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机械效率教案模板11篇

发布时间:2023-05-06

机械效率教案。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建议您阅读“机械效率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机械效率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机械效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通过上述实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这三个概念。讲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式:

机械效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会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斜面、木块、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学生预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3、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2、学生猜想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师生共同研究决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4、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木块的重由弹簧测力计测出。

(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木块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斜面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用刻度尺沿斜面量出。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5.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6.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新|课|标|第|一|网

7、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当斜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力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8、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写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机械效率教案(篇4)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机械效率教案(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等八个方面阐述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第一是说教材:

《机械效率》是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二节,之前讲述了功,之后有功率,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炉子的效率、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说学生:

近几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界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在讲述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有以下几点了解:

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

3、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高低、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淆;

4、学生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容易误解。

第三是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此,我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④知道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方向,而不是为了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第四是说教学重点难点

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这节课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鉴于此,这节课的讲述重点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其难点是: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第五是说教法与学法:

好的教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学生的学法是学以致用,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因此教法与学法应该是不能分割的,所以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用实例图片感染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看、想、算,让学生感知、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概念公式;分组合作与竞争、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相互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论和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巩固提高,学以致用,认识提高机械效率在当今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本节课我是按以下六个步骤逐一进行:

(一)知识回顾图片导入(预设时间2-3分钟)

观看PPT(8)(设计意图:回忆巩固了前一节所学的知识,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图片的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引出概念(预设时间6-9分钟)

图中小孩的目的是什么?——引出对沙子做的功是有用功。

图中小孩还对什么做了功?——引出额外功的概念。

三次将沙子运送到三楼分别要对什么做功?——引出总功的概念。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的提出紧扣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并知道有用功,额外功的,总功的概念。此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分清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键)

(三)演示计算强化记忆(预设时间5-7分钟)

将小孩对沙子,自身,桶,口袋,动滑轮做的功分别计算出来

结合概念,对此图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进行计算,强化概念的记忆

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算出图中的机械效率,对比后加强记忆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突出重点和难点,也促进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记忆,并且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对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有正确的认识)

(四)合作探究分组实验(预设时间7-9分钟)

1提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探讨斜面的机械效率,让学生自主探究

2将学生分组,选用实验器材,画出表格,并记录所需的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此次探究实验体现出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能团结合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分析表格归纳结论(预设时间3-4分钟)

让学生将实验数据归纳,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越不省力,其机械效率越高。

(设计意图: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2让学生知道尊重实验数据,虽然各组的数据都不相同,但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

(六)作业设置巩固提高(预设时间1-2分钟)

课外练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进而拓展课上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水平。对此节课我预设了二方面的内容

1思考并完成课本第2,3,4题。

2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

第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课堂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我设计这样的板书,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

机械效率教案(篇6)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三

(孙大栋)

教学题目 四、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自的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与讨论。

教学内容

首先讨论上节课留的课外作业,指出:

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可能减少额外功,即减少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2.P171想想议议

克服水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从井里捞水桶时,克服水桶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里所带的水以及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可见有用功,额外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做功的目的性,加以区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我们用车推货物而做功,由于货物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有用,但由于车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而做的功就是额外的功。

引言:本节课我们要通过测滑轮的机械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决定机械效率的两个条件,通过几个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效率,进一步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学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实验中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要将距离测量的准确些。

2.注意会将细绳绕在滑轮上。

2.尽可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秤。

4.注意弹簧秤的示数要用牛顿表示。

5.拉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6.可将各数据填入书中表格内。

7.注意分析实验中所出现误差的原因。

小结:

通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有用功还可以这样来求得, 

作业:P176—177,8、9。

【说明】这个教案基本上是提纲式的,建议新教师要把实验过程再写详细些。

机械效率教案(篇7)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 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践,教师引导启发,培养提高学生的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四种能力,即: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和知识的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功的几种外在形式及意义,机械效率的意义,而教与学的重点则是实验启导,合作交流,自主建构,发展智能。

四、 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有关问题展开主动的探究和学习,谋求问题的解决,并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迁移、巩固,最终达到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以及创新精神形成和实践能力提高之目的。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知道“效率”一词,但对“效率”的真正意义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热望,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上课伊始,老师就鼓励学生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或熟悉的生产实际,交流回答对“效率”一词的认识,指出在哪些场合下涉及到“效率”问题?教师可在肯定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本节课所研究学习的机械效率在物理学中有其独特的意义。接着组织学生做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实验中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滑轮组的工作情况,将实验全过程分解为重物升高和手拉弹簧测力计上升两个过程,指导学生分别计算两个过程中做功的大小,启发学生有何发现?能否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思考、分析、解释其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这些概念。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P210图14-6中的问题,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认识趋同,进而认识机械效率问题。最后再安排学生做用斜面升高物体的实验,让学生再实践、再认识,产生认识上的飞跃。整个学习认知过程突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渐进过程。学生经过一个问题激发、实践探究、发现新知、解决问题、应用深化的获知提能和情感交流的体验过程,知识的获得有实践依托,真实可靠,理解自然,自然也掌握得比较牢固。

2.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感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多重刺激,使其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集中注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建构;二是教师适时的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激发、鼓励,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教师不说或少说,结论组织学生自己得出、自己表述,而不是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当“学生的教师”。

五、 教学手段与方法

问题激发,实验探索,合作互动,自主生成。

六、 教学流程设计:略

七、 教学过程实施

(一)新课导言:

1.简述前面已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明确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并板书课题或用媒体呈现。

2.说明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鼓励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相互谈谈对“效率”的理解和在哪些情况下存在“效率”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说明物理学中的“机械效率”有其特殊的含义,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认识它。板书或媒体呈现实验探究题目。

(二)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器材放在课桌上,要求:⑴四人一小组合作实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准备汇报,四人都注意观察);⑵提高重物(两钩码)先后采用两种方式:①直接用测力计提起重物;②用滑轮组将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10cm)看两种情况下各做多少功?⑶将记录数据填入表中并处理;⑷实验中应注意物体向上运动时保持什么状态?并注意观察滑轮组的状态。

学生:学生实验,教师下去巡视指导。

教师:学生实验结束,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你有哪些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认识总结概括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教师板书或用投影呈现。再引导学生回忆功的原理,使之对功的原理有明晰的认识。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回答(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2.媒体呈现三种做功情况(教材P210图14-6)

教师:结合大屏幕上的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做功的目的,哪部分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记录、处理数据并加以比较,鼓励小组讨论,看有何发现或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分析、计算讨论、交流回答。(可鼓励学生上讲台结合图例给同学们分析讲解)

师生:比较三种做功,你认为哪种最好?说明原因,鼓励学生抢答,组织学生评价或复述,教师肯定。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小比较三种情况优劣,启发学生认识: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总是希望这个比值大些,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这个比值,激发学生概括出机械效率的定义。

师生:学生回答,板述或投影呈现。

η= 1

启发学生认识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要求学生计算刚用滑轮组提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媒体呈现几种实际机械的效率值(45~60%)

3.组织学生再做斜面实验:先说明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教师:介绍斜面,明确要求。

学生:小组实验(要求角色变换),处理数据并汇报结果。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两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及媒体呈现的机械效率值中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及意义,思考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鼓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或投影呈现。

4.巩固深化:

⑴ 媒体出示一例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处理,鼓励学生上台讲解。

⑵ 媒体呈现三个课堂练习,供学生分析判断。

⑶ 媒体呈现教材中想想议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5.课堂小结:组织学生梳理知识,明确要点或师生共同总结。

6.布置作业:课外实际观察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铭牌,了解这些设备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或途径。

7.板书内容:略

机械效率教案(篇8)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说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对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心理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得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更方便、直观、灵活,易于学生接受和操作。改进原因:

1. 用刻度尺测量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时准确度差。

因为钩码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实验时不能同时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按原装置操作,必需测量了钩码的初位置以后,要移动刻度尺去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这时,钩码的初位置可能发生了变化,因为弹簧测力计是用手提着,没有固定不动的,造成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时准确度差。同样,钩码提升一定高度以后,再次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末位置也会出现类似的误差。

2.效果不明显。

用刻度尺测量出四个数值后,需要进行运算才能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移动的距离s,即h=h2-h1,s=s2-s1。显然,实际实验时有部分学生测量出四个数值后,不会进行数学运算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操作不方便。

实验时,要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实际操作时很难控制匀速向上拉,再加上做多段绳子承担物重的时候,多数学生就会站在凳子上或桌子上拉,还要一手拉弹簧测力计,一手用刻度尺测量。浪费了大量实验时间,造成学生分组实验时间过长。

(二)导入新课:

1.使用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它的机械效率是。

(三)师生交流:

1.实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原理: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或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5.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3)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6.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重物(或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G)匀速升高。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组装滑轮组时要先在动滑轮下挂钩码,测力计要竖直向上以较小的速度匀速拉动。实验时每位同学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4)实验要严肃认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表一(图甲:n=3)

序号

物重G/N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

表二(图乙:n=5)

序号

物重G/N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

(5)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7.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或钩码)的 ,并记录表一中。

(2)如有图甲所示,组装好滑轮组。

(3)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 ,记录数据在表格一中。

(4)计算出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

(5)更换重物(或钩码)的质量,多做几次,把结果记录到表一中。

(6)更换滑轮组,如图乙所示,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测量几次,并记录数据在表二中、处理数据。

8.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9.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四)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3.不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说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板书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板书使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课下梳理知识,复习巩固。

(六)课堂检练习: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利用投影做练习、例题以提高课堂效率。

1. 如右图所示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实验时,必须 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2)要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用( )

A.增加钩码的个数 B. 增加动滑轮的个数

C. 减小钩码上升的 高度 D. 减少定滑轮的个数

2.如右图甲所示,用一个滑轮组,将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的高度为h,拉力F为12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机械效率教案(篇9)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并辅以试卷进行练习,熟练各类题型,由简入深,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于修整。

二、预计达到的目标:平均分为49分,及格率为31%,优秀率为6%,低分率控制在14%以下。

三、学情分析

这这两个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后进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对物理学习还没有找到一定的方法,虽学习刻苦,但成绩很不理想。

四、进度安排

12、3-----12、4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1章

12、5-----12、7完成两套练习卷

12、8-----12、8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2章

12、9----12、11完成三套练习卷

12、12---12、13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3章

12、14--------杠杆滑轮作图练习

12、15---12、16完成两套练习卷

12、17---12、19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4章

12、20--------压强浮力专项训练

12、21---12、22完成两套练习卷

12、23---12、27模拟考试和讲评

五、复习措施

(1)、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考试要考好,老师给于正确的指导是关键。认真研究了去年的抽考命题特点,得到以下结论:命题是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以现行课本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依照这样的要求,方向明确了,心中有数了,老师才能有的放失的指导学生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2)、有计划性,针对性复习。

1、梳理知识,形成结构---便于记忆;

2、重点内容,细讲多练---技能知识需要过手、过脑、过心;

3、注意纠错,规范习惯---易错点是难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规范格式,养成习惯

4、综合练习,评讲拓展---练中记忆,练中巩固,练中知新,

讲中纠错,讲中深化,讲中思维。

机械效率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和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功,功率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

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教材通过再次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通过比较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并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针对普通班的学生,应由浅入深。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观察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理解实际使用机械时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η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再探动滑轮理解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2、通过再探动滑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建立于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将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其次还有讨论法,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也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有目的复习功(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公式、单位),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再探动滑轮,更深入探究使用动滑轮过程中做功的情况。(这里可以先展示用手提升钩码,问学生有没有力对做功,学生可以自然分析出手克服钩码重力G做功了,所做功的大小就等于Gh,达到了将重物G提升h的目的,接下去可以提问学生除了直接用力提升重物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提升重物?学生会分析用杠杆、滑轮(包括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然后请学生选择一种简便而省力的提升办法,学生一般会选择动滑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动滑轮提重物的简易图,为等会形象标出F、S、G、h,及相关力做功打好基础。接下去请学生分析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有没有力做功,拉力做功、动滑轮克服重力做功,来比一比利用动滑轮提升时能否省功,请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测量做功的多少,并怎样设计记录表格,因为前面有探究斜面做功时设计过的表格为基础,所以学生应该有这个经验,老师在这里只要适当引导,并注意表格设计的规范,(如测量物理量在前面列,需计算的量放在后面,相关物理量的单位,

实验次数至少三次,并板书设计出的表格::

实验次数

注意点1、布置实验前先分析三次

实验的安排,根据学生要求第二次增加距离,第三次增加物重,便于等会分析实验数据的规律,并为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打下伏笔。

2、距离利用S和h的关系,只需测量h,S=2h。

3、采集两组学生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FS>Gh,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力F做的功FS大于重物被提升所需做的功Gh,为完

成提升重物这个任务,如果直接用手提升重物,需要做功Gh,为完成此目的而做的功称为有用功,

记作W有用=Gh,使用机械后同样要完成提升重物G到h的高度,同样地为完成此目的做的功称

为有用功记作W有用=Gh,分析:利用机械可以省力,但有没有省功呢?力F总共需要做的功为

FS,记作W总=FS,,W总>W有用,结论:利用机械没有省功,也就是说总功中有一部分是有用功,

还有一部分是使用机械后造成的额外多做的功,并得出W额外=W总-W有用,总结得出:使用机械

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并没有省功,不但没有省而且还多做了一部分额外功,并请学生通过回忆实

验过程分析额外功存在的原因,(摩擦、动滑轮的重)(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额外功是没有

用的,应尽量减小,而有用功的部分越大做功的效率越高,由此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花这么多

时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区分有用功和总功,因为根据以往经验这两个功的区分是个难

点,后面的定义计算等反而一般不会错。

5、定义机械效率:

我们就用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来表示机械效率,=W有用/W总×100%,对于实际机械由于额外

功总是存在,η

6、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请学生体会实验过程,通过对实验中做功情况的分析,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减

小摩擦、减轻动滑轮的重),特别注意对增加物重提高机械效率的引导。(在使用同一个机械,在机械本身因素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否提高机械的效率,并利用计算表格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得出增加物重可以增大机械效率。并加以板书明确3个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六、学习评价

1、对用吊桶提水的分析,体会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2、在课外练习和下一节的复习里,有意识地将机械效率和功率相区分,功率反映做功的快慢,

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功率大并不一定效率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七、板书设计:

二、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W有用=G·hYJS21.Com

2.总功:W总=F·S

3.额外功: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所做的功。

4.W总=W有用+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η=W有用/W总×100%

3.说明:机械效率无单位,常用百分数表示,η

三、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加深概念认识。

2.尝试解决课后练习。

机械效率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不仅属于《机械与人》章节的重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八年级(初二)物理学习的集大成章节。其内容包含本章节机械功能特点、功、功率等相关知识,还囊括了多种受力分析、判断和物体运动、平衡等众多知识。可以这样说,本节内容基本上把一本书大部分知识都融汇交织于此。因此不仅是一堂新课,而且还是一堂涵盖面非常广的总结课,当然也是一堂很具有难度的挑战课。

2、本节课不仅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机械效率”,能够对于机械效率进行分析和计算,而且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的理解”效率”的切实意义,能够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文和科学的高度结合。

3、本节内容基本上可以认为是8年级物理学习一年以来的收关之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提升一定的层次和高度。

4、本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上,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验让学生真切的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考验学生的实验探究,创造性、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以来的学习,同学们储备了一定量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践方法和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当主意少数同学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

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高度。

5、根据本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两个教学时进行。第一部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理解机械效率,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达到对机械效率的切实理解,掌握实验探究各种机械效率的方法,为下一节实践探究各种机械效率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部分为实践探究课,同学们应用上节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及要求探究不同机械在多种情况之下的机械效率,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机械效率的认识理解,同时能够利用所掌握和发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关系。

②掌握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③掌握通过实验、实践探究、测量和分析计算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采集数据和分析,初步形象的理解机械效率,然后能够在理论分析的层次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机械效率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能够从理论走向生活和生产。

3、情感和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

难点:对机械效率深入分析,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能够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意识。掌握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设备和教辅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滑轮、细线、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钩码等

六、设计思想

本堂课应该有以下几点突出表现:

1、教师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巧妙和高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应该成为知识的灌输者,甚至教师要学会装“不懂”让学生教老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2、实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首先由生活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然后上升到高层次的理论分析,最后又回归到生产生活中。切实的体现物理科技知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能够切实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把握程度,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

4、巧妙铺垫,预留学习内容,为下节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教学流程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用简明、形象的问题引入新课题

3、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4、小习题训练,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5、对机械效率深层次,高高度的理论分析,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6、安排课后作业,以及下节学习内容

7、总结

八、教学详细环节以及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简单的知识构建

1、让学生选择搬运砖块的方式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回答,让其说明理由

2、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克服其他阻碍因素所做的功

总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分析运送砖头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际使用机械的时候,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不得不做额外功。

3、引导分析机械效率

分析引入原因

①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②表达式:

③说明:: 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学生活动:翻看书本,找出答案回答。并且对知识点加强记忆。

(二)实验探究,切实体验实际,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向提问如何进行实验体验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机械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和回答,教师引导

2、学生分组实验,采集数据,分析计算,并且把各组数据公布于黑板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行评估。

后来改为观看我所做的实验视频

(三)课本例题分析处理,明确规范解题格式、方法和要求。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分析题目,讲解思路。强化解题格式。

(四)深层次的分析理解机械效率

1、公式的变形应用,配置一道小型的练习题。

练习1、已知某工地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5%,要把质量为200千克的砖块提升10米,则滑轮组自由端拉力应该做多少功?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练习,记忆强化。

2、机械效率 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效率大越大,则说明机械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机械效率大小跟所做的各种功大小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只说明有用功在总功当中的比例、份额。当控制变量时,讨论相互之间大小关系。

3、讨论思考:机械效率的范围

机械效率小于1,所以各种机械可以按照我们需求省力或者省距离,但是绝对不省功。

4、讨论思考: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能否说机械效率越大,则功率越大,或者说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机械的性能

5讨论回答: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当有用功一定时,尽量减少额外功(减小总功)提升相同质量的砖头一定高度

当额外功一定时,尽量增加有用功

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尽量增加重物质量,好比打的包车,尽量多座人

当总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

电动机提升重物时,尽量减少附载物

6实际操作中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减小摩擦,给滑轮组添加润滑油等

减少、减轻附载物

组合机械越多,效率越低!

(五)、观看实际生产生活中机械的使用,掌握选择机械的方法

(六)、简单习题训练,检测知识掌握程度。

①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机械效率越大,功率也越大

D.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②为了提高机械效率,下列各种措施中有效地是( )

A.有用功一定,增大总功

B.总共一定,增大额外功

C.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

D.额外功一定,减小总功

③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5%,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 )

A.相等的时间内,甲机器所做的功多

B.做同样多的功,甲机器花的时间少

C.甲机器比乙机器省力

D.上述说法都不对

④一滑轮组,不记绳重和摩擦,用它来提升一重为G的货物时,其机械效率为80%。若用该滑轮组来提升一重为2G的货物时,其机械效率( )

A.大于80%

B.等于80%

C.小于80%

D.无法确定

(七)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如何对待生活学习。多,快、好、省。

(八)安排下节教学内容,安排课后作业。

下节课学习内容预告及安排:

1.实践探究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否恒定、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要求:提出自己的猜想,别且根据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验证方法,提前设计好数据采集表格。

九、课后作业:

1.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1000 N的物体提高2 ,所用的力是550 N,则有用功为_____,总功为_____,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动滑轮的重力_____N(不计绳重及摩擦)

2.如图1所示,用此装置拉一重为100 N的重物,使其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所需拉力为8 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N。实际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欲使物体以0.6 /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前进,那么实际拉力为_____N,拉力在 5 s内做的功为_____。

3.用500 N的力拉着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8 时,可将滑轮组悬挂的重为15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2 ,则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是 [ ]

A.25%

B.75%

C.15%

D.85%

4.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较[ ]?

A.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

B.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小了?

C.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起重机在1 in内能把5.0×104 N的物体匀速提高30 ,它的机械效率是60%,在 1 in内,起重机所做的有用功为多少?所做的总功为多少?总功率是多少W?

6、用滑轮匀速提升360 N的物体,假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考虑既省力又方便,问:此滑轮组应由几个定滑轮几个动滑轮组成?实际拉绳的力多大?

十、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

1、有用功:

2、额外功:

3、总功:

4、机械效率:

①定义:

②表达式:

③理解、强调:

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机械效率教案模板11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机械效率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泵机械设计师工作总结11篇 高质量的文档处理能提高职场人士的专业形象,范文正在被广泛的使用和借鉴。阅读范文可以使我们更加理性深邃地思考人生问题,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泵机械设计师工作总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5-03 阅读全文
  • 机械实习报告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机械实习报告,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时间如梭,大二的第二个学...
    2023-04-24 阅读全文
  • 机械自我评价 优秀的自我鉴定是什么样子的?自我鉴定是客观评价自我的重要工具,可以客观的帮助我们评价自我、分析自我。小编准备了一份有关“机械自我评价”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到你们,感谢您的浏览。...
    2023-04-21 阅读全文
  • 机械实习日记5篇 周记写作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创造的过程,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写周记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习惯,常见的周记书写格式有哪些?这篇网络上的好文“机械实习日记”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2023-05-03 阅读全文
  • 高效率课堂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优秀的高效课堂心得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急您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效率课堂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2-08-28 阅读全文

高质量的文档处理能提高职场人士的专业形象,范文正在被广泛的使用和借鉴。阅读范文可以使我们更加理性深邃地思考人生问题,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泵机械设计师工作总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5-03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机械实习报告,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时间如梭,大二的第二个学...

2023-04-24 阅读全文

优秀的自我鉴定是什么样子的?自我鉴定是客观评价自我的重要工具,可以客观的帮助我们评价自我、分析自我。小编准备了一份有关“机械自我评价”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到你们,感谢您的浏览。...

2023-04-21 阅读全文

周记写作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创造的过程,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写周记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习惯,常见的周记书写格式有哪些?这篇网络上的好文“机械实习日记”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2023-05-03 阅读全文

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优秀的高效课堂心得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急您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效率课堂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2-08-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