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3定语从句课件(集合4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定语从句课件。

为了更好地迎合您的需求,我们对“定语从句课件”进行了编辑。提供顺畅教学,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相信对于教案的编写老师定然不会陌生。教案能够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定语从句课件(篇1)

一、语法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的语法第一课时,初次导入含引导词who, which, that的定语从句,这里的定语从句出现得比较凌乱,因此我把这些语法整合起来教学,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定语从句对于高中英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它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举足轻重的,无论单选还是在阅读理解中,它都无所不在。甚至在作文中,轻轻松松的写出几个定语从句,就能为你的作文添光加彩。因此,我们要对它进行着重的讲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结构及用法。

B. 掌握定语从句的引导词who, which和that的基本用法。

2)能力目标:

A. 能口头上用简单的定语从句描述人或物。

B. 能在笔头上用定语从句描述人或物。

3)情感目标:

A、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趣味和实用性。

B、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4)、学习策略目标

A、 兴趣教学策略,其中包括表演、对话

B、通过小组讨论,培养良好的总结能力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 引导词which, who及 that的基本用法。

2). 复习和巩固定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

2、教学难点

1)引导词that的特殊用法。

2)学会运用定语从句造句。

四、学情分析

我们高一基础班的孩子大体上存在这样的'毛病:

1、没有英语学习兴趣,而且很有自己的小个性,需要通过他们喜欢的话题来激发学习兴趣;

2、初中的英语基础没打扎实,导致现在高一的课听不懂,进步缓慢。针对这样的学生,我每节课设置的内容不在于多和难,而在于精与层次。由易到难的吸引他们逐步进入到英语学习环境中来。

五、说教法

根据英语“课标”的要求,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因此,我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每个环节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时获得成就感,同时,不同难易的任务有效地锻炼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

2.情境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尽量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充分利用新学的知识并且把枯燥的语法规则学习融入有趣的口语训练,交际应用当中。

3、合作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本课打破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采用“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的课堂教学结构,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降低语言焦虑感,获得愉快的学习经历,从而对学习本身和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感

六、教学设计

Step1 Leading in

以一个笑谈式的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比如,在师生问答中很随意地引出下列对话:

T: Do you like the boy?

S:Which one?

T: The one who has big eyes. ……

在学生猜出答案之前给学生输入尽量多含who的定语从句。

Your classmate is the boy / man who ……

Step2知识输入与输出

(一)引导词who的用法

1、知识输入

定语从句的定义,结构及引导词who的用法。

2、知识输出

让学生小组合作翻译及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

The man who stood here a minute ago is my father.

Do you know the thief who stole your money?

(二)引导词which的用法

1、利用下列对话引出含有Which的定语从句。

T: May I borrow a pen?

S: Which one?

T: The one which has a rabbit on it.

The one which is very long.

2引导which的用法

3、然后把学生的钢笔收集起来,一次展示几支,让学生用定语从句描述自己的钢笔,并且领走。

Which pen is yours?

The pen which …… is mine.

4、学生分组运用who、which 进行造句比赛

(三)指出某些只用that的情况

1、给出一段含有that的小文章让同学们讨论并猜测使用that的情况

2、给出只能用that的情况并进行讲解分析

Step3 Practice

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并且选出本节课的“智力天使”

(一)翻译我最行

1). 这就是下学期将要教我们英语的老师。

2). 我昨天看见的老外来自澳大利亚。

3). 他在我们昨天参观的工厂工作。

4). 你想买的自行车太贵了.

(二)情景有我更精彩

给出一个特定情景,让同学发挥想象力小组编对话

七、作业布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复印好的关于本节课的定语从句的题发

定语从句课件(篇2)

名词性从句包括:

主语从句

表语从句

宾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 The question is who can complete the difficult task.• He has no idea what a remarkable woman Mary is.• That she was able to come made us very happy.• He objected that it was impossible.一、主语从句

1、主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主句的主语

That she was chosen made us very happy.What caused the accident is a complete mystery.Whoever comes to the party will receive a present.【注】 “that”在主语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但放在句首时不能省略。

2、问:怎么才能 that 不放在句首呢?

答:有时为了使句子结构平衡,避免“头重脚轻”,常用it作形式主语,而把从句放在后面。

It depends on the climate whether they are going shopping today.试试看:新产品销售得好不好取决于它的质量和价格。

It作形式主语的几种结构:

1、It+ be +形容词+ that从句

It is strange that he knows nothing about it.2、It+ be +名词+ that从句

It is a pity that they have failed in the match.3、It+动词+宾语+ that从句

It depends on its quality and price whether a new product sells well.4、It+动词的被动结构+ that从句

It is still unknown which team will win the match.作文常用句式:

1、It turned out that...结果是„

2、It has been proved that...已经证明„

3、It is well-known that...众所周知„

4、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二、表语从句

1、表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主句的表语

The reason is that you don’t trust her.This is where I disagree.例:The reason ____ we didn't trust him is ______ he has often lied. reason 后面的表语从句只能用that 引导, 不能用because 引导, 但reason后面的定语从句可以用why。

2、表语从句不能用if引导,但可用as if引导。例如: He looked as if he was going to cry.三、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主句的宾语,宾语从

句一般放在动词、介词或形容词后。

She explained that she was late because of the heavy traffic.【注】

① 有时要用it作形式宾语,而把宾语从句放在句子的后面。He has made it clear that he will not give in.①

如do you think/believe/suppose/expect/imagine后接特殊疑问词引

导的宾语从句,疑问词要放在句首。

What do you think is going on outside? ③

I/We(don’t)think/believe/suppose/expect/imagine后接宾语从句

时,反义疑问句要与从句中的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

I don’t suppose he cares,does he? ④ 在宾语从句中,引导词whether和if基本一样,但介词后的宾语

从句多用whether。

It all depends upon whether we can get their cooperation.⑤ 动词doubt如用于肯定句,其后的宾语从句常用if/whether引导,如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则宾语从句用that引导。

I doubt if/whether our football team will win the match.I don’t doubt that I can defeat him in the contest.四、同位语从句

在主从复合句中作同位语的从句称为同位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常放在fact, news, idea, truth, hope, problemin, formation 等名词后面,用以说明该名词的具体内容。

The news that they had won the game soon spread over the whole school.

引导同位语从句的关联词用that时,不能省略,不能用which替代

1.引导词that与what的区别

 what从句中作句子成分(主语、宾语、表语等)what=all that/everything that  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放在句首时,不能省略

What we can’t get seems better than what we have.That a new teacher will come to teach us geography is true.2.引导词if和whether的区别

 whether或if均可表示“是否”的情况如下:

引导宾语从句。例如:

I wonder whether/if the news is true or not. 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表示“是否”的情况:

 在表语从句中。例如: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film is worth seeing. 在同位语从句中。例如:

The news whether our team has won the match is unknown.Answer my question whether you are coming. 在主语从句中。例如:

Whether we shall attend the meeting hasn’t been decided yet.如果用it作形式主语,则whether和if都能引导主语从句。

例如:It hasn’t been decided whether/if we shall attend the meeting. 用于句型“名词+as to + whether”中。例如:

There is som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the public should be told about the accident. 后面直接跟动词不定式时。例如:

He doesn’t know whether to stay or not. 后面紧接or not时。例如:

We didn't know whether or not she was ready. 用if会引起歧义时。例如: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like it.该句有两个意思 “请告诉我你是否喜欢”或 “如果你喜欢,请告 诉我”用了 whether就可以避免歧义。3.引导词who与whoever的区别

whoever引导名词性从句时,相当于anyone who或those who,它

既是从句的主语,又是主句的主语。而who只作从句的主语,它

引导的从句才是主句的主语。

Whoever has helped to save the drowning girl is worth praising.Who will be elected presiden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to me.4.引导词what与whatever的区别

whatever引导名词性从句时,与what差不多,只是语气上更强

些,有“任何一切„„”之意。

 This is exactly what I wan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whatever he or she wants.5.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

同位语从句本身完整,定语从句不完整,因此其前的名词在定语从句中通常作主语、宾语或表语等成分。I made a promise that if anyone set me free I would make him very rich.The mother made a promise that pleased all her children.从结构看,同位语从句常由连接词that引导,虽在从句中不充 当任何成分,但不可省略。而定语从句中由关系代词引导,代替先行 词,并在从句中充当成分(主语或宾语),充当宾语时常可省略。6.It 作形式主语和it引导强调句的比较

将 “it is/was„that„”去掉后,句子仍然成立的是强调句,否则是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如:

It is a pity that you didn’t go to see the film.It is in the morning that the murder took place.It is John that broke the window.7.whoever与no matter who;whatever与no matter what whoever和whatever既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也可引导让步状语

从句;no matter who和no matter what只引导让步状语从句。Whatever(=No matter what)you may think,I’m going ahead with my plans.Take whatever you need and leave me alone.9.名词性从句中的语气

(1)在It is necessary/natural/important/strange...+that从句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should+原形动词”表虚拟语气,且should 可省略。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problem should be settled at once.(2)表示“建议、命令、要求”意义的动词,后接that从句时,从句

中的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即“should+原形动词”,且should 可省略。

Bob’s doctor suggests that he(should)rest for a few days.(3)表示“建议、要求、命令、想法”意义的名词,后接that从句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should+动词原形”,should可以省略。

这类名词有:advice,agreement,command,decision,demand, determination,order,preference,proposal,request,requirement等。This is our only request that this(should)be settled as soon as possible.同样,如主语是表示“建议、要求、命令、想法”意义的名词,那么that引导的表语从句中也要用虚拟语气。

Her suggestion was that they(should)carry on their conversation in French.

定语从句课件(篇3)

一、设计背景

1. 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如让学生用定语从句来完成对人物喜欢的人物进行描述,如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he is the only one who’s studying French.等。

2.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能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的符合生活实际的他们感兴趣的一环扣一环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紧紧围绕总任务展开,再深入,在一个一个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能用定语从句较自如地描述及谈论人和物。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2)情感目标:促进同学间积极合作交流,发展同学间的友谊 。

2.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也很感兴趣,极大地鼓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呈现在课堂上能使教学更生活化,也更直观和具体。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讨论等方式学习定语从句,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定语从句,要达到让学生初步掌握定语从句这一目的。

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观察以下例句:

1.The red pen is broken.

2.The pen on the desk is broken.

3.The pen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broken.

导入:通过对定语的理解,导入定语、定语从句的概念,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短语或句子,当修饰词是一个句子时被称为定语从句。通常置于它所修饰的词之后,这种被修饰的词叫做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只用作状语。

例句分析:

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me.

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He is the only one who is studying French.

Be careful of the person who doesn’t speak and the dog that doesn’t bark.

You can’t wake up a person who pretends to sleep.

He who can’t get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I like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other that he found very difficult is grammar.

The other day, my friends and I talked about the rules that we have in school.

Be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 have ever wanted to do.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得出结论1)当先行词是物时

a. 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ich/that引导,且不能省略.b. 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用which/that引导,且可以省略.

2)当先行词是人时

a. 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o/that引导,且不能省略.b. 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o/that/whom引导,且可以省略.

第二环节:在学生对定语从句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创设情境,学以致用,让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多媒体呈现的情境,有创造性地造句:

This is a singer who/that …

who is a boy.

who is very shy.

who writes his own songs.

who has a song called Qinghuaci.

Who I like best.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is very strong.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has long nose and big ears.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I like very much.

第三环节: 在学生对一般的规律都把握好以后,把学生的易错点和定语从句的考点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作出总结,该环节设计得很好,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效果较好。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1) I prefer shoes that are cool.

2) I like a pizza that is really delicious.

3) I love singers who are beautiful.

4) I have a friend who plays sports.

学生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为:

who/that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应与先行词保持一致。

第四环节:小节本堂课的内容

什么是定语 ?

什么是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的结构是什么?

关系词有几重作用?

此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升华,并在大脑里形成知识框架,把知识系统化。

第五五环节:巩固练习---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掌握得很好。

第六环节:合作探究

留给学生的问题

1.如果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用什么关系词?

2.如果先行词是时间,用什么关系词?

3.如果先行词是地点,用什么关系词?

4.关系词whose怎么用?

通过此环节给学生留下思维拓展的空间,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体现学习的延续性。

课堂小结:通过例子让学生总结定语从句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总结不同关系词的用法。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有了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深化。

六、课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楚,板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较好地归纳了定语从句的特殊用法,并能用定语从句写文章,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

1、在引入部分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把他们描述图片的简单句用关系词合并为定语从句。

2、最后一个环节用定语从句翻译文章时间安排不足,应多用二至三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翻译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让学生提出更多的修改意见。教学机智:本节课学生在归纳特殊用法时,提出了设计内容之外的规律,教师能给予肯定,并提出在下一教学环节进一步讨论。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适时进行点播。

再教设计:第一环节讨论图片,把学生说出的简单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改为复合句,使引入部分目标更明确。最后翻译文章留出十分钟时间让更多学生展示范文,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定语从句课件(篇4)

复合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

定语从句

考点一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whose是一个表示所属关系的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定语,of which可以代替whose指物,词序一般是名词+of which或of which+名词。of whom 可以代替whose指人,词序是名词+of whom。

2.which,that所代替的先行词是表示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关系代词用that;which代指前面整个句子内容。

3.who,whom,that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

考点二 介词提前了的定语从句

1.与定语从句中的动词构成搭配。2.与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先行词构成搭配。

3.of+which/whom表示所属关系。(表所属关系也可用whose)考点三 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when指时间,where指地点,why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分别作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原因状语。

2.先行词是时间名词或地点名词时,如果在从句中不作状语,则不能用when或where引导定语从句,而要用which/that。

考点四 先行词为point, situation, case等的定语从句

point,situation,case,activity等,从表面上看它们不是表地点的,但却表示类似地点的意义,因此它们作先行词时,如果引导词在从句中作状语,那么这个引导词要用where;如果不作状语,则用关系代词that/which。

名词性从句

考点一 主语从句

主语从句在主句中作主语,位于主句谓语动词之前,但多数情况下由it作形式主语,而把真正的主语放在句子的后面,其句型结构为:It+be+n./adj.+that/whether/why/when+从句。考点二 同位语从句

1.同位语从句常放在fact,news,idea,truth,hope,problem,information,belief,thought,doubt 等名词的后面,是对前面的名词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前面名词的具体含义。2.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

同位语从句是对前面名词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引导词只起引导作用,不在句中作任何成分,一般不可省略。定语从句是对前面名词进行修饰、限制,引导词在句中作一定的句子成分。考点三 表语从句

表语从句在句中作表语,位于主句的系动词之后。引导表语从句的连词有that,whether,as if;疑问代词有who,what,which;疑问副词where,why,when,how等。考点四 “疑问词+ever”与“no matter+疑问词”的区别

“疑问词+ever”与“no matter+疑问词”虽然都有“无论……”的意思,但是用法有区别:“疑问词+ever”既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也可引导状语从句,而“no matter+疑问词只能用来引导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

考点一 时间状语从句

1.表示时间的状语从句可以由when,whenever,as,while,before,until,ever since,as soon as等词引导。

【温馨提示】when可表原因,意为“既然”。

How can you expect to learn anything when you never listen? 既然你什么也听不下去你怎么期望学东西呢?

2.as soon as,immediately,directly,instantly,the moment,the minute,the instant,no sooner...than...,hardly/scarcely...when...和once(一……就……)这些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都表示从句的动作一发生,主句的动作随即就发生,常译为“一……就……”。从句中用一般时态代替将来时态。

3.no sooner...than和hardly...when引导的从句表示“刚……就……”。主句中的动词一般用过去完成时,从句用过去时。若把no sooner, hardly提到句首,主句须倒装。考点二 条件状语从句

1.通常由if,unless如果不,除非,as(so)long as 只要,in case “结果,万一”等连词引导。2.由on condition(that);provided(that);providing(that)(假若;倘使);supposing(that)等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考点三 地点状语从句

1.通常由连词where和wherever引导,从句可位于主句之前,也可位于主句之后。2.地点状语从句在句首时常兼有抽象条件意味。Where there's a will,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考点四 让步状语从句

1.由although,though,as引导的状语从句although和though同义,用法基本相同。前者较正式,多置于句首;后者较通俗、口语化。

【温馨提示】 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多用于书面语,语序要倒装。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尽管他是个孩子,但是他知道得很多。

2.even if, even though表示“即使,纵然”,有退一步设想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中。3.whether(...o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设。4.由疑问词+ev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考点五 原因状语从句

原因状语从句常用because, since, as, for引导,还可用now that(既然),considering that...(考虑到……),not that...but that(不是因为……而是因为)等引导。考点六 结果状语从句

结果状语从句由so that, so...that, such that, such...that等词引导。

复合句专项练习

1.The school shop, ________ customers are mainly students,is closed for the holidays.A.which

B.whose

C.when

D.where 【解析】答案:B 句意:这家校内商店放假时关门,它的顾客主要是学生。考查定语从句。本句没有并列连词也没有从属连词,故可判断逗号后面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本句先行词是the school shop,还原到从句后为:The school shop’s customers are mainly students.因此选B,用whose引导定语从句,关系代词whose在从句中作定语。

2.The old town has narrow streets and small houses ________ are built close to each other.A.they

B.where

C.what

D.that 【解析】答案:D 句意:这个古老的小镇拥有建造得彼此靠得很近的狭窄街道和小房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先行词是narrow streets and small houses,还原到从句中作主语,所以用关系代词that。A和C不能引导定语从句;B是关系副词,不能作主语。3.Julie was good at German, French and Russian, all of ________ she spoke fluently.A.who

B.whom

C.which

D.that 【解析】答案:C 句意:Julie擅长德语、法语和俄语,所有的(三门语言)她都说得很流利。先行词为German,French,Russian,代入定语从句后为:She spoke all of the three languages fluently.由此可见,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of的宾语,先行词指“物”,且介词提前,故用which。4.Mother bought many tomatoes from the market two days ago, ________ some have gone bad due to the bad weather.A.of those

B.from which

C.of which

D.in which 【解析】答案:C 考查定语从句。此处表示“其中的一些西红柿”,故用“介词+关系代词”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5.As a teacher, I seldom give my students so difficult a problem ________ they cannot work out.A.that

B.if

C.in order that

D.as 【解析】 答案:D 句意:作为老师,我很少给我的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先行词为so difficult a problem,代入定语从句后为:They cannot work out so difficult a problem.由此可见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so或such+名词”作先行词、且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时,需用as引导定语从句。本题易误选为A项,用that引导状语从句,但状语从句应是完整的,所以,如选A项,题干应该为:As a teacher,I seldom give my students so difficult a problem that they cannot work it out.作为老师,我很少给我的学生如此难的问题以至他们不能解决。

6.It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___ the old bus st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a modern hotel or not.A.whether

B.when

C.which

D.where 【解析】答案:A 本题考查名词性从句。句意:那个旧公交车站是否应该被一家现代化宾馆所取代仍在讨论中。“It”作形式主语,“________ the old bus st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a modern hotel or not”作真正的主语。根据句意及题干中的“or not”可知答案为whether,“whether...or not”在名词性从句中意为:是否。

7.She is very dear to us.We have been prepared to do ________ it takes to save her life.A.whichever

B.however

C.whatever

D.whoever 【解析】答案:C 句意:她对我们弥足珍贵。我们已经准备好尽一切努力挽救她的生命。这里的whatever既作take的宾语,也引导do后的宾语从句。

8.Being angry is OK, but knowing how to tell someone ________ made you angry is important.A.that

B.which

C.why

D.what 【解析】答案:D 考查名词性从句。句意:生气没什么,但是知道如何告诉别人什么导致你生气是很重要的。tell someone之后是宾语从句,且从句缺少主语,因此空处填what。9.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argument about ________ it is necessary for children to learn English from an early age.A.whether

B.if

C.what

D.that 【解析】答案:A 考查宾语从句。空白处在介词about之后,表示“是否”之意,且在介词之后引导宾语从句,只能用whether,介词后通常不用if引导宾语从句。

10.The whole family were worried about Jane because no one was aware ________ she had gone.A.that where

B.of the place which

C.of what

D.of where 【解析】答案:D 句意:全家人都为詹妮担心,因为没人知道她去哪里了。be aware of知道,为固定搭配;where引导的从句作介词of的宾语。

11.He had no sooner finished his speech ________ the students started cheering.A.since

B.as

C.when

D.than 【解析】答案:D 本题考查固定句式。句意:他刚做完演讲,学生们就开始欢呼起来。no sooner往往与than连用,意为:一……就……。故答案为D项。

12.As is reported, it is 100 years ________ Qinghua University was founded.A.when

B.before

C.after

D.since 【解析】答案:D 考查状语从句。句意:据报道,自从清华大学成立已经有100年了。这里用句式“It be+一段时间+since引导的状语从句”表示“自从……(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13.No matter how ________, it is not necessarily lifeless.A.a desert may be dry

B.dry a desert may be C.may a desert be dry

D.dry may a desert be 【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让步状语从句。句意:无论沙漠可能会多么干燥,那里也未必没有生命。“no matter 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构成让步状语从句。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要求。

14.Having checked everything, he sat down to do his homework, ________ he heard a lightening strike the electricity pole in the backyard.A.for

B.when

C.or

D.but 【解析】答案:B 考查连词。句意:检查了所有的东西之后,他坐下来开始写作业,这时他听到闪电击中了后院的电线杆的声音。此处用when表示“这时”。

15.If you are traveling __ the customs are really foreign to your own, please do as the Romans do.A.in which

B.what

C.when

D.where 【解析】答案:D 句意:如果你正在一个风俗迥异的地方旅行,请入乡随俗。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A项in which在定语从句的引导词,缺少先行词,所以不正确。16.--Could you please cut the price a little?--Er...________ you buy more than ten.A.even if

B.so long as

C.in case

D.as soon as 【解析】答案:B 句意:— 你能降一点价吗?— 呃……只要你买十个以上。so long as只要;even if即便,即使;in case以防万一;as soon as一……就……。

17.It was foolish of you to take a taxi ________ you could easily walk there in five minutes.A.though

B.as long as

C.so that

D.when 【解析】答案:D 考查连词。句意:你五分钟就可以走到那儿的,可你还打的去,真是太傻了。根据语意可知此处用when引导状语从句,意为“既然,考虑到”。though意为“尽管,虽然”;as long as意为“只要”;so that意为“为了”,都不符合题意。18.________ one is fully prepared, out door sports can sometimes mean injuries.A.Until

B.Because

C.When

D.Unless 【解析】答案:D 考查连词辨析。句意:要是没有充分准备的话,户外运动有时会意味着受伤。根据语意选D项,表示“如果不……;除非……”。

19.There she was, standing exactly ________ I had left her, crying bitterly.A.when

B.that

C.where

D.in which 5 【解析】答案:C 考查状语从句。句意:她就站在我刚才离开她的那个地方悲痛地哭。where I had left her是地点状语从句。

20.The new teacher was so well organized that she began ________ we stopped yesterday so that no point was left out.A.when

B.in which

C.how

D.where 【解析】答案:D 考查状语从句。句意:这位新老师条理非常清楚,她从我们昨天停止的地方开始,没有遗漏要点。where we stopped yesterday是状语从句。21.--Could you do me a favour?

--It depends on ________ it is.A.which

B.whichever

C.what

D.whatever 【解析】答案:C what在此导宾语从句,what在宾语从句中用作表语,句意为:这要看是什么(即这要看你要我帮什么忙)。

22.________ team wins on Saturday will go through to the national championships.A.No matter what

B.No matter which

C.Whatever

D.whichever 【解析】答案:D 从句意上看,应一个表示“无论哪一个”的选项,因此B和D比较合适,但No matter which只用于引导状语从句,不用于引导名词性从句,故不能选B。23.--It’s thirty years since we last met.--But I still remember the story, believe it or not, ________ we got lost on a rainy night.A.which

B.that

C.what

D.when 【解析】答案:B that在此引导同位=语从句,修饰名词the story。此题的难点是,其中插入了believe it or not,使问题变得复杂了。

24.See the flags on top of the building? That was ________ we did this morning.A.when

B.which

C.where

D.what 【解析】答案:D what在此引导表语从句,同时what在表语从句中用作动词did的宾语,其意相当于did the thing that。

25.A warm thought suddenly came to me ________ I might use the pocket money to buy some flowers for my mother’s birthday.A.if

B.when

C.that

D.which 【解析】答案:C that在此引导同位语从句,修饰名词thought。此题的难点是,名词thought与修饰它的同位语从句被分离开了。

26.The factory was built in a secret place, around ______ high mountains.6 A.which was

B.it was

C.which were

D.them were

【解析】答案:C 容易误选A 或B, 将A、B 中的 which和 it 误认为是其后句子的主语。around which were high mountains是一个由 “介词+which” 引出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在该从句中,主语是 high mountains, around which是表语,所以句子谓语应用复数were,而不是用单数 was。

请做下面一组题(答案均为C):

(1)Yesterday we visited a modern hospital, around _______ some fruit shops.A.which is

B.it is

C.which are

D.them are(2)The murder happened in an old building, beside ______ the city police station.A.which are

B.it is

C.which is

D.them are(3)Next month we’ll move to a new building, next to _______ a nice restaurant where we can have Chinese food.A.which are

B.it is

C.which is

D.them are 27.A man with a bleeding hand hurried in and asked, “Is there a hospital around ______ I can get some medicine for my wounded hand?”

A.that

B.which

C.where

D.what

【解析】答案:C 容易误选 B,认为around 是介词,选which用以代替前面的名词hospital, 在此用作介词 around 的宾语。以上语法分析并不算错,但问题是,照此分析,此句的意思即为:有没有这样一个医院,我在它的附近可以买药治我的手伤?这样的语境显然有点不合情理,因为人们通常是在医院里面治伤,而不是在医院附近治伤。此题选 C的理由是:句中的 around 不是介词,而是副词, 意为 “在附近”;其后的 where引导定语从句用以修饰其前的地点名词 hospital, 句意为:附近有没有一家医院,我可以去买药治我的手伤? 28._____ is known to everybody,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A.It

B.As

C.That

D.What

【解析】答案:B 容易误选 A,认为此处应填一个形式主语。as 引导的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比较下面一题:

_______ is known to everybody that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A.It

B.As

C.That

D.What

此题答案选 A,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 that 从句。再比较下面一组题,其中第(1)题选 B,第(2)题选 D:

7(1)______ is mentioned above,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senior school is increasing.A.Which

B.As

C.That

D.It(2)______ is mentioned above that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senior school is increasing.A.Which

B.As

C.That

D.It 29.Our company will move to a tall building _______ has just been complete.A.which

B.when

C.how

D.where 【解析】答案:A which 在定语从句中用作主语。

30.Our company will move to a tall building _______ we worked two years ago.A.where

B.when

C.that

D.which 【解析】答案:A where 在定语从句中用作状语。

附加题

1.David is such a good boy _______ all the teachers like.A.that

B.who

C.as

D.whom 【陷阱】此题容易误选A,许多同学一看到题干中的such,再联系到选项中的 that,便认为这是考查such…… that ……句式。况且,这样理解意思也还通顺。最佳答案为C, 不是A, 因为在such…… that ……(如此……以至……)结构中,that引导的是结果状语从句,并且 that 在从句中不充当句子成分,若在上句填入 such …… that ……,句末的动词 like 缺宾语。选C 的理由如下:as用作关系代词,用以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其前的名词 boy,同时 as在定语从句中用作动词 like 的宾语,句意为 “所有老师都喜欢的一位好男孩”。有的同学可能还会问,假若选A, 能否将其后的 that 视为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呢?不能,因为当先行词受到 such 的修饰时,其后的定语从句应用关系代词 as 来引导,而不用that。比较下面一题,答案为A, 因为 like 后有自己的宾语 him。David is such a good boy _______ all the teachers like him.A.that

B.who

C.as

D.whom 请再做以下试题(答案选D):

It was not such a good dinner _______ she had promised us.A.like

B.that

C.which

D.as 2.The buses, most of _______ were already full, were surrounded by an angry crowd.A.that

B.it

C.them

D.which

【陷阱】容易误选 C, 用 them 代指 the buses。最佳答案是D。most of which were already full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 the buses。类似地,以下各题也选D。

8(1)His house, for _______ he paid , 000, is now worth , 000.A.that

B.it

C.them

D.which(2)Ashdown forest, through _______ we’ll be driving, isn’t a forest any longer.A.that

B.it

C.them

D.which

(3)This I did at nine o’clock, after _______ I sat reading the paper.A.that

B.it

C.them

D.which 类似地, 以下各题选 whom, 不选 them:(4)George, with _______ I played tennis on Sundays, was a warm-hearted person.A.that

B.him

C.them

D.whom

(5)Her sons, both of ______ work abroad, will come back home this summer.A.that

B.who

C.them

D.whom(6)I met the fruit-pickers, several of _______ were still university students.A.that

B.who

C.them

D.whom 3.He had thousands of students, many of ______ gained great success in their own field.A.whom

B.them

C.which

D.who

【陷阱】容易误选 B,用 them 代指 students。最佳答案是A,many of whom gained great success in their own field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假若在many of ……的前面加上连词and,则选答案B.比较以下各题(答案均选A):(1)He asked a lot of questions, none of ______ was easy to answer.A.which

B.them

C.what

D.that

(2)He asked a lot of questions, and none of ______ was easy to answer.A.them

B.which

C.what

D.that(3)He told me that he had two girl-friends, neither of _______ knew anything about the other.A.whom

B.them

C.which

D.who(4)He told me that he had two girl-friends, and neither of ____ knew anything about the other.A.them

B.whom

C.which

D.who 4.He had a lot of friends, only a few of ______ invited to his wedding.A.whom

B.them

C.which

D.who

【陷阱】容易误选 A, 认为这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最佳答案是B, 这不是非限制性定语从 句,而是一个独立主格结构,因为空格后的动词 invited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谓语,而是一个 过去分词。当然,假若在 invited前加上助动词 were, 则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答案

便应选A。比较:

(1)They put forward a lot of plans at the meeting, none of _______ carried out in their work.A.which

B.them

C.what

D.that 答案选B, none of them carried out in their work是独立主格结构,carried out 为过去分词。

(2)They put forward a lot of plans at the meeting, none of _____ were carried out in their work.A.which

B.them

C.what

D.that 答案选A, none of them were carried out in their work 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注意与上例比较 句中多了一个助动词were.(3)They put forward a lot of plans at the meeting, but none of __ were carried out in their work.A.which

B.them

C.what

D.that

答案选B, 由于两句之间增加了一个并列连词but, 使得该句成了一个并列句。

5.On Sundays there were a lot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ark, ____ parents seated together joking.A.their

B.whose

C.which

D.that 【陷阱】容易误选, 认为这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最佳答案是A。与上面一题相似,their parents seated together joking不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是一个独立主格结构,因为空格后 的动词seated不是谓语,而是一个过去分词,因为 seat 作动词用时,是及物动词。比较以 下相似题:

(1)On Sundays there were a lot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ark, _______ parents were seated together joking.A.their

B.whose

C.which

D.that 选B。whose parents were seated together joking 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为其后有完整的谓语 were seated.(2)On Sundays there were a lot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ark, and _______ parents were seated together joking.A.their

B.whose

C.which

D.that 选A。因为句中有并列连词and, 整个句子为并列句。

(3)On Sundays there were a lot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ark, _ parents sitting together joking.A.their

B.whose

C.which

D.that 选A。their parents sitting together joking 为独立主格结构。

(4)On Sundays there were a lot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ark, ____ parents sat together joking.A.their

B.whose

C.which

D.that 10 选B。whose parents sat together joking 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为句中有完整的谓语sat。(5)On Sundays there were a lot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ark, _______ parents were sitting together joking.A.their

B.whose

C.which

D.that 选B。whose parents were sitting together joking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为句中有完整的谓语 were sitting。

6.If the man is only interested in your looks, _____ just shows how shallow he is.A.as

B.which

C.what

D.that

【陷阱】容易误选A 或B, 认为这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正确答案为D,注意逗号前是一个条件状语从句,逗号后是该状语从句的主句,that在此代表前文所述的情况,用作主句的主语。类似地,下面几道题也选 that, 而不选 which:(1)If you promise to go with us, _____ will be OK.A.as

B.which

C.and it

D.that(2)If you want a double room, _____ will cost another£15.A.as

B.which

C.what

D.that(3)Whether you go or not, _______ is quite all right with me.A.that

B.which

C.and it

D.so(4)When I say two hours, _____ includes time for eating.A.as

B.which

C.what

D.that 7.She says that she’ll never forget the time _ she’s spent working as a secretary in our company.A.which

B.when

C.how

D.where 【陷阱】容易误选B, 机械地认为时间名词后必须用关系副词when,地点名词后用关系副词 where.正确答案为A.在时间名词和地点名词后是否用关系副词要看它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一般说来,若用作主语或宾语,用关系代词;若用作状语,则用关系副词。上面一题中的动词 spent缺宾语,故应用关系代词 which或that。比较下面一组题:(1)She says that she’ll never forget the time _______ she works as a secretary in our company.A.which

B.when

C.how

D.where 选B。由于空格后的句子不缺少主语或宾语,所以选关系副词when。(2)Our company will move to a tall building _______ we bought last month.A.which

B.when

C.how

D.where 选A。which在定语从句中用作动词 bought 的宾语。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经济课件(合集4篇)


我为了让您感觉满意用了不少心思创作这篇“经济课件”,希望您能欣赏。老师在授课时,通常都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而且写教案课件也要下一番功夫。只有充分规划好前期的教案设计,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规划。

经济课件【篇1】

(一)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分别确定:

(1)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者无书面合同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2)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4)纳税人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2.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3.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4.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例题多选题】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B.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交付加工费的当天

C.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D.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答案】ACD

【解析】选项B: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二)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1.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及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除受托方为个人外,由受托方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解缴消费税税款;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委托方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3.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4.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或者委托外县(市)代销自产应税消费品的,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5.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

(1)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原则上应当分别向各自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但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审批同意,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消费税。

【例题单选题】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消费税纳税地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除另有规定外,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纳税人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省的,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受托方向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答案】A

【解析】(1)选项B:纳税人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省的,不适用由总机构汇总缴纳的特殊规定,应由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别向各自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选项C: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3)选项D: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委托方”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经济课件【篇2】

1.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关于该法律规范性质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该法律规范属于任意性规范

B.该法律规范属于禁止性规范

C.该法律规范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范的种类。“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为授权性规范,也是任意性规范。

2.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其中,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社会组织只具有权利能力,而不具有行为能力

B.设计图纸、公民肖像和科学发明均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

C.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一般通过自身实现,而法人的`行为能力则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实现

D.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称为法律事实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说法。法律关系的主体中,不仅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社会组织也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因此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

3.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可以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下列选项中,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情形有( )。

A.要约和承诺

B.授予代理权

C.遗嘱行为

D.债务免除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选项C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4.以下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该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提出并实施,其他人不能主张其效力的消灭

B.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C.如果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则该行为视同有效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D.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特征。本题的四个选项表述均符合规定。

5.业务员张某到某地采购一批等离子电视机,张某到该地后意外发现当地乙公司的液晶电视机很畅销,就用盖有甲公司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与乙公司签订了购买200台液晶电视机的合同,并约定货到付款。货到后,甲公司拒绝付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B.甲公司应接受货物并向乙公司付款

C.张某无权代理签订购买液晶电视机合同

D.若甲公司因该液晶电视机买卖合同受到损失,有权向张某追偿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代理。(1)被代理人(甲公司)将某种有代理权的证明文件(如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文本、合同专用章等)交给他人(张某),他人以该种文件使第三人(乙公司)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为“表见代理”行为。在此情形下,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2)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没有代理权的代理;二是超越代理权的代理;三是代理权终止后而为的代理。所以C选项正确;(3)教材中无明确依据,依据法理,D选项正确。

经济课件【篇3】

经济法说课比赛课件

各位老师好!

洪荒久远的原始社会开始,经济就已经产生了,千千万万年来,经济时时刻刻的在人类栖息地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直到100多年前,伴随着世纪狂人尼采那句著名的呼喊,:“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思想界掀起的狂风暴雨,经济法才横空出世,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整个经济世界带来了重估一切价值的惊涛骇浪。经济法的出现,是法制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也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今天,就由我——人文科学系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肖芳和大家一起探讨《经济法》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实施两大方面8小点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

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法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具性课程。与之同修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因为,法律虽然神圣不可侵犯,但人不自觉,再严的法律也无用,康德曾感叹道,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学生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掌握了经济法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应用经济法理论解决经济管理、经济贸易活动领域相关问题大展身手,才能在学习后续课程《管理学》、《商务谈判》、《营销学》等课程时拿捏准确,不失偏颇。所以,《经济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新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

为此,我们确立了与之相配的课程设计,那就是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思路。孔夫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教学相长中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不但要教会学生怎么走路,还要交他怎么走才是合适的。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来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不管洋文凭土文凭,能抓住市场就是好文凭的就业形势。

三、内容选取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院相关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我们根据能力项目来确定教学项目,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为了结合实践,为突出本课程特点,将本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分为两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为了将来与学生的就业岗位对接,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员运用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突出学生将来到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打破了学科体系,将《经济法》整合为七个单元即经济法绪论、公司法、企业法、票据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维权法,重点讲授与企业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根据高职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我院商科院校的特点,我院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重点强调实践性教学,突出七个单元基本理论知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院的实践教学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并根据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实训大纲要求,将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分为7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包括四部分内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能力训练、学习情景。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采取签订合同、录像观摩、案例分析、法律咨询、观摩开庭、模拟法庭等六种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

四、内容组织

确定了内容后,将各个模块所需的课时按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分配。大家可看到PPT上的详情。这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并应用经济法学理论解决相关法律问题,让学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能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来维护公司、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帮助学生合法地进行自主创业。

本课程中以认识经济法和相关概念出发,让学生掌握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制度;然后要求学生边学边做,教师边教边总结评价,掌握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制度。

五、教学组织

通过教学活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培养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将这种情感内化成高职学生遵纪守法、自觉自律的强大动力

以“生产者对产品质量担保义务”单元为例来阐述教学过程。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学科教学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及典型案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课程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引发学习兴趣,训练法律思维能力。

1.案例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2分钟)

刘某和王某从某电扇厂仓库盗窃未经检验的轮船用小型电扇两台。二人各分得一台。刘将电扇以60元的价格卖给高某。高某在使用时,被飞出的扇叶削掉半截左耳。高某以扇叶及保护网设计及制造中有缺陷为由向电扇厂提出索赔。请问:高某能否向电扇厂索赔,有何法律依据?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选取与教学项目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呈现(8分钟)

请问:高某能否向电扇厂索赔,有何法律依据?

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以前面案例中揭示或隐含的问题向学生发问,进而提出学习性工作任务,以明确学习目标。

3.规则讲解(5分钟)

生产者承担产品缺陷责任有三个必要条件: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了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缺陷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者具备,方为充分条件。但是如果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一是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是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是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这是生产者缺陷责任的免责规定。

讲解要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法律法规条文与规则。规则讲解起支撑作用,强调 “必须够用”,以支撑工作任务的完成。

4.师生互动(10分钟)

讲授的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方法、要领、标准等设置提问,可视内容穿插一些小案例进行启发引导与讨论,形式应富于变化,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项目训练(15分钟)

布置配套练习,限时完成(训练项目与任务呼应)

6.课堂小结(3分钟)

总结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便于学生复习。

7.布置作业(2分钟)

针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设置综合案例,要求学生独立分析。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说学情

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3.观看影像,开展课堂辩论教学

4.走出校门,加强实务操作能力训练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结合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模拟训练与面试考核相结合。

七、教学资源

1.教材

2.教学参考资料

3.配套实训实习资料

4.实践性教学环境与条件

5.网络教学环境及资源

八、教学考核

1.实际模拟演练和考核,根据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成绩;

2.调查了解设立公司的程序,进行过程考核。

3.课堂辩论,分配角色由学生相互辩论,根据小组讨论、个体态度及表现结果评定成绩。

4.笔试,评价学生应用给定的案例及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笔试、面试、小组讨论、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考核方法,全方位、多层面、立体性地考核学生运用相关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经济法考核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的方式分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综合考核,课堂考核占10%,作业占10%,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60%,评价的标准也不局限于同学之间的比较,可采用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即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教学的人文化理念,评价的主体也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等。

经济课件【篇4】

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等。

学情分析:

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了粗浅的认识。学生喜欢听故事,厌倦抽象的理论概念的思考和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本课的重点:

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知道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

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解释,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理解《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目的和作用。

本课的难点:

一是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学生难以理解。

二是《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在处理这些内容时,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所涉及到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教学目标:

设计理由: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结合课标中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讨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等学习内容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 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 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 1、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教学难点:

1、经济危机涉及到的概念。

2、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显示

灾难笼罩着交易市场。每个人都想在价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抛售出去。但是没有人想买,这就使价格更加下跌。他们狂吼乱叫,狂奔猛推,为的是要卖出他们的股票。越来越多的警察冲进市场维持秩序。3个小时内,股票损失的价值达110亿美元。这时,一批银行家拿出钱来开始买进,跌风停止下来。有些人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其实它正方兴未艾。

同学们,这是一位新闻记者目睹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抛售风潮时记下的当时的情景。令人“谈虎色变”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就是以这场股票抛售风为开端爆发进而波及到当时的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么,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呢?它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发生危机的国家又是如何度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2、掌握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

复习导入第一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格局是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各国都大力发展国家经济。1924——1929年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时期,进而出现了一时的“繁荣”。

三、合作探究新知:

、“繁荣”及其崩溃 自学指导一: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目 “„繁荣‟及其崩溃”的内容,包括小字、插图和材料,并回答: 1、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快的表现是什么?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2、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哪个国家爆发?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3、读21页的两幅图,思考这两幅图体现了这次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

4、思考22页的动脑筋。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展示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料。活动与探究:

从全班选出几个同学,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来源,采取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进行活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记者要事先拟订采访计划,工人群众要准备好资料。、罗斯福新政 自学指导二: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小字、材料和插图,回答: 1、22页材料中的“恐惧”本身指的什么?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中心措施、效果?同桌交流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目的、作用的理解。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涉及到的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需要作适当讲解。为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补充图片资料。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较难记忆,可让学生用记关键词语的方法,总结每一条的主要内容来记忆。活动与探究: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

1、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能消除吗?

教师讲解:新政的效果是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法规政策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1825年7月,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平均十年。1837、1847、1857、1866年,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爆发了经济危机。1857年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蔓延到欧洲,是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四、课堂小结:

先有学生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教师总结: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五、目标检测:

练习题的选择和设计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所以设计的选择题和材料题紧扣这两方面的内容。也注重考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比如材料中的最后一问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选择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发生。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罗斯福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危机

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国宣布参加一战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的调整。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

4、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通过《工业复兴法》

B.消除经济危机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下列关于罗斯福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次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 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

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新”在哪里?(3)他的“新政”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

(4)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背景

2、爆发

2、目的3、特点

3、特点

4、影响

4、中心措施

5、效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效果较好。

2023从军行课件(通用13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也许以下内容“2023从军行课件(通用13篇)”合你胃口!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从军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透过《从军行》,了解盛唐边塞诗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出示题目,简介边塞诗。(一)我们今天要学一首古诗《从军行》。题目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这是一首边塞诗。(二)边塞诗:描写边塞的军旅征战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从军行》是一首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三)盛唐边塞诗的特点: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一)听范读,初步感受古诗的情感和节奏。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古诗。

(二)了解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三)抽读《从军行》,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一)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1.理解地名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2.理解其他关键词语意思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穿:磨破。

终不还:誓死不回家。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结合注释,说一说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青海湖上满天皆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玉门雄关)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诗人将玉门关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展示了出来。一个“孤”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以及对玉门关内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什么意思?(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盔甲,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敌人,他们将誓死不回家园!)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课文主旨。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加深学生对盛唐边塞诗特点的感受。

(一)《从军行》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二)拓展几首著名的盛唐边塞诗,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六、布置作业

(一)练习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二)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共七首,搜集王昌龄所写的另外几首《从军行》,读一读。

从军行课件(篇2)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翻译: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队伍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赏析:

从军行,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王昌龄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王昌龄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王昌龄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王昌龄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从军行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王昌龄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王昌龄“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从军行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从军行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王昌龄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诗的开头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次句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后两句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从军行以旷远苍茫的荒野战场作为背景,“黄叶”“暮云”等边塞景象更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给人以满目萧然、凄凉悲怆之感。最后两句感情真挚,造句沉痛,更增悲怆之气。全诗读来颇令人感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支队伍有这样体恤、爱护士卒的统帅,士卒没有不卖命的道路,由此亦可以想象这支队伍战斗力量的强大。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作者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字,笔墨非常简炼,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像作者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队伍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队伍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队伍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队伍,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王昌龄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队伍,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从军行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这两句着力铺陈将军的装束和边地景色,既衬托出将军的神武之姿,又意在蓄势,在如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的将军的剪影,威风凛凛,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队伍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从军行后几句主要描写的是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用笔隐曲,语浅意深,余味不尽。

诗的前三句写山多、烽火台多,以及边塞将士对烽火的依赖,均属静态描述,突出了唐军在玉门关一带边防设施的完善和布防的到位。至第四句笔锋一转,引入的动态画面,视野之中闯入了一匹马儿,但转瞬又消失在深山密林里。动静结合,形成叙述力度上的张弛美感。而“不见踪”则又将马行之疾,山林之深准确地刻画了出来。虽然已经看不见马了,但仍然能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让读者隐约地感到边防健儿身手的敏捷。这种结尾,颇为耐人寻味,正如王昌龄在《诗格》中谈到结尾一句如何处理时所写的那样:“每至落句,常须含蓄,不令语尽思穷。”全诗起笔突兀,收笔婉转,而又似乎绵里藏针,读来颇感意味深长,值得玩味。

从军行课件(篇3)

本诗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诗的头两句写景,点岀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唐王朝与蕃贵族经常发生战争,由于战争残酷,青海湖上空阴云弥漫,大片大片浓厚的阴云,一直延伸到天边,高耸的雪山笼罩在乌云中,显得暗淡无光。“暗”字,以自然景物极力衬托战争的惨烈。远望前方玉门关,显得遥远而迷茫,那大漠间孤零零的城池变得更加孤单了。一个“孤″字说明环境的恶劣、孤立无援,为下文写将士们豪壮的精神面貌,作了有力铺垫。这两句诗,渲染了战争气氛,点出了凄凉艰苦的环境,表达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

诗的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可见战斗是多么艰苦激烈,把所有的战斗生活,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此诗格调高昂激越,乐观冋上。从描写上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前军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王昌龄在构思和驱遺语言上的功夫,怎不令人叹服!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边塞诗歌种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边塞诗歌种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2、教学难点: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运用“解诗题、感诗境、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板书《从军行》

2、解诗题,知诗人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让说说对王昌龄有多少了解?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能使学生初步的了解古诗的特点,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并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明诗意

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让学生看图读前两句,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让学生齐读后两句,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用多媒体出示古战场图,感受古诗内容并设置问题:“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体会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社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4、体会意境

5、品悟诗情。读了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拓展,加深学生对盛唐边塞诗特点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延伸王昌龄的另外两首《从军行》,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

从军行课件(篇4)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2]田园诗:《乡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

4.教师小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

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诗。

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3]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

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

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行)

10.出示《从军行》。[出示课件4]

11.引导了解从军行:[出示课件5]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1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6]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8]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9]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玉门关 楼兰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10]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

(二)学习诗句。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1)读一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

(2)说一说:

①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12]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荒凉,阴沉。(板书:青海 暗雪山)

(3)看一看:[出示课件12]雪山景象。

①学生欣赏雪山景观。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想一想。

①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出示课件13](出示图片)

(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

(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

了解玉门关。[出示课件14]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

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

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6)小结过渡[出示课件15]: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

(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烈。)

(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 穿金甲)

(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板书:不破 终不还)

(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感受将士的征戍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

(1)课件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

(2)结合诗句和刚才的视频,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18]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五、拓展交流。

(1)征人思亲人:

①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学生自由发言。)

②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不能。)他又能怎么办呢?(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平定战争,早日回家。)

(2)亲人思征人:

①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说一说。

②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 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人为守护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

2.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从军行课件(篇5)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x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 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 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 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变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很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 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 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想念。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有力,写法上很有特色。王昌龄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王昌龄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声。

从军行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人表达的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评价任务:

1.通过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想象画面,借助关键词和图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借助注释读古诗,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交流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借助图片和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环节一:朗读古诗

导入: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对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过渡语: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的第一首从军行。和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一:理解诗题,了解边塞]

师:读懂诗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自己轻声读题目,结合注释1,说一说古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的,从军行是汉朝乐府诗的一个题目,唐朝许多诗人直接沿用它表现边塞的战争和生活。

[活动二:读通古诗,感受韵律]

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至少读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谁想来读?读得准确、字字响亮。谁还想读?通顺流利、节奏感强。来,一起听范读!像这样再来读一读,有点味道了。

师:左边四列同学一起来读一遍,抑扬顿挫,非常好。右边的同学也来试一试,大家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声音的延长。

师: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女生接读后三个字。仔细品读每句诗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山、关、还”都压an韵。

师:押韵使古诗有音韵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师: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女生读前四个字,男生接读后三个字。

师:大家读出感觉来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句。你们越读越有味道了。

环节二:想象画面

[活动一: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读着读着,你眼前应该有画面了,默读前两句,把你眼前看到的景物挨个圈起来。

生: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师:你看到了典型的边塞风景。光这样说,你的画面感可能不强,看图片,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

生:萧瑟、荒凉、苍凉。

师:请你看着画面,想着画面再读这两句。

师:同学们,这两句诗中,哪些字眼也让你感觉到了苍凉、萧瑟?

生:暗、孤、遥。

师:说说这几个字带给你的感觉。

生:“暗”字让我感觉到乌云密布,连雪山都黯淡下来了。“孤”字描写出了荒漠中,有一座孤城,非常荒凉,让人感觉孤独,思念家乡。遥,形容距离远。

师: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

过渡语:环境是这样的恶劣,读——青海长云暗雪山;乡情是这样的深切,读——孤城遥望玉门关。可戍边将士们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PPT出示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诗句中的“穿”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从前面的“黄沙百战”推测出穿的意思是穿破、穿透。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很会学习。

师:同学们,金属制作的盔甲都会穿破,多么不可思议啊。结合图片,展开想象,说一说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穿破的呢?

生:征战时间太久了就穿破了。

生:黄沙把金甲磨破了。

生:战争太激烈了,被敌人刺破了。

师:穿破的是金甲,穿不破的,磨不灭的是什么呢?

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之志不但没有消磨,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定。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读—— ,为了后辈不再遭受战争伤痛,他们发誓,读—— 为了祖国的威严,他们发誓—— 同学们,面对前段时间的疫情,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的信念,我们也可以说是——

[活动二:结合地图,了解背景]

师:读到这里,我们在来看整首古诗,你有新的体会吗?

师:一起看地图,唐朝的疆域非常辽阔,上下分别是两个外族突厥和吐蕃,青海、玉门关正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将士们在这里同敌人殊死搏斗。整首诗就像用一个航天器在拍摄画面,先是一个宏大的镜头,展现了边塞景物,镜头拉近,我们看到将士们身穿的铠甲已被磨破、打穿。

师:这样的空间变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边塞的环境恶劣、将士生活的艰苦、战斗的艰辛。

师:是的,这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苍凉、辽阔的景象中,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师:此刻,身经百战的将士们心中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他们心里想着一定要同敌人战斗到底,不打败敌人就不返回家乡。

师:这正是将士们的豪壮誓言,请你再读诗的后两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生:将士们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如果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生:将士们奋勇杀敌,坚定信念,保卫国家。

师:带着你的感悟再读这两句。

师:尽管条件艰苦,战争凶险,但将士们的英雄情怀却永不衰减,齐读这两句。这份坚定的信念让我们震撼和感动,再读这两句。

师:王昌龄目睹边塞的孤寂与荒凉,他深切地同情这些戍边将士的艰难生活,同时又被他们精忠报国的豪情所感动,写下了这《从军行》古诗。让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读,感受他们崇高的精神。

环节三:背诵默写

师: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把景和情交融在一起。借助屏幕上的关键词,自己背一背这首古诗。触景生情是学诗的乐趣,看着这两幅图片,谁能背出对应的诗句?同桌互相完整地背一遍古诗。

师:反复诵读,这首诗走进了我们的心里,试着把古诗默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尽量写得又快又好。

师:看一看这位同学的默写,谁来评价?说一说优点,也可以提一提建议。

师:这节课大家能够读懂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真会学习。在课后向家人背诵、默写《从进行》古诗,预习第二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搜集王昌龄《从军行》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从军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

从军行课件(篇7)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

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王昌龄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天子”之美誉。其绝句成就尤高。风格清丽,气魄雄浑,形象鲜活。明王世贞曾把其七言绝句与李白之作同列“神品”。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一般用以写军旅战争事。唐太宗到玄宗时,对外用武颇盛,有抗击外族入侵之战,亦有开疆拓土之战。因此盛唐诗人描写边塞的诗很多。边塞诗有反映积极立功、保家卫国的作品,这对于抗击外族入侵之战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反映思乡厌战情绪的作品,这种对开疆拓土之战中朝廷过分的穷兵黩武的反对,无疑也是合理的——尤其是对身当其境的战士,更是如此。这种复杂的心理,在王昌龄这一组诗中得到忠实的反映。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有“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征人夫妇别离之苦、思念之情。一至三首是后者,四至六首是前者,第七首则是对塞外战场景色的白描!在同一以军旅战争为主题的作品中,能够充分注意到题材的复杂性,用多样的不同的手法描写,表明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和艺术技巧的纯熟高超。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

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详见《学海导航》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唐时已无楼兰之称。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

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百战”极言战事之多;“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的艰苦激烈和将士们所做出的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诗的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

六、重难点分析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七、比较鉴赏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从军行课件(篇9)

王昌龄的诗作《从军行》是著名的边塞诗,而以下这首王昌龄《从军行》,表达了边疆将士想要归乡的心情。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首句中的“烽火城”,代指设置烽火台的边城;古时边境上筑高城以御敌,一旦敌人入侵,便于城垛上燃狼粪或柴草,白天以烟、夜间以火来报警。“百尺楼”,也指边地戍楼。这两种景物,都是边境上所特有的.;它既点明了地理环境,又给这首边塞诗笼罩上一层浓浓的沙场氛围。次句则点明这是秋天的一个傍晚,在苍茫暮色中,一名兵士正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迎着从青海湖上吹来的阵阵寒风,默默无语,神驰他乡。

“黄昏寂寞,独坐凄凉;海风入楼,秋夜怀远。只一句,而层次之中,无穷边思。”(清人王尧衢语)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的羌笛声:“ 更吹羌笛关山月。”关山月,乐府曲调,属《鼓角横吹曲》,内容大都表达征戍离别之情。本来心绪已十分悲凉的征人,伤离别的乐曲又引发了他无穷的思亲之情。禁不住心驰万里而涌起滔滔愁思。“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指无奈。金闺,女子闺阁的美称;这里借指家室。这一句不写自己正思念金闺中人,而想象此时闺人正在万里之外念及自己。因边城闻笛而代为金闺之愁;自己之愁已经不堪,而闺中之愁,更将奈何?!这一曲笔使得感情倍深一层。诚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诗法易简录》)

这首诗起句壮逸,断句凄楚伤神。烽火城是一片孤城;百尺楼为一座危楼;征人独坐其上。一个“独”字,既吻合了征人背井离乡、远涉边地之孤独,也切合了金闺中人因征人不归而独守空闺之孤独。此外,“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也有“一击两鸣”之妙。

闻笛者固然闻笛伤情,吹笛者又何尝不是和泪吹奏呢?!

吹奏者借吹奏《关山月》所抒发的绵绵离别之情,深深地感染了闻笛者,使闻者顿起金闺之思。

在章法结构上,诗以前三句的写景叙事,来烘托第四句的直接抒情;以第四句的直接抒情来深化前三句的写景叙事。“更吹”、“无那”,转折有致,将全诗推向高潮。而末句中最末一个“愁”字,为一篇之诗眼,使戍卒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被刻画得既饱满深刻,又含蓄蕴籍。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 “无那金闺万里愁”。

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情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从军行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2、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

1、引入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两首诗。(板书课题:从军行)

2、解诗题

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

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这两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生读)

①谁来选一首读一读(师相机点评指导)换另一首读读

②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借助这样的方法,默读这两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小结过渡:两首诗表面的意思你们经过合作已弄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深入体会诗中深层的含义。

出示:(一)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②追问:什么样的雪山?(出示雪山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异常壮丽。祁连山因它的雪白而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

③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

④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溅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句,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指导感情朗读(你不仅走进了边塞,也走进了征人的心啊!)

⑤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和玉门关有关的吗?背给大家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⑥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独,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

过渡:环境是这样的恶劣, ;乡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

出示(一)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征人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破楼兰就不回来。)

②师:“穿”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

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你认为可能吗?

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磨破的?(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呢?

③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

刀光剑影、生死拼搏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

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决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决心。)

3、感悟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还吗?

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

学生练笔、交流。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从军行教案精选4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军行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我们从刚学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知道: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

3、说说你对王昌龄有多少了解?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4、教师范读,青——海长——云——暗雪——山——。好,下面我不说了。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同学们刚才在王昌龄的引领下,到唐朝的边塞转了一圈,看见了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画图出示以上地方。

6、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7、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

8、齐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9、多媒体出示古战场图

10、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

11、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不再遭受战争伤痛,我们发誓————

为了祖国的威严,我们发誓————

12、“战地记者”采访戍边将士。

四、体会意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吧。

音乐起。师生齐读(注重平仄。)

五、品悟诗情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那我们来聊聊吧。

1、读了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2、指名说。

3、同学们,这就是王昌龄给我们留下的边塞诗。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就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呢?

4、从哪个字体会到了什么?

六、拓展

1、保卫边疆的将士们呀,我————————

2、搜集有关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

从军行课件(篇12)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瑰宝,从诗歌的题材

内容上古诗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山水诗、田园诗、游子思乡诗、闺怨诗等等。社会风貌,田园山水,边塞生活,伤情别离,朝堂政治都可以成为诗歌描写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二、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借助注释 感知诗意

品读古诗 想象诗境 诵读古诗 感悟诗情

三、理解诗题

1、从军行是古乐府诗题,标题中有“行、吟、歌”等字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了解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王国中绚烂的花朵。

3、作者:王昌龄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有《王昌龄集》传世。

4、写作背景: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此时的唐朝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开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王昌龄写的七首边塞诗中的第四首。

四、初读感知

五、借助注释,感知诗意。

1、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的景物,借助注释和插图,读懂诗句意思。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淡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2、读后两句诗,读懂诗句意思。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六、品读古诗,想象意境

1、读前两句诗句,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

西北边塞苍凉、辽阔、雄浑、孤寂、萧索、冷清的景象。

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环境恶劣、将士们戍边时间漫长、战事频繁、敌军强悍、战斗艰苦等等。

3、“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以谁的口吻说的?从中你体会到将士们什么样的情感?

以将士们的口吻说的。体会到将士们不畏艰难,戍守边疆的豪情壮志,这也是诗人爱国之情的体现。

七、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前三句要读的压抑沉重,最后一句要读出戍边将士们的壮志豪情!

八、主题概括:

《从军行》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________的场景,衬托出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战士的 的豪情壮志。

九、听歌曲感受诗歌情感。

十、课外延伸:从军行 其五 [唐]王昌龄

大 漠 风 尘 日 色昏,红 旗 半 卷 出 辕 门。

前 军 夜 战 洮 河 北,已 报 生 擒 吐 谷 浑。

从军行 其六[唐]王昌龄

胡 瓶 落 膊 紫 薄 汗,碎 叶 城 西 秋 月 团。

明 敕 星 驰 封 宝 剑,辞 君 一 夜 取 楼 兰。

从军行课件(篇13)

1,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 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描写边塞将士久戍思归的边塞诗歌。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表述。

提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守卫边疆的战士独自一人在烽火城吹羌笛,在悲伤悠扬的羌笛声中思念自己的妻子。

2) 这首诗在写相思之情有什么特点?

3)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提示: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 黄昏(暮色思乡 淡淡哀愁)

总结: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加加深主人公内心相思的情绪。

4)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劈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比较两首诗同样写“愁”,但两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提示:《从军行》(其一)愁中带有苦的意味,因为戍守边疆的环境凄凉,带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情感更深一层。

《闺怨》只是单纯的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心情。

在这节课中学生朗读诗歌流畅,咬准了字“羌”的`音,在复述学过诗歌的时候,古诗再次复述的能力较好。学生在掌握“借景抒情”时,能较快分析出诗歌中景物描写对于主人公内心的烘托作用。学生在比较《从军行》(其一)和(其四)时,比较两首诗表达主题,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都回答反应较好。

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篮球课件【篇1】

说课分为六部分:说教材、说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场地与器材。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1)玩小篮球

(2)游戏:运球接力比赛

(3)教材分析:

玩小篮球是在小学水平一所学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教材。其目的改进和提高控球的技术,发展控球能力和协调性及机智、灵活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掌握控球技术和球性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和身体的灵敏协调性。

(3)情感目标:通过发展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灵活、机智和敢于创新、敢于拼博及团结协作的观念。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主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玩中学、学中玩为主旨”。围绕这一教学主题,根据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来完成。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球的控制能力。

(2)教学难点:控球动作的协调性。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教育指导思想。(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增强集体意识。(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由于学生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每人得益。(三)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想象的创造空间,让其大胆创造发挥。教学中设计了多处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学习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效果。

三、说学情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和生长发育期,可塑性大,好胜心强,勇于克服困难,喜欢玩球和参加活动性的游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在练习中去思维,去发展他们的体能和智力。

(1)有利因素

四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活泼、好胜心强,求知欲望高,只要引导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

(2)不利因素

四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集中较差,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在教学中我采用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还要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法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学:精讲多练,抓住重难点。

2、示范法教学:动作规范、美观,具有模仿性和灵活性。

3、自主教学:给学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团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团体比赛互相促进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到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常规全课可分为启发兴趣、愉悦身心、育心强体和恢复身心四个阶段。

1、启发兴趣阶段。

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导入课题。

2、愉悦身心阶段。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简单球操热身。

3、育心强体阶段。

本课的'主体部分,是教与学的关键,采用分组和不分组的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围绕教学目标的任务展开。

(1)玩小篮球:多样化的玩球练习,克服运动教学的单调枯燥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能初步掌握控球技术动作。

(2)游戏:运球接力比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玩中学、学中玩。

4、恢复身心阶段。

(1)用广播操最后一节来做放松运动,消除剧烈运动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恢复生理、心理负荷,使身心得到放松。

(2)小结:用回忆法来回顾这堂所学过的动作技术。

(3)布置收拾器材。

六、场地与器材

1、根据授课地点的场地,本课安排在篮球场上进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2、为确保每一个学生充分练习以教师的示范,选用小篮球20个,力求达到“在欢乐中学习,学习中欢乐的效果”。

篮球课件【篇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三段教学模式”课是以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和游戏为主教材,依据本节课的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选的两个教材是七——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篮球教材。第一,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依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第二,游戏是为巩固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提高技术动作。

二、说学情分析

初中生生动活泼,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我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好学,上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身体发育良好,心理稳定,课余生活丰富,特别是对篮球运动更是情有独钟。因此,针对中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个性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确立三个教学目标:一是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点和学习方法;二是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99%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游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四、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教学,难点是手型和动作的协调,连贯。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观察模仿法,游戏法,分解、完整练习法,竞赛法等方法进行教与学。这些教法和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在寓教于乐中达到育体、育心的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依据“三段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热身与兴趣

首先是课堂常规教学,通过师生问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可,进而向老师靠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是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安排,才能在行动上配合老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是通过安全检查,查看是否有佩戴有首饰的,

是否有穿皮鞋的现象,鞋带是否松动,从而达到安全第一的目的。接下来是准备活动,先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设计了在他们运好自己的球的同时还要去拍打同伴的球,这样就增加了趣味性,使枯燥乏味的运球变得更有激情。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球操,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生理活动,迅速进入角色,适应下面的学习。

(二)掌握与形成

在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先进行学习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在本部分的教学中,采用挂图法,完整示范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新内容的兴趣,采取观察模仿法,使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做徒手和分组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提示本小组的同学自练,互帮互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然后由各小组推荐本组中完成最好的同学进行示范,使学生学有榜样,练有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接下来是游戏教学,安排的游戏为拦截“飞毛腿”,先讲清游戏的方法,规则及要求,然后分组进行,这样采取游戏竞赛法,既激发兴趣,提高注意力,强化技术动作要领,为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并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本次课的教学目的。

(三)回味与放松

回味与放松部分采用“照镜子”的放松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做相应的动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放松和愉悦,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总结与评价,使学生明确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确立努力方向。课外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归还器材,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

七、说场地、器材

本节课共需1块篮球场和41个篮球

八、说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点和学习方法;2、使99%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3、通过游戏使学生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指导,自觉主动的学练,快乐的与同伴配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本节课学生的平均心率达到142次/分钟左右,练习密度达到35%以上,强度指数为中等。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构想,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篮球课件【篇3】

篮球,英文(basketball),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士·奈史密斯创造,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下面是篮球的说课稿。请参考!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的题目是《篮球运动行进间高手上篮》。我说课的顺序是这样的: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的上篮技术,行进间高手上篮是篮球运动最常用的技术,是中学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着重上篮步伐的练习,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学生,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但又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运球上篮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的优良品质,以及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就是使学生正确的掌握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本课的教法:

B、讲解示范法——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

C、讨论、归纳法——讨论是以如何掌握运球与上篮为中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学所感进行讨论、归纳,。

2、学习方法:

A、自主探究法  B分析归纳法  C思考评价法   D总结反思法

1、准备部分:

课开始时,我先通过提问奥运会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同时在玩的过程体会动作,通过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A、运球接力比赛:巩固和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为行进间高手上篮的教学服务。

B、主动参与阶段:通过先观看事先准备好的技术图片,接着讲解动作要点,然后练习行进间低手上篮,让学生先掌握脚步动作,再让学生练习手持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动作,最后再对篮框做行进间低手上篮,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C、分层次教学:接着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小组长发挥骨干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内容的三步上篮动作,通过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D、成功展示教学: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让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展示动作,体验成功乐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我安排了放松舞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达到身心放松,另外为弥补课中动作技术学习时间的不足,还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运球技术的练习。促使学生多一些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4、预计整节课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为160次/分左右。

1、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渗透。

2、课堂设计在注重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在教学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后,然后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4、通过分发评价表,对学生本堂课所掌握技术动作、情感价值进行如实评价。

5、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富有活力的局面。

1、篮球教材,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独自投篮。要求学生完成运球的兴趣不强。

2、上课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

3、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如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4、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

篮球课件【篇4】

根据《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要求,以育人为宗旨,以健康第一的要求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初中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特点,以及本校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本着求实、拓宽、探索、创新的思路来展开。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上,学生自主的练习,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练习手段、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合作机会。激发了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同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个性发展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学的好途径,通过游戏规则要求,教师语言激励,评价反馈等,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为终身体育活动打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教材1、教材内容

(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两个篮球场,篮球20个,挂图架一个,录音机一部。

(1)篮球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始终,而行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对提高篮球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素质发展成熟阶段,我们要从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三维健康观为出发点,让学生享受到快乐体育带给他们的成功喜悦的同时,身体素质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2)较好地学会篮球技能,提高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3)发展速度、灵敏、弹跳等体能素质,增强健康;(4)培养自尊和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5)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5、教学重点、难点:

(1)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目标统领内容,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和重要保证。

(2)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尝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通过采用篮球游戏和分组教学比赛,增强学生体能素质,享受篮球运动的喜悦和快乐。

(4)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三维健康观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练习,是上好本次课的关键。

三、说学情

有利因素: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育生长的旺盛期、可塑性大、好胜心强,自我展示意识强,勇于克服困难,所以在教学中选用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觉性,激发他们在练习中去思维,去发展他们的体能和智力。

(1)给学生尽量多的活动空间,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我展示,让学生享受到快乐体育带给他们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理念。、(2)通过采用篮球游戏和分组教学比赛,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培养合作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创造活动,真正体体验“快乐体育”的宗旨,以便达成本课堂的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全课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身心放松与评价三个阶段。

1教学常规准备活动。

2教师宣布教学任务`内容,讲解和提出要求。

3安排见习生等。

1采用提问式导入:设疑篮球有几种投篮方式?你会几种?(双手`单手{高`低`勾})你喜欢NBA和国内的那些球星,为什么?(乔丹`科比`奥尼尔`姚明`易建联等)让学生相互探讨、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氛围。

2让学生看单手肩上投篮精彩挂图,()认识投篮运动,激发学习篮球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解疑,并介绍篮球运动及规则。(   篮球之父:美国史密斯,NBA规则,国际篮协规则)3分组练习

讲解示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单手肩上投篮的练习方法。

4分组进行单手肩上投篮的能力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技术动作,注意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鼓励学生相互指导和相互评价。

集合学生集体在快乐音乐中做放松运动,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1各组长作各组自我评价;

3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器材,回交保管员;

4师生致谢。

在优美的旋律、宽松的氛围中同学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做放松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让学生在进行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之后,做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然后布置器材回收,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爱护集体财产的习惯。最后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篮球课件【篇5】

依据《20xx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贯彻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主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是高中体育与健康实验教科书第六章篮球运动教学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篮球基础动作教学中,有较大难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所以上课时采用体验、探究、分解和综合的教学方法,使同学能更好的掌握该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的动作方法。

“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是针对高一(水平五)学生设计的,是在学生已经过学过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难度有所提高,也是篮球基础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延伸。随着技能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机体的运动能力的逐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能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学习,而是追求动作内在美的挑战与展示,此教学内容正好能满足学生的探知和挑战的'欲望。

1、运动能力:使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提高其身体综合素质。

2、健康行为:通过学习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使学习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篮球比赛等活动中,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目的。

3、体育品德:培养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的意识和遵规守纪、勇于展示自我个性的优良品质。

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方法和持球交叉步突破用力技巧

(一)准备部分(组织形式:四列横队)

1、常规准备活动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活动各个关节,预防遇损伤,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2、带领学生绕标志桶慢跑,跑回是沿标志桶成半圆形两排战立。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绕标志桶运球慢跑,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运球能力和体前变向能力,活动中跟着老师喊出本班加油的声音,主要是鼓舞士气、增强班级凝聚力】

3、跟音乐做球操

【设计意图:熟悉球性,调节气氛,为上课内容打下基础】

(二)基本部分(为持球突破为主线,以篮球为中心,全程围绕一人一个篮球而设计,以半圆战立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基本部分对学生基本站位、脚步移动轨迹,推求走的位置等用标记点明确;学生成半圆形两排战立,有利于各方位观察示范和听取讲解)

1、导入:以认识的篮球明星作载体,如cba郭艾伦、nba科比、欧文、詹姆斯等。

【设计意图:以世界篮球为媒介,以典型明星引入课堂】

2、讲解示范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方法并让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建立基本动作框架,体验、探究动作方法和技巧】

3、篮球持球基本动作(三威胁)练习,教师集体与个人纠错并加强讲解示范。

4、持球假动作练习,教师集体与个人纠错并加强讲解示范。

5、持球蹬地、转体、探肩并在指定位置运球练习,教师集体与个人纠错并加强讲解示范。

6、抛接球交叉步突破练习,教师集体与个人纠错并加强讲解示范。

7、同伴间传接球做交叉步突破练习,教师集体与个人纠错并加强讲解示范。

8、分组分层次循环练习,教师集体与个人纠错并加强讲解示范。

(1)所有同学分为四组,每组一个半场,在组长的带领下从三分线开始,在标志杆处做交叉步突破后上篮,然后抢下球运到另一侧三分线处左右各做一次交叉步突破然后回到队尾依次练习。

(2)分层次练习。女同学变为传接球后交有人防守的叉步突破上篮;男同学两组相互传接球交叉步突破上篮比赛,进球多一方为胜。 9、身体素质练习

【设计意图:建立概念、解决重难点、内容提升、体验运动快乐、增强体质】

(三)结束部分

1、球操:教师语言引导、肢体示范并带领学生在轻松音乐中进行放松。

2、师生互评。

3、小结本课。

4、收整器材,宣布下课并要求把标志桶里面老师所给的奖励(矿泉水)取出,收回地上的垃圾。(并提示喝水时应次多量少,注意饮水安全,水瓶用完后别乱扔爱护校园环境)。

5、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消除疲劳、促使体力恢复,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更好地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提高。充分利用评价机制,收集信息便于课后反思。饮水安全和环保意识】

篮球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在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收集数据与整理的能力的基础上引入平均数。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教材强调的是求复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学法:

由学生喜欢的篮球运动导入新课,通过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比较等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

生:篮球

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生:想。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师: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

生: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教师提问:1、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高。

教师提问: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

(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

二、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较高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6、生独立完成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交流。

7、集体共同比较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三、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较复杂平均数

红队队员平均身高158CM

蓝队队员平均身高157CM

红队队员身高占优势

篮球课件【篇7】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在老师激励和评价下,着重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购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同学间能合作交流,并用适合的方法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同其它技术动作衔接、转换,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重要解决在原地不动的情况下学生传接球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篮球技术做好准备。通过篮球接力这项游戏活动,让学生更加熟悉球性,对本课主要内容有一个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及正确掌握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手型。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好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巩固,以及通过游戏篮球接力来提高学生球性。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主动学习、敢于展示自己,以及培养学生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接球的`缓冲和传球的翻腕动作。

难点: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教材的对象是初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表现欲和上进心比较强,有很好的集体荣誉感。他们对一些“篮球游戏”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接触,本节课是在学生现有对篮球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习。

设计相应对策

在本课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在基本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游戏、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在结束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本课结构安排分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宣布本课内容、任务,提出要求及处理见习生。(这部分约2分钟)。

准备部分

教师口令指挥。具体安排如下:①成圆形慢跑②肩关节运动③体转运动④腹背运动⑤弓箭步压腿⑥踝腕绕环。1.指尖拨球。2.绕肩大8字。3.体转运动。4.双手持球腰绕环。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和活动部分做好准备,并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部分共用9分钟)。

基本部分

本部分是课的核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这项技术,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的教学原则。教师先做1-2次的完整示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分解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着做。教师讲评学生做的动作。(3分钟)

1)组织练习

两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2分钟)

利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进行四角传球换位。(3分钟)

2)纠正错误

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巡回指导,发现错误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普遍错误集体纠正。(4分钟)

3)表演展示

在安全的情况下自由表演展现个人技术或集体的配合能力。(2分钟)

游戏:

教师讲解篮球传球抓人的动作方法,提出游戏规则与要求,以及让学生分组进行熟悉性练习。(10分钟)

结束部分

之后做课堂小结,指出本节课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最后师生再见,归还器材。这部分约3分钟。

本节课的教学准备

篮球:4个、球场1个,

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50次/分,出现在35分钟

运动密度为35%,运动负荷为中等

三、 教学设计特点

首先,本课教学设计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种学生们都喜好的运动情境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及采用讲解法和比赛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其次,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团体评价法。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模仿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预防与句正错误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篮球课件【篇8】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贯彻执行“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领悟为目的,分层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培养目标:

(1)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比较与自我分析的能力。

(3)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的传、接球动作技术与步法的协调配合。(跨步接球、迈步传球)、(接、迈、传的相互配合),注重“小老师”的指导能力的培养。

难点:根据同伴的位置、跑动速度和方向,及时、准确传球到位。

四、教法学法

1、以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为主线采用:

讲解;示范;图示;分解;分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采用:

复习巩固;观察图片;建立表象;分组学习;共同达标的学习方法,在“小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掌握运动技术。并且在音乐的伴奏下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放松。

五、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篮球运动技术的理解不够,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能对球类的教学只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一味地强调素质练习。因此我根据中专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男女生的具体情况,认为在中专体育课中加强学习篮球技术尤为重要!

2、教材分析

篮球教材中,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中专教材,共三课时,其技术动作易学易忘,此练习需要学生极好的协调性,熟练的球性,而且密度和强度都比较大,因此初学者很难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应加强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提高训练。

3、学习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自主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2)运动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并能把此技术熟练的运用到篮球比赛的实战中。

(3)身体健康:使部分学生能将学到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以及篮球中各项技术的运用变成学生的一种终身体育锻炼项目。

(4)心理健康: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4、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学生每人一只篮球在音乐的伴奏下自主地进行熟悉球性练习(原地熟悉球性练习、原地运球){球操、运球跑圈}

二、基本部分:

(1)先讲解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2)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人为组长,并分发一张学习卡片,卡片上内容含有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的图片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但各组的学习的难易程度不同。(A:拔高组B:基本组C:问题组)

(3)学生集合,每组选出一对动作技术好的同学出来示范,学生进行讲评,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小老师进行指导。

(4)按小组发放练习卡片(内容以及图解),教师巡回辅导:此卡片含有多种辅助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巩固与提高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5)教师根据小组学习分组指导,师生两人演示正确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6)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进行拓展性练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小组间的教学比赛)。

(7)游戏翻越障碍跑游戏内容:

跑过独木桥→滚过沼泽地→越过矮墙→钻过山洞→拿回木棒。通过游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

三、结束部分:讲评、放松。

双手胸前传球

双手持球胸前

大拇指方向朝前,四指略向前下

两肘加紧

手臂伸出,手指手腕抖动将球传出

发力脚上前一步

两手自然下落

辅助性练习如下:

C组:两人对面跨步接球;两人移动传接球;三角移动传接球;B组:五角星对角线移动传接球;多点(两人或三人)固定、移动传接球;在慢跑中进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练习;A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练习;两人一组,一人传球,一人行进间上篮

六、教具

篮球12个

跳箱二只体操凳二张栏架2只

体操垫4场体操棒24根

七、教学收获

本课时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小老师”带领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运用循序渐进、分层式教学手段,形成互帮互学的合作式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己身体能力范围内,学有所获而且能运用到实战比赛当中发挥作用,使学生具有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信《2023定语从句课件(集合4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定语从句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经济课件(合集4篇) 我为了让您感觉满意用了不少心思创作这篇“经济课件”,希望您能欣赏。老师在授课时,通常都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而且写教案课件也要下一番功夫。只有充分规划好前期的教案设计,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规划。...
    2023-05-17 阅读全文
  • 语文识字课件教案合集4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下面的“语文识字课件教案”相关内容主题,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4-24 阅读全文
  • 2023从军行课件(通用13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也许以下内容“2023从军行课件”合你胃口!请在阅读后,...
    2023-05-15 阅读全文
  • 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
    2023-06-04 阅读全文
  • 培训库课件(合集4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展现教师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花费了不少心思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精选出了最新的“培训库课件”,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5-10 阅读全文

我为了让您感觉满意用了不少心思创作这篇“经济课件”,希望您能欣赏。老师在授课时,通常都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而且写教案课件也要下一番功夫。只有充分规划好前期的教案设计,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规划。...

2023-05-17 阅读全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下面的“语文识字课件教案”相关内容主题,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4-24 阅读全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也许以下内容“2023从军行课件”合你胃口!请在阅读后,...

2023-05-15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

2023-06-04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展现教师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花费了不少心思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精选出了最新的“培训库课件”,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5-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