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汇总(4篇)

发布时间:2022-11-30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欣赏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我们的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精心为你整理的“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 篇1

x月x日上午,根据军训师总体安排,一团开展实弹射击训练。因伤病连无法参与,团部特组织其在紫金港校区东2教学楼101室统一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以及他们所怀有的理想、自信和担当,领悟共产主义“初心”。本次观影活动由一团政治处副主任马超老师主持。

一团希望求是学子一方面要勇于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研究社会,另一方面也要有实践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之中。

工业革命带来的固然是技术的飞跃,但人们对于利益的贪婪也被无限放大。“在你们,这叫利润。但对我,我叫它剥削。”这是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残忍谋利的控诉与批判,是对广大工人阶级的同情与呐喊。尽管我们看到马克思一家被法国驱逐,生计都很困难,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但他与恩格斯从未被自己的困难打到,他们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工人阶级受到的痛苦并为之斗争,他们的目光总能跨越自己的苦难而体察民心。此可谓真正的奋斗者。

影片中有一幕让人反思:“日夜工作不会危害健康。”“那只是不危害你们的健康,而不是那些童工。”碾碎了手指而被放逐的女工,日夜工作的童工,一张张痛苦呆滞的面庞。一个社会丧失了对他人最基础的人文关怀,无休止地把穷苦人民的身体与血泪压榨成利润,这是共产主义诞生的背景与原因。共产主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与中国古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方针不谋而合,也正是这份对所有人民一视同仁的关怀使得共产主义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新的台阶,民心所向变得无可撼动。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奋斗者,与前辈的环境不同,但精神一脉相承。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未来,为社会建设砥砺前行,我们在路上。

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 篇2

xx年x月x日下午我观看了电影《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神圣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未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那样对人类明文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并根据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

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 篇3

虽说目前本片已经有网络资源了,但基本上都是德语配音、中文字幕版本的,但其实这个德语配音版本并非影片的原音,影片的原音应该主要是法语和英语,所以网络资源的德语版本其实欣赏起来相当别扭。片中的英国戏份和英国角色,居然也都配成了德语!

而且,本片网络资源的字幕都做得比较一般,涉及大量政治、经济、哲学名词和历史名人的专有词汇,还是影院版的配音和字幕更标准、更靠谱,就拿我看过的本片网络资源里"FIX字幕组”制作的字幕来说吧,按说这个字幕组也是蛮有水准的字幕组了,在本片中也能把蒲鲁东、巴枯宁、魏特林这些历史名人的名字翻译得准确,但偏偏把马克思夫人的名字“燕妮”,翻成了“珍妮”,真是够让人无语的!

还有,能够看出"FIX字幕组”最后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很有心地在翻译时每一句都遵照了内地对于《共产党宣言》的官方中文译法,但是同样在翻译马克思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的书名时,却翻译成了《对批判性评论的批判》。而目前影院放映的国配版,无疑都不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翻译肯定更正规、更严谨,所以目前的网络资源并非观看本片的最佳选择,影院版才是!

我之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国配版,首先因为我是一个国配支持者,感觉这些年国语配音被影迷过于“妖魔化”了,虽然有一些配音不佳的作品,但国配出色的作品同样也有很多,比如说所有的好莱坞动画片,国配都相当出色,《指环王》系列等一些好莱坞大片,国配也相当经典!更不用说像《青年马克思》之类的非英语片,国配相对于原声的优势就更强了,而且听国语配音也绝对要比看字幕更易于影迷们理解和欣赏一部影片!

其次,就《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来说,国配也相当出色,将马克思、恩格斯、燕妮等主要角色的性格都配得十分鲜明,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片中充满大量的专有名词的台词,以及政治观点碰撞的对白,只有看国配版本才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剧情。

此外,《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具有一定水准、值得大家观看的一部影片。主要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崛起之路以及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虽然中国人对这两位“伟大导师”都十分熟悉了,但对于他们经历和事迹,大部分恐怕还都是“历史小白”吧。可能很多普通人都会误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人”发明的,而这部影片就可以起到“历史扫盲”作用,告诉你当时社会主义学说众多,但要么是蒲鲁东式的空谈概念,要么是魏特林式的狂灌心灵鸡汤,没有人能为工人阶级指出一条奋斗的目标和明路。

而马克思主义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所提出的“阶级斗争”理念让工人阶级走上了勇敢抗争之路,《共产党宣言》更是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奋斗目标。所以,最终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主流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些内容如果让大家看书,肯定大部分人都提不起兴趣,但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就可以轻松地了解马克思的生活、爱情、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充满许多政治内容,但《青年马克思》绝对不枯燥,主要角色都有非常生动鲜活的刻画,尤其是影片没有把戏份全都给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男性伟人,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和恩格斯的爱人玛丽这两位女性,在影片中同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魅力。此外,一些生活细节的描绘也很动人。比如说马克思穷困潦倒,去应聘个小职员,都因为字迹潦草而没有被录用。燕妮作为一名贵族小姐,跟马克思过着苦日子也能苦中作乐。影片的情绪情感也十分饱满,最后恩格斯激情演讲,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高潮戏,简直就是一出小人物的惊天逆袭的励志大戏,放射出昂扬的激情都把我给看哭了!

青年马克思电影观后感 篇4

仲夏酷热之际,一场不期而至的雷雨,暂时缓解了暑热,在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味道。就在这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我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

马克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在书本里的。在书本中的马克思,其实只是一个平面的、固化的、标签式的人物。而此次,在银屏上,为广大观众,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变化的、真实的平凡与伟大共生的鲜活人物。

影片节选了马克思在1843年至1848年间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的时间,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在承受各种阻力之下探求真理,不畏权威、成功地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世界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在以往的各种知识渠道里,马克思只是静态的马克思,在这次观影过程中,我直接感受到了一个饱满而真实的马克思!马克思也要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也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和物质上的困窘;马克思的生活是清贫的,清贫到以至于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马克思也需要用一份工作赚取微薄的薪水,用来支撑家庭的重担;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阻力,马克思也曾彷徨,也曾苦闷,也曾想到过放弃,也曾想感受到疲惫,也曾提到过厌倦。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从平凡中孕育出伟大,可以肯定地说,是依靠了他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朋友。第一个,是他的妻子燕妮。燕妮出身于贵族家庭,她放弃了高贵富足的物质生活,与马克思一道走上了拯救无产阶级的艰辛道路。她不仅是一个好妻子,还是一个好朋友、好战友、好导师,协助马克思完成一系列重大著作。马克思和燕妮患难与共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曲理想和爱情完美结合的交响乐章被后人传为佳话。第二个,就是恩格斯。恩格斯虽然出身于英国资产阶级家庭,但他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践行了这句名言!

我终于明白了,伟大也诞生于平凡!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虽然我们身处平凡,但是我们也可以朝着伟大前进!

延伸阅读

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大全


每当静下心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有没有什么感悟呢?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1

在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精神的天空之前,他们也曾是踌躇满志的青年,提出了对当时社会而言惊世骇俗的观点;他们追求纯洁真挚的爱情,却也为生活的艰辛烦恼不已;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

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中国青年热血沸腾、向往不已。关于电影观众年龄的统计显示,二十至二十九岁的观众占据了近60%比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从电影《青年马克思》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立志奋斗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青春美好而短暂,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珍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际遇,立鸿鹄志,践行一生,做实干家,永久奋斗。

缔结真挚友谊,追求纯粹爱情。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由此可见,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今日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与劳动群众一起成长和进步。

电影这样评价《共产党宣言》:“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既要有初心不改的坚持,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有责任和使命去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它的真谛。

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2

一直以来,马克思都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第一思想家”。作为青年人,在观看《青年马克思》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起来。作为这个时代的筑梦者,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七种能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终身学习、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电影描述了1843年的欧洲社会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刻画了马克思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层面的不懈探索,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曲折,在政府查禁和社会阻力的双重掣肘之下,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每当想起马克思的事迹,我都深深的被他的精神折服。他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他毕生的革命实践,是在对社会矛盾的亲身了解中探寻的一条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道路,他用自己结实的肩膀扛起了那个时代的重任,用自己的思想引领了一场社会变革,开创了崭新世界格局。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其精神,为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纸面上,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看落实,口号喊得响、步子迈得轻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青年干部要以踏实的作风、务实的心态,勇于直面挑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与成长。作为编办干部,要切实认清机构编制工作对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方法模式,为实现党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马克思主义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更应该是一个动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时刻谨记“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在新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中,我们终将成为托举中国梦的强力支撑,这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练就硬肩膀、敢挑重担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和谐稳定付出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3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年轻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的世界。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青年马克思》不仅是一部有意义、有意味的电影,还是一部贴近人心灵、情感的剧情片。在肆掠的时代风云、有志青年的聚首抗争、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深深激荡着每位观影者的心灵。

通过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帮助大家认真领会了青年马克思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以及看准目标、坚持不懈,砥砺前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马克思的精神成为当下青年一代的榜样,鼓励社区青年及青年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推动社区发展贡献力量。虽不能作出多么伟大的事,但可以用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用热情为群众提供服务,让辖区的居民群众到社区都切实感受到“福利温度”的热忱、温馨和幸福。

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4

《青年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的欧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电影再现了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影片中的两个女性亦大放异彩。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既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为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放弃优渥的资本主义家庭生活,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是无产阶级女性,贫穷没有限制她的想象,她心性通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思想永垂不朽。观影现场寂静无声,同学们沉浸在影片中,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索影片背后潜藏的思想和内蕴。

观看完影片后,党员“1+1”学习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针对影片进行了热烈讨论。工商管理162班的顾海英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影片中,马克思身处社会危机四伏的德国。当时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乌托邦思想、无政府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兴起客观上都是人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发出的诉求。卡尔·马克思从阶级出发,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眼界提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愧为“千年思想家”。市场营销152班的廖楚楚提到,她中学时代就看过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并深深地记住了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他人而献身。”看了《青年马克思》,更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同学们表示,我们现在大学生虽然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马克思的那种精神——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对得起马克思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精选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在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感觉心里多了一丝东西?为此,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篇1】

x月x日上午,根据军训师总体安排,一团开展实弹射击训练。因伤病连无法参与,团部特组织其在紫金港校区东2教学楼101室统一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以及他们所怀有的理想、自信和担当,领悟共产主义“初心”。本次观影活动由一团政治处副主任马超老师主持。

一团希望求是学子一方面要勇于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研究社会,另一方面也要有实践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之中。

工业革命带来的固然是技术的飞跃,但人们对于利益的贪婪也被无限放大。“在你们,这叫利润。但对我,我叫它剥削。”这是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残忍谋利的控诉与批判,是对广大工人阶级的同情与呐喊。尽管我们看到马克思一家被法国驱逐,生计都很困难,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但他与恩格斯从未被自己的困难打到,他们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工人阶级受到的痛苦并为之斗争,他们的目光总能跨越自己的苦难而体察民心。此可谓真正的奋斗者。

影片中有一幕让人反思:“日夜工作不会危害健康。”“那只是不危害你们的健康,而不是那些童工。”碾碎了手指而被放逐的女工,日夜工作的童工,一张张痛苦呆滞的面庞。一个社会丧失了对他人最基础的人文关怀,无休止地把穷苦人民的身体与血泪压榨成利润,这是共产主义诞生的背景与原因。共产主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与中国古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方针不谋而合,也正是这份对所有人民一视同仁的关怀使得共产主义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新的台阶,民心所向变得无可撼动。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奋斗者,与前辈的环境不同,但精神一脉相承。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未来,为社会建设砥砺前行,我们在路上。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篇2】

一生贫病交加、颠沛流离,却给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马克思在逝世后,被安葬在了伦敦海格特公墓的僻静角落,没有豪华的坟茔和高大的墓碑,但马克思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恰逢钱老师在课上推荐了《青年马克思》的电影,为了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我就在周末看完了这部电影。

电影《青年马克思》以君主专制下的欧洲为背景,以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奋斗为主线,讲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而相识相知,面对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危机四伏的欧洲大陆,面对无产阶级出现、工人组织陆续成立的现状,两位年轻人共同追求真理的过程。影片再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影片中的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产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他以坚定的信念改变了世界,也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共产主义的出现和传播让欧洲旧反动势力恐惧,共产主义席卷了欧洲、亚洲,蔓延至澳洲、美洲,共产党在六大洲相继建立,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以摧枯拉朽之势让一切反动势力胆战心惊。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可以封了莱茵报,可以暂时堵住我们的嘴,但是他们无法扼制我们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和信仰决定他的行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信仰,就会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拥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并且为之不断拼搏努力,应该通过理论学习、价值陶冶和实际行动催开“坚定理想信念”三色花。

通过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绽放飘香金桂花。理论学习始终是提升巩固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在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下工夫,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在信念上有正确的坚守,绽放飘香金桂花,更好地影响身边人,凝聚更大的精神力量。

通过价值陶冶,坚定理想信念,绽放深谷空幽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影响整个党的价值取向,只有党员干部一身正气、一心纯净,才能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好的作风是人的立身之本,应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绽放深谷空幽兰,不为豪华奢侈所动,不为灯红酒绿所迷,严以律己、恪尽职守。

通过实际行动,坚定理想信念,绽放热血红海棠。“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青年马克思在他高中的毕业作文中写下的一段洋溢着崇高理想和奋斗热情的文字。我们作为年轻的党员,也应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应该永葆进取之心,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自觉把个人梦想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坚定理想信念,绽放热血红海棠,积聚能量,为群众办实事。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一个人能成多大事都取决于他的理想信念。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信仰始终不渝,通过理论学习、价值陶冶和实际行动催开“坚定理想信念”三色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篇3】

电影《青年马克思》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导演哈乌·佩克是著名海地籍导演,在纪录片与故事片两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拍摄这部影片,哈乌·佩克准备了十年时间,2017年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影片上映。影片罕见地聚焦马克思的青葱岁月,艺术性地展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遇、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最终完成《共产党宣言》并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传奇过程,生动刻画了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以及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人生道路。《青年马克思》在国内上映后引起强烈关注,取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影片中制作者的不少巧妙构思和艺术手法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难以察觉,但正是由于这些艺术实践,使得观众更顺利地进入故事,这或许会为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一些启示。

化繁为简

影片所展现的是马克思26岁到31岁在思想上实践上取得“双重飞跃”的关键5年,简洁生动地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正是这五年的艰苦研究和革命实践,马克思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同时也走上了工人运动领导者的位置,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纲领。

马克思年轻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理论家和革命者,当时的欧洲正值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许多新的思潮也因此产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主张流派纷纭。影片要展现马克思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上的“双重成长”,难免要引入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如果完全精准复原史实拍成电影,很容易会让观众陷入每分钟都见到陌生配角的局面。拍摄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显然不能这样做。除此之外,展现一种思想的成长,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角度来讲也不容易。马克思的学术成就来自艰苦的思考和研究工作。而在电影里,若一直拍摄马克思伏案奋笔的画面,则很难产生对观众的吸引力。

于是,影片在整体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选取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理论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蒲鲁东,另一个是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琳。通过马克思与这两个人的辩论,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变革,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新纲领,将国际工人运动带入新时代。而马克思离开德国到法国并与恩格斯见面,则由另一位线索人物——曾经的《莱茵报》主编卢格来完成。这与史实其实有出入,马克思并不是在找卢格“讨薪”时与恩格斯结识的。而影片这种“方便处理”,除了表现马克思革命生活的艰难之外,也增加了戏剧巧合,同时还避免了加入过多的配角人物。因此,把握了蒲鲁东、魏特琳和卢格这三个配角人物,观众基本上就可以看懂影片的核心矛盾。

就这样,影片从马克思与蒲鲁东、魏特琳见面,提出对他们的质疑开始,经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刻画,到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工人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胜利为终止,完整地表现出马克思及其《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和巨大价值。这种化繁为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给影片以良好的故事基础。在影片的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的演讲得到了国际工人代表的一致支持,马克思的理论取代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工人代表普遍支持的纲领。魏特琳及其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行动纲领退出历史舞台,蒲鲁东也远离了工人运动。之后马克思在恩格斯和燕妮的支持下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海边交谈,提到他要完成《资本论》,在任重而道远的感情氛围下,昂扬又不失厚重地收束全片。

由小见深

对于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个人生涯的观众来说,影片在细节上也有不少让“深层次”观众会心一笑的时刻。譬如,一个是影片对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帮助的刻画,另一个则是燕妮对马克思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贡献。

影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见如故,二人在巴黎的小酒馆里畅谈。电影除了用下国际象棋来表现两位年轻思想家的思想碰撞之外,还特别插入了恩格斯问马克思是否读过英国经济学家著作的情节。马克思表示愿意阅读,恩格斯继而问马克思是否能看英语,马克思表示自己可以很快学会。看到这里,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心得的观众,肯定能意会导演的意图——马克思理论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并由此提出了改变生产关系是消灭剥削的唯一方法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26岁的马克思在遇到恩格斯的时候,从恩格斯介绍的著作里得到了经济学方面的刺激。恩格斯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群体,他也与女工玛丽·白恩士相恋并共同为工人权益努力抗争。恩格斯对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也给了马克思实证的研究资料。这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在小酒馆的这一两句对话,实际上点出了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理论营养,也为马克思片尾时提出写作鸿篇巨著《资本论》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还有一次描写马克思在比利时困居时,恩格斯给马克思一家提供了经济上的救助。这当然是为人所知的马恩之间的伟大友谊,而在这段剧情之前还有一处伏笔值得注意。马克思到邮局申请一份抄电报的工作,却因为字迹太过潦草而被拒之门外。在影片的结尾处,涉及马克思字迹潦草的情节再次出现。在恩格斯誊写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草稿的时候,恩格斯认不出来马克思写了什么。这时燕妮接过草稿,准确地找到了应该衔接的段落。这一处安排颇为用心。对马克思和燕妮的感情有更多了解的观众,看到此处令人感动不已。马克思手稿字迹确实比较潦草,燕妮协助抄写、誊写,为马克思著作得以顺利出版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都知道燕妮是一个贵族家的大小姐,她陪伴马克思一生并不仅仅是“贫贱不能移”的忠贞爱情所致。在反动政府的禁言管制下,马克思和燕妮从德国辗转法国、比利时等地,生活坎坷不断,燕妮对马克思充满了信任和爱,在艰难岁月里与马克思风雨同舟。同时燕妮也是一位非常有学识、有胆识的知识女性。她对马克思的爱和帮助不局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还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坚定支持。影片所描写的这个辨认手稿的小桥段,指向了燕妮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对马克思的重要性,从侧面刻画了燕妮的形象,也展示出马克思和燕妮之间心有灵犀的情感关系。而灵魂伴侣对于观众而言,是真实而深沉的内心情感渴望,这对于观众而言是极富感染力的。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刻画并落实于人物之间微妙动人的细节中,也是这部电影更加亲近观众的重要原因。

正是上述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青年马克思》在一部电影的体量内,生动、简洁地展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当然,除了上述特点,《青年马克思》还有众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它尽量淡化影片的政治属性,而将重点落在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生动真实的刻画上,拉近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形象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普通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并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能够被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情怀志向所感动、所吸引,由此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认同,被他们的信念和勇气所感染与净化,备受鼓舞与教育。比如,影片对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氛围富有质感的和高质量的艺术还原呈现,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艺术认同感和时代代入感,从而对影片产生认同感。还有,影片中人物台词的中文译制配音也十分精彩,从夫妻间的柔情、朋友间的热情,到学术辩论的激情、革命者的豪情,在各种情境下都准确地拿捏分寸,展现出角色之间的思想碰撞,精准传达出人物的思想内涵,形成观众观影时的戏剧张力。

当然,影片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鲜明不同展示得不够清楚。影片末尾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演讲都提及了阶级斗争的必然和客观性,但因为前文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交代不够集中,所以观众可能还是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质的飞跃。这一点对于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的观众,也许不构成问题,但对于不太了解这一背景的观众来说,结尾带来的感动可能就会打些折扣。

自上映以来,《青年马克思》在国内的票房已突破两千万元人民币。在上映首月,保持了每周一百万元至四百万元的稳定高速增长。首个周末之后,在猫眼和淘票票购票平台上都取得了8.2分的高分口碑。上映一个月之后,在猫眼平台评分稳步上升至8.4分,淘票票评分上升至8.3分。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而作为主旋律电影,该片不俗的艺术质量也是影片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可见,在电影观众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还是要从艺术质量入手,把艺术质量当作生命线。有了艺术质量作为根基,主旋律电影才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口碑。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篇4】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德国及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创作了《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

电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从相遇开始一直到他们最终创立《共产党宣言》,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主要写的是马克思24岁之后一段时间的故事。马克思24岁时,由于没有当成大学教授,只能去《莱茵报》当主编。可是他的观点太激进了,受到政府的抵压,最终《莱茵报》解散了。后来,他遇到了恩格斯。恩格斯本来并不喜欢做一位资本家,但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帮助马克思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他竟然还是当了很多年的资本家。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工人发声的过程中,当然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当时工人运动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两个战线都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大,就足以推翻当时的反动政府,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必须要为工人树立一个纲领,让他们能够内心非常服从地去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纲领自然就是《共产党宣言》。

看完整部电影,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的评价。

马克思的伟大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不断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最初的马克思就职于一家报社,结果因为马克思的直言,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这一次次的驱逐,为其日后思想的形成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正是马克思最为打动人的魅力所在。不怕困难,不惧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挫折中仍然不放弃战斗的精神和姿态,不放弃对真理的探求和思索。他为谋求人类社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心思始终如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学习马克思这种不畏艰难的宝贵精神、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时刻把初心挂在心上,把使命记在心间,将初心坚持到最后,将使命完成到最好。

伟人也是人,也需要面对生活的琐碎。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但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那么爱他,能够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的美丽燕妮做妻子,即便是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中依然与他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真实的马克思有血有肉,不惧怕困难,更珍惜爱情,为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我们虽然平凡,但可以向着伟大前进!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分享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在看完《青年马克思》之后的感悟是什么?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 篇1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长虹街团工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组织青年社工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作为青年社工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 篇2

电影《青年马克思》记录了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前的几年青春时光,既显现出了其关心人民疾苦,为探索真理将笔杆当武器的高贵品质,又弥漫着其为人夫为人父所要面对平常生活的人间气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马克思这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展现的真实而透彻。

马克思的伟大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不断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最初的马克思就职于一家虽然对现实不满但语调相对柔和的报社,结果因为马克思的直言报社被封,马克思被驱逐,从普鲁士到法国再到英国。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驱逐当中,马克思逐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这对其日后思想的形成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正是马克思最为打动人的魅力所在。不怕困难,不惧危险,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挫折中仍然不放弃战斗的精神和姿态,不放弃对真理的探求和思索,其为谋求人类社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心思始终如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有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学习马克思这种不畏艰难的宝贵精神、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时刻牢记我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真正把初心挂在心上,把使命记在心间,将初心坚持到最后,将使命完成到最好。

马克思的平常是真实展现出来的,是靠日常的点滴串联起来的。伟人也是人,也需要面对生活的琐碎,面对物质的困窘,但同样也可以拥有真挚的爱情。马克思的生活无疑是清贫的,清贫到连养育妻女都感觉到困难重重,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但马克思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那么爱他,能够为他放弃优越家庭环境的美丽燕妮做妻子,即便是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中依然与他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同甘共苦。这种真挚的爱情即便在现在看来也是弥足珍贵,君不见有多少恩爱夫妻在生活的压力下只剩下柴米油盐争吵羁绊,爱情在逐渐麻木中再也不见,甚至就此分道扬镳的也不算鲜见。真实的马克思有血有肉,不惧怕困难,更珍惜爱情,为处在人生负重期的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惜爱情,珍惜家人,每一个平常人都可以把生活过得滋润、舒心。

马克思伟大而又平凡,我们虽然平凡,但可以向着伟大前进!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 篇3

由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青年马克思》,于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政治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这次选择五四青年节后在中国公映,可谓是一次向中国青年们的献礼。

参考文化在观影中惊喜地发现,有许多年轻人前来观影:根据猫眼电影所提供的观众画像:年龄在20至29岁的观众高达58.4%(数据截至5月6日中午12时——本网注)。而且,男性和女性观众的数量基本持平。

两位惺惺相惜的年轻人

《青年马克思》讲的是两位年轻人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创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精神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给观众的是:先于这些身份,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

他们所处的阶级大相径庭:《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买烟时讨价还价,女儿生病却无钱医治,拖欠他的稿费也无法付清。

恩格斯则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其父亲在英国拥有十余家大型纺织厂。但恩格斯作为父亲工厂的代理人,对父亲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极其不满。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始于文字,始于思想。恩格斯熟读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马克思即便一开始“傲娇”地称恩格斯为“门外汉”,最后还是透露出他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赞赏。

在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是依仗恩格斯的经济帮助才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们是朋友,是革命同伴,是彼此的精神领袖,更是灵魂伴侣。

比姬·克里普斯在《青年马克思》中饰演燕妮

两段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

《青年马克思》着了很多笔墨去描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爱情故事。

无独有偶,这两段爱情故事都跨越了金钱和阶级,可歌可泣。

出自德国名门望族的燕妮,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马克思这个“无宗教信仰的犹太男孩”。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燕妮也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

家财万贯的恩格斯,却对父亲工厂中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玛丽一见钟情。

这两段打破阶级壁垒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年轻女性观众。我们在银幕前看到的,不仅是爱情的可歌可泣,更是年轻人对于伴侣的理解和扶持。

燕妮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富家女,她的思想境界非同寻常。她曾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取过一个名字:《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见她对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事业的深刻理解。在马恩合著《共产党宣言》时,很多难以辨认的手稿都是她负责校对的。电影中马克思去邮局求职时,邮局人员对于其笔迹的否认也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恩格斯在电影中是这样评价燕妮的:您真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而玛丽作为一个工人,也对恩格斯的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布鲁塞尔帮助马恩与正义者联盟见面,在合著时点灯熬油,陪伴恩格斯。

如同《万物理论》不仅是史蒂芬·霍金,更是简·霍金的故事。《青年马克思》也是燕妮·马克思和玛丽·恩格斯的故事。

笔杆子下的无产阶级革命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

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

如同马克思在片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这杆笔如同真枪真刀一样锃亮,犀利无比。

《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不断被翻译和影印,如同电影片尾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

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仍然被人类不断追寻着。而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去重读这段历史。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 篇4

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学习的一种良好选择,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历数曾看过的与国家、与党有关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高山下的花环》、《我和我的家乡》等等,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青年马克思》,记得是在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和支部党员一起观看。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以及恩格斯与与玛丽的志同道合。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家缠万贯但满怀抱负,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友谊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共产党人热血沸腾、向往不已。

观影体会之一,就是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观影体会之二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观影体会之三就是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广大的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目前中国的扶贫攻坚战,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精准扶贫,真抓实干,让群众早日脱贫,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观影体会之四就是自己共运史政治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起源,以及19世纪社会运动的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因此在观影过程中几个角色为什么争执、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在同伴中显得那么特立独行,看得有些一头雾水。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对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以及他们和马恩的关系,尤其在后半段批判魏特林、正义者同盟会议上,恩格斯举着马克思的文章主导与魏特林等人激烈争辩,正义者同盟改名共产主义同盟,魏特林等人出局,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才看得明白他们和马恩的激烈争执的原因。观影之后了解了影片里面出现的各派别历史人物,对理解马克思主义起源,相信会很有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这次观影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感情充沛的,更令人尊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和他们伟大的友谊,看到了两个伟人背后的故事。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马克思,作为共产党员们,最好的行动就是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提高自我先进性,传播正能量,更好地认清中国和当今世界形势,更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政策制定,在实践中引领身边的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观电影《青年马克思》有感推荐(5篇)


一个人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在繁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乏味而单一,观赏作品等于充实自己的生活,你在看完《青年马克思》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或许"观电影《青年马克思》有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电影《青年马克思》有感【篇1】

《青年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的欧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电影再现了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影片中的两个女性亦大放异彩。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既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为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放弃优渥的资本主义家庭生活,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是无产阶级女性,贫穷没有限制她的想象,她心性通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思想永垂不朽。观影现场寂静无声,同学们沉浸在影片中,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索影片背后潜藏的思想和内蕴。

观看完影片后,党员“1+1”学习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针对影片进行了热烈讨论。工商管理162班的顾海英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影片中,马克思身处社会危机四伏的德国。当时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乌托邦思想、无政府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兴起客观上都是人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发出的诉求。卡尔·马克思从阶级出发,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眼界提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愧为“千年思想家”。市场营销152班的廖楚楚提到,她中学时代就看过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并深深地记住了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他人而献身。”看了《青年马克思》,更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同学们表示,我们现在大学生虽然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马克思的那种精神——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对得起马克思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

观电影《青年马克思》有感【篇2】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年x月x日下午,xx区xx街道xx社区组织辖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在职党员等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课堂。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年轻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的世界,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观影让马克思主义这个神圣的名词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然身体不年轻了,但是在学习上永远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争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xx社区不断丰富阿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党课形式,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党员们喜爱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先进性思想,增强爱国意识。从时代久远的经典篇目,到紧握时代脉搏的炫酷大片,永葆党员们“脚踩泥土,仰望星空”的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观电影《青年马克思》有感【篇3】

这部电影完全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和命题一样沉重又诙谐。沉重,是因为这曾是历史的一部分;诙谐,是因为不曾想过伟人的很多面也像现在的我们。

w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从没预期过任何一点波澜,仿佛它就应该是这样平铺直叙,平淡如水的。因为那是历史人物,是理论的代表。他们的生活细节,只帮助我们理解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但在脑海中不论看多少次生活琐事,还是无法忘记他们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有人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像是一本流水账。还有人调侃说可以直接用作马克思理论的课堂辅助教学,大家都晓得,这是认为无聊的意思。但伟大的理论诞生于此,也是源于平凡,却创造不平凡。

我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不叫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且海报上也只有马克思一人的侧面,大概是想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是想为大家展现另外一面的马克思。后来才发现,这部电影的核心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其余,只是让我们更理解这个男人,而不是这个伟人。

比起现在什么都想拥有的我们,那时候的追求更纯粹。

可能是想的太多,我总感觉现在的人们太不容易被满足了。接纳事物的时候从不多面考虑,只一味看到它们的好与不好。从不考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别人做了多少妥协和忍让,只一味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丢了多少便宜。对可以让自己增长见闻的事情完全做到充耳不闻,对闲言闲语深信不疑。八卦是生活的全部,知识全是高考生才需要学的事儿。什么时候大家都对进步自己这件事这样缺少欲望了呢?

我不懂,但也懂。

因为选择上重大的责任只能择一,而很难兼顾。为了理想是否可以放弃儿女私情和美满家庭,这又是很多可以思考的方向。在某种层面来讨论,每个人都有无法兼顾的那一层。故而很多人选择了轻松,只是不想自己活得太累,又是一种解释罢了,每个人都如此。

然而我有点羡慕那个追求精神的时候,物质还未如此丰富,人们追求的是自我的提升和不是奢侈品包包价格的提升。电影里他们并没有被包装成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而是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生活的普通人,但却创造着不普通的梦想。

可能我喜欢的不是这部电影本身,是里面确实存在的人物。有没有过多美化我不清楚,但他们确实伟大。同为青年,虽然我们一样普通,但我们没创造出他们的不普通。我们共同经历着生活的不易,但却没有他们那样的不容易。

一直觉得有种系列的电影是应该抛开电影本身去讨论的,因为不论剧情是什么,都能成为指引人生的灯塔。那是历史,是创造我们如今美好生活的基石。

不论到什么时刻,思想还是主宰的本身,这在历史上曾多次被验证,被经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没什么理由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我很喜欢。

观电影《青年马克思》有感【篇4】

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学习的一种良好选择,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历数曾看过的与国家、与党有关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高山下的花环》、《我和我的家乡》等等,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青年马克思》,记得是在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和支部党员一起观看。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以及恩格斯与与玛丽的志同道合。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家缠万贯但满怀抱负,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友谊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共产党人热血沸腾、向往不已。

观影体会之一,就是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观影体会之二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观影体会之三就是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广大的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目前中国的扶贫攻坚战,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精准扶贫,真抓实干,让群众早日脱贫,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观影体会之四就是自己共运史政治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起源,以及19世纪社会运动的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因此在观影过程中几个角色为什么争执、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在同伴中显得那么特立独行,看得有些一头雾水。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对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以及他们和马恩的关系,尤其在后半段批判魏特林、正义者同盟会议上,恩格斯举着马克思的文章主导与魏特林等人激烈争辩,正义者同盟改名共产主义同盟,魏特林等人出局,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才看得明白他们和马恩的激烈争执的原因。观影之后了解了影片里面出现的各派别历史人物,对理解马克思主义起源,相信会很有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这次观影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感情充沛的,更令人尊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和他们伟大的友谊,看到了两个伟人背后的故事。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马克思,作为共产党员们,最好的行动就是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提高自我先进性,传播正能量,更好地认清中国和当今世界形势,更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政策制定,在实践中引领身边的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观电影《青年马克思》有感【篇5】

这次看了《青年马克思》之后,我又继续寻找到了很多关于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的影像资料。看完这些,我受益良多,感慨颇深。

我看所看到的是,1835年8月,17岁的马克思在他高中毕业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透过这段饱含真情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一颗崇高而炽烈的初心。

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不单是一种志向、一种抱负、一种担当,对于马克思来说更是终其一生的考验和磨砺。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饱尝艰辛而初心不改,用奋斗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就要从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伟大人格中检视和滋养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观看《青年马克思》有感通用4篇


一个人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个作品将彼此的距离拉近,感受这你我之间的共同点在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感觉心里多了一丝东西?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观看《青年马克思》有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观看《青年马克思》有感 篇1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年x月x日下午,xx区xx街道xx社区组织辖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在职党员等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课堂。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年轻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的世界,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观影让马克思主义这个神圣的名词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然身体不年轻了,但是在学习上永远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争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xx社区不断丰富阿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党课形式,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党员们喜爱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先进性思想,增强爱国意识。从时代久远的经典篇目,到紧握时代脉搏的炫酷大片,永葆党员们“脚踩泥土,仰望星空”的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观看《青年马克思》有感 篇2

我观看了一部电影――《青年马克思》它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的经历。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以及他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影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中学生的学习中更需要这种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中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斗争者。思想是他的武器,批评是他斗争的方式,“要么斗争,要么死亡”是他奉行一生的信条。但是他又不仅如此,他更是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

他是一个坚定的斗争者。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他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解放全人类。为了这个目标,他从不向思想妥协。当马克思发现他所热爱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不合理后,他毅然放弃它,选择去成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也从不向现实妥协。当他发现自己的思想触犯了统治阶级意志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孔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若按孔子的标准,马克思可确确实实是个“成人”了。

他是个荒诞的斗争者。身为“成人”的马克思固然让我们佩服,但正是他的这股不妥协的毅力使他成了一个荒诞的斗争者,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因为,他的敌人是整个时代。马克思再怎么有能耐也不过是个凡人。他那微薄的力量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好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大海,泛起些许涟漪,然后无影无踪。因此马克思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荒诞的悲剧,他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样的马克思颇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巨人。神话中巨人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到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手中滑落,滚到山底。他便只好走下山底,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如此,日复一日,陷入了无止无息的苦役之中。

由此看来,马克思与西西弗斯的荒诞经历似乎是可笑、绝望、毫无意义的。可是真的就是这么悲观吗?法国哲学家加缪对此提出了其独特的思考。他对此指出,“西西弗斯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啊,一个充实的人生难道不就是一个足够有意义的人生了吗?马克思也是如此,他一生或许都在失败,但他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目标,可以说,他是死而无憾的。不仅如此,马克思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沮丧,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这本身就十分有意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写”的人。诚如加缪所言“反抗将自身价值给予了人生,贯彻人生的始终,回复人生的伟大。对眼光开阔的人而言,最美的景光莫过于智力与超过人的现实之间的搏斗。”

马克思的坚定、荒诞的斗争使他成为了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其实,生活本身苦难无数也十分荒诞。我们每天努力学习,可成绩却不进还退;我们期望与朋友相聚,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后又要分离;我们追求快乐,可无论是怎样的礼物,怎样的狂欢,怎样的甜言蜜语,最终都会黯然失色,归于平淡。我们好像那只凭一己之力去阻挡马车的螳螂;好像追逐太阳的夸父;好像推巨石的西西弗斯......我们就这样被卷入了生活这一出无休止的荒诞悲剧中。这样看来从荒诞中走出来,成为伟人的马克思对于我们又有了新的意义。

马克思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在荒诞中成长的道路。那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并不沮丧与绝望,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

我们在认识到生活的荒诞与无奈的同时,要意识到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是生活这出悲剧的主角。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荒诞,失去了“我们”都毫无意义。没有了“我们”的存在,一切的美好都灰飞烟灭。

正如加缪所说,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也正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是这出悲剧的主角,我们有选择这出悲剧的走向的权利。我们还有与荒谬斗争的机会。马克思和其他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在自己的荒诞悲剧中度过了一生。虽然最后所有人都以死亡为自己的剧本划上了句号,但是,因为不凡的斗争,马克思的剧本在随后又被无数人划上了无数的逗号,并成为了“人类历史”这场宏伟的悲剧中最闪耀的一段。

荒诞固然令人可怕又无奈,斗争也不见得会成功,但是,如果不斗争就永远都不可能成功,而斗争的人无论成功与否,其人生都必然是充实的,辉煌的,有意义的。因为“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了。

所以,不要再悔恨自己徒劳无功;不要再害怕现实冷酷严峻;不要再担心未来充满荆棘。活在当下,只要让自己问心无愧,勇敢地向自己的追求奔跑,就是最大的成功。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加油努力。

观看《青年马克思》有感 篇3

卡尔·马克思是全世界的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他是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社会学家,共产主义者,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历史上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级人物。通过观看有关他的影视影片,我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他所处时代,他的生平事迹,他的精神及一代伟人的诞生。

通过相关视频可以得知,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他很聪明,对于自己的理想目标及工作很明确。为了更好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1936年,他来到了柏林大学。在这里,虽然他主修的是法律,但是他热爱的是哲学,没有人能阻止一颗热爱之心,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哲学研究上。他对哲学的研究是非常之重视,觉得哲学才是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工具,它值得他学习。

在学术上,不得不说,他是非常舍得下功夫的人。他刻苦钻研,爱思考问题,并虚心向新来的老师请教不懂之处,在新来老师的建议下去图书馆看关于黑格尔的书,然后自己再消化,认真思考,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沉淀。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几天,直到把从黑格尔的书中领悟出思想,完成思想的沉淀。这是一种对学识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这一期间,他加入博士俱乐部,与青年黑格尔派保持联系,并参加了许多学术交流会,这对于自身对哲学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帮助。马克思是个理性的人。当青年黑格尔派失去了初心,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不一样了,马克思指出错误,毅然决然与他们断了联系。这体现出了马克思的果敢。

在爱情上,不得不说,一代伟人身后,总会有一个给力的女人在支持着他,而燕妮,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燕妮,不束缚于世俗的等级观念,对于爱情与婚姻观,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燕妮在面对哥哥对她与马克思婚姻的劝阻时,她说:真正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她爱他的是梦想与才华,我是自由的,我爱马克思。她与马克思是真正的是灵魂共鸣,他们是真正的自由人。显而易见,燕妮是个思想境界很深的人,懂得真正的自由和爱。她对于马克思而言,不仅仅是妻子,而且是思想上的知己,他们属于同一类人。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千金易求,知已难求”,得一知己,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就像我得到一个不二家的棒棒糖,吃的好,心情好,不亦乐乎。

在相关视频《领风者》中,在马克思的中学毕业演讲上,从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事多考虑》,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崇高理想:帮助穷苦人,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无疑,马克思有一颗博爱的心。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是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没有哲学,他就不能前进。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什么马克思会对哲学那么认真上心,全是因为,这可是一个可以改变全世界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将会用在全人类的幸福上,这是多么值得去学习的啊!他体谅同情穷苦百姓,为无产阶级努力奋斗,渴望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为什么马克思会有这样的的抱负与理想呢?我想,马克思的这一理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密不可分。

当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讲究等级,法律维护的仅仅是少部分人的权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法律是私有者对穷苦百姓施压的法宝,而穷苦人是受苦受累,不幸福的,这个时代可谓是少部分人的天堂,多数人的地狱。

在达官贵族享受真美味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时,总会有一大批人在小口小口地吃着可能是最后一餐的食物。一边是达官显贵在软绵绵的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进入梦乡,另一边的人却是在冷似铁的被窝里想着明天的食物去哪里找。这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动荡,混乱,一小部天堂,一大部地狱的时代,就像外表包装华丽,但里面却是一颗正在等待爆发的炸弹。资产阶级猖獗,对劳动人民无情的压榨,自由与平等成为空话,所处这样”一个时代的马克思,清醒地认识到改变现状的重要性。他开始与时代的不公反抗,我想,理想就是要从当前实际进行改变,才有所谓的未来。

1842年,马克思为《莱茵报》撰稿并成为该报编辑。他总是站在穷苦人的角度,去为他们发声,也为此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报复。马克思可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枪口,没有其他人的惊慌,而是保持镇定,客观的分析事实,让来抓他的士兵无可奈何,生气离去。面对普鲁士政府的压迫,马克思拒绝向罪恶的资产阶级低头服从,从不畏惧,从不退缩。无奈,在1843年的时候,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菌报》编辑部,同年秋天,他与燕妮一同踏上了流亡之路,开始了他颠簸流离的巴黎生活。与卢格等人一起出版了《德国年鉴》杂志,并在这里,正式与恩格斯成为朋友。在这里,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强强联手,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研究,并在相处过程中,两人认可了彼此,达成了思想上的共鸣,成为一生挚友,结成牢不可破的友谊。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极大,若没有恩格斯无私的资助,马克思也许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全人类解放事业。而是得不得不为现实的生计,吃穿保暖所顾虑。毕竟理想很滴,现实很骨感!在思想上,马克思是富有的,但在物质上是严重匮乏的。

后来,他们两个加入了正义者联盟,即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5年,他与马克思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8年,《共产党宜言》诞生,法国大革命像星火燎原般在欧洲蔓延开来。

法国大革命后,马克思的人生更加的颠沛流离。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换言之,我们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坚信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新时代中国人应该怎样运用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具有与时俱进性,不能生搬硬套。根据中国实际,我们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它使我们中国从弱小变得强大,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有强大。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全正确的选择。

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而言,我们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把它当成我们的一种习惯。

马克思,他首先是个革命家,然后才是马克思,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他,值得我们去学习。

观看《青年马克思》有感 篇4

《青年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的欧洲,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电影再现了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影片中的两个女性亦大放异彩。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既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为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放弃优渥的资本主义家庭生活,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是无产阶级女性,贫穷没有限制她的想象,她心性通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思想永垂不朽。观影现场寂静无声,同学们沉浸在影片中,陷入深深的思考,思索影片背后潜藏的思想和内蕴。

观看完影片后,党员“1+1”学习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针对影片进行了热烈讨论。工商管理162班的顾海英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任何友谊都无法比拟的。影片中,马克思身处社会危机四伏的德国。当时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乌托邦思想、无政府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兴起客观上都是人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发出的诉求。卡尔·马克思从阶级出发,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眼界提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愧为“千年思想家”。市场营销152班的廖楚楚提到,她中学时代就看过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并深深地记住了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他人而献身。”看了《青年马克思》,更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同学们表示,我们现在大学生虽然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具有马克思的那种精神——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对得起马克思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

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6篇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你是否为写安全教育片观后感而苦恼呢?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 篇1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交通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周日,我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片,片中从避震、溺水救人、交通事故、火灾、水灾等各个方面对同学们都进行了安全教育,让我懂得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与安全事件时,我们应如何应急避险,学会自救与助人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当发生地震时,我们要赶快逃到操场的空地上,但不能乘坐电梯。如果是在高楼或室内来不及向外跑,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头部,尽快躲到洗手间,或者上面没有悬挂物的墙角。

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 篇2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来临。暑假是学生意外伤害高发期,加强学生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暑期学生安全不能“放假”。

据了解,家长监管不力是主因。 暑期放假了,离开了学校的监管,孩子们最喜欢去哪里呢?调查发现,网吧、沟塘河流等都是学生爱去的地方。在一些游泳池、沟塘、河流等,都能看到孩子们游泳消暑的身影;此外,在一些黑网吧里,也经常能看到一些中小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

家长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是事故主因。父母因忙于上班根本没时间去照顾孩子,只能让孩子和其他同龄人一起玩,使得学生暑期安全“脱位”。同时,中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增加了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加强监管规划暑假生活,确保广大青少年学生暑假期间有乐又有学。

每年暑假前夕,教育部门及学校都会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游泳安全、防火防电等,并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向学生家长下发《告家长书》。

暑假期间,家长应接过学校的监护“接力棒”,有意识地多与孩子进行有关安全的交流,提高安全意识,让孩子尽可能地远离河流、水库、池塘等事故易发场地,玩耍时应结伴而行,并引导孩子有节制地健康上网等。

此外,家长对孩子的暑假生活要有规划,切不可放任不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或适当地参加一些类似小记者夏令营等健康有益的活动,这有利于扩充知识面,丰富学生暑假生活,提高素质,切实让孩子们过一个健康向上、平安愉快的暑假。

除了家长要加强监管外,社会相关各方还应加强安全提醒和防护,对于那些容易发生事故但孩子们又爱去的地方,要加强设施的安全检查,竖立安全警示标语,加大巡查密度,增强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 篇3

前几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校园安全教育》影像后,学到了许许多多安全知识。

那一幕幕触目惊心场面,那一个个血淋淋数字,让我更加感到生命可贵,安全重要。

我们身边也有过许多不幸事情发生,有时,因为一些小事处理不好,缺乏安全意识,就造成了不可收拾后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安全,了解更多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当我们遇到灾难时,不能慌张,一定要保持冷静,用适当方法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在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里,其实每时每刻都会有危险,只要你稍不留意,它就会遇到危险,受到威胁。要知道,每天因为事故身亡小学生就有上百个了,这沾满血腥数字,不只是数字那么简单,那是一条条有血肉生命啊!这血教训时刻警惕着我们:安全是生命前提,要珍爱自我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而人生花季只有一次,青春焰火夜只绽放一次,我们怎么能不珍惜这段美好时光呢?所以,我们要以安全为首,敲响安全警钟,热爱生命,奏响生命乐章,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

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 篇4

火,自古以来便被人们奉若神灵,它是古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它也是最容易伤害我们的事物之一。每年,我国因各类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不下十几亿。由此可见,火灾的破坏力有多大了。因此,必要的火灾应急措施及相应的自救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我在20xx年10月13日下午观看了学校播映的安全教育片后。学到了不少关于火灾自救及避免火灾的知识。例如,在突遇火灾时,千万要冷静,切勿惊慌,应尽快找到出口逃生,千万不要搭乘电梯;同时,应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因为火灾当中,因烧伤死亡的人不多,大部分死亡的人都是由于浓烟而窒息死亡的。火灾发生时,应尽量保护口鼻;当家中出现煤气泄漏时,切勿开灯检查或打电话,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同时立即关闭气阀;若煤气瓶发生着火现象,应立即用湿毛巾盖灭,然后把气瓶倒置于冷水当中……

自救是必须的,然而更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影片中还提到,应时刻注意防火,出入家门应检查煤气阀门;商场楼梯过道等逃生通道切勿摆放杂物,应预备灭火器或沙子;应定时检查灭火器的使用日期并注意更换,不要乱扔烟头……

只有做到“防”“救”结合,才能减轻火灾带来的伤害。

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 篇5

今天早晨,我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片,里面主要讲当地震、溺水、火灾、交通事故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马上跑到操场空地上,抱头蹲下。如果来不及的话,要注意保护头部,躲到桌子下面去。

我们在游泳的时候,要有大人陪同,不能在游泳池里嬉戏打闹。当有人溺水的时候,不要自己去救人,要去找大人或者救生员来救人。

当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离,不能乘电梯。如果无法逃离,应该躲在有窗户的房间里,打开窗户向外大声呼救。

在马路上行走一定要靠右行,过马路时,要看清楚红绿灯,不要跟汽车赛跑,不要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以后再出现这种危险的时候我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多学一次安全知识,多进行一次安全演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就多了一次逃生的机会。

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

安全教育电影观后感 篇6

星期二的班队课,卞老师让我们看了《安全教育警示片》。

我看到片中起火的情形,有的是一个宿舍里,因电线短路而发生了火灾,那一个宿舍里的四位女生,不懂得自救,所以从六楼跳了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啊!她们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

还有溺水这一安全事故,有的是一群小孩一起去沙滩上玩,不仅篮球掉入水中。有一个小男孩把衣服脱掉,跳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这样,没过多久,那个小男孩突然失去了平衡,他的伙伴去救他,不但救不了伙伴,连自己也没有上来,真让人痛苦啊!(之类的事情有许多)

片段中有关于交通事故可不少哇!有两汽车不知道保持前后距离,就会发生碰撞。行人不走斑马线,反而要乱穿马路,不看红绿灯的汽车,根本不把红绿灯当成一回事,酒后驾车,大雾天不开大灯,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追尾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甚至新闻里每天多有!如:高速公路撞车或者什么的,哎,开车的人们要注意哦,不要以为路上没车,就开超速车!

看了以后,我发现这些火灾多是从一件小事成了大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时候是可以避免的,如溺水、观潮什么的。溺水:如果是物品坠入水中,千万不能在没有打人的陪同下,就擅自下入水中,这样是非常危险。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也很珍贵、脆弱的,请让我们一起注意安全,能不发生危险,尽可能不要发生,保护自己的生命吧!

最新电影《夺冠》精彩观后感合集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夺冠》观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电影《夺冠》精彩观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最新电影《夺冠》精彩观后感(篇一)

超燃超棒超好看的影片,强烈安利去影院感受!我们的女排精神值得学习!边看边哭,心潮澎湃,已经很久没有一部电影像夺冠这样。郎平的女儿饰演年幼时候的她,那股拼命的精神,让人动然。建国初期的女排夺冠场景让大家印象深刻,几年前重新夺冠回到领奖台的女排让人敬佩!有时候运动竞技不止是运动竞技,更是整个国家民族风貌的展现,女排就是如此!为女排点赞,为白浪点赞,为导演点赞,真的超燃超棒!

自从得知影片开始筹拍的消息就万分期待啊!作为一个排球迷,中国女排的赛事基本场场守直播,喜欢她们顽强的球风,那份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作风!影片从80年代落后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排故事开始,训练场地器材的简陋让姑娘们必须通过一遍又一遍艰苦的训练去提高水平,大年初一训练接球的那场戏让我不禁流泪,就这样女排拿到了世界冠军,那一刻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赛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中国女排能够在低谷质疑声中前行,能够一次次重新站上世界顶峰,能够在荣誉掌声中越发强大,这样的女排精神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需要的!竞技体育往往成绩决定一切,但赛场下队员们付出的汗水泪水更应该被记住!电影中青年郎平的扮演者是白浪,虽然没有接触过演戏,但那份与生俱来骨子里的情节,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有种感同身受,演绎的非常出色。其他人物特点也都表现的很到位,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让电影更加真实!必须要说,能够在大荧幕上看到中国女排的故事真的是太好了!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

最新电影《夺冠》精彩观后感(篇二)

星期四,迎来了国庆八天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夺冠》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夺取世界冠军的故事。

电影开始讲述的是八十年代女排队员们夺冠的经历。那个年代,中国女排训练的条件非常艰苦,相比其他强队,没有合格的训练场地,也没有精良的团队,但是她们一样认真对待,她们的训练比其他国家的队员们辛苦几十倍。特别是作为主力的郎平,从一个替补队员一步步做到主力,付出的艰辛更是加倍。晚上大伙都睡了,她还在训练场上,几乎天天如此。这时,镜头对向了正在训练的女排队员们,看到她们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伤痕,大大小小的伤痕布满了全身,这就是刻苦训练的结果啊!

随后镜头转到了比赛场,那是中国队对日本队的奥运冠军争夺赛。这时具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已经拥有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的纪录。虽然大家都深知差距巨大,但她们没有气馁,依然拿出了百分百的努力,最后中国队以3比2险胜日本队。这场胜利,让运动场上所有的人抛开国籍、抛开偏见,为努力的中国女将们送去热烈的掌声。

之后中国女排连续夺取了五连冠,这也是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它让超越自我、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烙印在了全体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

镜头又切换到了20xx年,这是逐渐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奋斗史上的一个转折。中国女将们即将对阵的是头号种子巴西队,而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队和巴西队交手战绩是1胜18负。巴西队又是此次比赛的东道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大家都认为这场比赛获胜的机会非常渺茫。中国女将们凭着坚韧和不服输的精神将比分拼到了2比2,又直到最后一局的13比13……在这个关键时刻,郎平作为主教练发挥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女排队员们也凭借团结合作、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以2分之差险胜巴西队。那一刻也铸就了中国女排精神的辉煌,让全世界为永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发出惊叹和喝彩。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自己学游泳的那段经历。因为一开始担心会呛水,又怕教练对我要求太严厉,我曾经有过犹豫。可是在我鼓起勇气之后,经过了无数次的刻苦训练,我终于战胜了起初的恐惧和重重困难。现在我的各种泳姿都能游得很好,我还去挑战了爸爸,多次险胜,战胜了我从来没想过可以战胜的对手。

我想,不论在比赛场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女排精神”,它是永不过时的,它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最新电影《夺冠》精彩观后感(篇三)

1月13日,东京奥运女排分组出炉,中国女排与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和阿根廷同在一组。对于进入“死亡之组”,网友纷纷给中国女排打气: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强劲的对手。而1月19日,《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电影举行全球首映礼,现役女排队员真容“搬”上大银幕,两个字,就是“超燃”。

《夺冠》大年初一登陆各大院线,中国女排7月将出征2020京东奥运会。“中国女排热”在这个春节,扑面而来。为中国女排加油正成为一股热潮,在今年沸腾不止。在《夺冠》电影还没有登陆银幕之前,央视的一则女排广告“大片”面向全国14亿人民播出,提前为“中国女排热”添了一把火。

中国女排:拼搏的人最美

镜头伴随着郎平的背影,从黑暗的通道转换到灯火通明的训练场,击球声声声入耳,极具电影大片的感觉。事实上,这部TVC就是在与《夺冠》同一拍摄场地拍摄的,电影的手法,电影的场景,把人带入气氛火热的比赛现场。

随后镜头切换到郎平单手持握联想YOGA C940电脑与中国女排队员讲解战术的镜头。之后,接受了战术指导的女排队员们开启训练,排球抛向空中,张常宁发球,排球被联想YOGA C940击回,两位队员跳跃拦网成功将排球拦回。YOGA C940再次将排球打回中国女排阵地。你来我往,队长朱婷一个飞身跳跃,打出一个完美的扣球……

据介绍,这是作为中国女排主赞助商、官方合作伙伴的联想,在春节前为国内观众奉上的中国女排“大片”。去年11月15日,联想和中国女排正式牵手,表示通过联想智慧科技助力中国女排继续为国争光。这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项目之后,联想最大的一项国家级体育项目赞助。

最新电影《夺冠》精彩观后感(篇四)

电影原名《中国女排》,后来改名《夺冠》。这个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却是极具戏剧性。因为《八佰》刚刚问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这是中国电影的首次夺冠。只是这个夺冠与其说是中国电影的胜利,倒不如说是中国抗疫的胜利,毕竟全球疫情啥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何况这算是综合国力的胜利,并不全是运气。

体育类电影本来就冷门,即使搭上了中国女排的大品牌,也因为老人对女排的耳熟能详,新人对女排的一知半解,导致大众观影热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进影院,也是因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点不甘沉沦,只好四处找鸡汤,恰好夺冠上映,所以就决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现在一穷二白的80年代,可以说是新中国奋斗的代名词,很多人以为它的核心是奉献和牺牲,其实并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讲求的是团结协作,其次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无论是现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80年代的“振兴中华”,都需要团结为先。排球区别于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乒乓球影响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于此。

从电影观赏性和难度看,描绘众生相的电影和阐述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自然是后者更具观赏性,而且主线贯通,容易理解。群像电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时长有限,镜头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了解,观影体验一般不会太好。《夺冠》需要在两个小时内描述好新老女排两代人,时间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个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陈可辛选择了郎平作为整个纽带。作为世界排坛的传奇人物,中国排球十次夺冠,郎平参与了八次,由她作为纽带,绝对众望所归。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队员的演员,超越了本色出演,达到了本人出演。

电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让人振奋,本来就是冲着这个去的,算是值回了票价。难得的是电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电影重现了08年郎平作为美国队主教练带领美国队击败了东道主中国队的一幕,观众的嘘声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当年我也是高呼卖国贼的一员,回头再看,卖国贼这个称呼绝不属于数次临危受命,挽救中国女排的郎平。电影中一句“还是不够强大”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狭隘。真正的强大不是不会输,而是输得起。就像《夺冠》一样,目前看,它的票房已无力赶超《八佰》,更不用说来势汹汹的国庆档电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夺冠不可,踏踏实实的人生也有别样的精彩。

最新电影《夺冠》精彩观后感(篇五)

“仅有坚持到底,才能走到最终。”

“球能够输,人不能输!”

“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

最近上映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故事。从低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再由顶端直线坠落,最终又奋起直追,中国女排的每一个扣球,都扣到了我们的心弦上。这部电影除了扣人心弦的情节,更有一些情节发人深思。

首先,是对于自我。“仅有坚持到底,才能走到最终。”“球能够输,人不能输!”1979年,郎平作为国家队的替补队员,不甘心一向被教练冷落,而是一向努力训练,尝试突破自我,碰到三米三二之高的国旗。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做到了,并一跃成为国家队中一名出色的队员。她从心底里热爱排球,排球是她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多年以后,当她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时,在声势浩大的中国女排队伍中,有很多队员并没有弄明白自我打排球的目的,所以这些队员在打排球的过程中缺少恒心和毅力。她教育队员,先要认清自我的内心,要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去享受体育本身。在郎导的陪伴和鼓励下,中国女排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顶住了压力,打败了东道主巴西队,并最终获得了奥运会女排冠军!这块宝贵的金牌,像一剂强心剂,振作了中国女排,振奋了全国人民!当我看到那里时,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看清自我的内心,与志同道合的人一齐团结、奋斗,终会获得胜利的果实!

其次,是对于整个国家。“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中国女排,不仅仅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排球队,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在待遇优渥、实力更强的美国队担任教练,郎平为何在2008年中国女排队输了比赛后毅然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因为她有一颗爱国之心。在她眼中,中国女排就是中国,热爱排球,就是热爱自我的祖国。她也在用自我的行动践行着自我的爱国情怀,以排球为媒介,将女排队伍与整个国家融为一体。正因如此,中国女排才在郎平的领导下日渐强大,一举夺下世界排球之冠。

夺内心之冠,夺排球之冠,展中国之强!中国女排的每一位队员,用自我的信心和决心,将自我融入排球,将排球融入国家。“队员强则女排强,女排强则中国强”便是她们夺冠的秘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仅要坚强自我的内心,更要视自我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少年强则国强”!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4篇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跟着情节思考。优秀的作品,总能引起无数观众的共鸣。写观后感对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写观后感考察的是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您是不是不太清楚黄大年读后感怎么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观看《黄大年》观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 篇1

世界上会有谁放弃的优越生活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改进国家的科学技术,他就是吉林大学的教授:黄大年教授。

他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带领团队突破重重困难创造了许多奇迹。可惜他在2017年1月8日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享年58岁。

他有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他曾经在毕业留言中写到:振新中华,乃吾辈之责。为了给祖国作更多的贡献,他还恨不得24小时都在工作,连睡觉都觉得奢侈,天天只吃烤玉米,甚至躺在病床上他都忘不了工作。还有谁能像他一样放弃优越生活条件,就为了自己的祖国。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鞠躬尽瘁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也要像他一样胸怀广阔,报着远大的志向,好好学习长大后建设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 篇2

黄大年教授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和海外归国人才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科研人员和学生们的爱戴,得到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吉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指出,黄大年同志始终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的理想。无论是在读书求学、国外工作还是归国任教期间,都始终把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

——他时刻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2009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国家“863计划”、“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心系祖国发展和吉林振兴,以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养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国多地指导地方科技建设和经济转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产业转型,牵头筹划在吉林省建立“无人机产学用基地”和“吉林大学留学生报国基地”。他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悉心指导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为博士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4人次,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试验班”的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长春市“十佳班级”。他关心学生,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热心帮助患重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

——他目光高远,为学生和团队成员创造接触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进设备的条件,提供与院士等国内外顶级专家交流的机会,支持和资助26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他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想奉献全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不计个人名利,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国际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经验全部奉献给祖国的黄大年同志,无疑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爱国报国的先进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之中,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

我们重温省委、省政府关于追授黄大年同志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的决定,关于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其目的在于用心灵追思黄大年教授,用心灵感知黄大年教授,用心灵读懂黄大年教授。学习黄大年教授,爱国报国是主题。当下,一些专家学者,一些官员、商人,一些学生,盲目迷恋于国外生活和安逸,甚至“舍我而去”,爱国报国成为空话。同黄大年教授比起来,真可谓渺小。

中华民族振兴,吉林振兴,都需要爱国报国之为。我们不反对出国留学,出国交流,出国做生意,但我们反对不爱国不报国。作为中国人,爱国报国志不可丢。丢了人生就会暗淡,就会没有色彩。我们学习黄大年教授,就是要唱响爱国报国主题曲。此为良知,此为贡献。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 篇3

“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黄大年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旗帜,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无论身在何处,黄大年同志始终心系祖国,秉持科技报国理想。“国家在召唤我们,我应该回去!”在他心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变的信条,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心有大我,就不会囿于小我;胸怀至诚,就会选择奉献担当。正因为这样,黄大年才会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豪宅回到祖国,为了科研创新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对祖国的大爱,是黄大年心中最炽热、最真挚的情感力量,更是他最质朴、最深沉的行动表达。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国、如何报国,黄大年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就要像他那样热爱祖国、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以崇高的追求超越小我,实现人生更大价值,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黄大年选择回国、选择辛劳,是因为他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更高追求,深信“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心有大我是一种格局、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信念。“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就能汇聚每一个人的奋斗力量,为实现个体梦想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实现共同梦想开创更加光明的前景。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就要像他那样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黄大年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巨大的日程表,标注着天南地北的轨迹,密密麻麻——这是奋斗者的生命足迹。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奋力拼搏、毫不懈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的领域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这个“像太阳一样的人”,燃烧了自己,用生命践行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一心报国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只做不说的梦想是会发光的”。爱国贵在行动,报国就要实干,只有在火热的实践中彰显爱国之情、诠释报国之志,才能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梦想之路从无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各种问题和矛盾依然纷繁复杂。从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到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再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艰巨工作,都要求我们不能松劲,而要迎难而上、发愤努力。“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美好,圆梦的脚步就会越来越坚实。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不久前,一首《我爱你,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文艺演出中,触动着人们的心怀。这首歌,也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曲。古往今来,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激荡在振兴中华的奋斗路上。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汲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奋发进取,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向祖国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 篇4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是最大的使命担当,也是最高的荣誉褒奖。

被人们称为“拼命黄郎”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曾经说过:“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犹存。黄大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树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大踏步追赶科技潮流、抢占时代先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赶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极限,他带领科技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创新创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主动。

科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他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有付出才有回报,敢拼搏方能立潮头。黄大年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浓缩在自己的人生书写之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求索、接力奋斗。

科技竞争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黄大年靠什么让我国深探项目从远远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这与他的求实作风和科学方法密不可分。他运用系统思维安排科研攻关,既注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机制保障,既突出重点项目攻坚,又兼顾配套技术支持,形成了系统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业面,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他采取开放态度开展学术科研,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黄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为怎么创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黄大年志在创新、奋斗不息,实现了自己“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理想抱负。创新永无止境,精神薪火相传。黄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创新追求书写有价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梦想。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


欣赏优秀的作品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如果觉得内心所感无处抒发,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这时候可以用观后感把它给记录下来。观后感要适当的总结全文,升华感点。不必为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而烦恼了!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1】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印度男孩在遇到海滩,家人全部丧生后,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经历两百二十七天的生存历险故事。

他们航行不久就发生了意外,凶猛的鬣狗咬死了猩猩和斑马,老虎咬死了鬣狗,最后只剩下了派和老虎。后来,派利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但好景不长,在他们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后,最终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了,但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影片的镜头都非常的唯美,非常的精致。平静如镜的海面,幽幽荧光的水母着凉漆黑的海水,静谧诡异的小岛,一切的一切都反映了浪漫和唯美。但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派和老虎相依为命的海上生存没有发生悲剧,获救后,派无法想象,跟他同生共死的老虎面对久违茂密的丛林,却头也不回的走了。他没有想到老虎会如此轻易地离开,就像他们从未相遇那样。

影片直击观众心灵深处,将人性展露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深思。直到派后来讲出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时,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人们往往对美好的事物都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向往,怀疑着一切的美好,对残酷的真相却避而不谈。正如在生活当中,我们总是无法面对生活的现实,去逃避一切的不如意,但真相的残酷却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想象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2】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少年派在一次航行中失去了所有亲人,他和一只老虎逃到了救生舱里,他们俩相依为命,最后终于得了救,成为了沉船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被派的事迹震憾了,他不但和一只老虎在同一条救生艇上,还不小心丢掉了所有食物和水,但他还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口渴和饥饿虽然压垮了他的身体,让他命悬一线临近死亡的边缘,却没有压垮他的精神,甚至他的精神战胜了肉体的不适。而他,就是凭着这顽强的精神力量,到了墨西哥,得了救。然后,额又想起了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虽然老人有一大把年纪,可他仍是勇敢的与风浪搏斗,抓到了那条大鱼。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么大的风浪和一瓶淡水,几条小鱼的给养就使老人抓住大鱼呢?因为老人有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他在抓鱼时根本没有要放弃的念头,而是想着我一定要抓住这条大鱼,同样,他果真抓住了大鱼,就和派战胜死神一样。

永远不要放弃生的希望,我们要向派学习,做一个拥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3】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名印度男孩在遇到海滩,家人全部丧生后,他与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经历两百二十七天的生存历险故事。

他们航行不久就发生了意外,凶猛的鬣狗咬死了猩猩和斑马,老虎咬死了鬣狗,最后只剩下了派和老虎。后来,派利用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但好景不长,在他们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漂到了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后,最终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了,但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影片的镜头都非常的唯美,非常的精致。平静如镜的海面,幽幽荧光的水母着凉漆黑的海水,静谧诡异的小岛,切的切都反映了浪漫和唯美。但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派和老虎相依为命的海上生存没有发生悲剧,获救后,派无法想象,跟他同生共死的老虎面对久违茂密的丛林,却头也不回的走了。他没有想到老虎会如此轻易地离开,就像他们从未相遇那样。

影片直击观众心灵深处,将人性展露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深思。直到派后来讲出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时,往复的镜头便幕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人们往往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种不由自主的向往,怀疑着切的美好,对残酷的真相却避而不谈。正如在生活当中,我们总是无法面对生活的现实,去逃避切的不如意,但真相的残酷却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想象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4】

没有什么人不能创造奇迹。即使是与猛兽—只孟加拉虎同舟,即使是与恶劣的天气、汹涌的大海、成群的鲸鲨为伴,即使是像片浮羽般漂泊在沧海中,这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少年派却做到了。

派是位动物园园长的儿子。派的家带着动物乘船去太平洋彼岸谋生,却不幸遭遇海难,仅派人幸存,还有只猛加拉虎理查德。在毫无期望的求救途中,派不仅仅要与变幻莫测的大海斗争、还要与虎视眈眈的孟加拉虎理查德斗争,时刻要与死神斗争。次鲸鱼的出现打翻了派的所有食物和淡水,使派的求生之路难上加难。他不仅仅要为自我获取食物,还要为理查德寻找食物,否则他将会成为理查德最终的晚餐。之后派最终到了座岛上,也驯服了理查德,却惊恐地发现这是个食人岛。不得已,他只能离开岛屿,与理查德另求生路。经过努力后,派最终在与死神的斗争中赢得了胜利,到达了墨西哥湾。

这部电影以唯美的画面,生动的表演,奇幻的故事近乎完美地将主人公的旅程展此刻我们眼前。若虚若幻的大海、美丽多彩的鱼群、纯粹静谧的让人感觉这只是次旅行,但美丽背后的危险,却是想不到的多,残酷的现实、孤独绝望的心境、波澜起伏的大海,海下成群的鲸与鲨,以及船上那只野心勃勃的孟加拉虎,时刻威胁着派,逼迫派死里求生。看完电影,派在大海上绝望地呐喊,到达墨西哥湾时的筋疲力尽,以及看到风雨同舟的理查德绝情离去的失落与惆怅,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那个奇幻的故事,那种对信仰的思考,那份绝境的求生,再加上那跌宕起伏的情节、震撼的拍摄效果,无愧于奥斯卡奖的殊荣。

相信派是大家最记忆犹新的人物,用孤胆英雄词形容他是再适宜可是的。孟加拉虎,日进食物五千克的荤食霸王,窥视着派,却次也没有成功袭击过派。派在应对理查德的挑衅时,举起了斧头,却最终收了手,凭借智慧,和它井水不犯河水。巨大的鲸鱼掀翻派的木筏,使派失去赖以生存的食物,派却能在自责悲痛中站起来,重新开始。在白天美丽和谐、深夜食人的可怕岛屿上,派能目光长远,不留恋充裕完美的“宝地”,坚持机警,果断选择离去。这些看似简单,实际要做到太不容易了。在危险中,有几个人宁愿冒着危险也对身边的事物不离不弃呢?在绝望中,有几个人会死死抓住生命的最终丝期望,坚持清醒,坚持到底呢?在时的安定中,又有几人能机警地嗅出危险的气息呢?派做到了,能让派坚持到底的,我认为是坚毅。因为坚毅与执着,派才能时刻坚持头脑的清醒,坚守住机警、勇敢、果断的可贵品质。念沉浮,派因为坚毅——坚持信念、坚守生命、坚强应对,以及超凡的毅力,才浮出了太平洋,浮出了死亡之海,到达了胜利的彼岸,创造了次生命的奇迹。

奇迹,不是天创造的,而是由人的品格与毅力创造的。奇迹不是天上遥不可及的彩虹,它只是人在逆境中的种觉醒,是份坚韧与执着。没有人不能创造奇迹。请相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5】

放假前,狄老师给我们推荐了部电影,那就是《少年派奇幻漂流记》。刚听说这个名字,我还以为电影讲的是个少年自发组织的帮派发生的事情。于是我就带着这个疑问在电脑上搜索观看。

“少年派”,原来不是帮派,而是个叫“派”的少年。派家生活在印度,妈妈是植物学家,爸爸是动物园长,家十分幸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突然降临了这个幸福的家庭。有天小镇没收了动物园的土地,他们只好移民到加拿大。就在他们的船驶到最深的海洋的时候,场大规模的暴风雨把轮船击沉,只有他和四只动物逃到了救生艇上,动物们自相残杀,只剩下了那只老虎。派每天与老虎生活在起,随时都有被老虎吃了的危险,派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但就是这只老虎使他认为定要活下去,使他克服了饥饿、飞鱼群、死亡之岛、第二场风暴等种.种困难,他最后也说:“没有查理德·帕克,我活不下去。”在海上漂泊了227天后,派和孟加拉虎查理德·帕克到达了墨西哥海滩获救。

逆境中的派勇敢又有智慧,理查德·帕克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是啊,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记得去年班里挑选长跑比赛队员,我也参加了,我的好朋友李伊然帮我数着圈数。随着老师声令下,我们冲了出去,第圈还比较轻松,可是从第二圈开始我的速度就开始慢了下来,我累得气喘吁吁,非常想放弃。就在这时,我听到了李伊然在该喊加油的声音,他为了让我听见,在操场上来回穿梭,“加油!”“快跑!”“还有3圈,坚持住!”阵阵鼓励声在我耳边回响,我就像重新获得了力量,飞快地向终点跑去,真是奇迹,我口气跑完了十圈,这当然也有李伊然的功劳。

看过《少年派奇幻漂流记》后,我非常钦佩派的勇敢和智慧,还有对生活的勇气,还有他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也时刻鼓励着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6】

昨天,我在凤凰汇观看了3D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记》,这是李安导演的新作,应属于科幻片。是根据全球畅销作家扬马泰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讲了动物园长的儿子派与家人被迫离开印度,带上动物乘上轮船去加拿大的太平洋之旅的故事。在途中轮船遇上了一场可怕的风暴,船上的人包括派的父母、哥哥都被无情的大海吞噬了,派侥幸逃脱,乘上了一艘救生船,同他一起逃出的还有一匹斑马、一只猩猩、一只鬣狗和一只老虎。试想动物被锁在笼子中,谁还顾得上去放它们出来?后来,别的动物都被老虎吃了。派靠着他和家人、女友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和对生活的憧憬顽强地拼搏,同凶猛的孟加拉老虎相依为命。有些类似于鲁滨逊漂流记,但不同的是鲁滨逊在岛上过得不错,派却一直惊心动魄。

为了活命,派开始钓鱼给老虎吃,并想方设法训练它。可老虎毕竟是野兽,哪能那么容易被驯服?一次,他们遭遇了飞鱼群,派手忙脚乱,头、身、脚上全是鱼鳞,老虎却手舞足蹈,起劲地抓着鱼。老虎和他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派和老虎开始和平相处了。

这艘坚强的小船就这样经历无数风雨,飘泊到了一座小岛上。到处是活泼的狐獴,生活似乎又充满了希望。晚上,派睡在树上,老虎却意外地跑回了船上。后来,派明白了,晚上,这儿会有许多水母散发出淡蓝的光芒,像美丽的星空,但湖水又会产生一种让所有动物丧命的强酸,变成毒潭。于是,派决定尽快离开可怕的食人小岛,继续寻找大陆。

求援无望的他,又经历着烈日、风暴的煎熬,奄奄一息地爬上墨西哥海滩。而骨瘦如柴老虎理也不理采精疲力尽的派,头也不回独自走进了丛林。老虎似乎不懂“恩情”,动物终究是动物嘛。

人的`一生犹如在大海中漂泊,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你去与猛兽般的人去搏斗,与恶劣的环境去拼搏,不能只是幻想,要创造条件,寻找与环境相对应的策略,也就是求生法则。

按影片中第二个假设,如果同船的不是动物改为互不相识的人,结局会怎样呢?人类的自私、嫉妒、杀戮会暴露无遗?甚至还不如与动物相处吗?还是会相互帮助共同活下去?或是只有一人存在时才有可能活下来?这些都让人值得去思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7】

没有什么人不能创造奇迹。即使是与猛兽—只孟加拉虎同舟,即使是与恶劣的天气、汹涌的大海、成群的鲸鲨为伴,即使是像片浮羽般漂泊在沧海中,这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少年派却做到了。

派是位动物园园长的儿子。派的家带着动物乘船去太平洋彼岸谋生,却不幸遭遇海难,仅派人幸存,还有只猛加拉虎理查德。在毫无希望的求救途中,派不仅要与变幻莫测的大海斗争、还要与虎视眈眈的孟加拉虎理查德斗争,时刻要与死神斗争。次鲸鱼的出现打翻了派的所有食物和淡水,使派的求生之路难上加难。他不仅要为自己获取食物,还要为理查德寻找食物,否则他将会成为理查德最后的晚餐。后来派终于到了座岛上,也驯服了理查德,却惊恐地发现这是个食人岛。不得已,他只能离开岛屿,与理查德另求生路。经过努力后,派终于在与死神的斗争中赢得了胜利,到达了墨西哥湾。

这部电影以唯美的画面,生动的表演,奇幻的故事近乎完美地将主人公的旅程展现在我们眼前。若虚若幻的大海、美丽多彩的鱼群、纯粹静谧的让人感觉这只是次旅行,但美丽背后的危险,却是想不到的多,残酷的现实、孤独绝望的心情、波澜起伏的大海,海下成群的鲸与鲨,以及船上那只野心勃勃的孟加拉虎,时刻威胁着派,逼迫派死里求生。看完电影,派在大海上绝望地呐喊,到达墨西哥湾时的筋疲力尽,以及看到风雨同舟的理查德绝情离去的失落与惆怅,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那个奇幻的故事,那种对信仰的思考,那份绝境的求生,再加上那跌宕起伏的情节、震撼的拍摄效果,无愧于奥斯卡奖的殊荣。

相信派是大家最记忆犹新的人物,用孤胆英雄词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的。孟加拉虎,日进食物五千克的荤食霸王,窥视着派,却次也没有成功袭击过派。派在面对理查德的挑衅时,举起了斧头,却最终收了手,凭借智慧,和它井水不犯河水。巨大的鲸鱼掀翻派的木筏,使派失去赖以生存的食物,派却能在自责伤心中站起来,重新开始。在白天美丽和谐、深夜食人的可怕岛屿上,派能目光长远,不留恋充裕美好的“宝地”,保持机警,果断选择离去。这些看似简单,实际要做到太不容易了。在危险中,有几个人宁愿冒着危险也对身边的事物不离不弃呢?在绝望中,有几个人会死死抓住生命的最后丝希望,保持清醒,坚持到底呢?在时的安定中,又有几人能机警地嗅出危险的气息呢?派做到了,能让派坚持到底的,我认为是坚毅。因为坚毅与执着,派才能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坚守住机警、勇敢、果断的可贵品质。念沉浮,派因为坚毅——坚持信念、坚守生命、坚强应对,以及超凡的毅力,才浮出了太平洋,浮出了死亡之海,到达了胜利的彼岸,创造了次生命的奇迹。

奇迹,不是天创造的,而是由人的品格与毅力创造的。奇迹不是天上遥不可及的彩虹,它只是人在逆境中的种觉醒,是份坚韧与执着。没有人不能创造奇迹。请相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8】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讲述的是印度个动物园主由于国内的形势所迫,动物园经营不下,而准备出售所有的动物!由于在印度卖不上好价钱,而不得搭乘艘日本货船前往加拿大易地而售,谁知在路上发生了“泰坦尼克号”式的海难,所有人全部死光,只剩下PI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还有只鬣狗 只断了腿的斑马,和只猩猩!后来鬣狗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又被孟加拉虎吃了!然后开始了人虎227天的奇异漂流!

个人观感,情节般,画面将就,然而李安透过电影表达了个深邃的话题或者论断!其中有个剧情,小PI隔着栅栏准备徒手拿块肉喂养理查德.帕克,小PI的眼睛注视着帕克,帕克也看着PI,那刹那我们仿佛觉得老虎已经通灵,理解了派的意图!然而在这千钧发的时刻,父亲阻止了派,“救”了派,并且说“你在它的眼中除了看见自己,什么也看不到”!故事快要结尾的时候,派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乘坐的小船靠岸了,派踉踉跄跄走下船就倒在了地上,而这时帕克跳下了船,也是步履蹒跚的步步走,走到了丛林边缘,这时派看着帕克的背影,多么希望它能回头看自己眼啊,毕竟人虎在海上经历了227天的生死与共,也是有点感情的吧?然而孟加拉虎头也没回,直接走进了丛林!派的心都碎了。。。至此影片的高潮结束!

那么李安通过这个想表达什么吗?人生在世,我们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就是“派”,而外部世界就是“孟加拉虎”帕克,我们也许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外部那个物质世界,其实我们唯“能看清的”、能掌控的,可能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也许自作多情的认为我们与外部世界“心灵相通”,就像派隔着铁栅栏喂食派克样,其实那只是我们的厢情愿!电影中随后的情节,父亲牵来头小羊,结果被老虎撕碎了,咬了进!

如果我们错估了形势,把切希望寄托于外部世界--孟加拉虎,我们必然会被现实所“撕碎”!最后老虎决绝而,意味着终将有天我们会衰老死亡,离开人世,换个说法,我们终将会被外部世界所抛弃,也许我们自己依依不舍与外部世界,就像派恋恋不舍于理查德.帕克样,多么希望其回头看自己眼啊,然而老虎“绝情”而,尽管二者有着227天的“蜜月般”的共同漂流史,其间生死与共,起战胜了暴风雨,起战胜了安逸小岛的舒适生活的诱惑,起经历了缺水缺食的艰苦时刻,句话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然而当大限来临时,派被无情抛弃暗示着凡人如我们,面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无穷浩瀚的宇宙时,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尽管我们自己依依不舍!这是李安想要表达的意思吗?我不知道!

正如毕飞宇所说,好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到达观众心中,往往不是作者的意图,那样的作品可能更成功!正如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千个观众就有千个哈姆雷特”,这应该是对莎翁最大的褒奖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9】

前不久落下帷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华籍导演李安不负众望,凭借《少年派》成功斩获三项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家和最佳原创音乐,以我的看法应该是可以获得最有含金量的最佳电影奖的。很多观众评价少年派故事简单、情节乏味、叙述拖沓,简单的说一点都不好看,我这里要替《少年派》辩解下,如果你这样看这部电影,那我要对你说:你一点都不了解这部电影,你没有用心去看。

获得最佳导演奖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看,很多人认为开头叙述派的名字的由来、派的多种信仰、派在动物园的故事毫无意义,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这些情节,如何来体现派的善良,派的信仰、派的幸福,也就无法和后来海上漂流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产出强烈的心里反差和外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的挣扎。你可以想象如果是一个屠夫在海上漂流,他会为杀鱼而痛苦吗,他估计会把老虎也杀了。这是一直爱、一种信仰,宗教里的博爱。宗教各有差异,但是它都告诉我们博爱,不杀生,爱世间万物。故事的结尾,派被救了,他失声痛哭,他痛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为被救的激动,而大部分是因为孟加拉虎走了,而且没有回头看他一眼。很多时候你爱一个人,而他只是你生命的一个过客,走了以后再不会回头,永远的失去了联系,就像那只孟加拉虎,你不知道在他的心里,有没有在意过你,而你只是希望他走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转身,也足以安慰这一段缘分。

因为保险公司的调查者的怀疑,他们不相信派和孟加拉虎的故事,也不相信那个食人的漂浮岛,派无奈说出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他说好吧,故事是我和我的母亲还有一个厨师、一个水手在救生艇上,最后厨师杀了水手和母亲,并吃了他们的肉,我也吃了一些,后来我把厨师杀了。。。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细节,后来记者在派家里看到保险公司调查者的结论书上,明确的写着他们相信了派说的第一个故事,那个他们一开始完全无法相信、无法接受的荒诞离奇的故事,甚至有些魔幻。他们为什么没有采用第二个看起来更加真实、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故事呢,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你你会相信哪个故事呢?

我是看完电影后看完了《少年派》全书的, 书里更加细致的描写了派的成长、派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海上漂流更多的故事,甚至看到海上漂流快结束的是时候,我已经无法分清梦境、幻觉和现实了,这一点才是《少年派》最具价值的一点,人有时候不能活的太现实,太现实必将残忍、必将无情、必将违背良心、必将泯灭人性、必将争名夺利......

最佳摄影奖也有人质疑,就有一位知名导演说最佳摄影家给《少年派》,完全是不合情理,说《少年派》根本就没有摄影,画面全是合成。我觉得这就是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老兄合成也是需要技术的,没有摄影师的取景角度、拍摄手法、精湛的技艺,后期合成也无法完美的融合幻境与现实。《派 》的摄影就是最好的幻境与现实的融合,才给我们以享受梦幻的画面、唯美的意境。

至于最佳原创音乐,我这里就不想多说什么了,我也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对音乐只能凭自身爱好来评量。只想说好的音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一部电影是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深思、让人回味,全靠音乐,正所谓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于耳, 音乐是唯一让人拥有的灵魂的享受。

最后说,朋友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请回家下载看下吧,用心的去慢慢品味,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他的思想上的高度,甚至超越了我之前最喜欢的,它所表达的爱不局限在人和人直接,它涉及万物,请用爱对待这个世界。世间不只名利、金钱、点头哈腰、勾心斗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10】

最近看了一部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和一只孟加拉国虎在海上漂流许久并经历了两场惊天动地的暴风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场暴风雨,在一阵狂风暴雨摧残过后,天空在海天交界的地方亮出了一道美丽的虹,天空又回到了以往的宁静,这是多么令人屏息的一刻。人的一生不也像这部电影一样必定历经许多大风大雨,在一场场“天人交战”的风雨中,少年派写下了奇幻的历史,我也将创造属于我的历史。

人生必定会遇到“天人交战”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刻,而我常用最笨的方法来解决内心的疑问,那时心里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常愚昧的选择用“欺骗”的方式来解决内心的烦恼。记得那天,我好想要和同学去打球,因为上了初中,课业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只有到球常痛快的打一场球才能释放出我心中庞大的压力。虽然我的回家功课一项都没有动笔,虽然我知道一定会遭到妈妈的大力反对,但我真的好想去打球,我抗拒不了心中的诱惑,我到底该怎么做?我是要欺骗妈妈,还是乖乖的在家里写功课,我到底该怎么办?

最后内心的恶魔跳出来告诉我:“玩乐吧!”,我选择欺骗妈妈,骗她说要去同学家写功课,实际上是到球场痛快的打球,虽然我知道说谎是不对的,而我还是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决定欺骗妈妈,好让我能随心所欲的在球场打球,球是打成了,谎言也始终没有被戳破,但我的内心因为没讲实话而感到遗憾,每每看到妈妈慈爱的脸,那罪恶感就油然升起。

人生中那一场场无情的暴风雨,让我们在磨练中更懂事、更成熟,少年派在电影里的历炼,使他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勇敢面对逆境的活下来,而我也要承受更多的考验,才能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今晚,我会将整起事情的始末跟妈妈坦白,希望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借由这声声道歉,向妈妈表达我心中满满的歉意、浓浓的爱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观后感【篇11】

影院看完全篇,写一下感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开始是类似阿甘正传的叙述方式,起初以为是一部诙谐的经典励志片,本以为可能只是模仿了阿甘但绝对不可能会超越!一直看到20分钟,有一丝类似铁达尼号灾难片的赶角,看到30分钟才发现,这原来是一部3D魔幻+人与动物的情感纠葛,那海中和星空3D魔幻效果真够带感丝毫不亚于任何3D电影,人与老虎的情感也真够感人!可是一直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部看了后怕的惊悚片!一直到电影闭幕后,再回首电影才发现,原来整部电影是如此的深刻和严肃,将信仰和人性的剖析的是如此透彻和完美!

李安导演的还是很不错,故事的选择还有场景的设计,真的很美,很梦幻。感觉这部电影有很多让人思考的东西,认为这是一部对人性赞美的电影。

派的名字和一个泳池有关,但是却被同学认为是小便,于是派在自己的第二学习努力的改变自己在大家心里中的印象,于是他就成了π,也被大家所接受。努力想改变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是很好的,但是我想这不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信念吧,我想这和他所存在的环境有关,在开始冒险之前,派信仰三个教,只吃素,不吃肉,即使父亲很看不上他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信仰就像房子,可以有很多房间。其实我感觉这种信念的具体内容无关重要,重要的是那种你称之为信仰或者信念的东西可以支撑着你,走下去。

派的全家前往加拿大居住导致了这场冒险的开始,因为中途遭遇了暴风雨。派神奇的在一艘救生艇上存活了下来,意外的是还有一直孟加拉老虎。那只他之前试着与之交流的却被父亲阻拦的老虎并且自己也被教训了。在这个小艇上,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而老虎吃了鬣狗,派看见这一切没有办法,因为每个生物都要活下去,这是最基本的,但是在最后和老虎的较量中,让我看到了许多。

派和老虎最开始是势不两立的吧,因为老虎会吃掉派,派明显处于弱势,只能靠自己做的小筏子躲避危险,但是当老虎走投无路选择跳海吃他却在也上不到船上的时候,派救了老虎,救了一个一直把他当作食物的动物。人性的光辉就在于此吧,即使自己面对危险,还是会选择去救那些认为值得的东西,因为那只老虎成了他患难的朋友,虽然老虎没有这种意识,但是他把老虎救了上来,继续选择在小筏子上生存,并且那只老虎成了他活下的支柱,那是他的目标,他要让那只老虎活着。在那种情况之下,这就成了他全部的希望。活下去是因为有目标,是因为别人需要自己,是因为在被需要的过程中你可以找到你自己,你自己想要的。可能就是这只老虎让派撑到了最后,活了下来。

在海上,派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吃肉,不得不去违反自己的信仰,特定的条件下,我们的信仰都在变吧,从开始和老虎对立到和老虎交流共存,派经历了一个奇幻的漂流旅程。在海上夜里有发光水母的那段场景真的很美,还有鲸鱼。

派最后终于靠岸了,但是那只虎没有看他一眼就走了,派想到了最初父亲对他的教育,他开始认为父亲是对的,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然后,那个让我生存下来的理查德·帕克,那个让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凶狠的伙伴,径直向前走没有回头,永远消失在我的生命里。不知道该如何来解释这只老虎,它是一只动物的存在,亦或是某种人类精神的化身,我也说不清楚。

最后还有一段关于日本人调查船沉默的原因,但是他们不相信派对他们的描述,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漂流的故事旅程,那个故事通过当时在船上的四个动物比拟了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相互厮杀最后和老虎一样的派活了下来。就是这样的故事,两位日本人接受了。但是听故事的人却喜欢前一种故事,我想我也是。

相关推荐

  •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汇集4篇 观后感是写欣赏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普通的评价!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有什么感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2022-11-25 阅读全文
  • 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精选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在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感觉心里多了一丝东西?为此,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2022-11-27 阅读全文
  • 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大全 每当静下心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有没有什么感悟呢?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2-11-26 阅读全文
  •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分享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在看完《青年马克思》之后的感悟是什么?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2022-11-29 阅读全文
  • 最新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 观看一部作品,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感悟到了什么人生真谛吗?为此,的编辑花时间整理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2022-11-29 阅读全文

观后感是写欣赏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普通的评价!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有什么感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怎么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2022-11-25 阅读全文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在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是不是感觉心里多了一丝东西?为此,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青年马克思的观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2022-11-27 阅读全文

每当静下心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有没有什么感悟呢?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22《青年马克思》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2-11-26 阅读全文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在看完《青年马克思》之后的感悟是什么?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个人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2022-11-29 阅读全文

观看一部作品,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感悟到了什么人生真谛吗?为此,的编辑花时间整理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2022-11-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