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汇总12篇)

发布时间:2023-05-20

苏州园林教案。

在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撰写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教案和课件的完善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自信心。此外,栏目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得收藏哦!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品读课文,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本文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3、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包括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符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本文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从名句下手,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初步了解苏州园林并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阅读评说,领略苏州园林之美

1.粗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说话(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此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迅速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学生可说: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2、苏州园林讲究完美的图画除了上述四个讲究之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3、寻读课文,评说园林图画美的内涵,用“苏州园林体现出的美”说话

(抓住文中与图画美相关的词句,学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呈现出不对称的美(美术画),假山的堆叠体现出艺术的.美,池沼周围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变化的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美,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层次的美,角落装饰体现出别致的情调,门窗体现出工艺的美、图案的美,色彩体现出搭配的美??)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

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2)

教学要点:

正音正字、解释词义;通读课文,分段;讲课读文第1—6节。

教学步骤:

一检查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苏州园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作者叶圣陶。提问:在一年级我们学过他什么文章?是什么文体?你们能简要回忆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明确:学习《蚕和蚂蚁》,主要讲蚂蚁劝蚕工作的故事。是篇童话。教师追问:叶圣陶老先生是哪里人?在明确是苏州人以后,指出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苏州园林》一文便是介绍苏州园林特点的,是说明文。然后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不识的字,不懂的词提出来。

二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

正音:镂,从“钅”,从“娄”,不读(缕)。嶂,不读(章)。(对)称,不读(称,动词)。轩榭。斟酌。

三补充注释(出示小黑板):

①鉴赏: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②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③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④池沼:比较大的水坑。

⑤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⑥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⑦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⑧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⑨层峦叠嶂: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四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段;明确:第一段(第1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段(第2节),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第三段(第3—10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五指导学习第一段(第1节)。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要求学生用线划出)这种印象的得来是靠两个“经过”。

词义辨析:

(1)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矿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作者选用“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见《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作者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六讲读第二段(第2节)。

先由学生默读,然后提问: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点?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要求学生朗读作答,并用线划出。明确共同点以后,板书:“完美的图画”。明确具体表现后也板书(见附表,下略)。

四个“讲究”构成一组动宾式排句。用词很恰当。“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赞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教师领读:“可是……有个共同点”。

学生齐读:“似乎设计者……欠美伤美的败笔。”

这一段是本文的说明中心,底下一段用对比作具体说明。本段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七指导学习第三段第一层(第3—6节)。

第三段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可以分为两层:第3—6节是第一层,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第7—9节,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前者从大处讲,后者从细部谈,说明这里的一切构成了“完美的图画”。底下,我们先学习第一层:

(1)先启发学生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叫学生默读第3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运用比较和比喻的方法加以说明。

(2)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叫学生默读第四节,然后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教师追问: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教师追问: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讲究各种景物的配合的?让学生朗读课文作答。

(3)先要求学生思考苏州园林怎样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让学生朗读第5节。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分析:作者先作正面解说,一个“俯仰生姿”,道出了各种树木的美丽姿态,两个“相间”,说明这里鲜花不败春常在。接着又从反面说明。

(4)要求学生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让学生朗读第6节作答。

八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本课文生字新词并能作解释。

2.给带点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①鉴赏(照,仔细看)

②对称(适合)

③雕镂(刻)

④琢磨(雕刻玉石,使它成为器物)

⑤匠心(巧妙的心思)

⑥叠嶂(层层的峭壁)

3.“思考和练习”一。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3)

(一)复习结构导入

1第一部分1—2 (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①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设计理念)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讲究”,涉及苏州园林的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极好的领起了下面几段的分别说明。

(二)精读课文,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3—6),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3段,思考:

(1)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精讲)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学生默读第四节)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2)教师追问: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明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布置景物;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并点缀一些石头或花草;池沼里既养鱼又植莲。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2)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1)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四)分析第二层(7—9)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

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提问: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2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个“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3先叫学生思考:第7节主要是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

归纳: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举例子

教师追问:举了几例?为什么读的时候感到不呆板?

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齐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8节。

明确:这一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以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那几个词是用得恰切的。“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5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归纳: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作比较的方法

(五)第10自然段,最后的结束语留有余地,让人回味不尽。

让学生齐读这一结束语,体会文意。

(六)归纳中心思想: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4)

目的要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

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

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

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分说)小屋瓦色彩美细处

总: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

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讨论。

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

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五、作业。

教后记: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领会文章思路,把握行文创作意图,提升说明类文体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总——分式结构形式,领会多种修辞使用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和设计师严肃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总——分式结构形式,领会多种修辞使用的妙处。

【难点】 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和设计师严肃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激趣:(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导入语: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开学时的大家反馈的假期旅行游记吗?老师今天为大家展出这位同学拍摄的照片,其实这些照片只是苏州园林的美景中的一小部分,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更多的美景,走进今天的课文《苏州园林》。

(二)初读感知

(解决生字词,大致理清课文思路)

1、大声朗读,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自主借助工具书完成,重点强调“镂空”的读音。

2、听名家示范朗读音频,找出文章围绕“苏州园林”主要写了哪些部分的美景?

(学生回答并总结)

学生反馈:布局、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层次。

教师总结:讲究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三)深入研读

小组探究:作者为何在开篇就以总述句开头,这样写有何好处。

学生反馈:

A、先总述课文内容,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景象。

B、行文上,脉络会很清楚。

教师明确:作者先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全文的中心句,四个“讲究”构成排比,四个“讲究”又照应接下来的几段行文,从总到分,这是我们说明文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结构形式,总是对说明对象整体性质的概括,分是从对象的几个方面、部分分别进行说明,这样使文章脉络分明,结构严谨,且具有某种艺术色彩。

(四)巩固提高

活动“我喜欢的句子”

学生反馈:

A、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结合了诗句。

教师明确:用诗把景物的内容表达出来,让严谨的说明文增添了艺术气息。

学生反馈:

B、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教师反馈:“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小结作业

搜集祖国其他富有工匠艺术的景观,下节课展示交流。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6)

一、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其中,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诵读、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一、 激趣以导入

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 披文以感悟

1. 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 合作以探究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思考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收获、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⑵说明一幅画。(提示: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

附:板书设计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处处入画

注意:角落、门窗、色彩

二、教学过程: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伴着优美的古筝曲,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苏州园林的图片(波形廊、海棠春坞、涵青亭等),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

生1:难怪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苏州真美!

生2:我还看过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

师: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师: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谈一下对本课的收获、感受或疑问。

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不同凡响。

生2:苏州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生3:苏州园林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

生4:老师,第四段中作者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为什么说“不仅是技术”?

师:你问的很好!那么,“艺术”与“技术”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后回答:“艺术”富有创造性,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技术”只是操作方面的技巧。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所以“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师:你从哪里看出“假山的堆叠”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生:“或是……,或是……,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生:我想请教大家的是,第一段中“标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典范、代表的意思,或观摩的样本。

师:你回答的真好!窥苏州园林之一斑,就可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那么,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呢?

生(齐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需重读?为什么?

生:“务必”、“无论”、“哪个”、“总是”需要重读。作者用这些词语来强调设计者和匠师们一定要追求使苏州园林达到处处入画的效果。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为了达到处处入画的效果,设计者和匠师们真是自出心裁,匠心独运。那么,此处四个“讲究”能否颠倒次序呢?

生小声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这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的。而且这四个“讲究”概括了下文分说的主要内容,分别与3、4、5、6段一一对应。

师: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给我们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生1:为了追求自然之趣,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生2:第四段,作者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再写池沼,先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形形色色,各具特色。

师:作者对假山与池沼的这段介绍优美生动。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朗读本段,同学们闭上眼,仔细听,仔细体会。(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通过朗读,一系列鲜活的景物都在我们面前浮现了出来。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宽敞明净的池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粼粼的波光,各具特色的小桥伸向远方;桥下水里有金色的小鱼和各色的鲤鱼在欢快的游动。

生2:我仿佛看到小鱼们有的在水底悠闲的吐着水泡,有的在密密的莲叶间追逐嬉戏。极目远眺,一层层碧绿的莲叶挨挨挤挤,一朵朵白色的、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真是“如在画图中”了。

(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响起。)

生3:我仿佛看到曲折蜿蜒的河道旁,有一座玲珑的亭子,它四角翘起,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我都要沉醉在这如画的山水间了。那他们是如何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呢?请大家继续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作者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师: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传达这种“画意”美呢?

生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的“俯仰生姿”最为传神。仿佛是一对母子:孩子仰着小脸,天真地看着妈妈;妈妈低着头在温柔的向他说着什么。

生2:“盘曲嶙峋”很有表现力,让人一下就想象到藤萝的古老苍劲;“珠光宝气”让人感觉到花开时的热闹与生机,仿佛成了一位美丽雍容的贵妇。“有两个园子里……”这两句是用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3:为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他们在苏园里安排了“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达到了避免一览无遗,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的效果。

(投影苏州园林中“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

师:这一“隔”、一“界”、“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设计的确巧妙极了。我们家乡的小小“清怡园”也是借鉴了这样的理念。

生:老师,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不是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呢?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皑皑的白雪,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别有情趣了!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决新发现的问题,真了不起!大家看,写到这儿,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

生朗读后讨论回答。

生1:不能去掉。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没有忽视,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彩绘也“自出心裁”,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生2:我最喜欢第7段“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写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细心和匠心独运,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句。

生3:结尾作者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说明苏州园林美的地方还很多,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用智慧和劳动给游览者带来美的享受,应该感谢他们。

师:对,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说明让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我们揭示了苏园美丽的奥秘。

四、 教学反思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中国园林更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所以我认为本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说明文,还要让学生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扩而大之会看传统艺术,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苏州园林》虽然是“谈”苏州园林,其体裁是说明文,但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很有一种“画意美”,因而我认为教学本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苏州各名园的图片和资料,并加以简要生动的文字说明,在班上展览;课上则通过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传统说明文学习时的单调、乏味一扫而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唤起了他们对祖国美好风物的热爱,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我没能及时抓住契机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主人翁”的地位还可以有更充分的体现。新课改,新课堂,给每一位老师的启发是多样的,也是深刻的。它对每位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参与者”的责任更重了。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⑵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⑶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

(请欣赏大屏幕)

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本段中心句:。

说明事物特征。

运用、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

⑶研读段落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说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问题: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

⑷研读段落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假山(讲究艺术)与池沼(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雷同――不该相同的相同艺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⑸研读段落:⑤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的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特点。

说明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无。

⑹研读段落:⑥本段中心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说明花墙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点

问题:“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墙和廊子把景分开了,但因为墙是一段空的廊子是无所依靠,景致又如象没有隔开使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有层次性。

刚才同学们已研读重点段⑶~⑹段。下面简单看一看⑺~⑼段,找出每一段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最后一段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多媒体配合)

四、回味课文,拓展创新

经过刚才同学们学习,我们已对苏州园林有了很多了解。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书上提供内容,老师提供参考画面,尝试做一次导游,要求看大屏幕。

要求:

1、注意导游对象,导游方式

2、抓事物特征,讲究层次性;

3、就课文内容,要求有一定创新。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导游小姐或先生,小组内讨论,写一份提纲,可拿提纲上台。

今天我们一起愉悦地游览了苏州园林,通过这次旅游,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想呢?请课外写一篇随笔。

愿我们下次旅游更快乐!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1、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

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2、给以下四幅图各起个好听的名字,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幅写上一段美文。(蕉窗听雨、晚意金秋、苏园冬韵、深院幽庭)

3、我们一初中就是极富吴文化韵味和苏园风格的姑苏名校,课后各小组结合学校的园林资源写个调查报告,介绍惠荫花园一初中。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 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镜头1. 课题、作者]

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 《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交流。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

[镜头2. 标本,鉴赏]

以 “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教学的切入口选得好,有新意。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 “标本”,一个是 “鉴赏”。

1. 什么是 “标本”? “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

2. 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 “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 “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那么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4. 把这些都堆在一起就成画了吗?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吗?

[镜头3]

亭马轩榭 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 艺术

花草树木 画意

花墙廊子 画意

至于其他每个角落、细微之处,都能注意到画的效果。

让学生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

(出示画册)同学们:你们看,我这本摄影集,里面每一张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可见,苏州园林的特点确实是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只是平时我们不注意罢了。我想:这就是标本,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征。我们读说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词语 “鉴赏”。

同义词比较,体现语文课特色。

初中语文“鉴赏”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和 “欣赏”、“玩赏”比较一下。(同学发言后,老师归纳)

[板书:欣赏、玩赏、鉴赏]

[欣赏]: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的意味。例:欣赏音乐,很欣赏这幅作品,很欣赏他的做法。

[玩赏]:观看欣赏。 “玩”不同于 “玩耍”中的 “玩”,它是观看的意思。

[鉴赏]:鉴别和欣赏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哪段文字写得最好”,一问,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自由地发表意见。

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鉴赏的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写得最好。(请同学们交流)

……

下面老师来谈谈看法,好吗?老师读了这篇课文,觉得第4段挺好。为什么呢?因为:

[镜头4]

第一,层次很清楚。你看,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来对第一句话进行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这样,文中总说、分说清清楚楚。你们再看,在写假山时,也是按总说、分说的顺序写的。

老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第二,从多角度来说。譬如假山这部分:首先正面写假山,写假山 “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然后呢,从设计者和匠师的角度来写,就是 “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画。

最后,从游客的角度写。游客攀登时,能欣赏到、领略到这些画意,因此即使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会让游客觉得 “身在山间”。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游览者的角度来写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文字中的第三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些句子能涵盖苏州园林所有的假山吗?不能。因为从正面写,是写不尽假山的美的,只有写了设计者、匠师,写了游览者后,才可以把苏州园林假山的美都表现出来了。

我还喜欢这段文字的语言,请看:

[镜头5]鱼戏莲叶间镜头。

一、概括性强。如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这个句子将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都概括出来了,它强调的是艺术,假山的堆叠充满了画意,这就是艺术。

品味语言,以点带面。

二、精练而形象。如这段的结尾一句 “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这中间 “鱼戏莲叶间”就是一幅画:红色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清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其中这个 “戏”字用得非常形象,它将鱼儿那种调皮、玩耍、游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而画恐怕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 “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把这景色的画意写出来了,它强调的是画,是画中之景。还有一个 “又”字特别要注意,它强调这是许许多多画中的一幅,一个 “又”字,里面涵盖了多少内容啊。大家看,仅仅这么一个句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精练而形象,似乎也充满了画意。我想,这与文章的内容是吻合的。

下面,让我们在鉴赏、品味的基础上来集体朗读第4段。

同学们:鉴赏课文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鉴赏的: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

下边,请一位同学也像老师那样,从这两个角度来鉴赏。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我们读书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步是初读课文,是了解;第二步再读课文 (即精读课文),是鉴赏,是品味。我们读书就该这样读。

同学们,我们刚才跟着作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苏州园林还有很多美的地方。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

在这里,老师给你们作个提示:譬如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什么是楹联?楹联就是挂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对联。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镜头6]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大家看看: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与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图。楹联与景是相互映衬的,这就是苏州园林美的另一个方面。这个课题是值得研究的。

好,今天的课到这儿结束了。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有几个特点: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堂课上,教师安排了两次阅读活动。一是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再读课文”,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这样安排,强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而不是用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这是符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的。

二、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堂课安排了三次比较集中的交流活动:一次是 “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交流阅读课文之后获得的信息;第二次是 “再读课文”之后,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着鉴赏课文;第三次是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对课文作深入的鉴赏。这三次交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述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又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说写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学法指导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勺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晰、相当典范。应注意对本文的语言加以品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分组讨论、填表、比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

2、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说话训练。课前进行5分钟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一处建筑物。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

3、分组竞赛。学习过程中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成员答对一个问题给本组加1分,课后评出“优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学生”,以激发课堂气氛和参与意识。

4、拟题训练。学习本文后,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或身边一个建筑物。”(自由发言,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吗?苏州园林现存近200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明确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下:苏州园林有100多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历功的园林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我国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成为其他地方园林的标志。如果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应错过。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是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具有一种艺术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在上面安排上桥梁,并且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岩,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各色金鱼或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开放,真是“鱼戏莲叶间”的入画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也相间。没有松柏,也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有的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开花的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无限繁华和欢悦。

苏州园林里也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大多无所依傍,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甚至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尽量做到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梁子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墙壁白色,墙壁下面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各种花明艳照眼。

2、为了加深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这样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说明文?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哪两类?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哪两类?

(3)如何理解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6)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有何区别?

(8)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9)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阅读知识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具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3)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指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说明事物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抓住了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5)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求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7)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在于: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而说明文要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地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8)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略)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3、生字词。(采取形式是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另找一名学生叫写,看谁写得对,写得规范)

如:轩榭丘壑嶙峋镂空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

分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围绕这一总特点如何展开做具体说明的?

(3)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建筑布局方面有何特点?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方面有何特征?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如何理解?

(6)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引导学生明确回答如下:

(1)作者评价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首先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调的处理等七个方面,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

(3)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是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艺术美。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而苏州园林的池沼的特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中“隔”是指有墙壁隔着,“不隔”是指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界”是指有廊子界着,“不界”是指廊子两边无所依傍。这样就使园林层次多了,景致深了。

(6)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四)总结、扩展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进而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评出本节课获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同学”,给予表扬。)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拟题训练。

(二)整体感知

细读文章内容,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体会语言的多样性。

本文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使被说明的事物易被读者理解。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较突出。作者常常在与其他地方园林的比较中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这是指导我们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用彩绘的必要。

本文的语言多种多样。

(1)以说明为主;适当进行描写和议论。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为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就记叙景物而言,它的手法与游记有很大的区别。游记描述景物,常在某个特定时间、某个固定的角度观察环境或者移步换形,境随人迁。本文则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章的记叙语言简洁、生动,赏心悦目地表现出景物的形象。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这些地方,稍加点染,便显得生机盎然,沁人耳目。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

(2)语言准确简练,耐人寻味。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就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再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中的“一切”、“决不”、“一律”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3)阅读说明文应抓住哪几个方面?

引导回答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等。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3)阅读说明文应该注意下列几个方面:明确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等。

2、具体研讨课文。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本文为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与哪些事物作了比较?各说明了什么特点?

(3)本文运用了哪些例子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课文中有不少概括性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并作分析。

(5)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句富有画意,试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6)“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句中“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如下:

(1)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下: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苏州园林总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二层(第3—9自然段),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

(2)第3自然段介绍布局时,用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与古代宫殿和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建筑特点。第5自然段介绍花草树木时与外国式的花园作比较,写出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特点。第9自然段在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物色彩时与北京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色调能给人们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这一图画美的特点。

(3)第5自然段,在说明花草树木的映衬时举了例“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形象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风采。第7自然段,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这样就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了,人们容易领悟和理解。

(4)课文中有不少概括性的句子。如“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全文中心,给人以总体的认识。“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它概括刊匿山的艺术特点。又如“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入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等。

(5)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盘曲的嶙峋”写藤萝的古色,“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等等。

(6)“据说”一词不能去掉。因为苏州园林究靠有多少处,作者没有考察过,去掉后变成肯定的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生动性除此之外呢?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习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要求: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相信《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汇总12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苏州园林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苏州园林的课件教案12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老师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我们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苏州园林的课件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23-03-26 阅读全文
  • 苏州园林的教案汇总(10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有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小编特意为您准备了“苏州园林的教案”,希望能帮到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4-09 阅读全文
  • 苏州园林教案2000字10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苏州园林教案2000字10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目标:掌握总说和分说...
    2022-12-27 阅读全文
  • 苏州园林观后感合集 经典的影片经过岁月的磨炼而变得优秀,好的作品会让人回味无穷。那么记录再次观看时的所想所悟,是非常重要的。观后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影片的主题和立意。怎样写才是一篇合格的观后感?我们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苏州园林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3-01-13 阅读全文
  •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集锦 彩云好听的声音来源于优美的教案,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一种对教学能力的体现。教案是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我们要如何写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案呢?以下内容“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是由我们给您提供的,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2023-03-30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老师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我们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苏州园林的课件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23-03-26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有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小编特意为您准备了“苏州园林的教案”,希望能帮到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4-09 阅读全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苏州园林教案2000字10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目标:掌握总说和分说...

2022-12-27 阅读全文

经典的影片经过岁月的磨炼而变得优秀,好的作品会让人回味无穷。那么记录再次观看时的所想所悟,是非常重要的。观后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影片的主题和立意。怎样写才是一篇合格的观后感?我们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苏州园林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3-01-13 阅读全文

彩云好听的声音来源于优美的教案,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一种对教学能力的体现。教案是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我们要如何写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案呢?以下内容“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是由我们给您提供的,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2023-03-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