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新孔子的故事7篇

发布时间:2022-12-17

孔子故事。

幼儿故事中的一些优良美德,是值得小孩子模仿学习的,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让其不受不良因素影响,因为孩子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掉的!那么,有哪些想象力大胆,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最新孔子的故事7篇,带给大家。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最新孔子的故事 篇1

孔子学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颜徵在的娘家是曲阜大族,她于是携孔子与孟皮移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鲁国为西周初年周公(姬旦)长子伯禽的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这样富有古文化传统的环境,对孔子后来的教育和成长形成很大影响。孔子年幼时,不像一般儿童那样好玩耍。孔子最初学习的是礼仪,一来是自小就喜欢,二来他少年时就开始做吹鼓手,多次见识了礼仪的场面。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学儒,即学礼仪的职业。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他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作一种行礼的游戏。这在当时贵族社会十分重视祭祀礼仪的情况下是很自然的。颜徵在希望孔子能学好这些东西,作为将来回到贵族行列中去的阶梯。孔子自幼受到严格母教,加上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因而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十五岁时,母亲托了父亲的老关系,请人带他去鲁国太师处学礼。孔子向鲁太师学习礼仪的设备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典礼的实行程序。这是孔子学礼的一个方面。所谓理论加实践,孔子学礼的另一方面,就是实地参与,向有关人员请教,即使被人嘲笑,他也心平气和,从不放弃。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将学习对象的群体扩展得更加广泛。

不久,他好礼的名声就在鲁国国都传开了。有不少贵族专门去向他学礼,甚至有父亲临终前还反复叮嘱儿子,一定要去当孔子的学生。当时,孔子才十七岁。

最新孔子的故事 篇2

故事:孔子的故事:孔子尊师

孔子的故事: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最新孔子的故事 篇3

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公元前497年,周敬王23年,鲁定公13年)。他不能往东走,因为东边正是齐国,刚用美人计把孔子轰走。他往西到卫国去,因为卫国的大夫蘧伯玉[蘧qu二声]是孔子的好朋友,而且卫国的宠臣弥子瑕和子路是联襟。孔子到了卫国,住在弥子瑕家里。卫灵公[卫献公的孙子]给他的俸禄跟鲁国给他一样。可是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不是卫国人,带着这许多门生到这儿来,是替鲁国做事的。卫灵公就派了一个心腹跟着孔子进进出出,监视着他的行动。

孔子在卫国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打算上陈国去。他也不跟人家告辞,就带着门生走了。他们路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在河北省长垣县西南],那边的人把他当做阳虎,就把孔子和他的门生包围起来。因为阳虎早先压迫过匡人,匡人都恨他。可巧孔子的相貌有点像阳虎,匡人就趁着他不得意的时候打算报仇。子路想要跟匡人打一打。孔子拦住他,说:“我和匡人没冤没仇,他们为什么把我围起来呐?这一定是个误会。”他坐下来弹琴,让人家知道他是个心气沉静的文人,不是阳虎。恰好卫灵公派人来请孔子回去,匡人才知道是他们自己弄错了,直向孔子赔不是。孔子白白地受了五天罪。

孔子又回到卫国。这回给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知道了。她想利用孔子,屡次打发人去请他。孔子推辞不了,只好去拜见南子。子路可在外头撅着嘴、气哼哼地等着。一见孔子出来,就挺生气地怪孔子不应当跟这种女人见面。他还疑心老师也许改变了主意,急得老人家冲着天直起誓,说:“我要是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老天爷罚我,老天爷罚我!”

自从孔子见了南子之后,卫灵公就待孔子特别好。卫灵公出去的时候,叫南子一块儿坐在车里,还叫孔子陪着。卫灵公带着美女和孔子得意洋洋地在街上路过,觉得挺体面。可有一样,卫国的老百姓见了,一个个都觉得恶心得要吐。

孔子离开卫国,上曹国去。曹国也不能安身,就跑到宋国去。到了宋国地界,在一棵大树底下,和几个门生研究学问。宋国有个挺得宠的臣下,怕国君重用孔子,对他不利,就想办法要把他轰出去。宋国人倒挺能够顾全面子,先给孔子一个警告:他们把那棵大树砍倒了。孔子没法,只好离开宋国,上郑国去。

他到了那边,跟他的一些门生失散了,自己没有事,垂头丧气地在东门口站着。他的门生子贡沿路找他老师。有人告诉他说:“东门口站着一个老头儿。他的脖子像皋陶[gao一声yao二声],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丧荡得好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不知道是不是你老师。”子贡到了东门口一瞧,果然是他老师。他就把刚才那个郑国人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听了反倒笑着说:“皋陶、子产、大禹我都不像。要说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这倒挺像,挺对!”

后来孔子到了陈国,就在一位同情他的大官家里住了三年。这时候,晋国和楚国争夺陈国,紧接着吴国又来攻打。孔子就打算还是回到卫国去。他们到了蒲城[在河南省长垣县]以后,可巧蒲城打起仗来了。兵荒马乱地把孔子夹在当中,急得他进退两难。幸亏蒲城有个勇士叫公良孺,他也是孔子的门生,带着五辆车马,来保护老师。可是蒲城的贵族提出一个条件。他们说:“我们跟卫国有怨仇,您答应我们不上卫国去,我们就让您出去。”孔子答应了。他们还怕他说了不算,非要孔子起誓立约不可。孔子就跟他们冲着天起了誓。公良孺这才保护着孔子和他门生们逃出来了。孔子一逃出蒲城,马上就上路往卫国去。子贡问孔子,说:“老师不是刚立了约不上卫国去吗?您怎么不遵守盟约呐?”孔子说:“强迫着立的约不算数。这种约就是不遵守,老天爷也不管。”

孔子到了卫国,住在蘧伯玉家里。卫灵公正在发狠心想把卫国弄得强大点儿,一听说孔子又回来了,挺高兴地欢迎着他。他抱着一肚子的希望向孔子讨教操练兵马和打仗的计策。孔子对他说:“我就懂得关于礼节和道德这些事,没学过打仗。”卫灵公一听这话,心里就凉了。孔子又离开卫国。接着卫灵公的儿子,太子蒯瞶[kuai三声kui四声]为了反对他母亲南子,给卫灵公轰了出去。卫灵公一死,蒯瞶的儿子当了国君,就是卫出公。他不让他父亲回国。蒯瞶借了晋国的兵马来夺君位。孔子听到儿子跟父亲争地盘,非常讨厌。他越走越往南去了。他到了陈国,又想到蔡国去。

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一带呆着,就打发大去请他。这时候,陈国和蔡国正恨着楚国,一见楚国派人来请孔子,就把孔子当作敌人。两国的大夫发兵把孔子围住。好在孔子的门生当中有好些人是能打仗的。他们拿少数人抵抗着多数人,保护着孔子。孔子给人家围在里头,三天没吃的。他就饿着肚子弹弹琴,解解闷气。有时候还给门生讲书。可是有几个人已经饿得病倒了。子路发了脾气。他问孔子:“君子也有倒霉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小人都会碰到困难,可是君子碰到困难不变节,小人碰到困难就乱来了。”

孔子一面和学生们谈论,一面派子贡到楚国去接头。到了第四天,楚国的兵马到了,总算把孔子他们接到楚国去。楚昭王打算封给他一块土地。楚国的令尹子西反对这件事。他说:“大王千万可别小瞧了孔丘。他不像个当臣下的人。跟着他的那班人里头有文的、有武的,都是头等人才。要是他们有了地盘,慢慢地往大里发展,到那时候,大王想管他可就管不住了!”楚昭王一听,对待孔子的那一片热心,可就凉下去了。

孔子知道楚国也不用他,他决定还是回到卫国或者鲁国去。孔子在回到卫国去的路上,瞧见两个人正在耕地。他叫子路去问他们渡口在哪儿。子路问路的时候,他们反问子路说:“坐在车上的是谁?你是谁?”子路告诉了他们。他们说:“现在的世道到处乱哄哄的,哪儿不都是一样?与其跑来跑去,找这个、投那个,还不如像我们这样不去管它的好。”他们说了这话,就不再理子路,继续耕他们的地。子路回来把他们的话告诉给孔子。孔子想了一想,说:“正因为到处乱哄哄的,我才跑来跑去呀!要是天下太平了,我何必到处跑呐?”

孔子回到卫国,已经六十三岁了。卫出公请他做大夫,他推辞了。鲁国的相国季孙肥[季孙斯的儿子,也叫季康子]派人来请孔子和冉有回去。孔子就回到本国,不打算再上各处去奔波了。他的门生当中,子路、子羔留在卫国做官,子贡、冉有在鲁国做官。打这儿起,孔子就一心一意地把精力搁在编书上头。他编了好几本书,其中最主要的一本叫《春秋》,批判地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就是公元前722一481年的大事。这一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叫“春秋时期”。

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最新孔子的故事 篇4

故事: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儿童为师

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儿童为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石瓦片玩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说:我叫顶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最新孔子的故事 篇5

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nv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

“子贡呀!你这件事就做错了。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子路闻此,无语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最新孔子的故事 篇6

孔子适卫

孔子周游列国首先选择的是卫国。由于孔子在鲁国政绩卓著,声名显耀于各国,所以当他与弟子们到达卫国边境一个名叫仪的地方时,受到了当地的边防官,即封人的欢迎。他上门请求谒见孔子时,对孔子的弟子们说:像这样德才兼备的君子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见不到的。弟子们便引着他去见了孔子。这位封人亲耳聆听了孔子的言谈,亲眼目睹了孔子和蔼可亲、彬彬有礼的仪容和态度,当即心悦诚服。当他辞别孔子出来以后,由衷地对孔子的弟子们感叹道: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做而发愁呢!天下无道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先导,来号令天下、革新政治了。可见,孔子在当时就已经享有极高的声望,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者众多,这位仪封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只是与孔子见了一面,交谈了一番,便认定孔子是上天派来号令天下的圣人,对孔子十分敬佩。

孔子与弟子们离开仪地后,便向着卫都进发了。在行进途中,他们一面观察沿途的风俗民情,一面谈论起治国安民的问题。以民为本,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因此,他一开始便注意到卫国拥有众多人口,并对此赞赏不已。替孔子赶车的弟子冉求便请教他:人口多了,又该如何治理呢?

孔子的回答可谓言简意赅:富之。意思是说,想办法让人民富足起来。冉求又追问:人民已经富足之后,又该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还是两个字:教之。意思是说,广泛开展教育,让人民学习文化,使他们摆脱愚昧,依照礼来行事,有廉耻之心,在文明之路上昂首前进。孔子所说的教之,对象是广大群众,这无疑是普及全民教育,也是他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具体化和广泛化。当时学在官府,民间没有学校。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冲破了传统教育观,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孔子与弟子们到了卫国国都帝丘(今河南滑县)之后,寄居在子路的亲戚颜浊邹家中。子路的妻妹夫弥子瑕,当时正是卫灵公面前炙手可热的大红人,他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便颇为自负地对子路说:孔子要是住在我家,早就当上卫国的卿大夫了。

子路自然把这句话转告给了孔子,孔子听完,只是波澜不惊地说了一句:听从命运的安排吧。因为孔子讨厌弥子瑕这个善于投机钻营的小人,不屑跟他结交。当时,卫国有位名叫王孙贾的大夫,是卫灵公的宠臣,他对孔子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奥,本意指屋子的西南角,古代以西南为尊,所以供奉在那个方位的奥神,地位要高于灶神,也就是俗称的灶王爷。灶神虽然地位卑贱,但却负责监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人类的顶头上司。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灶王爷反而成了祭祀之主。王孙贾这段话表面上是在向孔子请教祭祀对象,实际上却是暗示孔子前去依附他。对此,孔子回敬了一句:并非如此,如果得罪了上天,那就连祷告的地方都没有了。自助者,天助之,如果言行不合天理,那么无论敬拜什么神祇都不济事。

孔子在卫国一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法施展政治才干,心中难免抑郁,便以击磬作为消遣。

有一次,恰好有个背着草筐的人从孔子门前经过,他可能是一位隐士,从磬声中约略窥知了孔子的心事,便评价道:听击磬的声音,这个人好像有心事。

但接着他又批评说:这击磬的声音真是太粗陋了,好像在说,没人了解我,我怀才不遇啊!既然没人了解自己的才干,那就独善其身算了。这就像我们平时趟水过河一样,水深时,就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过河;水浅时,就撩起衣襟、挽起裤管直接趟过去。言外之意即是说,既然现在的社会如此黑暗污浊,如果你要是觉得还有点希望,那就尽己所能地为改善现状尽一点力;若是觉得它已经没有挽回的可能了,索性就两眼一闭,权当看不见,马虎地生活下去吧。怎么样都好,何必让自己过得这么抑郁呢?

弟子们在门外听见后,把这些话转告给了孔子。孔子慨叹地说: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我也就没什么可为难的了。他明白此人的用意和生活态度,也知道他态度坚决,自己是不可能说服他的。其实孔子在卫国虽然处境尴尬,不被重用,但他始终抱着拯救天下的热情,坚持着自己一贯的主张。他的苦衷无法得到这些隐居哲人的理解,然而孔子之所以为孔子,就在于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济世精神。

经颜浊邹、蘧伯玉等人推荐,卫灵公接见了孔子。甫见面便问孔子:你在鲁国的官俸是多少?孔子回答说:官俸是六万小斗。卫国也照样给了粟米六万小斗。于是孔子师徒便从颜浊邹家搬出,自立馆舍居住。卫灵公好战,热衷于扩张,故向孔子请教军队的排兵布阵之法。孔子回答说:关于宗庙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倒是听说过一些;至于军队作战方面的事情,我却从没有学习过。因为卫灵公一直穷兵黩武,要想改善卫国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策的着眼点,变战争政策为施行仁政。《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另一则小故事,说是卫灵公第二天在与孔子谈话的时候,看到空中有一只大雁飞过,立刻专注地仰头看天,神色明显心不在焉。与人交谈,注视对方是最基本的礼貌,卫灵公这一态度摆明了不尊重孔子,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这让孔子感到非常失望。

孔子在卫国住了十个月,有人向卫灵公进言说,如果他们是为鲁国图谋卫国而来,该怎么办?卫灵公遂派公孙余假暗中监视孔子师徒。孔子恐受其害,便匆忙离开卫国,准备到陈国去。

孔子动身离开卫都时,对弟子们说出了对卫国政治的观感:鲁、卫之政,兄弟也。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样。这句话其实隐含了两层意思:一,鲁国当年是周公的封地,卫国则是康叔的封地,周公和康叔本是兄弟,两国的政治情况也有些类似;二,孔子所处的时代,两国比起当初建国时那是江河日下,鲁国是君不君、臣不臣,卫国除此之外,还兼有父不父、子不子,现状的相似度惊人。

最新孔子的故事 篇7

孔子适陈

孔子师徒一行,在郑国东门会齐之后,又风尘仆仆历尽艰辛到了陈国。陈是一个小国,相传国君是舜的后代,都城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孔子来到了陈国,寄住在司城贞子家里。

陈湣公当时以上宾之礼迎接孔子入城,对孔子还是相当尊重,经常向孔子请教一些问题。有一天,许多被箭射中的鹰隼落在陈国宫廷前死了,身上被楛木做的箭射穿着,箭头是石头做的,箭杆有一尺八寸长。陈湣公看着这些很特别的箭,弄不清箭的来历,就派人请来孔子。孔子看了看鹰和箭,对陈湣公和他身边的几位大夫说:这鹰是从遥远的北方而来,这箭是肃慎人的箭。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九夷百蛮都来进贡,北方的肃慎国就献了这样一种箭。看来那地方的人还在使用这种箭。先王把肃慎人进贡的箭分给长女太姬。后来太姬嫁了虞胡公,虞胡公又封来陈国。陈国保存古物的府库中应该能找到这种箭。孔子停了一下,语气深沉地说:当初先王把一些远方的贡物分别赐给同姓、异姓的诸侯的目的,是要展现亲谊,叫他们不要忘记归服周王,替周王守卫疆土。陈湣公派人去府库中查找,果然有这种箭,于是对孔子更加敬佩了。

在陈国,孔子参预朝政,领取俸禄。就这样,孔子在陈一住三年。但陈国只是一个小国,夹在楚国、吴国中间,恰逢晋楚争霸,陈国经常受到战争波及,吴国也趁火打劫,经常前来劫掠陈国。孔子宏图难以施展,只好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研究学问,搜集文献。

后来,楚国攻打陈国,陈国都城的西门被烧毁,楚人便抓陈国的降民前去修城门。孔子师生无法再在陈国待下去了,决定到楚国去。在离开陈国国都,路过西门时,孔子却不在车上俯身、手扶车前横木对陈民行礼,即所谓孔子过之,不轼。

子路认为老师这样的态度于礼不合,便质问说:礼制有规定,遇到三个人就要下车打招呼,遇到两个人就在车上行礼。现在遇到陈国那么多人在这里修城。老师您即便忙着赶路,不严格遵循礼节下车打招呼也就罢了,为何连在车上行礼都没有做到呢?

孔子严肃地回答道:我听说,国家灭亡了却还懵然不知的人,是愚昧;明知国家亡了却不奋起抗争的人,是不忠;知道奋起救国却不肯为国牺牲,是不知廉耻。现在这些修城门的陈民虽然人数众多,但三样中却一样都没有做到,不仅甘心亡国,做了敌国的顺民,甚至为敌人修城门,所以我没有向他们行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最新孔子的故事7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故事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孔子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最新成语故事7篇 在公司我们经常被要求写各种文档,我们经常要借鉴参考不同的范文模板,借鉴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找到文档撰写灵感。写范文需要我们注意哪些方面?相信你应该喜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最新成语故事,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2022-12-14 阅读全文
  • 孔子猜谜的幼儿故事 1、孔子猜谜的幼儿故事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
    2020-07-02 阅读全文
  • 最新苏武牧羊的故事2000字7篇 处理文档是大部分工作的一项必备技能,各种范文借鉴在平时越来越常见了。分析一篇优秀的范文是如何写出的,是不能跳过的一步,你知道怎么撰写一篇标准的范文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最新苏武牧羊的故事,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17 阅读全文
  • 最新古代神话故事800字7篇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古代神话故事”相关内容。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的历史中常常出现的神话很具有代表性,故事中光怪陆离惊扰了一些浪漫人群,我们也许曾幻想过以后去见识见识那魔幻的世界。大家有收藏过这类型的神话故事吗?以下为我们为你收集整理的最新古代神话故事,请收藏好...
    2022-12-15 阅读全文
  • 最新希腊神话故事1000字7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希腊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中华文化五千余年博大精深,我们的神话文化更是让大家津津乐道,故事中光怪陆离惊扰了一些浪漫人群,事实上,神话故事在某些方面来讲确实有一种不着实际的浪漫,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吗?为此,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最新希腊神话故事,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16 阅读全文

在公司我们经常被要求写各种文档,我们经常要借鉴参考不同的范文模板,借鉴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找到文档撰写灵感。写范文需要我们注意哪些方面?相信你应该喜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最新成语故事,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2022-12-14 阅读全文

1、孔子猜谜的幼儿故事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

2020-07-02 阅读全文

处理文档是大部分工作的一项必备技能,各种范文借鉴在平时越来越常见了。分析一篇优秀的范文是如何写出的,是不能跳过的一步,你知道怎么撰写一篇标准的范文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最新苏武牧羊的故事,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17 阅读全文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古代神话故事”相关内容。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的历史中常常出现的神话很具有代表性,故事中光怪陆离惊扰了一些浪漫人群,我们也许曾幻想过以后去见识见识那魔幻的世界。大家有收藏过这类型的神话故事吗?以下为我们为你收集整理的最新古代神话故事,请收藏好...

2022-12-15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希腊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中华文化五千余年博大精深,我们的神话文化更是让大家津津乐道,故事中光怪陆离惊扰了一些浪漫人群,事实上,神话故事在某些方面来讲确实有一种不着实际的浪漫,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吗?为此,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最新希腊神话故事,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