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作文续写自相矛盾1000字

发布时间:2023-03-24

作文续写自相矛盾。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要写好作文脑海的写作“素材仓库”要丰富。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准备的内容“作文续写自相矛盾”,敬请您阅读本文!

作文续写自相矛盾 篇1

战国时期,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说他的矛最尖锐,什么盾都能戳穿;又说他的盾最结实,什么矛都戳不穿。过路的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顿时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便灰溜溜地走开了。

几天后,皇榜上写着科举考试在明天,考进殿试的赏黄金十两,白银百两。考上状元赏黄金百两,封宰相一职,赠大宅一处。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也混在人群中,看了皇榜,心中大喜,嘴上笑开了花,满脑子的都是金子、银子、仆人、大宅张三,就你还想中状元,怕是连殿试都到不了。人群中一个叫李四的人叫道。(张三:卖矛又卖盾的那个人,李四:张三的朋友)。张三听了,心里想:我一定要考上状元,让他看看我不是好惹的。可他转念又想:我还不识几个大字,怎么去考啊?他突然灵机一动,他想把所有的书全都抄下来,明天考试拿着去,趁考官不注意瞄两眼。可是时间不够,况且内容很多,也带不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张三茶饭不思,为了考上状元,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想出了一个鬼点子,半夜三点,他跑到考场,翻墙进去,看见一大沓试卷,他拿了一张,正准备走,却不小心撞倒了一张椅子。砰的一声,一个人走了过来,那人没有看见人影,以为自己听错了,便又回去了。张三见那人没发现自己,虚惊一场,待那人走远,他便翻出墙,回了家。他回家后,马上查找典籍,把试卷全都做了出来,并且把答案抄在衣襟上,第二天一早,他便兴高采烈地去考试了。

在去考场的路上,他遇上了李四,李四嘲笑道:哎哟,张三怎么来了?你大字不识几个,怎么还来参加科举考试!张三瞪了他一眼,便朝着考场快步走去了。到了考场,张三坐了下来,他找了个靠墙角的位置,那里不容易被发现。他拿到试卷,仔细一看,果然跟他昨晚拿到的一样,考试答题了,他就像一个搬运工,把答案全搬上去,交了试卷,走人!

第二天,宣读圣旨的曹公公来张三家宣读诏书:张三接旨!张三连忙跪到地上说:草民张三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明日殿试,即时参加,钦此!曹公公说,您中殿试,这是奖励!我还很忙,先告退了,恭喜您了。

张三参加殿试的当天,题目压根看不懂。他急了,便趁皇帝上厕所的时间把另一个人的试卷调了个包,那个人竟然没发现。皇上收上试卷,见张三的试卷无错,且工整,于是下诏:张三中了新科状元,封他宰相,赏他千金。

上早朝的时候,皇帝说:邻国要入侵我国,我国打不过,要一个人出使邻国谈判,以保平安。皇帝让众人推荐一位使者。等下了朝,张三对皇上说:您如此英明,我国兵强马壮,邻国虽然气势汹汹,但却不强于我国。我去出使邻国吧!邻国见我国强大,定不会杀我的。皇上同意了,张三又说:邻国皇帝无勇无谋,兵弱马瘦,弱不禁风。皇帝听了这话,更加高兴,又赏千金给了张三。

张三其实心里非常怕邻国,故意装出十分镇定的样子。到了邻国,他听说自己的楚国正在闹饥荒,他便不想回楚国生活了,他拍着邻国国君的马屁说:邻国国君有勇有谋,楚国国君傻头傻脑这一番话,让他得以留在了邻国。可是,很快楚国饥荒过去了,且楚国国君加强农业,加强车队训练,而邻国又变得有些衰弱,张三看事情不妙,又赶回楚国。他不知道自己在邻国说的那番话,楚国国君已经知道了,他刚来到皇宫,就被突然冒出来的几个人一刀杀了。

这也告诉了我们:我们不要像墙头草东吹东摇,西吹西摇;要有主见,不然就得出此下场。

作文续写自相矛盾 篇2

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老婆,今天又什么都没卖出去!”已经好几天了,再卖不出去,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可怜的是不到2岁的娃,快连稀粥都喝不饱了。看着老公颓废的表情,老婆虽然心急如焚,也不忘安慰老公。老公有漂亮的手艺,铸得出很好的矛和盾。但他对于买卖是一窍不通。

这天晚上,夫妻两夜不能寐,就一起商量怎么才能卖出去。经过讨论,他们决定第二天分头到城东和城西去卖矛和盾。

第二天一早,他们让邻居帮忙照看小孩,夫妻两便分头行动了。

老公来到城东头,拿起矛就开始叫卖了:“快来看看啦,看看我家特制的矛,矛头锋利,一般的盾都能刺穿。来看看啦,价格也不贵!”因为没有信心,他的叫卖声不大。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有几个路人驻足询问,他慢慢开始有信心了,所以叫卖声就越来越大了。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效果还真不错,卖出去了很多的矛。看着时间日渐到了下午,老公带出来的矛也所剩无几了。想着终于能吃顿饱饭,孩子也能吃好些,他就暗自高兴。

同时,在城西头,老婆正在努力推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的盾,再锋利的矛戳不穿它。不要错过,大家都来看看啦。我们家祖传的手艺,价格合理,有需要的请来看看啦。”有几个路人停下脚步,看到盾的做工、质量还有叫卖人的诚恳,都有购买的意向。在一通讨价还价后,盾也卖出去了不少。因为出门前不知道这个办法效果如何,老婆带出来的盾不多,到了下午,盾都卖光了。老婆不知道老公那边卖矛的情况如何,便急匆匆地赶往城东头。赶到时,时间已经日渐黄昏,看见老公的矛也所剩无几,两人都非常兴奋。

他们在集市上买了些馒头、包子、面条还有肉,因为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两人便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中。他们到家后,谢过邻居,领回孩子,一家三口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看着孩子吃饱后满足的表情,两人十分欣慰。待孩子睡下后,两人又犯上嘀咕上了。如果每天夫妻两都出去卖矛和盾,孩子又小,总不能天天麻烦别人照顾自己的孩子呀。以后怎么办呢?还是老婆有主意,说:“老公,以后还是你一个人出去卖,但是,一次就卖一种,隔天卖不同的,而且去不同的地点卖。你觉得如何?”老公听了很赞同。

从此,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作文续写自相矛盾 篇3

那个卖矛与盾的人,被说的无地自容,赶紧收拾东西,快步往家走去。

走到家里,他想:为什么我的矛和盾卖不出去呢?是因为我说话相互抵触了,我自吹自擂使自己落入如此尴尬境地。

于是第二天,他改变思路,只把矛带来卖,他大声叫卖:快来看啊,我的矛最锋利,军队用我的矛打了许多胜仗。果然,人们都来围观了,他们试用了矛,果然锋利!于是大家抢着买,很快矛就卖光了。

隔几天他带着盾去了另一个集市,又叫卖起来:卖盾啦,我的盾最坚固,大将曾用我的盾挡下了致命一击。人们围了过来,一个个用刀试了试,果然坚固,于是人们都买了他的盾,一会功夫,他的盾就卖光了。

他松了一口气,高兴地笑了,心想:我以后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言行一致、前后一致,否则贻笑大方。

作文续写自相矛盾 篇4

楚国人的谎言被拆穿了,他耷拉着脑袋,满面愁容地朝自己家的方向走。心想:这可怎么向一家老小交待呢!他想不通自己卖的明明是质量上好的矛种和盾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一想到家里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膝下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嗷嗷待哺,全家上下都指着他打铁卖艺养家糊口的。他讨厌那个揭穿他的人,可自己竟无言以对,可他不知道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

他继续低着头往前走,一不小心碰上了一堵墙,不对,这不是一面墙,因为这面墙似乎柔软了许多。抬头看时,原来他撞上的是一个人,如果此时此刻还能用人这个词来形容眼前的这个生物的话。这个人衣衫褴褛并,身上青一块儿,紫一块儿,一股恶臭味儿直冲鼻孔。

先生,对不起,没撞坏您吧?。楚国人鼓起勇气问道,他虽然听过市井间有好多的无赖以此讹人,但看着眼前这个比他还可怜的乞丐,他不由心生怜悯。

你看你把我给撞了,还说没事儿,你看,我这脸都成什么样儿了,怎么会没事儿呢,告诉你我可是靠颜值吃饭的,赔钱!乞丐指着自己脸上的伤说道。

先生,我真的没有钱赔给你。楚人看了看眼前这个长相平常无奇,但是舌头足足有三尺之长的乞丐哀求道。

没钱?乞丐的眼神里写满了质疑。

没有,我是真的没有。楚国人带着哭腔将自己的口袋翻出来给乞丐看。

乞丐轻蔑的看了楚国人一眼,正准备扬长而去,突然目光锁定在楚国人的矛和盾上:你这兵器不错呀,不如就用这个来抵偿吧。

楚国人看见这两件毫无价值的兵器,痛快地说:行,行,行,给你,都给你

乞丐似乎是没有见过这么大方的人,不由心生疑惑:真的都给我?

给你,反正也卖不出去!。楚国人无奈的叹了口气。

看您这兵器的工艺不可能卖不出去。乞丐不解地问道。

于是,楚国人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给了乞丐听,乞丐听完之后恍然大悟:怪不得,原来问题出在你这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吧。事成之后你三我七。

敢问先生有何高见?楚国人觉得眼前这个不起眼的乞丐在吹牛。

广告,广告,你懂不懂?

广告这个是什么东西?楚国人摇摇头,他实在听不懂眼前的这个乞丐在说什么。

只见乞丐拿了他的兵器扬长而去,那潇洒的身影仿佛一位出尘的仙子。

哎!真是个比我还傻的傻子。楚国人对着乞丐的背影长叹一声,无奈的摇摇头,回家了。

回家之后,楚国人被自家的老娘一顿臭骂自然是再所难免。但是日子仍要继续,楚国人每天上山挖野菜,借以充饥,一家人几乎饿成了皮包骨,在生死一线奄奄一息。

忽一日门外来了一只军队,在他门前高喝,说楚王请他去一个他连听都没听说的地方督造兵器,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经询问之后才知道,楚国在前线打了败仗,对方主将白起手里拿着的正是前几日楚人送给乞丐的兵器。那个乞丐不是别人,正是被昭阳令尹赶出平的张仪。

扩展阅读

我和同学闹矛盾作文800字系列


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比重最高,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的方式 ,我们书写作文,关键在于写出文章的核心思想。为了写作文一字一句的凑的日子您有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我和同学闹矛盾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和同学闹矛盾作文 篇1

这几天,好朋友小芳突然不理我了。小芳是我的同班同学,以前我们是同桌,后来座位给调开了,但我俩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可不知为什么这两天她突然对我很冷淡,不太爱理睬我。

我有些莫名其妙,然后就去问另一个和小芳很要好的同学。

原来,小芳前几天不知听哪个同学说,我在背地里说小芳的坏话。因为平时我都是梳着两条麻花辫,后来小芳也跟这样梳。于是有人就说我在明后讲小芳是学我的。

我其实真的忘了有没有这么说过,但是我也没有任何恶意,我也不明白小芳为什么要生气。

于是我主动去找小芳,结果小芳却说,“她们说,你还笑话我,说我学你,而且辫子也没有你的好看精致。”

被她这么一说,我也有点儿生气了,明明没影的事,怎么听别人三言两语,没有搞清楚情况就这样诬蔑,也不和我求证,就不理会我,不把我当朋友。

因为小芳的这个解释,我觉得她没有把我当朋友,所以我也没有理她。

事情过了两天之后,我在书桌里看到了一张纸条,是小芳的笔迹:”对不起,是我误会你了,她们说这话不是你说,只是说着好玩的,结果我信以为真,还觉得是你的错。希望我们仍然还是好朋友。“

看到这张纸条,我也有点儿自责,觉得自己不能太小心眼了,于是下课的时候,我也主动去找小芳玩,我们又重归于好了。

有时候,一些小小的矛盾只要讲清楚了,就能够破解,只是大多时候我们都耐于面子。

我和同学闹矛盾作文 篇2

今天我和我的头在这件事情之后,我更加懂得了班级学生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这件事情的空气环境的改变。同学之间的和睦是很重要的,老师每天都这样告诉我们,当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句话的真谛。

我是一名语文科代表,在尽职尽责的帮助语文老师的过程中,我也懂得要处理好,有利于老师和有利于同学的事情,我觉得我是一名很称职的课代表,但是在称职的过程中,我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一些不满,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我也在努力的调整这种关系。有一天当我收作业的时候,我看到有一组的一个人一直没有交作业,原来是小刚他已经是淦饭了,经常会在第2天的时候补作业导致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给老师,其实我是不想等着他的,但是他过来亲口找我,说让我等着他写完之后再交上去,因为他不想被老师发现,他是过来补作业的。我想我们同学一场,我或许可以帮他这个忙,只是晚交一点作业而已。

但是其实之前有一次我就因为有一次晚交作业而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我效率太低,考虑换一个课代表,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好好的注意我的效率,特别注意我交作业的时间,尽量保证能够尽早的交,而小刚这次确实是让我为难了,我一直在他的旁边等着他补完作业之后交给我。但是他好像并没有我这样着急,而是慢悠悠的有时候还跟同桌聊天打闹,我提醒过他几回,让他赶紧补,我还要交作业,但是他好像没有放在心上,我真的有一点烦躁了,好像我的耐心全部被他消耗完了。在我等待他的时候,我实在是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你能快一点吗?要不老师又要训我了。他却轻描淡写的给我来了一句,你急什么呀?听了这一句话之后我更加的报道了,我觉得我瞬间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了,有一点语气不好的对她说,你能不能为我着想一下,上次老师都因为这件事情训我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在当天晚上把作业写完呢?这句话显然让他也更加暴躁了,他突然站起来对我说,你们这些课代表总是那么听老师的话,不考虑同学的感受,你们知不知道这样是不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的。我瞬间怒火中烧,也跟他吵了起来。

之后是老师过来调解了我们的矛盾,我觉得这件事情上我们俩都有错,对于他来说就应该多考虑一下课代表的感受,不要总是补作业耽误课代表上交作业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就是要更加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总是发火。

我和同学闹矛盾作文 篇3

年前那次体育课上和同学发生了争执。

那天,好不容易盼到了下午,我飞奔出去,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天空格外明朗,我和同学们约好了要打篮球。我们打得十分激烈,中途玩得不亦乐乎,但到了结尾,我们队占了上风,把对方拉开了很大的分数,这使对方很不开心。课后,他们从之前的不开心变成了愤怒。一直说我们只是运气好而已,没有实力还犯规。我忍了,选择退避三舍。他们毫不领情,我也火了,和他们对骂声音不亚于打雷。有个同学告了老师,老师把我们叫进了办公室,也说了我们一通。出去之后,我都觉得天空变得暗然无光,看谁都不顺眼。

回到了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却不慌不忙,叫我先吃饭,吃过饭,她带我去了她房间,只见她变法术般的拿出了一杯纯净水和一杯可乐,都快倒满了,她又拿出了两个泡腾片,对我说:“你瞧。”只见她先拿出一个泡腾片放进纯净水里,泡腾片只是在水中化了,她问道:“水多了吗?”我说:“没多。”她又问:“水少了吗?”我说:“没少。”接着又把泡腾片放进了那杯可乐里,刚一放,可乐就滋的一声,冒出了泡,一下子喷涌而出,像是火山爆发,过了一会儿,气泡没了,可乐变少了,她又问我:“可乐多了吗?”我又说:“没多。”“那少了吗?”“少了。”妈妈又说:“做人也是如此,那杯可乐和水就好比你自己,而那个泡腾片则是发怒而不讲理的人,你选择不和他争,变无害。如果和他争,就有害。”我恍然大悟,天空也又变晴朗了。

如今,我做什么妈妈的教育好像就在耳边想起,也不会和不讲理的人争吵,因为我知道在我开口的一瞬间,我就已经输了。

关于矛盾论读后感


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论读后感”。读一本好书仿佛就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层次,读作者写的作品便是给了我们一个攀登的台阶。此时我们不妨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心中所想。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矛盾论读后感【篇1】

《矛盾论》是1937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抗日军政大学上作报告时发表的。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党内的教条主义者。

全文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对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立性与同一性、对抗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其中除了对抗以外,其他原理都在高中政治必修四有相近的讲述。我想是因为长年从事革命实践的缘故,毛泽东同志并不能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样有足够的时间梳理革命的哲学原理;所以,《矛盾论》就其资料和深意来说,并不比高中课本明显多太多(仅仅相当于教师扩展阅读的程度)。

所以,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也将主要从三处相对细枝末节的地方出发。

一、“天不变,道亦不变”

在文章第一部分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世界观的时候,作者引用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作为形而上学的典型言论。由此看来必修四题目中引用寥寥几句话、让学生确定所属哲学观点还是有其传统的。

我的大学政治教师邵激光先生经常告诫我们要“读原文”。于是我也试着读了读董仲舒这句话的来源:《举贤良对策(三)》。从上下文来看,董仲舒说的是世界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确是恒定的,那么其总的规律也是必须的。可是历代政府还是要根据实际改变自我的政纲(“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总觉得反而是“套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会更适宜一些。可是就毛泽东同志而言,他的话语体系当中的儒家,是那个腐朽不堪、冥顽不化的孔教体系,这样去批判也是有一番道理的吧。

当然了,我是先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然后才开始看儒家书籍,自然会从这个角度去解释董仲舒的原文。倘若我是古代书生,只怕是也按照“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逻辑去想了。

思想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儒书当中即使像《论语》这样算浅显的“孔子微博语录集”,对于我这样没什么人生经验的年轻人,也是向哪个方向理解都能够的大空话;于是自我理解搞不定的话,就只能听别人讲了。那么此时由谁来做思想指导,就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可想而知,我是极端反对在小学、孩子们还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情景下,就去背诵意识形态比较浓厚的四书五经——教师只要稍微有一点三观不正,就可能会把孩子们培养成新时期的卫道士。

二、“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毛泽东同志认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主观随意性,就必须反对这“三性”。其中片面性和表面性又算是主观性的一部分。他写这篇文章是拿来引导党内思想用的,也谈不上太多学究式的思辨。所以这种“三反”主要意味也很明确,那就是“全面认识,知己知彼”。

其实这也是我此刻读书、尤其是做社会主义相关思考的时候的指导;可是毕竟我还读得太少,所以是广泛涉猎而不精,也难怪会得到“什么都能说上两句(然而仅此而已)这样的评价”了。

就我所了解的十月革命及后续的俄国内战为例。一开始我只明白十月革命后有一份和约、然后用了几年打倒白军和干涉军而已。之后看了一些“毒草”,也就了解了白军、包括当代攻击列宁者的逻辑:无非是推翻了坚持抵抗的临时政府、然后和德国人签约求和割让大片土地而卖国固权而已——事实上,俄国内战是在布列斯特和约签署以后才全面爆发;之前只可是是小打小闹,很快就被布尔什维克镇压下去了,以至于和约签署时人民政府几乎是控制了全国的主要地段。而英美日本的干涉,也并不是如我初中想的那样是“我是资本主义,你是社会主义,我就要打你”的逻辑(不得不说自我当时想象力实在是匮乏),而是因为布尔什维克言传身教促使各国人民停战,“必须打掉这个大忽悠”,不然打不下去不说,怕是权力和小命都要被颠覆掉;另一方面也是趁这个世界面积第一大国内乱而要浑水摸鱼。

更有甚者,主导临时政府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也并不是反对和平。只可是是一向强调要等到召开立宪会议再正式讨论这个问题罢了。

这个时候思路就容易走到他们的立场上:高举爱国旗帜、打倒卖国贼,有什么问题吗?而进一步,经过合法的全国议会以合法形式确认停战、改革大计,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可是,当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客观立场(也就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当时的俄国已经是根本打不动了,人民恨不得立刻就和平。就是因为这个主要矛盾,工人和士兵才会跟着布尔什维克推翻临时政府。否则,布尔什维克和它的人民委员会也将淹没在群众运动的怒潮当中。

总之,仅有了解双方、并立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立场,这才能把社会历史事件看更透彻。反过来,这些具体认识也会使自我的社会历史观更加巩固、科学。

三、一般与特殊

可是毕竟高中政治最主要的作用是考试;犹记得红霞教师有一言:“凡是说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什么的选项,率先排除”。当时也顾不得区别意识和认识有什么不一样,就这样下来了——除了历史课上偶尔有几个“背景”是按文化、政治为主要原因的异类以外。

直到大学遇到于丹教师,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讲物质决定意识只是一般规律,在不少具体事例当中不排除精神因素为主因。这下可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想来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中,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必须条件下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然而一向找不到他所引证的来源,这次在《矛盾论》当中最终找到了依据:

“......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必须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

作者举例就生产力来说,是在它被生产关系束缚不能向前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生产关系起到决定作用的情景。当然有没有其他情景呢?恐怕我是要在马恩列的哲学讲解大部头中寻求答案了。

总之,这次温习《矛盾论》以后,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跨入辩证法的汪洋大海吧。

矛盾论读后感【篇2】

首先,这是一篇精彩的哲学论文,当然,如果我说这论文伟大也肯定没有人会持有反对意见,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地,他的东西就应当是伟大地。

其次,这篇论文似乎并不能单单从他的学术价值来评判,还必须兼顾他的历史意义,我个人一向对目的性很强的说教文字不怎样喜欢,孟子大人不是说了么:有心为善,虽善不奖,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用文章定思想,在现代可能是从毛泽东开始的吧,我想,他在纠正国内思想问题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成为一种风气了,当然写篇文章就能给人扣顶大帽子,厉害的不是文章,是写文章的人。

当然,我得澄清自我不是在说坏话,纯粹是有感而发,要不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虽然不至于像以前折磨的人去跳楼上吊的,至少会说我思想有问题,入党怕是没指望了。

萨特的一句话我异常喜欢:“教育就是强迫别人理解另外一种价值。”单教育可能没那么强的效果,所以有了考试这东西,于是,不得不把自我不认同的东西一并记下来,就好象我此刻每一天照镜子,结果越看自我越顺眼,反复的记忆应用之矛盾论读后感后,那些东西恐怕也会变的好象是正确的似的了。

从小就被灌输了政治思想和终极奋斗目标的我们,到底是被指明了道路,还是被抹杀了个性呢。我以往问我的政治教师,共产主义能实现么,那时候还小,这么简单的东西自我想不明白,我教师琢磨了一会,最终说:“够戗。”“那为什么还把共产主义当目标呢。”“定远点,要不实现了以后都干什么啊。”都认为不能实现,都说能实现,这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力量呢。

矛盾论读后感【篇3】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仅帮忙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好处。那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好处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务必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必须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一样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带给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状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务必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务必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但是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我,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一样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虚枉的恐惧。

矛与盾,其实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动另一方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为有了诸般念想,人性因而渐趋复杂成熟。换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与生活,对各种矛盾作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效的方法,将矛盾之差异的级别化减到最小程度,化解对抗,使生活与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进。

矛盾论读后感【篇4】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尙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茖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來,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茖侧面各侑其特点,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侑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茖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转化的时候,都侑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当着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們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尙述這些要点,我們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們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侑经验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尙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论文告诉我們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這篇论文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可作为我們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矛盾论读后感【篇5】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同志在论文的开篇就以这样一句话来引出下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大家想明白为什么,事物的矛盾法则就是最根本的法则;同时又是为什么,矛盾法则,又能够称之为“对立统一的法则”。他的全文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叙述,层次结构鲜明,举例颇多,让人信服。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先是提出了两种宇宙观,并经过对“形而上学”以及“辩证法”的相互比较,向我们证明了只是光从事物的外部分析,并认为天地万物从来都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也不会相互影响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他告诉了我们“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而每一件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其中,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经过对这两种辩证法的分析,他告诉了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中矛盾的存在,并要认真分析矛盾为什么会存在,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文的第二个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更好的阐释。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普遍性的深刻分析,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矛盾法则会成为最根本的法则。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的普遍性或者说是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便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的存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靠和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天地万物相互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存在,而差异就是矛盾,只要有差异,矛盾就不会消失,只可是这些差异表面上看起来还比较平静,并没有被激化升级到矛盾那么剧烈的斗争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没有了矛盾,那么他们的生命也将停止,失去了矛盾中的任意一方,另一方也将不能存在。

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是说“矛盾的特殊性”,他强调了即时天地万物都有矛盾的存在,可是我们在看待的时候却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景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件事物在不一样的发展时期,它所具有的矛盾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仅有在我们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才能更好的解决矛盾,才能针对不一样的矛盾采用不一样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让事物得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经过上头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矛盾的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根本的法则”是有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来阐述。

所谓的“同一性”说的是如下的两种情景: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事物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使事物不断的向前运动发展。既然这样,同一性又从何而来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矛盾之间总是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不停的运动,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在必须的条件下,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相互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失去了一方面,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就好比上和下,左和右,得到和拥有,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仅仅是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还是不够的,它们更是能够相互转化,在必须的条件下,各自向着自我相反的方面转化,向着它的对立面所处的地位转化。这样两个方面就不断的融合不断的相互转化,同时又是一个整体。

然而既然是矛盾,斗争总是在所难免的,对立只是矛盾斗争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矛盾就是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即对立,所以这个第二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论文里面很多引用经典例证,尽管都是契合当时时代的例子,可是对于我们此刻的生活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坚持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今日,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矛盾论读后感【篇6】

矛盾论读后感800字格式范文初中生1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能够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当是这个情景的。但换个角度想,仅有经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我的权益。所以,《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在我看来,毛泽东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那么与之对应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与所有事物中。

矛盾论读后感800字格式范文初中生2

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景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样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能够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那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一样质的矛盾,仅有用不一样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明白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仅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____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终酿成杯具的例子。那里再插一句,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我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一样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一样对待方式,可是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一样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一样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终,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矛盾论读后感800字格式范文初中生3

世界上万物都存在一定的惯性,在一定的惯性系统中运行。要想产生新事物,必须打破旧有惯性,产生新的惯性。要想打破旧有惯性,就必须有新的力量的出现,而旧有惯性又会抵抗新的力量,从而矛盾出现了。旧有惯性相对静止,建立新的惯性相对运动,静止与运动的交替便是矛盾的表现。新的惯性建立过程中又会由相对运动逐步变为相对静止,新的力量逐步融入新的惯性中,那么这个矛盾就逐步的消失了。

矛盾刚出现的时候会逐步使事物分发展减缓变慢或停止不前甚至向后倒退,这是矛盾量化改变的阶段,对旧有的惯性产生影响但不足以改变惯性向着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

当矛盾的发展能够持续的不断的发展到质变的阶段,就会打破旧有的惯性,开始产生新的惯性,使事物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不论是大的社会、历史变革、生产力变革,无不体现出矛盾的存在。矛盾的产生都是缘由于人类对旧有的不满足而产生,进而发展处新的可以替代旧有的新事物的出现,这就是创新的出现。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变迁,都是人类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相匹配的的进化结果,也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创新产物。

人类之本性是对旧有的世界存在熟悉之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与渴望,可能是更安全、更好、更快、更强等等,但这都受制于人类生产力的能力,所以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以来一直存在的矛盾,即存在与发展的矛盾,这也是人类不断改变、改进、创新的根源之所在。

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因为事物间的矛盾虽然复杂,但既然定义为主要矛盾,说明其是最重要的,占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大部分因素。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能解决事物的发展问题了。

矛盾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虽然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同一性,但其根本还是斗争性,即相互对抗。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矛盾的存在,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斗争性存在着的问题,并不是一提到斗争性就是激烈的、猛烈的,斗争形势也可以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

矛盾论读后感800字格式范文初中生4

一口气读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领略到了伟人的风范,感受了伟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缜密,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之后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先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做出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没有浪费太多的笔墨。而是深刻的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讲这一部分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然后“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务必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务必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务必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之后作者细化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文章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例证丰富,语言准确而生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清除了党内的一些错误观念,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确定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是我认识到了矛盾的本质和特性。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就应好好品味和领悟。

矛盾论读后感800字格式范文初中生5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主席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这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1500字


在我们欣赏了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仿佛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只要是对图书原创内容的感受,我们都可以把它写成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收集整理的最新矛盾论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篇1)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常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曾在1937年发表了矛盾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在这里将其概括,以便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矛盾。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我们先拿正与负为例,之所以说相互依存,是因为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之所以相互对立,是因为一个数只要是正数就不可能是负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如此。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矛盾,只要认真寻找。我们研究矛盾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理和生存的智慧,使我们的思想深邃具有时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先进的思想武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篇2)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两点我读书的心得。第一,是有关事物发展的原因。书中谈到矛盾论时,常与形而上学论作比较。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句话,触及了我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过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时,我总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虽然没有系统的想过为什么,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脑中扎根已久,今天读到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内容,使我停下来仔细的思考。的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了内部的矛盾作为主导,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

通俗的表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过去注重外部环境影响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是错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随着条件的不同,同一个事物也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若两个能力相近的中学生,一个进入一流大学学习,一个在餐馆打工,相对而不绝对地说,他们的未来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学校的质量的原因。我们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提供好的环境,作为我们成才的外因。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的关键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学校的宝贵资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费在打游戏上,克服不了享乐和学习的矛盾,那么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朝着一片灰暗。第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在看各种国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科学、冷静的分析。当前,在网络上有许多人表达出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来,他们是把世界太过理想化了,不容忍国家的任何缺陷。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连美国这个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国又如何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意愿呢?中国当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

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帮助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

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可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篇3)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抗战极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错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

毛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篇4)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篇5)

20_年4月18日19:00—21:30在2A202教室我第一次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团体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毛泽东的《矛盾论》之“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小组成员针对学习、联系生活各抒己见,学习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大家的思考中结束。因为是第一次学习,第一次发文,我就谈一些自我粗浅鄙陋的体会,期待共鸣。

学习之初,就有成员抛出问题:“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正如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好学习与社交、工作、生活的矛盾?”我认为这个问题提的相当好。纵观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完全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矛盾,然后应对矛盾,最终解决矛盾。学习与生活、工作存在着必须的矛盾,因为我们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这一方面用多了,在其他方面势必减少。可是学习与工作和生活这矛盾难道是不可调和的吗?我认为不是的。试问:我们来到大学是为了什么?诚然,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学习目的,有的人是为了出国,有的人是为了考研,有的人是为了就业,还有些学生认为高中学习太辛苦,考上大学,是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没有什么学习目的了。无论你是否为以后做好了打算,你是否有自我的人生目标,我都要问你: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也许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活着的意义,《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有句经典台词:“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多么简单的人生诠释,是否涵盖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好好活,怎样才算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珍爱生命,自我的和他人的;好好活,就是要提高自我,物质上和精神上;好好活,就是要尊重规律,自然的和社会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永远属于你,永远属于你的仅有你自我。所以,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善待自我,进而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整个世界。你需要生存下去,所以你要爱惜自我的身体,规律饮食,坚持锻炼;你需要不断发展,所以你要提高自我的智慧、增强自我的本事。上大学、读研究生、学习知识、实践锻炼,所有这一切都是途径,都是手段,而绝非目的。试想一下,你还有更好的途径吗?如果有,你能决定吗?如果决定不了,你就要利用好此刻。从古人开始,是没有大学的,经过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摸索,知识的积累,有了系统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于是有了大学。大学培养了很多人,也堕落了很多人,很多人不懂的去平衡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看问题偏颇,总是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顾全大局,不懂的生活的辩证法,走形而上学的道路,最终误入歧途,还反过来责怪大学培养目标的缺陷、培养机制的不完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推动了我们的发展,我们总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的方向,解决了前途道路的问题。我们需要用辨证法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所大学,此刻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一时不好不代表永远不好。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自我,任何事物都有自我的因果联系,此刻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很多年的成长。如果你好好利用这个大学的资源,即使你仅仅学会了做事情要有坚韧的毅力,对你以后的提高也是极其有利的。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量变方可引起质变,如果你不屑于量变的辛苦,便永远看不到质变的收获。我们所锻炼的本事、历练的品格,也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时刻它起决定作用。我们还要去搞好人际关系,虽然不能利用人际关系呼风唤雨,也不至于让它成为我们发展大道上的拦路障碍。在时间的利用上,三者或许会有交集,对某个人而言,或许会有偏废,但我还是要说,其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去花费力气去做的,至于如何平衡、如何调解,因人而异。一个懂得好好活的人,完全能够在其中游刃有余,逍遥自在。

学得不精,也不够深刻。仅代表个人观点,期望抛砖引玉,得到更精华的探讨。

《矛盾论》优秀读后感4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矛盾论》优秀读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所看的书籍类型越来越多种多样,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自己想写文章确没有灵感的时候,就看书然后写读后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考虑到你的需求,编辑特意整理了“《矛盾论》优秀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矛盾论》优秀读后感 篇1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又一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与《实践论》一并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构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应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异常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文中,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也让我再一次深刻的感悟到: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如何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

一、以矛盾论为指导,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的新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矛盾的视角观察问题。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需要我们用矛盾的智慧去化解,从矛盾本身出发,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切障碍,助推我国经济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是出于国内存在的需求饱和与资本过剩的矛盾,另一方面则立足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与资金缺乏的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我国及沿线国家,但不一样国家有不一样的矛盾。国内而言,每年都生产很多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基础材料,但我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东部、中部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矛盾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事物就是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完善、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经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的产能转移到相关的“一带一路”国家,在解决内部矛盾的同时,帮忙沿线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矛盾,进而实现互利双赢,推进世界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经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二、用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理论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步履艰难,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更是增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增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尽管我国经济近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能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确定,异常是我们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回旋余地较大,制度优越性明显。要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该阶段或该阶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既正视眼下的困难,又要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用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相信公司未来的发展

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市场环境不景气、个别行风险积聚、新管理技术、衍生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等等,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告诉我们,即便某个阶段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景气情景成为公司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调整,市场复苏,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将会发生转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也将发生转化,这是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也是公司在做大做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景做出决定。在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供给好的解决方法。

《矛盾论》优秀读后感 篇2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常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曾在1937年发表了矛盾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在这里将其概括,以便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矛盾。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我们先拿正与负为例,之所以说相互依存,是因为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之所以相互对立,是因为一个数只要是正数就不可能是负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如此。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矛盾,只要认真寻找。我们研究矛盾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理和生存的智慧,使我们的思想深邃具有时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先进的思想武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矛盾论》优秀读后感 篇3

参加了工作之后便很少有时间读书了,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更是除了高中和大学的一些零散记忆外再无其他。借由此次参加培训的机会让我有时间也更有一颗安静的心仔细研读一下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由Www.QunZou.Com整理]在以前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政治课上矛盾论必须是教师必讲的题目,那时候没有实践经验进行佐证,所以对于教师讲的矛盾论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觉得好像合理可是又好像不大对,总之是有很多个疑问在脑海里,可是也没敢向教师进行答疑释问。透过这几天的研读,我犹如醍醐灌顶般,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深邃思想、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结合的产物,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是中国人民务必坚持的正确思想。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主要论述了关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几个方面的资料。

毛泽东同志的宇宙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的运动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世界上不存在永远静止的事物,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并且不要只依靠于外因的作用,而要靠内因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物质运动形式中存在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事物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矛盾的事物,所以在处理事情个性是复杂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既要看到事情的一般性又要看到没一件事情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该主要矛盾对事物起着领导性、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事物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种矛盾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决定着主要矛盾的性质,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务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抓准矛盾的性质,对症下药,彻底地解决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可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在学习和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之后,我们就应将其理论成果运用到自身的实践当中去,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体将矛盾法则运用到我们审判实务工作当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用矛盾的观点看待案件中的事实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矛盾运动当中,并且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在审判工作中,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在审判实务中,我们要牢记矛盾的观点,不要认为案结事了了,案件的矛盾就被解决了不存在了。我们需要做到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全面思考到与案件有关的各方因素,做到不遗漏就应思考的任何因素,做到对各方当事人权益的充分保障,切实解决好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要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论指导个案审判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来源于特殊性。在审判工作中,首先务必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利用法律原则、法律法规、办案经验以及审判惯例明白案件审判。其次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任何案件都有与其他案件不一样的特殊方面,要思考到个案的特殊性,运用不一样的审判方式进行解决,不能依样画葫芦。最终还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联,在审理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归纳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一指导下一次的审判工作。

三、抓住案件的关键问题

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不一样审判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案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事情才能迎刃而解。一个案件,不论是调解或是判决还是执行,如何妥善解决各方的矛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善于去寻找这些问题的关键,平衡各种利益间得冲突,获得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到达纠纷解决利益化,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先进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在我们司法审判工作中充分运用矛盾论,能够使我们的审判工作更为科学合理,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矛盾论》优秀读后感 篇4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所以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必须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

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梦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梦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梦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应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矛盾论》读后感”。

书籍使我们心胸变得开阔,情操变得高尚。作品中有不少让自己感慨万千、感触颇多的情节值得分享,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好是将其用读后感表现出来。怎么才能将作品的读后感写得优秀呢?以下“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 篇1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仅帮忙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好处。那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好处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务必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必须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一样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带给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状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务必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务必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但是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我,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一样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虚枉的恐惧。

矛与盾,其实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动另一方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为有了诸般念想,人性因而渐趋复杂成熟。换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与生活,对各种矛盾作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效的方法,将矛盾之差异的级别化减到最小程度,化解对抗,使生活与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进。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 篇2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抗战极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错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

毛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 篇3

从生活中的“矛盾”转向哲学上的“矛盾”应该是一个质的转变,而在这种转变当中,我有幸拜读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矛盾论》。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抗战开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著作,仔细品读这部著作,荡气回肠,它依旧能够使我们这一代已经和革命阶段有段历史感的青年人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严峻形势下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我想著作对现在和平建设时期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部著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毛泽东的《矛盾论》主要探求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他在文中指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种是最主要的矛盾,它对事物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然着重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过程阶段的推移,主要矛盾可能降为次要的,次要矛盾也可能上升为主要的。而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里,必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地位也不侍定的,在矛盾斗争中因力量的增减可能会互相转化。对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说明在领导革命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在毛泽东看来,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或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

当我把整个文章读下来的时候,感觉毛泽东同志用丰富的例证在无声中向我们说明了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读广泛、理解深刻,所以可以熟练地援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非常深厚,对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因为这种扎实的功底,他能够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像我们阐述关于矛盾的哲学原理。而这种心中的敬仰和自己现实中哲学的修养何尝不是一种矛盾呢,但同时自己也懂得了要用矛盾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所以,懂得去用实践和行动让矛盾能够转化。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 篇4

读《矛盾论》有感

参加了工作之后便很少有时间读书了,对于毛 泽 东同志的著作更是除了高中和大学的一些零散记忆外再无其他。借由此次参加培训的机会让我有时间也更有一颗安静的心仔细研读一下毛 泽 东同志的《矛盾论》。

在以前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政治课上矛盾论必须是老师必讲的题目,那时候没有实践经验进行佐证,因此对于老师讲的矛盾论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觉得好像合理但是又好像不大对,总之是有很多个疑问在脑海里,但是也没敢向老师进行答疑释问。透过这几天的研读,我犹如醍醐灌顶般,对于毛 泽 东同志的深邃思想、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毛 泽 东同志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结合的产物,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是中国人民务必坚持的正确思想。

毛 泽 东同志的《矛盾论》主要论述了关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几个方面的资料。

毛 泽 东同志的宇宙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的运动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世界上不存在永远静止的事物,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并且不要只依靠于外因的作用,而要靠内因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毛 泽 东同志认为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物质运动形式中存在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事物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矛盾的事物,因此在处理事情个性是复杂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既要看到事情的一般性又要看到没一件事情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该主要矛盾对事物起着领导性、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事物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种矛盾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决定着主要矛盾的性质,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务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抓准矛盾的性质,对症下药,彻底地解决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在学习和认识了毛 泽 东同志的矛盾论之后,我们就应将其理论成果运用到自身的实践当中去,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体将矛盾法则运用到我们审判实务工作当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用矛盾的观点看待案件中的事实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矛盾运动当中,并且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在审判工作中,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在审判实务中,我们要牢记矛盾的观点,不要认为案结事了了,案件的矛盾就被解决了不存在了。我们需要做到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全面思考到与案件有关的各方因素,做到不遗漏就应思考的任何因素,做到对各方当事人权益的充分保障,切实解决好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要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论指导个案审判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来源于特殊性。在审判工作中,首先务必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利用法律原则、法律法规、办案经验以及审判惯例明白案件审判。其次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任何案件都有与其他案件不一样的特殊方面,要思考到个案的特殊性,运用不一样的审判方式进行解决,不能依样画葫芦。最后还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联,在审理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归纳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一指导下一次的审判工作。

三、抓住案件的关键问题

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不一样审判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案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事情才能迎刃而解。一个案件,不论是调解或是判决还是执行,如何妥善解决各方的矛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善于去寻找这些问题的关键,平衡各种利益间得冲突,获得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到达纠纷解决利益化,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先进成果,是毛 泽 东思想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在我们司法审判工作中充分运用矛盾论,能够使我们的审判工作更为科学合理,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矛盾论读后感五

最近拜读了毛 泽 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 泽 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 泽 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必须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 泽 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 泽 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 篇5

一口气读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领略到了伟人的风范,感受了伟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缜密,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接着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先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做出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没有浪费太多的笔墨。而是深刻的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讲这一部分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然后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接着作者细化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文章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例证丰富,语言准确而生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清除了党内的一些错误观念,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确定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是我认识到了矛盾的本质和特性。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写自己瘦作文1000字精选


写一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常见的,写作其实也是对语言素养的一种锻炼,写作文虽然不困难,但也需要我们下功夫。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自己瘦作文1000字精选”,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写自己瘦作文(篇1)

序言;十五岁已经成为我的过去,而要迎来的是我的十六岁,花季的到来。

无奈的初三

不知等待了多久的冬天终于到了,没有伴随一丝的惊异,无声无息的来临了

初三了,慢慢的有了一些奇怪的感觉,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些什么,初三的日子像是风轻轻的吹过一样,

淡淡的,有点忧伤的味道,仿佛是真的经过了,又仿佛没有,可是却又有着明显的痕迹。

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也早已没有了凝聚力。看着那些挥洒自如、胸有成竹的学子,我竟也不知所措了。当

他们信心满满的谈论着自己梦想的高中时,我把视线移到了窗外,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这个问题。或许只有跨过去,闯过

去,才能看见蔚蓝的天空。

我知道,就算我折合了所有的白天黑夜,超负荷的学习,我也无法挥洒出昨日的风采。面对人生我最终无奈

了。人生的无可奈何又岂是我等可以事事预料呢!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世间本没有路,可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初三就像是一团雾笼罩着我,让我彻底的迷失了方向,就连永恒的北极星也消失了。

每个人都一定要变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悲伤这个词渐渐进入了我的生活。我不明白,难道这就是长大的意义吗?长大了就不

可以再简单的活着,要学着变复杂,变残忍,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吗?为什么不可以用一颗简单的心去追寻简单的生

活呢?肮脏的世界就不可以存在一丝纯洁了吗?所有的一切都要变得肮脏了才能活下去吗?

曾经熟悉的人陌生了,没有一点的办法再去了解,渐渐的与周围的人都无法再去交集,找不到任何一个理由说

服我融入你们的世界。或许正如你们所说这是我在自命清高吧,不过早已无所谓了那些流言蜚语。

面对你们的盛情邀请,我只要冷漠拒绝。你们的世界绝不会有我的存在,那样的世界会让我窒息。抱歉,孤傲

本就是我的灵魂。只好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对不起我把你变得如此冷漠、残忍。

人格分裂

有时候像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孩子,笑声可以感染身边的很多人,天真得让人觉得很傻,想要说很多的话,一刻

也停不下来,像是阳光一样可以温暖每个人。有时候又太过冷酷,无论怎样的大事也能很淡定的去面对,淡定得让人无法

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联系起来,那样的淡定尖锐的让人害怕,每一刻都无法言笑甚至是惜字如金,这样的我就像你们说的

心机很重吧。无论怎样的形容我,我也能够一笑而过,不置可否就算是人格分裂又如何呢?

似乎我的脾气总是不好,一副高姿态,高傲得像是天不怕地不怕。

其实这些都是我,这些组成了一个真实的我。

既然接受不了最坏的我,又怎么看见最好的我呢?

一个人的生活

宿命早就决定了,我应该是个孤独的人,或者可以说是我自己决定的吧。像我这样的人,孤独是个最完美不过

的结局吧。

一个人沧桑,一个人天荒地老,一个人黯然神伤,一个人我也可以活得很好。我一直是个安静的女子,只想在

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翻着那些依稀旧梦,时光仿佛一杯静水。依

然深刻依然可以深流。而一份心情却与风月无关,水逝惊鸿去。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世界里有规律的起伏。却在一个不被任

何人察觉的瞬间。或许对这个世界来说我的确微不足道。

无论什么时候,总想一个人呆着,哪怕一个人会有淡淡的恐惧感。因为一个人可以好好的享受这个世界的孤

独。每一次都总是习惯孤独到可以听见时光击碎生命的声音。一个人的感觉真的很享受。或许正如你们所说,我是害怕被

伤害,所以把自己圈禁在自己的世界。或许我真的是个胆小鬼,因为我恨这个世界

抱着回忆生活的人

我喜欢怀念过去,因为我看不到未来。

曾经太过纯洁,没有一丝的杂质,干净得让人无法不爱。

你们走了以后我常常发呆,想着我们过去的事,有时还会不经意的大笑出声,或者总是会呵呵的傻笑。这

时的我在别人眼中也许是个十足的疯子吧。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饱经沧桑的爱上了回忆。

尾声;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很多,要学着面对生活,笑着面对生活。十五岁的我,十五岁的风风雨雨,十

五岁的一切,都就此别过。梦中好像盛开了很多的花,十六岁就是如此美妙的花季吧。等待十六岁的第一缕晨光将我唤

醒。

 

贵州毕节地区毕节市青场中学初二:菰嗳

写自己瘦作文(篇2)

刚上初二。再班里排第十个,长脸短鼻子,一双眼睛不大也不小,眼珠子特别有神,一张大嘴巴特别能说,只要一说起来,说上一个小时也没问题,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帅的。我在北京市**中上学,我们的校服不好看,我的优点就是爱动,每天早上我都到外面锻炼,跑跑步,玩玩单杠等,我在学校的体育特别好,我的学习也是不可质疑的,数学考试从来没下过90分,我的英语也不错。我的脸上总是洋溢者喜悦的表情。我的缺点就是不会打篮球,就是不喜欢,我上课还总走神,老师叫我后,我还满有信心的站起来,害的老师又气又笑。我总是笑,我会热情的和你打招呼,这篇自我介绍虽然和简历有所不同,确实看起来像简历的一样的东西了,让人觉得很古板,缺少文学的特点。在这个自我介绍中,的缺点一条条的罗列出来”文学性却失去了,应该学会用一种文学的方法描写自己,在某一个自己最得意的特点上,下大功夫描写自己,也不要企图掩盖自己的不足,看到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磊落的你,这才说明你的自我介绍或者说自画像是成功的,祖籍浙江(为金庸之老乡)。进入地科院幼儿园,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记得当时住于一小院。母亲教之读幼儿书报,并习钢琴,低年级时甚欢乐,班主任姓粱。伙伴亲密如一家,此班同学待人冷漠。不以诚心相对,搬家后住处离小学甚远;与同学不能互通有无,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几欲转学而不得,只得整日学习,以慰无聊,常受老师表扬。实不知乃出于无奈,考入北京八中,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老师深得学生之心。平日同学高谈阔论(吾班谓之。我时常混于其中,吾不爱体育。便去打电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现升入初二!吾从小到大爱好甚多。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之《笑傲江湖》,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文中的小作者以时间为顺序,重点叙述了小作者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即在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情况,而且简要地叙述了小作者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以及取得的成绩,可谓重点突出。这篇自传的语言不仅简练。而且诙谐、生动,在充满朝气的文字中。一个多才多艺而又谦虚谨慎,一个健康向上而又诙谐活泼的;阳光女孩“亭亭玉立于读者面前,煞是惹人喜爱,这篇自传中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模仿《老舍自传》语言特点痕迹。这种模仿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小时候!妈妈常埋怨我,你这个调皮鬼呀:我常自嘲!用同学们的话来归纳“真是个怪人。我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也许在周围人眼里我是个难以理解的怪人,但我认为这种“是实在的、可爱的。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去改变,也许我永远也改变不了,可我并不觉得遗憾,尽管我会自嘲:这篇自我介绍和前面的一篇自传不同,没有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是属于以事件为主来写人的类型。通过两三件事情的叙述,怪”这个题目中的一句话作为线索,充满了自嘲的精神,在自嘲中又有一种自我的得意与欣赏。这是一篇很不错的自我介绍。在江苏省高邮市北海小学五(1)班读书。我个子不高,长得也不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大眼睛。我喜欢音乐,特别喜欢拉二胡。只要有我认识的曲子,都会拉。大人们夸我还真有点音乐细胞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我的优点是在家里认真预习、复习功课。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认真完成。数学还用草稿纸再重新验算一遍呢。我的成绩还行。我的缺点是上课不敢大胆发言,考试时不仔细。就拿语文第二单元考试来说吧,我有些会写的词都写错了,作文还写走了题呢。所以那次考得实在不理想。我已经在努力改掉这些缺点了,争取做个更好的学生。我特别喜欢和别人打赌。嘟着嘴巴就走。笑得眼睛变成了一条细缝。我和同学打赌,这位同学说身上有200元钱,我想:谁会有这么多钱呀“分时是吹牛,就让他把钱掏出来看看”果然不出我所料。我是骗你的,我笑着高呼“我赢了。听了介绍你该对我有些了解了吧 我是个20岁的男孩“为什么叫男孩呢!因为我的心还是很幼小的!我是个快就要成年的男人”为什么叫男人呢!因为我有男人所有的东西。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啦。我外表看上去永远是快乐的。内心却未必,我为很多是担心。操心。劳心。费心,甚至死心,我觉得一个人有了痛苦才能体会快乐的存在。只有曾经的痛苦,才有如今的快乐,人的一生可以分几个阶段吧,童年!少年,我正处于的是青年,是个少年与成年的桥梁,我回忆少年,因为少年给我带来的无比的快乐,我向往成年,因为成年了就能做许多自己愿意做的事。

写自己瘦作文(篇3)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是一门以理解为主的学科,究其 原因关键是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氛围不够,总是把物理想象的多么多么的深奥,要想走出物理难学的怪圈,第一、物理身边有。例如我们学习用的台灯包含的物理知识就有:杠杆、摩擦力、变阻器、导体 和绝缘体、光的反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以及化学知识等等。在娱乐时 也有物理知识,电视中的《奇思妙想》《绝对挑战》都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甚 、 至电视广告中也有物理知识:广告露露饮料需要加热饮用时,后来主人公用冰块磨成冰透镜会聚太阳光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从物理学 习中找到自信和快乐。物理中深奥的道理尽量用身边的事例来说明。2、 你像 《气 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一节中讲解飞机升天的原因时,学生大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讲解时我首先用两张纸做了简单的实验,接着再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足球里的“然后再讲解飞机升天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3、物理实验尽量用 身边的器材来完成。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器材可以是:研究《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用 的是两张纸;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因素时用的书本、橡皮等等都是我们身边再熟 悉不过的器材,这样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实验。第二、实验重探究。如果美国人提出一个实验课题,由此说明中国人的探究能力的欠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提高 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或者否定自己猜想的 教育理念,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都实验探究,但是我们至 少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教育学生、讲解知识,这样学生慢慢的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和兴趣,回家后他们会想办法去做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事情。

写自己瘦作文(篇4)

大家好!我叫徐帆,一米四五的个子,简直是名副其实的小矮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一颗晶莹透亮的黑宝石。头发是酷哥型,脸虽不像曹操是大白脸,但也是亚洲的白人。我最大的缺陷还是白白的牙齿多长了一颗。

男人吗?就得有点男人劲儿,在这一点上我很出色。一件蓝色的运动上衣,一条潇洒的牛仔裤,一双名牌旅游鞋,活像一匹小骏马。

我很爱观察事物。一次,我和同学玩枪战,我隐蔽在墙角,可我的眼球被树上的一只喜鹊吸引住了,站在哪儿,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结果好几个人对准我开了枪,弄得我浑身上下都湿漉漉的。

全面发展是我一直引以自豪的事。我获的奖状数不胜数,门都被奖状贴满了!我作文好,参加过希望杯,获得了一等奖。为此我被免费邀请到保利剧院参加明星见面会。我口才好,那天早上我刚进学校,就被辅导员叫了过去,原来是让我担任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我兴奋不已。在简单的练习之后,我便上了主席台,我竟然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上主席台又不是一次了,我经常到上面领奖状的吗?第一次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没过两天,老师又让我承担了二年级入队仪式的主持人,六一儿童节的主持人……

这就是我——一个可爱而又全面发展的男孩子。

写自己瘦作文(篇5)

先说困惑:首先物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难,因为它对数学的要求有点高,比较抽象,很多过程都在脑子里进行而不是亲眼看到;其二,物理要记的公式很多,而且每个公式里面包含的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必须深刻的理解,比如路程和位移,都是用S表示,但含义不同,虽然有时它俩的数值是相同的;其三,物理的实际应用性很强,所以它涉及的内容往往比较广泛,对我们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考验。你把上面三条扩充扩充吧。好处:首先,物理非常实用,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身影。比如,为什么洗澡时玻璃上会有雾气,这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为什么日光灯用久了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升华现象又发生凝华现象,为什么斜坡上的大石头会滚落下来,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下滑分力,为什么地球围着太阳转,月球围着地球转,因为有万有引力等等,还有发电机的制造原理,这些都是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用科学的角度去看世界;其二,物理的研究领悟,电学,现在由于高耗能的产业长时间污染地球,导致空气相对以前比较差,很多大城市都相继出现雾霾天气,所以很多专家就说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采取源头治理的话,就是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比如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逐步淘汰用矿石原料产能的发展模式,这里面就包含了很多很多的物理知识,可见,物理承担着人类发展的重任;其三,物理其实很有趣,比如蒸汽机的发现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蝙蝠的回声定位让我们制造出了雷达和声纳系统,等等,你可以联想一下生活中各种平凡或者奇特的物理现象或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你一点思路,你自己看着办吧,希望对你有用。

写朱自清作文1000字模板4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朱自清作文”。

说起作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写作文本就是一种缓解自身情绪的优质手段,平时多读课外书籍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如何撰写一篇自己满意的作文呢?以下由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写朱自清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朱自清作文【篇1】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细雨如牛毛,扬州称为毛雨。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朱自清散文特点】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写朱自清作文【篇2】

在我们的印象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朱自清。一个是在荷塘边漫步,静静享受夏夜清新的宁静的文人,另一个则是时刻关心祖国,用手中的笔为祖国的新生而奔走呐喊的民主战士。而不管我们对朱自清的印象是什么,所有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他不同时期写下的文章。

读《背影》,我们可以从平易的文字中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爱如山;读《匆匆》,我们可以从清丽的文笔中读出一个细腻观察生活的作者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可以从电车上的意外经历听见作者由此发出的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从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读朱自清的生活,去读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来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不仅因为文字上的表达和现在的差距,更是因为我无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笔端下到底还藏着些什么内涵?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军阀统治的不满?他藏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我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论百读不厌》,才发现,原来难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多。经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读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却是隐蔽的,只有把文章读到心坎儿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对话。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的,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对于文学,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景仰,一种尊重,应该要以拜读的姿态去对待这种严肃,而并非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朱自清也告诉我们,百读不厌要以趣味为主,但这种趣味是只有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级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时的快感。

那么现在的我,又是在读些什么?怎么个读法?又是为什么而读?

从跨进学校的门槛开始,我就一直在读书。读的不是其他什么书,就是课本,就是教材。因为学校、教育部要求我们读,并且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我们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我读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一种急于应付考试的读书模式。我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规划当中,真正去接触的那些文学,也是少得可怜。相反地,我读的多是些消遣性的东西类似杂志。于是,我这才发现对于我们这一代,流行仿佛已经在悄悄地渐渐取代经典。那些经典,我读得太少太少。文学对我来说,好象在越走越远。

暂且撇开我们所读的书不说,就拿学校里的课程来讲,语文好象也已经不再占据像过去那样重要的位置了,数理化也逐渐变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一文定终生,现在却仿佛数理化才是主宰命运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也确实令人尴尬。对于几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们也该抱着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重拾经典,对人类的文化重新认识,重新品味和感受,对文学来一次郑重的膜拜才是当下我们急需做的。

写朱自清作文【篇3】

读朱自清《教育的信仰》有感(教师随笔)

肖培东

读张圣华主编的“大师背影书系”之《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很有感触。读到朱先生的《教育的信仰》,为之一振。

先看朱先生文中的主要观点,他首先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只是技能的事,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为人如何。他以二十年代的浙江内地为例,说校长一职,是肥缺,得了这个缺,跟新官上任一样,被当作“三等县知事”,此类校长受命后最大的事就是“串门子”,各类应酬之后才想及“教育”。教师第一要义是“植党”,寻求地方势力作靠山;招徕学生,建立“学生军”以自卫。讲到教师平时的工作,“他们决不读书,更无研究。课余之暇,只有嫖嫖、赌赌、吃吃,以遣时日。”如此教育,朱先生形象地称之为“兽之国”。此等成因,一言以蔽之,“都因一般教育者将教育看作一种手段,而不看作目的”。当教育成为手段,而非健全学生自身学识、人格之目的时,教育就异化为功利的机器。

给当时教育描绘种种丑态图象时,朱先生认可了一小部分“贤明校长教师”的教育法,如“课功,任法,尚严”。“课功”为注重事功,设备的完善与学业的优良都在其内;“任法”是依法则督促,法则假以权威,过度运用,至于迷信;“尚严”贵在严格,力求整齐划一,崇尚定格,如江苏有个学校只许学生剪平头。朱先生认为此等教育“以教育为目的”,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功利色彩太浓,对学生“做人”仍有忽略,成了“跛的教育”,行而不远。

上述皆非真正可取的教育的信仰,朱先生心中的教育信仰是什么呢?看其论述--

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他的人生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之上……教育者有了这样的.信仰,有了这样的人格,自然便能潜移默化……能爱学生,才能真的注意学生,才能得学生的信仰;得了学生的信仰,就是为学生所爱。

朱自清先生所推崇的“教育的信仰”,倾向于超功利主义。持教育信仰的主体为教师等教育者,他们要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切的爱,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育信仰来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

依朱先生之见,教育者对教育的态度有三类,或可分为三个层级,下级是以教育为手段,教育成为教育者生存、生财的门道;中级是以教育为功利,想通过教育实现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强化,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格与爱的培育;上级是以教育为信仰,教育不单是让学生机械地得到知识,而是要启蒙学生的心智、思想,培育学生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心,这样的教育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

如此分类,对当下教师的教育态度也很有现实启发。三类中,第一类少数,即一些教师缺失师德,把各种社会不良习气带进教育,无视学生之需,只把教育视作谋生工具;第二类居多,典型形态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只盯住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真正所需的精神品格与人文素养常有忽视;第三类最少,即有教育信仰的持守,以充实学生精神底子、提升学生人格品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己任。

为何我们的教育患了“信仰缺失症”?在夏丏尊的《中国的实用主义》一文中有鲜明的解说。他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文学、思想、艺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自然,教育也概莫能外。的确,实用、功利不可能完全被除去,但正如夏先生指出的“不应作实用实利的奴隶”,更重要的在于指向功利之上的,以人的心灵富足与人格健全为目的的人自身的完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一个精神健全、丰富的大写的人。倘若我们只把眼光盯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告慰我们知识传授的付出;以制度的强化、学生的服从来便于我们的管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那我们的教育职责仍未尽全尽深,我们仍没有对学生予以尽心尽力的关爱。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想,我们的教育大多在“器”上下功夫,而在“道”上缺乏;重技术,轻信仰,成为我们教育的一大特征,急待改良!如何改良?我们教育者自当率先,承担起教育信仰者的角色。教育者必须有良好人格,必须有大爱,不仅为自己的谋生去教育,也不仅为学生的知识获得去教育,更当为其人格、理想,为民族精神的独立、强大而教育。

教育信仰,首要在乎教育者有信仰也。

写朱自清作文【篇4】

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新诗集《踪迹》。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后,朱自清的创作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文、书评,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仍日以继夜工作,先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他抱病完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述。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他胃病复发8月12日于北平病逝。

相关推荐

  • 关于自相矛盾成语故事700字 从上学到工作相信大家都具备一些写作的能力,优秀的范文都是写作的基础。可以重点学习借鉴范文的写作构思和创意,如何写好一篇范文?考虑到你的需求,我们特意整理了“关于自相矛盾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1-27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教案《自相矛盾》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两样东西吗?...
    2021-10-30 阅读全文
  • 关于《自相矛盾》教学反思范文汇总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自相矛盾》教学反思范文汇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1-24 阅读全文
  • “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
    2020-12-26 阅读全文
  • 《矛盾论》读书笔记1000字系列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经过收集,我们整理了《矛盾论》读书笔记,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
    2023-01-15 阅读全文

从上学到工作相信大家都具备一些写作的能力,优秀的范文都是写作的基础。可以重点学习借鉴范文的写作构思和创意,如何写好一篇范文?考虑到你的需求,我们特意整理了“关于自相矛盾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1-2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两样东西吗?...

2021-10-30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自相矛盾》教学反思范文汇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1-24 阅读全文

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

2020-12-26 阅读全文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经过收集,我们整理了《矛盾论》读书笔记,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

2023-01-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