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白杨礼赞》说课稿9篇

发布时间:2023-04-02

白杨礼赞说课稿。

以下是编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白杨礼赞》说课稿,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师教学的根本在于以身作则,亲自给学生做榜样,准备好适合的教案可以让老师讲课更加流畅顺利。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共同组成了人文色彩浓郁的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苏教版语文课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文性强,语文工具性的强调相对较少,所以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灵活一些,也不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2、教学内容:《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习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第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七、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诵读品味法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第二块:整体诵读。

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第三块:问题点拨。

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 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 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 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 浅;深。象征美:物;人;神。第五块:拓展延伸。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 人们去赞美 的牡丹,去鄙视这 的莲花 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

3、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八、说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俱到,而是以点及面,理清学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学一得。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1.象征

2.排比、反问

景美------------------形美----------------神美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旋律高亢优美的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屏幕投放“象征”: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学生交流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由此导入本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教学呈现

1.谈一谈

学生呈现并交流课下收集的背景资料。

2.读一读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然后进行朗读交流。学生交流的句式为(投放大屏幕):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理一理:篇章结构。

4.品一品:写法、语言(培养学生质疑、品读、揣摩的能力)。

(1)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2)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3)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5)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此环节中,师生探究出:

(1)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2)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义作铺垫。

(3)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5)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在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直说的方式改写本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写法。)

5.想一想:探究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

6.练一练: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写百字以内的片段文,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4)

一.赏形探妙

读文章题目,明确茅盾礼赞的对象是白杨树。

出示两幅图,请同学判断下面哪一幅图是白杨树?并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朗读课文第五段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文字,找出语言上的特别之处。

两次写到“笔直”;’“绝无”“绝不”;“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重复用词,强化白杨树的特点。

为了突出白杨树的这些特点,作者在文中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欲扬先抑,同类对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

课外拓展:

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绿》、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中的片段

环境衬托:文中第二段

总结:

二.悟神寻径

茅盾写此文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

阅读课文第七段,明确他要礼赞的是北方的农民、保卫家乡的士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征手法。

了解象征手法的相关知识(作业本),重点关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的特点。

那么作者是怎么建立起白杨树和所咏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联想的呢?

(1)形体特点与精神特性一一对应;

(2)在绘形同时,采用特别语言,(比如“笔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挠”)让人很容易产生相关精神品质的联想,完成了象征手法的建构。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解读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径:

三.联读活用

物象特点:地面的生存状态:个体是孤离;地下的生存状态:根系相连,团结一致

写作背景:1940年,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

对应品性: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似乎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树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观。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当遇到压迫,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时,清贫的中华儿女定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斗争的。

主题阐释:艾青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那泥土下紧紧纠缠的根须,是我们之间的一线血脉!我们没有丢掉这血脉!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深爱的祖国而战斗到底!

物象特点:一二两句中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三四两句中泉水冲荡下山,掀起波澜。

写作背景:白居易此时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

对应品性:一二两句的白云清泉对应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怀、闲适的心情;三四两句对应的是在朝为官,在纷扰的社会推波助澜。

主题阐释:全诗表达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摆脱世俗的坦荡淡泊的情怀。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5)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教读课文,矛盾所写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白杨礼赞》具体编排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散文、记人、写景、状物等灵活多变的写法,进一步提高欣赏、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欣赏散文应着眼于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借鉴散文所运用的语言。《白杨礼赞》的语言很有特点,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反问、排比运用得极为成功,值得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根底比拟薄弱,语言感悟能力较差。《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比照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想,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朗读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考虑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起来,把他们的个性开展起来。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合格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是当作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效劳学的根本思想,我准备用“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和精读品味,赏析深化”两个步骤来到达教学目,这两个步骤个相互紧扣,循序渐进,使教学到达最正确效果按照这个思路上课开始,我便直接板书课题,对“礼”、“赞”进行释义,并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我会对学生说:“白杨礼赞”犹如一首结构谨严,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乐小品。一般音乐作品总有一个主旋律贯穿其中,它有时略有变换,复沓重现,昭示着深化着主题。那么,《白杨礼赞》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朗读录音,在头脑中展开联想想象,用心去感悟,听出“白杨礼赞”的主旋律来。

接下来,我便播放以钢琴曲为音乐背景的配乐朗读录音。列宁曾这样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知识、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这样,我便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后,我还会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我设置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以此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根底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通过启发、点拨、讨论后,让学生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1,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时机。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2,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根底。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3,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4、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时机。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板书设计:

环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外形

性格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那么是:求实、求新、求精。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6)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白杨礼赞

二、明确目标(生齐读)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

师:文章的题目会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直接叫“白杨赞”,你怎么理解“礼赞”呢?

“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

1、师:从题目中,我们很明显知道了作者要赞美白杨,而且作者在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几处,你能找到吗?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2、师:依据本文的抒情线索,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给文章划分层次和概括各部分内容,你来试一试。(生小组合作,师明确)

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六、细读文本——如何赞

师:本文首尾呼应,全篇充满作者对白杨树热情洋溢的赞美,文中重复出现的一个词眼你注意到了吗?

生:不平凡

师:那作者都是从哪几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呢?(小组合作)

(一)生长环境不平凡

(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追问:

1、看到这样的环境,作者产生怎样的感想?(雄壮、伟大)

2、当你长时间看着这样的景象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单调)

3、作者为什么会强调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感想?

(形成对比,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小结:第2段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烘托“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二)外在形态不平凡

师:在这样雄壮伟大而又略显单调的环境中,引得作者一声尖叫的白杨树到底长什么样呢?(指名读第5段)

要求:画出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

干:笔直、绝无旁枝

枝:笔直、紧紧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淡青色

(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 努力向上 不折不挠)

小结: 第5段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体现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它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令人敬佩。

(三)内在品质不平凡

师:作者不仅仅把白杨树当树来写,而是把它当成形神兼备的人来写。第7段开头出现两个什么特别的称呼呢?(齐读第7段)

生:好女子,伟丈夫

师:好女子与伟丈夫各有什么特点呢?作者认为白杨树是什么呢?

好女子 伟丈夫

婆娑 ——对比—— 严肃 坚强不屈

屈曲盘旋 伟岸 正直朴质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师:本段作者想要赞美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没有直接进行赞美,而是先说“它没有……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不美”,这是什么写法? (欲扬先抑)

师:作者仅仅是为了写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一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意义: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北方农民

坚强不屈 ——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 ——精神和意志

3、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齐读第7段“难道……”)

以反问强化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以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内容,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四)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生讨论,师明确)

与白杨树形成对比: 把白杨树普通而“不平凡”与贵族化楠木对比;赞美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品格,与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对比。

七、悟主旨

师:作者为什么要借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出示背景链接: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师: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师:在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呼之欲出了。

明确: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勾画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八、结束语

师:作者曾为画家沈逸千所作白杨图题诗一首,为白杨精神做了最好注解。(生齐读)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九、拓展练习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选一幅图片说说它的象征意义。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7)

1、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分析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朴质、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两课时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西北地区,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树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起去欣赏白杨树的英姿,一起去领略他笔下白杨树的风采。

板书:白杨礼赞。

1、了解作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释题

礼赞的含义:“礼”,尊敬崇敬,“赞”,赞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句子。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读这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四、合作探究

1、作者极力的赞美白杨树,是因为它不平凡。这篇课文作者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如果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礼赞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齐读第七段,赏析。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军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这种赞美呢?

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4、学习象征手法。

像课文这样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5、讨论:作者借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及其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找出描写白杨树外部形态的句子,大声朗读,用其中的关键词句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态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朴质) 参天耸立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6、白杨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预设:正直、朴质、团结、力争上游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我们赋予某些事物象征意义,你都知道哪些,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本节课我们从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两方面“礼赞”了白杨树,下节课我们将从生长环境、写作手法方面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课后习题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

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礼赞》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

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

[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对话文本

1、与文本对话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2、与作者对话

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

[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

《白杨礼赞》说课稿(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促理解,重点研读描写抒情议论的语段,理解描写抒情议论等作用和联系。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象征手法。并且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白杨礼赞》

释题:你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二、理清抒情线索

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2、对于这一组抒情句,我们如何美美地读出来?

3、小组讨论后,检测朗读效果。

三、品读文本,分析象征意义

1、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明确:表面写树,其实是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的; 7—8段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一)赏析白杨树的形象

1、作者的感情为什么要一步步加深?

2、说它只是树,作者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写出了白杨树什么品质?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全班交流。

①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②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写干,突出了直;写枝,直而紧靠,突出了团结;写叶,向上;写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质朴。

③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要求: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请各位小组长进行读

前指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白杨礼赞》说课稿9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说课稿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白杨礼赞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白杨礼赞心得 当我们见证非常撼动人心灵的时刻时。这些感言也是记录难忘的时刻的证明,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感言呢?下面的“白杨礼赞心得”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2023-02-10 阅读全文
  • 白杨礼赞心得系列 栏目小编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白杨礼赞心得,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尽相同,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就是将大篇幅的文字汇总浓缩,形成自己的看法。...
    2023-03-12 阅读全文
  •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3篇 教师将学生领向更壮丽的人生。很多教师都有提前准备教案的好习惯。教师可通过教案学习如何更好的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收集整理的白杨礼赞优秀教案,带给大家。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2023-01-07 阅读全文
  • 关于白杨礼赞教案10篇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要将准备工作做得尽量充分,在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可从哪些角度动笔呢?经过收集,编辑为您献上关于白杨礼赞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1-03 阅读全文
  • 读《白杨礼赞》有感600字 互联网时代,就是有很多在线文档等着我们处理,优质的范文深得文档编写者的喜爱,范文可以解决我们写作时很纠结的地方和问题,那么在搜索范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读《白杨礼赞》有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3-02-09 阅读全文

当我们见证非常撼动人心灵的时刻时。这些感言也是记录难忘的时刻的证明,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感言呢?下面的“白杨礼赞心得”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2023-02-10 阅读全文

栏目小编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白杨礼赞心得,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尽相同,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就是将大篇幅的文字汇总浓缩,形成自己的看法。...

2023-03-12 阅读全文

教师将学生领向更壮丽的人生。很多教师都有提前准备教案的好习惯。教师可通过教案学习如何更好的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收集整理的白杨礼赞优秀教案,带给大家。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2023-01-07 阅读全文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要将准备工作做得尽量充分,在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可从哪些角度动笔呢?经过收集,编辑为您献上关于白杨礼赞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1-03 阅读全文

互联网时代,就是有很多在线文档等着我们处理,优质的范文深得文档编写者的喜爱,范文可以解决我们写作时很纠结的地方和问题,那么在搜索范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读《白杨礼赞》有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3-02-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