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3简单教案设计2000字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教案设计。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教案设计”。

栏目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2023简单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教案包括教材简要分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练习设计等内容,越来越多的教师习惯在上课前备好教案。书写教案首先要写教学目标。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课文预习】:

一、音形义:

茶峒[dòng] 崆峒(tong):山名,在甘肃。 暧昧àimèi∶态度不明朗或行为不可告人。山岨:[jū] 篁竹huáng zhú 黄麂:[jǐ] 嗾:[sǒu]

二、词语积累:

⑵形近字:

蒿hāo(蒿草) 篁huáng(篁竹) 俑yǒng(兵马俑)

嵩sōng(嵩山) 徨huáng(彷徨) 甬yǒng(甬路)

缟gǎo(缟素) 惶huáng(惶恐) 涌yǒng(涌现)

槁gǎo(枯槁) 蝗huáng(蝗虫) 踊yǒng(踊跃)

三、文学常识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作品着力描绘不受 “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骏图》、《湘西散记》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1章。

四、初读印象

1.找出小说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美。

2.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简要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的美。(外貌、行动、语言)

3.找出文中体现当地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朴的人情美。

4.找出文中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5、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

6.细细品读全文,谈谈小说中的老人和翠翠各有怎样的品质。

五、课后练习一

【课堂导学】:

1.小说中表现了哪些人物?

翠翠、外公和乡民

2.我们先一起来感受翠翠的形象。

①学生诵读第5自然段,思考:

谈谈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现代的青年人应树立怎样的婚恋观?

翠翠的出生和成长是人性美的产物,作者对其父母的描写与其爷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带有几分无奈和哀婉的情调,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反映了作者教育青年人要像爷爷那样理智,不逃避,振奋精神、承担责任。这也是作者所要极力表达的爱和美。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使翠翠失去父爱和母爱,也使爷爷失去女儿和女婿,给翠翠和爷爷的生活蒙上了一层凄凉、无奈的色调。当我们看到黄狗与翠翠与爷爷在一起时,这种感受更明显。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俺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局部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身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倒霉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坚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局部,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考虑提示:

考虑题1:罗期福为了维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考虑题2:这个故事告诉俺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考虑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维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维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分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考虑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俺们什么道理呢?

同学甲:狼是森林的维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维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需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同学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俺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俺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5.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7.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8.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回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一生背诵课文,全班背诵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们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板书设计:

17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补充资料

1.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著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大量文学作品。

2.《草原》一文的写作背景:1961年夏天,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组织,由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余人组成慰问团,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历时8个星期。慰问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草原》这篇文章就是老舍先生在牧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4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古诗,也会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首诗。

(二)学习生字。

1、自学会认字。(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如:编儿歌,画画,形象记忆等方法。

3、汇报分组学习情况,说说记住了哪几个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5、针对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个字。

舟:笔顺是

君:强调第二笔横,要写长些,右边要出头。

渔: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鱼”。

粒:左右结构,左边米字旁,“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是“立”。可联系字义与生活实际记忆。

者:第四笔撇要写长些。

(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课后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希望老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3、通过重点指导“舟”的书写笔顺。请学生着重观察“皆”字的间架结构。

(四)巩固练习。

1、看音写词。

Heiabudanuzheilii

( )( )( )( )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会认字组词。看看哪个同学组的词最多,就评为“组词能手”,老师发给小奖状。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与《行行重行行》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古诗、《古诗十九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生掌握诗中所运用的叠音、比兴、对比的艺术手法。

3、学生通过梳理大意和逐句赏析,体味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

4、学生通过学习此诗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更懂得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

教学重点:

1、分析诗中运用的叠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

2、梳理诗歌大意并分“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两部分逐句赏析。

教学难点:

体味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讲述法、朗读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25分钟)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这里的古诗,是指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称古诗或古体诗。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其中收录了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二、 梳理诗歌大意

1、 学生浏览全诗和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2、 学生齐读全诗,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3、 诗歌表达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那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抽象的情感的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全诗的大意。请一位同学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

参考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女子自己安慰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三、“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两部分逐句赏析

1、经过刚才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诗歌第一句到第六句“会面安可知”,这是思妇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抒发离别之恨。第二部分则是从“胡马依北风”到结尾,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思妇的心理活动,抒发相思之苦。思妇的离愁别恨就通过这两部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2、分析到这里当然还无法领略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通过逐句的分析来深入细致地体味诗歌表情达意的高妙之处。

(1)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离别之恨。请大家把第一部分一起来朗读一下,注意用缓慢忧伤的语调。

“行行重行行”,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相连。“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大家思考一下,用这种叠音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叠音形成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于是,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接下来思妇又以“与君生别离”一句将离别之恨直接地抒发出来了。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接下来思妇以空间上的具体概念 “万余里”来告诉读者游子远行的距离,两人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正所谓“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正因为“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才路远难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这一部分抒发思妇的离别之恨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的,突出了路远相见之难。

(2)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

先请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丈夫越行越远,会面越来越难,女子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在极度思念中思妇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我们才学过的手法——比兴。飞禽走兽尚且不忘本,何况人呢?这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那么我们来看看“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两句又是从什么方面来联想啊?——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的薄幸,这里用浮云遮住太阳来比喻丈夫在外面被别的女子迷惑这样好坏两方面都被思妇想到了,说明她的相思确实很浓烈。而前两句写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分别的日子越来越久,女子的容颜越来越憔悴,身体也越来越消瘦,而游子呢?却在外面“不顾反”,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将女子的思念和游子的不顾反对比,更突出了前者的相思之苦。当然猜测、怀疑是无济于事的,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里的“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看上去衰老。“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最后,女子一改前面的哀伤,而勉强振作,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这里体现了思妇的无奈,无奈之中更包含了哀伤。

这一部分抒发的是思妇的相思之苦,那么它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的呢?和空间相对——时间。

(3)总结诗歌表情达意的方法。

诗歌的两个部分从内容上说分别抒发了思妇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在手法上写“离别之恨”时主要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而写“相思之苦”时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这样,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再加上叠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思妇的感情抒发得充分到位,淋漓尽致。

三、 介绍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接触过《古诗十九首》的同学可能了解,其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那么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出现这么多表现离别的诗歌呢?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行行重行行》因而也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四、 总结诗歌的艺术成就。

《行行重行行》不仅因为它的题材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同时也因为它的“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

五、 布置作业。

这首诗非常值得我们熟记于心,剩下的时间就请大家自由诵读这首诗,准备下次早读课上默写。

《行行重行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时代背景。2、理解诗歌含义。3、准确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意境,理解深刻内涵。

三、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真情至理。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同学们自读书以来,已经学了不少的诗词,其中有不少是反映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请大家回顾一下所学的诗词,并举出一例。(学生举例)

这些诗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人生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一起来赏析一首五言古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这是一首妻子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的诗歌,抒发的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二)题解:

1、问:《古诗十九首》是一部书还是一组诗?是谁编选的?

明确:这是由南朝梁萧统收编的《昭明文选》中的一组诗。这组诗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是中国东汉五言诗的代表作,语言炉火纯青。钟嵘在《诗品》中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问:《行行重行行》产生的时代背如何?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明确:是离乱时代。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找出路纷纷背井离乡,因而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本首诗属于“思妇”诗。

(三)、学生自读:

1、把你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写在草稿纸上。

2、你最喜欢哪一句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老师检查自读情况,强调以下汉字的读音和意思:

重(chóng):又。行(xǐng):走。 巢(cháo):鸟窝。

缓(huǎn):宽。 蔽(bì):遮挡。 餐(cān);吃。

(五)、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前6句):写离别。 第二层(后10句):写相思。

(六)、分析理解诗意:

1、研读第一层。指名朗读前6句,师生共同讨论:

(1)问:“与君生别离”是一种怎样的离别?“君”指谁?

明确:是活生生地离开。另一种理解为:生当死别离。这是一种痛苦的、难舍难分的离开。“君”是指女主人公的丈夫,与下文的“游子”同。

(2)、问:“相去”是什么意思?与后文的“相去”有什么异同?

明确:意思是距离,和后文的“相去”意同,但前者侧重空间,后者侧重时间。

(3)、“各在天一涯”怎样理解?

明确: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以“各在天一涯”。

(4)、“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是怎样和上文呼应的?

明确:“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与“天一涯”相呼应,指路途坎坷曲折;“长”与“万余里”呼应,指路途遥远,关山难度,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事频繁,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小结】:这六句是写别离。由无可奈何的生别,到各在天涯的远别,再到早归无盼的怨望,思妇的哀惋之状,浓浓的愁思情意,质朴而真实。

2、研读第二层(后十句)。生诵读并讨论。

(1) 问:怎样理解“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意思是飞禽走兽尚且思念故土,何况是人呢,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这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

(2) 问:如何理解“衣带日已缓”的妙处?

明确:自别离后,思妇日益憔悴,日渐消瘦,衣带渐松,游子啊,你怎么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无声的心灵呼唤,千百年来,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

(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怎样理解?

明确:“浮云” 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游子为什么长时间不归呢?是被他乡的女子所迷惑还是别的原因。思妇陷入了痛苦的猜疑、彷徨之中。

(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晚”如何理解?

明确:“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指的是因极度的相思,导致形容枯槁,心力憔悴。“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5)“努力加餐饭”这一句表现了思妇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要“努力”?

明确:这句是在坐愁相思无果时的自我宽慰。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思妇尽量想把不开心的事扔到一边去,但对于一个相思憔悴的人来说,要加餐又何尝容易,所以要“努力”。这两个字透露出思妇那种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撑的苦心。

(6)思妇这种刻骨铬心的相思之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今天的社会有怎样的期盼?

明确:动乱的社会是思妇痛苦的根原,建设一个和谐平安的社会是今天人们共同的期盼。对于学生则还需要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

【小结】:游子久行未归,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憔悴消瘦的思念,担心意外的疑虑,青春蹉跎的愁伤,勉强解脱的宽慰,读之使人悲感万端,为女主人公的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平实中见真情。

(七)总结全文:

本首诗写了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一对长期远离的情人的沉痛思念之情;抒发了思妇的离别之苦,相思之痛,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曲折心理,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复杂情感,因此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措词明白浅显,而内容丰富深厚;运用比兴手法,表现深刻而曲折的主观心情。

(八)指导背诵。

(九)练习:

1、背诵《行行重行行》

2、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行行重行行》教学思路

1、导入:女性命运,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更给人沉重的压抑感。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

2、让学生谈“我了解的古诗十九首”明确: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其中收录了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这里的古诗,是指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称古诗或古体诗,《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3、学生浏览全诗和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4、让学生齐读这首诗,请一位同学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

参考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女子自己安慰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5、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思妇的离愁别恨)

经过刚才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诗歌第一句到第六句“会面安可知”,这是思妇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抒发离别之恨。第二部分则是从“胡马依北风”到结尾,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思妇的心理活动,抒发相思之苦。

6、谈谈思妇的离愁别恨的是如何表现?

7、作业:背诵全诗

8、板书: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6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小朋友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同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知“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同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

1、每个同学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资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一、初读

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

让会读背的同学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

“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思路: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同学领读,充沛尊重了同学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二、细读

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同学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同学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学可能有出的问题,如:

“樾、意欲”的含义等。

教师应在充沛引导同学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同学结合插图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思路: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同学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同学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学的发展。

三、诵读

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同学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同学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思路: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同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理解感悟。

四、写字

自主写字,提高同学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重点指导同学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同学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

“木”字旁的写法等。

2、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一、回顾

引导同学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WWW.yJS21.COm

2、回想一下,上节课俺们是怎样学习的?

思路:激发同学,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二、自学

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协助同学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思路: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置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同学为主,引导同学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时积累,不时迁移。教师则根据同学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沛调动同学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汇报

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说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同学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

字音“柔”应为 róu 不是 yó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同学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

“终究”“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协助同学理解。

3、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身的感受。

四、诵读

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同学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扮演读等方式,引导同学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同学读背:

特别要注意指导同学读出诗的韵味。

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五、实践

创意表示,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同学结合着自身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表示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六、写字

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同学评价。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

6、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小黑板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板书设计:

太阳

小树

10、假如我有一支笔,画上白云善良

米粒小鸟热心

好腿西西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熟悉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乐曲《雷神》。

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雷神》

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评析:通过两张简单的图片,在幼儿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引出《雷神》这首乐曲。 )

二、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大的图谱,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三、理解A段音

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1.教师配乐念图谱。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并逐句练习。)(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下一环节幼儿跟念做好了铺垫。)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念语音图谱1-2遍。)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示范动作。)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可用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转换部分。)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子、在、也、手”4个字,会认“影、前、后”等7个字,会认笔画“乛、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有趣现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子、在、也、手”4个字,会认“影、前、后”等7个字,会认笔画“乛、乚”。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今天谁是百灵鸟”读字比赛。

1.小组赛读生字,评选小组“百灵鸟”:

①个人练读生字,作好比赛准备。

②小组检查评比,组长出示字卡,学生轮读生字。

③小组推荐声音响亮、读音准确的同学当选为小组的“百灵鸟”。

2.小组代表参加全班的读字比赛,评选“百灵鸟之王”。

二、“找影子”读字游戏。

1.学生个人练读生字。

2.生一起来玩找影子读字的游戏,在图上找到一个字就读一遍,读得对就跟着读一读。

三、看图自读,提出问题:

1.生边看图边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结:对提出“为什么说影子是条小黑狗?”、“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文、读词比赛。

二、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1.针对同学们的质疑,小组合作再读书讨论解决提问。

2.全班反馈,解读课文:学生反馈解答的疑难问题,生看图,回忆游戏活动再读准,说说为什么影子是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三、扮演影子,进一步感受课文。

1.师分句读文,生根据句子内容分别跳到老师的“前、后、左、右”,教师做什么动作,学生就做什么动作。

2.生同座合作轮流扮演影子,轮流读书。(再演一演,读一读加深对语言的感悟。)

3.回读重点句子:影子是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4.想一想影子还像什么?

四、自己选择,多法背诵。

1.学生自主选择背诵方式。

2.全班背诵比赛,评选背诵高手。

2023简单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结合有关语句体会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不徇私情的崇高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洪水爆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创设环境,揭题

1.交流有关洪水爆发的资料,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师:如果是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今天咱们认识一位老支书,他又是怎么做?

3.今天,我们学习16课《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

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情况的危机,找到并划下来读读。

3.生交流找到的语句。师随机出示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场洪水为什么让你感到害怕?(猛、快)从哪儿感受到的?

5、在情况危机时,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应?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

6、朗读感悟情况紧急,人们惊慌失措。

7.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引导:当时洪水已达到什么程度?意味着什么?)

读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合理解“狞笑”。

8.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找令你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

9.交流:

(1)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说说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指挥大家让老百姓先过,党员在后。)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临危不惧

(2)读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揪”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气、急)老汉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你又觉得老汉是怎样的人?(板书:秉公办事)

引导读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读着这句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引: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读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仅剩老汉与小伙子两人时还你推我让这是为什么?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险情?

引导读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着这话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此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意味着什么?

三、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1.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3.揭示课文结尾,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

4.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众多前来为老支书送行者中谁在干什么,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写)

四、理解桥的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1.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幼儿园教案《2023简单教案设计2000字精选10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案设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简单教案设计简短2000字汇总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简单教案设计简短2000字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学唱歌曲...
    2023-02-17 阅读全文
  • 2023幼儿园教案设计2000字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栏目推荐:“幼儿园教案设计”。...
    2023-02-15 阅读全文
  • 2023幼儿园个人教案设计2000字(精选7篇)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师编写教案时,不能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你是否知道从哪里可以搜寻到优秀教案?下面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帮大家编辑的《2023幼儿园个人教案设计》,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2-06 阅读全文
  • 体育教案设计简短2000字精选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再有经验的老师都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案,你知道写教案应该先从哪个方面入手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体育教案设计简短,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3-02-14 阅读全文
  • 高中教案设计简短2000字(精选6篇)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案要体现概念和方法相似的知识。用于比较难的知识。教案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优秀教案要怎么写呢?也许以下内容“高中教案设计简短”合你需求,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2-12 阅读全文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简单教案设计简短2000字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学唱歌曲...

2023-02-17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栏目推荐:“幼儿园教案设计”。...

2023-02-15 阅读全文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师编写教案时,不能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你是否知道从哪里可以搜寻到优秀教案?下面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帮大家编辑的《2023幼儿园个人教案设计》,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2-06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再有经验的老师都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案,你知道写教案应该先从哪个方面入手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体育教案设计简短,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3-02-14 阅读全文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案要体现概念和方法相似的知识。用于比较难的知识。教案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优秀教案要怎么写呢?也许以下内容“高中教案设计简短”合你需求,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