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

发布时间:2023-02-07

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读书多了,人就变得通透了,生活当中的烦恼自然会减少,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自己能学到的知识很多,感悟也不少。这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倾注笔尖。或许"《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1

《解读中国经济》是林毅夫世界银行卸任归来带回的三本著作之一。

全书的主脉络是纵横双向解码中国经济,还原给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鲜活画卷。纵向看中国经济的沉浮,从19世纪前的辉煌到近现代的衰落,再到如今的兴起,在历史长河中辨析演变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横向按城乡或部门剖析,由于推行重工业化战略,造成了城乡分割的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由来与改革按照两条线索讲述:一条线是农村的改革,关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讨改革后相关的问题如粮食安全、农业劳动力转移,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另一条线则聚焦城市改革问题,分析了1978年前后城市改革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城市改革的难点和出路。然后分专门章节回顾国企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最后讨论了时下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新农村建设、公平与效率等,并总结反思了经济学界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各种看法。

了解经济学理论的人,大多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经济学理论用来解释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是如此合适,可面对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失灵”了呢?林毅夫说:“理论应该能够用来解释和预测现象,若不能如此,则说明这个理论有根本的缺陷。”他提出应修正经济学隐含的假设——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不能假定企业具有自生能力,而是在发展和转型问题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定时,必须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具体考虑变量,这样,经济解释就会迥然不同。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相应地,与企业的自生能力相联系的还有比较优势。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产业、技术结构,如果一个国家的目标被领袖或精英定位为短时间建立与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一样的产业,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企业——必然没有自生能力,在开放竞争市场中将无法生存,如果要强行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就必须靠强大的有形之手,扭曲价格信号,干预资源配置来补贴、保护这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进而导致寻租、预算软约束、宏观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不断涌现。结果必然是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解读中国经济》对许多中国经济问题做了完整的叙述,澄清了很多模糊边界。例如,为什么19世纪之前,中国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独步天下,而现代则落后欧美,即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林毅夫给出了视角新颖的解答。中国的衰落,可在科举制上找到根由,而民族复兴的感情又源自儒家文化,“中国的科举取士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由此形成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数学和可控制实验等‘奇技淫巧’的学习,因此,中国也就无法自发地产生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从而在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迅速由领先变为落后。”

分析问题时,林毅夫也给出了多种解释及争论。例如对1959-1961年的农业大灾害,目前有三种解释:自然灾害,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人民公社规模太大而导致激励下降。林毅夫在分析了三种解释的逻辑合理性之后,用经验检验的方式,对比一个有趣的现象:从1953年到1958年,从个体变为集体,农业生产率提高了;从1978年到1984年,从集体又恢复到个体,农业生产率依然提高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现象与农业危机相联系,他提出了新的解释。书中对华盛顿共识、休克疗法、渐进式改革、东亚奇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诸多问题的探讨,令人读罢掩卷,有豁然开朗之感。

虽然是对中国经济的解读,但本书内容并不局限于星星点点的经济问题,而是全方位、逻辑连贯地解读中国发展问题,因此也是了解历史的极好素材。对合作化运动、城乡户籍隔绝制度、地区粮食自给自足等等,书中都有细致准确的呈现,甚至对于中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它都是一本很好的补充教材和课外读物。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2

早前对林毅夫教授“中国还能高速发展二十年”、“中国经济需靠投资驱动而非消费”的观点有所耳闻,昨晚有幸到建南大礼堂听他亲自讲述,发觉他真实的见解并没有网络上流传的那般突兀。在此简单予以归纳,并加上自己的观点,欢迎批评补充。

昨晚的讲座是围绕上面所说的第一个观点展开的,应该说“中国还能高速发展二十年”的说法有些太过精简,让读者不禁产生中国经济在现行轨道、现有约束条件下就能持续高速发展二十年的错觉,而他实际上的观点是“中国具备继续高速发展二十年的潜力”,论据很简单:中国的人均收入按购买力平价度量仅是美国的21%,生产水平上十分落后,后发优势明显,这个观点我想对中国未来再悲观的学者也不会反对,美国领跑世界经济近百年仍在增长,总不能说连小康都没奔上的中国已经气数全尽,连发展的潜力都没了。在这里也可以发现,林教授对中国未来二十年的观点讲的是仅从目前发展水平考量,比及其他任何约束条件的“有没有潜力高速增长”,而非其他许多学者讨论的在现有约束下“会不会高速增长”,而这讨论的问题根本不同,但在论点快速流传的过程中,“有没有潜力”和“会不会”一律被简单的“能不能”取代,造成客体完全不同的两个观点被拉到一起火拼起来。

中国有没有潜力容易说通,但大家更关心的事将现实因素综合在内,中国的潜力会不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很可惜,林毅夫教授从头至尾都没有落到这一层面,作为一个与政府高层关系密切的经济学者,未能从政府信号或动向考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变动的可能,以及这对发挥中国潜力的影响,或者他心知肚明却避而不谈,我只能说真的很可惜。

除了“中国经济具备继续发展二十年”这一中心论点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支持论点,林毅夫教授的个人立场在这里有鲜明的体现。

在讲座的引言部分,林毅夫教授提到了工业革命带来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他对当时欧洲的另一重大变革绝口不提:资本主义革命,新的制度让旧制度下受压抑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应运而来的法制与民主让工业化进程步上稳定的轨道,如此关键的一环被林教授完全略过。不仅如此,整场讲座林教授对“资本主义”四个字讳莫如深,非讲不可时就用“非社会主义”笼统代替,这说法一出口,相信在场包括我在内的听众都觉出一丝怪异。

接下来说明中国经济有潜力的部分,林教授采用日本、南韩、台湾、新加坡经济起飞阶段的数据作为辅证,但一如既往地,他忽略了出人均收入数字之外其他现实因素,这难免使得他的论证略显单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四个经济体的基本地理条件和中国相去甚远,基本上不属一类。尤其是新加坡,如果硬要选一个弹丸之地作为中国经济的参照,香港似乎更胜一筹。至于另外三个国家/地区,均在经济起飞初期获得美国的强劲助推,这与中国的情况又完全不同;其次,在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的经济都比较平稳快速地完成转型,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凤毛麟角,对中国来讲绝非易事;再次,林教授一贯忽略的,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刀阔斧地改造上层结构,建成亚洲、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这为经济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不言而喻,从这点上看,中国着实还任重道远,不可轻易乐观。基于此,尽管数字凿凿,但作为辅证其功不大。

在谈到中国未来一节,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应该建立像西方国家一样完善的市场机制,改变计划指令遗留下来的资源配置扭曲(行政垄断、政府补贴等),解决官员普遍的寻租腐化,他同时指出为保持国家稳定,计划扭曲不宜骤然取消,要根据国情与时俱进,但消除扭曲的步伐该迈多大,作为参照的国情又有哪些指标可供参考,林毅夫教授并未给出答案,但以他对双轨制的再三强调来看,他认可的改进步伐应较我个人偏爱的一些经济学者的观点为小。

话外一提,近期有正对民营快递加费、广药与加多宝之争、腾讯微信被迫收费风波都清楚地显示国企+政府指令干预市场正常运行的阴影挥之不去,民营资本力量无法充分调动,所以要真的做到深入市场化改革并不仅事关扩大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是调整政府在市场经济内的职能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讲座的靠后部分,林教授引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建设目标位中国未来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虽然那些目标现在还远未实现,将来也未必会实现,邻座的伙计说要达成2020年人均收入对2010年翻一番这种事只能靠统计局大显神通了,但它确实听着心潮澎湃。澎湃归澎湃,就好比五年规划,这种东西是计划体制的遗留,应该摒弃的。如果计划的目标在不做计划时也能达到,那定计划就没有意义。反之,如果计划目标原本达不到,那就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各级部门虚报数字,一头猪够吃一年的神话中国人也不是没见过,就是在赶英超美的美好蓝图下出来的,结果如何大家都有数,明鉴未远;另一种可能就是以计划目标为准,用行政力量强行扭曲市场和社会,让人力和资本异常运作,这将比胡夸海吹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创痛,中国人对此应该是有切身感受的。就像揠苗助长,哪怕每次的目标都只比社会所能高出一点点,伊始能有高速成长的效果,但日积月累,整株苗是要黄掉的。

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如总价亚洲经验时提到的“时候能成功的方法往往与事前的主流意见不同”(和刘老师的“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很像),驳进口替代理论时说的“要看自己有什么而不是别人有什么,发展比较优势”的观点都值得反复思考,其后隐含的很可能是超越经济学范畴的更普遍规律。我一向认为一场讲座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少观点能让你点头称是,而在能激发听众即场和离开之后多少思考,并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整合进听者既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若是能有几句看似无关宏旨,但确经个人生命砥砺的“独家心得”,更是再好不过。由此观之,林毅夫昨晚的讲座都足以令人受益匪浅。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3

内容简介:世界的规则永远就是几条以利益为核心的原则,把握住几个基本点,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地应对一切。在全球经济动荡不定的今天,金融似乎已经成了全球走向的主宰。现在的世界金融是以全球化为舞台的金融世界。当我国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积累三大资源打包变成商品加入全球化后,全球化正破坏性地改变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秩序。美国怎样运用金融世界话语权,把我们的经济程序规划成自己的快速提款机,以及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垫脚石?继《被绑架的中国经济》之后,著名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再次以独到深刻的分析,把脉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深入剖析了中国的农业、商业、资本市场等各领域的问题,结合金融世界的运转逻辑与规则,预测未来经济即将面临的危机。世界博弈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历经全球化的中国经济、环境,是将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还是将被深度地破坏?在经济震荡中,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资产?本书一定能带给你全新的思考,帮你认清诡谲表象下的经济真相,保卫自己的财富。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剖析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讨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对经济走势做出的预测,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分析经济,视野开阔,观点独到,极具启发性,著名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最新力作。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现在的刘军洛和10年前的刘军洛一样悲哀,但10年后的历史将会证明今天的他是多么的深谋远虑......2020年再来回首本书对本人的意义时,在全球化中孕育出的美国私人企业已经进化成21世纪的超级霸王龙,而中国这头本该强大的大象却只能永远俯首称臣......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4

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阅读好书,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使在我们大脑里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20xx年里,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每读完一本书,都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分享我自己的心得,我也希望,用输出倒逼输入,提高我阅读的效果。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我20xx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在20xx年写的《读懂中国经济》。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对我国4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逻辑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我国经济今后该如何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本书针对克里格曼教授提出的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没有什么奇迹可言,因为这些国家的GDP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没有技术进步,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是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的典型观点,它忽视了东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蔡昉教授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的重要阶段刘易斯发展阶段(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在这个阶段,劳动力相对过剩,一直在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人口结构适宜经济发展。正是因为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供给,没有发生边际报酬递减,我国发展了符合比较优势原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才有了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

在分析了我国经历的刘易斯发展阶段后,蔡昉教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在2004年左右普工的工资大幅度上涨,继而到20xx年左右,劳动力人口出现净减少,得出了我国经济迎来了刘易斯拐点,开始了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增长手段的索洛增长。在分析中,他区分了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提出我们应该从供给侧发力,而不是在需求侧进行刺激。

在之后,蔡昉教授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仍然有很多潜能和短板。户籍城镇化率明显偏低,社保不健全,全国性的统一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不同的企业间、在东中西部还可以进一步优化配置,雁阵模型可以有国内版,还需要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参与率等。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

这本书无遗是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从刘易斯发展阶段到新古典发展阶段的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经济逻辑,坚定发展信心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美好的生活从阅读开始,希望我们一起,在20xx年有更大的收获。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5

这是一本研究并解析“中国之迷”的书籍。其风格、其意图、其目的,明显地在解析“中国经济与发展之迷”。内容如此风格如此、表现的手法和逻辑也如此!

中国为何自明代以来发展停滞了,为何历史上一直持续领先全球,自明代之后停滞了。李约瑟之迷与中国的兴衰的根由。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革命,为何搞了统制经济。为何出现了东亚奇迹、中国何以没有采取“休克疗法”而取得成功。为何中国优选首先选择农村进行改革,城市改革中又采取了何种措施,解决了何种矛盾与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工业的发展,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金融改革困难在何处,与国有企业改革有何关系。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如何显现,双轨制何以有市场,其利弊为何。用西方的理论来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迷与路径,分析国际化权威对中国之迷的解析的正误。等等。

看了这本书的十二个部分及其附录的三篇资料,真让人从文化、治理、人口、交换、社会等视角,明白中国的清代之后的屈辱,以及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能够持续发展。从经济学、社会学、技术和创新的视角,解析了财富原始积累、体制改革、开放性竞争、资源秉赋与作者不主张跨越式发展的种种理由。也对作者评价“华盛顿共识”的异议的非通用性,并对作者的比较优势战略予以认同。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开放程度、金融深化与改革、宏观稳定、就业结构与城市化、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华盛顿共识是指:强化政府的财政纪律,增加政府在改进收入分配和过去受忽视而有高回报的领域的公共投资,扩大税收的基础,统一汇率,贸易自由化,消除外国直接投资的障碍,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放松对市场准入的管制,保护私有权。

对于作者将意识形态也视为一种资本,作为一种投资,这是我的首次接触这个理念。这真是一大发明。这也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故意识形态的投资及非权力相关的“干股”,其实就是技术入股

,是知识产权!

对于构建的复杂的关系中抽象简单而实用的逻辑关系,这是社会科学理论本质的任务。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关键的变量从而建立一个简单的逻辑体系,这需要知识分子的丰富社会科学知识作支撑!

真是大家!此老兄真不愧为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让人从中看出其写此书的意图。并将意识形态作为投资,作为资本,作为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6

内容简介:本书紧紧围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所强调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进一步改革开放等方面出发,对100个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多位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参与了问题的研讨,力求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与转变的蓝图。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本书紧扣100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方面面,回答如何从“我”做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揭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为公务员、企业家、管理者以及广大群众提供了急需的解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经济转变100问》百问百答,形式新颖,敢于直回矛盾,敢于揭示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力面面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提出了破解之道,难能可贵。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经济之声作为专业化频率更有条件在创新内容、扩大市场、多渠道传播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转变100问”的结集出版是对节目生产的一种延伸。在无线传播、网络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市场传播,通过进入图书市场,实现了广音频产品的增值,有效提升了广播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7

“单靠经济改革已经无法完成改革的使命,我们需要以社会公平和遏制腐败为目标,重新构思整个经济改革的总体目标。”这是郎咸平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的最后一句话,也说出了目前我国经济的窘境和困惑。

本书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揭露了一个事实,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内需、出口几乎失效。通货膨胀和房价的暴涨让内需显得动力不足;曾经辉煌数十年的出口也遭遇了人力成本上涨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反观现实,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出口的大好局面已不复从前;而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土地财政在经济和货币政策上左右为难,改革的呼声虽然越来越大,但是阻力着实不小。因此,“最危险边缘”的提法绝非危言耸听。

本书通过中西方的对比得出结论是,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并对经济社会进行监管。但是当今,我们地方政府的工作范围不但大范围涉及社会治理,而且深度干预社会的经济建设,而服务和监管职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失位。

而国有企业不但凭借垄断优势进入竞争性领域与民争利;银行长期成为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提款机”,以致民营企业不得不到资金支持,反观现实,这样的现状也滋生了大范围的民间借贷和互联网P2P。因此,当前我们不应该只注重表面的问题,更多地应该注重社会变革更深层次的原因。

郎咸平曾说,无论亚当·斯密,还是卡尔·马克思,他们的思想都是殊途同归,即通过不同途径打击腐败,建立和谐社会。打击腐败的关键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让其服务于经济社会,而非直接控制经济社会。我国近些年在很多方面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历史潮流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突破。本书希望通过“解决国有企业虚胖问题”,“利率市场化比人民币国际化更重要”,“在金融领域对民营企业的放开比许多领域对外开放更重要”,“建立预算制度”,“减轻税负,藏富于民”等话题的讨论,让我们更多地关注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顽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紧迫。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8

中国经济的12个问号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读完该书如下感觉:1、书中所提12个问题基本反映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度和广度都抓得不错,但对问题的解答不尽如意,基本是正反双方的意见罗列,而且在本书以外的很多媒介上可以看到。作者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些遗憾,不太符合卫视香港台的做法。2、对书中所提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一般都多少了解一些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因此书中对一些基本词汇的解释显得画蛇添足,从而造成该书排版很难看,大字粗糙、小字难读。3、股市、楼市、金融、实体经济、消费、信心、就业、民生、国家战略、国家文化等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希望能了解更多的权威资讯,以便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建立信心,应对危机。4、我喜欢敢说自己心里话的经济学家,例如郎咸平、谢国忠等,他们的理论研究和观点对决策有积极作用。中国的很多事都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却很少有不可行研究,希望这方面的人士多一些……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9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房价飙升,股市投机成风,外国金融机构介入,国际外部压力不断,似乎中国现在的处境和日本90年代极度相似,中国经济是否能得顶住??????这是一个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近来读一本书名为《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的书,解了我一点惑。在这本书里,作者再现了战后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迅速崛起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通过翔实的数据,丰富的素材以及严谨的论证解码这两个一衣带水的东方经济强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发展奇迹。作者站在今天的战略高点,运用比较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将日美竞争与中美竞争两场不同时空下东西方博弈进行复盘、比较,试图在历史斑驳的踪迹中寻找通往未来的路。作者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在留给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如今亦在深享着当日欧美国家所给予日本‘礼遇’,甚而可以说,当前整个世界,无论是崇拜还是害怕,整个世界都在高度的关注着我们这个国家,就如同当日整个世界对日本所施于的一样。但正与我们所能够见的,日本正是在这种注目礼中,慢渐地陷入了乐观预言的悖论里。那么我们又会不会象日本那样,陷入那些并没有洞察力的美国人的乐观预测后的悖论怪圈呢?这正是我所忧心的。初一看书名,作者仿佛想表达中国真的会重蹈日本的覆辙的,当时我的思维完全被该书的推荐序作者所误导,以为这就是一本就日本论中国的书,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么的确如林先生所说,中日两国“所处的时代、国际环境和双方的力量对比”完全不同。但书细细读来却又仿佛全然不是这回事。我很赞同作者在其自序里的一段话:如果大家仅仅通过题目和书名,就轻率的认定我在这本书里预备表达的是,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诸条件已经消失,中国经济将陷入“停滞膨胀”的深渊,那么我可以说的是,这种论调是大错特错了。但在这本书里我确乎想表达的是,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的关头倒也是事实。对书通读一篇后我的发现时:第一:该书比较公正客观,没有太浓烈的民族主义气,在书中作者并没有像推……

《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 篇10

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林语堂说:“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几乎不可能。”——本书P89实际上,中国不仅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中国本身就很奇怪。中国历来是“有天下无国家,有江湖无社会”。而其实,这些奇怪的人所拥有的,恰恰就是现代的所谓公民意识。本书分为A、B、C、D四编,前三编主要在谈房价,最后一编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反省。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我认为老先生(本书作者)分析的真是太透彻了!房价可以说是今天中国最大的政治。透过房价,我们可以很好的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什么房价暴涨?为什么所有人都相信房价只涨不跌?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你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为什么很多物价三十年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你的工资却连三倍都不到?为什么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却拥有世界第二多的贫困人口?……这样的问题,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或许从来没想过,或许还可以问出更多。98年出过一本书,叫《现代化的陷阱》,曾经把中国当时面临的问题,用经济学的思维,剖析得入木三分。可惜的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好像总是走错路。而今天中国的高房价,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叫做“自己屙屎给自己吃”。高房价已不仅仅是普通人住不起房的问题,而是使整个中国经济癌症化,不断挤压消费,也就是不断挤压其他行业的生存空间,导致整个经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这是饮鸩止渴的愚蠢行为!而问题的产生根源,就在于市场失灵,而权力显灵。本书一个独特的观点是,房价的泡沫其实已经破裂,只不过还在上涨的假象,导致不少人以为政府不会让房价大跌,但其实房价是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在不断下跌,而不是通过售价的直接下跌。也就是说,假设你原来月供是2000元的……

相信《《中国经济》的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经济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个人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模板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模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是出于好奇的心情,找到了小王子看。想看看这个阅读量...
    2023-01-17 阅读全文
  • 《铸剑》的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铸剑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栏目特意为你整理《铸剑》的读书笔记,作品这本书当中的故事情节常常可以引发人们的更多内心感受。对于内心的想法和抒发,多数人可以尝试通过读后感记录,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2-02 阅读全文
  • 2023《中国经济》读后感1000字9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话一样,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有感染力的作品读后感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收集整理的“2023《中国经济》读后感”。...
    2023-02-03 阅读全文
  • 读《中国经济》有感通用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读《中国经济》有感”。...
    2023-02-05 阅读全文
  • 当下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当下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带给大家。感谢您的参阅。痛苦源于自我: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它...
    2023-01-26 阅读全文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模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是出于好奇的心情,找到了小王子看。想看看这个阅读量...

2023-01-17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铸剑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栏目特意为你整理《铸剑》的读书笔记,作品这本书当中的故事情节常常可以引发人们的更多内心感受。对于内心的想法和抒发,多数人可以尝试通过读后感记录,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2-02 阅读全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话一样,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有感染力的作品读后感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收集整理的“2023《中国经济》读后感”。...

2023-02-03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读《中国经济》有感”。...

2023-02-05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当下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带给大家。感谢您的参阅。痛苦源于自我: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它...

2023-01-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