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3-01-08 小学教学设计教师作为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教学时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1)
【导入】从“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向文本之内,即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悲剧呀?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其“价值”在哪儿呢?它有什么“价值”呢?
【环节一】从文内的描述对象,转向作者所抒之情,即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1.关于第8段
◎课文中集中描写藤萝的是哪一段?
◎你们喜欢“这一棵”藤萝吗?
◎那你们看作者喜欢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也是喜欢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快乐?
◎那么,同学们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这种快乐呢?
◎“大有直上青云之概”,“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你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吗?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引用了古诗句,就表达了作者的快乐、开心呢?
2.关于第ll段
◎其中直接写藤萝的“被毁灭”的是哪一段?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我们能理解他的痛苦吗?我们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吗?
【环节二】从作者的直接抒发,转向“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体会情感的细腻处。
◎那么,我们怎么样体贴作者之心呢?
1.找作者直接的陈述
◎你们看课文ll段到l5段,把有“我”的句子找出来。请同学们把这28句中有心理 动词的句子划出来。
2.要看它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你们来读一下课文的第15段,你们看看这一段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你觉得这个语 气语调有什么特点,你从这样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觉填到这张表上:语气语调给你的整体感觉。你从这种语气语调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语气语调?
◎其实,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有好几个地方都有点无奈的味道。你们看看,还有哪里?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2)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线与角这部分知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谈话激趣,引导自学。
上课伊始,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线与角的知识,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对本册书所学的“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线与角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讨论练习,深化理解。
教学中,结合典型习题,通过讨论、练习,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及区别、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角的相关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构建知识网络
(1)谈话导入。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线与角的内容。
(2)归纳、整理。
①在这一环节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②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③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线与角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相关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分类复习
1.结合典型习题,复习线的种类。
(课件出示)
(1)说一说下面各图的名称及特点。
(2)指名回答。
2.结合典型习题,复习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出示)
(1)复习直线间的相互平行关系。
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先弄清画法,再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完成画图)
(2)复习直线间的相互垂直关系。
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完成画图。提醒学生注意写垂直符号)
3.结合典型习题,复习角的分类、度量和画法。
(课件出示)
师:图中有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几个平角和几个周角?(锐角:2个,钝角:2个,平角:4个,周角:1个)
师:怎样测量∠1的度数?
(引导学生说出角的测量方法)
师:如果∠1=60°,∠2、∠3和∠4各为多少度?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使学生对线与角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正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量指定角的度数,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进一步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
1.填空。
(1)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2)按照角的大小,角可以分为()、()、()、()、()。
(3)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0°的角,这个角是()。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角的边越短,角就越小。()
(2)射线比直线短,线段更短。()
(3)180度的角是平角,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3.按要求画一画。
用一副三角尺画出75°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4.完成教材103页3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3页4题。
板书设计
线与角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4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简单应用。
教具准备:
两个不易直观比较体积大小的圆柱桶,探索体积的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亮亮和爷爷过生日”的情境图。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问题?2.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生:亮亮和爷爷的生日蛋糕都是圆柱形的。
生:生日蛋糕大,就是蛋糕的体积大;生日蛋糕小,就是蛋糕的体积小。
3.出示两个圆柱体,学生观察、猜想。
师:同学们这两个圆柱体,哪个大些?(说出理由)生:我认为第一个大一些。生:我认为第二个大些。生:要是能算出体积就好了?
师:是啊,有时我们观察到的大小不一定准确,我们还是通过计算比较大小更准确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圆柱的体积” 3.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激趣,通过观察让学生对圆柱体体积有了初步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
(一)引导回忆
1.设疑: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哪些有关数学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数学知识?2.学生回忆后回答。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的板书。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生:我还想知道怎样求圆柱体积的大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呢?现在我们就共同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就知识积极思考,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推导、论证“圆柱的体积” 1.引发思考猜想
师:我们以前学过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我们知道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我们是不是象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样用“底面积×高”呢?
师:同学猜想的很有道理。
师:再回顾我们以前探索圆面积公式时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课件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生: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 2.师生合作推导验证
教师用课件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师:把圆柱体平均分成16份、32份??同样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请同学们观察两次等份的异同。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生:相同点是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生:不同点是等分的份数不同,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3.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请你们想想,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同学讨论后汇报结果,同时板书。
生:(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2)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师:(1)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师:让学生书空,再次让学生巩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设计意图:再探究圆柱体积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稳定性。三、出示例题:一根圆柱形的木料,底面积是320平方厘米,高是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学生读题试算。 2.集体订正。
四、应用与拓展
1.完成教材第34“试一试”。(1)学生仔细看图,明确题意。(2)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附:板书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
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想、论证,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达到预期效果。不足之处学生讨论时间控制太少,课后作业个别学生还是对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4)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昆虫的种类和特点,如:它们的形态、特征,体会它们的飞行快乐。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昆虫的对称特征。
2、技能目标: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想象中自己与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模仿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的形象、飞行并表现出来。大胆创作“我和昆虫”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抓住昆虫美丽的身躯和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色笔、昆虫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展示昆虫图片, 观察会飞的昆虫,观察它们的身躯和翅膀,观察它们飞行。
一、激趣导入 。
1、根据所欣赏的图片,或曾经见过的昆虫,选出你认为美丽的而且会飞的昆虫。(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和为什么喜欢。)
2、教师在黑板上作好记录:蝴蝶、蜻蜓、蝗虫、螳螂、蝉、蜜蜂、飞蛾等。(学生喜欢的昆虫)
课堂活跃,学生已投入课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授课前已吸引了学生、激发兴趣。
二、探究练习。
1、通过大图片来了解昆虫。昆虫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长有触角和六条腿;它们生活在空中、陆地和水中。
2、介绍常见的昆虫
蝴蝶:有美丽的大翅膀,翅膀的形状各不相同,花纹更是有条纹、点等,色彩斑斓,真是“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象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螳螂:三角形的头、瘦长的身体、较大的腹部、细长的腿、还有带齿的大刀。……
3、问:你们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吗?
(学生回答:草丛、树林、荷塘…… )
4、谁能学学自己喜欢或观察的昆虫飞行? (引导学生模仿昆虫飞行或爬行的特征)
三、创作表现。
1、问:想不想和漂亮的昆虫自由自在玩?(学生兴奋回答喜欢)
2、问: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完整地画一个单独的飞行昆虫,接着把自己也变成有翅膀飞上天空与昆虫玩耍起。)
2、表现要点:
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把我和昆虫在一起玩的有趣故事表现出来。注意添加适当的环境;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但是本节课仍然以绘画表现为主。
四、展示评价。
1、美丽的昆虫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的危机,要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更加关爱它们,保护它们。
3、昆虫有成千上万种,你还想了解更多吗?那就更加关注我们的大自然。
展示活动自由,增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教后反思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 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 的尾巴飞上天和螳螂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独 境。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事件或行为从图表中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根有据地思考与分析;能根据图表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合理想像,想到图背后的事件或行为。
2.感受图表简洁、直观的特点,感受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
2.能够根据需要选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根有据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看图
师:同学们,找相同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如果给你四幅图,让你找相同,还会吗?
生:会
师:那就开始吧。
生1:它们都是折线统计图。
师:没错,我们就用折线统计图的眼光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相同?
生2:我看到都有横轴和纵轴
师:眼力不错,看出都有两条轴。(画出两条轴)还有吗?
生3:我看到都有时间和速度。
师:的确,它们都有两个量。(贴出卡片:速度、时间。呈现如下板书:)还有吗?
生4:它们都有向上的或向下的线。
师:你真会观察。这样吧,先给你所说的这些线起个名字——折线。四幅图都有折线。(板书:折线)还有别的相同吗?
生:没有了。
师(指着图问):看看这两个量,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指名操作,学生将板书修正如下:)
师:瞧,他这么一摆,又摆出了一处相同,横轴都表示什么?(生齐:时间。)纵轴呢?(生齐:速度。)
师:看来,找相同难不倒大家,我们换个游戏——找不同。
生1:它们的折线都不相同。
师: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折线不同。大家想一想,在这些图中,折线都表示出了谁和谁的关系?
生齐: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意图】将本课的生长点立于折线统计图,并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拉开本课的序幕,让学生一下子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了看图方法的探索中,既复习了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经历“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了什么”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二、找关系
㈠创设情境
师:讲到速度与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昨天,我乘车从“久久厝边超市”来到我们晋江三实小。这段时间,汽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不告诉你们。给段声音,看谁能听出来。(播放汽车行驶的声音)
师:听出来了?
生1:我听到汽车一开始是越来越快。然后就越来越慢。
师:听力不错。你说的越来越快,我们如果称它为速度增加,那么越来越慢就称为——
生1:速度减小。
师:聪明。只是,速度增加后马上就减小吗?
生2:不是,中间的一段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师:很好,就用你的这个词——保持不变。
师:原来,汽车的速度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先是——(生:速度增加),接着——(生:保持不变),然后——(生:速度减小)。
师:想一想,刚才的四幅图,哪一幅能表示出汽车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1:图三。
师:都选图三吗?
生2:图四。
师:瞧,
师:商量商量,是让我把答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生:自己研究。
师:有志气,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现在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探究单,选一幅自图进行研究,你可以选图三,也可以选四图四。开始吧。
㈡自主探究
㈢反馈交流图三
1.交流第一题
(1)体会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动态过程
(指名汇报第一题表中的数据)
师:有谁和他填的不一样的吗?
生:没有。
师:看来,每个时间点只有一个速度和它相对应。
【教学意图】本节课上,学生答案都一致。其实,我更希望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如果不同的答案,则可根据生成引导学生比较,谁对谁错?怎么看出来?这样既复习了用数对知识看点的方法,还可使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得更深刻。正因为每个时间点都对应着的速度,因此可将这无数个点汇集成折线,才表示出了汽车的行驶速度变化情况。
(2)完善图中的信息。
师:看着你们填的数据,我注意到第一个空格是的速度是0,最后一个空格的速度也是0。那么这两个0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第一个0是第0分的速度,最后一个0是第四分的速度。
师:时间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从表上看出来的。
师:图上看得出来吗?
生1:图上也看得出来。
师:还有不同吗?
生2:第一个0是汽车起动时速度为0,第二个0是汽车停止时的速度为0。
师:真了不起,他联系了生活实际,想到汽车的运动状态。还有不同吗?
生3:第一个0,汽车在“久久厝边超市”,第二个0,汽车在三实小。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那我把这两条信息填到图中。(在探究单上补上两个地点的词语)
这么一交流,我们发现,原来表格中藏着这么多知识!同学们,交流快乐吗?(生:快乐)。让我们继续交流第二题。
2.交流第二题
(指名学生交流)
(1)师生互动
师:我们来看看他填写的第一句话。“从第0分到第1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从横轴看出来的。
师:哦,横看看,看出了时间的变化。(板书:横看)那么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2:从纵轴上看出来的。
师:竖看看,看出了速度的变化。(板书:竖看)
师:结合横看、竖看得到的信息想一想(板书:想一想):时间在变,速度在(生:增加),所以这段折线表示速度增加。
师:我们这么一交流,不仅知道了这一段为什么表示出速度增加,还知道了看图的方法。
(2)生生互动
师:我们就像这样继续交流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好吗?
生齐:好。
师:那么下面的交流活动就交给同桌进行了,开始交流吧。
3.描述汽车的行驶情况。
师:汽车的行驶情况现在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汽车这段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略)
师:说得怎样?
生(齐):很好!
师:那就把掌声送给他。现在,你们对汽车的行驶情况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4.数*想
师:我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回答: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生1:1200米。
生2:800米。
师:你怎么知道是800的?
生2,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时间是两分钟,每分钟速度是400米,所以路程是800米。
师:你怎么却说是1200米呢?
生1:我把时间看成了三分钟。
师:你也是横看,看出时间,竖看,看出速度后算出来的吧?
生2点点头。
师:原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得用到看图找关系的方法。现在,你们会看图找关系了吗?
㈣反馈交流图四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四(在黑板上用小棒摆出图四的图),刚才谁是研究图四的?现在你还认为它能表示出速度的变化情况吗?
生:不能。因为汽车不可能一下子把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
师:你说的一下子是指它的时间——(生:很短),从图上来看,边很短的时间都没变,都在0分这一时刻。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没有时间,速度是不可能变化的。
师:说得多好啊,那么你认为第一段的折线要怎么摆放才合适?(指名上台调整第一段折线)
师:这样可以了吗?
生1:不行,第三段不对,要这样摆。(学生上台操作)
师:这么一摆,不就是图三了吗?
三、拓展延伸
㈠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
师:同学们,我们用看图找关系的方法排除了错误的图,留下了正确的图。你们觉得这样的学习好玩吗?
生(齐)好玩
师:还想不想看看别的图?
生(齐):想
师:瞧,图来了。
师:这两幅图中有一幅表示的是林老师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在那儿看了一会儿报纸后回家。请问:是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略
师:如果是图A,林老师的散步情况又是怎样的?
生答略。
师:看来,简单的看图找关系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我想请来一幅难度很大的图,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齐):有。
师:好的,一起来看看。
师:这幅图描述的是谁和谁的关系?
生1:是足球场的音量和时间的关系。
师:是的,这是我看过的一场足球比赛,从音量和时间的关系来看,你觉得精彩吗?
生:精彩。
师:精彩的球赛还需要有精彩的解说员。现在我们就开展优秀解说员评比活动。谁能解说得精彩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
师:同学们,要当好优秀解说员,解说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要说清楚时间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
师:也就是说要用上这节课学到的本领——看图找关系。这个要求很重要。还有补充吗?
生2:要关注场上的变化,说清楚比赛的情况。
师:也就是要根据图想像赛场的情况。这个建议不错。还有吗?
生3:要说的大声些,要有感染力,能带动观众。
师:这是个高标准,我觉得能做到这两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师:解说标准制定好了,我们就开始PK吧,
(指名同学解说,其余学生点评,教师给学生颁发“优秀解说员”证。过程略)
【设计意图】出示足球场的音量变化图时,课已进入尾声。这幅图如果只让学生看图说出时间与音量的关系,显然肤浅了;如果只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说出上下半场各用时多少,中场休息用时多少,显然片面了;如果要完成以上所有任务,时间不允许,且有重复教学的嫌疑。此时,应如何延续本节课的坡度与梯度?如何将学生的思维标杆立于点?我想到了评选优秀解说员的数学活动,因为PK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PK前约定评比标准,使学生明确看图的要求:既要看出音量与时间的关系,还要合理地想像图背后隐藏的故事。PK过程与学生的评价,使学生提升看图找关系的能力,也感受到本课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课的乐趣。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9、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左右、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位置观念。
3、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准确认识物体之间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请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设疑: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呢?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简要归纳小结: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的游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面是谁?
3、投影演示冰箱。
关于小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篇7)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2000字
想必大家都很希望能从容撰写文档和文案吧,翻阅一些范文能够打开我们的思路。范文最重要的是提供可见的模范标准,一篇优秀的范文可以提高什么能力?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收集整理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1)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句子does he live in Sydney? No, he doesn’t. Does he like doing word puzzles and going hiking? Yes, he does.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句型来询问他人一些日常生活情况。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灵活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朗读时做到语调自然,语音准确。突破方法:反复朗读,小组互听朗读,提出建议,突破重点。
(二)难点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突破方法:创设情景,表演对话,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播放歌曲My new pen pal,师生齐唱。
2.师生进行日常会话。如:T: Where are you from? S: I’m from China. T: 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 S: I often read books. T: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 I go to school by bike. T: Do you go to school by subway? S: No, I don’t. T: Do you have a pen pal? S: Yes, I do.
Step 2:Presentation
看图描述:She teaches English。He goes to work。
He watches TV。 He reads newspapers。
What’s your hobby?出示图片:hobby?
I say you say。
Let’ s try
What does ZhangPeng’s mother teach ?
She teaches English.
Does she teach English?No , she doesn’t 。
Does she teach Chinese?
No , she doesn’t .
Does she teach math ?
Yes , she does .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问题,然后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找出回答问题的关键信息,核对答案。最后让学生反复听轮,尽量听出原文并进行复述。
Let’s talk
1.教师请一名学生介绍他笔友的有关情况,如:
I have a pen pal. She lives in Beijing. I live in Wuhan. She likes climbing mountains, singing and swimming, but I like drawing cartoons and dancing. We often write emails.教师根据这名学生的介绍问其他学生:Does his pen pal live in Beijing/Wuhan…?帮助学生回答:Yes, he/she does./No, she doesn’t. She lives in…教师板书并教读句型:Does he/she live in …? Yes, he/she does./No, she doesn’t.
2.教师用单词卡片指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如:Does he live in the city? Does she live in the country?
3.教师出示简单字谜游戏,教学生玩,学生完成后,教师说:These are word puzzles.教师板书并教单词word puzzles。注意单词中word puzzle的发音,可用拆分法:puz-zle。教师问:Do you like doing word puzzles?引导学生回答:Yes, I do.
4.教师出示远足图片,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going hiking.教师板书并教读单词go hiking。教师可做适当解释和拓展。继续提问:Do you like going hiking?引导学生回答:Yes, I do./No, I don’t.
5.教师向一位学生提问:Do you like doing word puzzles and going hiking?学生回答:No, I don’t.教师向全班提问:Does he like doing word puzzles and going hiking?学生回答:Yes, he/she does./No, she doesn’t.教师板书句子:Does he like doing word puzzles and going hiking? Yes, he/she does./No, she doesn’t.
6.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静听两遍录音后回答问题。① What do the two Johns like? ② What is Wu Yifan doing? ③Where does Wu Yifan’s pen pal live?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答疑。再放一遍录音,学生跟读,然后同桌两人分角色操练对话,最后选派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对话。
7.教师示范书写四会句子,学生仿写。
Step 3: Practice
1.教师准备一些卡片,正面写人名,反面写动词短语或住址,如:watch TV, read newspaper, Shanghai等。请一名学生上台抽取一张卡片,这名学生把抽到的卡片正反面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再请一名学生只看正面并进行提问:Does your uncle/aunt like watching TV...? Does your uncle/aunt live in...?其他学生用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来回答。
2.教师让学生将个人信息填在卡片内。 Name: ___________ I am a boy/girl. I live in ____________. I like ______________. I go to school___________.请一名学生上台从一堆卡片中抽取一张,告诉台下学生:It’s a boy/girl.学生分成两组,轮流提问,如:Does he/she like drawing pictures? Does he/she go to school by bus?等等,看哪一组先猜出填写卡片的人是谁。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完成Let’s talk下面的练习。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让学生听Let’s try和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并积极与他人交流。
2.抄写本课四会句子。
3.做活动手册上的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word puzzles go hiking Does he/she live in…?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Does he like doing word puzzles and going hiking? Yes, he does./No, he doesn't.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2)
回到学校已两个月,行课也更加流畅。想这次执教的一年级,二年级,六年级,跨度非常大,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性也大不相同。我所执教的一年级共有6个班,感觉学生差异很大,能力强的学生与及其厌学的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就表现得相当明显。我深知要培养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非常难的,但是由于是一年级的孩子,可塑性还是非常强,我在一年级的训练重点完全落在对学生信心的培养以及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话,勇于表现自己的愿望。
一年级对教学内容来讲我尽可能的做到极其简单,目前还基本停留在HELLO,HI,YOUALRIGHT?IAMALRIGHT,THANKYOU.课堂形式也相对简单,但是我一直致力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和小朋友,老师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用游戏,对话,表演,比赛,观看小动画等方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自信地给老师同学打招呼。鼓励是一种机制,同时批评也非常必要。一年级的学生行为规范也相对较差,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有时候只有几分钟,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紧紧围绕课堂,但是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但我同时也一直提醒自己,对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放手,不能以强行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应该以培兴养趣,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所以我总是关注那些后进生,请小朋友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一个团队的重要,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共同合作相互帮助的团队,让后进生感觉被关注。
课堂上,教师就是导演,要让每个演员演绎角色淋漓精致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不能用统一的要求对待每一个孩子。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节,不能一味追求课堂花俏,拔高要求对待孩子,让小朋友一开始就感觉恐惧从而不愿意再去学习。
同时,我一直思考如何将自己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人在自己的课堂里有机贯穿。我一直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灌输他们懂礼貌,讲礼仪,使用文明用语,注意说话的方式,使用正确的语气。这些在现在看来似乎非常不切实际和可笑,学生如此多,怎么能在每周只有一节的课堂上将这些理念灌输给学生?开学两个月来我发现也确实成效极少,但是我不准备放弃,我将一直坚持,注重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得失,成就一个团队的胜利的基础上习得知识。
同时我还将继续坚持对学生语言习惯的培养,丢弃自己以前过分注重单词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的自然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连贯性,不再为了让学生掌握单词的读法而过分机械操练,为学生创造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以及正确学习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从一开始就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输入,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用语言本身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夸大了景象的建立,乃至是为了景象而景象,以致于孕育发生了虚伪的景象。许多教师抱着在如许的景象中给孩子们以天然习得英语的盼望,本来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现实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还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天地。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3)
一、课题: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A field trip(B Let's learn Let's play)。
二、课题说明: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关户外各项活动的单词教学,这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且这些活动是学生们所乐意参加的,教学时可充分抓住这一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教学重点是掌握5种活动词汇的正确读音。
三、课时说明:
本案例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在前面已学过drinking water等活动的词汇和What is/are …doing? They are ... He/She is ...的句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拓展和利用所学的旧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学生情况说明:
通过前面几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What ...doing?和人们正在进行活动的描述He/She is... They are...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将分散的语言点进行整合、拓展,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把孤立的单词教学放置于一定的情景教学之中,达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准确、灵活地运用的目的。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拿出实物,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对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拓展A field trip这一话题。
Unit 6 A field trip
B Let's learn Let's play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1、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的ing形式:counting insects,collecting leaves,writing a report,playing chess,having a picnic。
2、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恰当的替换句中的动词短语。
3、听、说、读、写动词短语:counting insects,collecting leaves,writing a report,playing chess,having a picnic。
4、 counting和collecting的正确发音示范和指导。
教学难点:
1、词汇量较大,有些短语不易掌握:counting和collecting的发音较难且易混淆。
2、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强调writing和having,加ing要去掉字母e,再加ing。
课前准备:
1、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录音(Let's learn,Let's play)、课件。
2、实物:象棋、国际象棋、树叶。
3、投影仪。
4、书写表格(在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Warm up(热身)
大家一起唱活动:唱一唱(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播放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Let's chant部分歌曲。
学生跟录音演唱歌谣。(Listen and repeat)
二、Review(复习)
1、老师先美美地喝杯子中的一口水,What am I doing? Ss: You're drinking water.
2、出示课件图片,请学生复习A Let's learn部分的词组。
引导学生Using the sentences: What is ...doing ? He/She is ...
三、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活动一:学一学
1、教师出示一群人野营的图片,T:What are they doing? S: They are having a picnic.教读该词组。
2、出示国际象棋,教师问学生:What is this?引导学生回答“chess”。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可以领读chess。出示中国象棋,教师问:This is Chinese chess,Can you play chess?引导学生回答:Yes,I can play chess.或者No,I can't.出示图片,T: What is Jone doing? S: He is playing chess.使学生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
3、教师拿出一张Report,T: What is this? S: It is a report. T: What is Sarah doing? S: She is writing a report.
4、出示一片树叶,问What's this?回答:It's a leaf.拿出一袋树叶,问What are they ?回答:They are leaves.(树叶的单复数在前面已教过,这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然后教师把树叶夹在书本中,T: I am collecting leaves.看课件图片,T: What is he doing? S: He is collecting leaves.教师带读该短语,请学生试着读出新的单词短语。
5、出示watching insects的单词短语和图片,问:How many insects can you see? T: Let's count together. There are six insects.教师引导学生说出counting insects教师带读单词。
6、最后,在四线格上展示五个动词短语。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总结:T: Look at the board,can you find something different?
单词结尾是不发音的字母e的时候,加ing要把e去掉。
7、教师播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打开课本listen and repeat。
Students read one by one,老师纠正错误的发音。
活动二:小小探究家
Make a chant
For example: Chen Jie,Chen Jie,
What is Chen Jie doing?
Counting insects,counting insects
She is counting insects.
以上例子在课件中展示。
尽量让学生编出更多的chant,并请同学自编自吟。
活动三:我是小老外(Work in pairs──看图编对话)
请学生准备后,上台展示。A: What is ...doing?
B: He/She is ...
B: What is ...doing?
A: He/She is ...
活动四:趣味游戏Let's play──Can you guess?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蒙上眼睛,叫台下的另一个同学说:I am ...全班同学齐问:What is he/she doing?蒙眼睛的同学使用这样的句型:...is (collecting insects).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拓展一:
练习:完成活动手册P52第1小题
学生打开书,看表格。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请学生订正答案。
教学目的:加强学生书写练习,巩固所学动词短语。
首先,请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动作。
然后,请其余学生完成表格,找出他(她)在干什么?Let's find out: What is he /she doing?
请学生根据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汇报,教师可以给予句型引导:... is ...
最后在投影仪上展示优秀学生的书写表格。
活动目的:呈现Let's learn部分的画面,并提供学生语言运用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完成表格的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
Unit 6 A field trip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counting insects
collecting leaves
writing a report
playing chess
having a picnic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2、能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文后的问题;
3、能够就自己20年后的理想状况进行讨论。
教学重难点
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教学过程
Step 1:温故知新,创设愉快学习氛围。,根据教材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进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唱自编歌谣。如:(Enjoy a song)
GS: What are going to do? (twice each time)Play football, Play football
BS: I’m going to ply football.(如此不断替换新词)这样不但可复习大量旧词组:take pictures, play chess, play games, plant tree, watch TV, go chopping, go hiking and so on且可较好操练新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Step 2:站起来,你说我说大家说,提高自信心自由问答(教师不点名,让学生勇敢站起来one by one问答)
Step 3:Game:Guessing:”What is she /he going to do? She /He is going to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导入新课。出示人名图片。(在背面写将要干的事情)(John, Amy.WuYifan,Zhang Peng Sarah)
E.g.一What is Amy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Guess!
一She is going to…
T: 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Let’s have a look.(卡片后没写任何东西)
Oh, There’s nothing. Today Let’s learn. Unis 3 B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tep 4:学习新课,讲究方法
1、Read and circle your new words.(学生共同找出新单词,并板书)
NW:need , else , use plant trees
some plants -----对比学习plant shop /
2、Listen the tape and try to learn by yourself.
a.First time: Just listen.
b.Second time: listen and follow.
c. Third time:listen and follow loudly.
3、Lear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ss try .T help and explain)
4、Reading
a. Follow the teacher.
b. Read together
c.Read in group. (Use the way they like)
(小组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指导阅读方式,强调语音、语调、语速)
d.小组读书比赛,突破“读”
5、Writing
Finish the exercises(课后练习和教师增加的课外题) More exercises: 5)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6、What is your father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7)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
Step 5:课外拓展,施展才华,真我风彩/你演我演大家乐!(改编或照演Let’s read的对话) Eg:(学生编的内容)
A:Hello,Peter,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B: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 I want to buy some comic books .What are you?
A: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too. I want to buy some post cards.
B:Let’s go together. A:Great!
B:When are we going? A:On Saturday morning. B:OK.
A:See you then.
Step 6 :小结本课内容
Homework:
以“My weekend / My weekend plan /
My busy weekend ”为题,写一篇作文,
介绍自己的周末计划。不少于30个字。
2.听磁带,读P30的文章五遍,签字。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5)
标点符号口诀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说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标点符号的特征
1、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圆(。句号)。
2、中间有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3、并排语气词,点个瓜子点(、顿号)。
4、并排分句间,逗号顶圆点(;分号)。
5、引用原话前,上下两圆点(:冒号)。
6、疑问或发问,耳下坠耳环(?问号)。
7、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8、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翻(“”引号)。
9、文中要解释,月牙分两边(()括号)。
10、转折或注解,直线画后边(——破折号)。
11、意思没表完,六点紧相连(……省略号)。
12、报刊或书名,括号带双尖(《》书名号)。
13、重点词语句,字下加黑点(.着重号)。
14、专用名称下,横(浪)在下边(—— ﹏专用号)。
15、两数或名词,横线连两边(-连接号)。
16、人、地、文名中,黑点居中间(.间隔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口诀版)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听懂,会说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nose; mouth; ear; eye;
2..能力目标:通过见面打招呼,描述自己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帮助残疾人,并且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句子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2.难点:区分a和an的发音以及S复数用法。 能熟练地使用问候语和介绍语来进行交际。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1、Greetings .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iss Fan.I’m very happy today,.How are you ?
2、Are you ready for class? Let’s do and sing,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
Have Ss do actions with another.(设计意图:轻松欢快的歌曲伴动作 作为开场白,同时复习旧知,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堂主题,音乐、图像使抽象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
StepⅡ Presentation
1、Show a toy ––Mickey.
T: This is my new friend ,Mickey, I think it’s beautiful.
Teacher acts the Mickey :”Hello!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
2、T: Who wants to touch ?Touch.touch!
Have Ss touch Mickey’s face . Show word card—-face.(设计意图:用卡通玩偶米奇导入face单词,并鼓励学生touch,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导入了两个新词汇并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Step Ⅲ Practice
1、 Show the screen, Have Ss read together “Look at me ! This is my face!”
2、 Give students some people face card(such as Mike,Chen Jie,John,etc.) , Have students say”Look at me!This is my face!” and pass the card one by one .
T: OK!This group is great! Clap your hands. Stick a letter card for your group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评价是一节活跃而有序的课堂必不可少的措施,也大大提高了40分钟的课堂效率)
3、 Point to Teacher’s nose ,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
Ask one student to stand up .teacher point to him/her nose .T: This is your nose .
Show word card ,Teach students “nose”.Read the word one by one .Give the best one a winner picture.
4、 Take out a bear’s face , T: look! Zoom is coming! Use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s words .
Stick them on the blackboard(word cards and Zoom’s face) .
5、 Have students point to the word .as soon as possible.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mouth/nose/ear/eye…. Ask two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point to the correct word .
6、 Show the screen , Ask one student to read the dialogs .”Look at me !This is my eye /ear /mouth/nose…..”
7、 Play a game,throw a die , Ask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touch the whiteboard . Read the sentence and fill in the blanks”This is my ___.”
8、 Guessing game . Have students guess ,There are six number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sk student to touch and guess ,what picture is under the number. Have them pay attention to “an eye,an ear”and “eyes”
9、 Show CAI. Ask students ,“Do you remember colours ?’ Review colours.
Show some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eyes.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look at me!This is my_ “red eyes” or “black eyes”.
10、 Show different pictures who has long nose(elephant) , big mouth(crocodile), long ears(rabbit) , big eyes(owl) ,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It has a long___. It has a big___. It has two long___. It has two big ___. Have Ss pay attention to “two ears ,two eyes.”(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设置大量的任务型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主动地氛围下学习新知和巩固新知,全方位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11、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two bright eyes.But if you don’t be careful,you will not have beautiful eyes.Maybe you have to wear glasses just like me .So you should protect your eyes carefully.
12、 Teacher takes out a baby’s picture. T :Look !This baby is so lovely ,This is the beautiful eye, nose ,mouth and so o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 Touch,touch! Close your eyes . Touch,touch! Can you touch the eyes?Ask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13、 Play the video. Let’s do .Have students stand up and do together , Say the dialog loudly.
“close your eyes.open your mouth.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ear.touch your face.”
StepⅣ Wrap-up
1、 Draw,stick and talk ,
Draw a face,a nose ,a mouth ,two eyes,two ears,then stick them. 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partner. Hello!My name’s ____.Look at me ! This is my __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Ask some students show their cards and talk about them.设计意图:情境表演的输出是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成功的程度,它的设置是学生对于本课知识掌握与否的呈现,也是生生合作学习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式。
2、 T: I want to draw a baby now ! I draw a face.I draw two eyes.I draw two ears.I draw a nose.I draw a mouth. OK! Teacher draws a baby on the whiteboard. Baby says: Haha!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This is my eye.This is my ear.This is my nose.This is my mouth.
3、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a nose, a mouth , two bright eyes, two sensitive ears. But not everyone has them,so we should cherish them and help others. Such as crossing the street,writing, reading and so on
Step Ⅴ 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new words 20 minutes after school.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friends.
2,Do exercise book.
板书
UNIT 3 Look at me!
Group
1 2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This is my eye.
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mouth.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7)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游戏时所用的图片(食物、蔬菜、动物)。
学生:准备表演时所需道具(服装、假发)。
教学设计
Step One :Present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Play a game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利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冠军的介绍引出本课。)
Teacher: After the study of the first three starters,I think most of the students must have known a lot of words.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s the most.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show a picture(图片略)to them with the computer. Every group can choose two students to join. They are asked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30 seconds.)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group. They can write 11 words.)
2. Introduce the champion group to the class.(引课方式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Teacher: Congratulations,now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But I don’t know your names.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yourselves to us?
S1& S2:Yes.
S1:Hello.My name is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Ss: Hello,Li Lei. Nice to meet you,too.
Ss: Hello! What’s your name?
S2:I’m Sun Ping. How do you do?
Ss: How do you do ?
Step Two: Drills.
1. Make introductions.(通过句型的操练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所学的句式。)
Teacher: The new term begins. Everyone will meet many new classmates.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your answer is “yes”,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in your group.
Example:
Sa: Hello! I’m Li Lei. What’s your name?
Sb: My name’s Zhang Feng. Nice to meet you.
Sa: Nice to meet you,too. And what’s your name,please?
Sc: Lin Li. How do you do?
Sa:How do you do?
2.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Teacher: Today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 Three new students will come to our class. They are from other countries.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Le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1b in Section A.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Step Three: Make friends.
1. Make new friends.(用谈话的方式完成任务,生动活泼,同时更容易向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Teacher: Now everyone has some new friends. Do you want others to know them? Do you want more friends? Let’s introduce our new friends to others,OK?
Ss: OK.
Example:
Sa: This is my new friend. His name is Sun Nan.
Sb: Hello,Sun Nan. Nice to meet you.
Sc: Nice to meet you,too. Look! This is my new friend. Her name is He Lu.
Ss: How do you do?
Sd: How do you do?
(Students can stand up and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others freely. They can greet each other warmly. Everyone in the class can have more friends. They can also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m.)
2. The New comers.(以表演的形式完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Teacher: Just now I said three new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would come to our class. Now,look! They are here. Let’s give them a warm welcome.
(Three “foreign”students come in and all the students clap warmly.)
Teacher: It’s their first time to come to China.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ir introductions?
Ss: Yes.
(Three students can make introduction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vividly.)
Step Three: Sum up.
Some students are asked to sum up this lesson. It is how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how to greet them.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daily life.
Homework
“How do you meet new visitors at home?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
2. 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应用。
能力目标:
能够用一般过去式询问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了哪里并作答。如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to Xinjiang. 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情感目标:
1能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加强合作式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通过竟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掌握句型 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2.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并书写所学对话。
教学过程
step1 warm up
1. let`s chan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2.Let` s review ;利用单词卡片复习动词短语和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3.Free talk: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took pictures.
Good !What about you?
I went ice-skating .
设计思路:Let`chant 设计是为了活跃气氛并引出本课主题: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Let`s review.不仅可以复习短语和句型,还为拓展本课句型做了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1.present Let`s try
What did you Chenjie do on her holiday? Let`s listen and circle.
listen again and check your answers
(设计思路)通过处理本部分, 达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2.Present let`s talk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warm and sunn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n winter?(课件出示哈尔滨的一张下雪的图片)
It`s cold and snowy.
Did you go to harbin on your holiday?
Yes, I did.
How can you go to Harbin?
I can go there by plane or by train.
That`s right .Sarah went to Harbin on her holiday.How did she go there?Let`s have a look.听录音let`s talk。
Ask and answer.
Look and repeat.
Read in roles.
Act out the dialouge.
Step3 practise
看图问(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学生根据图回答。
Step4 Consolidation
1、快速枪答
过程: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请两名学生上来,A学生抽取地点卡片,B 同学抽取交通方式卡片。
(1)A同学问大家: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大家根据A同学的卡片回答:I went to
(2)B同学把卡片上的交通方式用动作或模拟声音表达出来,边做边问大家。How did you go there?每组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并快速回答:I went....
看哪个组抢答又快有对。
(3)然后有AB两同学分别在其他组任选两个同学,做轮换练习。
2、采访活动
请一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动词短语过去式的卡片,对任一个小组进行采访,抽取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内容边做动作边提问:What did you do? 被采访的小组同学看动作猜出短语是什么,并回答:I....
全体同学大声重复答I....(然后这名同学再抽取不同的卡片对其他组进行采访)
3、小组活动
学生以前后桌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几人分别准备好写有交通方式、动词短语的过去形式、地点,以及时间的卡片,小组内部以表演动作并提问的方式操练整个对话。
(1)一人抽取卡片并根据卡片的内容(地点、时间)提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其他同学根据卡片上的内容回答:I went to ....
(2) 然后其他同学自由抽取卡片根据内容(交通方式或者动词短语)用动作或模拟声音表达出来并体问:How did you go there?或What did you do there?其他学生根据动作猜短语并回答。
(3)小组内部每人轮流抽卡片并体问。
教师请一名学生说出曾经去过的地方和所乘做的交通工具,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调查。教师可请几名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设计思路:通过前面的小组活动充分为学生搭建了语言交流的平台,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加强合作式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Step5 :Homework
1. 听音朗读对话内容并背诵、默写四会句子。
2.调查其他朋友的假期旅游情况,下节课汇报交流。
设计思路: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而且能延伸到课外。这一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My holiday
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篇1
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在教学中就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九年级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切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内容编排、教学要求及难度作了更科学的调整,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力争在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结合实际,说出用电器多铭牌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能区别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4.知道千瓦时的来历,会把千瓦时和焦耳相互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会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不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用电器在待机时也要消耗电能,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往往会误认为用电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把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所以对电功率概念的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电功率是电功与时间的比值,根据定义得出功率的计算是,结合电功的计算可以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式为P=UI,还可以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出其它几个公式,在电功率计算中要根据题意对公式进行变形,所以电功率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不同的用电器有不同的电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所显示的是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它是用电器的重要参数。但用电器接在不同电路中,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不同,只有当实际电压等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所以对于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分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尤其是实际功率的计算学生会感到困难。
重点:对电功率概念的掌握及计算。
难点:对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及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三、教学策略
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的电学概念,它反映了电流做功快慢的,电功率的概念是建立在电功的基础上的。上节中已经对电功有了具体的了解,它是在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可以利用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来观察电能表的转盘转动情况,可以发现接不同的用电器,电能表的转盘转动速度不同,说明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不同,从而引入功率的概念。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利用比值定义法,结合电功的计算推导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了使学生更熟悉这个物理量,体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性,让学生观察不同用电器铭牌上的功率,因为它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了解生活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对不同用电器的功率大小形成初步印象。同时强调电流做功快慢与电流做功多少的不同,因为电能表转盘转动圈数的多少反映的是电流做功的多少,而转的快慢反映的是电流做功的快慢。所以电流做功多少与用电器的功率大小有关,还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为了使学生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千瓦时的来历”,利用W=Pt来推导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与焦耳的关系,强化了学生对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是用电器的参数,它的大小是不变的,它们与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不同的概念。学生不易区分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通过改变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学生认识到用电器的功率是可以变化的,此时的灯两端的电压及灯的功率就是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只有当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降低学生对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理解的难度。在实验中要提醒学生,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高于铭牌上的额定电压时,用电器不正常工作,容易烧杯;当用电器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用电器同样不正常工作。实验后通过一个实例来加强对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理解。对于用电器功率的测量,结合公式P=UI,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利用电流表测出用电器的电流,从而算出功率,因为下节中有详细的测小灯泡的实验,所以本节只需让学生了解测量原理、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家庭电路演示板(含电能表)、功率不同的用电器(如热得快和白炽灯)、电源、开关、导线、规格已知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2分钟)
1.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
2.家庭电路中测量电能的工具是什么?测出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3.1kWh的电能给灯和空调使用,哪个用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学生按要求回忆,回答。
为本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逐步进入物理思维。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5分钟)
把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电能表转动快慢。
比较:相同时间内热得快和白炽灯哪个消耗的电能多?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投影出热得快的铭牌(220V1000W)和白炽灯的铭牌(220V40W),这些物理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不同,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可以利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比较不同用电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哪个多?
学生讨论回答:
电能表转盘转动越快,相同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越多。
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与用电器的参数有关,了解不同用电器参数不同,对本节课研究的物理量有初步认识。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28分钟)
电功率
投影:把一盏灯接在家庭电路上通电20min,消耗的电能是720xxJ;把热得快接在家庭电路上通电1min,消耗的电能是60000J。哪个消耗的电能多?电流在哪个用电器上做功快?
热得快消耗的电能多,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可以计算出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越多,电流做功越快。
通过比较做功快慢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对比力学中的功率,思考: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2.电功率的单位,单位间是如何换算的。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用电器的功率有多大呢?
思考:
1.电功率的定义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可以利用W=UIt进行计算,代入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例题:教室一盏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18A,则此日光灯的电功率约为多少?
学生思考回答:
1.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还有“kW”和“mW”
1kW=103W
1W=103mW
学生阅读课本P92的小资料,了解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学生可以与力学功率类比:
1.电功率等于电功与时间之比
2.计算公式
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P=UI=220V×0.18A=39.6W
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单位。通过了解用电器的电功率,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比值定义法给电功率下定义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千瓦时”的来历
回忆电能表测出电路中消耗电能得到的单位是什么?它的从何而来的?
例题: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1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算)
阅读课本P93的“想想议议”,相互讨论一下,该记者犯了什么错误?
电功的大小与用电器的功率与通电时间都有关,用电器的功率越大,通过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越多。
学生思考:
根据单位的组成“千瓦时”是由千瓦和小时两个单位组成的。千瓦是功率(P)的单位,小时是时间(t)的单位,千瓦时是由P、t这两个物理量相乘得到的组合单位。即它是由公式变形为W=Pt得到的。
学生利用电功率公式变形进行计算。
由得W=Pt=0.15kW×30×3h=13.5kW·h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发现:
电功与电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电5000kW·h是指少消耗的电能,而电吹风的0.5kW是指功率。
加强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
为下面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作铺垫。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展示一个实验室用小灯泡,上面标有“2.5V0.5W”的字样,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把它接到不同电压两端,它的功率会变化吗?
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的电压下,其实际的电功率会随着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说出一电热水器的铭牌“220V1000W”表示的意思。
根据此电热水器的铭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电热水器两端电压低于220V,它的功率就小于1000W,此时它的功率就是实际功率,但额定功率仍为1000W。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是用电器的参数,它的大小是不变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是指把用电器接在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它的实际功率大小与实际电压有关。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可能相等吗?
阅读课本P95“想想议议”,要串联多少个这种灯泡?
学生把“2.5V0.5W”的小灯泡接在2.5V、2V和1.5V的电压下,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越来越暗。说明灯泡的功率在减小。
220V表示此电热水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1000W表示它的额定功率为1000W。
学生讨论回答:
1.可以算出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2.可以算出电热水器的发热电阻的阻值。
学生讨论:
当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就等于额定功率。
当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不能正常工作;当实际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它的实际功率就高于额定功率,用电器可能会被损坏。
学生讨论:
用电器在工作时,其两端电压一般不能超过其额定电压,否则容易损坏。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通过实验比较直观的反映出不同电压下灯的电功率,对实际功率有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认识用电器的铭牌。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熟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增加欧姆定律与电功率的联系。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电功率的测量
展示一个正在发光的灯泡,提出问题:你如何测出此时灯泡的功率?
思考:
1.实验原理
2.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3.画出此实验电路图
具体的测量方法在下节课我们再详细研究。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可以根据P=UI来测量
2.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灯泡等。
3.实验原理图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P=UI测功率。
总结
(5分钟)
通过这节课我们到了哪些内容呢?回忆并回答: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单位。
2.“千瓦时”的来历。
3.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的区别,用电器铭牌上标的电压和功率是什么意思。
4.电功率的测量原理、原理图等。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学生根据问题逐个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利用问题引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布置作业
1.课本P95的“想想议议”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调查了解家中用电器铭牌(至少两个)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按时完成。
巩固本课学习内容,同时增加课外调查的作业,使物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篇3
一、教材分析:
弹力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些力学的知识,比如重力,拉力,推力…各种力的学习为过渡到本节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本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体系,并且本节内容的一些弹力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重力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力,例如重力、拉力、推力…但是他们欠缺的是将我们实际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缺少一些必要的实验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形变的概念,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
2.知道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微小放大法,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作用都是存在形变的,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关注及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将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培养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渴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形变、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微小放大法的物理思想,以及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胡克定律的导出。
五、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讲学方法:
1.直观投影法:通过ppt图片等投影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的探究的方法,一步步的导出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要学的知识和重点,充分显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我进行分组分类进行讨论,学生为主导,总结结论,初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学具:橡皮泥、海绵、弹簧、木板、铁架台
七、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请同学们回忆这样两个问题:
1.什么是力?
学生: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使物体发生形变
关于第一个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将在下章深入研究。而第二个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形变时会产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3-2弹力
学生活动一
给你桌面上的弹簧、海绵、橡皮泥施加力的作用,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什么叫形变?
问题2:撤去力后,观察有什么不同?
问题3:弹簧一定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吗?
问题4:用手挤压桌面,它发生形变了吗?
老师:什么叫形变?
学生: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
学生:物体体积发生了改变
通过学生回答,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到形变的概念
一、形变
1、概念: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老师:撤去力后,物体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弹簧和海绵撤去力后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老师:我们把向弹簧、海绵这样撤去力后可以恢复原长所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把橡皮泥这样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长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不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
老师:弹簧一定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用力过猛,弹簧形变量过大,就有可能不能恢复原形。引出弹性限度。形变小时,能恢复原状。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演示实验一
学生活动二
全体起立,用你的手去拧你同桌的胳膊。同桌两人互相感受。学生和我做一次实验。
我受压迫——我要反抗——我对压迫者生产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我受压迫被形变——我反抗(要恢复原状)——我对压迫者产生弹力。(与我接触的物体)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弹力的概念。
二、弹力:
1.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接触
演示实验二
找一个学生上讲台,让学生用手指按悬空的木板,让全班学生观察木板的形变方向,用手指按悬空的木板的学生感受手指的受力方向并说出来,全班学生一起用手按桌面,感受手指受力方向。和学生一起总结弹力的方向。
3.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方向相同。
老师:用手指按木板,木板的的形变方向向下,如果把木板作为施力物体,木板给手指的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手指的形变方向向上,如果把手指作为施力物体,手指给木板的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学生活动三: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消失。
一般来讲弹力与形变的定量关系,比较复杂。而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则比较简单那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器材:
铁架台、弹簧、刻度尺、
钩码(每个50克)
问题5: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
问题6: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问题7: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怎么测量?
问题8:表格记录数据,数据怎么处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大小。后面的摩擦力,电场力等力的学习都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弹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要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现象,用理想的思维总结规律。
八、板书:
3-2弹力
一、形变
1.概念: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2.分类:弹性形变
非弹性形变
3.微小形变----放大法
二、弹力
1.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接触 .发生形变
3.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方向相同。
4.大小: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F=k x ——胡克定律
X=形变量【伸长量,压缩量】K=劲度系数,单位N/m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教材分析
1、简介:本节为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材通过滚摆和单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木球与弹簧片碰撞实验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物理教案-质量。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本节是“机械能”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习其它形式能的起点。
2、目的和要求:(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2)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课本第4页实验1、2、3。
4、难点:由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器材准备
滚摆、单摆、CAI软件、计算机设备。
三、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风度,配合演示实验采用CAI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实验1、2、3及人造卫星的运动由动变静、由小变大、由快变慢,使知识的传授具有鲜明的表现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手持粉笔头举高,问: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为什么?(重力势能,被举高了)放手,下落过程中问: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问: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启动计算机投影本节CAI课件封面: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物理教案《物理教案-质量》。
2、新课教学。
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介绍构造及使用方法。告诉学生可通过观察摆轮上的红色标志来判断摆轮的快慢。
做此实验时,同步放映CAI课件中的滚摆动画,引导学生对照动画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总结出:下降时,滚摆位置变低,速度变大,则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位置变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说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学生总结正确后,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滚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2:单摆实验。展示单摆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放开,观察小球运动情况。放映CAI课件中单摆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出最高点A、C两处速度为零,则球从A—B—C的速度变化很容易观察出来,学生也好得出A-B-C和C-B-A的能量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单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3:此实验改为CAI模拟实验,并把弹片改为弹簧来增大可见度。放映本实验动画,学生很容易观察弹簧被压缩后再恢复的动作,不难得出能量的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撞弹簧的实验证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相互转化。
点按鼠标显示结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事例分析。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5面卫星和“想想议议”。学生讨论卫星和皮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放映东方红1号卫星绕地球运行动画。介绍卫星知识,告诉学生这是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讨论其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放映皮球动画,学生一目了然的就可完成“想想议议”的内容。
4、小结精练。
(1)放映CAI中练习题,学生解答;
(2)讨论回答课本P9面习题4,讲评习题3、5两题;
(3)布置作业:P9面习题5、6、7三题。
五、时间安排
1、新课引入3分钟,2、新课教学20分钟,3、举例分析10分钟,4、小结练习12分钟。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篇5
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全章概述:
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本章将首先给出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这是本章的核心,其中还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内容。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并且通过比较,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并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对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电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实际应用方面,一是各课节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很强的问题;二是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点的设置也与现行九年义务物理教材有很大的差别,本教材是把安全用电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章之内。这样处理有两个原因:第一,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问题多次出现,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意在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第二,加强对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理性认识。在学了欧姆定律之后,本章仅从电压的高低和电阻的大小两个方面对用电安全性的影响来考虑,目的是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电压有关概念和电压表的使用。
2.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
3.对电阻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4.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
5.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难点】
1.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2.探究过程的探究方法。
3.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大小的原理,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4.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5.从电压和电阻的角度来说明安全用
单元学情分析:
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学生已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最新]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500字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教学中要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根据教学情况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可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变得更加的优秀。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你也许需要"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
一、导入
1、欣赏《黄果树瀑布》(课前),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来形容你对瀑布的感受。
小结:可是有这样一条瀑布,它没有振聋发聩的轰鸣,没有雪浪飞溅的翻腾,它不是从岩壁上倾泻而下的一匹白练,而是从空中垂下的紫色的大条幅,它就是紫藤萝瀑布。(课题幻灯)
2、这条花瀑使作者宗璞“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于是我们班上等同学就纳闷: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幻灯)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请同学用自我的话来说说
(预设:喜爱藤萝,赞美藤萝,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板书:盛)
二、赏花之盛
1、赏
请同学们勾画描述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句子,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简明的旁批你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理由能够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表现出什么等方面研究。(幻灯出示旁批要求)学生交流
2、读
(1)经过同学们的赏析,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紫藤花真的好美呀,如果同学们能把自我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出来,那就更美了。那么如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我们一齐看这个语句,同学们觉得哪些词能更好的表现花的繁茂和作者的赞叹?
幻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预设:盛和辉煌,有赞叹之意;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能够适当注重重音;深深浅浅,叠词反复咏叹,赞美之情尽在其中,读时注意语速。(幻灯:改变字色)将这些词读时加重音,改变语速、重要的是投入自我的感情。)
(1、请学生自我先读一读2、请一个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点评,3、全班齐读,)
(2)、幻灯:赏读美句佳段方法:
1、感知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2、将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做重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处理。
3、投入自我的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我的心声。
请大家结合朗读技巧,再次美读自我喜欢的语句,再请两个同学来读。
小结:经过刚才同学们的细赏和美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从未见过的这一树紫藤萝花的“盛”,盛在它的花开繁茂,盛在它的活泼热闹,盛在它的气势壮美,盛在它的生机盎然,(板书),就如山涧的瀑布一样有力量,有气势,有动态,难怪作者给此文取名为紫藤萝瀑布。
这一条流动的花瀑,让宗璞心旌摇荡,这一朵朵紫色的精灵,让宗璞心醉神迷。紫藤萝瀑布中的每朵花都装满了神秘的仙露琼浆,让宗璞情不自禁的想摘一朵,最终她摘了吗?
(幻灯)(可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所以又有同学等有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没有摘花的疑问,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宗璞是惜花、爱花、懂得生命的完美与可贵,对生命充满热爱和尊重的宗璞。古诗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宗璞却没有摘花,更不会折枝,她期望花盛开在枝头,凋零飘落于尘土,然后化作春泥,回归自然。她对生命是热爱的,更是尊重的,她懂得生命的完美与可贵,所以她没有摘花的习惯。
三、探花之“不盛”
作者惜花,爱花,尊重生命,可有人虐花,摧花,伤害生命。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当时正是危难,(1966到1976年),文章中哪一段讲了十多年前的故事?
1、此段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藤萝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
(试探这个词赏析,试探什么?试探外面是否安全,试探那个环境适不适合开花?试探结果,不安全,不能开花。(之后连花串也没有了,园中的紫藤花架也拆掉了,改种果树了。)这是一株花势衰颓的藤萝,是一株不容于世的藤萝,是一株活的战战兢兢的藤萝,是一株孤独无奈的藤萝。(板书)
3、那为什么紫藤萝会被毁掉,文中哪个句子交代了原因?
幻灯: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班上大多数同学在预习时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引导:我们此刻认为爱花的人是怎样的人?(善良完美,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可是那时的说法,这个那时指何时?
(危难的时候,这是个特殊的时代,那时的主流思想:人们认为赏花时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谁赏花,那就是生活腐化和精神的堕落。(幻灯)
四、研人之不幸
1、这个背景此刻听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可那时就是这么荒谬,在那样一个时代,花尚且难逃劫难,出生书香世家,父亲是哲学泰斗的宗璞以及她的家人能幸免于难吗?文中哪里透漏了信息?(焦虑和悲痛,生死迷,手足情)
幻灯:出示宗璞简介
2、作者到底有着怎样的遭遇,她为什么会焦虑和悲痛呢?这是怎样的一个谜,这是怎样的一份情?
先请同学回答,然后出示资料:
(1)宗璞一家在危难中深受迫害,“焦虑悲痛”“一向压在”作者的心上。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可是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十分悲痛。
(2)小弟是作者最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这位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度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最终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宗璞含泪写下《哭小弟》。
(3)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英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小结:十多年前的藤萝受到摧残,不能盛开如瀑布,十年危难中的那一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宗璞说:“我哭我们这迟开早谢的一代人。”(幻灯)
五、品花之神
1、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并且开的这样盛,这样密。虽说新悲旧痛让宗璞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悲痛,可是当她看到一条闪光的辉煌的紫藤萝瀑布时,她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宁静,喜悦)
那么作者到底从紫藤萝花中感悟到了什么呢?找出作者从花中得到生命感悟的语句。
幻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齐读此段。分析作者的感悟
作者感悟到:(引导:“我”认识到什么?“我”获得了什么力量?)
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但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比个人利益大的还有团体,国家,民族,整个人类。
我好奇藤萝为何开的如此茂盛美丽,于是我抚摸了花舱,原先是生命的酒酿。我获得了生命的力量。人亦如花,只要加快步伐,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再次盛开,也会组成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河坚持坚定的信念,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不能让悲痛压在心中,应当应对新生活,振奋精神,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2、有了这样的生命感悟,作者不觉的加快了脚步。那么从这样的感悟中,我们还发现宗璞除了是一个爱花,惜花,尊重生命的人外,他还是怎样的一个人?
预设:关注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自我砥砺,奋发自强,有信念,爱家爱国之人。
3、作者把这种信念和生命力量借紫藤萝瀑布传达给我们,于是她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在作者笔下,紫藤萝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感情色彩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爱花之语
作者托这一树紫色的瀑布,言一曲生命的赞歌!
最终我给同学们带来宗璞的另外两篇生命赞歌,同学们能够在树荫下,在池塘边细细品读这些美丽的生命。《好一朵木槿花》《花的话》。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2
【设计意图】
《过秦论》是一篇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极有特色的史论。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理解秦之过及借鉴意义,明确对比论证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词句。本设计突破传统的“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教学程式,抓住中心,精选语段、词句,设计若干讨论题,激发兴趣,训练思维,教学生学会自读文言文。
【设计提要】
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三步设疑讨论:1.由标题引入第5段,讨论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2.从秦攻守之势的不同,讨论秦兴亡史的演变,理清文章思路;3.讨论“仁义不施”的表现及作者的写作旨意。在讨论中,强调教师点拨,精简知识讲授;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设计实施】
1.层层对比揭秦过。
[设疑讨论]“过秦”,即言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这充分体现在第5段议论中。朗读第5段:(1)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陈涉四种力量用数学符号“〈”连结排列起来;(2)按例句“‘秦人开关延敌……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包含(1)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3)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对比分析中归纳出结论的。
[明确](1)四种力量的对比可以表示为:陈涉〈九国〈秦国〈秦朝。(2)“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不可同年而语矣。”这是山东九国之师与陈涉相比;“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这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然后以六合为家……何也?”这是最强大的秦与最弱小的陈涉相比。(3)从对比中可以看到,最弱小的陈涉起义时,面对的是最强大的秦朝。一个“何也”,水到渠成,把焦点逼示出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点拨]作者议论秦的过失,首先肯定地理条件没有变,接着采用多项对比的论证方法,层层推进。最详细的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从各个角度对比,极言陈涉弱小;其次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强调秦朝的强大。九国与秦的对比包含在上面第二个对比中,不够明显,但例句从课文第2段找来明显的句子,已经明确。不能忘记陈涉与秦朝的对比。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而然的,既告诉我们秦亡的原因,也点明了课题“秦之过”。当然,“秦之过”主要是“仁义不施”而非“攻守之势异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注意连用“也”字的语气及其强调作用。
[说明]这一段议论是全文的重点,需要反复朗读与全面理解。抓住对比即抓住了重点纲目;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课文内容,激起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紧扣原句,促使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句词语,抓住重要句子、重点词语。学生学习分析和理解文意、文句的过程,也是自学文言文能力提高的过程。
[板书]
2.攻守势中看兴亡。
[设疑讨论]“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1~4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先从第5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概括“攻”与“守”的史实;然后自读1~4段,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段写“守势”,并从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兴”或“亡”的史实。
[明确](1)“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议论的是“攻势”;“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议论的是“守势”。
(2)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振四海”写“攻势”,第3段第二层写“守势”。
(3)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强国请服,弱国入朝;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亡: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守”是以整个天下为本,采取了更为严密的措施: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结果却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
[点拨]“攻”指依靠权谋武力,扩张土地,夺取天下,吞并六国;“守”指采取种.种措施巩固政权,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第3段第一层的七字排偶句,写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统一六国的巅峰。“兴”指秦国强大起来,不能用表达措施的句子来表明,而要选择能够表现一个阶段强大的句子。
[说明]该讨论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中心句引发开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阅读语段,筛选信息,学习归纳。另一方面由意而言,促使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正确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知识。
[板书]
3.秦过为鉴可治国。
[设疑讨论]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请从课文中挑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并加以解释,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国惨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已经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尖锐矛盾。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转化以后,不但不施仁义,反而变本加厉,用严酷的刑罚奴役百姓,迅速导致大规模起义,致使帝王之业土崩瓦解。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贾谊采用铺张渲染的手法言秦之过,是借秦作鉴,猛敲警钟,劝谏西汉统治者施仁政。
[点拨]“仁义不施”,换种说法是“施行暴政”,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现,在固守天下中表现得尤为厉害。主要体现在治国措施中。
[说明]将“仁义不施”这一抽象道理具体化,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理解文句等能力,思维深刻性训练、鉴赏评价训练、语言训练都得到落实。
[板书]
[总评]文言文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减肥消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积极思维,学会自读。本设计突破“字字落实,串讲课文”的传统教法,从标题入手,抓住全文中心句和重点语段,在论证方法、论据材料和写作主旨三方面设置讨论题,注意“意”“言”结合,创设启发思考、指导读书的情景,让学生在读书和思考中理解文意,掌握字词,培养自读能力,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讲读或自读提供了一个教学思路。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style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style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style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瑰宝,雨果曾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引入图片资料和雨果的赞词,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基础。】、style、style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
3、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殿堂、武陵春色
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style、style
三、理清层次
1、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是写昔日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
板书:昔日、毁灭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昔日?哪些是毁灭?
预设:2、3、4自然段写昔日,1、5自然段写毁灭
【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对比思考,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人。训练学生发现关联、定位等思维能力。】、style、style
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
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
第二段预设: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
板书:布局
小结: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style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style、style
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
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预设: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风景名胜
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对比
对比只是这一处吗?
预设:
PPT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4、那接下来,同桌两人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合作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
(1)汇报发现
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建筑
【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style、style、style
六、欣赏视频:珍贵文物
1、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
预设:文物(板书)
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欣赏文物图片。
小结:、style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设计意图】、style、style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继续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兴趣。
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
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小结:、style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style、style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材料的准备,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巧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
第二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昔日美好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style、style
二、体会毁灭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
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可估量画下来了?
2、你对“不可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
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可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滋味?
预设:悲哀痛恨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
4、造成这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
预设:英法联军
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预设:贪婪、残暴、无耻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6、烧了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仔细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预设:建筑瑰宝……
7、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你们昨天写下了许多描述昔日圆明园的句子,谁来分享?
小结:多美的赞叹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style
【设计意图】由“不可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分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style、style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
PPT引入资料:
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
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镜头之三:
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
镜头之四:
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开始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吞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
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style
【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提供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style、style、style
四、品味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style、style
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style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美好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style、style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顾父亲在火车上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到白杨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在了解了白杨的基本特点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白杨的特点。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此处为比喻手法,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大伞。图片展示大伞,观察大伞手杆笔直且伞面之大的特点,与白杨的图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笔直且枝繁叶茂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新疆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他们身上体现着白杨精神,在祖国发展过程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里去艰苦工作,正是有他们的艰辛付出,我们才得以有现在美丽的生活环境,国家才得以生机勃勃地蓬勃发展。
4.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尾带有暗示性的语句。爸爸搂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此处沉思以及微笑是因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旁边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小树。这暗示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领悟,他们应该学习白杨什么样的精神?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杨,我想对你说》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的特点,以及以爸爸为代表的西部边疆工作者的品质。
白杨是生长在西北恶劣环境中的植物,请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一种植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白杨这种植物的特点,从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坚韧不拔、默默奋斗的品质。在介绍白杨特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白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对白杨有所了解。在学习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的时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父亲话语中的意思。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6
知识与技能:
能按要求正确填写有关古诗文知识,拓宽眼界,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古诗《塞下曲》,积累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收集资料等综合能力,激发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难点: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法。
学生:回顾、读、议、说、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1、收集千古流传的诗词。
2、收集珍稀动物的文字、照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万花筒
1、学习“我知道”。
(1)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2)理解“我知道”。答案如下:
A:毛遂。
B:书圣(兰亭集序)
C:苏轼《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江城子.十年生死》等
(3)对苏轼的诗词进行欣赏交流。
(4)展示课前收集的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5)摘抄、背诵。
2、学习“我会学”
(1)阅读“我会学”,了解教材提示的学习方法:
A: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试着自己翻译,然后与大家交流。
B: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他生活的时代,可以帮助理解古诗文。
(2)谈自己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我学习的方法是:
(3)教师总结归纳:
A:了解作者,读懂题意。首先要看谁写出的,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时代背景,然后再读题目,有利于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B:读顺读通诗句。古诗文的语言精炼准确,讲究韵律,要求我们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断句,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意思。
C:理解诗句的意思。古诗文的许多字音、字义今天发生了变化,因此,阅读时,要凭借注释、插图和工具书,通过师生质疑交流,读通、读懂内容,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百宝箱
1、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2、学生讲解诗句意思,教师点拨。
诗的大意:趁着一个漆黑静寂的夜晚,敌人逃跑了。我军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刀上就落满了大雪。
敌军是在“月黑风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天”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这一追一逃的气氛有力地宣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一句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言尽而意无穷,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
3、课堂小结
将自己本节“语文活动”课的收获总结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读
人与动物共同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应同沐阳光,共享家园。这次“大舞台”的主题是:关爱动物,共享家园。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向学生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2、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
3、通过细致的神态、表情解读,展开想象,交流观察所得。
4、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珍稀动物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5、整理、编印成册,作为同学们的共享资源。
三、活动小结
大家一同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动收获吧!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准确拼读zcs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二)能力目标
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词,会读儿歌。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汉语拼音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重点:zcs的发音,zicisi的整体认读和认识汉字。
三、教学难点:zcs的发音。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四线格小黑板,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声母,记不记得是哪些?(学生说),今天我们继续声母。
二、学习声母zcs的认读
(一)学习声母z
1、看图,看一看图上有什么?(一个女孩在黑板上写字)那个字的形状,就像声母z
2、板书z
3、学习z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z,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2)认清形,z长什么样?Z象数字2。
(3)教儿歌,教儿歌,记忆
z的音和形写字zzz,小2就像zzz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二)学习声母c
1、看图,看一看图上有干什么?(一只刺猬)刺猬组成了一个形状,就像声母c
2、板书c
3、学习c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c,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c的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2)认清形,c长什么样?一个左半圆。
(3)教儿歌,记忆c的音和形。刺猬ccc,一个半圆ccc。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三)学习声母s
1、看图,看一看图上有什么?(一只蚕在吐丝)吐出的丝的形状,就像声母s
2、板书s
3、学习s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s,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2)认清形,s长什么样?半个8字就是s
(3)教儿歌,记忆s的音和形。蚕丝,半个8字就是s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四)声母zcs巩固朗读
开火车游戏:第一个学生读ɡ,第二个读k依次读下去。
三、zcs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练习
老师和学生一起说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没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别放过。
1、老师出示示一些拼音卡片,演示可以拼成的音节。
2、板书:zi---ɑ→zɑc---ɑ→cɑs---ɑ→sɑzezuzuocecucuosesusuozācásǎzàzūcúsǔcùzēcsěszuōcuósuǒzuò
3、老师让学生试读:一边读,遇到三拼音节,先说一下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6、摘果子游戏,老师把音节卡片挂在一棵树上,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四、书写声母zcs
(一)书写指导声母z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横左斜横。
2、老师边写边讲:z占中间格,横左斜横,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4、描写z
5、指名上台试写,讲评。
6、全体书写。
(二)书写指导声母c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左半圆
2、老师边写边讲:c占中间格,左半圆,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4、描写c
5、指名上台试写,讲评。
6、全体书写。
(三)书写指导声母s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2、老师边写边讲:s占中间格,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一笔写成。
3、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4、描写s
5、指名上台试写,讲评。
6、全体书写。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通过看图,学习声母zcs认读。
2、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书写声母zcs
3、zcs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声母zcs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拼音。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zicisi的读音,只需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
(一)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1、读准音:z——zi,,声母z带韵母i,紧挨在一起,它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zi还读“z”比声母z的音读长一些,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zi的音了
2、板书zi
3、认清字形:z——zi,声母z,整体认读音节zi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ci
1、读准音:c——ci,,声母c带韵母i,紧挨在一起,它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ci还读“c”,比声母c的音读长一些,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ci的音了
2、板书ci
3、认清字形:c——ci,声母c,整体认读音节ci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si
1、读准音:s——si,声母s带韵母i,紧挨在一起,它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si还读“s”,比声母s的音读长一些,响亮一些就是整体认读si的音了
2、板书si
3、认清字形:s——si,声母s,整体认读音节si
4、学生朗读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个别学生读。
(四)比较巩固zicisi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的,要整体识记,不可以拼读,zcs是声母
三、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四声
(一)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四声
1、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试读,结合手和动作。
2、老师指导读,看老师的手势。
3、朗读巩固zi的四声。标调i去掉点。
(1)学生齐读。顺读,打乱次序读(2)男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3)女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4)分行读。顺读,打乱次序读(5)指导看书读。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ci四声
1、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试读,结合手和动作。
2、老师指导读。看老师的手势。
3、朗读巩固ci的四声。
(1)学生齐读。顺读,打乱次序读(2)男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3)女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4)分行读。顺读,打乱次序读(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si四声
1、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试读,结合手和动作。
2、老师指导读。看老师的手势。
3、朗读巩固si的四声。
(1)学生齐读。顺读,打乱次序读(2)男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3)女生读。顺读,打乱次序读(4)分行读。顺读,打乱次序读(5)指导看书读。
指导看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看书,指着读。
(四)巩固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四声
找一找游戏:老师把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四声卡片贴在黑板上,老师说拼音,学生找。
四、书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四声
(一)书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zi及四声
1、老师边写边讲:zi占中上格,四声也占中上格,i要把点改成四声调。
2、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3、全体书写。
(二)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ci及四声
1、老师边写边讲:ci占中上格。四声也占中上格。
2、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3、全体书写。
(三)写指导整体认读音节si及四声
1、老师边写边讲:si占中上格。四声也占中上格。
2、学生书写练习,边写边读。
3、全体书写。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和书写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读对联,理解其意思,了解其手法,注意诵读的停顿位置,尝试背诵。
3、自主学习古诗,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古诗。
4、讲别人的童年故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并由此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
5、习作,要求作文能写通顺,形象生动,有细致具体的描写,并且能在习作中有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书写词语超市里的词语,并练习用其中的词语说话。
2、顺畅地诵读对联,背诵。
3、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且能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1、做好词语卡片或者课件。
2、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语文乐园“读对联”和“古诗诵读”部分。
3、搜集“语文生活”部分要求的资料,做好开展班级故事会的部署。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吧?谁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乐园六,这里是训练语文能力,巩固语文知识的地方,大家愿不愿意来这里锻炼锻炼?
二、词语超市
我们先来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1、出示“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荆棘狗刨门槛枪栓劫难胸脯枪毙瓦砾中尉云杉呻吟
2、先自己练习读一两遍,注意读准字音。再读给同桌听听。
3、指名读词语。
4、齐读词语。
5、再出示“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先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然后说哪些词语我们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6、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7、抄写词语。
三、金钥匙
我们再来看“金钥匙”部分。
1、默读。是不是有同感?你还能从本组课文中找出同样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吗?
2、让学生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交流意见。感受生动形象的描写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
我们平时说话、写作,也要学习表达得生动、形象,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读对联
1、自由读对子。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意见,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收获。
2、指名读句子,注意正确的停顿。
3、让学生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梳理字词、句子的意思。
5、尝试背诵。
五、古诗诵读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江雪》。
1、学习要求:
A、了解作者。
B、诵读全诗,读通读准。
C、了解全诗大意。
D、感悟诗境。
2、学生反馈。老师相机引导。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B、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齐读。
C、各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古诗大意,同学们集体整理后串讲句意:
千山万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大道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只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坐着小舟在落雪的江流中垂钓。
D、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冰雪世界一尘不染,万籁俱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介绍古诗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品析“绝”“灭”“孤”“独”这四个字。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绝”“灭”二字写出寂寥苍凉的背景,以衬托渔翁孤独的形象。“孤”“独”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寄托着诗人清高孤傲、超凡脱俗的品格。
E、再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作业
按照“语文生活”的要求,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将开展一个“不一样的童年”故事会,看谁讲得最好。
第二课时
课前将学生按小组分开坐好,并且在黑板上写下美术字“不一样的童年”,安排一个小主持人。
一、主持人出场
开场白可以用书上的提示语或稍作修改:
在《小英雄雨来》《夜莺之歌》《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等课文中,小英雄们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还有很多很多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童年都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不一样”的童年故事。
二、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相关资料
先在小组内讲故事。注意把一个人童年的“不一样”讲出来。讲故事要注意事情的先后。精彩的人物语言、动作可以模仿着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要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三、小主持人收集各小组讲故事的情况,有讲得好的,推选出来
四、各小组推选讲得最好的代表,在班上讲故事
评出讲得好的同学,授予“故事大王”奖。
五、作业
将自己的故事资料再进行修改整理。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开展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会,这节课我们就把我们讲的故事写下来。
先请同学们默读习作要求。习作要求说得很明确。谈谈自己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二、“根据资料和讲故事、听故事时受到的启发,丰富、完善你讲的故事”
这句话怎么理解?
三、“把别人感兴趣的地方写细致,写具体。”
怎么知道哪些地方是别人感兴趣的呢?怎么才能写得细致、具体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把故事再讲一遍给别人听,要别人提出意见,就知道哪些地方是别人最感兴趣的了。)
四、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
五、誊写作文教案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9
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充满趣味的短文。它以小孩的口吻、孩子的触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父亲跟小树之间的亲密和睦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奶奶为树叶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草为父亲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必须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最应该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
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员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本兴趣,因此,本课课堂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课堂,同时,把认读字词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教师在整体的跟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力图很好地表现英语课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来探讨课文,认读韵母,掌握偏旁。教学设计中,通过使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式,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责、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小学生是很富想象力的。本课富有趣味,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跟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充分利用学生经常生活心得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课结束小学音乐教案范文模版,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展,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丽心灵。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1笔画“?]”和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1)培养合作互爱的感情,学会与人共处。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同事,人人都应爱护花木。
四、教学流程
一、由图片引发课题
1、贴“小树”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你们想编一个爷爷跟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如何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本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爷爷跟树叶暖和不凉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短文中找到生字,圈起来,读读字音,看看你可记住它吗?你是如何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哪个方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什么字?是如何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部首“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贴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老鼠,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学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同学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6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育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写课题、读课题,引入:这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带。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重新读,读完一遍后举手示意。
2.反馈:
(1)新词认读要求:正确、响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3)读到“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这两个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的种树人,他种树的方法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种树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朗读出“奇怪”:
谁来读读第一句?种树人这样种树,你想读出怎样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出“奇怪”?是怎么读出“奇怪”的味道的?
带着这样的韵律与感觉,请大家试着把所有的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你注意到作者内心的变化了吗?
2.理解明“奇怪”:“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来说一说吗?
(三)精读课文
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
2、质疑: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确定时,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
除了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呢?又该怎么做呢?
(五)小结作业
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四、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春晓》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引出课题:春晓。
解题:解释“晓”的意思。
2.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3.细读课文
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4.再读课文,准确把握。
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5.拓展延伸: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拨)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青蛙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难点:初步理解寓意,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根据之前所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引入今天要讲解的课文主人公——青蛙。学生交流之前对青蛙的认识。教师点评总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重点讲解”“际”的读法,“观”和“沿”的写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发言对青蛙和小鸟的看法,教师相继指导点拨。
2.精读美文,品悟表达
(1)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和小鸟的的不同语气,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你想学习文中的青蛙还是小鸟,学习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巩固总结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假如文中青蛙跳出井底会对小鸟说什么。
2.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适当总结补充。
(四)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其他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五、板书设计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间的生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得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1、配套光盘、课件。
2、了解美丽的祖国。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这首优美的诗歌。
2、多媒体出示配套光盘里的生字卡。
3、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美,你们也能把课文美美地读出来吗?让我们先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儿歌。
4、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句。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多媒体动画演示:蓝天白云图
(3)描述: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飘荡,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冰山,你见过什么样的白云呢?
(4)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谁来美美地读这一句话。
6、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多媒体演示:鸟儿在树林里飞行、觅食、筑巢的情境。
(2)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愉快地读一读。
7、自学三、四两行。
(1)播放动画:鱼儿水里游、种子钻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 3 )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口头扩词。
( 4 ) 用“天上的白云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还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态。”描述自己见过的白云。
(5)指名读这句话。
(6)多人挑战读,其他同学评价。
(7)想象练说:小鸟会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小鸟在欢快地唱歌…..)
(8)指名读,分组赛读。
(9)想想: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第二课时
1、学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过渡:我们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里呢?
(2)出示这句话。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
(4)多面体动画演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轮廓里依次出现雪山高原图、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最后空格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
(5)多媒体演示:许多穿着鲜艳服饰的儿童跑到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里,儿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叠印。 生
(6)用“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因为……”、“我是一颗种子,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7)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
2、有感情的齐诵这句话。
(1)指名读。
(2)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3)哇!祖国真美呀!祖国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小结: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3.过渡:生活在美丽、可爱的家里,多么幸福呀!让我们带这种感情练习读课文。
( 1)这首诗写得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个小诗人。
( 2 )出示沙漠图、南极冰天雪地图等。
( 3 )多媒体配套光盘出示“我要写”,学写“土、子”两个字。
( 4 )范写。
( 5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今天不光学了这首诗,还作出了这么美的诗,课后让我们把它写到采蜜本上。
(6)激昂地齐诵这一句。
(7)自由练读练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体起立,加上动作,有感情地齐背。
(10)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作诗。
(11)扩展练说:
沙漠是骆驼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极是企鹅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云儿是雨点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读,分析字形。
②描红。
③练写。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背诵课文。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12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比一比》《自选商场》《菜园里》《日月明》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有美丽的农家小院、了解自选商场、认识蔬菜及名称、感受识字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分类识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小组合作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模块三:朗读感悟。
模块四:写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要求:干净、整洁、美观、大方。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认识各种蔬菜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55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自主认识本单元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4.正确书写生字。
模块一:预习
板块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身边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去商场购物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身边多彩的生活。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你
让我们来读一读儿歌吧。
1.边配乐朗读,边播放画面。师范读《识字二》。
生自读一遍,指明读并随机正音,小组内轮读,全班齐读。
2.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边听边想,儿歌中写了什么?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一说。
3.借助拼音自读,小组合作纠正读音、指明读、随机指导读。
板块三:制定学习计划
1.小组阅读语文园地四,了解每一版块的内容,并总结汇报。
(1)“我的发现”看一看这些生字有什么规律?
(2)“日积月累”我会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3)“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4)展示台:布置学生生活中识字任务:从街道两旁的招牌上识字。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
作为一名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别编辑了“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该单元主要是把握情节的前提下,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孔乙己》鲁迅的一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穷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故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对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交流、多质疑,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从而正确理解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学生本有兴趣牵引,创设情境。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背景,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和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习运用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复杂感情及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实现教学难点,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引生入境,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是我此次说课的核心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它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可以牢牢的抓住学生,吸引住学生。因此,在本课伊始,我采用的是名言导入的方式并配以这样的导入语: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著名作家鲁迅虽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旧警醒着世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封建社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顺势书写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对文章的一个初步的感受,一个大致的解读,因此,在此环节,我会首先请学生结合之前知识的学习积累谈一谈对鲁迅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结合文本及课下注释感知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背景。以此达到感知文本内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深入的与作者对话,深入的与文本对话,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设置几个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
1、阅读课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根据原文不难找出答案,地点是鲁镇咸亨酒店,时间是20多年前。接着我会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几类人,分别有什么特点?掌柜更喜欢哪一类人?并在此设置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会下台参与讨论,适时点拨,加以指导。这一步是为了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根据小组代表发言我进行总结:长衫客:衣着长衫,坐着吃酒,趾高气昂;短衣帮:衣着短衫,站着吃酒。掌柜更喜欢长衫客,从掌柜对他们极力逢迎的态度中看出。
最后提出第3个问题:作者描写咸亨酒店的环境有何作用?结合学生答案进行总结:对咸亨酒店的环境描写属于典型环境的描写,有助于刻画孔乙己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揭露小说反封建的这一主题。
然后我会紧接着让学生阅读文章的4—9段并提问: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据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杂伤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备受生活折磨,也能够看出他竭力保持读书人架势,体现出他自视清高的性格特点,充分说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写作手法是重点教学内容,所以我顺势提问:第四、六段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以及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能够看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穷酸、自命清高的性格。在这几段落中的学习中我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各个场面不同人的笑,下启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内容上寄托着作者对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复杂感情。
最后是文章10—13段的学习,我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提问,首先问到:“忽然”一词的含义。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忽然”说明偶然想起,上承“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下启“他打折了腿”。在第三个问题时问到:“大约”“的确”该如何理解?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没有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从孔乙己的处境和遭遇来看,推测出他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会有人关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计说孔乙己死亡但并没有确切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第二个问题则设置为: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不同,有何作用?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通过对比说明封建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思想,还毒害了他的肉体;人们仍对他取笑,则说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集体思考: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自由发言。
在小结环节,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结束课堂,并布置如下作业:对比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共同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2】
说教材:《海底森林》是冀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小说。它节选自《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感受幻想的海底世界的特点。
追随人物的行踪,把握小说情节。
让学生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情节。
感受“把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非常巧妙”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作品简介,故事梗概教参P178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
1、理清文章结构;
点拨
按照“我”在海底森林中的经历为线索组织材料。
主要内容:
(1)海底森林中有丰富而奇异的动植物;
(2)“我”在海底异常的生理反应;
(3)我们遇到了多种海洋动物。
活动设计二:学习文中对海底森林的景色描绘,理解描写的作用。
在描绘海底森林的自然景观时,作者着力表现其“最美丽”和奇异的特点。
问题设计
1:找出奇异的关键词。
“垂直无目”“垂直向上”“只求有个支撑点”
完全不同于人们所见到的陆地植物的生长状况,这样一个世界,令人感到新鲜而好奇。
2:表现最多的是“我”和尼摩艇长等人与海洋动物的接触。
问题设计二:描写了哪些奇异动物?
为数甚多,比比皆是的动物,一米高的巨型还蜘蛛;各种各样的小鱼;漂亮的海獭;非常美丽的信天翁;令人毛骨悚然的角鲨。
作者不仅展示了海底生物的千奇百怪,也描绘了海底的地况。这些想象进一步突出了海底森林的奇异,也照应了文章开头所说的海底森林“黑暗”的一面。
活动设计三:
领略凡尔纳科幻小说把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赏析:小说所描写的海底森林是人完全陌生的世界,作者丰富的海洋知识,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学造诣,使他的描绘既给人以神奇之感,又会产生如见其景,如历其事的感觉。
例:对各种海洋生物的介绍,如海蜘蛛庞大的体态,角鲨“暗淡无神”的目光,可以将“整个人咬成肉酱”的“铁牙床”,它通过吻周围的小孔分泌出的一种含磷的物质等。
作者选择文学的形式表现自己所的想象的一切,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描写神奇多姿……他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优势,把一个幻想的世界写的如此逼真,如此感人。难怪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评价凡尔纳“在构思发人深省,情节引人入胜方面,是个了不起的大师”。
活动设计四:感受凡尔纳超超时空的忧思。
问题设计3:忧思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如:武器的发明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表现在本文中尼摩艇长及其同伴在海底的活动中对海洋动物的戕害。
三、小结:
尽管课文所选部分内容篇幅并不长,仅仅是“我”的海底之行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他会给读者以“管中窥豹”之感,让人领路到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把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计划
20xx新学期计划新学期又开始了,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要把自身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本学期,我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我做了如下教学安排:
1.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打算做以下面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个人成长: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本学期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一学期里继续提高。
5、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本学期我除了用电话、联系本、等方法在平时的时间与家长们的互动交流外,还会增加更多新的渠道。并努力在自己创立的博客网页上发表学生的作品,以及在工作中的一些认识,争取更多的与家长们联系、沟通。“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美、更优秀。
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因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渐渐地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后劲力量。
2、培养读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深知落实好一个“读”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会收到背诵和积累知识的效果。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利用安排的早读课时间。我的早读课,我会早早的来到教室,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学习伙伴互相听写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词或是古诗、日积月累,生字、古诗、日积月累要求自己默写,默写生字时,要写拼音、生字、组书中的词,书中的生词要求互相听写,两人听写完后,互相批改。如有错,再把错的抄写三面,然后再把错的默写一面,做到字、词、古诗、日积月累人人过关。第二件事,要求学生读记本单元该背的内容。第三件事,预习今天要上的新课,主要是把新课读熟。陪随学生晨读,师生共同践行古人的教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慢慢地感受到语文内涵丰富、外延广阔、魅力无穷,对他们升入中学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明显体现于学生素质是否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高毕业成绩的关键。处理复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则在字、词、句、段、篇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锤炼和掌握。应依据教材结构分章节对学生进行归类复习,每一个知识有它的特点及规律,老师必须把握,对学生要讲清、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切记应付了事,完成任务。在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培养,在阅读和写作中巩固、运用。在做一些复习题以后,老师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讲,这样会劳而无功、枯燥无味。历届毕业班,学生做的复习题,我几乎没有对改过,都是让小组合作对改,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立刻帮助解决。因为争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学习起来不感到疲乏。
4、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六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每写一次作文,老师要精心指导,教会学生审题、选材、构思、修改,多读例文。教学一次作文,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写好一次作文,不能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只能在课堂上完成。评改作文小组解决,由组长牵头,大家一起找错别字,找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找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看开头和结尾写得好不好。如何修改,大家说了算。这样的批改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功效体现。尤其是在本期,小学和这个衔接时期更应该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有敢于答问,大胆质疑、辨疑的习惯。
5、讨论时有听取同学的意见,判断是非,如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6、鼓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
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地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引导同学们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根据初一同学们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同学们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同学们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难点,一是要指导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同学们领会。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同学们听,那么同学们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同学们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同学们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三、说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探究合作,构建新课堂。
(一)导语设计,激发美。(1分钟)
先播放一组春光图,在优美旋律的中,教师激情导入: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春景,会让你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本堂课我们继续走入朱自清的春,细细赏读作者的生花妙笔奇在何处。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导语通过音乐、图画、诗般的语言把同学们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发对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学习兴趣。将同学们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同时也交代了学习要点。
(二)跳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课文提纲。(2分钟)
[说明]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此环节要引导同学们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在教学处理上要简明扼要。这2个环节是3分钟。
(三)同学们自读,体会景物特点,体会春色美。(10分钟)
在初一阶段,同学们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
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同学们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同学们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设一些质疑,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用幻灯片出示,作为对同学们思考不足的补充。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同学们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同学们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同学们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1。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美。(10分钟)
理清思路之后,就要抓住重点品味、理解、赏析作品了,要注重对语言的品味。《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个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
我设计的问题是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来描写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欢哪些?
在同学们回答差不多时,教师可依据回答情况挑选下面的问题给以点拨、提示。
1、提问法提示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2、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同学们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
①调换词语。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
②增删词语。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③改变语序。如野花遍地是句忙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百像眼睛,像星星。
④改用平实说法。如不错的句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
[说明]此环节的设计落实了知识目标B和能力目标。设计的依据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阅读是同学们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们的阅读实践,珍视同学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同学们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性,给同学们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同学们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五)细处研读,感悟写法美。(10分钟)
引导同学们讨论:你认为草、花、风、雨这四段哪段最难写?(风景难写)
此环节可引导同学们重点分析春风一段:
如,①特有的性格;②特有的气味;③特有的音响;④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式,有利激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同学们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同学们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六)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总结美、寻找美,创造美。(10分钟)
引导同学们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年的同学们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
读完《春》,同学们会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请同学们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并且试着运用它去说一段描述春天的话。
目的是将同学们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教师可用多媒体投出有关诗词名句。
(七)分层作业,美的训练,美的迁移。(2分钟)
1、写一段描写家乡秋景的文字。
2、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3、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可引导同学们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可采用诗文朗诵(如《春之声》诗文朗诵会)等形式引导同学们搞活动,激发同学们兴趣,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
[说明]设计第一道主要是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的同学们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秋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秋景上。第二、三道是选做题,第二题同学们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同学们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同学们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昐春 宏观勾勒: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教师示范完成
绘春(微观描绘)
特点 层次
春草图 钻 鲜嫩
春花图 繁茂 艳丽 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 和煦 轻盈 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 细密 平和 植物-人
迎春图 赶趟儿
赞春 新、美、力
此示意图在教学时由同学们完成。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桥之美》,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桥之美》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是一篇具有随感式的说明文,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桥的魅力。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各类桥,品味各类桥传递出的情味,启发我们只要用心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桥的魅力多彩。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引导我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在写作上,作者描写桥从常见的俗语写起,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文章结构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而是别出心裁的与你拉家长,从而把我们带进了神气美妙的桥的世界。在语言技巧上,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打破了传统说明文语言乏味的现象,从而激活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我学生经过七学年的学习,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却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3、 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当说新课标更突出了对我学生心灵的品味和个性解读。综合以上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雅词妙局,了解课文脉络,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
能力目标:训练我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4、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二、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培养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我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本课的教学方法可采用:
1、 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很适合十几岁的我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我学生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 点拨引导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要求下,教师组织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这样能培养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使他们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由从书本中学习向生活中学习。
3、 美点寻综法。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进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赏文中的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其独特的美。
三、说学法
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我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适应这一原则,本课的学法可采用朗读、跳读、研读、精读等读书法,以及欣赏法、交流法等。
三、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程序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注重课堂自然动态生成,因势利导,使我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设计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准备这样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各类名桥图片,让我学生欣赏并谈感受。这样设计能激起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从而拉近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听读课文,感受体验。
教师配乐朗读,我学生用心倾听,感受课文的美。并出示阅读目标:文中描写了哪些桥?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谈谈听后的感受。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 我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从而感知文意。
2、 要求我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里。
3、 我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悟。对我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
〈四〉研读课文,美点寻综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 我学生采用跳读、研读等方式研读课文,并说说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 我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引导我学生品评文章的美。
〈1〉 语言美。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语言美,美在哪里?
〈2〉 结构美。文章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
〈3〉 意蕴美。文章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强调了桥之美在构图。
3、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归纳文章在写作的不凡之处,并形成板书。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五〉、用心欣赏,用心感受。
1、多媒体展示各类桥,让我学生用心欣赏,并把感受形成文字写下来。这一设计对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化。
2、交流。先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这样能培养我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与〈〈中国石拱桥〉〉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设计这一环节是使我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欣赏事物。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外观察自己身边的桥,把对桥的感悟写成文字。
2、从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搜集描写桥的佳句做一个专题积累。
设计这两个问题,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我学生的感受体验化。
附板书: 桥之美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6】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散文。第二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感受到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赞美。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莫怀戚先生的《散步》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大多被浓浓的爱包围着,认为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和承担,因此需要通过这篇散文,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让他们懂得尊老爱幼,懂得承担责任。
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较喜欢,而文辞平和冲淡而意蕴深刻的文章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朴实文字之美。
三、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而中学生要达到此教学目标,还需要一定的锻炼。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如霎时、水波粼粼、分歧等的读音及其意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称句的妙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3体会作者与家人间深沉的爱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树立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所以,本课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让课堂尽可能“活”起来。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问题引导法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界”。问题引导法,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上课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上课教学效果更好。
(二)学法
1朗读感悟法
本文是一篇语言文字优美的散文,通过朗读感悟,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自主学习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请几位学生来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设计意图】
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生活积累为学习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沟通。
(二)检查预习,查漏补缺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小说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我们读了《简爱》。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介绍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简爱》故事简介: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来到桑恩费尔德,当男主人公罗彻司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彻先生脾气古怪,经过几次接触,简爱爱上了他。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彻司特先生的妻子,简爱不愿作为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在牧师向简爱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彻司特先生。当赶回桑恩费尔德时古堡已成废墟。简爱赶往罗彻司特先生住的芬丁,扑到了罗彻司特先生的怀里……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简爱》。
二、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小说中的片段,品味小说中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
3、明白主题: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们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三、延伸讨论
有很多读者对于《简爱》有自己的见解,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四、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简爱》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小说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第一人称叙述的语言。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印象最深的情节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五、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小说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小说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六、作业:继续阅读《简爱》
1、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精彩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2、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