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2000字

发布时间:2023-01-11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你也许需要"高中物理教学设计2000字"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

方面来说这节课。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和 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 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 和 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 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 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 知识解决 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而对 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 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或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程序及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 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 ?(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以《》一节为例: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学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等等)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2】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离心运动》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总结了因圆周运动条件变化而产生离心运动,它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防止,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学习过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对本节课起到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学生之前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离心运动的事例,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欢怀疑、争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离心运动的原因和条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及离心运动的利弊。

2.通过多次实验,观察探究离心现象的成因及其轨迹特征;通过观看生活中离心运动的实例,及老师演示的几个小实验,学生认识到离心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3.通过不断地实验,学生能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

【重点】

离心运动的条件,应用。

【难点】

离心运动的两种形式各自的条件以及运动轨迹的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自学法、小组活动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的是实验导入,向学生展示如下实验,将一个旧电池放在转盘上,转动转盘,电池跟着一起做圆周运动。以此实验为依据,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的知识,同时提出问题:当转盘转速增加时,电池会如何运动,并实验展示,从而引入新课——离心运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离心运动的例子,同时复习前面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实验中离心运动产生的原因,即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离心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之后再演示两个实验:

实验一:老师用一根绳子拉着小球水平方向做圆周运动;

实验二:倒置开口玻璃瓶,在瓶口放一小球,在桌面上摇动玻璃瓶,让小球转动,然后拿起玻璃瓶,观察小球的运动方向。

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消失时,物体会沿切线方向做离心运动。

然后询问学生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离心运动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合外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也会做离心运动,并且通过实验三来演示这类情况,即:一根短管,中间穿一根较长的绳子,绳子两端分别系一个球,手握短管,进行摆动,当转的越来越快时,发现上面的绳子变得越来越长,下面越来越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合外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方向运动。

最后也让学生观看汽车转弯是的离心现象,师生一起总结离心运动: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物体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叫离心运动。

并且提问学生离心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物体的惯性导致离心运动的产生。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实验及问答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很好的融入课堂,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对物理课堂的兴趣。】

然后进入巩固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离心运动的例子,同时分析如何避免离心运动带来的不便与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能够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课堂最后,我首先会对离心运动的应用于防止做出总结,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要求学生课下思考如下一个问题:转盘上有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在外,一个在内,转动转盘之后,哪个先滑离?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梳理本节课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七、说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3】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第六章的第十一节。电场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是学好电磁学的关键。本节是本章知识的重要应用之一,是力学知识和电学知识的综合。在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都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把电场知识和牛顿定律、动能定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力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力、电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打下基础。

2.教材的安排与编者意图:

这节教材先从能量角度入手研究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然后,又从分析粒子受力情况入手,类比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研究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编者安排这一节,一方面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借助分析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基础: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力学和电场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了分析有关电场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好,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共同的探讨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⑴知识上:理解并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的原理;

⑵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养成科学思维的方法。

5.教材的处理:

以演示实验设疑,引入新课;通过微机模拟结合理论分析,讲授知识。

重点让学生清楚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的原理,这是本节内容的中心。由于带电粒子的偏转是曲线运动,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故作为本节的难点,通过类比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突破难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属于派生性的知识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实验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微机模拟电子运动,使微观粒子运动的过程宏观化;通过恰当的问题设置和类比方法的应用,点拨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亲身参与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应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手段,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2.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心理特点:

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⑵通过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规律的消化理解;

⑷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出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切实完成所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一些主要的教学环节采取了如下设想:

⑴以演示实验设疑,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介绍电子束演示仪,并说明只有高速带电的粒子(电子)轰击管内惰性气体发光,才能看到电子的径迹。学生会对电子如何获得速度产生疑问,通过控制电子束的偏转方向,学生又会对这一目的的如何实现产生疑惑,从而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提出课题。约3分钟。

⑵在新课教学中,以微机模拟与问题探讨想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以微机演示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运动的全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电子运动的全过程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电子各做什么运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先在整体上对带电粒子运动的全过程有清晰的脉络,有助于局部过程的分析。

②.以微机演示电子在加速电场中的运动,让学生思考如何求电子射出加速电场时的速度?并进行推导。使学生认识到在匀强电场中可以根据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求速度,同时指出应用能量的观点研究加速问题比较简单,动能定理也适用于非匀强电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养成科学思维的方法。

③.以微机演示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与物体在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如何类比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来分析带电粒子的偏转?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自然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动笔推导侧向速度V┸,侧向位移y及偏转角Ф的表达式。使学生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记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⑤.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变电子射出加速电场时的速度、电子射出偏转电场时的侧向位移及偏转角的大小?进一步对加速和偏转的原理深化理解,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⑥.用电子束演示仪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使学生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来。

⑶设置联系加速和偏转的全过程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新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知识反馈。

⑷小结:设置问题1:我们怎样实现对带电粒子的控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设置问题2: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培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

⑸布置作业:以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为目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作业为课后1、3题,并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带电粒子加速和偏转应用的科普文章。

4.板书设计:纲要式板书,力求条理清晰,体现中心内容,突出重点。

三、说课板书:(含时间分配)

全过程

实验引题——微机模拟加速规律得出——实验验证——巩固练习。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4】

说教材:

《超重与失重》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4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超重现象;2.失重现象。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以来,人们常谈到超重和失重。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4.能用超重和失重现象解释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教学的难点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有关超重和失重问题。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分析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实质,并利用实例来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分析。用例题的形式,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其本质。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演示实验法、例题讲解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分析。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并利用视频展示:翻滚过山车录像片段。学生注意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提出有两个物理现象(超重和失重)与本节课有关。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教师做课本118页的迷你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教师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把实验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并比较。引出超重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进而利用119页例题讲解,巩固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教师举例(人在电梯里,电梯上升时;电梯下降时),人有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电梯的上升与下降时,人的受力情况。知道上升时,是超重现象;通过类比方法,来解决电梯下降时,得到人受到的合力比重力小。引出失重现象的概念。并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分析、巩固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5】

一、说教材:

本节从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然后依次展现了三个三级主题:“无处不在的磁”、“地磁场”、“磁性材料”。这样地结构贴切地体现了本节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磁现象”。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地磁场的知识,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磁性材料应用实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3、 通过对地磁场成因的探讨及对“信鸽认家”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从生活生产中的磁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解决参与举例、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建立关于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磁现象做好准备。

三、说程序

1、新课引入(复习初中知识)

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变无磁性物体为有磁性物体叫磁化,变有磁性物体为无磁性物体叫退磁.wwW.YjS21.coM

2、新课教学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列举身边的磁现象

(2)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地磁的北(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地磁场: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叫地磁场.

注意:地磁极与地理极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⑶制做指南针原理:

把一块小磁铁放在它可以自由旋转的环境中,例如放到水滑水平面上或用转轴支起来,这就做成了一个指南针.

指南针静止时取向:

无论小磁铁怎样转动,等它静止下来,它的两端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并且指南的一端总指南,指北的一端总指北.通常把指南的一端作标志,并做成针状,因为这端总是指南,所以称为指南针.

说明:①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原来的”司南”发展而来.

②指南针的发明对促进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改变整个世界面貌有巨大影响.

⑷磁性材料

:通常指磁化后磁性很强的物质(铁磁性物质)

分类: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分为两类:

①软磁性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物质.如软铁、硅钢、镍铁合金和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等.

②硬磁性材料:磁化后不易去磁的物质.如碳钢、钨钢、铝镍钴合金和钡铁氧体、锶铁氧体等.

按化学成分来分,常见的有两大类:

①金属磁性材料;

②铁氧体:是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磁性氧化物.

应用:

⑴软磁性材料:剩磁弱,易去磁.适用于需要反复磁化的场合,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收音机的天线磁棒、录音机和录像机的磁头、电子计算机中的记忆元件,以及变压器、电动机、交流发电机、电磁铁和各种高频元件的铁芯等.

⑵硬磁性材料:剩磁强,不易去磁.适合制成永久磁铁(应用在磁电式仪表、扬声器、话筒、永磁电机等)、磁记录材料(可用于录音磁带、银行卡、计算机磁盘等).

四、课堂小结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6】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八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教材处理

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四)重点

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五)难点

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

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图片,并辅以视频。

多媒体使用说明: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学法分析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课

复习提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关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主要过程

●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问题1: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问题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3: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过拱形桥的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逐步求得桥面所受压力。

分析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3)找圆心;

(4)确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5)列方程,得结论。

问题4: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问题5: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问题6:汽车的速度比更大呢?汽车会怎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问题7: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8: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析汽车在拱形桥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超失重现象不只发生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上,而是竖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无关。

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汽车过桥问题,实质上是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mg及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因此当物体经过圆周上各个不同位置时,重力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在点和最低点以外的向心力的来源。

●火车转弯的问题

展示火车沿直线运动情况,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

问题1:请根据你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

车轮内侧轮缘半径大于车轮半径,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合力如何?

问题3: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火车做曲线运动,所受外力怎么样?

问题4: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问题5: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

问题6: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

提示:从分析向必力的来源着手。

设计: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总结:

1、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2、如果根据R和火车行驶速度v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

问题7: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和转弯半径R确定的时候,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挤压?

问题8:如果火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时,向心力应该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此速度又怎么样呢?

引申:公路转弯处路面的特点。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就教材58页“思考与讨论”展开讨论。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7】

1. 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

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

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 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

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 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

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

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 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

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 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说教学方法

(1) 实验观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 实验研究 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讲练结合式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 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 说教学程序

(1) 复习提问:

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 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ΔS=aT2

(2) 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 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3) 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 巩固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8】

一、说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运动第六节,本节内容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动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刚刚学习过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已经有了采用观察、归纳、讨论、公式、图象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理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三、说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克服以往“重知能、轻情感”的缺点,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所有目标都较为具体,这样做是为了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也利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思想。

四、 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学生对两个公式的建立过程有深刻的认识;通过例题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教学难点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运用具体实例,使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有较多的感性认识,Flash课件辅助,使学生理解可以由v-t图象导出位移公式,再回头印证前面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

五、 说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让学生先认识再探究进而掌握运动的规律;勤动手、善用脑进行再创造,使能力获得全面培养。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Flash课件,动画展示v-t图象推导位移过程中2等分时面积差异大,4等分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无穷时没分别,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方法,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学案的设计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思想,探究规律部分有提示,给学生以引导作用;课堂练习部分选用了与课本例题相似的题目,在题目之前有特别提醒,提醒学生解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课后练习选用课本上的例题,题目之后有提示,提醒学生完成后与课本例题对比,寻找不足,规范解答,充分利用课本例题的示范作用。最后的阅读题利用课本阅读材料上一个小小的印刷错误设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语气词,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板书体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层次分明,对学生归纳总结起到示范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实例引入让学生观看“神六”起飞、汽车刹车体会什么样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丰富感性认识。第二环节由汽车加速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两种推导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环节用同样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这里方法一因为平均速度是难点,所以教师要用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刚刚所学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导出位移公式。对于方法二用v-t图象推位移公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出关键词组提示学生,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的基础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图象上图线下方围成的面积计算位移的数值,由学生自己计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环节由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点评。第五环节课堂练习本环节给出两个例题(例题2为备用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点评,提醒学生解答这类题必须先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选择公式求解;解答过程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9】

一、 教材分析

单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的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的第四节内容。机械振动这一章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动力学及功和能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力学的一个特例。机械振动和后面的机械波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形式,对它们的研究为以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基础。单摆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简谐运动的定义,描述及其回复力和能量的基础上安排的。单摆作为一个机械振动的具体的实例,为巩固理解简谐运动的规律及其特点起了重要的作用。单摆作为生活中抽象出的物理模型,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的特点一是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单摆物理模型,最后运用单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是运用近似处理方法,研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这是在研究复杂问题时通常采用的方法;三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单摆作为机械振动的一个实例,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学习了单摆可以巩固简谐运动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知道什么是单摆,单摆的振动图像是怎样的,单摆的回复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及在什么条件下单摆做简谐运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探究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知道单摆的周期公式。);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索性实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学会运用软件处理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及交际能力。)。

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能找出单摆的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也就可以研究单摆在什么条件下做简谐运动,所以,对单摆回复力的推导及对其近似处理的方法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另外,研究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通过实验探究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也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高中学生在分析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使问题简单化。因此本节对单摆回复力的推导为教学的难点。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定量关系的实验中,学生可以容易地得到实验数据,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还不够,所以运用数表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作为本节教学另一个的难点。

四、 教学方法

高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比较强的实验能力和一定的探索能力。所以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本节课(1)将突出学生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充分体现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注重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3)引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传递及处理技能,让学生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习的方式。(4)讲授法辅以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创造丰富全面的学习环境。

五、 教学过程设计

1. 课题引入

以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通过提问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机械振动的实例,并提出符合单摆基本特征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介绍伽利略用脉搏测时,发现吊灯的摆动具有等时性的物理学史,了解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摆球的摆动,认识抽象出的物理模型,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道。

2. 新课教学

(1) 根据现代教学论,物理教学应有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讲授单摆应着力于介绍理想化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并通过与弹簧振子类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理想化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摆动,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单摆,深化单摆的概念。

(2) 提出问题:单摆是否做简谐运动?启发学生通过与弹簧振子类比,自我设计实验,得出振动图像,并判断是否满足简谐运动图像的要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富有创意的设计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参与的勇气。

(3) 接着提出要想进一步验证单摆是否在做简谐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对单摆的摆动进行受力分析,看它的回复力是否满足简谐运动中回复力与位移的条件。引导学生先确定摆球的平衡位置,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摆球摆到一定角度时,让学生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并引导学生将重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得到单摆的回复力,并对其进行近似处理,得出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桥梁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全面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建构的主体。

(4) 介绍傅科摆的相关知识。用实物演示不同摆的摆动,激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尤其在探究周期是不是与摆球质量有关时,不能用大小不同的摆球来操作。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利用好控制变量法,首先对概念有一个比较本质的认识。

(5) 接着重点探究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提出一些问题如:摆长怎样测量?周期测一次就可以吗?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将数据通过网络共享,通过描点得到图像,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描点法得出图象,根据图像对周期和摆长的关系猜想并构造函数,通过改变参数使图像与数据点拟合的最好,得出结论。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类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6) 提出单摆周期公式,解释其物理含义。介绍惠更斯对单摆的研究过程,以惠更斯的贡献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进步,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辨证关系。通过公式与实验得出的K值比较,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 巩固与练习

(1)巩固了单摆物理模型的建立,进一步验证了单摆在偏角很小时,才做简谐运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2)将现实生活情景中实例研究引入物理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堂总结

主要有学生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整理。(1)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主要是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回顾。(2)你学习了哪些方法? 方法侧重于学生总结和归纳。(3)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收获和体会是对过程和方法的领悟。(4)你有什么疑问和想法?疑问和想法侧重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布置课下研究课题

以上两个题目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设计实验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六、 结 语

以上是对单摆一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课的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动手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而且探究,合作,亲身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发展、转变,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0】

《力的合成》是司南版必修1第五章"力与平衡”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在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来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初中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作为基础;2、学生在标量与矢量方面已经有所了解;3、在《重力》那节课上学习了力的图示等。所以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合力、分力、共点力、共点力的合成,合力F的大小与分力F1、、F2的夹角α的关系。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力作用的效果来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能区分矢量和标量,能通过实验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共点力间夹角的关系,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共点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等效的物理思想来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例理解力的合成与合力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是: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二力平衡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什么是共点力,并通过归纳总结区别合力与分力,并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再进一步联系生活,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归纳总结和实验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习二力平衡,来引导学生学习合力的概念,强调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减;进而让学生探究力的合成满足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观察及归纳总结。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投影(展示自然界的平衡之美)让学生体会到力与平衡的现象随处可见,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提出问题(什么是共点力)让学生阅读课本在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实例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强调几个力的延长线会交于一点就是共点力。

教师复习初中“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回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力、合力的基本概念。教师举例(墙上挂画,一个人提一桶水与两个人合提一桶水等)并作出受力分析的示意图,指出各个作用力并不在同一直线上。怎样进行力的合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供学生:橡皮筋,测力计,直尺,白纸等让学生阅读82页的实验探究,并进行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讲解探究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区别,合力与力的合成的区别。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体验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力大小及夹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掌握矢量不同于标量的计算法则。

教师给出例题(水平向右力F1=45N;竖直向上的力F2;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分析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在进一步的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电场强度》是选自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场强度定义式和方向的规定及其公式的应用。

4、知道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5、知道电场线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法拉第在电磁学中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是学生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的美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

难点:一、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及其矢量性;二、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特点。

四 说方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实验、类比、设问、合作探究并辅助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过程

据以上的分析,教学中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掌握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⒈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问题(看幻灯片1)学生解答,之后我这样导言:力不能脱离施力、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质性,由此可知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这节课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由此引出课题“电场强度”

2.新课教学:

首先电场的教学:让学生自读教材中电场部分的知识,了解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并认识到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之后强调本节课的知识主线: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作用。然后进入电场强度的教学

创设问题情景:

1)两点电荷间静电力的产生用场的观点怎样解释?进一步说明场具有何性质?

2)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来认识它?

3)引入的试探电荷应具有什么特点才能真正反映原电场的性质?

4)同一试探电荷在某一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力的大小方向一般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前四个问题,根据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情况,引出电场的性质:即电场有强弱又有方向

1)能否任意选取一个电荷,用它在电场中某位置受到的电场力表示该点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为什么?

2)同一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不同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位置受力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电场力即与试探电荷电量有关,又与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据此试问:F/Q是反映了谁的量?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入了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

意图:通过以上合理设问,明确思维轨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场强引入的思路及其物理意义,即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一。而在下面的问题中又顺理成章出开始了对场强的进一步的认识。

1) 前面用比值法定义了场强的大小,场强的方向又如何定义呢?

2) 让学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么电荷的电量?能否推出E∝F、E∝1/Q ,而场强E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

同时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动画,并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归纳电场强度物理意义、定义及其特点,电场强度是对电场的定量描述。但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为便于我们的研究,需要把它形象化的表达出来,物理学中用一系列的曲线来代表电场。

由此引出电场线教学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类比的方法,首先复习初中所学的磁感线,根据磁感线的特点来认识电场线。同时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平行板和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的形状。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等量同种和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线。

最后学生注意观察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总结电场线的特点。

在整个教学中,我设置了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来分析点电荷周围的场强,并进行有关计算。

4、课后小结,作业布置:

5、板书设计:教学中将黑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板书写概念、规律、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等。一部分为副板书,用来画草图,解答例题等。同时利用彩色粉笔书写重点内容或关键词,以表示强调,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2】

物理教学是科学过程在教学上的一种特殊形式,如何在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改变传统物理课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局面,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按学生主动性程度划分,物理教学的开展有三种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示点拨,学生自主探究。这三种形式中,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程度不相同。物理教学中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一方面要看学生的技能、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看客观条件(如时间、实验设备)情况。但是不管哪一种探究,都要做好如下设计工作。

1设计好认知措施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对接、整合,实现有效的同化和有准备的顺应,达到认知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任课教师非常有必要在课前对学生关于新知识的适应情况作全面调研。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那么,究竟作哪些调研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哪些新知识可以通过同化进行认知,要调研学生新旧知识间的差距或台阶,是否具有表象基础、是否学过类似的方法,数学知识是否具备等方面。如由速度概念来建立对加速度的理解,前者表示位置变化的快慢,后者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这里方法相同,容易迁移,但后者物理意义更难以理解;磁场概念可以运用电场的表象同化来建立,但要注意它们有区别。二是哪些知识必须运用顺应,这是我们常常所说的难点。一般地,新旧知识在方法、表述上相差太大的,或者本身无法被同化时,则要通过顺应让学生接受,如电磁感应现象,初中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高中描述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这两种表述差别较大,需要顺应学习。除了新知识的认知调查外,问题解决方面的情况也应作好相应准备。

2设计好教学环境及素材

教学环境设计包括内外环境设计,内环境是指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的设计已经又很多这方面的成果,这里不再多谈。人际环境中要特别设计学生和学生合作、交流和讨论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创建民主氛围的措施设计。比如一堂课中哪些环节设计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哪些环节设计为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是否设计交流探究成果的环节,等等。这些环节都是基于人际环境来开展的。对于民主氛围设计的措施,可以从总体上安排,如教师控制提问几个问题和多长时间,教师引导探究为多长时间,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多长时间,在课前都应做好设计,临场可以有所调整,但不应超过上限时间。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心态的设计,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如明确新知识的重要性及对于后续学习甚至个人理想实现的意义,可以介绍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人文等,也通过插播课堂录像片段或课件来实现。

3设计好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课题的内容具有的教育教学功能,二是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可接受性;前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内容要求,后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主体要求。就某一课题而言,这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可能达到的认知、技能与能力、态度等的最近发展水平都应该成为课题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应该根据物理知识特点和学习条件,分辨出课题内容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主目标的实现是该课题教学的主要任务,次目标可以考虑在完成主目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延展任务来完成。例如,在课题的探究教学中,要探究的知识的结论获得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两个目标一般都是主目标,而培养兴趣等目标可以在引入课题和结果的运用等环节通过激发好奇心和动机来达成,通过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首创精神来实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目标等等。实际上,也有很多情况是完成主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次目标,例如科学态度的养成与发展。

4设计好教学模块、环节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主目标指导下的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具有特定活动和完成特定功能。为了完成特定功能,必须设计每一环节活动及其措施。有些环节是物理教学常用的,如实验操作环节,它们一般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变化不大,具有较稳定的结构,把这样的环节称为模块较合适;还有些环节是根据需要课堂上教师临时增加的,可以称为临时环节。因此,教学设计可以分为模块设计和临时环节设计。模块设计主要考虑它的功能、程序、所用方法、可能的难点及措施等,临时环节着重考虑其功能。物理教学中,模块通常有课题引入、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处理、结论应用等;临时环节如知识铺垫性环节。在某一堂课中,该组合哪些模块和环节,各自占用时间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断定。一般地,模块可以主要在课前设计,临时环节可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如高中“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条形磁铁插入闭合线圈实验,及以通电螺线管代替条形磁铁的实验”可设计为模块,教师上课时发现“初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学生忘了,可以临时复习这个实验内容和结果,这就是临时环节。

5设计好教学思维

总体上讲,课堂教学思维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两类。教学主线一般由教师来驾御,以某一问题作为立足点,启发学生思维发散,同样以某一结论的得出作为归宿,使学生思维辐合。思维散而不收,则显得凌乱,缺乏目的性;思维收而不散,则显呆板,缺乏灵活性,这些都影响物理知识的有效构建。思维发散与辐合的这种辨证统一关系,存在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应予以重视。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分析思维(逻辑推理)和直觉思维的成分,设计时也应该关注。

在求异中思维发散,在目标指引中思维辐合,这是教学思维设计的基本原则。物理教学思维设计,应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内部思维与外部行为自然地结合起来,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识记、领会物理现象;通过理性思考和数据分析,把握物理客体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同时,还让学生在迷惑或困境中不断地发现、提出问题,触发解决问题的欲望,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及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历程。

幼师资料《高中物理教学设计2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一、指...
    2023-01-06 阅读全文
  •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才能将教学设计写好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2023-01-08 阅读全文
  • 高中物理老师教学方面年终总结大全(5篇) 时间一晃而过,本年度的工作即将划上句号,我们需要开始整理高中物理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素材。总结对我们来年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写自己的高中物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高中物理老师教学方面年终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11-02 阅读全文
  • 2022省级高中物理老师年终总结 时间像水一样流动,行将告别这忙碌而又平凡的一年,很少有人不写自己的年度工作总结的。只有总结好过去才能开启将来,一篇高中生物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省级高中物理老师年终总结”,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2-11-04 阅读全文
  • 高中物理老师的年终教学自我总结精选(5篇) 时间就像一条河,我们正马不停蹄地奔向新的一年,我们需要开始规划高中物理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总结可让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篇高中物理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是怎么样的呢?你也许需要"高中物理老师的年终教学自我总结"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11-06 阅读全文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一、指...

2023-01-06 阅读全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才能将教学设计写好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2023-01-08 阅读全文

时间一晃而过,本年度的工作即将划上句号,我们需要开始整理高中物理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素材。总结对我们来年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写自己的高中物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高中物理老师教学方面年终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11-02 阅读全文

时间像水一样流动,行将告别这忙碌而又平凡的一年,很少有人不写自己的年度工作总结的。只有总结好过去才能开启将来,一篇高中生物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省级高中物理老师年终总结”,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2-11-04 阅读全文

时间就像一条河,我们正马不停蹄地奔向新的一年,我们需要开始规划高中物理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总结可让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篇高中物理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是怎么样的呢?你也许需要"高中物理老师的年终教学自我总结"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11-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