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模板3篇)

发布时间:2023-01-21

王子贫儿读书笔记。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我们能从优秀的读书笔记中写到什么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 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王子与贫儿》,该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王子与贫儿》是以英国为背景,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长篇小说。

《王子与贫儿》讲述了贫儿汤姆?坎第与王子爱德华阴差阳错地互换了身份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讽刺,但每个章节都体现出了英国法律的不公正和残酷。

这本书重点抓住了对贫儿汤姆的生活环境来描写,体现出了贫困人民生活的艰辛,还抓住了对皇宫内部的描写,体现了王子生活的奢侈,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可笑的是,王子竟然还有代鞭童!代鞭童的工作就是替王子承受挨打。学习学不好可以原谅,但是还要承受鞭打,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最令人愤愤不平的是,一个穷妇人因偷了两尺布而被判绞刑,一个年轻的猎人因误射王家森林里的一头鹿被判绞刑,一个商店里的小徒弟因捉到了一只主人的老鹰被判以盗窃罪,英国的法律是多么不公正和残酷啊!

马克?吐温描写的虽是16世纪的英国,但反映出了19世纪的美国。

作者深深地批评和讽刺了美国黑暗腐败的社会,也表达出了美国劳动人民痛恨独裁的心声。

这是一本具有讽刺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的书。

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 篇2

《王子与贫儿》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的故事。

汤姆出身贫困人家,四处流浪;而爱德华出身王宫,过着贵族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长相完全相同的两人互换了衣服,导致他们的身份也互换了。汤姆过上了王子的生活,还当上了新的国王。而爱德华却四处流浪,对贫困人的生活有了深切的体悟和了解。最后他们又换回了身份,爱德华变成了国王。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如果人的出身不同,那么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不同。爱德华出自贵族,没有过过苦日子,他不知贫苦人的处境,对苦难没有什么认识。而汤姆出身贫穷,深深知道贫苦人家的难处。所以他俩换了身份后,汤姆才会设法帮助穷苦的人,而爱德华经过流浪生活的磨砺,也明白了贫苦人的生活有多难,看到穷人那么的可怜,才想到他以前做的事多么荒唐啊!

所以,一个人看到世界的眼光和对待世界的方式受出身影响很大,若要改变自己的方式和眼光,就要亲自经历不同生活。就像爱德华,想真正了解贫苦的人,那只有自己也成为贫苦人才能感到他们的难处。

最终爱德华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又重新当上了国王,并且能够体恤人民,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我觉得我们也是一样,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会有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对待生活。

《王子与贫儿》是一本会让人深入思考的好书,值得品读。

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 篇3

在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出自于“大文豪”——马克、吐温之手的名著,它的名字叫作——《王子与贫儿》,我读过这一本书后,立刻就感到了无比的“充实”感!

马克、吐温是一位美国文豪,代表作主要是——《百万英镑》和其他的书籍;《百万英镑》我也读过,故事情节很生动,有趣,内容也是非常发人深思,但是相较比于《王子与贫儿》,《百万英镑》所要表达的主旨就有一些“淡薄”并呈现得不太清楚了!

《王子与贫儿》主要讲的是:一次偶遇,让王子与贫儿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俩互换衣服,但两人太相像,身着乞丐装的王子急于惩罚那个仗势欺人的士兵,却被士兵当作“贫儿”赶走了,历经千辛万苦王子终于回到王宫,在此期间,贫儿也将国家治理得“还行”!

在这书中,我最喜欢汤姆、康蒂(贫儿),因为在他当了“国王”之后,并没有肆无忌惮地大肆挥霍,因为他明知——“那的一切不是他的”!况且,他的亲人也在国家中,如果不妥当治理,一定会让人民们的家“支离破碎”!其次就是忠诚的“武士”麦尔斯·享顿,他在王子流浪时尽心尽力地守护着王子,尽管他认为他守护的是一个“疯孩子”!他替王子受鞭刑,替王子在大街上游行,拥有“坚贞不屈”的“武士精神”的'亨顿,怎样不会被我们所敬佩?

《王子与贫儿》告诉我们,一定不忘初心,不大肆挥霍!以大局为主!以“仁”为主!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3篇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篇1)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虎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读高尔基的《海燕》为例:

海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篇2)

读了这昆虫记,使我懂了许多昆虫的知识,让我知道了赤条蜂是住地下的、荧火虫是吃蜗牛的,舍腰蜂喜欢把自己的巢建筑在火炉旁边,有时还会把巢建筑在烟囱里面,蟋蟀是天生的音乐家、螳螂是天生的杀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伟大的《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先生的心血,法布尔是一位昆虫学家,一八二三年出生于法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他自幼就酷爱大自然,特别喜欢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工作后,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对昆虫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繁殖方法、建巢方法、斗争方法……并先后将研究所得写成一篇篇文章,他的研究第一次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那些文章后来变成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名著《昆虫记》,一九一五年结束了他的人生,享年九十二岁。

《昆虫记》是一本经久不衰、经典的文学著作,是法布尔与自然界的众多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自问世以来,《昆虫记》就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描写,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读者。法国文学界评论法布尔说:“有着哲学家的思想,美术家的观察,文学家的刻画。”大文学家雨果盛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而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则称他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昆虫记》为法布尔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他的这本《昆虫记》让他的人生辉煌无穷。

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篇3)

《昆虫记》已是小学老师要求我们读过的了,如今初中依然要求读这部伟大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我又有了一番新的体会和理解,正可谓是“温故而知新”啊。

这部全达二三百万字的《昆虫记》是其超过50岁到85岁完成的,这样的毅力与精神与近代分类学大师麦尔,高龄近百还在写书同样让人敬佩。

书中,法布尔用真实的故事,风趣的语言,精湛的词汇,详细的描写,将我带进了一个昆虫的世界。我看见了为自己歌唱的蝉,碰见了勤奋备食的蚂蚁,遇见了田园中的音乐家蟋蟀,欣赏了美丽的大孔雀蝶,见识了布袋小修士小阔条纹碟,还随着法布尔一起耐心的等待在他的“折磨”下毫不退缩、平心静气的在他面前装死的黑步甲。

这真是一部让人不得不为书中的昆虫的特殊本领、作者风雨无阻的细致观察所惊叹的好书!它不愧是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国著名戏剧家德蒙。罗斯丹曾称赞道:“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的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的去观察,向诗人一般的去感受和表达。”这正是法布尔书中的特点。每篇文章都充满活力,把每一只小虫子都描写的细致入微,就连南美潘帕斯草原上的食粪虫——全身黑中透蓝的斯米隆的外貌、生活都被这位昆虫学家观察的那么透彻。

在他的笔下,虫子们往往不需要过多的装饰,三言两语就能将一只虫子勾勒出来。没有华丽的语言去修饰它在作者眼中的美感,却又渗透着一种自然美。

这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口中的“无与伦比的观察家”那钻研精神值得我们赞赏,那坚持不懈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那文笔流畅的作品值得我们品味。

《爱弥儿》读书笔记通用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爱弥儿》读书笔记 》,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1

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社会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人。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这也正是卢梭倡导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则的根据。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

其次,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为教师,作为父母都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样,当孩子走向社会,无论在何时他们都会有目标,能为了理想而奋斗,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至于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院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观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卢梭还非常强调阅历的重要性。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对于生活的感触,我们还要用行动多多增加自己的阅历。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活得年数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触的人。虽然年满百岁才寿终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来就丧了命如果他到了临死的那一刻都过的是最没有意义的生活的话。

教会孩子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通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正如苏霍林斯基据说,即使他将来做铁匠,也要是一位能够理性思考的铁匠!

从上面的摘述中可以窥探出卢梭的一种重要教育观,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回到人的主体性,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做专制社会的奴才,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自由人,在卢梭看来,自由就是自主,包括三个层面:自然自由、社会自由、道德自由、这一观点始终贯穿着全书,在这本书中,他对其虚构的人物爱弥儿进行适应天性的教育,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家庭保护期,教育以身体养护为主,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用情感来完成他的理性教育:对科学的研究,对观念的认识、利用有用原则,他所不能理解的,不让他知道的知识教育为主。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基于他们的人际关系的道德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婚姻教育。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2

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1。婴儿的襁褓是否必要,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2。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

“当婴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拿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他的想法当然是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伸手的时候,那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或者命令你拿给他。在前一种情况,你应该一步一步的把他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你不但应该假装没听见,而且,他哭的越凶,你应该越不理他。必须趁早是他养成不命令人的习惯。”这一点我觉得卢梭太狠心了,一定要在那么小的时候折磨他么?即使再长大一些,也可以使他改掉命令人的习惯的。

3。在给孩子东西时应该怎样?如果打算给,就要高高兴兴的给,不要等他提出什么条件或者想你乞求,而不给就要明白的拒绝,一经拒绝就不能加以改变,否则他还不死心。

4。教育的时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许套用孔子的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适一些。但是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

5。对待孩子感到好奇的事情,是趁早讲明还是拿一些小小的事情敷衍过去呢?比如,小孩子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候可以采取不撒谎而又不难为情的回答方式,比喻糙一点没关系,只要道理讲明白就行,不过书中那位母亲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隐忧,如果孩子是屙出来的,孩子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屙不出来呢?呵呵,小孩子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拒绝告诉他,并且让他知道这个问题妈妈先帮他记下了。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3

这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本书观点: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时都挺好的,可是到了人的手中就会退化。在现存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人自出生之后就放任自流,恐怕会变得不成样子。卢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评判。

提醒父母为孩子的心灵构筑一道围墙,以保证孩子不受各种谬误和偏见的冲击。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a.一个人无论如何强大,如果不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最终会不幸地死掉;

b.教育赋予了我们成长所需要的力量;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三位老师):

1.自然的教育:我们器官和才能的内在成长(完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

2.人的教育:学会如何利用这种成长(唯一能真正做主和掌控的)

3.事物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所得的阅历和经验(只有一部分我们能尽自己所能)

什么是良好的教养:以上三种教育有共同的出发点,并朝着同样的结果努力,才能直达目标,善始善终。

教育的目标:自然的目标

自然的概念:习惯是人们后天形成的,与天性一致的习惯就是我们本书中“自然”的概念。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把这三种教育完美协调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可以掌控的两种教育必须追随我们控制之外的那种教育的引领。

天性的定义:人天生具有感知力,从出生就受到周围事物各种各样的影响,人具有接受或躲避这些事物的倾向。随着不断成长,这种倾向会更有力、更持久。但是我们的习惯和观念会影响这种倾向。本书中把受到影响之前的(或者说未受影响的)这种倾向称为我们内心的天性。

读书感悟:

在对人性的探讨方面,卢梭的观点和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是一致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当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时,孩子最起码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教养,而不是由老师从头教起。

为了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遵循自然教育的规律,我们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只能去配合。

孩子教育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某一个人,而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孩子的教育以符合孩子的天性为根本,其他教育都是围绕此来进行的。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4

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1.婴儿的襁褓是否必要,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2.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

“当婴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拿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他的想法当然是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伸手的时候,那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或者命令你拿给他。在前一种情况,你应该一步一步的把他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你不但应该假装没听见,而且,他哭的越凶,你应该越不理他。必须趁早是他养成不命令人的习惯。”这一点我觉得卢梭太狠心了,一定要在那么小的时候折磨他么?即使再长大一些,也可以使他改掉命令人的习惯的。

3.在给孩子东西时应该怎样?如果打算给,就要高高兴兴的给,不要等他提出什么条件或者想你乞求,而不给就要明白的拒绝,一经拒绝就不能加以改变,否则他还不死心。

4.教育的时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许套用孔子的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适一些。但是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

5.对待孩子感到好奇的事情,是趁早讲明还是拿一些小小的事情敷衍过去呢?比如,小孩子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候可以采取不撒谎而又不难为情的回答方式,比喻糙一点没关系,只要道理讲明白就行,不过书中那位母亲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隐忧,如果孩子是屙出来的,孩子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屙不出来呢?呵呵,小孩子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拒绝告诉他,并且让他知道这个问题妈妈先帮他记下了,等到他可以知道的时候,再告诉他原因。

6.男女平等的问题。这也是个大问题。而可恶的是,卢梭居然认为,男女应该各司其责,这让我想到了封建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虽然他很有理由的说这是因为男女在生理基础上的不同造成的,但是他也不能认为女性这么不如男啊!在女子教育上,我一直觉得,卢梭是以小人之心度女子之腹。幸好现代是男女平等的教育,我就不罗嗦了。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5

一、育儿遵循四条准则:

第一个准则:孩子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满足自然对他们的所有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有机会使用自然赋予他们的以及他们不能滥用的一切力量。(家长在适当时候帮助孩子搭建帮助成长的脚手架)

第二个准则:至于与生理需要有关的一切,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并弥补他们在智力或体力方面的不足。(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

第三个准则:我们给予孩子的帮助应该限于真正有用的事情,不能因为突发奇想或没来由的欲望就给予任何东西,因为突发奇想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只要它不被唤醒就不会让孩子痛苦。(不要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

第四个准则:我们应当仔细研究孩子的语言和迹象,这样就能在他们还不会骗人的时候,辨别出哪些欲望直接由自然产生,哪些欲望源于主观的想法

这些准则的精神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真正的自由,让他们不那么专横傲慢;让他们多为自己做事,少要求别人。这样,人一开始就让他们习惯于将欲望控制在自己的力量之内,他们就几乎不会感受到失去力量掌控之外的任何东西的痛苦。

二、强壮身体和适当的吃苦是精神世界的基础

从小劳其筋骨:要让他们习惯于日后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困苦,训练他们忍耐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恶劣环境、饥饿、干渴和疲倦。在懵懂的婴幼儿时期让他们免受一些艰难困苦,结果却让他们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时遭遇成倍的痛苦,这样岂不是很傻?

过度放纵会激发人的欲望,从长远来看还会损伤身体。禁食与苦修则往往会以相反的方式产生同样的结果。身体越虚弱,其要求就越迫切;身体越强壮,就越能听从精神的支配。所有的感官欲望都会在虚弱的身体中找到栖身之所。虚弱的身体得到的满足越少,感受到的欲望就越多。

在经常锻炼、受得住劳累和经常干活的那些人当中,几乎可以找到所有长寿的例子。这会成为我实践中最基本的一部分。

让孩子适当遭受痛苦对他的成长是有益的:我不仅不会努力防止爱弥儿伤到他自己,而且如果他从来都没有让自己受过伤,如果他长大了却不知道痛苦为何物,我还会因此担心的。遭受痛苦,是他必须学习的第一件事,也是他最有必要知道的事。

要享受至善至美,人就要体验一些微小的痛苦,这就是人的本性。如果身体太过舒适了,精神就会堕落。对苦难一无所知的人,将不会感受到人性的亲切、仁慈的温情,也不会感受到同情的美好。

体力的强壮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只有他的体力超过了他自己保持生存所需的力量,他才会形成推测的能力,能够把这份多余的体力用作别的目的。因此,如果你想要培养你学生的智力,那就先培养智力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让他变得强壮和健康,这样才能让他变得聪明又通情达理。让他干活,让他做事,让他跑,让他叫,让他总是忙个不停,把他造就成一个体力充沛的人,然后他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每天保证孩子的活动量,不让他体力过剩:要让他感受到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有同样的自由。要正好在他需要体力的时候,为他补充缺乏的体力,以让他刚好能自由行事,但不能把他的体力补充到让他专横跋扈。

三、性格培养——顺从却不娇惯

顺从却又不娇惯:只要孩子发现大人的抵制只存在于事情之中,且他们的意愿从没有受到阻抗,那他们既不会变得叛逆,也不会愤怒,而且他们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一个人必须始终注意,顺从孩子与不阻挠孩子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他们自己的弱小起初是依赖感的来源,后来却产生了要当“小皇帝”和支配别人的概念。但是这种概念更多地是我们的服务,而不是他们的需求唤醒的。

所有的邪恶都源自软弱。孩子之所以顽劣,只是因为他很弱小,如果让他变得强大起来,他就会变好。孩子在活动中受的约束越少,他们哭得就越少,人们对孩子的眼泪就不会感到那么厌烦,也就不会费那么大的劲让他们保持安静。

如何避免孩子养成想要什么就哭闹的习惯: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立即帮助他,一秒钟都不要拖延。但是如果你不能消除他的痛苦,那就待着不动,而且不要通过抚慰他的办法让他高兴。你的爱抚不会治愈他的肚子痛,但是他会记住要赢得你的疼爱应该怎么做。一旦他发现了如何随意引起你的关注,他就成了你的主人,那么一切就都毁了。

要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置之不理。没人喜欢做无用功和白费力气,就连婴孩也不喜欢。他们在开始尝试的时候非常顽固,但是如果你坚定不移的态度超过他们的顽固程度,那他们就会放弃。(原则问题绝不退让)

四、幸福能力的培养——从知道最悲惨的处境开始

你知道让你的孩子变得非常悲惨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

让他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因为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会让他觉得生活安逸,他的欲望会随之日益增长,早晚有一天你将不得不拒绝他的要求,而这样的拒绝完全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会比得不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让他受伤。

让孩子真正快乐的方法:缩减欲望,让能力和意念平衡:我们不能扩展现实的世界,那就让我们缩小想象的世界,因为单单是它们之间的差距就会导致所有的痛苦,让我们感到真的不开心。

真正的快乐在于缩减超过我们才能的那些欲望,在于让能力和意念进入完美的平衡状态。只有所有力量都得到运用,人的心灵才能保持平和,人才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

如果我们没有因为自己的过失损害孩子的意志,他们不会随心所欲、任性多变地想要任何东西。他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因为他们的体质本身要日益增强所需要的。我们应当提防他去做他力所不能及和必须别人代替他做的事情。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6

读《爱弥儿》杂感-暑假读书笔记

《爱弥儿》中也提到,“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大方的人,就是隔一会儿就把他已经给人的东西还他,使他习惯于把他认为可以要回来的东西拿给别人。”这是一种荒唐的处理方法。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把糖果给别人”呢,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大方慷慨的人。现在,我很兴奋地在《爱弥儿》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之所以能够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只是因为在你做的时候就认识到它本来是好的,而不是因为看见别人那样做,你才那样做。不过,像孩子那样的年龄,心灵还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所以需要使他们模仿我们希望孩子们养成习惯的行为,以便他们最终能够凭他们自己的判断和对善的喜爱去实践这些行为。人是善于模仿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在行为道德方面不需要去教我们的孩子很多东西,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好自己,做好榜样,”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为”孩子他所看见的和他所听见的一切,都会对他产生影响;他将把它们记下来,他将把大人的言语和行为都记在心里;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为了培养他具备这种头等重要的能力,真正的好办法是:要对他周围的事物加以选择,要十分慎重地使他继续不断地接触他能够理解的东西,而把他不应该知道的事物都藏起来,我们要尽可能用这个办法使他获得各种各样有用于他青春时期的教育和他一生行为的知识。”

卢梭又说了,“一切慈善的事情,我不仅不强求我的学生去做,我反而喜欢当着他的面由我自己去做,不仅如此我甚至还要使他没有模仿我的可能,使他觉得这不是他那样年龄的人可以享受的荣誉;因为,重要的是,不要使他习惯于把只应该是大人做的事情看作是小孩做的事情。”所以,教育孩子不要紧张,让他们自然成长,渐渐地,他们就懂得了,到了更大的年纪就应该要怎么做。

“自然的学生,他从小就锻炼自己尽可能地依靠自己,所以没有经常去求助他人的习惯,更不善于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学问。不仅如此,他对所有一切同他有直接关系的事物都要进行判断,考虑其后果和分析它的道理。他不夸夸其谈,他要实际行动;他对世上的事情是一无所知,但是他非常懂得他应该做的是哪些事情。由于他经常不断地在活动,所以他不能不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好好地考虑其影响;他从小就获得了许多的经验,他的经验是取之于自然而不是取之于人;正因他不知道教育的意图,他所受的教育愈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参考]《爱弥儿》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参考]《爱弥儿》读书笔记”,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1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

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2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罪过””,很沉重的一个词,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在本书中,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们破坏自然之态,随意改变、扭曲其天性,颠倒一切,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 ”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一个幸福的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分了五卷来描述爱弥儿不同时期的教育。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在本卷中,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这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但这只是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教

育的另一个意义应该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教育是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假如生活在社会的人都不会感到幸福,那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这样的一句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才能多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热情,有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才能,帮助其成为幸福的人。

在此,他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个好老师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何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表明他们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不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当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应该把成人当作成人,孩子看作孩子,按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但是,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你家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你家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你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布置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我还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卢梭对此提出,在他们的心灵还不具备各种能力以前,最初几年的教育应

当纯粹是消极性的,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个人认为,这样太过于极端,而且要想这样也不太现实。所以,这阶段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

第三卷论述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这里卢梭主要讲了三点,

(一)“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这也就是中国常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与其教给他知识,不如教给他学习的能力,探索的精神。但是,个人还是觉得“授人渔不如受人欲”,一个人只要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贪婪的吮吸着知识,遇到困难,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想!

(二)“他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问题不在于他学的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我相信,这也是教育一直最求的理想,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何谓对其有用的知识,这其实是不好评价的。有的知识对其现在有用,有些又是对其长远发展有用。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思维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我们却无法评价。

(三)“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对于爱弥儿来讲,这很容易实现,因为老师就只教他一个人,但这对于现在的教育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班级制教育,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一些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一个老师所带学生的数量更为庞大。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教育适应每个人的发展呢?我觉得这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应该控制班级的规模,人数最好不超过40,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其实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第四卷侧重十五至二十岁青年的德育教育。18岁是博爱的年龄,20岁是爱的年龄,指导和教育成年人,所采取单独的方法和教育儿童的方法完全相反,你应该毫不犹豫的把你精心隐瞒了如此之久的危险的神秘事情告诉他。

第五卷则是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卢梭的性别歧视特别严重,很重男轻女,什么“一个女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因为她生来就要服从不太完美甚至有许多缺点和恶习的男人。因此,她们从小就要学会忍受不公正对待,毫无怨言地忍耐她们丈夫的错误行为。”虽然男女有别,教育也应该有别。但也应该是教育方式而不是地位不平等。但是,阅读到后面越觉得有趣,觉得卢梭如果作为女人,一定会是很有智慧的女人,将会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指出“女人要机敏,她才能保持她的平等地位,才能对男人表面服从而实际上是管理它”。再者,觉得卢梭的爱情教育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我觉得我们的学校缺少爱情教育这一方面,或是是对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现在的孩子又很早熟,教师应积极引导其对爱情,对恋爱的观念,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或禁止。包括对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恋爱是自由的。但是,许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更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法去爱对方,也无法处理恋爱中的小摩擦。这其实很大一部分有我们教育的责任。所以,希望学校老师及家长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读完本书,我对教育对教师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尽管有些地方会比较片面,但还是很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像卢梭,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一直到现在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理论转化为现实总是不那么一番风顺的,但是我会努力学习那些大家的教育思想,希望有一天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走上讲台,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3

这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本书观点: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时都挺好的,可是到了人的手中就会退化。在现存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人自出生之后就放任自流,恐怕会变得不成样子。卢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评判。

提醒父母为孩子的心灵构筑一道围墙,以保证孩子不受各种谬误和偏见的冲击。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a.一个人无论如何强大,如果不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最终会不幸地死掉;

b.教育赋予了我们成长所需要的力量;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三位老师):

1.自然的教育:我们器官和才能的内在成长(完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

2.人的教育:学会如何利用这种成长(唯一能真正做主和掌控的)

3.事物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所得的阅历和经验(只有一部分我们能尽自己所能)

什么是良好的教养:以上三种教育有共同的出发点,并朝着同样的结果努力,才能直达目标,善始善终。

教育的目标:自然的目标

自然的概念:习惯是人们后天形成的,与天性一致的习惯就是我们本书中“自然”的概念。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把这三种教育完美协调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可以掌控的两种教育必须追随我们控制之外的那种教育的引领。

天性的定义:人天生具有感知力,从出生就受到周围事物各种各样的影响,人具有接受或躲避这些事物的倾向。随着不断成长,这种倾向会更有力、更持久。但是我们的习惯和观念会影响这种倾向。本书中把受到影响之前的(或者说未受影响的)这种倾向称为我们内心的天性。

读书感悟:

在对人性的探讨方面,卢梭的观点和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是一致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当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时,孩子最起码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教养,而不是由老师从头教起。

为了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遵循自然教育的规律,我们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只能去配合。

孩子教育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某一个人,而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孩子的教育以符合孩子的天性为根本,其他教育都是围绕此来进行的。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4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而且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纵使人性本善的理论是高尚的,但是从时代的立场来看,从进化的发展史来讲,也是不科学的。

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

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

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创造了我们,但是并没有教我们怎么样的去做,我们也不是有意的去让人性善的东西变坏,也不愿意去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更不愿意让自然的生物变得歪歪扭扭。

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帝并没有教我们如何走捷径,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我们的宗旨就是美好的教育!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

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

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

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

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系列3篇)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也许"教育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就是你要找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教育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篇1)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教育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篇2)

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佩服肖川先生的深刻见解。他站得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透,讲得比我们深。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他让我们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憧憬幸福的教育生活,更激发我们去实践,去追求。

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亲切与随和。他说: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当如此,我们应当追求课堂用语的精炼与准确,只有多学习,反复练习,才能有所进步。我要做肖川先生笔下那个“寥寥数语”者,而不是“洋洋千言”者。

书中讲到:别将生命的弦绷得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致;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是啊,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感受到闲适的美好,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思考如何给学生闲适。教育人,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在心静时找到教育的真谛;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领略知识的海洋,思想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学养;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思考学生需要怎样的闲适。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功近利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闲适;学生畅所欲言是闲适;遇到问题交流讨论是闲适;安静的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也只有在闲适中才能真正落实。

肖川先生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把真诚与深刻的接力棒传给每一名学生。让我们一起在努力实践中,期待教育的理想的实现。

教育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篇3)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文章的话题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一、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我们要发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二、学会分享

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

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应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给予,而不是施舍。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

三、学会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教师要善于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教师要做“大智若愚”的人,通过自己的无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潜能。这样教师的心智就不会闭锁,头脑不会固执,思想不会僵化,眼界也不会狭隘。学会了宽容的教师,才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珍视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教师学会了宽容,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模仿的楷模,自然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对自己所认同的事物常常也会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学生所信赖的事物也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从而避免了武断性。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宽容孩子的特性,才会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才会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

四、要善于选择

教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以及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激励这一方式的选择。教师通过一个无意的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的语言,一个夸张的表情,都可以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开发了潜能。激励的运用要源于尊重,源于信任。一个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憾。所以说,教师要学会选择,只有教师具有不俗的选择能力,才能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五、学会合作

教师要善于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在与同事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的意识,教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差异、另类,甚至异端;教师就会“求大同,存小异”,作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在合作中,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前进的动力。教师善于合作、善于沟通,而又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已及人的胸怀,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体悟、分析等自觉行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设创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我们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掩卷深思,不仅让我们感叹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小海读书笔记700字(模板3篇)


古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我们能从优秀的读书笔记中写到什么呢?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小海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海读书笔记 篇1

好词:

威望、直刺云霄、羊肠小道、意犹未尽、举止文雅、滔滔不绝、目不转睛

好句:

1、不知不觉就到傍晚了,太阳害羞似的要往山后面躲藏。

2、昨夜的大风已经吹散了乌云,现在,阳光明媚,天空湛蓝。

3、一阵山风吹来,衫树的树枝发出唰唰唰的响声,风变大了,刚刚轻柔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呼啸声。

好段:

脚下的山谷沐浴着朝阳;前方一片广阔的雪山屹立在蓝天下;左边是一座雄伟的大山,上面有两个直刺云霄的山峰……四周都静悄悄的,只有阵阵风儿摇动着蓝色的风铃草花和金灿灿的蔷薇发出欢笑似的沙沙声。

主要内容:海蒂是一个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的小女孩。有一天,姨妈迪蒂把年幼的小海蒂托付给了她的祖父——阿尔姆大叔照顾。在阿尔卑斯山上快乐的生活着。长大后的海蒂被姨妈送到了法兰克福城的一户有钱人家,陪伴有残疾的小姐克莱拉,并帮助她战胜病魔,摆脱轮椅,重新站了起来。

读后感:

《小海蒂》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充满爱心,爱心可以战胜孤独,能够击败病魔,还会带来快乐!

小海读书笔记 篇2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小海蒂》,它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得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烂漫、心地善良得小姑娘。海蒂还有一个外表冷漠、内心善良得很有个性得爷爷,用山里人特有得方法去教育海蒂;而海蒂则用纯真得爱,温暖了爷爷冷却了得心,改变了他孤僻而冷漠得性格。书中还写了喜欢放羊玩耍,不喜欢学习得牧童彼得和他那个渴望美好生活,令人怜悯得瞎奶奶。他们都很喜欢海蒂,彼得在海蒂得影响下,慢慢开始喜欢海蒂,成为一个诚实得孩子;彼得得瞎奶奶在海蒂得关怀中,获得了欢乐和乐趣。海蒂还曾被带到法兰克福得赛赛曼先生家中住过一段时间,她在这段时间里结识了一位身体孱弱但心地善良纯真得瘫痪姑娘克拉拉以及克拉拉得那位会体谅、关心、懂得孩子心理、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得老奶奶,海蒂都赢得了他们得好感和热爱。此外,作者还用生动得笔写了高山牧场多姿多彩得自然风光、朴实深厚得风土浓情以及海蒂对美好家园得热爱。

全文让我最感动得是海蒂把克拉拉接上山来疗养,因为高山牧场清新得空气,优美得景色,闪烁得星空对克拉拉得身体有好处。现在得克拉拉一改以往不爱吃饭得坏习惯,每天食欲近增,一天能喝好几碗羊奶。

我要多多吸取海蒂得优点。海蒂得年纪虽小,但是却有着一种非常感人得魅力。我看到了海蒂那热爱生活得心情。她对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积极主动,不像我,扭扭捏捏。她那直爽得性格也很值得我学习,我应该像海蒂一样有着果断,直爽得性格。不要犹犹豫豫,优柔寡断。

我看到了海蒂热爱大自然得心: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动物,都同等对待,总是慢慢得安抚着她得“天鹅”和“小熊”。那些羊儿都很喜欢海蒂。看到海蒂总是争先恐后得向海蒂涌来。我也知道了:你想让别人尊重你,有个前提:那就是你也要尊重别人。现在人类随意宰杀各种动物,是动物见到人类会到处逃窜。尽管有些人很尊重动物,但毕竟只是少数。人类一边口口声声说是我们动物得朋友,一边残忍得猎杀动物。让动物见到人类怎能不逃?

小海蒂得各种品质深深地刻在我得脑海里,她是我们学习得榜样!

小海读书笔记 篇3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情乐观、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海蒂的姨妈把她送到了高兰高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古拉啦鼓起来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为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当别人有疾病时,不但不鼓励别人,反而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别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海蒂》这本书是我终身难忘的书。

中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合集3篇)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阅读完相关作品以后,相信心中会有不少的心得,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中学的读书笔记模板”,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学的读书笔记模板 篇1

当内心虚无时,辅以外界之物达到安慰。

百年孤独中,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第一代祖母乌苏娜,还有奥雷连诺上校。激情与热血是年轻的资本,初代不甘当下,选择另寻出路,尝试新世界的开拓。那个时候,世俗、困惑、狭隘,思想和世界是同步的。有时候停下脚步,不是屈从与命运,而是使然。使然,是一种随性,一种选择之上的必然。这种使然贯穿整个故事,整个时代,整个一生。乌苏娜看到这种使然,阿玛兰塔也看到这种使然,但是却无能为力。她无法阻止自己的仇恨,无法阻止自己的爱和不爱,这种使然,让其害怕,以致后来的习惯。像是战争,像是作为情妇的佩特娜·科特。当奥雷连诺第二遇上情妇的时候,他就知道,他永远不会爱上他的妻子,但当他在死之前让人抬去妻子那里的时候,他也知道他不会属于情妇,却也离不开。

往往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你的资本,枉然若梦的瞬间,你便老了,失去了再行动的能力。

奥雷连诺上校小的时候,纯真却充满好奇。少言却专注小金鱼的制作。这是他的寄托。安静在一件事物的时候,不考虑其他的那份纯粹,或许是他最珍贵的一切。戎马尊贵,为荣誉而耗费生命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他的茫然。半生的耗费,结果还是回归本原。整个过程是孤独的本体。当失败来临的时候,未尝不是转折。福祸本相依,在此也无法称其为福祸。

当奥雷连诺上校尝试再次拾起年轻时候的激情与热血时,他的战友及好友,望着他,说:上校,我以为您已经很老了,但是,实际您已经比我想象的还要老了。

孤独在一定意义上的解读,除了不曾被理解和认同,更有面对一切使然的无能为力。那是一种,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最后不得不接受的过程,甚至连这过程都感觉的孤单。

因为孤军奋战,所以感觉累乏。

乌苏娜一直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愿意承认。有些事情是使然,有些悲剧确实重复上演。整个历史,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与旧,罪与赦,善与恶的不断交替中。一切改变,变革,战争,伤痛,流血以至于分别,不断的重复。当重复的次数不断增多,开始与结局呈现看似相同的结果的时候,是否这种重复不再具有意义。当然,从吉普赛人的到来,或者更早,从第一代的开拓领地的时候开始,到后来的电力、工业的兴起,不得不承认,若没有用于改变的举措,并不能达到。人类在这样的进程中,处于重要的甚至更多的微小的位置和左右。而这种重要也可能是一种使然。

历史在演变中,迫使做出改变,迫使一切悲伤和孤独的事情发生。而人类的承受,必不可少的付诸实际,让一切的行动变得可笑和骄傲。

这也是庆幸所在。既然轮回的结局是让重复变得毫无意义,那么在迫使做出改变的那个瞬间,那件事,那个人都变得十分重要。既然使然的机会都是公平的,那么使然的结局变得同样重要。站在个人角度,这是一种荣幸,是一种唯一。从整个历史来说,这是一种使命,一种不得不为。其实,最感孤独的时候,不是最终的明白,也不是在消耗岁月时的不知所以,而是在整个抗争之后,藏于平静之下的无力感。

岁月,不知何时,已经带走徒增的一切,留下来的,渺小的事物,可以让其专注。是一切稳态,美好。

中学的读书笔记模板 篇2

我在这个暑假里,我怀着一种刚毅坚强的心情去读《水浒传》。

《水浒传》这篇著作主要讲了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八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我觉得鲁智深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忠与义的化身,他寄托了施耐庵对于侠义的热烈歌颂。金氏父女正是由于素不相识的鲁提辖而逃出镇关西的魔掌。林冲正是由于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猪林幸免遇难。这一切,都是鲁智深的忠义表现。忠与义在《水浒》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颂的,更是贯穿这一百二十回章节的无形骨架。但忠义,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已成为了古董。它能够直接产生效益的一面,被人们保留着,而它的忠诚与义气、人们长久相处肝胆相照的一面,却被丢弃了。而此时的忠义,已成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话,不经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谁想过,它是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高贵品质。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为人处事的标范。但现在呢,似乎已烟消云散了。在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狂潮的冲击下,诚实、信用在人们心中已摇摇欲坠,大家尔虞我诈,得到的是大把钞票,而丢失的却是我们民族思想的精髓。人们拥有了一切可拥有的物质,却将真情挚感、中国人做人的原则锁入内心深处,何时才打开呢?

在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同的哲理人生,他们昭示我们无限思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永远都在闪耀着精神世界的光辉。它也永远给我带来了关于思想与情感的启迪和力量。

中学的读书笔记模板 篇3

《骆驼祥子》这本书之前就读过一次,时间有点久,当初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又看了一遍,这次看的和之前看的,所理解的东西更深刻,更能提升自己的见解。

这是近代史的一部写实小说,残忍揭示了旧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丑陋。你会想起七十年代的知青,即使是四五十年的差距,同是对个人奋斗理想的追求,最终却被时代的手狠狠地摔在地上。就像书中所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读这本书我们不的不说书中的的一个人物,就是祥子。祥子以拉车为业,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拉上自己的车。第一次攒下钱买了车,被当兵的连车带人捉了去。第二次虎妞给他买了车,虎妞难产死了,把车卖了。从那之后,祥子再也没能拉上自己的车。祥子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车被大兵拉跑,钱被侦探骗走,每一个坎儿他都不能顺顺利利的过去。祥子缺乏思考的能力。他可怜,也可悲;他是很多很多在底层挣扎的人海中的一滴水,还有很多这样的水滴。

祥子是中国封建社会下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写照,通过这样一个淳朴的农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辛苦和黑暗,反映的当时人民的生活的苦急,当时的社会的落后,制度不完善,导致社会的悲凉和心酸。春衫短,人情薄,惨淡的旧中国,理想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够不上发芽的云端处,沙漠里长不出牡丹,这就是那时人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8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内容专辑推荐:“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敬请浏览。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1】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须趁早使孩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孩子啼哭的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大人也不去理他。孩子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大人坚定的程度比他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

此外,当孩子由于胡闹或倔强任性而啼哭的时候,用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去分他的心,使他忘记了哭。但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发现你是有意分散他的心的,要让他在玩的时候不要以为你是在注意他。

总之,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大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2】

读卢梭的《爱弥儿》,我是纯粹从教育的视角,并从放下对这位天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及民主政论家的一些成见后开始的。即便如此,对于他对中国的偏见我还是不可接受,如果卢梭能活到今天,也许他会有所改善。西方国家对中国长久的偏见和诋毁实在是根深蒂固,那怕是这样一位智慧的思想家也完全不例外,实在令人遗憾。

《爱弥尔》一书卢梭表面论述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但其核心我认为更是要阐发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观点,也正因为如此,他触痛了当权派,才受到通缉和驱逐。作为一本借论述教育为手法的著作,其教育思想与观点独到,值得我们引以思考及借鉴。卢梭的教育思想来自于其一直来形成的自然哲学观点,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里就抒发过对人类自然状态平等、自由、不失本性的崇尚,所以他才虚构了“爱弥儿”这个人物,对其进行适应自然发展的自然教育,把这种服从自然的教育法则,毫无保留的、原原本本地施行到了爱弥儿的身上。

在卢梭看来,自然教育就是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按年龄特征对儿童进行阶段性目标教育,要主张儿童进行劳动、自由、平等、博爱教育,要培养他们学会谋生的手段等,这一些对于现代教育其意义依然非凡。其所倡导的教育手段是要让受教育者亲历生活和实践,通过感官在生活和实践中去感受和获得知识。他所主张的教育方法是实物和直观教学法,抵制的是抽象的读书法。卢梭在自然教育思想的施行过程中,片面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而忽视从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中得到教育,这与他自然神论的唯心主义是息息相关的。任何事物如果走了极端,其偏面性也就凸显无疑,所以我们有必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加以甄别。

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2岁以前的婴儿时期;第二阶段是2-12岁;第三阶段是12-15岁;第四阶段是15-20岁;第五阶段20岁以后。在这五个阶段中,他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成长规律中的重要身心特征,同时也紧紧把握了人作为社会一员的社会性规律。第一阶段主要强调体育教育,促使自然发展;第二阶段主要强调感官教育,促使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第三阶段是在感官教育的经验下,施行智育教育;第四阶段着重进行德育教育,为进入社会打下必要基础;第五阶段主要是进行爱情教育,既体现人成长本身生理与心理需要,同时也体现社会性的必需性。

卢梭按年龄特征分阶段施行教育的思想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特别促进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年,我们学校成立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小组,强调教师对学生年龄特征充分研究并施以针对有效的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做专业,走专业化道路,这个理念与卢梭的教育思想不无联系。当然以现在教育眼光来审视卢梭的教育思想,他把体育、智育、德育等以孤立阶段的形态来进行隔离化的实施,违背了人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连续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不科学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要透过作者的偏见和我们自已的偏见去看出教育的真相,这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顺其自然,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对其自然成长发展规律必要认知后的精准施策。在教育探索和实践的路上,我们不能像驿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要像旅行家似地沿途观赏。对于教育我们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且还要想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3】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而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我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爱弥儿的知识虽然不多,但他所知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例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用心学习有关学生的教育方法。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4】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这个时候,身体的锻炼仍然是很重要的。而这个时候,纯粹是消极的教育,他不主张在此段时期让爱弥儿接触书本,甚至于到了这种地步——爱弥儿到了十二岁,还不知道什么是书。

卷三,他认为十二到十五岁的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了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这段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因为他不主张培养神童。其中有一本非读不可的书——《鲁宾逊漂流记》,关于生存教育的书。在此期间,还要求爱弥儿掌握一门技术,不至于以后失去财富而不能自食其力,不被尊敬。

第四卷,他认为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自爱、爱人、博爱、同情、诚实、善良、仁慈,以及宗教的`认识及选择。在此,他虽然主张的是自然的宗教,但是我很怀疑。为什么一定要信教呢?只要真理在心中不就足够了吗?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爱情教育的问题我觉得卢梭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他对爱弥儿的说教在我看来十分的可笑。卢梭本人不知道是多情还是滥情,反正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他不具备说教的资格。而女子教育,在他那个时代,也不见得是符合时代的,在现代简直就是歧视女性。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这种分期教育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不适用于现代。这也违背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教育环境不可能在绝对真空的环境下进行,爱弥儿必然会受到各种外界的影响。他同时接触的不可能是纯粹的某一种教育。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国家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那么卢梭的《爱弥儿》就是对教育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

而教育完成之后,爱弥儿最终能否坚持卢梭的教育呢?

在附录——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里,卢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了让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显现作用故意让他受到苏菲的背叛,并以此来展现爱弥儿在独立思考中的本事吗?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运用他所学的技术养活自己的能力?还是航行时被海盗捉去卖成奴隶后的机智勇敢?抑或是,无论受什么教育的人在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剧面前,爱弥儿表现得最好。可惜他的附录没有写完。而教育完成之后,卢梭对自己的自然教育结果应该是最满意的吧。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5】

大学时就已经拜读过卢梭的《爱弥尔》,又一次拜读这本名着,是在这个寒假,多了许多不同的心得体会。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现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着孩子们的玩耍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爱弥儿》认为人生来软弱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和之后所需要的东西,全都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卢梭说“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6】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

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7】

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1。婴儿的襁褓是否必要,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2。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

“当婴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拿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他的想法当然是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伸手的时候,那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或者命令你拿给他。在前一种情况,你应该一步一步的把他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你不但应该假装没听见,而且,他哭的越凶,你应该越不理他。必须趁早是他养成不命令人的习惯。”这一点我觉得卢梭太狠心了,一定要在那么小的时候折磨他么?即使再长大一些,也可以使他改掉命令人的习惯的。

3。在给孩子东西时应该怎样?如果打算给,就要高高兴兴的给,不要等他提出什么条件或者想你乞求,而不给就要明白的拒绝,一经拒绝就不能加以改变,否则他还不死心。

4。教育的时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许套用孔子的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适一些。但是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

5。对待孩子感到好奇的事情,是趁早讲明还是拿一些小小的事情敷衍过去呢?比如,小孩子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候可以采取不撒谎而又不难为情的回答方式,比喻糙一点没关系,只要道理讲明白就行,不过书中那位母亲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隐忧,如果孩子是屙出来的,孩子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屙不出来呢?呵呵,小孩子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拒绝告诉他,并且让他知道这个问题妈妈先帮他记下了。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8】

孩子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大人不提防的话,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孩子的啼哭,以请求大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大人伺候他们告终。孩子起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驾驭和使役大人。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其原因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由于大人的服侍。

当孩子知道,你要他不哭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不会随便要一点点价钱就了事的。到最后,他索取的代价竟那么高,以至于你付不起。这样一来,如果哭了一阵达不到目的的话,他就会拼命地哭,弄的精疲力竭。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哭个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生病或缺少什么东西,那么,这样的哭就只是由于习惯或执拗的脾气。

当孩子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给他。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精选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不可一日无书读。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有请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编辑的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1】

孩子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大人不提防的话,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孩子的啼哭,以请求大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大人伺候他们告终。孩子起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驾驭和使役大人。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其原因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由于大人的服侍。

当孩子知道,你要他不哭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不会随便要一点点价钱就了事的。到最后,他索取的代价竟那么高,以至于你付不起。这样一来,如果哭了一阵达不到目的的话,他就会拼命地哭,弄的精疲力竭。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哭个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生病或缺少什么东西,那么,这样的哭就只是由于习惯或执拗的脾气。

当孩子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给他。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2】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

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3】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这个时候,身体的锻炼仍然是很重要的。而这个时候,纯粹是消极的教育,他不主张在此段时期让爱弥儿接触书本,甚至于到了这种地步——爱弥儿到了十二岁,还不知道什么是书。

卷三,他认为十二到十五岁的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了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这段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因为他不主张培养神童。其中有一本非读不可的书——《鲁宾逊漂流记》,关于生存教育的书。在此期间,还要求爱弥儿掌握一门技术,不至于以后失去财富而不能自食其力,不被尊敬。

第四卷,他认为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自爱、爱人、博爱、同情、诚实、善良、仁慈,以及宗教的`认识及选择。在此,他虽然主张的是自然的宗教,但是我很怀疑。为什么一定要信教呢?只要真理在心中不就足够了吗?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爱情教育的问题我觉得卢梭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他对爱弥儿的说教在我看来十分的可笑。卢梭本人不知道是多情还是滥情,反正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他不具备说教的资格。而女子教育,在他那个时代,也不见得是符合时代的,在现代简直就是歧视女性。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这种分期教育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不适用于现代。这也违背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教育环境不可能在绝对真空的环境下进行,爱弥儿必然会受到各种外界的影响。他同时接触的不可能是纯粹的某一种教育。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国家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那么卢梭的《爱弥儿》就是对教育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

而教育完成之后,爱弥儿最终能否坚持卢梭的教育呢?

在附录——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里,卢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了让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显现作用故意让他受到苏菲的背叛,并以此来展现爱弥儿在独立思考中的本事吗?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运用他所学的技术养活自己的能力?还是航行时被海盗捉去卖成奴隶后的机智勇敢?抑或是,无论受什么教育的人在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剧面前,爱弥儿表现得最好。可惜他的附录没有写完。而教育完成之后,卢梭对自己的自然教育结果应该是最满意的吧。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4】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而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我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爱弥儿的知识虽然不多,但他所知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例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用心学习有关学生的教育方法。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5】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须趁早使孩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孩子啼哭的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大人也不去理他。孩子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大人坚定的程度比他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

此外,当孩子由于胡闹或倔强任性而啼哭的时候,用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去分他的心,使他忘记了哭。但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发现你是有意分散他的心的,要让他在玩的时候不要以为你是在注意他。

总之,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大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相信《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模板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王子贫儿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读爱弥儿的读书笔记模板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爱弥儿的读书笔记模板”,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1.婴儿的襁褓...
    2023-01-05 阅读全文
  • 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3篇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为防遗...
    2023-01-12 阅读全文
  • 《王子与贫儿》的读后感600字精选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历过写作,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平时认真练习考试才能写出好作文。应该很多人都会为了写作文感到苦恼吧?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王子与贫儿》的读后感600字精选》,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王子与贫儿读后感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世...
    2023-01-02 阅读全文
  • 《爱弥儿》读书笔记通用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爱弥儿》读书笔记》,...
    2022-12-07 阅读全文
  • [参考]《爱弥儿》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爱弥儿》读书笔记”,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
    2022-12-18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爱弥儿的读书笔记模板”,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1.婴儿的襁褓...

2023-01-05 阅读全文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初中读书笔记格式模板,为防遗...

2023-01-12 阅读全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历过写作,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平时认真练习考试才能写出好作文。应该很多人都会为了写作文感到苦恼吧?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王子与贫儿》的读后感600字精选》,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王子与贫儿读后感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世...

2023-01-02 阅读全文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爱弥儿》读书笔记》,...

2022-12-07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爱弥儿》读书笔记”,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

2022-12-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