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学史促成长鉴史兴家国作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学史促成长鉴史兴家国作文。

学习历史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错误经验,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学史促成长鉴史兴家国作文”,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学史促成长鉴史兴家国作文(一)

学史促成长,鉴史兴家国。

       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学习历史对于个人和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了解历史来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而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来推动国家的建设和进步。

正因为如此,学习历史被视为一种必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而具备更全面、更系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历史意识。同时,学习历史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经典文化和名人事迹,感悟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从而充实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

学习历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珍视自己的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也需要以鉴古为鉴,总结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来推动国家的建设和进步。历史上许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能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提供借鉴和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了解其中的制度、理念和方法,从而找到推动国家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上的错误和教训,来避免重蹈覆辙,规避风险和危机。

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和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到苦难,从盛世的繁荣到曲折的崛起,都充满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使用睿智的思想指引发展,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逐渐开拓出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在今天,回顾历史,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更好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学史促成长,鉴史兴家国,是一个迄今为止无比重要的道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历史事件中的经验和启示,深入探究历史中的深意和道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只有坚定了对历史的敬畏和爱戴,我们才能更好的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学史促成长鉴史兴家国作文(二)

作为一名国家的未来发展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历史知识,并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经验,为家国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史促成长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前人为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努力。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了解历史上的强国和弱国,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深刻领会历史上的教训。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精神财富,比如但愿、坚持、奋斗、创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必需的但愿。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和广泛的涉猎。不仅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还应该了解国外历史的演进过程。此外还需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既往经验与现在问题的相通之处,以及从中学到那些不变的智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对世界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鉴史兴家国

“鉴”是镜子的意思,“鉴史”就是通过历史来观察现实,认清当前国家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向。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兴衰更替。只有通过鉴史,我们才能发现我们国家和民族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文化薄弱、教育不尽如人意、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只有鉴史,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些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办法,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在长期的人类历史发展中,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辉煌和沉沦的过程,这正是我们鉴史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深刻了解以往辉煌和落魄的原因,明确国家兴衰之要素。同时,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历史问题通过鉴史得出的结论也许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有一个恰当的思考,让历史见证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呼吁在教育和社会环境方面,认识到学史和鉴史的重要性,让公民有满足好奇心的、具体的、科学的、完整的历史知识。我们坚信,学史鉴史可以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让历史为我们引路,为家国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精选阅读

高考优秀作文 中国元素的历史文化 【精】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肯定写过与中国元素有关的作文吧。我们中华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法就是中国的元素之一了。了解并认识中国元素,保护并弘扬中华文化。那么,中国元素的作文有哪些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高考优秀作文 中国元素的历史文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考优秀作文 中国元素的历史文化【篇一】

华夏民族,发源于大河南北,成长于三川五岳,发扬于五湖四海,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的历史悠久,从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也大大的影响了亚洲各地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到底融入了怎样的元素?

元素一:饺子,血总浓于水

说到饺子,大家一定不陌生。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薄薄的一张面皮,里面加上丰富的馅料儿,易于制作,美味可口。古代有一首诗云:“细砑霜肤薄,弯环味曲包。拈花生指上,斗角簇眉梢。轻似月钩漾,白入云子抄。”就是赞美饺子的,不仅是因为它可口,还有它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情怀。饺子易于制作,技术含量低,于是,包饺子,便成了过大年时,全家老小,上上下下,都能做的节日“运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坐在炕上,有的擀面皮,有的和肉馅,有的已经开始包了。大家坐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这一年发生的事儿,其乐融融。正是因为这股浓浓的年味儿,饺子深受国人喜爱,且不仅如此,它也广受老外赞扬。河南南阳县的饺子可谓是天下出名,连美国的某部长也曾到那儿去吃饺子,且对饺子赞不绝口,现在,南阳的饺子,已经开始“申遗”了。饺子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正是因为那小小的的饺子里,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人情、亲情、和谐、美满、团圆等文化元素,正是这些文化元素,这些带有浓浓的中国年味儿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得貌不惊人的饺子跻身中国元素代表的行列。

元素二:灯笼,薪火永相传

灯笼,逢年节时极为常见。相传,灯笼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西夏时期,不过当初它可不叫灯笼,而是叫“通丁”,原始的寓意是子孙满堂、薪火相传。千百年后的今天,大部分人都已忘记它原来的寓意,而是将它作为过年时增重年味儿的装饰品,现在,它的寓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它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希冀,代表的是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幸幸福福。在这不灭的灯笼里,满载着华夏民族对新新未来的美好祝愿,点亮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燃烧着古国子民对荣华富贵的热切追求。装载着浓浓中国味儿的`灯笼,它不作中国元素,那谁还能加入中国元素之列呢?

元素三:中国结,情有千千结

诗云:“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中国人对于自由婚姻爱情的向往,从古至今,从未断绝,而这“千千结”,正是带有着对美好爱情祝愿的毋庸置疑的中国元素,它有点像西方的巧克力,巧克力代表的是浓浓的爱念,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讨厌直白的东西,特别是对于爱情,喜欢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这带着“结”的中国结,自然就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一串一串的红丝绳,通过自己的双手编织成结,赠与自己的另一半,浓浓的爱意也就蕴含其中了。谁说浪漫是个法国词儿,中国人也有自己的情调,只是少有人记得罢了。当然,这中国结所包含的远远不止爱情,不同的结有不同的编法,不同的编法又有不同的意蕴:玉佩上的叫“如意结”,称心如意;扇子上的叫“吉祥扣”,大吉大利;烟袋上的叫“蝴蝶结”,“蝴”与“福”谐音,代表福运送至。中国结,为国人送来福气,代表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祝愿,如此中国结,当然要成为中国元素的重要一员。

中国历史绵延千里,中间诞生的中国元素又何止这三个?文房四宝,竹兰梅松,还有文字、茶韵,数不胜数;更不用说中国元素还在不断出现,这福娃,就又成了新一代的中国元素了!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稀世珍宝,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不要等它遗失后才后悔莫及,了解中国元素,保护中国文化,是我们华夏子孙应尽的职责

高考优秀作文 中国元素的历史文化【篇二】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考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高考优秀作文 中国元素的历史文化【篇三】

看完叶问,我也不禁为电影的思想而叫好,和。今天这篇文章的大背景很复杂,世博、五一、叶问2。很多接连的事情或者是活动,让我今天很想写这篇文章,以至于不再想继续昨天的文章。

老刘问起我的小说,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最近,新浪博客的访客量暴增,看来得益于老刘的功劳。在此道一声谢,不管他看不看得见。中国人嘛,和为贵嘛。

前一阵子,有人又问我,郑一冀的原型是谁,我真的不想回答。我想了解我的人心中会有数的,不了解我的人,我也不想向他解释。这小说是我自己写给我看的,让我看看自己到底带了几层面具。我从小到大,总是用无所谓的面孔来掩饰自己多重的人格。自己写给自己的一部小说,倒是在某些程度上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本质。其实说句实话,每个亲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个人并没有那么好接近,也许郑一冀是一个以现实中的一位挚友为原型的,但是更多的只是一个寂寞的自我。小品上说得好,你就不能阳光一点吗。我也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从今天起,做个好接近的朋友。中国人嘛,和为贵。

自己总是特立独行,总是相信只要有风格,孤独也行。不过今天我突然在某一时刻明白:独行侠,总是会回归自然的。就像超人,他也希望过着平常人的生活。这里写,不是说自己是超人,说自己不是凡人,而是告诉我自己:无奈总是和孤独相伴。我想,我再也不批评人了,再也不说谁的不是了,中国人嘛以和为贵。

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大事总和灾难连接在一起?我想啊,希望总是在的。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人在大灾难后,再次挺起胸膛,把一个更强的、更美的中国展现给世人。

中国的一切都受到了儒家的思想的影响。无论是治学、治家、治国,还是另外的各种文化的延伸,书法、音乐、武术等都有一种中国的文化以不同的形式,给大家一种震撼,一种感触。有些时候,这种文化会成为某些先进发展的桎梏,但是这是一种元素,谦逊,沉稳,博大。

《中国通史》读后感5篇


我们经常会被老师要求写作文,作文,传统意义就是使用文字,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你正在思考如何写一篇好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通史》读后感5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历史著作而言,仅影响深远,卷浩繁者,就有《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至于《二十四史》,则更是浩如烟还非一般人能看的了。

然而现在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历史了。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大潮中,人们都忙着去发家致富,换思维,赶潮流,文史艺术性的东西自然被冷落了。

不过作为教师,受职业性质的限制,无暇他顾,工作之余,偶尔“旧病复发”(从小喜爱文艺),翻看一点文史之类的东西。

近日看到一本《中国通史》,(课外阅读经典丛书之一),颇受启迪。其实这本所谓的“通史”,并不是那些干巴巴的历史著作,而是本能雅俗共赏,老幼皆宜的历史故事。该书文字简练生动,明白如话,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叙述了上至远古传说,下至“五四”运动中几千年来广为流传的历史事件,对于一部文明史,虽然挂一漏万,倒也略见一斑,好像把气象万千的上下五千年浓缩成一个五光十色的玻璃球,岁小巧玲珑,却熠熠生辉,融历史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对于青少年朋友,是很值得一读的。

本书中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活,性格突出。如尧舜禅让的高风亮节,姜太公助周灭商的聪明睿智,伍子胥、勾践的“隐小愤就大谋”,屈原的爱国情怀,刘项争霸,三国割据;唐代的“贞观之治”,宋代的“安史之乱”,成吉思汗的“威震四海”,康熙皇帝的“平定三藩,还有那一位位起义领袖,一个个草莽英雄——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这些故事,这些人物,千百年来,教育着人们,激励着后昆,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这几年小学阶段及有专门的史地教材,小学生的历史知识是比较贫乏的,让小学生读这本“通史”,很有必要。该书虽简单,但作为“史”,毕竟是按朝代顺序排列的,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跟着历史电视剧不同,所以建议青少年朋友,尤其是小学生,不妨看看这本书。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2)

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读一本历史方面的书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在别人面前会闹出笑话。市面上的历史书太多了,但是极品的却很少,这部《中国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三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三位史学大家的史书的编写各有优点,集成一套,给读者们带来深刻轻松愉快的阅读。

张荫麟,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蒋廷黻,字绶章,笔名清泉。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最早开始了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著有《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等。

吕思勉,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等。

一个民族开始有它的形成的起源,太古的社会文明开始是混乱的,在后面结合各类不同的民族的文化,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经历长久的时间,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

本书通过的各个朝代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科学,思想等等来讲述了各个朝代的精彩的社会文明,古代的强大的帝国和帝王们之间的纷争,一个朝代崛起,一个朝代的灭亡,农民的起义推翻暴政的朝代,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近代史的封建社会的注定要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是非常悠久,历史的岁月总在不断流失,年轮刻下历史的印记,各个朝代的帝国的辉煌和腐败。这些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读史才能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3)

史诗化呈现厚实的历史“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看历史,是为了看见历史中我们的真实形象。丘吉尔说过:“那些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牛津大学出版的《技术史》也指出:“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衍进中的任何成败得失、经验教训,都是后人的财富,都值得我们借鉴。所以,对历史,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善于从历史中看成败、知兴替、鉴是非。

江河万里总有源,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通史著作不少。优秀者,往往既重史料翔实,又重文字优美。案上这套《中国通史》,就是民国公认史学大家的集大成。其中,吕思勉先生的文字中,引用的史料十分丰富,旁征博引,大气磅礴;张荫麟先生则不圄于史籍,甚至把《诗经》、《楚辞》、《论语》中的词句用得出神入化,文字十分优美;而蒋廷黻先生则是在近代史研究上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观念,倡导原始档案材料的收集。他写李鸿章,就不止是看史料,还曾亲自走访李鸿章的旧部、助手、秘书等。

历史是厚实的,正如《中国通史》一样。厚厚的上中下三册,翻起来不轻松,读起来更加意味深长。《中国通史》,不但有历史内容,还有思想深度,更有莎士比亚式的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称其“以史学名著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赞吕思勉“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这也是《中国通史》的主要特色。顾颉刚评价《中国通史》“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中国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史料之翔实,观点之新颖,语言之生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之公正,为同类书所不及。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东方五千年,为人类创造了灿烂不熄的伟大文明的历史,那是人类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所著《中国通史》,从“民族的形成”起笔,沿着历史的道路,回顾梳理了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的来龙去脉,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封建婚姻的变迁、同族与异族的同化和异化、文化思潮的形成,以及近代政治社会对现代经济、社会、教育的影响,等等。不应忘记历史,“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通史》“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著作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休谟认为,“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吴晗说:“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它是我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它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和甘露。说的更通俗点,《中国通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一套值得细读、深读的传世经典,所有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和考古感兴趣的人都将感激于这套书,它在相对少的篇幅里准确而富有见解的解释了中国从最早时代一直到今天。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4)

现代中国史学四大家是吕思勉、陈寅恪、陈垣、钱穆四位先生。这个暑假因为看了《秦时明月》的动漫,所以想要了解一下真正的中国历史,就迫不及待买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拜读这位史学大家的经典。在前面的出版序和绪论中,我了解到吕思勉先生的生平,了解到先生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抗日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茶,先生为了满足大学教学需要,呕心沥血编写此书,用简单易懂、精练上口的语言,写下这本堪称经典的通史。

由于时间关系只看了上编。

上编主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管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十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

第一章婚姻,我了解到并不是古代社会一开始就是一夫多妻或者现在的一夫一妻。“人类的婚姻,是以全无禁例开始,逐渐发生加繁其禁例,即缩小通婚的范围,而成为今日的形态。”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由于家庭分工,男子地位逐渐变高,地位也就高于女子。进人谈到古代婚姻总会为女子鸣不平,说妇女地位太低,男女婚姻不自由。但其实是从宋代理学兴起,对人的束缚加紧,妇女的地位变低,婚姻也愈来愈不自由。婚姻在古代是两个家族的事情,个人价值时常被埋没,儿子长大娶妻父母就近于调谢,反有悲伤之意,不同于今日婚姻看做个人的事,是结婚者的幸福,多有欢乐的意思。我又了解到女子的离婚在后世较古代难,古代的财产带家族共有的意思更多,女子离婚后不怕穷无所归,后世的财产多为个人所有,所以女子离婚后家族多不愿抚养,理学以后,离婚女子又被贱视,所以后世离婚女子很凄惨。

第二章族制主要讲家族、宗族的行横和发展。“人类愈进步,则其分化愈甚,而其组织的方法亦愈多。”从女系氏族,到后来的父系社会,都是血缘为基础,宗族制度越来越严,族制越来越复杂。姓氏的变迁也与族制有关、与婚姻有关。到后来选举制度重门阀、重家室,宗族观念更加强了。中国古代往往一个家族都在一个地方,故看到三国里面有“弘农杨氏”“颍川荀氏、陈氏”等这样的郡望。而到如今的中国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多以小家庭为主,族制在现代不被看重。第三章政体国家、社会的形成。从古代的氏族部落,到夏朝开始的奴隶社会,再到春秋战国的封建社会,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完善。中国古代政体的君主制色彩强烈,君主的前身是氏族的族长,所以继承法即氏族族长的继承法,母系社会兄终弟及,父系社会父死子继。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封建社会的概念。今人所说的封建社会不同于古人之说。古人所说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源于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今人所说的封建制是指徒弟私有制、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者本质不同,需多加注意。再说君主专制,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也好,中央集权也罢,大体上都是愈来愈集中、愈来愈强烈,当然个别的分裂时代是有所下降,但大体是趋于,上升。一-直到清朝的行省、军机处的设立,君主制和中央集权都达到高峰。这些也就是近代中国改变政体的阻力如此之大的原因。

第十一章实业、十二章货币连在一起说,也就是关于经济民生方面的。说起实业,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农业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农工商三者以农为要,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农抑商,重本抑抹。农业很重要,现有农而后人类得以生存,进而有工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科技、文化也大多与农有关。但农业的进化也是有很大阻力:讲究农学的人太少;土地公有,个人利益和公益冲突,;土地私有,兼并盛行,耕者无其田,大地主官僚则纵横阡陌。而工商业的发展则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比较繁荣,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甚至有一种说法,若没有王安石变法的干预,中国在宋朝就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说不定就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到明清,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受政治的影响太过强烈,萌芽-一直都是萌芽。至于货币,跟大多数国家一样,最开始的交易是以物易物,后来是贝壳、盐、羊等充当--般等价物,再后来经济发展产生货币。古代最普遍的货币大约是贝,后来多为铜钱。铜钱的样式也多有改变,比如秦朝半两钱,汉朝时汉武帝五铢钱,到后来王莽改币制,光武复五铢钱、董卓废五铢铸小钱。货币制度发展比较复杂,宋朝的时期产生交子,纸币出现,而后明朝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改金本位为银本位。晚清、民国时期的货币多样不提。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5)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中国通史》,这本书说的是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刘备和曹操。我喜欢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统一了中国,而且还修了长城、统一了货币、长度、重量和文字。还有他修好了长城之后,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马去守长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欢刘备的原因是:他是一个爱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边有智勇双全的关云长和赵子龙;有出谋划策的孔明;还有英勇善战的张翼德和黄汉升。很可惜,最终蜀国还是灭亡了。我喜欢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群,在动荡不安、群雄割据的汉朝末年,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占据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广袤地域。

我最不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为秦始皇修长城时暴力对付民众,搞得生灵涂炭,修完之后留下了无数的骨骸,让人触目惊心啊! 曹操是一个重军事,轻政治的人,搞得民间乱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实,政治和军事同样重要。

《中国通史》让我懂得了许多中国的历史知识,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初步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整天无所事事,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安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发展史分享(5篇)


家乡是什么?家乡是一个人念念不忘的根,只要根在,家就在,只要父母在,思念就在。我们不妨将想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你知道哪些有关于小学生的热爱家乡作文呢?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发展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发展史(篇一)

我的家乡在金华,那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还有许多风景名胜,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说到金华,谁人不知神奇的双龙洞!叶圣陶爷爷写的《记金华双龙洞》让多少游人慕名而来。

我们盘山而上,到了洞口只见石壁上方雕刻着两条“飞龙”。好像要直飞云霄。我坐上船,进了洞,只见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明亮,那石钟乳,有的像三层肉,还有的像小猪、小白兔。再往前走,我看见前面有一只大石蛙,它的旁边还有一只大乌龟,还有许多小虾米呢。我好像走进了动物园。突然我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哗哗哗的轰鸣声,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条大瀑布飞泻而下,我情不自禁地背起了唐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美丽的婺江之畔有一座古老的婺州公园,公园很大很大,高耸入云的树上常常有调皮的小松鼠在玩耍,上蹿下跳,哧溜就不见了,真可爱!公园里有很多树种:柳树、樱花树、松树、还有梧桐树,品种繁多,枝叶茂密,树木掩映,让人流连忘返。屹立在公园中的两只决斗大金牛,雕刻得栩栩如生。绚丽的彩虹桥盘旋在婺江之上,在夜间耀眼夺目,真漂亮。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欢迎你到金华来游玩。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发展史(篇二)

我的家乡在芜湖,那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个值得观赏的好去处。如果你想来我的家乡做客,我随时欢迎你们,来了,保你流连忘返哦!

我的家乡有很多观赏风景的好去处,比如,镜湖公园、赭山公园、九莲塘公园……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九莲塘公园。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走进大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池荷花,颜色不一,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粉色的,有的是米白色的。由上往下看荷叶就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再往前走,我们就能看到一座小桥,桥底下,河水清澈见底,荷花姿态各异:有的像在观赏风景,有的像在跟我们问好,有的荷花像在做运动。这真是一幕美丽的景色啊!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美景。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欢迎全国各地的小伙伴来我的家乡玩!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发展史(篇三)

我的家乡是上林,那里有鲜花、有绿草、有大树、有山、有水,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春天,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繁花似锦。樱桃熟了,红彤彤,黄澄澄的,酸甜可口,一个个挂满了枝头,像一个胖娃娃。地里的菠菜长高了,绿油油的很鲜嫩,水分特别充足,让人们垂涎欲滴。

夏天,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上,路旁的大树下,坐满了乘凉的人群。有的小朋友在树下做游戏、有的聊天、有的玩手机、有的吃雪糕,有的大人拿着扇子在扇风,可热闹了。小朋友们在树下搭积木讲故事,可有趣了。

秋天,天高云淡,晴空万里,瓜果飘香。葡萄、橘子、苹果都熟了。这时候,人们都在田里割谷子、高粱和大豆,大家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心里美滋滋的。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小朋友们一个个穿着棉袄,戴着手套,有的在雪里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小朋友们在冰上滑冰,他们玩的很开心。

我的家乡很美,我爱我的家乡。我向你推荐的这个美丽的地方,你喜欢吗?我真诚的邀请你们到这里来欣赏家乡的美景,欢迎你们!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发展史(篇四)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里,这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很美丽!

我们村庄的后面是一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山上的大树长得枝繁叶茂,在阳光照耀下显示出勃勃生机。

大山中间还流淌出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从村中绕过,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就像一位乐师在演奏着动听的曲子。周围的美景倒映在小河里,小河顿时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丝带。

河岸边有一片麦田,一阵风吹过,青青的麦苗迎风起舞,就像大海上滚滚的波浪。

河岸的另一边坐落着一间白墙红瓦的小房子,它就是我的家。房子后面长着一排高大的树木,挺拔秀美。屋前是一个小花园,春天到了,各种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小鸡和小鸭也前来观赏,它们似乎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陶醉了。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发展史(篇五)

我的家乡在全南,也许你们喜欢桂林,北京,但在我看来,我最喜欢我自己的家乡——全南。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样壮观,但我的家乡却具有古色、绿色、红色三种文化独特的美,而且,我的家乡也被称为“脐橙之乡”。

说到古色,你们可以来观赏雅溪围屋,在那儿可以喝擂茶呢!再说到天龙山寺,走到山上一看,几座寺庙在陡峭的山边,看起来还以为要掉下来了。几个和尚不知在干什么,只听到一个声音在念经,走到寺庙前的观望台,啊!满山遍野都是茂盛的树木。这古典质朴的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说到绿色,我最喜欢的是桃江公园,一进公园,就看到一把绿色的扇子,上面有四个字:“桃江公园”,然后有八棵比大树小一点的树,整齐的树战成一排,如同八个风吹雨打都不怕的士兵。还有蔬菜基地,随便走进一个蔬菜棚,都是几排整齐的“绿色”,像一幅幅翡翠般的油画。等到金秋,一个个脐橙成熟了,哇!好一片丰收的景象啊!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红色文化,我的家乡还是革命根据地呢,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奋勇拼搏,就没有现在的全南。而且,家乡的梅子山,那雄伟壮观的烈士纪念碑,上面刻着许许多多的烈士名字,看着他们的名字,一股敬意激起了我对他们的崇拜之情。

我的家乡在全南,它的古色,让我像是走进了古代;它的绿色,如同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它的红色,如同排山倒海的勇士。

我爱我的家乡——全南,我爱它的质朴,我爱它的文化,我希望它越来越美好!

中国通史读后感1000字


作文是学生们都要接触的一门学问,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优秀的文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写作时为什么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中国通史读后感1000字,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1】

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读一本历史方面的书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在别人面前会闹出笑话。市面上的历史书太多了,但是极品的却很少,这部《中国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三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三位史学大家的史书的编写各有优点,集成一套,给读者们带来深刻轻松愉快的阅读。

张荫麟,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蒋廷黻,字绶章,笔名清泉。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最早开始了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著有《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等。

吕思勉,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等。

一个民族开始有它的形成的起源,太古的社会文明开始是混乱的,在后面结合各类不同的民族的文化,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经历长久的时间,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

本书通过的各个朝代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科学,思想等等来讲述了各个朝代的精彩的社会文明,古代的强大的帝国和帝王们之间的纷争,一个朝代崛起,一个朝代的灭亡,农民的起义推翻暴政的朝代,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近代史的封建社会的注定要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是非常悠久,历史的岁月总在不断流失,年轮刻下历史的印记,各个朝代的帝国的辉煌和腐败。这些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读史才能从历史中得到教训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2】

史诗化呈现厚实的历史“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看历史,是为了看见历史中我们的真实形象。丘吉尔说过:“那些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牛津大学出版的《技术史》也指出:“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衍进中的任何成败得失、经验教训,都是后人的财富,都值得我们借鉴。所以,对历史,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善于从历史中看成败、知兴替、鉴是非。

江河万里总有源,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通史著作不少。优秀者,往往既重史料翔实,又重文字优美。案上这套《中国通史》,就是民国公认史学大家的集大成。其中,吕思勉先生的文字中,引用的史料十分丰富,旁征博引,大气磅礴;张荫麟先生则不圄于史籍,甚至把《诗经》、《楚辞》、《论语》中的词句用得出神入化,文字十分优美;而蒋廷黻先生则是在近代史研究上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观念,倡导原始档案材料的收集。他写李鸿章,就不止是看史料,还曾亲自走访李鸿章的旧部、助手、秘书等。

历史是厚实的,正如《中国通史》一样。厚厚的上中下三册,翻起来不轻松,读起来更加意味深长。《中国通史》,不但有历史内容,还有思想深度,更有莎士比亚式的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称其“以史学名著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赞吕思勉“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这也是《中国通史》的主要特色。顾颉刚评价《中国通史》“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中国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史料之翔实,观点之新颖,语言之生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之公正,为同类书所不及。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东方五千年,为人类创造了灿烂不熄的伟大文明的历史,那是人类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所著《中国通史》,从“民族的形成”起笔,沿着历史的道路,回顾梳理了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的来龙去脉,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封建婚姻的变迁、同族与异族的同化和异化、文化思潮的形成,以及近代政治社会对现代经济、社会、教育的影响,等等。不应忘记历史,“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通史》“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著作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休谟认为,“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吴晗说:“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它是我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它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和甘露。说的更通俗点,《中国通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一套值得细读、深读的传世经典,所有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和考古感兴趣的人都将感激于这套书,它在相对少的篇幅里准确而富有见解的解释了中国从最早时代一直到今天。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3】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曾推崇吕思勉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氏之书“博通周赡但不够深密”。这些特点在《吕著中国通史》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这里,我就《吕著中国通史》一书的优点做一个简要的探讨。首先,吕先生在写本书时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学者的社会关怀意识。在上册文化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是与一般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包括:婚姻、族制、财产、赋税、实业、衣食、货币、住行、教育和宗教等,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在研究中重视文化、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不是像过往的帝王将相史研究一样,把视野集中在上层,尤其是上层的政治领域,这点在同时代的史学家来说是十分罕见的。

书中能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而不为其所限,较为全面的研究社会各个层面、诸多领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关于阶级的论述中,既看见了阶级剥削的残酷,上下层之间的不可变动性,又看到了盲动的阶级斗争的危险性,对社会的分析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谓“成一家之言”。

其次,吕先生在本书中有很鲜明的进化史观立场,弥补了传统史学对于社会变革的不足认识。梁启超说“吾中国所以数千年无良史者,以其于进化之现象,见之未明也。”吕先生在《白话本国史》一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因而“研究社会进化现象的一部分,就换做历史学”,“现在研究史学,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

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称《吕著中国通史》“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先生以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的社会现实为关怀,言论多有创造性。在论及婚姻家庭制度时,纵观历史全貌,语言家庭制度必将改革,男女终将平等:论及政体时推崇民主原理,但感慨中国无代议政体的历史条件,急转而下,“而成为现在的党治”等等,都是本土性与时代性相冲撞而产生的火花。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4】

是谁,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您,我伟大的祖国妈妈!是谁,拥有屈原、林则徐、郑成功这些伟大的人物?还是是您,我亲爱的祖国妈妈!是谁,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仍然是您我可歌可敬的祖国妈妈!

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我感慨万千,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巨澜滚滚而来。民族的历史,在这里汇聚,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升华,民族的精神,在这里传承。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翻开书卷,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它们在我心中激起了朵朵浪花。

吕思勉是一位具备史才、史德和史识的历史学家。《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第二部通史著作,由于成书于国难当头、日本侵略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所以《中国通史》在很大程度上肩负起了吕思勉期望的宣扬民族文化、砥砺民族士气的重任。在本书的出版序和绪论中,我了解到吕思勉先生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在那个民族生死攸关的年代,在漫天硝烟中,先生为满足大学历史教学需要,呕心沥血编写此书,留下了堪称经典的通史。

与同时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中国通史》在内容和思想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备受世人关注。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讲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叙述中兼有议论,上下两册各自为篇,相互贯通,采取了一种新的体例,即将政治和经济文化平行叙述。有评论家认为“这种体例表面上是把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割裂开来,实际上却是将政治军事的发生放置到了文化发展的内涵中,并且从根本上解释了几千年来政治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突出了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不仅使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自成系统,而且使政治军事是通史,社会经济文化也是通史,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历史到底是什么?是前车之鉴?什么是前车之鉴?答曰:昔人所谓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实测,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吕思勉先生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知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这正是史学之所求,对以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指示我们进行的途径。

先生在抗战时期编写此书,对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尤为重视,比如讲兵制、讲朝代更替、讲民族对外战争都有所侧重。不仅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历史,更是带着读者去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理”,了解历史的真正形态。在当时艰苦的治学条件下,能遍览古籍,用渊博的学问理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脉络,成此作品,这种精神和能力,是吾辈所远远不及的懂得民族的历史,从历史中找寻审视现实的视角,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是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我辈仍需努力,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将民族振兴的重任担起。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推荐你阅读“读后感中国近代史”等专题内容。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1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明白大家是怎样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样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对中国的历史也有了新的认知。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理解,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述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貌,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样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民国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2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3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4

《中国近代史-奋斗的中国》读后感2000字!

对于书,自认为并不是痴迷之人,但有一本书,我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总爱一遍一遍的品读它,就像在那久远的时光里,饥肠辘辘的我放学回家啃起的一块馒头,简单而又充实。那就是徐中约教授的著作《中国近代史——奋斗的中国》,也是我在大学时代买的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如今再读,更觉历久弥新。一本好书就像一杯好酒,经得起岁月的酿造,愈久弥香,时间久了,书页也开泛黄,似乎在暗示我,曾经捧起它蹲坐在校园角落里的那段与书为伴的日子也已好些时日了。

正如前言所提到的,作者徐中约教授作为美籍华人,长期身处欧美学界,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也试图超越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局限来审视中国的近代史,客观冷静的表达“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的立场,很多历史的解读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段浓缩的、剧烈变化的历史。外有西方列强入侵,内有起义、守旧、改良、革新、革命各种力量碰撞之下的社会构造的瓦解。在外力的冲击和内部的矛盾中,中国近代社会不断新陈代谢。在近代这个大舞台上,各种力量、阶级、人物粉墨登场,我方唱罢你登场。总有一幕幕的精彩等待着看官们,当然其中也有还没来得及报幕,就被淹没在历史洪流里的遗憾,也有该要谢幕了,还有不愿下场的尴尬上演。正是它的纷繁复杂、模样多变,才有了历史研究、历史阅读的趣味。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对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展开了一种机智的、暗含幽默感的、富于独到见地的陈述甚至刻画,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在徐先生的笔下历史不再枯燥、刻板,尽显栩栩如生。

本书对于近代史的时间跨度,确实引起了人们一定的兴趣。将我们熟知的100年的近代历史,向前回溯到明清之际,整整横跨了400年的历史。实际上,本书重点描述的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段近代史,即鸦片战争直到1949年的中国。正如徐先生所说,中国人研究的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为探究民族盛衰的原因,势必要将眼光放得长远。再说,历史从来都不是割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历经五千年的风吹雨打,辉煌耀眼的古老中华文明一直是西方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但是到了近代,那曾经的引以为傲的伟大光环已然黯淡无光。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文明伴随着西方的铁器枪炮一落千丈,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怎样一步步一步步演变为现代社会的呢?近代的衰落除了制度的落后,还有原有封建思想的愚昧。

历史的拐角处,总有那么几个人因为顾及自己的利益得失、颜面好坏,抑或所谓的掌权者维护本该一文不值的大清尊严而枉顾国家人民的利益。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刻画,不免让人神伤。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九章《第二次条约的安排——耆英的新外交》。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古老的东方不得不与西方展开了所谓的外交,作为外交大臣的耆英走入了历史的舞台中央。面对气势汹汹的列强,耆英只好用一种类似打太极拳的方法把两种文明冲突合在一起却又若即若离。书中写到“鸦片战争后,耆英以中国与西方第一批条约的签订人身份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最丰富多彩、最有生气和最成功的人”。但是他的安抚、亲善的个人外交之策,恰恰验证了在近代中国,清政府的一味妥协、自作聪明、左右逢源的形象。那时的中西碰撞,岂是一个外交大臣能够调解的了的,最终的耆英也就落得个自尽的悲壮下场。推动历史发展的,除了无能为力的周旋,更多的是身处其中的人们为生存、为自由、为强大、为明天的探索与奋斗。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这才是促使落后的儒家帝国艰难的向近代中国蜕变的真正力量。当今的中国,早已“换了人间”,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框架。当今的中国早已挣脱过去落后、挨打的境地,变身为世界强国,几百年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就蕴含其中。

历史是没有尽头的,对历史的认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此书,最大的感触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一个历史老师要有的严谨,将自己的历史视野、历史思维放得更远。

我也思考当下的历史教育,老师们包括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教材中所谓的学科重点,在处理历史育人的价值方面也是显得刻板,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历史本身的兴趣、历史的博大、历史的多样、看历史问题的角度。蒋廷黻先生说过,历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实的客观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历史老师绝不是一个灌输历史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有自己的历史专业素养,除了对历史的博览,还要有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够为孩子们呈现客观真实的历史图景,也能带孩子们拨开历史的面纱,找寻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5

翻开这本书,思绪仿佛也随着翻动的书页飞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满是伤痕。我听见,一声声,痛苦的呻吟,一声声,绝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读历史类书籍的人,在我看来,历史往往太过真实,历史不是一个作家能够创作的作品,历史就是真实存在的,发生过的的事。相较于历史而言,我更喜欢其他类型的作品,在我看来,很多作家创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欢杯具,我看完一个悲伤的故事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我,这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可是历史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我没办法告诉我自我,以往没有那么多因为战争流血流泪,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人们,也没有办法告诉我自我有些屈辱,有些残忍,有些可怕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于那一段惨痛的历史,我的认识是,中国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观念的腐朽,经济萧条,清王朝腐败,清政府昏庸无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无能,慈禧奢侈无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胆小怕事,目光短浅,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琦善崇洋媚外,买主求荣。林则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谋,却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国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打下了基础,康有为梁启超,主持百日维新,向西方努力寻找真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提出三民主义……

当我翻开这本书,一段段历史就这样在我眼前啊展开,我告诉自我,这不是创作的故事,这是真实发生的,我怀着沉重的心境,开始看这本书,开始走进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6

教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正文资料其实很短。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结合教师的授课资料,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我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我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所以,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教师的部分资料对应讲解,真真是的十分对我的口味。十分感激教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资料,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资料,会不自觉想起初中教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历史教师,也是能够把历史经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教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样那么可恶。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我改变的机会。

就像蒋廷黻先生说的:“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一开始不由觉得都是中国人活该,再回味时,那些偏颇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念头都没有了。的确,我们的失败是注定的。我们强大时,传统思维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压着中国人,让我们对外来文化,毫无宽容心可言,我们的视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头观望,也可是是上头那一点点景色。若没有人洗净自身反封建的东西,再带领其他人更新观念,中国那时是毫无胜算可言的。鸦片战争前,由马戛尔尼主领的英国使团拜访中国,“狮子号”军舰的说明书中国人拆都没拆过,代表人类翱翔天际的第一步的热气球展示,以及先进的军事手段,中国人都不屑一顾,还出言不逊,毫无大国气度可言。惨痛的教训已经付出,我们中国人应当更多的去了解他们,传承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

那段历史无论有多屈辱,多不堪,都应当进取地正视——了解外国人如何欺负我们的同时,更应正视自我做错的地方。既要讲外国人怎样攻打我们,掠夺我们;更要讲,我们如何无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错失机会。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让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看法有偏颇,我能理解国家的用意,读后感.但却不能认同。我们签订条约时,由于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虎门条约》时,国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协定关税、治外法权这种涉及国家主权的东西。互派使节这种要求,中国人从爆发鸦片战争的一百年前开始,更是拒绝、拒绝、再拒绝。《南京条约》后,中国人仇外心里表现之一是杀外国人,可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无辜的,耆英要求严厉执行国法,被人骂洋奴……这些错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明白。正确区分别人的善意与敌意,这一点,到今日,对于中国人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另外,我更想说的是:知己知彼这一点,无论是那时,还是此刻,中国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代中国强大起来了,可论起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了解,中国人又有多少?中国人对自我的历史、文化都了解甚少(争着去申遗的中国人,对那些文化遗产背后的东西又是否曾主动去了解呢?)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都只会道出表层肤浅的东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敌意》这一文章中大谈相比于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对于这个观点,很是赞同。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真的是让我明白了更多那段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先生的评论,也很精准。也许以后学者会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论的东西。但无疑,先生的著作,还能够继续走很远很远的路。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7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012年3月第6次印刷),是我在书店发现的颇为重要的好书。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这本书写于1938年,在民国销量颇大。本书反映出作者受到过严格的现代西方历史学的训练,并且观点颇为新颖。作者最独特的观点是:假如林则徐没有被免职(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由于不能摆平英国人,被道光免职),估计他会在广州和英国人干起来,肯定惨败,那样他的一世英名将被毁掉,而对清朝却是一件幸事,因为清朝惨败之后必然会提前开展洋务运动20年,我们也将比日本早发展20年,以后就不会有甲午惨败了。

这个观点很新颖,尤其是在林则徐早已被捧为民族英雄的情况下,更是颇吸引眼球。但我仔细想想,觉得经不起推敲。因为:(1)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不是没和英国打过仗,英国顺着长江快打到南京了,清朝终于受不了了,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如果英国在长江三角洲的胜利不能警醒清朝,难道在广州打败(如果不被撤职的)林则徐,就能警醒清朝吗?(2)即使洋务运动提前20年,如果不能从制度上做根本的改变,真的能战胜日本吗?

所以作者书生气颇重。

该书毕竟写于1938年,民国时期的历史,对作者来说是“现代史”,所以对孙中山、蒋介石歌颂颇多。这也是我不赞成的。现在我看中国近代史,逐渐形成了以下(可能比较独特的)观点:

1、落后国家要发展,尤其是东方落后国家,一定要经过一段集权、独裁时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经过这段时间,国家和地区就不可能发展。好好看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乃至新加坡的发展,无不如此。

题的关键是:(1)很多人认为一步跳入美国或英国式的民主,才是对的。(2)经过独裁或集权之后,一定要过度到民主社会,而不能停滞不前。两者缺一不可。

东方国家,不走(1)而直接进入(2),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至今没有先例。所以必须走第(1)步,绝不能因为(2)而否定(1)!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及时过度到(2),否则仍然会落后,会挨打!

2、在近代史上,李鸿章、孙中山的地位过高了。

实际上,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已经几经反复。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的名声就臭了,一直臭到民国。然后梁启超等人为他翻案,说无论是谁,当时都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和李鸿章没有太大关系。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也为李鸿章说好话。到了1949年之后,大陆再次把李鸿章丑化,但1990年之后又逐渐为他翻案。总之,现在李鸿章基本上是个正面角色。

但我认为,李鸿章还是被大大高估了。孙中山也一样,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始终很高,都有历史原因。但真正细观历史,我认为他被严重高估了。算了不展开了,重要人物总是充满争议。

3、有些人的地位过低,比如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现在,我们都认为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我越看近代史,越觉得左宗棠的见识极高,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中国人。但是,我国对他的宣传还是远远不够,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收复新疆时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民族英雄刘锦棠(有兴趣的可以看我的《刘锦棠收新疆》系列)。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左宗棠在我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的地位这么低,他的知名度远低于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甚至邓世昌,也低于曾国藩和李鸿章。

蒋廷黻对左宗棠的评价同样不高。他认为:假如不是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当时清朝肯定有更多的力量建设海军,琉球就不会归于日本了。而琉球归属中国之后,在朝鲜的影响力也将更大。作者显然认为琉球比新疆,东面比西面重要。

对此观点,我同样不表赞成。难道左宗棠不收回新疆,李鸿章就一定能收回琉球,清朝一定能战胜日本吗?几乎不可能的。李鸿章一贯忍辱求和,不可能为了琉球和日本开战。而新疆的重要性,作者显然没有认识到。

4、近代史严重低估了一些媒体思想家(“公知”)的历史贡献。

具体地说,梁启超和胡适,他们不仅是文人,是公共知识分子,是思想家,而且极大地左右了历史进程。我们似乎只是在戊戌变法时才会谈到梁启超,并认为胡适只是民国时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这都大大低估了两人的历史作用。

读后感中国近代史 篇8

最近翻看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薄薄的一本,所以一口气读了下去。这本书是作者赋闲汉口时,花费两个月时间一气呵成的。尽管如此,却并不意味着它的资料肤浅。蒋先生本人是近代的留洋博士,修的历史学。或许正是他在国外学习到很多德国史和意大利史的资料,对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英雄人物所震撼,所以他衷心地期望中国能摆脱中世纪的困顿,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这本书是他对当时的中国的深深思索。它主要讲的是以中国当时怎样一步步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大家都明白,中国的近代史要从西方的对外殖民战争讲起。因为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带来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使人们先前对生存本事的恐惧自然消除,反而激发了西方人对外扩张的本能。当时是的俄、意、日国家都是在这种外界环境压迫下,走向了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靠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一向等到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让那时中国真的没有感觉到有改变的必要,有着稳定的农业经济,完全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并且在那之前两千年中国人充满优越感,因为周边那些国家确实在礼貌形态上相较落后。所以中国并没有在工业革命和新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明白他们所应对英国、法国并不是过去的蛮夷,英法等工业国家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明白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因而中国错过了其中一个外国人马戛尔尼来华提到的重构近代国家关系的机会,此后引发鸦片贸易,又因鸦片贸易引发战争,中国由此错过数十年发展机遇,直至两次被打败,方才有人意识到时代不一样而思考改革。

中国遭遇西方人的攻击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在被攻击的过程中完全有机会有可能转祸为福化险为夷,像日本等许多后发展国家一样大胆理解西方礼貌。以中国的人力物力,倘若像日本那样理解了科学机械,重构中国礼貌,那么中国不仅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并且必须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礼貌的辉煌。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而历史的经验我们是能够汲取的。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谁排斥改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所以,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创新改革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之道,也必将永远处于进行时。

有关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如何能避免作品读后感千篇一律的情况呢?通过读书我收获了好多,其中让我收获最多的一本书是作品。那么我们有可能就会想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基于网友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整理了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

6集虽短,但却全面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感受颇深,不由发出"我是中国人,我自豪。"的感叹。

全片共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每一集都能看到中国的不同方面的发展,但它却又是相同的,它在不断前进,正在努力创造辉煌。

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展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也是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的资本,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路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脚步。

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从"中国制造2025"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从空天领域、海工领域,到芯片等尖端领域,再到参与大科学计划,我看到了中国的创新动力,由衷地敬佩那些创新人才,正是他们让百姓的生活更为便捷,让企业的发展更具活力,让中国的实力更加强大。

"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尖端技术,如同粮食,端自己的饭碗才会香甜。"这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的确如此,主席也谈到:"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要树立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我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大学生,理应为养育我的祖国,我的人民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东西南北,有的是天梯上孩子们的笑容,有的是扶贫干部的汗与泪,有的是姑苏小镇城乡统筹的奇迹,有的是"闽宁模式"东西部牵手的成功跨越,有的是一个个特色小镇、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兴起。

从长江经济带,到京津冀一体化,再到萦绕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中国,在为它的所有儿女齐发展谋划,始终坚信"全国一盘棋",一切为了人民,人人平等。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2】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学好这段历史,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3】

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本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沈渭滨先生的导读,下半部分为蒋先生《中国近代史》的原本。在导读中,沈先生介绍了蒋廷黻先生的生平和本书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体系发展。蒋廷黻先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史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一改中国古史重事件、轻建构的治史方法。导读以史学专业研究的角度以本书作为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和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为介绍重点。书的篇幅不大,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纲”,但重点突出。总论就开宗明义的指出中国近百年的问题就是能否吸收、利用近(先)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废除家族和家乡观念,建立一个近(先)代的民族国家。作者以政治史为经、事件为纬的建构体系,用一个爱国者的角度,论述了鸦片战争前后至抗日战争之前的中国近代史实。本人作为读者对本书的感觉是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突破了以往的惯性思维,认识问题角度大为拓展……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4】

教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正文资料其实很短。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结合教师的授课资料,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我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我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所以,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教师的部分资料对应讲解,真真是的十分对我的口味。十分感激教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资料,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资料,会不自觉想起初中教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历史教师,也是能够把历史经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教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样那么可恶。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我改变的机会。

就像蒋廷黻先生说的:“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一开始不由觉得都是中国人活该,再回味时,那些偏颇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念头都没有了。的确,我们的失败是注定的。我们强大时,传统思维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压着中国人,让我们对外来文化,毫无宽容心可言,我们的视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头观望,也可是是上头那一点点景色。若没有人洗净自身反封建的东西,再带领其他人更新观念,中国那时是毫无胜算可言的。鸦片战争前,由马戛尔尼主领的英国使团拜访中国,“狮子号”军舰的说明书中国人拆都没拆过,代表人类翱翔天际的第一步的热气球展示,以及先进的军事手段,中国人都不屑一顾,还出言不逊,毫无大国气度可言。惨痛的教训已经付出,我们中国人应当更多的去了解他们,传承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

那段历史无论有多屈辱,多不堪,都应当进取地正视——了解外国人如何欺负我们的同时,更应正视自我做错的地方。既要讲外国人怎样攻打我们,掠夺我们;更要讲,我们如何无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错失机会。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让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看法有偏颇,我能理解国家的用意,读后感.但却不能认同。我们签订条约时,由于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虎门条约》时,国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协定关税、治外法权这种涉及国家主权的东西。互派使节这种要求,中国人从爆发鸦片战争的一百年前开始,更是拒绝、拒绝、再拒绝。《南京条约》后,中国人仇外心里表现之一是杀外国人,可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无辜的,耆英要求严厉执行国法,被人骂洋奴……这些错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明白。正确区分别人的善意与敌意,这一点,到今日,对于中国人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另外,我更想说的是:知己知彼这一点,无论是那时,还是此刻,中国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代中国强大起来了,可论起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了解,中国人又有多少?中国人对自我的历史、文化都了解甚少(争着去申遗的中国人,对那些文化遗产背后的东西又是否曾主动去了解呢?)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都只会道出表层肤浅的东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敌意》这一文章中大谈相比于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对于这个观点,很是赞同。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真的是让我明白了更多那段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先生的评论,也很精准。也许以后学者会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论的东西。但无疑,先生的著作,还能够继续走很远很远的路。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5】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6】

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以来的被列强压迫的屈辱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更多的更严重的是我们丧失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即使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依旧没有自信,那种不自信是从骨子里面散发的,但这一部《辉煌中国》我相信肯定可以让很多人恢复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信。这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想法!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取得的一些成就,可以看到现在的祖国并不是像很多普通民众所认为的那样比不上西方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集圆梦工程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网是站在世界前列的,很多的一些工程在其他国家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港珠澳大桥,兰渝铁路,全自动化的中国上海洋山港,令外国人羡慕的我们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熟悉的购物扫一扫,共享单车,但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移动支付是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国家,叶就是说在其他国家你是不可能过上像中国那样的便捷的生活的,共享单车也同样如此,试想如果我们国家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些是我们可以达到的吗?这些都不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的,只有数一数二的强国才可以做到的东西。我们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

今天的中国可以站在世界的前沿,靠的不仅仅是GDP世界第二的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更多的是我们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靠的是我们民族的自强不息,而更加在于我们的创新的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占领科技的制高点,才能让国家强起来。人才是创新的动力,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有能力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在这些方面如此,我们也在解决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贫困,一系列脱贫攻坚的战略的实施,能精准到按户按人制定脱贫策略,我们的脱贫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我们有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为此所做得的每一份的努力也可以看得到它诚心诚意的用心为人民谋利益。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7】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8】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XX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9】

最近翻看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薄薄的一本,所以一口气读了下去。这本书是作者赋闲汉口时,花费两个月时间一气呵成的。尽管如此,却并不意味着它的资料肤浅。蒋先生本人是近代的留洋博士,修的历史学。或许正是他在国外学习到很多德国史和意大利史的资料,对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英雄人物所震撼,所以他衷心地期望中国能摆脱中世纪的困顿,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这本书是他对当时的中国的深深思索。它主要讲的是以中国当时怎样一步步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大家都明白,中国的近代史要从西方的对外殖民战争讲起。因为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带来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使人们先前对生存本事的恐惧自然消除,反而激发了西方人对外扩张的本能。当时是的俄、意、日国家都是在这种外界环境压迫下,走向了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靠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一向等到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让那时中国真的没有感觉到有改变的必要,有着稳定的农业经济,完全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并且在那之前两千年中国人充满优越感,因为周边那些国家确实在礼貌形态上相较落后。所以中国并没有在工业革命和新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明白他们所应对英国、法国并不是过去的蛮夷,英法等工业国家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明白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因而中国错过了其中一个外国人马戛尔尼来华提到的重构近代国家关系的机会,此后引发鸦片贸易,又因鸦片贸易引发战争,中国由此错过数十年发展机遇,直至两次被打败,方才有人意识到时代不一样而思考改革。

中国遭遇西方人的攻击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在被攻击的过程中完全有机会有可能转祸为福化险为夷,像日本等许多后发展国家一样大胆理解西方礼貌。以中国的人力物力,倘若像日本那样理解了科学机械,重构中国礼貌,那么中国不仅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并且必须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礼貌的辉煌。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而历史的经验我们是能够汲取的。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谁排斥改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所以,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创新改革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之道,也必将永远处于进行时。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0】

翻开这本书,思绪仿佛也随着翻动的书页飞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满是伤痕。我听见,一声声,痛苦的呻吟,一声声,绝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读历史类书籍的人,在我看来,历史往往太过真实,历史不是一个作家能够创作的作品,历史就是真实存在的,发生过的的事。相较于历史而言,我更喜欢其他类型的作品,在我看来,很多作家创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欢杯具,我看完一个悲伤的故事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我,这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可是历史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我没办法告诉我自我,以往没有那么多因为战争流血流泪,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人们,也没有办法告诉我自我有些屈辱,有些残忍,有些可怕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于那一段惨痛的历史,我的认识是,中国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观念的腐朽,经济萧条,清王朝腐败,清政府昏庸无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无能,慈禧奢侈无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胆小怕事,目光短浅,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琦善崇洋媚外,买主求荣。林则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谋,却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国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打下了基础,康有为梁启超,主持百日维新,向西方努力寻找真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提出三民主义……

当我翻开这本书,一段段历史就这样在我眼前啊展开,我告诉自我,这不是创作的故事,这是真实发生的,我怀着沉重的心境,开始看这本书,开始走进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大全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编辑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1

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以来的被列强压迫的屈辱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更多的更严重的是我们丧失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即使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依旧没有自信,那种不自信是从骨子里面散发的,但这一部《辉煌中国》我相信肯定可以让很多人恢复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信。这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想法!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取得的一些成就,可以看到现在的祖国并不是像很多普通民众所认为的那样比不上西方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集圆梦工程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网是站在世界前列的,很多的一些工程在其他国家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港珠澳大桥,兰渝铁路,全自动化的中国上海洋山港,令外国人羡慕的我们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熟悉的购物扫一扫,共享单车,但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移动支付是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国家,叶就是说在其他国家你是不可能过上像中国那样的便捷的生活的,共享单车也同样如此,试想如果我们国家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些是我们可以达到的吗?这些都不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的,只有数一数二的强国才可以做到的东西。我们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

今天的中国可以站在世界的前沿,靠的不仅仅是GDP世界第二的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更多的是我们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靠的是我们民族的自强不息,而更加在于我们的创新的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占领科技的制高点,才能让国家强起来。人才是创新的动力,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主席也说我们有能力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在这些方面如此,我们也在解决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贫困,一系列脱贫攻坚的战略的实施,能精准到按户按人制定脱贫策略,我们的脱贫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我们有在xx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为此所做得的每一份的努力也可以看得到它诚心诚意的用心—为人民谋利益。而更了不起的是我们在实现这些的变化的同时叶兼顾着环境,主席上台以来便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仅仅要有金山银山更要有绿水青山。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2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明白大家是怎样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样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对中国的历史也有了新的认知。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理解,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述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貌,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样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民国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3

《中国近代通史》读后感2000字!

读完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册。第一次鸦片战争写得一般,第二次鸦片战争极简略,精彩部分在姜涛写的太平天国部分,史料丰富,有功力有感情有判断,虽然是含而不露的。但论述的次序上似乎有点翻来覆去。读中国近代史是容易使读者愤怒、郁闷甚至屈辱的,但看一个巨大的文明体在各种侮辱、压迫、打击、掠夺下,如何一点点觉醒,改变,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被迫到自觉,走上一条现代化的道路,这也是极其悲壮的。对于民族与文化的自信心,对于文化传统的某些基因与劣根性的警惕,从近代史中最能获得。

翻完《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令人失望的一卷。洋务运动、教案、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把这么多精彩的题目写得这么平庸,实在也不容易。作者虞和平惟对清流党看法较为深入,对张之洞则回护过甚。既然是综述性质的通史,为什么不好好综合专家们的大量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判断呢?叙述也不讲究。此卷作者完全是敷衍了事,根本没用心于著述。

读完《中国近代通史》第4卷,主要内容为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读的过程中有双重郁闷。一是为当时国家、民族之屈辱,政府之软弱、民众之愚昧、官僚之狡诈、列强之蛮横而郁闷,一是为编史者之混乱而郁闷。第四卷编者看起来感觉几乎有点人格分裂,一会站在外国征服者的立场,一会又回到中国本国的立场。有些段落简直就是直接抄国外研究者的著作,语气都不转换一下。近些年编写一些大书,简直和工程项目中的转包、分包制一样,挂名的未必真在编写,层层分包、转包之后实际编写大部分都是学术民工,赚钱的出名的是分包的转包的学术大佬。

读完《中国近代通史》第5卷,写得规矩,意思是这书带着问题写的,带着倾向写的,它是有合理结构的,而且该涉及的方面都谈到了。

读完《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册,渐入佳境。读完《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王奇生写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精彩纷呈。读完《中国近代通史》。

第八册,杨奎松著,水平很高。引起我兴趣的不少:国民党执政前十年的成绩,中央苏区的根本困境,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西路军西征的目的,蒋介石内外政策选择的内在逻辑。最愤怒的当然是日本对我国的蛮狠粗暴狡诈无耻的欺辱,要是听当时主流高级知识分子们的建议,结果必然是委屈而不能求全。当时孙科怒骂汪精卫无能卖国,让我对这位美国长大的官二代顿生好感。人要是没点血性,只会计算利害得失了,那么关键时候一定靠不住。这就是刘伯承说的没卵子。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区别,就在于此。男人什么高富帅,儒雅英俊温柔有才,都不靠谱,第一是要有卵子。

关于《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我的印象是:作者陈列了大量的事实,就像一位尽责的秘书,他看起来似乎知道一切,但或者出于谨慎,或者根本就是没有兴趣与热情,他闭口不提自己对这一切的想法。这让我感觉到一种职场上最常见的状态: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我还是努力工作得让你挑不出毛病。这是一位历史工作者的态度,也是他不能成为历史学家的原因。第九卷不让人失望,它让人昏昏欲睡。

现在全部读完,回头总结一下:第一册,作为主编与近代史所所长张海鹏试图通过辨析中国近代发展的主要脉络与线索,为整套书建立一套基本的框架与风格,在学术与政治要求之间取得平衡与尽可能多的空间。用心良苦。但张海鹏作为项目负责人,其对于以下各册的审核与要求是不够的,以至于各册水准相差太大。而且每位作者写作态度不一样,有的极认真,有的敷衍了事,有的还有抄袭剽窃的嫌疑。整套书各册作者是各说各话,没有贯通的思想与方法,不是一棵菜,而是拼出来的一桌菜。

第一册带有序论的性质,有方法论的色彩,理论性比较强。但我感觉有点陷入具体争论,高屋建瓴、贯通古今中外的气魄与见识似乎缺少了一些。从张海鹏与李细珠合著的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也能看出来张先生的优点是严谨、细致,做学问规矩,缺点是格局、气魄、胆量不够。

整套书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各册基本上是各位研究员对于自己学术成果的总结,所以自己研究有素的领域往往就很精彩,此外就极平常。看起来没有特意去整合和表现出中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这是特别大的缺陷。事实上,除了社科院近代史的这几位,大陆研究近代史水平高的学者还有很多,如高华、茅海建、桑兵、杨天石、罗志田、沈志华、邓野、夏春涛、邱涛、马忠文、侯宜杰,唐启华、尚小明,黄道炫、齐小林等。

如果分册来说,我认为王奇生的第七卷、杨奎松的第八卷最佳,研究深,材料新,观点突出而深刻。马勇的第四卷最差,一些段落有抄袭剽窃的大嫌疑,这不是他没水平,因为有些章节写得很好,而是他学术态度品格大有问题,以为白纸黑字能骗过天下。这也太小看读者了。其他各册中,第四卷平庸,可以说是敷衍了事,作者对清流有一定研究,其他如洋务运动、教案、甲午战争抄其他专家的都没好好抄。第五、第六册较为严谨,第九册很水,基本就是抄录战史,但关于抗战经济政治社会一块有自己的东西。第十册,亦平常,罗列周全而已,好处是自己的立场鲜明。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4

没有教科书的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的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的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的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近代史范围,但正是“超出”的这部分才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对于这本书的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的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的内容则不言自明。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的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的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的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的统治,那种《1984》下的社会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惩罚。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20xx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5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外中国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对象,而中国近代史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汉学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成绩斐然,并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

然而,国外汉学界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建立了一些新的理论体系,但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以西方为中心,西方中心论的思想在国外汉学界占据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早期的汉学家如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模式,还是当今的汉学家例如何伟亚的后殖民主义历史观,无一不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真正能够做到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站在中国本身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则寥寥无几,这样就不免造成研究中的偏颇,无法真正地揭示出问题的所在。

而这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则是西方汉学界少有的能够以中国为中心,从而研究整个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部通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作者徐中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誉教授。本书英文版是欧美学界公认的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指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国家的历史。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见本书第49页相关内容)

本书另外一个与传统史学观不同的是:作者把中国近代的开始定在了1600年,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后,而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开端。作者综合了两种学派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将中西历史的开始回合与中西文明的直接碰撞之间作为中国近代的开端。作者指出,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只有当其中的一个文明获得了足够的力量和技术,并为着自身的利益扩张到另一个文明地区时,这两个文明才得以回合。(见本书第3页)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交会不可能发生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前,而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也不可能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前。(见本书第4页)正是由于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中国才逐渐开始了与外界的交往,最终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本书原文为英文版,共42章,本书是简体中文版,由于种种原因,此书为只有29章的删节本,这也许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吧。不过总体看来仍不失为一部高水准的学术著作。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6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汇总


相信大家在学生时期都写过作文,通过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些事、物和人。想要把作文写好,是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和时间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吧!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写历史的优秀作文汇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1

有一本书,时间在它的每一页上都留下痕迹,无法拭去,无法更改,也许它的一部分已经暗黄发旧,但是时间走过痕迹仍清晰可见。那是历史。你要记住的,它的一部分,叫做中国。

繁盛

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当时的中国,可谓是世界最繁荣的国家。文化,经济样样领先,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多少人向往中国!那是我们的骄傲!不能忘记,那是历史上亮丽的一页。

衰败

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世纪,繁荣不再,衰败袭来。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从世界东方的顶峰跌落。同时,清朝涌现出的一些贪官,和坤就是典型。中国被禁锢在它的小圈子里,同世界相比,它已落后。光芒不再。

屈辱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一段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西方列强的一次又一次入侵,不平等条约的一次又一次签订,中国已千疮百孔。你不能忘记火烧圆明园,过百万件文物被盗走、摔碎;你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无辜地满分作文网死去!不可否认,那是屈辱的历史,但是,那是血的教训!铭记!

胜利

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打得最漂亮的一场翻身仗!中国人赶走了所有想要瓜分它的侵略者!而后中国共产党又成功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起了新中国!中国终于结束了它屈辱的历史!五星红旗已经升起,谁人敢来侵犯?铭记!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页!

英雄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来就不乏英雄。铭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铭记,黄继光勇堵枪口;铭记,邱少云严守纪律哪怕被火烧身;铭记,邓世昌勇战日本海军;铭记,邓稼先为中国核事业的伟大贡献;铭记,他们不应该,也不能被忘记。

直到今天,日本还在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那是可悲的。历史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历史的作用,是为了让未来变得更好。今天的中国已强大,已昌盛!但是,铭记历史永远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中国的历史还在继续,空白的书页等待被填写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2

五千年的岁月悠悠,逝去的是如风的往事,沉淀下来的则是那记载华夏人民智慧与勤劳的浩瀚书卷。它们,将会和这时光一样,流传千年,永不垂朽。

手捧一卷泛黄的诗经,传透过历史的窗户,似乎又看到了那薄雾弥漫的河畔,一位白衣胜雪,青丝如瀑的女子,孑然独立。微风吹起她的白纱,似一朵彩云飘摇天际;似乎听到战场传来连绵不断的厮杀声,冰冷的长矛挥舞,壮士奔跑着,吼叫着,一声声在耳畔不停的回响。

那日,忽然瞥见他在天高云淡的秋日,一手握着着一个酒壶,一手拾着几株秋菊,从东篱悠然走来,桃花仙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转过南山,只见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暮景。鸡鸣,狗吠,声声传来,此起彼伏,直至消逝在暮色深处!

沿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是谁在那高楼上独酌,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是谁在纷飞的落花中独自伫立,望着远方朦胧的春雨中燕子成对飞过,一股孤独而凄凉的感觉在心中怅然升起?又是谁在澎湃汹涌的江边,望着那东逝的江水,挥笔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

循着歌声,来到宋朝那个尘土沾上落花香气的春日,那眉头深锁的女子泛着轻舟荡漾在绿波上,兰舟却无法承载她失去故园与爱人的悲痛与绝望。转眼间以至七夕,那个繁星满天的夏夜,善男信女双手合十默默为女郎织女祈祷,希望他们可以长相厮守,天荒地老,他却在轻吟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直至守候到两颗流星的泪。塞外的秋天总是那样的悲凉孤寂,萧瑟秋风中,白发苍苍的将军,极目远眺的方向,只见荒山连幽径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回家只是遥遥无期吧。

岁月的年轮转过四季,忽然发现自己已身处那个演尽一切繁华与苍凉的大观园。微风吹皱一池的春水,醉卧青石,红香散乱,芍药的芬芳曾为她掩下几许重重的心事?而她枕花而眠的梦呓又曾挽留多少聆听的耳朵?月圆中秋,莲荷依旧,对望单飞的鹤影,她目光如烟,丹唇轻启:冷月葬花魂,一丝寄人篱下的伤感悄然掠过。

背起一卷古书,行走与诗词曲赋间,渡者文字从此岸到彼岸,收获的是最初的淳朴与感动,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遥远的星空里,放射着夺目的光彩;像一条遒劲的树根,深深盘扎在中华大地的沃土上,衍生出中华文明的树叶;像一条绵绵不断奔流不息的河流,从远古流到现在,滋润着华夏民族的灵魂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3

花儿选择在春天开放,骏马选择在草原驰骋。滚滚东去的历史长河,它会选择什么?在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中,我渐渐懂得:历史选择中国!

历史告诉我,我们中国拥有过辉煌的文明。有司马迁的“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唐朝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有宋朝诗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有近代文豪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这灿烂的文化着称于世。有传递文明的造纸术,有沟通世界的指南针,有加快人类进步的火药,有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这科技的力量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历史也有痛苦的记忆。由于近代的落后,列强欺负中国,签署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国家的领土被分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地步。面对如此情景,历史该选择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历史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掀开了历史新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4

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千磨万韧还坚劲”,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一一中国,一只东方远恒的雄鸡。

夏朝到今日,历史走过了数数个年头,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与最痛彻心扉的伤残。历史是珍贵的,没了历史,我们就记录不下那中国那曾经的光辉和时刻提醒人们的伤残。

历史选择了一位位名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带领我们从敌人的包围中挺身而出,开拓新天地,带领我们打江山,夺回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土。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中国历史从此焕发新生,变得辉煌………。

中国的今天不是偶然。而是大民族的心血汗水凝成的,这是历史的选择。

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称为绝响:如长城,颐和园,圆明园,故宫等文化遗产是宝贵的。

拿长城来说,它是珍贵的,他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不可缺少的一颗明珠。长城全长一万多公里,她像一条巨龙一样横卧在中原大地上。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她翻山越岭,蜿蜒于崇山之间,这个完全由人民施工的雄伟建筑,足以让我门为荣。让我们大声地说:“我是中国人,这是历史的选择。”

圆明园被一把火烧去,这痛彻心扉的伤如何愈合,可恶的英法联军,我们的国宝被贼人抢夺,痛在心,恨在心!期待国家的日益强大。终究,属于我们东西还是会回来的………

中国像朵芬芳的雪梅,经得起风吹雨打,受得了烽火连天,饱受风霜的中国,就像这一枝梅,百折不回、万韧坚劲……。

历史,它记录下了烽火连天的岁月,铭刻下了明妃的忧愁,沉淀下了历史的精髓。它忘记了那些惨绝人情的杀残,掩埋了累累白骨的姓名,屏弃了历史的“杂质”……。

历史,选择了中国一中国,我的中国;中国,永远的中国!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5

我国现代医学高超,跟古代医学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不过几年就学到了师傅的医术,擅长于治疗,精通万术。成为我国古代医药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一代医圣”。

张仲景之前被举为孝廉。他初一、十五就为人们治病。当时人人贪图功名俐禄、享受荣华富贵。可张仲景不愿意在官场上角逐,便辞退官职,决心继续研究医术,为民治病。

他长期奔波于患者之间,为民治病,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他在京师的时候,因为他是很有名望的医生,所以来求诊的病人很多,有时应接不暇。他常常准确判断人的生死。屡试不爽,所以人们称他是“扁鹊再世”。

具有超人才智的张仲景不仅借鉴别人的经验为病人治病,而且有所发明和创造。张仲景煎干蜂蜜制成“药锭”,畅通大便;采用人工呼吸施救病人,也成为了现代医学的常用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张仲景创立了汗、吐、下、和、清、温、补、消,治八法,其中除吐法现在很少采用外,其余七法一直在中医临床上沿用。

张仲景在晚年完成了《伤寒杂病论》,成为我国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临床医学理论。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精练透彻地说明了人类致病的原因,论述了致病的内在和外在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在这里,张仲景以人本内部器官机能的变化。外邪的入侵、物理因素等原因作为病因,提出病因来自内因、外因及不内外的三说因。为我国的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心人民的他还提出“治未病”,即防病于先的医学理想。他认为人体健康与否和能否适应外界环境有很大关系,强调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可预防多种疾病。而一旦生病,应立即诊治,从这以后生病的人就急剧减少了。

张仲景不贪图富贵,辞别官场,专心研究医术,他这种淡泊名利,潜心向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怎能不让人感动,不让人敬佩呢?张仲景的这种精神品质正印证了爱因斯坦说的“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6

徘徊在生与死前,踌躇于名与暗间,有人选择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的这一缕精神血脉,都选择永恒。面对抉择,我们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我们要像那登山者一样,伸出救助之手,用身心温暖别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也将面临无充响之银的困难,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硝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从古到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无私的举动也惊天地,泣鬼神。

选择需要永恒,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需要“吾将上下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用心选择,给人一片绿荫,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在洪水中,勇士们选择自身离去却给了后人生的机会;在浩瀚沙漠里,战士们选择了自身的艰辛却给了别人幸福。这一抉择是多么无私的举动啊!

他们追求生命的图腾,激昂斗志,他们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下去。他们用今天无悔的选择铸就了春秋的华盖乐章,我们应继承他们的光辉传统,在永恒面前,虽九死却无悔这一无私的举动——永恒的抉择。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7

在周一科组会议上科长带动了我们学习了三中教学问题与建议,针对历史科出现的问题,本备课组认真讨论、反思以后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进行活动的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带动我们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我们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地运用诸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互动学习法等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就更有必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写历史的优秀作文 篇8

聆一支《玉树后庭花》,梦一场小楼昨夜东风,唱一首深院锁清秋,忘不掉的回首月明中。——题记

前奏

一卷古册;一方锦帕;一行小篆;一个天下。秦王嬴政将台点帅,百万秦兵,蓄势待发。嬴政眸里闪过一丝喜乐。他知道,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便是他将有的贯古今的宏伟功绩。

是啊,先灭韩、赵、魏,再灭楚、燕、齐,秦王朝便有此生。建阿房,修骊山,先焚书,后坑儒。秦王朝便由此衰。

陈胜、吴广起义,项羽破釜沉舟,刘邦入关中。秦灭,汉,由此生。

霸王别姬,自刎乌江,自此,汉,便代了秦。

音乐此时由低转高,婉转袅袅。正如历史的轨道。

吕后专权,七国之乱,哀帝“断袖”,王莽夺权。东汉立,延续宦官弄权。

音乐渐渐辗转,高低音起伏之大。正如历史。

高潮

三国分天下,两晋南北朝。

可笑!曹操以少竟胜多,灭袁绍。

可笑!曹操百万大军欲灭东吴,却被孙、刘一出“苦肉计”,一招“借东风”,熊熊火光照了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三笑,引出了那三将,活着之后,至此终了。

可笑!那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仲达司马懿被死孔明吓得魂不附体,仓皇而逃。

可笑!刘阿斗“乐不思蜀”,司马昭之心竟是“路人皆知”。

可笑!淝水之战,前秦亡,北魏冯后掌权。

乱音起,一片干戈。

隋立,灭陈。可怜那陈后主,因美色误国。

“丽宇芳龄对高阁,新装艳致,本倾城。”张丽华吟咏着。可怜那词美曲幽的《玉树后庭花》。

文帝殒,炀帝继。年号改大业,创三省六部制,凿了那利于后世的大运河。却终因看花,猝与江都。

唐王李渊破长安,立唐。玄武之变,秦王李世民被立太子,成为“贞观之治”的开端。

则天女帝掌权,开了“贞观遗风”,武氏一族随兴,不久亡。太平公主辅隆基,成明皇。任用贤人,励精图治,成了那“开元盛世”。

玉环婉转一舞,便成《霓裳》。安史乱,唐遂衰,不久亡。

五代,十国,硝烟四起,乱世,乱音,起伏之乱,高低之音。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代后周。出了那杨家将,出了那狄青,出了那包拯,却逆转不了那“靖康之变”。北宋亡,南宋现。

岳飞领着岳家军,收复失地,却被十二道金牌催之,含恨死于风波亭。

一曲《满江红》,四字“天日昭昭”。

可怜孝宗困于孝……

尾声

元立,入中原,灭南宋。

朝代更迭,一世安,不过云烟。

元后期,朱元璋举义旗,反元成明。却是“功臣楼里功臣亡,大兴文字狱,修东西两厂。”

清兵入中原,遂成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好一个盛世。却误于乾隆南巡,悲也!“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毁园明,掠财宝,慈溪却出逃。

民国成立,国民纷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史没了朝代更迭,平了;

音乐没了乱音起伏,平了。

历史的音乐在不停地延续,平静如水,再无杂音。

倾听着历史的声音,而那声音循着历史,奏着乐曲。

一曲,又一曲,夹杂着历史的轨迹。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该怎样做才能将自己的读后感写的更好呢?为了您的最大利益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别编辑了这篇“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写的是汉朝的故事。作者陈磊说,整个西汉,都是在给汉武帝还债。是啊,自从“文景之治”之后,国家开始财富猛增,钱库里串钱的绳子都要烂掉,富得流油。可一到汉武帝当皇帝,穷兵黩武,四处征战。从此以后,国家越来越穷。后来到了“昭宣中兴”时期,两个皇帝老老实实不惹事,人民生活水平蹭蹭提高。汉成帝之后,就让宰相王莽篡了位。

我们不能像汉武帝一样动不动就去招惹别人,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被别人欺负时,要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方法。学习上也不能没有目标,要不断的去进取,去突破,让自己变得更棒。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能让我们在趣味的同时,慢慢了解历史,有时作者会开个小玩笑,把我们逗开心。其实这是严谨的极简中国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讲的是隋朝和唐朝的故事。隋朝只成了两个皇帝,到了隋炀帝之后,隋朝就被败光了。隋文帝是个不错的皇帝,减税轻刑,改革制度,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所以历史上把隋文帝开创的巅峰时期称作开皇之治。隋文帝的二儿子杨广,平时装的非常节俭。对谁都很有礼貌。在隋文帝快要病死的时候,他装不住了,可当隋文帝醒悟的时候已经晚了。杨广顺利当上了皇帝,也非常浪费。隋炀帝做了许多事,最重要的两件事是挖了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后来隋炀帝的伙伴宇文化及把隋炀帝缢死了。

我们在生活上不能像隋炀帝一样浪费,虚荣,不然就会遭报应。在学习上要像隋文帝一样,努力做更好的,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还要帮助别人变得更优秀,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2

看完此书,不禁想起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从传说时代到晚清时代的历史,是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让历史人物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与读者见面,在此,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用一个班级来引申一个时代,让“中国最乱的一个时代”变得有条不紊,有理有据,我想看过的读者应该都会对这段历史豁然开朗。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从秦大一统到汉朝崛起,此书简述的这一阶段令人深思。我曾和朋友开玩笑说,古人都懂卧薪尝胆,能屈能伸的道理,你进化了两千多年,怎么还不懂呢?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更多的是对古人的敬佩,成功者都是有共同的特点,虽历经千年,尤有余温。自古英雄多磨难,齐桓公、管仲、伍子胥、乐毅、孙膑、信陵君、苏秦、张仪、商鞅、屈原……太多太多,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才取得成功。

乱世出英雄,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有太多的英雄人物,给我们太多的惊叹和传奇。愚以为,学历史不是为了好奇,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通过学习,与千年前的英雄,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灵魂上的洗礼,使自己变得优秀、坚强,如此而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3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一般介绍历史的书籍都厚厚的,小孩子读起来会比较乏味。这个暑假,我邂逅了一套历史书籍,陈磊著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从春秋战国写到了唐朝盛世,现在已看到了第三部,看漫画读历史,各种幽默嘻哈,看得欲罢不能,笑出了腹肌,读通了历史。现在我把这套书介绍给大家。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首先是一套轻松有趣的漫画书。作者陈磊的笔名或者说网名叫“二混子”,他有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混子曰”,他的嘻哈风漫画作品深受网友喜欢,拥有300万粉丝,是个大咖级别的网红。书里的手绘和段子让人忍俊不禁,辛辣讽刺,他把历史上威严庄重的帝王将相、才高八斗的圣人文豪画得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诸子百家、诗仙诗圣,全都跟我们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有朋友有敌人,有理想会任性。书里的漫画有点《灌篮高手》和《忍者神龟》的画风味道,寥寥数笔,表达传神。譬如大秦出场,画像加了兵马俑元素,一副玩命学习的小插图,把一个偏居一隅小国家的奋斗劲跃然纸上;譬如画到隋朝杨广,喜欢约架和约会的隋炀帝穿戴冠冕堂皇,手捧烩面狡诈地想着坏主意,然后是瘦骨伶仃挥汗如雨碎石满天飞的挖运河场景和威武的大龙舟耀武扬威光芒四射迎面扑来,把隋炀帝的劳民伤财表达得淋漓尽致;譬如画武则天,明明眉眼端庄,给人的最大感受却是一个特别壮实的悍妇,一股巍然不动的厉害模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当然还是一套历史科普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中国史。我很佩服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捋出了清晰的历史脉搏,写出了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特点,还附加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如春秋战国像个班级,他把各个国家变成个性鲜明的学生,以历史事件为由,各种搞怪升级,多人混战打到战国七雄,最后大秦一统天下。接着是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盛世开门红……经常寥寥数语就写出一段历史的精髓,譬如形容唐朝像坐过山车一样酸爽,配上大唐国力示意图,以公元618年开始的贞观之治起、到公元907年元和中兴结束,历经开元盛世,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朝攀爬到巅峰后坠落的轨迹清晰展示。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李白一生的梳理,从“I have a dream”、“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梦想少年开始,勤勤恳恳更文,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郁郁不得志,然后是入朝为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直抒胸臆,又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书生品格的坚守。洒脱不羁的李白,细细品味之下多是落寂和不甘。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喜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种读史方式,从诙谐有趣中打开学习的窗口,再以严谨的态度去探索更大的知识海洋。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4

在我家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很多很多有趣的图书,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每次我去拿书阅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本书——《半小时漫画历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作家陈磊。陈磊还有两个外号——二混子和混子哥。在《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本书里,陈磊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在书里,作家陈磊还给一些历史事件创造出了巧记方法,让人一看就能顺利记住,比如六国灭亡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可以把秦也加在后面,一下子就变成:喊赵薇去演齐秦!

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最好看的当然是隋唐时期里的“玄武门之变”了。它主要讲了李世民和另外两个太子争夺皇位的故事。本来应该是大太子李建成当皇帝的,但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和三太子李元吉,自己当上了皇帝。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很多遍,可还是看不够,在被李世民的足智多谋给折服时,也为他们手足相残感到难过。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里面的“武则天升职记”,更是看得我爆笑连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才能,真是让我特别钦佩。看到她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生活在武则天那个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有时空穿梭机,我倒真想穿梭到那个时代去看看呢。

感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本书,里面的那些故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读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我开始不再偷懒,而是决心要好好学习;读了白居易的故事,我懂得了成功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能一次吃一个胖子……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也希望大家读后能和我一样有收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5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我一拿到快递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呵呵,我乐坏了,原来这是一本漫画啊!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磊,笔名二混子。他非常厉害,能把枯燥的历史用漫画解读的方式给描绘出来。

这本书的叙事方法很搞笑。比如,唐朝过后的五代十国非常乱。二混子就把五代十国比作一个大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一个舞台,看似荣耀的舞台,其实凶险无比,舞台上轮番出现过五个朝代,它们是:梁、唐、晋、汉、周。台下的是十国。

书的语言也很幽默。在方腊造反的故事里,戴着眼镜的宋徽宗说:“谁在造反?”一旁的将军回答:“方腊。”宋徽宗接着说:“不要方(慌),好好说,谁在造反!”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啊!

现在,只要我一翻开这本书后,嘴就笑得合不拢了。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我都想看这本书!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6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暴政引发了当地的陈胜,吴广起义,而其中就出现了各地的反动力量,其中就是我们熟知的刘邦和项羽,但是起义后需要一个名义上的国君代表人啊,于是项羽找到了楚国国君的孙子,以他为名义牵出一支队伍,后来刘邦也加入了楚国国君门下,于是新的楚王命令,项羽和刘邦谁先去咸阳灭了秦国谁就当关中王,但是另外一边新成立的反动力量赵国也是在被秦国攻打,于是楚王派项羽先去救赵王,但是等救完赵国刘邦就把秦国灭了,项羽很生气慢了一步,,于是找刘邦算账,刘邦知道此时正面打不过项羽,于是让出了咸阳,但项羽此时说:既然来了就吃个饭再走,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大家知道由于此次宴会项羽放过了刘邦,后面再也没有机会杀掉他了,后来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逃离宴会;定居在了汉中,经过一段时间养精蓄锐破除了项羽的封锁,一跃冲出关中直捣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此时还在山东镇压一听老家被刘邦打了,赶紧回来,但是一到家就被刘邦打了出来,最后退到了河南荥(xing三声)阳,然后互相对峙着,所以才出现了象棋中的界限。

好了这本书通篇也就差不多的大概内容也差不多了,讲述了从春秋战国到西汉的故事,里面还有好多细节还没有讲完,大家可以去看这本书,我自己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知识,好多历史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也都包含了,自己看了之后历史脉络重新梳理了一遍;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自己充电才是当下我们应当做的。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7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是一本好玩,有趣的书。翻开这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你会不知不觉通晓历史。这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写出了五代十国和宋元时的清晰脉络:大宋打仗经常吃亏,但繁荣恢复快。元朝时期爱内乱,仅仅38年换了九个皇帝。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岳飞。因为,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更可贵的是他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战斗。后来,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又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而秦桧这个人恰恰和岳飞相反。因为,他是南宋的大奸臣。(正是他杀了岳飞)他不仅不想灭掉金国,还妄想与老奸巨猾,欺软怕硬的金国交好。竟然,为这样愚蠢的想法杀死了宋国的一大助力----岳飞。放弃了打倒金国的机会,(这也是后面为什么南宋会灭亡的原因之一)还不断的给金国送钱、称臣最后把准河以北都送给了金国。我真为宋国有这样的奸臣难过。

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我们华夏民族的团结。我们不能学习历史中的那些卑鄙小人,为了篡夺皇位谋害好人。要学习岳飞、赵匡胤,那种精忠报国,以身作则的精神。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8

这个暑假,我闲来无事,便到图书馆去转转;而这本名字新颖、独特的书一下子便吸引住了我,我当即便拿起它来仔细品读,这才发现它真的是一本中国史!

这本书不但不像传统史书那样循规蹈矩、死板不知变通,还采用了漫画、搞笑段子的方式使人不感枯燥反而感到有趣;它也不拘小节,把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略去,又把必不可少的知识化作简短的小贴士,呈现出来·····使史书也可生动有趣、令人喜爱。从而更易了解和记住历史。

比如:它把春秋战国比作一个班级——周天子为“班主任”,诸侯国则为“学生”相互征伐也成了同学之间的打架,而被灭了国变成了被赶出了班级·····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本书,它的作者名叫“二混子”;虽然有些不太正经,但它却是一部严谨的极简中国史。它通过手绘和段子捋清了整个历史的大脉络:春秋战国像个大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让你在欢乐的同时了解历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9

首先,来介绍一下屈原的个人背景。

屈原,楚国人,某一楚王的后代,富家子弟。就任于楚怀王时期,被封为左徒(左徒:到现在也没有分析出来到底是个啥子官职,但是可以和楚怀王一起开会,很厉害)爱国诗人,后被楚怀王气死,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这天被后人纪念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人会问,古代爱国爱民为国而死的不止他一个,凭什么偏偏纪念他,屈原何德何能?是这样的,屈原首创了楚辞,也就是骚体。这是古代所没有的一种文体,要不说,出名也得有文化,几率大喔。

屈原怎么被楚怀王气死:

楚怀王,脑子里近的可不是普通的水,那可是开水,那是谁给楚怀王的脑子灌的开水呢。

这个人是他的大臣靳尚和妃子们。所以这个大臣也是屈原的死对头。张仪靠着忽悠与楚怀王讲,“大王你要是能和齐国从起断绝关系,我们大王就给你600亩地!”

楚怀王的不坚定加上靳尚的以抱秦国大腿为中心思想的谗言,成功说服了楚怀王。屈原直肠子,不招人得意,自然楚怀王也不去理睬。(要知道如果楚怀王听取了屈原的言论,杀了张仪,也就没有了张仪的连横,那时候屈原就不仅仅只是个爱国诗人,将会改变历史。

和齐王断绝关系的楚怀王屁颠屁颠去找秦王要地,秦王不理。。回到家的楚怀王寻思寻思以为是自己的诚意不够,又去把齐王骂了一顿。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0

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理清历史脉络,让我受益良多,也学到了不少。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来作为开场。在已经进入速度时代的当下,历史类的读物对于现在工作学习都相当繁重的我们来说未免有些枯燥和乏味。但这本《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却能通过用漫画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五千年的精彩世界。

作者用聊天说话的方式,加上现今社会的网络流行用语,把历史事件放在我们熟悉的现实场景中,结合漫画的表达,把历史讲成了活生生的小段子,仿佛就在眼前。读者在爆笑中慢慢记住了那些艰涩难懂的历史事件。例如其中有一段,作者将春秋列国比喻成一个班级,把周朝比喻成班主任,十分诙谐幽默。让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知道了很多成语的真正来源,如秦晋之好、朝秦暮楚、退避三舍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着重从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历史中捋出清晰的历史脉络,避免信息繁杂而使读者产生负担或厌烦,帮助读者通俗易懂地掌握历史主干,让我们在有兴趣阅读其他史书时能更加轻松。

正如诸多历史学家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为读者,我认为正确解读历史,了解历史,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世接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使国家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模板


经典的影片经过岁月的磨炼而变得优秀,我们在深思中会领悟到不一样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即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告诉自己曾经看过,感动过。你想了解作品观后感该如何写吗?也许下面的“《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正合你意!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1】

看完了中国通史,给我六下印象最深的3个朝代已说了2个,最后一个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朝代就是秦朝了。

清朝之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深,是因为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朝代,秦始皇的脑子聪明的难以想象,竟然能统一全中国,可见他的头脑有多聪明。可是,秦始皇也有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过于使用民力,做什么事情都要大量使用自己的人民,所以,秦朝还是没有度过被灭亡的厄运,可是,虽然秦朝灭亡了,但秦始皇陵是非常宏伟的,并且,秦朝还有世界上非常着名的秦兵马俑,可见当时秦朝的发达与鼎盛。秦朝急政暴虐,从而导致了迅速的灭亡,着也让人感到有积分可惜。不过,秦始皇统一中国着一汗马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如过我门没有统一,现在的我们就回是一盘散沙,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我门在一起,才可一抵挡住外面的攻击。

着就是我读过中国通史的读后感,建议大家看完上下五千年后来看看中国通史,你就会对没个朝代更加的了解!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2】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拥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我为了进一步探求、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便翻开了《中国通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五千年历程的风风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时期,下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皆有史,一以贯之,详细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读者明白,中华民族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过来的。这本书与我国另外一本伟大的史书——《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着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说句实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边看文字注解,边看《二十五史》。

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在书中讲述的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而且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中国通史》叙述内容不再是单纯的褒贬人物、列举事状,而是逐级分编、分章、分节,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在它的故事里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正所谓读史明智,其义同上。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但部分史书却未见其功,全间其过。这些对他的评价正对应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那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中国通史》我感悟了: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见于人。才是明智的选择。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则是不变的法则!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3】

这个暑假我看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一部百集纪录片从第一集中华道路,第二集中华祖先,第三集农业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从远古社会到封建帝国的败落,一集集,一段段,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这部纪录片堪称一本完整的中国历史。

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历史的需求。以前我认为历史十分乏味,无趣,但现在《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

在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因而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让用“穿越”去了解历史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变成了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

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

在看到《中国通史》的最后几集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评论,观看量也很少。但其实每一段历史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份独特的感受,一份别样的体会,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段历史,别让它被埋没,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国历史的辉煌。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4】

流逝的远古

读《中国通史》读后感

陆龙斌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钱老师的评价:《中国通史》浩如烟海,可就一点,如智慧来自实际,英雄从平凡起步等入手,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能做好。当然,作为尝试未尝不可。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5】

我还未曾将中国通史看完,而且暂时看得不多,因为我觉得这要细看才能有所收获。一直读下来,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章“秦汉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老师说,历史是有联系的。学好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联系。所以,在我们正着迷于秦汉时期的中国发展时,也要看看,此时此刻世界是怎样发展的。

我们都知道,经过多年复杂的斗争,到战国晚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然而,秦以残暴的手段对待人民,在人民中播下了反秦的火种。秦朝就因为嬴政的暴政迅速走向灭亡。与秦的`兴起大体同时,在南亚次大陆曾出现了孔雀帝国。相传,阿育王原来也是一个十分残暴的君主。但好在他之后学会了忏悔,派人四出宣扬佛教,并建筑了大量的佛塔。但由于其内部名族纠纷多,最终也走向灭亡。孔雀帝国和秦帝国都曾威震一时,也都昙花一现便瓦解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种整体的世界发展中看出些什么呢?

秦亡后,汉朝迅起。秦在客观上为汉的统一扫清了道路。汉朝对于秦留下的东西是批判的传承的。例如秦是焚书坑儒,而汉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西汉屹立于东亚的时期,雄霸于西地中海的罗马共和国的骎骎东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际成为拥有一切大权的罗马君主。罗马的历史由共和时代转入帝国时代。在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的时期,西汉的政权逐渐落入外戚王氏手中,公元25年,刘秀即位称帝。刘秀出身汉的宗室,所建皇朝仍然称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然而,历史总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1年后,统一的东汉帝国被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代替。同时,世界的另一端罗马帝国已由极盛点逐渐下落。公元一至二世纪是四大帝国并存时期。此后它们延续的时间虽然不同,但都失去了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愕然发现,历史的发展有多么的相似啊!

我觉得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讲真个历史故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让读者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读下去的!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国通史》。

一打开《中国通史》这本书,就见到这么一段话: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之路。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心灵有了极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时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著,都等着我们后人去一一品读,把这文明传承下来,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可以把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断了代呀!

《中国通史》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华夏起源文明开始——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三国乱争——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两朝的大概的历史过程。 我认为《中国通史》这本书很好,它帮助我们在先贤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华;它可以帮助我们探求无尽的知识宝藏;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从盘古开天辟地——明清两朝这段距离的整个历史过程;它还可以帮助我们……

总之一句话《中国通史》这本书是一个历史的汇演!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7】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是必将复兴的肯定,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我带着对中华历史的敬意,品读了《中国通史》。

顾名思义,《中国通史》讲的就是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华的兴衰,纵跨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上起先秦,下到澳门回归。

翻开第一页,沉重而缓慢。凝视着它淡黄的书页,让那来自远古的风,把我的心吹得透彻、空灵、沉重,让那来自远古的长啸,震撼我的心灵。

前言一开始就说道:“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尽不相同。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青史留名,垂芳百世,而有的人只能悲历史的洪波湮没,甚至悲自己忘却?为什么有的人可死得重于泰山,而有的人只能死得轻于鸿毛?

岳飞的人生因为“忠”而风波亭的点点残血未曾被洗去,项羽的人生因为“霸”而不朽,李白的人生因为“豪”而乌江前的悲壮未曾被江声湮没,鲁迅的人生因为“斗”而那冷竣的眼神未曾被遗忘。

沉重,是圆明园那残痕断壁中残留的血泪,是莫高窟中丢失的一卷卷经文,是七君子为革新而死的悲烈。一个泱泱大国,有过蒙古铁骑的强悍,有过大唐盛世的辉煌,却被几个西方列强蹂躏着,践踏着,欺凌着。五千年的诗酒文华,五千年的封锁闭塞被一朝打破,五千年的艺术成就,五千年的珍贵文物在顷刻间瓜分殆尽。尊严,荣誉,文明被侵略者狠狠的踩在脚下,践踏了一遍又一遍,末了,还重重的吐一口唾沫。

现在,中华站起来了,东方睡狮苏醒了,我们中华少年将再次谱写中华璀璨的诗篇!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8】

中国通史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这部《吕著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论著的一种。这部书针对当时上海大学文科学生学习上的需要,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编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作者认为当时上海流行的通史著作,虽然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条理系统,上下不够连贯,使初学者摸不清头绪,不能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学生,他们正需要有系统的历史知识,以求进一步的钻研,因此就有采用这样特殊体例来编写通史的必要。在今天看来,这种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它对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中国通史》观后感简短【篇9】

本学期网上阅读活动,我选读的书是xx年12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吕思勉先生创作的《中国通史》。

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对历史感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沒机会如愿。这本书我年初也读过一部分,这次阅读活动我仍选此书。由于当前眼睛视力欠佳,我是读听相兼。

我认为:

通过读历史可以有助于加强我们对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可以引发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让自己明白修身,养家方面很多道理。

其实通过读历史,是为了了解中国的过去,那就是从古至今政治间的残酷,每个朝代的创立者都英勇无比。政权继承者的能力逐渐下降,加之继承过程的内斗或外来势力的干涉,或长或短,旧朝代必将灭亡,被新的朝代所替代。看历朝历代之更迭,始终未能逃脱兴盛、衰败、灭亡的怪圈。历史的车轮却仍滚滚向前!

通过读历史更能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其实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发展史,一部人民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血泪史,也是一部英雄杀戮的血腥史!

相关推荐

  • 雨滴成长史的幼儿故事 沙沙沙在大自然的歌谣中,我,一滴小水滴诞生了。我随着大部队来到地面,看着这新奇的一切,好奇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嗨,树伯伯,你的头发快被秋天拔光了呢!嗨,草哥哥,你怎么低头弯着腰啊?是不是考试考砸了被...
    2021-07-02 阅读全文
  •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部模仿史 作为被模仿者 平时喂女儿吃牛奶,她总是慢吞吞的!我就会说“宝宝再不吃,妈妈要生气啦!” 昨晚抱她上床睡觉,她说“爸爸快睡觉,把电脑关掉!”她爸爸不在意地说“你先睡吧,爸爸过会儿再睡。”女儿马上说“我要...
    2022-01-03 阅读全文
  • 这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你去过几个? 正值春暖花开,我们除了郊外踏青,赏花之外,还可以去各地看看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当地文化气息。那大家知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己又去过哪些呢?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一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2023-03-18 阅读全文
  • 一根雕花牙签的成长史的故事 1、一根雕花牙签的成长史的故事 雕刻家用了很长时间,雕刻出一根精致的雕花牙签。他把牙签放在盒子里,准备送到博物馆去参加展览。可是路上,却遇到了一个小偷,把他的钱包和盒子都偷走了。 小偷把钱包和盒子打开...
    2020-09-19 阅读全文
  •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关于中国故事可不少,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哪些有趣又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故事呢?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内容,欢迎大家收藏阅读!
    2023-01-07 阅读全文

沙沙沙在大自然的歌谣中,我,一滴小水滴诞生了。我随着大部队来到地面,看着这新奇的一切,好奇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嗨,树伯伯,你的头发快被秋天拔光了呢!嗨,草哥哥,你怎么低头弯着腰啊?是不是考试考砸了被...

2021-07-02 阅读全文

作为被模仿者 平时喂女儿吃牛奶,她总是慢吞吞的!我就会说“宝宝再不吃,妈妈要生气啦!” 昨晚抱她上床睡觉,她说“爸爸快睡觉,把电脑关掉!”她爸爸不在意地说“你先睡吧,爸爸过会儿再睡。”女儿马上说“我要...

2022-01-03 阅读全文

正值春暖花开,我们除了郊外踏青,赏花之外,还可以去各地看看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当地文化气息。那大家知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己又去过哪些呢?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一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2023-03-18 阅读全文

1、一根雕花牙签的成长史的故事 雕刻家用了很长时间,雕刻出一根精致的雕花牙签。他把牙签放在盒子里,准备送到博物馆去参加展览。可是路上,却遇到了一个小偷,把他的钱包和盒子都偷走了。 小偷把钱包和盒子打开...

2020-09-19 阅读全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关于中国故事可不少,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哪些有趣又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故事呢?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内容,欢迎大家收藏阅读!

2023-01-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