、哦。

4、哦?你说说看。

5、(苦痛)哦!

6、(汗涔涔地)哦。

明确:

1、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

2、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

3、一般应答词,停顿短;

4、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

5、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己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

6、受人指控般、作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语文必修五教案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想要了解“语文必修五教案”相关的信息那么请看下面的文章介绍,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语文必修五教案【篇1】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八年级语文下册节选了其中一段。《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课本所选一段则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设计理念:

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

学生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生,此前接触了一此古代诗歌,但对古体诗歌了解不多,因而课堂上老师将引导他们,并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气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给他们以最充分的表现机会和最广阔的施展空间。

教学目标:

2、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

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和大家分享

生2: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可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生3:“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杨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状。

生2:这一句也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

师: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师:古人对这两句诗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吗?

生5: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生6: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生7: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生8:“行道迟迟”一句书写了戍卒归程之艰难及其心力交瘁的境况。

生9:最后一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抒胸臆。抒发了悲痛的心情。

师:前三句既是写景写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与景与境交融,相映成辉。

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⑴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⑵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⑶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语文必修五教案【篇2】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yǐ) 掇取(duō) 兜鍪(máo)

B.捋之(luō) 袺之(jié) 肩胛(jiǎ)

C.襭之(xié) 半霎(shà) 莳田(shì)

D.抛秧(pāo) 折腾(zhē) 周匝(zā)

A[“鍪”应读“móu”。]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采之 之:代词,指“芣苢”

B.采采芣苢 采采:动词,采摘

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移植

B[采采:形容词,茂盛的样子。]

3.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 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A[A项,“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他物起兴。]

4.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

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B[应是“运用了比喻手法”。]

语文必修五教案【篇3】

(1)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3) 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句式特点;

(4) 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

(1)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

(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1) 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1.学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中《关雎》、《蒹葭》等简单的篇目;

3.学生对《诗经》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

5.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朗读诗歌,但古诗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6.学生已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

1. 问题解决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本诗,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文言现象(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本诗,提出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诗句(如:“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点拨,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与全班进行交流(问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助学习,讨论问题,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和感想,达到启发小组其他成员思路和共同理解的效果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这一时期产生了再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被学术界称之为“风骚”。因为诗经的精华部分是十五国风;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所以二者合称“风骚”。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中国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又称“诗”、“诗三百”

《诗经》当中汇集了我国古代五百年之久的写作经验,对后世诗歌创作有重大意义,比兴的技法和借景抒情的方式一直为后世诗人所借鉴。反映现实,干预政治的创作倾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结论: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1.学生自由朗读《采薇》,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字音问题,注意节奏。

2.学生个别朗读《采薇》,订正字音,调整节奏。

3.学生齐读《采薇》。

重点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大车。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四、结合课下注释,反复读本诗,掌握大致意思。

继续熟读诗歌,并能概括大意。

1.个别朗读第一、二、三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难归之因)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军旅劳苦)

「赏析」

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2.个别朗读第四、五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车马之盛)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士卒之苦)

「赏析」

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3.个别朗读第六章。

第六章 回乡后,抚今追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①「赏析」:古人评价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②今人评价: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

③「赏析」:眼前的生活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必会生发忧惧心理。正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全诗在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这是因为《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第六章的作用:①追溯过往 ②增加了感情的浓度 ③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一个服役士兵的自述,再现了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表现了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真实地反映了被压迫者愁苦无奈的思想情绪。

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途径,比如:第四、五章中没有对战争中厮打拼杀等场面的描写,而是写了将帅车马服饰、武器装备等细节,却能以小见大,通过此就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猃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章叠句,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帖。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帖。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末章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3.补充下列名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文学常识填空:

①《诗经》内容包括风 、雅 、颂 三个部分。

②《诗经》表现手法包括赋 、比 、兴 。

③“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① 基础知识。

② 文本阅读。

③ 课堂延伸 中的(一)。

④语言运用 中的14,16小题。

3.预习《离骚》,完成预习学案。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三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 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语文必修五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文内容

2、熟读成诵

3、讨论诗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

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二、朗读全诗(教师泛读;学生齐读)。

三、翻译: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四、分析全诗

1、评论李杜的诗,称颂其诗的巨大影响,也指出其局限性。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

2、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也是呼唤创新意识):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因循守旧。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国家代代都有有新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即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五、理解诗歌主旨

六、讨论: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人传诵,现在读来,已不新鲜。)唯有创新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才能领先。

(每个朝代,都出才人,领导诗坛,开新诗风。)

七、迁移训练:你认为,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展开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组材、炼句等不同环节的方面去考虑。)

八、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九、布置作业:默写全诗。

语文必修五教案【篇5】

《采薇》采用起兴、重章叠唱之法,表现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下面是《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1出示古诗,指明读、齐读。教师指导学习“矣”、“微”、“依”、“霏”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互帮。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那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4抽查学生说一说诗的大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老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明读,师生互读,读后评后议,齐读。

六、总结学习方法。

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教学《诗经 采薇》一课时,我首先激情导入课文后,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质疑,然后引导学习生字“矣”、“依”、“思”、“霏,再点拨四个字的巧妙压韵,使学生感到诗歌韵味独特,读起来有趣味。在感悟这个环节上,我还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交流、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的语感。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生生互动,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理念,教学效果良好。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语文必修五教案【篇6】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肖邦的作品《波兰舞曲》和波兰平原的图片,用音乐的溪泉和平原上的清风滤去心灵的喧嚣,为学生情感上亲近肖邦作铺垫。

导语设计:有人说,……

二.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一)自读文本。

可以在网上搜索肖邦所作乐曲(舒缓一些的),作为背景音乐,轻声播放。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陪伴下优雅阅读,优美阅读。

(二)欣赏肖邦故园

[展示课件]大家能猜一猜我现在放的图片是什么地方吗?大家现在看到的图片相当漂亮,这就是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家乡。现在让我们随同作者到肖邦的故园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我们能发现一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一位有幸去过肖邦故居的中国作家写的。肖复兴,著名的散文家,近年写了大量的乐评。(投影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的一段文字:略)

同学们阅读完这段文字后,请结合文章的第1、第2节,谈谈对这段文字的看法:肖复兴的这个揣测有没有道理?肖复兴文章中的一些话如何来解释?真正的肖邦故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肖邦故园》的作家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笔墨来写这个贵族庄园呢?是不是一种写作策略上的失败?那又是为什么?(讨论)

(三)欣赏故园四季景色

1.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欣赏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再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一)故园对肖邦。

[问题探讨]肖邦的传记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肖邦拒绝为俄国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演奏,为了避免受到迫害,肖邦在1830年11月1日离开了波兰,前往维也纳,华沙音乐学院的孩子唱歌相送,他们还送他一只银杯,里面装满了祖国土,肖邦预感这一次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他哭了。此后他长期生活在巴黎,果然再也没有能够返回祖国。而文中所提到的肖邦故园,肖邦仅仅是出生后的几个月在这里住过,肖邦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巴黎完成的,为什么是这里成为他创作上的源泉呢?为什么不是巴黎?

[讨论拓展]同学们平时的阅读体验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艺术家与他的家乡、与他的环境密切相关?

(二)肖邦对故园

肖邦在这里生活了几个月,这里真的会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这里的陶冶魔力真的就那么强吗?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些话来说明?

(三)肖邦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故园之景对肖邦的影响,那肖邦之家因为肖邦而对祖国、对祖国的人民又有什么样的反作用?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些话来说明?

(四)欣赏音乐,与肖邦促膝谈心。

一篇《肖邦故园》带我们走进波兰,走近肖邦,让我们懂得品味自然,阅读人生。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与作者、与肖邦、与精神高贵的前人今人对话,以此丰富阅历,启迪心智,提升境界,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过程。故园之于肖邦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肖邦故园对于我们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听音乐――《E大调练习曲》(《别离曲》),说出你对肖邦是怎样的情感,以“肖邦,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四.欣赏品味,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在故园与肖邦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这篇文章也台肖邦的音乐一般,要奏出它最华美的乐章,让我们一起领略作者如诗如画如歌的细腻笔触。请大家一起充满感情地朗诵,(播放音乐)请学生找出认为写得好的段落,诵读品味。

五.整体把握,欣赏文章结构美。

再次浏览文章,大致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全文,看看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引导学生存疑、质疑。例如:

[讨论]文章开头已经有过对肖邦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后面几大段的景物描写是不是重复?可不可以把后面的景物描写放到前面来?

六.作业布置。

语文必修五教案【篇7】

《诗经》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年代久远,不易理解。《诗经·采薇》阅读起来难度有点大,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就没法在一节课内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务。但如果布置好预习,学生预习工作抓得好,这节课就可以把主题很好地挖掘出亮点来。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悲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所以本课可以以探究的方式来深入解读其中的奥秘。

1、知识与技能:

⑴ 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⑵ 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熟读成诵。

⑵ 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⑶ 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⑵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1、重点:

学会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提出预习要求。

2、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

3、确定主题。 1、充分预习,提出问题,由组长收集问题,并组织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老师。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预习,独立思考,通过课前组织解决一般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同时可以把简单的问题提前处理而不占用课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境导入 《论语》解读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学生背诵《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则内容。

2、认真听老师讲解。

3、积极回忆《论语》中写到《诗经》的相关条目。 《论语》是高一年级必读的经典,分散在各节课堂之前讲解,能培养学生每日读论语的习惯,同时,通过老师的解读,更明白经典的精髓。孔子与《诗经》有着非同小可的关系,所以,这节课前解读《论语》可以作为导入,自然引入课堂。 课文探讨 温故知新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的背景 复习学过的知识,了解本篇课文的背景。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重点探究:戍边思乡主题。

列出六个题目作为探究台阶:

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

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

5、这首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

6、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 学生结合问题以及自己预习的情况展开讨论,师生互动,逐步推进讨论的进程。

学生可以畅谈自己的独特理解,并深入感知本文主人公复杂的心理。 重点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通过教师设计小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问题。

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延伸探究:边关思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的天涯羁旅)

高适《塞上听吹笛》 学生重在朗读体会,学习一些鉴赏技巧,同时,学会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类似主题的诗歌。 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通过同一主题相关诗歌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唤起学生的比较阅读的意识,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同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思辩意识,更深入地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本文其他可行性探究引导:

3、意象的探究(植物或以采摘植物的行为作为思念意象) 学生重在初步了解探究内容,可以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旨在示范,引导。

示范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可以从深度考虑,亦可从广度考虑。《诗经》作为诗歌的一大源头,可研究的内容很多,此内容的设计,可以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简单指导,以引起部分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归纳: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浑厚,笔势豪放。 与教师一起回顾,总结。 旨在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半个百姓半个兵,半碗黄沙半碗风,多少将士思乡梦,尽在万古荒原中。”──乌鲁木齐“西北边境第一连”

问题:当今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有何深远的根源? 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调查,可以查找资料。 让学生通过对现今边防战士的关注,来进一步关注祖国的建设,激发爱国爱乡的情感。

蒲公英优秀教案精选(6篇)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人都需要计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案课件是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清晰规划。如果您正在为制作教案课件而苦恼,不妨浏览我们网站上准备的“蒲公英优秀教案”内容,相信会给您带来帮助。

蒲公英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3、蒲公英盛开时的录像片。

4、本课的挂图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

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

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

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四、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⑴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⑵引导想象:

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⑵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蒲公英优秀教案(篇2)

活动设计思路:

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种.记得童年时对蒲公英就很好奇.它们看起来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绒球就会分散.如同降落伞,又似羽毛般轻盈.我们认为相比较其他的植物来说蒲公英对幼儿的吸引力会大一些.除了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外.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活动的延伸.从蒲公英生长的特性来表现律动,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和感受乐曲旋律,能按老师的提示表演舞蹈.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同组的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舞蹈音乐:

该舞蹈表现的是蒲公英种子的传播,生长过程.即一开始蒲公英是一个绒球的状态,在风中摇摆.当风吹来,蒲公英种子随风四处飘扬,落地,生长,开花.一般节奏轻松的音乐都可以使用.音乐的结构为ABA式.由此表现蒲公英从整体到分散再到整体的三个状态.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像带,录像机

2.四色绒球,,每种个6个.(视本班情况而定),让幼儿戴在手腕上,同色的为一组.

3.幼儿知道蒲公英的外形和播种形式,并且能看懂简单的舞蹈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

二.指导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录像(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了...)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么去表现.

4.教师将有特点的动作提取出来,让创编的幼儿在教师哼唱曲调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5.让幼儿各自看一下自己绒球的颜色,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朵蒲公英.

6.全体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

7.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起来表演给幼儿看.

8.教师朗诵故事,让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9.教师根据幼儿反应,将幼儿最喜欢的,最精彩的动作再次抽取出来,让幼儿反复练习,并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10.幼儿再次完整随音乐练习.活动结束.朗诵内容:这是一个有太阳的下午,风轻轻的吹着.很轻,很轻.突然,风大了起来,蒲公英宝宝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飞呀飞呀,刚要落到草地上,又有一阵风吹来.蒲公英宝宝又飞了起来,飞呀飞呀,飞的高高的.咦?风停了,蒲公英宝宝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的从空中往下落.有的落在了池塘边,有的落在了柳树下,有的落在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蒲公英宝宝张开小嘴开心的喝着水.渐渐的,蒲公英宝宝长大了,个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有的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一样高,有的长的更高.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花了.身上长出了许多蒲公英宝宝,他们也做妈妈拉!(自创)

舞蹈结构(建议):

第一段:戴同色绒球的蒲公英宝宝们在一起,围成几个圈.

第二段:蒲公英宝宝分散开.

第三段:重新组合成若干朵蒲公英(自由组合,一人,两人,三人...每朵人数不限)

蒲公英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

生:可爱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语言,读一读。

2、细读太阳公公、降落伞和另个两个小降落伞的话,

①太阳公公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有没有读懂。

出示卡片,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能去,不能去。

师:但是,太阳公公是这样说话的吗?

生:不是。

师:他是怎样说的?(指几名同学读一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师: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分别出示以下三句话:

①“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③“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3、指名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第一颗小种子轻视土地、向往沙漠的语气和第二颗种子得意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对话。

5、抽几桌起来朗读,评出最佳小组,得红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组朗读课文3-4节,可小组商量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组朗读,评出最佳小组。

二、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指名说说有什么结果。

3、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派代表进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4、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蒲公英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认识蒲公英,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结构及花开过后的绒球特征。

2. 了解蒲公英的食用价值,萌发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3.

活动准备:

PPT、音乐、胶棒、白纸、剪刀、美食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说春天里有什么花,是什么样子。

1. 春天里会开出很多花,在春天我们会见到什么花?

2. 能用语言描述下,这些话长什么样子吗?(根据经验自由发言)

3. 教师总结:出示PPT

二、 认识蒲公英

1. 春天里还有一种植物,它不像其他花一样非常鲜艳、漂亮,但是在河边、山坡上、田间、马路边都有他的身影,你们猜这是什么花?

2. 出示PPT

3. 你见过这种花吗?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4. 那你知道它的结构吗?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PPT

根:黑褐色,圆柱形

茎(花葶):绿色,稍微有点红,长长的,圆柱形,里面含有白色乳汁。

叶:绿色,与茎差不多长,锯齿形,叶片像三角形,

花:黄色,

5. 你们知道它的生长过程吗?出示PPT

三、 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1.出示PPT,讲解生长过程

★讲到绒球时,重点讲:白色、有很多绒毛,伞状,下面有一个椭圆形的黑豆,像降落伞

(他遇到风会有什么特点呢?可以随风飞走,风把它吹到什么地方,他就落在什么地方,落下来干什么呢?生根发芽。出示PPT)

师:你们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吗?

四、 蒲公英食用

1.我们知道了蒲公英的外形结构和绒球的特征,那你们知道蒲公英有什么作用吗?

【泡茶】:有清肝热的效果,可以消炎止痛,美容养颜、抗击细菌、保护肝脏。

【生吃】:将蒲公英鲜嫩的茎叶洗净,晾干蘸酱,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煮1分钟,用冷水冲一下。放上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凉拌着吃。

【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煮面】: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后,放在煮熟的面条汤里,等汤再次烧开后,蒲公英面条就可以吃了。

师:原来蒲公英还可以吃,你们想不想去草地里挖蒲公英?

五、 幼儿到户外寻找蒲公英并利用根据挖蒲公英

六、 教师总结结束

今天我们认识了蒲公英还在草地里挖了很多蒲公英,开不开心?那我们把这些蒲公英带回家给其他人认识一下吧。

蒲公英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在熟读课文、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抓住重点词语,感受蒲公英飘洒飞舞的姿态和孩子们与蒲公英欢快嬉戏的场面,进而感觉自然之美。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觉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方法:朗读 感悟 想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入境

二、初读

1、配乐师范读,你给老师评价一下,你们想跟老师读的一样好吗?别急,看老师的朗读妙招。(课件出示朗读妙招)

2、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用最喜欢、最舒适的方式来读一读诗歌,圈画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思考:从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交流汇报。

(1)我会认读;花絮亲昵 睫毛 鼻翼 小绒球 茸茸的 裙子

(2)选择“绒”和“茸”填空:

春天,躺在绿( )的草地上真舒服。

妈妈今天买回来了一床鸭( )被子。

4、说说你读诗歌的感受。

三、赏诗

(一)学习第一小节( 课件展示诗歌第一小节。)

1、指名读 。

2、生生评价

3、生齐读诗歌一、二行。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板书:飞舞)

4、学习三、四行。体会“茸茸的”“一一絮又一絮”

师:从这幅画卷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蒲公英?

师:“一絮”是什么样子的?(像棉絮一样纤维状的。)

师:我们听说过“一个”“一条”“一只”,有没有听说过“一絮”?原来“絮”也可以当量词用,不光表现出了蒲公英的数量,还清晰地描绘出了它的形状,诗人的这个“一絮”用得多好啊!(课件显示蒲公英花絮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絮,一絮又一絮就组成了这茸茸的蒲公英,多么可爱呀。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再读这两句。

5、生自由读诗歌三、四行。

师:几个朴素的词,几笔简单的勾画,一朵朵灵动的蒲公英便跃然纸上。让我们再美美地把这一节读一次。

6、生读诗歌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发挥想象,是创作诗歌的第一秘诀。诗人都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抓住本节诗歌中的哪个词展开想象,写出精彩的内容呢?(淘气)

师:在你的周围,谁有淘气的表现?

那你们想一想,蒲公英会和谁淘气?怎么淘气呢?

(二)学习第二小节(课件展示诗歌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师:蒲公英有哪些淘气的表现?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生读表现蒲公英淘气的句子,找出三个动词。

3、课件展示:落,染、碰、沾。

4、师: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

5、师:假如老师把这个“沾”换成米字旁的“粘”好不好?(板书沾 粘)(不好。米字旁的“粘”让人感觉它是牢牢地贴住,而这个“沾”则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轻盈。)

师:同学们,这几个动词准确、生动,使整幅画面都活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蒲公英和孩子们嬉戏的场景。(板书:嬉戏)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师描述画面)

7、试着仿照诗歌续写。

8、展示学生的小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难怪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其实写诗也不难,它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瞧,我们的作品不是很精彩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自己的作品。

师:文字很美,画面也很美,但读起来没有音律的美感。问题出在哪儿?因为不押韵。诗歌在表现形式上的重点是押韵。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板书:音乐美)比如,诗中的“花季,行迹,鼻翼,裙子,不弃也不离”押(i)韵.

师:让我们回到诗歌中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8、生齐读诗歌第二小节。

师:美好的事物总是脚步匆匆,当盛夏来临的时候,蒲公英的花季也要结束了。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师:作者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当经历了一次次难舍的离别之后,她忍不住面对蒲公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三)学习第三小节(课件展示诗歌第三小节。)(生齐读)

自由读第三小节,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是个奇迹?我们可以从蒲公英身上学到什么?师评价。

(四)学习第四小节(课件展示诗歌第四小节。)

1、 师:对于“我”的追问,蒲公英回答了吗?

2、 师:亲昵,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是啊,“亲昵”的举止能代替一切的言语,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相处的这份美好、温馨、和谐。

3、、 生与生应答读诗歌三、四小节。

师:蒲公英不说一语,却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漫天飞舞;蒲公英不说一语,却与我们快乐地嬉戏;蒲公英不说一语,却带给我们无尽的相思和回忆,与我们亲昵。就让我们带着对蒲公英的这份美好的情感,读读这首小诗吧!

4、指名配乐读文。(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轻松的语调朗读诗歌)

5、生配乐齐读诗歌。

师:让我们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记在脑海里,让这温馨的画面永远留在心中。

6、练背,指名背。

四、总结

师:同学们,在《蒲公英不说一语》这首诗歌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板书:拟人)让我们欣赏到了三幅画卷:飞舞、嬉戏、亲昵。它们诗中有画,诗画相融,这就是诗歌的“绘画美”。(板书:绘画美)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欣赏到了诗歌的美,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如此美好。让我们尊重一切,关爱一切,哪怕是一株草、一朵花。

五、拓展学习

1、推荐阅读韦娅的儿童诗《会飞的叶子》《阳光跳到窗台》。

2、作业:试着为心中所爱的事物献上一首诗歌!

六、板书设计:

蒲公英不说一语

飞舞 嬉戏 亲昵 (拟人)

音乐美 绘画美

蒲公英优秀教案(篇6)

一、领悟教材掌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幼稚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外表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外表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规范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规范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沛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课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资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

(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

[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沛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沛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

(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

(2)绝大局部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竞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公开课教案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

(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局部回到整体,将各个局部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介绍给他人听吗?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需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身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局部字的描红练习。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英语选修6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英语选修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英语选修七教案汇编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英语选修七教案相关知识点,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3-04-28 阅读全文
  • 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6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6篇”,更多信息...
    2023-05-28 阅读全文
  • 语文老师研修计划(精选6篇)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语文老师研修计划》,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围绕教育局及教研培训中心的工...
    2023-03-18 阅读全文
  • 语文必修五教案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想要了解“语文必修五教案”相关的信息那么请看下面的文章介绍,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2023-04-29 阅读全文
  • 蒲公英优秀教案精选(6篇)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人都需要计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案课件是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清晰规划。如果您正在为制作教案课件而苦恼,不妨浏览我们网站上准备的“蒲公英优秀教案”内容,相信会给您带来帮助。...
    2023-05-20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英语选修七教案相关知识点,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3-04-28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6篇”,更多信息...

2023-05-28 阅读全文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语文老师研修计划》,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围绕教育局及教研培训中心的工...

2023-03-18 阅读全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想要了解“语文必修五教案”相关的信息那么请看下面的文章介绍,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2023-04-29 阅读全文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人都需要计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案课件是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清晰规划。如果您正在为制作教案课件而苦恼,不妨浏览我们网站上准备的“蒲公英优秀教案”内容,相信会给您带来帮助。...

2023-05-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