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

发布时间:2023-01-14

读道德经有感。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读道德经有感(篇1)

《道德经》的大名自是从小就如雷贯耳,但真的把书买来看,还是在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之后,在仙剑中,看着那些蜀山大侠每施一个法术就念道一句道德经,就觉得好帅好好玩,

后来在书店看到就买了一本。

第一次看道这本书,其实和印象中有很大的落差。在印象中,这本道家第一宝典这么着也应该是一本厚好几寸,重十来斤的大部头。拿到手才发现只有薄薄一本,全文加起来一万字都不到,翻开来看,虽然有译文,却还是像天书一般,晦涩难懂。不过虽然一开始不能看懂什么,读起来却有一股抑扬顿挫的美感。就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如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总觉得有一股淡定的霸气。就觉得好像读完一句就能放出一个法术似的。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现在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关的处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觉什么,当真的去结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经历,才感到哪份如汪洋般的玄奥。

道德经虽不长,却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学、政治、军事及人生诸方面都有不少的论述,自己多少能理解的,能产生感悟的,其实并不多,道德经给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个虚字。就好像数学中的0一样,讲究的是处下,是低调,是一无所有,其实却意味着的存在,有句话叫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虚便是这样的一种准备状态,手上不固执的占有什么,才能随时拿起什么。当0做为分母时,整个式子的结果便是。它告诉我们生活要留有空隙,以保持灵动,就像画画留白一样,一幅画的成功,不在于它画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没画出什么,在于它隐含了什么,同样,一次人生的珍贵,不再于一个固定的形式,路线,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未来不可琢磨变数,那份能通过自己不断奋斗而产生的改变。。。

诸多经典,若是每天都翻来覆去的看,纵然熟悉,却也会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无穷,小别胜新婚。对于道德经,犹有这种感觉。

读道德经有感(篇2)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候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思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自己的感想。

《道德经》提倡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弦,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能力。实是佩服佩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感动和惆怅,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读道德经有感(篇3)

感悟《道德经》,修身养性

从初中到现在已经学习过很多老子的文章,但系统完整地阅读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在这次暑假。阅读完后,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修筑的哲理所折服,不由得感慨: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留传给后人丰富的遗产,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勿庸置疑,当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极其精炼,只有八十一章,总字数加起来不过五千。但老子用这极其精炼的五千言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可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尚不能一一参透。在这里只能凭自己理解写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体会《道德经》,主要也就是体味老子的“道”,体味老子。

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道德经》一书中频频出现。老子对“道”有种种构想,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之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因为虔诚的推崇,他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涵义,也使得这个概念成为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总的来说,他的“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身养性、立身处世、安邦治国。先说安邦治国。《道德经》中有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想法,以满足老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心愿。在治国的过程中,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要求治国者的地位虽高而人民负担不重,遇到灾害站在前面带领人民群众去救灾,所以人民不受其害。《道德经》还说:“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以自己的知识治理国家,则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则国家就幸福昌盛。还有,只有“以正治国”,即以正直不阿的态度治理国家,为政清廉,处事大公无私,执政为民,执政者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这样,执政者的江山才稳固。君王顺着老子安邦治国的思想而行,则天下太平,国运昌隆。中国历史上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就是明证。

除开这几点,《道德经》中还蕴含了许多的生活哲理。尽管道家思想在几千年来不断丰富与发展,但老子的修身养性学说及其境界一直高山仰止,不可动摇。《道德经》的内容不仅是人类修道的最好典范,而且是人类由平庸、卑微走向伟大、神圣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智慧之源,是安身立命、立身处世、安邦治国思想的源泉和基础。弘扬它,不仅对修身养性,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科学地审视宇宙、社会历史、自然万物的前提下重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理想,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读道德经有感(篇4)

《道德经》是有老子所著,故又成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xx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人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到处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到处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必须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必须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事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战争频仍、社会的动荡、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

那《道德经》究竟内涵和好处何在呢?下面是我们组对《道德经》的一些理解和人生感悟!我们把它概括为两点,一是“心存善念悟大道”二是“处下无为成大德”。什么是“心存善念悟大道呢?”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大道?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十分道”意思是说能够用语言表达的大道就不是永恒普遍的大道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语言具有其局限性,有些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二道是运动变化的,不断展开的,而说明他的语言是固定的,不能随时运动变化的!举个例子,有一首歌唱得好啊:你问我到底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为什么不直接形容证明到底有多爱,而是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呢?正是因为这种爱太深沉,太永恒。所以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不能够道明。任何华丽的词藻,在这深沉而又永恒的爱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所以就像老子所说的越是深沉普遍的东西越无法表达、说清与道明!那既然道是无法说清与道明的,所以我们认为那只能“悟”那怎样去悟呢?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悟呢?我们认为要“心存善念”只有心存善念才能领悟到道的真正内涵与真谛!

善有好多种好处。《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那里德善是好人意思,那里要求我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还我们天真纯洁之本色,显我们君子坦荡之气度!《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意思是说好人施不好人的老师,不好人是好人的借鉴,因此光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去影响,领导别人,同时也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借鉴。做到“日三省尔而乎己”。善还要做到宽容不争。《道德经》第八章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处在大家都不愿一去的地方,所以与大道的特性接近。停居喜爱卑下之地,心灵喜欢深渊宁静。与人交往能够仁爱,说话能够讲信用。正物能够安治,做事能够贤能,行动能够适时。正是因为与世不争,所以就没有怨恨!这说明上善之人与世无争和普利万物的特性!《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是说返归到本源叫做静,静下来叫做回到了性命,回到了性命叫做守常,明白守常叫做明。不明白守常就会盲动,盲动就会招致凶祸,明白守常才能包容,能包容才能公道,公道才合王道,王道才是天道,天道才是大道,大道才能永恒,终身不会出现困阻!这教育我们要静心,要宽容!

前面讲的都是指善要对别人好,其实善也要对自己好。道德经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则能够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于天下”意思是说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获得天下还重要的人,才能够把天下交给他;对自己的生命比对获得天下还爱惜的人,才能够把天下交给他。老子的意思用此刻比较流行的话解释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要求我们学会一种养生之道!因此只有“心存善念才能领悟到什么是大道!善是贯穿于整部《道德经》的。里面关于善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又如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再如地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等。

我对《道德经》德第二点领悟是“处下无为成大德”。《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故贵必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是其以贱为本也?”意思是说贵要以贱为根本,高要以低为基础,因此王候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以贱为本吗?孤的含义是孤立无助。寡的含义是寡德,道德不足,不称职。不谷是不善不好的意思。《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还说“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意思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归附的汇聚之所,是因为他们能处在百川的下位。所以能成为百川!这也是在要求我们要学会处下!《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说已经有了知识,还以为没有知识,只是上等的有知。没有只是,还以为有了知识,这是有知的弊病。这也是在教我们要处下,要谦虚!

但处下并不是懦弱而是要做到外化内不化。所谓外化就是要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对他人谦和礼让,时时以比较低的姿态去应对生活。体此刻你能够为他人为社会改变和放下多少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外化。那什么是内不化呢?所谓的内不化就是指在如今纷繁复杂多变而又充满诸多诱惑的社会,你能持续多少内心的世界不变!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持续自己的本色永不变,从而到达内心的宁静与闲和,使自己能够遇事不忧,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无故加之而不怒!进而使自己的内心将不会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触动和改变!这就是内不化!只有真正做到了内不化才能做到处下!

老子的另一个思想无为又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是“以无为之心处有为之事”。所谓的无为之心就是指对待事物不能看得太重,要淡泊名利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羁绊。以这样一种简单心态去做一些有所作为的大事!古之圣贤就是如此,他们都是以一种无为的心态去处事,但谁又能说老子、庄子、孔子无所作为呢?

老子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为”意思是说用自然无为的方法去处事,就能无所不成。“无为”指的是不要去个性地提倡什么、鼓励什么,不去干任何能勾起欲望地事情。不是什么也不干,还是要“实其腹”,“强其骨”满足人们地要求,让人好好活着。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需,这些是还是要做的。古人云“能闲世之所忙者,能忙世人之所闲!”能够把世人所忙禄的事情节省下来,才能有时间去忙世人所清闲放下的事情!无为是有为的根,只有无为才会有有为。老子第十一章中说到“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杯子是空的,空才能载物,你才可能有水,有果汁,有蜜水。我们常人是常常只能看到有为,为了各种欲望不停地追逐,为名利不停去行有为之事。殊不知万物“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大丈夫以有为为器,行无为之大道。有为就是名,是直接看的见的,而无为是道,好象是看不见的,但它却是确实客观存在的,而且深深的影响着、决定着我们的生活里的一切。

读《道德经》给我的感悟颇深,读之前我时常感慨“学业未成,事业未定;名不远扬,家不成立;待吾处者,烦劳甚忧。君子存,必,誉响四方,功成名就,流传千古!”那里表达的更是一种壮志未酬,追名逐利,重利轻别离的情怀!读完《道德经》之后,我的感慨有所改变“求学在外,忆往事南寻,虽为堂堂君子,难免痛苦流泪,欲拭无巾;久居在外,怎不叫人坏乡!忆亲人之语,无一不催人泪下;怀乡之山水,无一不触动心弦;念友人之助,无一不深为感动。”那里更多表现的是回到人最本质的“情”上去了!去感受那亲情,友情和大自然当中的情趣所带给人的简单与感动。体味亲情的滋润,去欣赏久违的风景,去呼吸阔别已久的空气!

在如今诱惑颇多烦恼也颇多的社会,我们马不停蹄地追逐着功名利禄,我们每一天都在不停地向生活索取,古书中的气定神闲,宁静致远,淡泊名利似乎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需要读《道德经》这样的古书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来洗涤我们庸俗焦灼的心灵,来寄托我们无所栖息的灵魂,来指明我们前进中的道路。他们的成果如同一面面明镜照亮我们的面容,如同一个个烙印镌刻在我的心中,如同一股股气流催动我勇往直前!

读道德经有感(篇5)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传统教育讲座,并阅读了《道德经》这本书,对与老子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对道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道”这个特有的名词,阐述了他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应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二、无为的思想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无为的思想,并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只事,行不言之教”。这里老子指出圣人要能够依照客观规律,处理事情要不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第三章进一步阐述无为,他既不讲人性恶,也不讲人性善,而说人本来是一张白纸,是纯洁质朴的。不要去贵难得之货,不去尚贤,不见可欲,保持人们的本性。

三、 以无私来成就“自私”

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我把这种无私精神理解为“不争而善胜”。遇到事情退让无争,将自己置与度外,反而能保全身。这与第八章讲水的特性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第八章,老子用水来比喻人,来教导人。完善的人格要具备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联系到现实生活,我们在集体工作时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都一心为工作。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团队精神,正是团队成员的无私精神,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们个人的财富也会增加,这不正是“以其无私成其私”吗?

四、 修身——正确的处世态度

第九章,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退。不要富贵而骄,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要淡泊名利,这样才能功成身退。事物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相反的一面,福祸相随,因此在这里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第十章,也是讲的修身,这一段用了六句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指出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必须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十六章,老子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其基本态度是“致虚”“守静”“归根”“复命”。“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一切物质的诱惑,回归到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忘了道。既然事物的发展是变化循环的,所以要不变以应万变,为了遵循这一静的原则,就不要轻举妄动,变革不如保守安全。把这一原则应用到生活方面,他认为无为就能不遇到危险。

这与我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要怎么做?从一开始,我的生活就面临很多选择,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胡乱选择,导致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在一开始,就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也许事情就不会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学习了《道德经》,能体会到的道理很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老子的思想,而是希望通过他的思想去体会人生的道理,去正确的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多一分静气,真正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相信《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道德经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读《母亲》有感1000字系列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你也许需要"读《母亲》有感1000字系列"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读完高尔基的《母...
    2022-12-28 阅读全文
  •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1000字 当今社会工作离不开各种文档与文章,我们强烈推荐大家在写文章之前多读一读范文,范文不仅仅是模板,对于人们有一定引路作用。我猜你正在收集相关的优秀范文吧。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读《傲慢与偏见》有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2023-01-14 阅读全文
  • 读俗世奇人有感600字精选 读书的人不同,获得的收获和体会也会有所不同。当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我们在仔细阅读这种精品佳作后,往往可以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俗世奇人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收集整理的“读俗世奇人有感600字”,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2022-12-30 阅读全文
  •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700字(精选10篇) 文档是文字的汇集方式,对写作结构不知道时,范文的出现就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你积累知识的同时,更效率的完成工作,想必你此时正在为范文而犯愁吧!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格列佛游记有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2023-01-14 阅读全文
  • [荐]读红色羊齿草的故乡有感1000字合集 相信大家都希望拥有优秀书写能力的目标,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我们下意识地会去找同类的文章是怎样写的,你对写范文的格式规范掌握了多少呢?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读红色羊齿草的故乡有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1-14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你也许需要"读《母亲》有感1000字系列"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读完高尔基的《母...

2022-12-28 阅读全文

当今社会工作离不开各种文档与文章,我们强烈推荐大家在写文章之前多读一读范文,范文不仅仅是模板,对于人们有一定引路作用。我猜你正在收集相关的优秀范文吧。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读《傲慢与偏见》有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2023-01-14 阅读全文

读书的人不同,获得的收获和体会也会有所不同。当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我们在仔细阅读这种精品佳作后,往往可以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俗世奇人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收集整理的“读俗世奇人有感600字”,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2022-12-30 阅读全文

文档是文字的汇集方式,对写作结构不知道时,范文的出现就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你积累知识的同时,更效率的完成工作,想必你此时正在为范文而犯愁吧!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格列佛游记有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2023-01-14 阅读全文

相信大家都希望拥有优秀书写能力的目标,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我们下意识地会去找同类的文章是怎样写的,你对写范文的格式规范掌握了多少呢?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读红色羊齿草的故乡有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1-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