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2000字通用

发布时间:2023-01-09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时间决定了每个人的想法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要写一份完整的心得体会。在经历和体会后,以文字的方式写下感受,我认为这就是心得体会,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如何完成呢?由此,我们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在这段上暑假,我参加了一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始向我们讲授幼儿心理与教育知识,从幼儿心理学定义入手渐进的讲述了心理学的分支,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发展的特点等专业知识,老师边讲边分析,并举例拓展、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及教育知识,又告诉我们很多教学中的心理及教育的方法,通过讲授专业知识,观看幼儿在园生活录像、手指操、找不同,画图形分析,安静训练等各种教学方法,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幼儿心理与教育的知识及运用方法。

我的感触颇深,明白了很多应对幼儿教学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的方法,我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及游戏中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分配,因材施教,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活动,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娱教娱乐的活动效果,让所学知识得到应有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升华。

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有专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制定了以几点标准: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等。站在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往往比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水平相差悬殊,我们当然不能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智障儿童。但在特教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无法绕开“还给智障儿童一个健康心理”的课题。笔者认为特教学校要有意识地深入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虽然这是一个隐藏得较深的、容易被忽视的课题,但这个课题的落实,对智障儿童的实效价值,却极其重要。因为智力的康复、情绪的稳定、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与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同时,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我们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保持教育幸福感的捷径之一。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

到多少矫正、自我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xx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育原则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为他们设计出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实现。智障教育中,即使是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很明显,既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内在或外在需要的差异,因此,“因材补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通过集体教学提供方法、材料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个别辅导、编组辅导的方式来“开小灶”,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生活技能。虽然个别辅导的目标、内容、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老师有耐心,但越是个别化,教育效果就越可能成功。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不仅直接有利于所有学生智力缺陷的补偿,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对自我事务的处理,是智障教育的出发点,不管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智力缺陷儿童,都应当在接受教育后,可以自我照顾或较少需要别人照顾。在传授基本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关怀、慈爱是应当的,但我们不可以对他们一味迁就、容忍。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上,要有严格的尺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补偿缺陷贯彻在教育活动的始终,该放松的绝不严格,该严格的.绝不放松。如果因为学生有缺陷,起了怜悯之心,那么很可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发现,降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标准,就会导致学生更加懒散;降低学生习惯养成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混乱……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在自我服务能力、习惯养成、道德准则等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几个方面,一定要严字当头,不可疏忽。所以课内课外,教师都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反复给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逐步养成遵循生活准则或规范的行为习惯。从心理教育角度看,越是严格,越是容易培养出学生良好(健康)的认知能力、动机、情感和性格。

五、营造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国内外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儿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托管、多人残疾、过于贫困等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学校要尽量把这些不利因素补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要求家长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贫助学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授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缺陷补偿矫正方法,布置教育任务,让他们切实承担教育的责任。智力障碍儿童对亲情的依赖与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家长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走出校园,开展一些参观、旅游活动;可以请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看望学生,请周边学校的大中小学生来陪伴他们度过周末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生活乐趣,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每次都很兴奋,积极表现自己,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一定程度上说,智障儿童的发展,就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智障儿童的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本文就当前特教学校在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法,做了一个肤浅的论述,请同行指正。

在这段上暑假,我参加了一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始向我们讲授幼儿心理与教育知识,从幼儿心理学定义入手渐进的讲述了心理学的分支,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发展的特点等专业知识,老师边讲边分析,并举例拓展、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及教育知识,又告诉我们很多教学中的心理及教育的方法,通过讲授专业知识,观看幼儿在园生活录像、手指操、找不同,画图形分析,安静训练等各种教学方法,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幼儿心理与教育的知识及运用方法。

我的感触颇深,明白了很多应对幼儿教学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的方法,我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及游戏中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分配,因材施教,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活动,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娱教娱乐的活动效果,让所学知识得到应有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升华。

学习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一课程,本人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不仅学习到的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倾听了教授与从事心理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他们都以实实在在的案例和具体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通过学习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看教材,听讲座,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人不怕做事,就怕心累。当心累时,我们要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试的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教育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教育工作中,不迁怒于孩子,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同时不将工作中不良情绪带入家庭。我还学会了几种解压的方法:控制呼吸法、自我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肌肉放松法。这些都给了我借鉴作用,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有更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识到,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也将直接地影响到我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进步。在培训学习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对孩子成长而言,安全感是支撑孩子生长的重要力气,孩子有安全感,会感到快乐,也是安康心思的基础。那么该如何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现代父母都知道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教育界里有句话“养育孩子,六岁前用心,六岁后省心;六岁前省心,一辈子操心”,除去生活习惯、规矩的培养,说的更是孩子的安全感。

想要孩子将来事业成功,家庭生活幸福,必须要给孩子建立安全感,这是孩子才可能拥有自信、乐观的生命底色。反观不少人,即便在事业上有成,可在婚姻家庭中屡屡受挫,与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或者总是受伤,说到底,是童年安全感缺失造成的。

可见,一对父母再精通教育,如果不重视孩子安全感建立,那么孩子以后心理难免出问题,反之,一对父母即便再不懂教育,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大概率不会长歪。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

其实,安全感这个词,在心理学上叫做“安全型依恋”。指的是在宝宝三岁前如何跟主要监护人(如妈妈)互动。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会把妈妈当作“加油站”,只要妈妈在场,便可安心探索外部环境,比如去和小朋友玩,去观察地上蚂蚁。妈妈离开后虽然哭闹,但只要妈妈一回来,情绪就很快稳定下来,又开始继续探索。

这样的宝宝,因为得到了妈妈充足的爱,从而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世界也是足够安全的,好奇心、开拓劲头都会很足,将来在事业和婚姻中也会很幸福。

孩子建立安全感,三个阶段很重要

一级安全感:在孩子一岁半以前,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断奶是一次冲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自身没有生存能力,要完全依赖监护人照料,包含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物质上包括孩子饿了有奶吃,渴了有水喝,尿湿了能及时被换掉纸尿裤。精神上只要指无条件回应。只要自己哭了,无论任何原因,都能得到及时拥抱和安抚。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觉得“我是值得被爱的”,安全感也由此建立。

这个阶段中,断奶是对家长和孩子的第一次严重考验。若家长用过激的方式断奶,比如母子隔离时间长,比如抹辣椒水涂黄连,都会极大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二级安全感:一岁半到上幼儿园之前,入园焦虑是一次冲击

一岁半到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将从对妈妈的依恋慢慢转移到探索外部环境中。当他觉得外界环境是安全的,家人也能给予强有力的后盾之后,内心就会增加一层自信,安全感也会再上一台阶。

这时期,入园焦虑对孩子的安全感是一次大冲击。顺利渡过的孩子,安全感将进入下一个阶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本次学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师生心理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护导者。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对教师个体工作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水平,也直接关系着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既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教师都要善于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够及时发现并排解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传授学科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相结合,既教书,又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用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和谐发展。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把提高心理素质的“钥匙”交给学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保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开设了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思维、想象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向成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线上培训,我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师生心理素质提高,推动师生和谐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2000字通用


当我们受到某件事的启发,产生了新的想法时,我们肯定很想写一些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用一个观点为统领,按几个不同的侧面分别组织材料。那么一篇合格的心得体会都具有什么特质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务必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为此,日本东京一家小学为三年级小学生设置了一种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诉他们几十年前绝大多数日本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潜质,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此,我们能够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我们的生存潜质、自理潜质,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预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潜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应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就应重视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此刻我们能够向自己提几个要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潜质的所及之内。

2、不对别人期望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短处,不能强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愤。

4、能伸能屈。当大前提不受影响的状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向别人倾诉烦恼。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假如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好友,情绪会顿感愉快

6、助人为乐。帮忙别人能够使自己忘却烦恼,更能够获得珍重的友谊。

7、集中精力处理近事。这样能够减轻精神负担,以免弄得心力俱废。

8、不好处处与人竞争。以和为贵,不四面树敌,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9、熟悉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幼年周恩来假如不是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也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由此可见,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是不无道理的,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耐挫力的高低不是恒定不变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好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碰到挫折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就应正确对待所碰到的困难和挫折,熟悉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应付所碰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从这个好处上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能从容地应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

三、人际关联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殊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爱好方面:班主任不答应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明白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发奋,没有到达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经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必须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构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经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惧怕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心智活动,经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定、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潜质,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下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急躁、易怒,喜爱挑衅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经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经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经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联方面的挫折经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讥讽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2】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使学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将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学的优点相比较,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时间一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这种想法更要不得。因此,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不及的优点。教师指导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二、传授方法,促进交往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小学生常常遭遇交往失败,有时他们的言行并无恶意,但却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矛盾和误会。渐惭地,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胆怯。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交往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告诉学生,与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懂得克制忍让,并注意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别人。还有的小学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或孤芳自赏,或自渐形秽,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靡,愿意与人交谈。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三、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成长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能容事,情感丰富。

四、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表现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自制力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使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父母总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由于缺少锻炼,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娇气十足,不仅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较差,还普遍存在依赖性强,自制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废,缺少恒心和毅力等问题。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公益劳动、军训夏令营活动、社会考察活动、春秋季运动会都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3】

如今,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

一、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

1、校园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最后,引用美国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5】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1)具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而冒险;(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3)遇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

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1)对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6】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康意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线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近年来经常被报道一些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其实,这些报道也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作出贡献。因此,本文从环境“肯定“关爱“三个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环境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只有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这里所说的环境不单单是指班级环境,还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等,也就是说,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学校环境“的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校园长廊里设计一部分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板块,并通过及时更换内容来服务来长廊休息或者是学习的学生,使学生在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普及下学会自我调节,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铺垫。

以班级环境“为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班风建设,在班风的建设中我们要通过班歌、班徽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一种乐观、积极、拼搏的班风,进而使学生在互相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观念。

当然,还包括家庭环境的建设,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但我们要因学生情况的不同来与家长做好沟通,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所谓的肯定就是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或者是行为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肯定学生,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7】

x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训,通过这十多天的'心理健康培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们全体学员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网络培训,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听了十多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示范课,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健康的心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教学心态,应作好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师应是“人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调控。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于工作,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教学情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与其他职业人员一样。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积极改进缺点;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努力发扬光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3、拥有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必须要学会科学用脑,学会营养调配,学会工作,学会休息;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4、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这水之源泉就在于教师不断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理论经验、学习实践方法,并加以不断革新和创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凡是有用的东西,教师都应先人一步,都应成为敢吃螃蟹第一人。不然,那真成“无源之水”啦!

5、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调剂人生的一味良药。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和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志要和睦相处,互学共助;与领导要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关怀;与学生要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携手步入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7、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一个切合实际、恰当可行的理想目标。但教师目标的确立一般都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能否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在实践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绝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尽善尽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蹲下身子去吧,多角度、全方位去欣赏学生、评价学生。只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学生才有希望,教学才有希望!

二、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切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在学习方面,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造成的。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1、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

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8】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引起教育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以及父母过高的期望,学生心理承受力显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常出现失常或过激的行为,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据我国学者对几座大中城市的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而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我们为师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叶俊辉从我接手以来,由于皮肤比较黑,我们都觉得他有点像“包公”,但他却没有遗传“包公”的“正经”。下课总是到处乱跑、上课总是坐不好。好像凳子上布满了钉子,一坐定就痛。更可恶的是,他上课老搞小动作、走神、拿同桌的东西、有时甚至特意在课上冒出一两句话引起哄堂大笑,严重影响到同桌及周围同学的正常听课。下课还打架,不是打这个,就是骂那个,投诉他的同学可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他也有闪光点: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能力快,是一位聪明的小男孩。于是,老师的责任心促使我暗暗下了决心:让他从野孩转变成乖孩,这对他自己、对同学都大有好处!

二、调查研究,查明原因

经过家访,与家长交流;再加上平时细心观察他与同学的交往、与他本人谈话中了解到:

1、家庭原因:无人管教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他在家是没有管的,他爸很忙,整天不在家,妈呢?每晚都出去玩,不是看篮球赛就是打麻雀或做什么其它的,所以他晚上常被寄养外婆家,当外婆家的人叫他做作业时,他就会骗他们说:“早就做完啦!”“今天很少作业,迟点做也不迟!”……但第二天还是一样没交作业。曾因为作业问题,我和他的妈妈反映过情况,她妈却说得很好听:“有这样的事吗?不会吧?我每天问他,他都说作业做完了!”“我每天晚上都要他把作业交给我检查的!”最让我生气的是,每当我与他的家长沟通时,她都显示出很重视的样子,还说:“只要他有什么情况尽管跟我说,我一定会教育他的。”但结果第二天还是一样!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2、自身原因:自制力差

据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叶俊辉的观察个了解,叶俊辉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爱动,爱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是在数学课上,其他课上他也如此。他的这些行为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3、老师原因:简单处罚

叶俊辉由于调皮捣蛋,被投诉的次数可以说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清。老师也自叹黔驴技穷,便罚他站壁角:“好好站着,好好反省,放学再回家”。起初,还站得挺好,过没多久,就开如自得其乐了。老师看见了呢,就立得笔直,做深刻反省;老师一转脸,瞬间换了副面孔——一会儿跟同学挤眉弄眼;一会儿踮起脚来东张西望;一会儿哼哼唧唧。可见,这种简单处罚对他已经毫无效果了。

三、对症下药,实施措施

(一)、从家庭入手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

1、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我与叶俊辉的家长约法三章: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改变他的不良习惯!。

2、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我与叶俊辉的家长约法三章:出现了问题就尽量寻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老师,而自己作为家长则无动于衷!

(二)从学校入手

自制力是儿童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动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今后的不断发展。针对叶俊辉自制力差的特点:我常找这个孩子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肯定了他的优点,告诉他,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他,可就是在课堂上有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他能坚持改正这个小缺点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期待着他的表现。孩子有点不敢相信、但又有点欣喜地答应了。而当课堂上他再开小差时,老师一个带着微笑的眼神,或者是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他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带着腼腆的笑容,改正了。

对于叶俊辉的“投诉”,我知道,简便罚站对于他来说已经失效了。真可谓“特殊人物”特殊“处理”!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刚响不久,报告的学生又来了,“老师,小黄和小罗又打架了,而且比上次更凶,小罗流鼻血啦。”听了一学生的汇报后,我马上来到现场。小黄抽泣着说:“是他先打我的,我就打他”。听了这话,我强忍怒火,心平气和地对肇事者竖起了大母指:“打得好!打架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方法,你们看小罗长得多结实呀!”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小罗也掩饰不了他调皮本性,做了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鬼脸。我接着把小黄拉到一边,再进行批评教育:“你不要以为自己就没错了,他是错第一,你是错第二,因此,你也要罚。不过现在给你机会,你马上想办法与小罗和好,等会两人手拉手地来向我认错,两人就免罚了。”小黄马上转身向小罗走去,我也回来办公室。大约15分钟后,两人真得手拉手,蹦蹦跳跳的来找我了,后来可想而知,肯定是皆大欢喜,我认为宽容他们就是宽容自己吧?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学生之间的小问题、小纠纷,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怎样管的问题。教育无小事,事事关乎着一名学生的情感。当我们用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得到的却是一代人思想的进步和升华。面对学生犯错时,如果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犯的过错,无声胜有声,让学生自我纠错、排除孩子之间的纠纷。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个案的教育效果

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的努力,俊俊的自我控制有了明显增强,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学习节奏加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作业书写认真,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已初步形成,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五、个案教育引发的思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老师要便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要有一颗阳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热洒向每一个孩子,可造就一个生机盎然、绿意蓬勃的美丽世界,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9】

一年来,我校认真抓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些成绩,此刻总结如下: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了五个有:即有教材、教师、教案、教时、评价。教导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上课和备课状况,百分之百的老师都是按计划备课上课,起到了预设的效果。

(2)为学生带给了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校园建立的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了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潜力。

(3)提高了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和潜力,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了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了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营造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目前,在校园里已经看不到吸烟的人员,就是家长来校园,望见禁烟标记,也主动配合,不抽烟了,就应说: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食品卫生。校园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为师生健康带给了有力的保证。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到达了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透过宣传教育,全体师生懂得了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明白了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基本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构成健康了的生活方式。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配合卫生院印发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校园媒体加大宣传的教育力度,组织了厕所消毒。

(5)开展了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了包干区。每一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

3.卫生服务,健康监测。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对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透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指导,要求改善饮食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偏食,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个人卫生水平,注意用眼卫生。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提高了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用心改善校园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用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

当然,跟我们的目标相比,我们觉得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我们将继续努力,创新我们的工作,为宜陵镇的卫生事业服务,更为我校师生健康服务。

校园健康教育是校园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校园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10】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偏差和问题。

以下的这份调查数据表明了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情绪的基本情况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锁。

㈠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机扭曲,因此相当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高段60%会主动回答,积极思考,但相当部分的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中段有76%会主动回答,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老师布置作业能认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显著差异,高段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重视。

㈡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和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探究其原因,以便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来进行愉快地学习生活。

㈢孤僻、交往情感封锁

根据统计,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有少数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障碍,是不利于小学生健康的形成,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⒈家长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对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作用。专断型的方式常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放任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低触,个性不成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获得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

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造成现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历史淘汰,被社会遗弃,所以拼命给予施加压力,使得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过重的负担,以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危机到达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出来,会出现如逃学、自杀、自闭症等等。

⒊父母关系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和谐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他的需要就无法满足,如果伴随父母的大吵大闹,会让小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中,同时他们还会受到同学的攻击、欺负,使其心中创伤比较大。

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常会有不良情绪出现,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⒋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对孩子具有严重危害。小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模仿,由于小孩子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而且小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也便会接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坏习惯,也就更容易在长大后走上不良的道路。

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⒈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学校管理不当,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有些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在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已造成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拿话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

⒉学校环境

学校的环境一个是指学校的卫生情况,学校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环境乃是班级里的心理环境,一个没有相互理解,同学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友好、愉快、和谐、尊重、信任的心理环境是不会有好的健康的同学的。

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⒈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习惯行为准则。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形无形的信息传播,有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报刊、电视、广告等。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影响力很大。

⒉社会风气

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会比较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还没成熟、判断能力比较差,对于好坏的选择比较弱,所以要社会工作有一个好风气,以避免学生有学坏的机会。当然好的社会风气对小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三、基于现状,学校、家庭采取的对策

基于现状,学校应做的是:

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健康素质。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落实的问题。首先得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让每个学生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即使不能学业有成,全能全才,但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条件,一是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重度,还有一个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尤其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光是这些心理辅导老师,其余的任课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其实是他们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这样也就迁移涉到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应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境,原因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做好才不致学生学环。有这么一个好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向更健康方向成长。

基于现状,家庭应做的是:

⒈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

家长自身的素质,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影响极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是说,家长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儿子陷入大的罪恶。因此,有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已”“打铁先得自身硬。”这都是告诫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三点:①有了解子女的能力。②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③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增强的义务感

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有的家长,子女能不能成才,随他们的便。年老退休我们有退休金,又不打算依靠他们,学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把犯法就行。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必须明白,这种义务不是以获得某种利益为前提,而是以或多或少地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前提。不管将来能不能得到子女的好处,也不管是否打算依靠子女,都必须无条件地担负起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有的做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闹离婚,不顾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家庭对孩子影响极大,对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极大,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篇11】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上学后,家长、社会、学校都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很难接受和适应,于是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性格养成。

与此同时,社会在进步,物质越来越丰富,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培养学生不能只教书。而是要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接受和处理更多的信息。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况是保证

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根本。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作为教师,迎时时为学生减轻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用爱打动学生

人们常说:爱之深才能情更诚。教育人也必须使之情动而“解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爱是创设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关爱、尊重、并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二、用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压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埋头于作业堆里,就难以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心,难以有舒展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就会变得越来越压抑,从而极易走向极端。作为教师,要在让学生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尽情地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放飞心情。

三、用心营造释放学生心怀的学习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沃土。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创新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2000字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看法内心有所触动,应该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我们整理思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你是否在寻找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模板呢?请阅读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编辑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篇1】

如今,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篇2】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偏差和问题。

以下的这份调查数据表明了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情绪的基本情况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锁。

㈠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机扭曲,因此相当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高段60%会主动回答,积极思考,但相当部分的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中段有76%会主动回答,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老师布置作业能认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显著差异,高段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重视。

㈡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和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探究其原因,以便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来进行愉快地学习生活。

㈢孤僻、交往情感封锁

根据统计,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有少数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障碍,是不利于小学生健康的形成,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⒈家长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对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作用。专断型的方式常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放任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低触,个性不成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获得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

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造成现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历史淘汰,被社会遗弃,所以拼命给予施加压力,使得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过重的负担,以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危机到达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出来,会出现如逃学、自杀、自闭症等等。

⒊父母关系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和谐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他的需要就无法满足,如果伴随父母的大吵大闹,会让小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中,同时他们还会受到同学的攻击、欺负,使其心中创伤比较大。

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常会有不良情绪出现,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⒋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对孩子具有严重危害。小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模仿,由于小孩子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而且小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也便会接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坏习惯,也就更容易在长大后走上不良的道路。

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⒈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学校管理不当,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有些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在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已造成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拿话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

⒉学校环境

学校的环境一个是指学校的卫生情况,学校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环境乃是班级里的心理环境,一个没有相互理解,同学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友好、愉快、和谐、尊重、信任的心理环境是不会有好的健康的同学的。

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⒈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习惯行为准则。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形无形的信息传播,有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报刊、电视、广告等。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影响力很大。

⒉社会风气

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会比较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还没成熟、判断能力比较差,对于好坏的选择比较弱,所以要社会工作有一个好风气,以避免学生有学坏的机会。当然好的社会风气对小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三、基于现状,学校、家庭采取的对策

基于现状,学校应做的是:

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健康素质。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落实的问题。首先得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让每个学生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即使不能学业有成,全能全才,但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条件,一是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重度,还有一个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尤其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光是这些心理辅导老师,其余的任课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其实是他们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这样也就迁移涉到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应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境,原因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做好才不致学生学环。有这么一个好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向更健康方向成长。

基于现状,家庭应做的是:

⒈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

家长自身的素质,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影响极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是说,家长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儿子陷入大的罪恶。因此,有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已”“打铁先得自身硬。”这都是告诫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三点:①有了解子女的能力。②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③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增强的义务感

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有的家长,子女能不能成才,随他们的便。年老退休我们有退休金,又不打算依靠他们,学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把犯法就行。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必须明白,这种义务不是以获得某种利益为前提,而是以或多或少地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前提。不管将来能不能得到子女的好处,也不管是否打算依靠子女,都必须无条件地担负起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有的做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闹离婚,不顾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家庭对孩子影响极大,对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极大,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篇3】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康意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线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近年来经常被报道一些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其实,这些报道也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作出贡献。因此,本文从环境“肯定“关爱“三个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环境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只有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这里所说的环境不单单是指班级环境,还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等,也就是说,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学校环境“的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校园长廊里设计一部分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板块,并通过及时更换内容来服务来长廊休息或者是学习的学生,使学生在心理健康小知识的普及下学会自我调节,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铺垫。

以班级环境“为建设为例,我们要做好班风建设,在班风的建设中我们要通过班歌、班徽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一种乐观、积极、拼搏的班风,进而使学生在互相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观念。

当然,还包括家庭环境的建设,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但我们要因学生情况的不同来与家长做好沟通,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所谓的肯定就是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或者是行为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肯定学生,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篇4】

x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训,通过这十多天的'心理健康培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们全体学员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网络培训,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听了十多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示范课,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健康的心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教学心态,应作好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师应是“人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调控。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于工作,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教学情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与其他职业人员一样。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积极改进缺点;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努力发扬光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3、拥有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必须要学会科学用脑,学会营养调配,学会工作,学会休息;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4、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这水之源泉就在于教师不断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理论经验、学习实践方法,并加以不断革新和创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凡是有用的东西,教师都应先人一步,都应成为敢吃螃蟹第一人。不然,那真成“无源之水”啦!

5、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调剂人生的一味良药。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和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志要和睦相处,互学共助;与领导要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关怀;与学生要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携手步入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7、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一个切合实际、恰当可行的理想目标。但教师目标的确立一般都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能否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在实践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绝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尽善尽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蹲下身子去吧,多角度、全方位去欣赏学生、评价学生。只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学生才有希望,教学才有希望!

二、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切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在学习方面,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造成的。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1、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

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篇5】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引起教育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以及父母过高的期望,学生心理承受力显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常出现失常或过激的行为,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据我国学者对几座大中城市的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而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我们为师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叶俊辉从我接手以来,由于皮肤比较黑,我们都觉得他有点像“包公”,但他却没有遗传“包公”的“正经”。下课总是到处乱跑、上课总是坐不好。好像凳子上布满了钉子,一坐定就痛。更可恶的是,他上课老搞小动作、走神、拿同桌的东西、有时甚至特意在课上冒出一两句话引起哄堂大笑,严重影响到同桌及周围同学的正常听课。下课还打架,不是打这个,就是骂那个,投诉他的同学可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他也有闪光点: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能力快,是一位聪明的小男孩。于是,老师的责任心促使我暗暗下了决心:让他从野孩转变成乖孩,这对他自己、对同学都大有好处!

二、调查研究,查明原因

经过家访,与家长交流;再加上平时细心观察他与同学的交往、与他本人谈话中了解到:

1、家庭原因:无人管教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他在家是没有管的,他爸很忙,整天不在家,妈呢?每晚都出去玩,不是看篮球赛就是打麻雀或做什么其它的,所以他晚上常被寄养外婆家,当外婆家的人叫他做作业时,他就会骗他们说:“早就做完啦!”“今天很少作业,迟点做也不迟!”……但第二天还是一样没交作业。曾因为作业问题,我和他的妈妈反映过情况,她妈却说得很好听:“有这样的事吗?不会吧?我每天问他,他都说作业做完了!”“我每天晚上都要他把作业交给我检查的!”最让我生气的是,每当我与他的家长沟通时,她都显示出很重视的样子,还说:“只要他有什么情况尽管跟我说,我一定会教育他的。”但结果第二天还是一样!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2、自身原因:自制力差

据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叶俊辉的观察个了解,叶俊辉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爱动,爱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是在数学课上,其他课上他也如此。他的这些行为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3、老师原因:简单处罚

叶俊辉由于调皮捣蛋,被投诉的次数可以说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清。老师也自叹黔驴技穷,便罚他站壁角:“好好站着,好好反省,放学再回家”。起初,还站得挺好,过没多久,就开如自得其乐了。老师看见了呢,就立得笔直,做深刻反省;老师一转脸,瞬间换了副面孔——一会儿跟同学挤眉弄眼;一会儿踮起脚来东张西望;一会儿哼哼唧唧。可见,这种简单处罚对他已经毫无效果了。

三、对症下药,实施措施

(一)、从家庭入手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

1、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我与叶俊辉的家长约法三章: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改变他的不良习惯!。

2、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我与叶俊辉的家长约法三章:出现了问题就尽量寻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老师,而自己作为家长则无动于衷!

(二)从学校入手

自制力是儿童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动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今后的不断发展。针对叶俊辉自制力差的特点:我常找这个孩子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肯定了他的优点,告诉他,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他,可就是在课堂上有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他能坚持改正这个小缺点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期待着他的表现。孩子有点不敢相信、但又有点欣喜地答应了。而当课堂上他再开小差时,老师一个带着微笑的眼神,或者是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他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带着腼腆的笑容,改正了。

对于叶俊辉的“投诉”,我知道,简便罚站对于他来说已经失效了。真可谓“特殊人物”特殊“处理”!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刚响不久,报告的学生又来了,“老师,小黄和小罗又打架了,而且比上次更凶,小罗流鼻血啦。”听了一学生的汇报后,我马上来到现场。小黄抽泣着说:“是他先打我的,我就打他”。听了这话,我强忍怒火,心平气和地对肇事者竖起了大母指:“打得好!打架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方法,你们看小罗长得多结实呀!”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小罗也掩饰不了他调皮本性,做了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鬼脸。我接着把小黄拉到一边,再进行批评教育:“你不要以为自己就没错了,他是错第一,你是错第二,因此,你也要罚。不过现在给你机会,你马上想办法与小罗和好,等会两人手拉手地来向我认错,两人就免罚了。”小黄马上转身向小罗走去,我也回来办公室。大约15分钟后,两人真得手拉手,蹦蹦跳跳的来找我了,后来可想而知,肯定是皆大欢喜,我认为宽容他们就是宽容自己吧?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学生之间的小问题、小纠纷,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怎样管的问题。教育无小事,事事关乎着一名学生的情感。当我们用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得到的却是一代人思想的进步和升华。面对学生犯错时,如果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犯的过错,无声胜有声,让学生自我纠错、排除孩子之间的纠纷。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个案的教育效果

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的努力,俊俊的自我控制有了明显增强,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学习节奏加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作业书写认真,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已初步形成,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五、个案教育引发的思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老师要便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要有一颗阳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热洒向每一个孩子,可造就一个生机盎然、绿意蓬勃的美丽世界,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篇6】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1)具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而冒险;(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3)遇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

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1)对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篇7】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上学后,家长、社会、学校都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很难接受和适应,于是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性格养成。

与此同时,社会在进步,物质越来越丰富,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培养学生不能只教书。而是要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接受和处理更多的信息。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况是保证

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根本。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作为教师,迎时时为学生减轻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用爱打动学生

人们常说:爱之深才能情更诚。教育人也必须使之情动而“解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爱是创设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关爱、尊重、并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二、用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压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埋头于作业堆里,就难以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心,难以有舒展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就会变得越来越压抑,从而极易走向极端。作为教师,要在让学生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尽情地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放飞心情。

三、用心营造释放学生心怀的学习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沃土。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创新意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篇


或许,我们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受益良多的事情,我们应该将其写成一篇自己能看得懂的心得体会,当我们对人生或事物有了新的思想时,可以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你是否对撰写心得体会仍然毫无头绪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1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听了本次心理健康的专题系列讲座,使我更进一步理解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听评课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现在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重要,加强孩子心理的教育是国家和校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使学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将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学的优点相比较,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时间一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这种想法更要不得。因此,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不及的优点。教师指导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二、传授方法,促进交往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小学生常常遭遇交往失败,有时他们的言行并无恶意,但却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矛盾和误会。渐惭地,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胆怯。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交往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告诉学生,与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懂得克制忍让,并注意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别人。还有的小学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或孤芳自赏,或自渐形秽,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靡,愿意与人交谈。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三、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成长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能容事,情感丰富。

四、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表现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自制力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使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父母总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由于缺少锻炼,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娇气十足,不仅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较差,还普遍存在依赖性强,自制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废,缺少恒心和毅力等问题。

五、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六、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七、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公益劳动、军训夏令营活动、社会考察活动、春秋季运动会都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7

在我教学的千万个日日夜夜中,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现在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教改理念都是遵循“生本”原则,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成长规律,还孩子快乐、健康的童年。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教师要当好导演、指挥家、和教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只有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才会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

10月31日上午,班委组织进行了一次心理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班委组织尽心尽力,全体同学积极热情,很好地展现了我们昂扬向上的风貌。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心理方面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我们紧抓心理健康这一主题,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团体意识。

在本次主题班会教育中,我们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我们采用学生互动的模式,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团结意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班会气氛,大家在娱乐的过程中无形的增强了自身素质,增涨了心理方面的知识,我们也注重发挥大家主观能动性,大家积极参与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力,大大提高我们班会的效果。互动的形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教育更直接。

通过这次班会也帮助我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展开也让我们意识到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我们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意识,不断促进我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同时提高我们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次班会也让我们懂得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心理的健康很重要,一个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就是怕你在不断的生活中失去了方向,这样才是导致事情悲剧发生的最根本,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能够做到最好!我们只有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懂得自我调节和适应,我们明天会更加美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料。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本事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本事,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坚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显示,此刻的中小学生,仅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②偏执偏于固执;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⑦自我强迫;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⑩心理不平衡性;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并且能构成一个和谐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的声誉。同时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和家长也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此刻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中,往往没有充分遵循和应用心理科学来对照、分析教育对象,没有依据青少年学生年龄阶段及其心理学特征来设计教学资料、形式和方法,所以,德育工作往往脱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效果不是很梦想。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当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本事和自我心理调节本事,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到达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所以教育部门应研究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进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应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本事。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我心态使自我始终处于进取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且这样也能使师生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少,使整个学校一片喜气洋洋,温馨和睦,呈现一片生机。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忙。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忙,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学校要经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所以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能够批评,但方法的使用必须要贴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期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异常留总关心,帮忙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构成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并且必须在强大的教育合力下才能到达,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引起教育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以及父母过高的期望,学生心理承受力显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常出现失常或过激的行为,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据我国学者对几座大中城市的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而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我们为师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叶俊辉从我接手以来,由于皮肤比较黑,我们都觉得他有点像“包公”,但他却没有遗传“包公”的“正经”。下课总是到处乱跑、上课总是坐不好。好像凳子上布满了钉子,一坐定就痛。更可恶的是,他上课老搞小动作、走神、拿同桌的东西、有时甚至特意在课上冒出一两句话引起哄堂大笑,严重影响到同桌及周围同学的正常听课。下课还打架,不是打这个,就是骂那个,投诉他的同学可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他也有闪光点: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能力快,是一位聪明的小男孩。于是,老师的责任心促使我暗暗下了决心:让他从野孩转变成乖孩,这对他自己、对同学都大有好处!

二、调查研究,查明原因

经过家访,与家长交流;再加上平时细心观察他与同学的交往、与他本人谈话中了解到:

1、家庭原因:无人管教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他在家是没有管的,他爸很忙,整天不在家,妈呢?每晚都出去玩,不是看篮球赛就是打麻雀或做什么其它的,所以他晚上常被寄养外婆家,当外婆家的人叫他做作业时,他就会骗他们说:“早就做完啦!”“今天很少作业,迟点做也不迟!”……但第二天还是一样没交作业。曾因为作业问题,我和他的妈妈反映过情况,她妈却说得很好听:“有这样的事吗?不会吧?我每天问他,他都说作业做完了!”“我每天晚上都要他把作业交给我检查的!”最让我生气的是,每当我与他的家长沟通时,她都显示出很重视的样子,还说:“只要他有什么情况尽管跟我说,我一定会教育他的。”但结果第二天还是一样!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2、自身原因:自制力差

据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叶俊辉的观察个了解,叶俊辉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爱动,爱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是在数学课上,其他课上他也如此。他的这些行为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3、老师原因:简单处罚

叶俊辉由于调皮捣蛋,被投诉的次数可以说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清。老师也自叹黔驴技穷,便罚他站壁角:“好好站着,好好反省,放学再回家”。起初,还站得挺好,过没多久,就开如自得其乐了。老师看见了呢,就立得笔直,做深刻反省;老师一转脸,瞬间换了副面孔——一会儿跟同学挤眉弄眼;一会儿踮起脚来东张西望;一会儿哼哼唧唧。可见,这种简单处罚对他已经毫无效果了。

三、对症下药,实施措施

(一)、从家庭入手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

1、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我与叶俊辉的家长约法三章: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改变他的不良习惯!。

2、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我与叶俊辉的家长约法三章:出现了问题就尽量寻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老师,而自己作为家长则无动于衷!

(二)从学校入手

自制力是儿童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动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今后的不断发展。针对叶俊辉自制力差的特点:我常找这个孩子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肯定了他的优点,告诉他,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他,可就是在课堂上有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他能坚持改正这个小缺点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期待着他的表现。孩子有点不敢相信、但又有点欣喜地答应了。而当课堂上他再开小差时,老师一个带着微笑的眼神,或者是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他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带着腼腆的笑容,改正了。

对于叶俊辉的“投诉”,我知道,简便罚站对于他来说已经失效了。真可谓“特殊人物”特殊“处理”!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刚响不久,报告的学生又来了,“老师,小黄和小罗又打架了,而且比上次更凶,小罗流鼻血啦。”听了一学生的汇报后,我马上来到现场。小黄抽泣着说:“是他先打我的,我就打他”。听了这话,我强忍怒火,心平气和地对肇事者竖起了大母指:“打得好!打架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方法,你们看小罗长得多结实呀!”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小罗也掩饰不了他调皮本性,做了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鬼脸。我接着把小黄拉到一边,再进行批评教育:“你不要以为自己就没错了,他是错第一,你是错第二,因此,你也要罚。不过现在给你机会,你马上想办法与小罗和好,等会两人手拉手地来向我认错,两人就免罚了。”小黄马上转身向小罗走去,我也回来办公室。大约15分钟后,两人真得手拉手,蹦蹦跳跳的来找我了,后来可想而知,肯定是皆大欢喜,我认为宽容他们就是宽容自己吧?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学生之间的小问题、小纠纷,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怎样管的问题。教育无小事,事事关乎着一名学生的情感。当我们用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得到的却是一代人思想的进步和升华。面对学生犯错时,如果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犯的过错,无声胜有声,让学生自我纠错、排除孩子之间的纠纷。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个案的教育效果

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的努力,俊俊的自我控制有了明显增强,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学习节奏加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作业书写认真,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已初步形成,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五、个案教育引发的思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老师要便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要有一颗阳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热洒向每一个孩子,可造就一个生机盎然、绿意蓬勃的美丽世界,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2000字通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2000字通用 当我们受到某件事的启发,产生了新的想法时,我们肯定很想写一些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用一个观点为统领,按几个不同的侧面分别组织材料。那么一篇合格的心得体会都具有什么特质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2022-12-13 阅读全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2000字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看法内心有所触动,应该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我们整理思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你是否在寻找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模板呢?请阅读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编辑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12-09 阅读全文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篇 或许,我们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受益良多的事情,我们应该将其写成一篇自己能看得懂的心得体会,当我们对人生或事物有了新的思想时,可以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你是否对撰写心得体会仍然毫无头绪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2022-12-13 阅读全文
  • 小学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当我们对自身的改变有了新的看法时,我们可以开始简单的写一份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如何去写一篇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小学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2-12-24 阅读全文
  • 小学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通用 经过生活中对我们触动大的事情之后,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的撰写是提升自我思想的一种手段。一篇好的心得体会有哪些特点?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欢迎你的品鉴!...
    2022-12-10 阅读全文

当我们受到某件事的启发,产生了新的想法时,我们肯定很想写一些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用一个观点为统领,按几个不同的侧面分别组织材料。那么一篇合格的心得体会都具有什么特质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2022-12-13 阅读全文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看法内心有所触动,应该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我们整理思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你是否在寻找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模板呢?请阅读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编辑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生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12-09 阅读全文

或许,我们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受益良多的事情,我们应该将其写成一篇自己能看得懂的心得体会,当我们对人生或事物有了新的思想时,可以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你是否对撰写心得体会仍然毫无头绪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2022-12-13 阅读全文

当我们对自身的改变有了新的看法时,我们可以开始简单的写一份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如何去写一篇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小学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2-12-24 阅读全文

经过生活中对我们触动大的事情之后,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的撰写是提升自我思想的一种手段。一篇好的心得体会有哪些特点?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欢迎你的品鉴!...

2022-12-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