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课件模板】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五篇

发布时间:2022-08-05

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教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数学基础的简单运用,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案课件是是老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有哪些?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模板】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五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材说明

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①义务教材第一册中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单元,我们认为太长了,在编写实验教材时把这个单元拆分为两部分: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老师们都很熟悉,义务教材中在安排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是一个数一个数地认识,而且每认识一个数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来认识数的概念的,并且在学习了加减法的含义之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很扎实。当时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普及,许多学生入学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有的根本没有学习过数学知识,这样安排,小步子地进行教学,可以说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必要的。而现在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如果教材中还是一个数一个数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对1~10各数的认识做了调整,将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

②但由于各地学前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掌握数学的水平也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但多数是在唱数,对数的概念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有的计算加减法只是在背数。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

③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思想,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2.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例如在教学计算4+1=?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

(四)各小节教材说明

1.1~5各数的认识。这一小节是将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教学,从1~5各数的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继承了义务教材中好的思想,但在编排方式和呈现形式上有一些变化。

(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

教科书第14~15页,这一单元的主题图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野生动物园,渗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图的教学有两部分内容:数数和认数。数数的教学:教材中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事物,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而且这些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认数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如看着1就知道表示有1个物体,在头脑中再现这个数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并能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3开始釆用几何图形,增加学生的兴趣,并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一个基础。如3摆出一个三角形,4摆出一个四边形,5摆出一个五边形。

(2)1~5各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16页,与义务教材的编排相同,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①计数器是非常好的教具,很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在这,我们把5个计数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后面的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楚。(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拨计数器的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也可以用学具卡片做类似的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的顺序。)②点子图是在计数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得到的,将5个数的点子图同时呈现在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为后面用直尺、数轴表示数的顺序做准备。我们关于数的顺序的内容的编写思路是先借助计数器、点子图直观地进行教学,再借助直尺,逐步抽象到用数轴表示数的顺序。)

(3)1~5的写法。

教科书第16页下部,这次我们将1~5的认识集中起编排,1~5集中认数没问题,但如果集中教学1~5的写数,确实有困难。有的老师提出意见,一节课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写数。写数是一个教学难点,老师们都很清楚,学生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写3经常横过来m,0、6、8也很难,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写好。而且由于儿童的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易疲劳,写字时间长了对学生身心发育有害。由于在义务教材中是1个数1个数地学习数概念的各个方面及加减法,教学时间较长,很自然地分散了这个难点。

这一次我们将1~5的写数集中编排,是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方式决定的,并不是让老师也一定集中教学1~5的写数。实际上教学是开放的,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的内容,使其符合实际情况。不必要一节课全用来写数,那样不仅很枯燥,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可以把写数的教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每节课中,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会用一段时间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每节课利用十分钟来练习写数就可以了,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

(4)1~5各数的大小比较。

教科书第17页,教材中呈现了一幅三个小猴分水果的情景图,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我们先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并且在这里渗透了统计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引出第一批数学符号=><,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就利用主题图中的素材编了三个小猴分水果的故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很自然地去比较猴子的数量和各种水果的数量。还有的老师把教科书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4吗?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顺序,3在4前面,所以3<4,3在2后面,所以3>2。

抽象的数学符号是很重要的,数学的抽象、简明与其符号化是直接有关的。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在义务教材中这些符号是一步步地出现的,先出现>(2的认识),再出现<(3的认识),再教学写法(6的认识)。现在考虑到学生对数的认识有基础了,花在认数上的时间少了,所以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认识数学符号的教学上,就一同出现了三个数学符号让学生认识。在这里先是让学生认识,以后再通过练习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经常出现错误,我们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①有一位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符号的开口方向时,是这样做的:教学=时,在=两端各画两个小方块,数量相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表示相等;教学>时,在>的左边画2个小方块,右边画1个小方块,教学<时,在<的左边画1个小方块,右边画2个小方块,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开口方向,开口始终对着大数。②有一位老师在帮助学生记忆符号名称时,是这样做的:在>的左侧用简笔画画一条大鱼,在其内侧画一条小鱼,并给出口诀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于;在<的内侧用简笔画画一条小鱼,在其右侧画一条小鱼,并给出口诀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于,帮助学生记忆抽象数学符号的名称。在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很重要的。老师们尽量用直观、生动的方法来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老师们一定还有许多好的做法。

(5)第几。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

教科书第18页,教材此处的处理同义务教材第一次引入序数含义相同,也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排队买票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我们教材呈现的是一幅静态的图,但如果只用一次这幅图就失去意义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将静态的教材动态化。比如有的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并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现在小朋友排在第几位?前面有几位阿姨?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阿姨买完票后,小朋友排第几?,还有一些有条件的老师将这个排队买票的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符合生活实际,而且将教材中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使教材提供的素材更活,更生动,利用的更充分。还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到顺序的变化。

(6)几和几(数的组成)。

我们认为数的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很直观的方式,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认识加减法,而且确实佷有作用。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还是将数的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内容在这里单独进行教学。

这块内容包括两部分:教科书的第19页,先以4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都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数的组成。摆小花或摆小棒,把数的各种组成形式摆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配合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了多种多样的练习,这些练习的要求都很明确,有一个题想请老师们注意:第22页第7题,这是有关序数的含义的一个操作活动,左边的学生说:我把红花摆在第二。右边的学生想:红花还可以摆在第几?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任意移动红色的花朵。使学生通过操作体会位置变了,顺序也会变,通过位置的变化体会顺序的变化。有的老师问:可不可以分别从两头数出两种答案?我们不主张从两头数,教材中只要求从左数。因为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认识左、右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比较困难。教材中还没有讲左右的相对性,在二册才讲,所以不亦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按照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读书、数数、摆放物品)从左数起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分别从左右两头数的经验也是可以的。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

(1)加法的含义。

教科书第23页,加减法含义教学的基本思想与义务教材相同,都是先从情境引入,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再通过过程图进一步说明加法的含义,最后通过操作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帮助学生列算式。但实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更有生活气息,更有故事性和连续性。

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在义务教材中教学加法含义时,是一个小朋友每只手里各拿着一个气球,然后将两只手合在一起,1加1等于2。这个活动虽然简单,但形象、直观地表明了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和在一起,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算。在教学建议中我们还特别建议老师用手势表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是加法的基本含义,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①我们很喜欢这幅图,但考虑到如果作为主题图放在这里有些单薄,因此这一次我们设计了一个更有故事情节,含义更丰富的素材。左边的1个男孩拿着1只粉色的纸鹤和右边的1个男孩、1个女孩各拿着1只蓝色的纸鹤走到了课桌前,都把手里的纸鹤放在了桌面上,放在了一起。1只粉色的纸鹤和2只蓝色的纸鹤飞到一起,是一个合并的过程,可以用1+2=3来表示。我们的情境图中还提供了其它的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如左边的1个学生和右边的2个学生走到了一起,是一个合并的过程,可以用1+2=3表示;一个女孩和2个男孩走到一起,是一个合并的过程,也可以用1+2=3表示。在此处渗透了三个具体问题的含义,只用1+2=3一个算式就可以表示了,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老师们可以看到本书的封面就是釆用了加法含义的主题图。)②接下来还是小丑合气球的过程图(与义务教材中小朋友合气球图的思路是一样的)来进一步直观形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③第23页的做一做,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说出算式。①②③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首先将教科书第25页第一幅图的情节做成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反复观察,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然后,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看图说出加法算式,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教师还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如手拿铅笔、苹果、梨等普遍性的素材)表示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最后老师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通过边摆边说的操作活动去感悟、去体会,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减法的含义。刚才我已经介绍过了,这一部分内容与义务教材相比在呈现方式上更有故事性和连续性。减法含义教学的情境与加法含义教学的故事情节就是连续的,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25页。教学加法含义的故事情节是三只纸鹤飞到了一起,合在一起,用加法,教学减法含义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男孩拿着1只纸鹤走开了的连续的情节,飞走了一只蓝色的纸鹤,飞走了,用减法。同样教学加法含义的过程图是小丑将气球合在一起,用加法,教学减法含义时的过程图是小丑的气球飞走了2只,飞走了,用减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连续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

(3)加法的计算。

教科书第24页,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计算部分所做的最大的改革,就是突出算法多样化。老师们一定都有印象,过去在教材中出现大量数的组成的练习,在计算时也是先出数的组成,再计算,很明显是要求学生借助组成来计算。实验教材中不再这样呈现,老师们可以看一下,在计算4+1=5时,教材中给出了从头点数1、2、3、4、5;接着大数点数4、5;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突出算法多样化。表明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暗示或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只要能够正确解答就可以了。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对学生的算法做过多评价和暗示。

(4)减法的计算。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编排是相似的,老师们可以看一下,第26页计算5-2=3,教材中给出了从头点数1、2、3;倒着数5、4、3(在学习数的顺序时,学生已经有了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的知识,去掉1个少1个,可以采用往前数1个数的方法);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同样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科书第29页,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与义务教材相比变化不大。

(1)0的认识。

①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②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2)0的加减法。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

①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的情境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

②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

③在讲有关0的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没有太多要说的,只有一点需要说明。在没有可以用0表示的教学中,义务教材中呈现的是三个静态的图,第1个圈里放着2个杯子,用2来表示其个数,下面写2;第2个圈里放着1个杯子,用1来表示其个数,下面写1;第3个圈里1个杯子也没有,没有用0来表示,下面写0,很形象而且很直观。在实验教材中,我们继承了这一好的思想,并做了一些改进,设计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盘子中有2个桃子,小猴吃掉了1个,还剩1个,小猴忍不住又吃掉了,全吃光了,没有了用0表示)。虽然只增加了一个小猴和两个箭头,就把原来教材中的3个静态的图动态化了,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可以用0表示,也使教材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有的老师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小猴吃桃子的故事,有的老师根据这个情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展示桃子的个数由2-1-0的变化过程。

以上就是这一单元的具体分析,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应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12345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回答。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独立书写1-5各数。

小组内交流、检查。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1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2你能分一分,3有几种分法?

4学生讨论,5动作摆一摆。

6反馈情况。

444

312213

7读一读,8集体读,9个别读。

10游戏,11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332

122111

2.5的组成

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学生独立操作。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全班讨论得出:

5555

1423324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篇三)

一、看图写数。

二、想一想,做一做。

1、写出上的数。

235431

2、

3、看图填数。

比少;比多。

4、从左边起涂颜色。

涂2个:☆☆☆☆☆

涂第2个:☆☆☆☆☆

三、画一画,你能行!

(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

1、比多画1个。

2、比少画2个。

3、和画同样多。

四、从小到大排一排。

304152

五、在□里填数。

六、请你先认真地看图,然后想一想,再填数。

七、登山。

*请你试一试。

1、□-□=3□+□=54-□=□

2、

*****************

*说说心里话*

*****************

小朋友,请你和老师说说心里话.选择你所要的答案,在下面画上横线。

1、我()上数学课。

(1)喜欢(2)不喜欢

2、我()举手发言。

(1)喜欢(2)不喜欢

3、老师经常()。

(1)表扬我(2)批评我(3)不批评也不表扬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篇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几和几和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4和5的组成难点: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主题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篇五)

一、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五、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六、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会正确书写1~5各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5、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认和写各数。

难点: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五、书写各数: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板书设计:

yjs21.cOm更多小学数学教案编辑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当要讲新课程的时候,老师都会带好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给予老师授课的底气,我们该如何下笔写好教案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编辑了“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小熊来表扬他们,这比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约几时教学中,截取了神舟六号发射的实况转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时的都可以估计成大约九时,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祖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成功之处: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注重以下几点: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新课前,我借助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数出5、7、10、19这些数,随着数字的逐渐变大,让学生意识到数数要认真,并从10里抽出了小棒图10个一是1个十。这既是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接着新课引入认真数这里的苹果。提问:数字12怎样表示出来。特别是摆小棒的方法予以了充分肯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教学的重点,处理教学内容。

1、教学时,从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了多少根这样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让他们自己摆一摆,看看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了多少根小棒?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到运用旧知识已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探索,寻求新方法。学生想出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5根5根地摆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把10根成1捆,表示1个十的必要性,并用拨珠子的方法表示1代10.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以1代10的表象,了解个和十的实际大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计数单位,初步感受位值在计数中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珠子再对齐的方法说出12的组成;并用相同的方法学习19与20.利用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然后再摆上一根,变成了20根,这时,我们应该怎样摆?学生很自然地想出:把这10根小棒扎成1捆的办法,并得出:2个十是20.在11教学时,注意让学生观察计数器中的珠子,提醒学生看清数位。在能够说出数的组成时,通过自己喜欢的数,说一说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练习数的组成;通过抢答题的形式让孩子练习数的组成。

3、11-20的数数,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离开实物数数的活动。在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教学中,我安排了:

(1)、摆放苹果并按顺序读,跳着读的环节。

(2)、并安排了习题让孩子练习,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

1、问题比较琐碎不明确,并提过一遍的问题,在孩子说出正确答案时又提了一遍,此时应该换一种提法谁愿意再说一说。学生能够说上来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不要拖太长时间,这样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

2、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组织教学,表扬鼓励性的话语较少,没有从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指名回答问题时只看到个别同学,没有面向所有同学。

3、让学生摆小棒过程中,应让这几名孩子拿着小棒到讲台摆一摆,这样几种方法比较之后能够更直观的看出1捆小棒与两根小棒的摆放方法数数方便。在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时,学生还没有理解捆成一捆的原因,而老师也没有加以说明,所以学生对一捆就是一个十,理解困难。

4、由于12的教学处理时间过长,导致学习19、20时有些快,出现拖堂现象。

5、在数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的让孩子顺着数数,改一种方法如不仅顺看数,也要倒看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下去。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系列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

6、在学生练习数的组成时,可采取猜数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自己摆一个喜欢的数,只告诉别人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别人猜猜自己摆了几;通过指名学生上黑板上来摆小棒,并说说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摆好一个数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将书本上的情境图替换成文具的实际生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蕴念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将数学知识一个十、几个一等蕴念其中,将数的组成蕴含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在这样的生活情境游戏当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却更超越知识本身,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摆小棒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点:1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0个一的关系,然后寻找出问题的实质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便是十几,二个十便是20.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智慧爷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增添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习题的设计方面,需要更加的突出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以达精练和高效。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6)

一、教学设想:

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壹分、贰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时并不涉及进率和化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会按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让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同时注意渗透初步的估算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尝试由书本数学想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显示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人民币又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注意课前渗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币,收集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人民币有所了解。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认一认,更为直观,更贴近生活。在元、角、分的进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亲历整个探究的过程。在巩固练习中,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体验生活,又巩固新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尝试由获得知识结构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时,才达到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在1元=10角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结论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多种方法付钱,引导学生发现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5角=10角,5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2角+2角+1角=10角从而自主地得出1元=10角。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注意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发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

师:最近我们海盐新开了一家家友超市,听说很不错,沈老师也想去逛逛。你觉得去超市买东西,最重要的是带什么?

生:带钱。

师:对,买东西必须要付钱。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人民币。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元、角、分

(1)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你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上前介绍。

生1:这张是10元,这张是5元。

生2:这张是100元,这张是1元。

(2)分类

师:请你拿出课前收集的人民币来向同桌介绍介绍。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介绍,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同桌合作,动手分类。

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到投影仪上分给大家看一看。

生1:我把硬币的分成一类,其他的分成一类。

师:你的分法电脑里也有。(多媒体课件展示)

刚才这位小朋友说这一类叫硬币,那另外一类应该叫什么呢?

生:纸币。

师:我们把人民币分成硬币和纸币,这是一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

生2:我把几元几元的分成一类,几角几角的分成一类,几分几分的分成一类。

师:我们来看一下电脑也有这种分法。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

生:元是老大。

师:老二是谁呢?

生:老二是角。

师:那么这个分肯定就是

生齐说:老三。

(3)尝试练习: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钱,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有多少钱?

生:8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5分+2分=7分,7分+1分=8分。

师:那这里有多少钱?

生:4角8分。

师:4角8分可以买什么东西?

生1:可以买一块橡皮。

生2:可以买一本本子。

师:老师买一支牙膏花了这些钱,你来看看这支牙膏到底多少钱?

生:2元8角。

2、发现进率,进行简单化聚

(1)探究1元=10角

师:超市里有1只玩具青蛙,它的价格是1元,你想买吗?

生:想买。

师:那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我就付一张1元的。

生2:我打算付10个1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是这样吗?10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你还有别的付法吗?

生3:我打算付2个5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2个5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付法?

生:我打算付1个5角缓和5个1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1个5角和5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老师这里选了几种不同的付法,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等于10角。

师:什么都是等于10角?

生:1元=10角。

生齐读。

师:2元等于几角?

生:2元=20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元=10角,2元就是2个10角,是20角,所以2元=20角。

师:70角等于几元?

生:70角=7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0角=1元,70角里面有7个10角,就是7元。

(2)探究1角=10分

师:老师想把1角换成分币,你愿不愿意帮忙?

生:1角可以换成10分。

师:那我们可以说1角=10分。

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几角等于几分?

生1:3角=30分。

生2:6角=60分。

师:80分等于几角?

生:80分=8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0分=1角,80分里面有8个10分,所以80分=8角。

(3)师:老师想把10张10元的换成1张的,你能不能帮我换?而且要换地让我满意。

生:换成1张100元的。

师:对,10个10元,可以换成100元。

(4)尝试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指名说。

(三)巩固运用新知:

1、在圆里填上、或=

指名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模拟购物: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物品:洋娃娃、足球、练习本

师:洋娃娃你想买吗?

生:想买。

师:你先估计一下这个洋娃娃大概多少钱?

生1:4元。

生2:10元。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0元)

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就付1张10元的。

生2:付20元,让阿姨找10元。

生3:付2张5元的。

生4:付1张5元和5张1元。

师:如果你现在有12元钱,你打算买什么?

生1:我想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

生2:我认识了元、角、分。

生3: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三、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者,学生在第一册中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接触,认识了壹分、伍分、壹角等,这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穿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情况,我注意正确把握教学起点。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原本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整个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愉悦。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由购买一元钱的玩具青蛙展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有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一.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认识加法意义以及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6~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共有10个情境活动,“有几枝铅笔”与“有几辆车”两个情境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与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同时渗透加法的交换律。“摘果子”与“小猫吃鱼”两个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减法的含义以及学习5以内减法的计算。为了突破得数是0的减法这一难点,教材特意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活动,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理解得数0的得出过程。在“猜数游戏”“跳绳”“可爱的企鹅”三个情境中,主要是学习6~9的加减法,同时,结合学生一些日常的活动,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渗透在计算的学习之中。“分苹果”是10的加减法。由于10的加减法是后续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教材特意安排了一组操作活动。“操场上”是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主要是通过学生比一比的过程,理解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与减法的关系。“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三.教学课时:本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题 目有几枝铅笔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 学

准 备课件学具

课 时

安 排1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

        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

……

2.摆圆片。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是几张画?

……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集体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义,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板 书 设 计有几枝铅笔2+3=5              ∶

            加号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有几辆车

备课人

邹艳华

教 学

目 标1. 初步感知对同一个情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2. 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进一步熟练计算5以内加法。

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看一个图形列出两道算式 。

教 学

准 备课件学具

课 时

安 排1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说说你喜欢那些小动物?生:(小猴子、小兔子、小猫、小狗、小熊猫。。。。。。)。师:同学们那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小动物乐园,你们开心吗? , 二、合作探究 发现规律(1)多媒体出示主体图师:让我们一起去到停车场去坐车吧。师:停车场里有没有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生:有。师:谁来说一说?生:停车场的左边有3辆车右边有2辆车。停车场里一共有几辆车?师:要知道一共有几辆车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算式应该怎么列呢?生:3+2=5师:刚才同学们是从左向右下观察列出算式3+2=5。如果从右向左观察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2+3=5师:我们根据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请同学们找一找着两个算式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生:两个算式都有3,都有2、还都有加号、还害都有等于号、结果都是5。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那它们一样吗?生:不一样。师:那里不一样呢?生:第一个算式的3在前边,第二个算式的3跑到了后边。第一个算式的2在花边,到第二个算式又跑到了前边?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是呀,第一个算式里的3在前边,在第二个算式中跑到了后边,我们说第一个算式的2跑到了前边,我们说这两个算式交换了位置,但结果没有变化。师:如果用我们学过的一个符号来表示,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符号。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符号?生:因为左边和右边同样多。所以要选择等于号。(2)排一排师:解决完了停车场的数学问题,就让我们分成两小组乘车去小动物乐园。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最先站好队?师:看看你们小组有几个人,从前向后数你是第几个?生:我们组一共有8个人。我排在第5个,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生:1、2师: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么数?生:第一。第二……师:好,座好了,开车喽。和老师一起做开车的动作。红灯亮了。生:停师:为什么要停?生:是要小朋友过马路,生:是让别的车过马路。生:红灯亮了,在过很危险生:绿灯才能行。师:是呀,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师:数字显示还有10、9、8、师生一起数7、6、5、4、3、2、1、走;师:到了小动物乐园,该下车了。下车时请小朋友排好队从后门下。师:从后往前数,你是排第几?生:第5、第8、……(3)考考你师:到了动物乐园门口,小青蛙跑过来说:“要想进入小动物乐园。就要答对小动物的问题,才能进入进入 动物乐园。”你们有没有信心答对。谈话:小猴子说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你能像老师那样用两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吗?指名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1 + 2 = 3            2 + 1 = 3小兔子跑过来说;我也要考考小朋友谁能列出两道算式指名说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1 + 3 = 4       3 + 1 = 4 小蝴蝶也飞了过来说: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列出两道算式。1 + 4 = 5         4  + 1 = 5你们真的不错,小蝴蝶们变一下队形考考他们,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很快的列出算式2 + 3 = 5         3 + 2 = 5再变一次,你能列出两道算式吗?5 + 0 = 5         0  + 5 = 5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现在请小朋友把作业纸拿出来,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1 + 2 = 3            □+□=□谁能列出两道算式指名说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3 + 1 = 4 小蝴蝶也飞了过来说: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列出两道算式。1 +  □ = 5         4  + 1 = □

你们真的不错,小蝴蝶们变一下队形考考他们,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很快的列出算式2 +  □= 5         □ + 2 = □再变一次,你能列出两道算式吗?5 + □ = 5         0  + □ = □三、应用拓展(1)       摆一摆同位同学一个摆小棒,另一个说算式。教师巡视,并请合作好的孩子上台演示合作过程(2)找一找(多媒体出示动物乐园的画面)到了动物乐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问题,能不能解决。小朋友找到哪一个电脑出示那一个。并对找对的小朋友及时表扬。(2)       动一动小动物说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动动你的手指,你能不能很快说出两道算式作业设置参观完了动物乐园。我们要回家了,回到家以后请小朋友看看一看书24-25页的内容。然后填一填。

板 书 设 计

有几辆车

3+2=         2+3=

1 + 2 = 3       2 + 1 = 3

1 + 3 = 4       3 + 1 = 4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摘果子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 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 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 学

准 备课件学具

课 时

安 排1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1.故事引入:甜甜家有一棵果树,每到秋天,就结满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边讲边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这天,甜甜家来了许多客人,她应该怎么做呢?

生:应该摘果子给客人品尝。

(学生很踊跃地抢着说。)

师:对!小朋友们真有礼貌,知道对待客人要热情有礼貌(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来看一看甜甜是怎么做的呢?

生:提上篮子给客人摘苹果。

师:对,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再看看树上有几个果子呢?

生:(齐答)有5个果子!

(展示第二幅图。)师:甜甜摘走了几个呢?

生:甜甜摘走了2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个个面带微笑,很自信。)2.看图提出问题,引出减法。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3个。

生2:(不满的急切地说)他说得不对,该问还剩下几个。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提个数学问题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甜甜摘走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师:怎么知道剩下几个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

师:从5个果子中摘走了2个,要算还剩几个,就是从5个里面去掉2,在数学上就要用减法来计算(板书:5-2=),用算式来表示就是5-2=3,中间这个符号就是减号,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还剩3个,“3”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

的答案。(领读算式,学生同桌互议算式的意义。)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师:现在我们用5个圆片来代替树上的5个果子,请小朋友们取出5个圆片摆在桌子上,摘走2个果子该怎么拿呢?

生:从5个圆片中拿走2个。

师:还剩几个呢?(帮助学生理解5-2=3的含义)如果刚才摘走了4个果子,又该怎么拿呢?如果你是甜甜,想摘走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有说拿走1个、2个、3个、4个、5个的,还有说“全摘走”的。)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帮助甜甜想到了各种摘走果子的可能,小朋友们真聪明,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刚才摆的过程呢?(生争着说“我”,个个迫不及待。)

生:我摆了5个圆片,拿走4个,剩下1个,表示摘走了4个果子,剩下1个果子。

师:我在黑板上画圆表示,有5个果子(画5个圆),摘走4个(用斜线画掉4个),还剩1个(手指剩下的1个圆),该怎么列式呢?(生齐声抢着说:5-4=1;师板书:5-4=1)谁还有其他的摘法和算式?(生接着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和摆的过程及相应的算式,师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5-2=3   

5-4=1   

5-3=2   

5-1=4   

5-5=0

(给学生创设了各种想像的空间。)

师:如果有这样的题,该怎么做呢?(板书)

4-□=□○○○○     

□-□=□○○○         

□-□=□

先想一想,填一填,然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积极地思考,同桌主动合作,帮助同伴完成任务,师挨桌巡视,认真倾听)。好!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把你们的想法再说给大家听一听。 4-1=3○○○○\   

3-2=1○○○\○\   

5-3=2○\○\○○○\

      4-2=2○○○\○\   

3-1=2○○\○

4-3=1○○\○\○\   

3-3=0○\○\○\

      2-2=0○\○\  

    4-4=0○\○\○\○\

      3-0=3○○○   

4--0=4○○○○

(给学生设计了有趣的开放题,由摘果子巧妙地过渡到书上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讲故事,提数学问题

1.出示第一组图。

师:老师这儿有几组图,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互问互答。

生1:我们家桌子上放了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

生2:3-2=1,还剩1本。

生3:叔叔家的桌子上有3本书,叔叔拿走了几本,桌子上还剩下1本?

生4:3-1=2,拿走了2本。2.出示第2组图。

生1:有一天,小明家买了4个苹果,小刺猬看见了,它很想吃,就用身上的刺背走了1个,桌子上还剩下几个?

生2:4-1=3,桌上还剩3个。

生3:有一天,小刺猬开联欢会,大家商量没什么吃的该怎么办呢?就决定比赛背苹果,一只小刺猬看见主人家桌子上摆着4个苹果,就赶紧背去了,请问背走了几个?

生4:背走了1个,4-3=1。(大家乐了。)3.出示第3组图。

生1:有一天,一只小鸟飞啊飞,口渴了,看见树上有4个果子,就叼走了2个,树上还剩几个果子?

生:(齐答)4-2=2,剩下2个果子。

生2:一只小鸟嘴馋了(众笑),想吃果子,就找了一棵树,树上结着4个果子,小鸟一下就叼走了2个,剩下了几个?

生:4-2=2,剩下2个。

(三)游戏中练习5的减法

师生同做扳手指游戏,伸开左手,任意压下4根手指,说出减法算式,如:扳下1根,5-1=4,5-4=1(师示范所求的是压下的1根还是剩下的4根,师生互做,生答,生互做互答)。

(用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互动意识。)

(四)数一数,填一填,寻找规律

师展示第4组图:谁能很快地看出图上是什么意思,叫我们做什么?(学生能形象直观地很快找出规律,填上相应的数字。)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生:图上有5枝铅笔,每次少1枝。

师:由多少到多少?会列减法算式吗?

生:由5枝到4枝―3枝―2枝。5-1=4,4-1=3,3-1=2。

(五)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今天我们学了“摘果子”一课 ,认识了“减法”这个新朋友,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今天回家后把

你发现的身边的减法数学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摘果子5-4=□             4-□=□             □-□=□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小猫吃鱼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 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 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学

重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 学

准 备课件学具

课 时

安 排1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1.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

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

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课件重放)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

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着重说明减号前后各写几,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全班交流,并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3)看图列式。

   4-1=(  )   

(  )-2=(  )   

(  )-(  )=(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并重点提问。

①这三道题的4各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4个圆。)

②画掉的圆是从几个圆里画掉的?(从原来的4个圆里画掉的。)

③算式减号前面要写几?(写4。)

2.探索思考,进一步感悟减法意义。

(1)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

1+3=44-(  )=(    )

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并说明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生可能出现

4-1=3        4-3=1

(2)课件出示,说一说(吹泡泡)。 师: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淘气又在吹泡泡了。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完成填空。

生填空后,小组交流,并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全班交流,师对生不同答案予以评析。

(3)请你画一画,算一算。

4-3=(      )           

4+1=(      )           

5-4=(      )           

3+2=(      )           

5-1=(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三)应用拓展

1.摘星星。请你说出★下面是几,说正确的就能摘下一颗小星星。

2+3=★          3+1=★          3+2=★

5-3=★          2+2=★          5-2=★

4+1=★          1+3=★          1+4=★

5-4=★          5-1=★          4-2=★

2.算一算,做第29页(课件出示)第2题。

让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学生表述为主。)

3.讲数学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1)第29页差几个杯子。

(2)第29页小鸡吃米。(根据5只小鸡分组吃米的不同情况,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板 书 设 计

小猫吃鱼1+3=44-(  )=(    ) 4-3=(      )

4+1=(      )           

5-4=(      )           

3+2=(      )           

5-1=(      )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猜数游戏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能正确计算6,7的加减法。

教 学

准 备课件学具

课 时

安 排1

教 学 过 程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一)猜数“2”或“4”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3.教师提问:(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2+4=6    4+2=6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5.教师提问:(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2+4=6    4+2=6    6-2=4    6-4=2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二)猜数“3”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    6-3=3(三)猜数“1”和“5”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1+5=6    5+1=6    6-1=5    6-5=1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0+7=7   7+0=7   7-0=7   7-7=01+6=7   6+1=7   7-1=6   7-6=12+5=7   5+2=7   7-2=5   7-5=23+4=7   4+3=7   7-3=4   7-4=3(五)小结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三、活动三:口算抢答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四、活动五:小老鼠背土豆(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二)学生自编故事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0+7=7  7+0=7  7-0=7  7-7=01+6=7  6+1=7  7-1=6  7-6=12+5=7  5+2=7  7-2=5  7-5=23+4=7  4+3=7  7-3=4  7-4=3(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板 书 设 计

猜数游戏2+4=6    4+2=6    6-2=4    6-4=2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跳绳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 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 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 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 学

重 难 点 能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教 学

准 备课件学具

课 时

安 排1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  2+6=8  4+4=8

1+7=8  7+1=8  3+5=8

5+3=8  0+8=8  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1)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1)这是谁?

2)出示:

师: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        9-4=□        4+4=□

6+3=□        8-5=□        8+□=□

5+□=8        □-4=5        □=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  □-4=5  □=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板 书 设 计8”和“9”的加减法

5+3=□                 5+4=□

8-6=□             9-□=□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可爱的企鹅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 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 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巩固8,9的加减法。

教 学

准 备课件学具

课 时

安 排1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想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生:(齐说)想。

师:“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

生:企鹅。

师:你们喜欢企鹅吗?

生:喜欢。

师: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吗?

生:南极。

师:(出示挂图“美丽的南极”)今天,可爱的企鹅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想请你们去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谁愿意去呢?

(评析  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1.师:比一比,看谁今天帮小企鹅解决的问题多。

(挂图上左边原来有6只企鹅,师在冰山上又贴了3只企鹅,演示是从冰山后面走来的。)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雪地上原来有6只小企鹅在玩耍,后来又从冰山后面走来3只。

师:那么谁能帮助小企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请问冰山上现在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在图上怎样表示刚才提的问题呢?(师画大括号和问号。)

现在图上多了什么符号,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答出:"大括号”的样子好像要把上面的这些企鹅怎么样?(合起来。)“问号”的作用是什么?(生:要求的问题。)

师: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桌两人讨论,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并汇报。

师:哪两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呢?

生:我和××的算式是6+3=9(只),雪地上一共有9只企鹅。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么多同学都在帮企鹅解决问题,企鹅们可高兴了。

(评析  问题由学生提出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

2.出示第2幅图。

师:请看这一幅画面,仔细观察小“问号”跑到哪里去了(生:跑到冰山上去了)。那么“大括号”和下面的9只表示什么意思?(生:雪地和冰山上合起来一共有9只。)谁能把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生:雪地上有9只企鹅,左边有6只,冰山上有几只呢?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9-6=3(只)。

3.出示第3幅图。

师:大家认真看一看小“问号”又跑到哪里去了?(生:跑到左边上去了。)这幅图表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怎样解答小“问号”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9-3=6(只)。

4.观察3幅图,比一比,找规律。

师: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用减法解决。那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汇报。

(评析  利用3幅“美丽的南极”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观察、讨论、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又聪明又能干,通过这些画面,就可以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出了好办法解决,你们还愿意继续帮小企鹅解决问题吗?

生:愿意。

师:9只小企鹅聚在一起,现在它们想分成两组活动,但不知道怎么分,

你有办法吗?

生:可以分成1只和8只,2只和7只……

书面完成第36页“试一试”。

师:今天,同学们帮助小企鹅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它们非常满意,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如果你们能在数学王国里连闯四关,它愿意留下来做我们的好朋,你们欢迎吗?大家努力吧!

板 书 设 计可爱的企鹅

                                    ----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8              9-□=□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分苹果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参考]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汇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师们一般都会撰写教案来为课堂做好准备,教案应该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什么样的教案值得我们去借鉴呢?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加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进位加法

1、(1)出示一些写有进位加法的卡片,贴在黑板。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小结。

2、出示加法表。

(1)、填写加法表。

(2)、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二、整理与复习退位减法

1、(1)出示一些写有退位减法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讨论: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出示减法表。

(1)填写减法表。

(2)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说一说

1、看图理解题意。

2、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四、总结

八、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2-33认识物体

二、教学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模型若干。

2、7个自己搭的玩具。

3、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教学策略选择:

认识物体这节课内容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在设计理念上尽力按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1、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玩具模型]:每组分发一个。

2、请小朋友们动手拆一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得出:这些玩具由不同形状的物体组成,而且这些物体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易拉罐、盒子等。)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把从玩具身上拆下来的物体分一分,要求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

(2)汇报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3)揭示概念:

拿出位置、大小及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

2、玩一玩,感知特点

玩的方法可多样,不同形状的物体可采用不同的玩法。

(1)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选一种物体玩一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圆柱会滚动;

长方体方方的,摸过去平平的;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放在地上不会滚动;

......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2)拿出图形卡片让学生辨认后,贴到黑板上。

(3)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然后出示大小、形状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认一认,并拿出相应的实物。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谁来摸一摸?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面的小朋友猜是什么。

(2)小组活动: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播放一段有关建筑物的短篇,欣赏完之后,让学生选一个建筑物,说一说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3、谁做得最精彩

发挥想象,把从玩具身上拆下来的物体,重组为另一种造型的东西,并说一说,你都用了些什么?(不一定要全部用完,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拼组。)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课大家学得开心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先由学生说。)

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玩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拆玩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通过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一玩,来感知特点,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

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几何图形,过程很生动形象,能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空间概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看短篇,可以让学生轻易地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玩一玩,感知特点

师:接下来呀,咱们再来玩一玩桌子上的物体。(有些小朋友急了,马上拿起桌上的东西,动了起来。)

师:先别急,玩的时候老师还有个要求:选一个物体,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玩一玩,然后把你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听完要求后,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有的小朋友,用手摸,有的小朋友拿着球在地上滚,还有些小朋友在玩圆柱。)

(老师边巡视,边倾听小朋友与其他人的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可高兴了!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1:正方体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谁来说说正方体?

生2:正方体有6个,长方体也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老师竖起拇指。)

生3:老师我还想说,我摸长方体,发现它的面平平的。

生1:正方体的面也是平平的。

生4:(拿着圆柱走上讲台)你们看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躺在地上可以滚动。(放在讲台上演示给大家看)

生5:老师球也可以滚动,它随便怎么放都能滚动。刚才圆柱只能躺在那里才会滚呢!

(下面响起了一阵掌声)

......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能用自己的方法发现这么多奥秘,太了不起了,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

师:其实呀,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秘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了!

六、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创设了多个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想让他们体验: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但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因为活动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所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就对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就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节课我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因此,在上课时,学生学得比较轻松,也学得很开心。

从片段实录中可以看到,这节课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我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却没有抓住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进行评价,只是用了一些很好、真棒你真了不起之类的话。新课标中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因此,我要改变自己的评价方式,上课时,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篇3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11-6=5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设计:

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

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

2+3=5

二、摆一摆,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

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上,主要内容有图书馆主题图、“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

本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算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观察、动手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种适合他自己的算法,尤其是竖式计算的方法,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整节课以情景教学和参观游览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直观演示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计算时头脑中有具体模型表示计算的表象作支持,避免单纯地背诵计算法则,枯燥地进行操练,增加计算的思维含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说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去小兔的图书馆参观的情境,通过图书馆里儿童读物专柜上的四种书,引导学生较自然地想到有关的数学问题,并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巩固练习中,创设了智慧公园一日游的情境,并通过卡通明星酷乐猫的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游玩”中完成了一组一组的练习题,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与此同时,本节课中为了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由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使学生不仅提出和解决了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通过自主探索、大胆尝试,想出了计算“28+4”的多种方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教师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与其他同学的算法比一比,你更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关注了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促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其次,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楚、形式多样,既有基本练习题(如“竞赛场”中的竖式计算),又有算理的巩固(如“爱心园”中的判断纠错),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最后的“七彩花店”练习题中,教师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带着主观感情色彩去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抢答练习、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评价、布置作业。

(一)抢答练习

在上新课前本人用抢答形式复习了有关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为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做好了铺垫,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斗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凭借卡通动画人物酷乐猫和小兔,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图书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

(三)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接着教师大胆放手,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索,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本人在新课结束后,适时的安排了实际应用练习题。通过电脑课件创设了智慧公园一日游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竞赛场”和“爱心园”中的习题设计,重点对学生竖式计算能力进行了强化,而“七彩花店”中的开放性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输入了新的活力。

(五)课堂评价

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等。

(六)布置作业

最后进行独立作业,提高学生计算进位加法的能力和速度。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篇6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00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教学目标:

知识: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

能力:初步认识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分辨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加减法题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操作活动

1、让学生将学具卡片上的图形都剪下来

2、让学生拿出两个三角形,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按图拼一拼。

3、让学生拿出学具按虚线剪开。

4、教师出示第3题的挂图,拼出四个图形来。

5、教师指着第3题中的每一个图,让学生说出组合图形中的各种图形的名称。

6、做思考题。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02页例1,完成103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二十的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能力:能口述乘法算式的表示意义。

教学重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

30+5070-3040+678-8

20+454+3+22+2+23+3+3+3

2、2+2+24+3+23+3+3

有几个加数?加数相同?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师生动手操作

2个2个地摆花,摆3次:2+2+223=6

(2)学生用小正方形摆4个3

每次摆几个正方形?摆了几个?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怎样列式?

(3)让学生用小圆形摆5个4,摆完以后,先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4)小结:求3个2相加得多少?4个3、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方法--乘法。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及所表达的意思。

提问:3*4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4*5呢?

2、引导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

三、达标测评

1、103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二中的第1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篇7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八7-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德育:教育学生做题要细心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1、口算

21+738+152+352+3042+40

21+7038+1062-210+2036+40

67+3070+1027+6034+3040+55

2、40+7=8+30=32+7=20+30=

71+7=35+30=

3、数学书第32页第13题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0-()>3510+()<820+()<28

5、填()

28+6=8+()+()=()

7+36=7+()+()=()

6、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35+4=()3+52=()

7、计算

50+30+2080-20-3030+6+50

87-30-756-6+404+90+2

板书设计:第六节:练习课

40-()>3510+()<820+()<28

28+6=8+()+()=()

7+36=7+()+()=()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实用课件]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简短四篇


小学数学整体而言是最简单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案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那么,写好小学数学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课件]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简短四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一】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3页例4,4页做一做,练习一的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的读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突破方法:用数位表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37数到60、从75数到100

(2)十个十个的数,从30数到70从1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3个十和4个一组成()5个十和8个一组成()

(4)4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60里面有()个一。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第二位叫什么位?

(2)出示1捆小棒问

这里有几根小捧?有几个十?这1个十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说明:十位上的1颗珠子就表示一个十,读作:十

拿20根小棒30根小棒40根小棒,分别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并读出来。

(3)学生拿出2捆小棒和上根小棒问:这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说明:计数器的十位上2颗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1颗珠子表示1个一,合起来是21,读作二十一。

看书3页例4的图和数,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图使学生明白,上图个位上没有珠子就是0,十位上几颗珠子就读几十,下图十位上个位上都有珠子,要先读十位上的几十,再读个位上的几个。

2、做课本上4页做一做第一题

三、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5-7题

板书设计:第二课:读数

十个说明: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位位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理解这两个符号在具体情境中的意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根据图中的两个符号所在的位置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在具体情境图中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去玩,好不好?

师:准备好,我们要出发了!

(课件出示开火车图,学生边学火车声边做动作,之后出现P47的主题图)

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田野里,这里的风景漂亮吗?这幅图在我们的书上也有,快把书打开47页,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看,这里很干净,我们也要保护环境。在这些美丽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让我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用数学)

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1.学习游戏图----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学会会观察、提问,以及解决问题。

(1)师:你们想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我们走过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游戏图。)

师:看到小朋友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忍不住把他们画了下来。(板前贴游戏图)

(2)认识两个符号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4个小朋友和右边的2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和我们以前看到的图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多了两个符号)

师你发现多了什么?请你出来指一指。

师:对,多了两个符号.

(先把大括号拿下来帖在旁边,用手指大括号,然后做手势)

师:这个符号你知道它叫什么符号吗?

师:谁知道这个大括号在这幅图里是什么意思吗?

(师边说边做合起来的手势,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表示把两边的小朋友合起来。)

师:我们也像他一样边做手势边说吧。

师:在大括号的下边还有一个符号,你们以前见过吗?他是什么符号?

师:问号表示要求的的问题,你能看着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赶紧把算式填在书上。

(巡视中选一生到板前写。)

师:写完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师:你们列的算式和他一样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导学生把解题思路说清楚: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用左边的4个小朋友加上右边的2个小朋友,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你说得真好,谁听清楚了,再说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引导学生齐说)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让学生明白,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右边的2个小朋友加上左边的4个小朋友。)

师: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真棒.

2.学习摘向日葵图----学会解决减法问题

(1)师:听,谁在喊我们呢?

课件播放录音:小朋友,别玩了,我们快去帮叔叔忙吧!

师:看,叔叔在忙着摘什么呢?

师:看到叔叔这么勤劳,我也把他画了下来。

(板前贴摘向日葵图)

师:看这幅图,谁知道大括号下边的7个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这7个向日葵所表示的是没摘之前有7个向日葵。)

师引导学生说:也就是说这个7既包括了摘了的向日葵,也包括剩下的向日葵。

(教师边做手势边引导学生说。)

师:那问号弟弟在哪里呢?

师:那这里的问号是想让我们求什么呢?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剩下几个向日葵没有摘?)

师:让我们把这个数学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师引导学生齐说:原来有7个向日葵,被叔叔摘下来3个,现在还剩下几个向日葵还没摘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赶紧把你的算式填在书上。

(巡视时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板书。)

师:写完的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

师:写的和他一样的请举手。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3、对比用小结

师:请观察两幅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一样吗?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问题用加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减法计算。)

师:为什么第一个问题用加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却用减法来计算?

(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在这两幅图中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

师小结:因此我们在看图列式之前,一定要看清楚问号所在的地方,想清楚要求的问题,再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计算。

4、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47,看一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生活中用好数学

1、P47的做一做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快坐好,我们赶快坐上火车往前走。

(火车开出后,课件出示P47做一做练习图。)

师:果园里,石榴妹妹笑开了嘴,还引来了美丽的蝴蝶呢.这两幅图你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吗?请同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先自己提问题再计算。)

师:做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想到前边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同时投影学生书上所做的题目。在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如:树上还剩下几个石榴。)

师:树上还剩下3个石榴,谁还想摘?.

师:好,我们先摘下来一个,?(和学生一起做摘的动作)树上还剩下几个,你会算吗

(个人回答说算式。)

师:我们伸出双手把剩下的2个一起摘下来。(师生一起做动作。)树上还剩下几个?

(学生说算式。)

2、P51的13题。

师:火车又要开了,大家快坐好,不然就赶不上火车了。

(课件出示火车,小朋友做动作,课件出示P51的13题)

师:看,我们的火车开到哪了?(池塘边)

师:你们能解决小动物们提出的问题吗?请看书P51,先完成书的上题目,再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你的同桌说说你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想来说说你喜欢的动物?

(指2名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题,同时把这两名学生的书投影出来,并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可以请喜欢金鱼的同学一起来说解题思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你们可真棒,说得很清楚,小动物们很感谢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了问题。

3、自由练习,发散思维。

师:玩得差不多了,我们上车往回走吧(学生开火车。)

师:快看,路边的是谁?(课件出示大象搬木头图,)

师:看,大象多勤劳。.看到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该把问号弟弟放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赶紧拿出计算纸,动手写一写吧。

(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总问题。)

师:写好的请在4人小组交流一下。

(巡视时选几种提出不同问题的同学到台前,准备说思路。)

师:我发现这几个同学很厉害,每个人提的问题都不一样。请你们来说一说吧。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在图中提问题,问题不一样,问号所放的位置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4、点人数,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到家了,老师开始点人数了。

(1)1号车

师:1号车厢原来有7个小朋友,下车3人,帮老师想想车上还有几个小朋友?

(学生说算式和得数。)

(2)2号车

师:小红看到2号车厢一开始下车5人,后来又下来1人后车厢里就没有人了,原来2号车厢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学生说算式和得数。)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坐火车去玩,你们开心吗?那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身边还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呢,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P47)?

大括号问号

4+2=67-3=4

2+4=6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情景图、统计图和统计表、水果图、活页作业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修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副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2.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3.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演示投影(课本第93页图2)

4.两图比较,你觉得哪一种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花各有几朵?

对!用表格表示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这就叫统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统计。

教师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在这些花中,你最喜欢哪种?就请在那种花的下面打。

学生打完交给教师。

2。现在这些卡片全在我手里了,你最想知道什么?

3.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解决吧。老师读,你记下喜欢每种颜色的花的人数。(教师故意读得很快)

4.记不下来?那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一下:怎么记就能记下来了?

教师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重点讲正的方法(投影演示):正字一共有5笔,一笔代表一个人。画完之后,数一数由几个正,就知道有几个人了。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我们就用这些办法再记一次怎么样?

6.教师再读,让学生记。

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记的?各有多少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94页统计表。

7.出示94页统计图,问:你能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吗?学生回答,教师贴纸条。

8.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还能知道喜欢每种花的人数吗?揭开左边的数轴,问:现在怎么看有多少人?

9.教师小结:像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放在表格中,叫统计图。同学们再看这边的图,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94页右下角的图)我们都同意的话,就叫它统计表吧。

10.看这两个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从这些途中能很快看出问题,并去解决,这就是统计的好处。利用同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应用练习,体验统计过程

1.投影出示课本95页第一题。这是老师调查了我们班同学的生日以后,做成的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2.过了暑假以后,同学们就可以像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兴趣小组了,高兴吗?你喜欢参加什么小组?

3.教师出示统计表。说:老师有一件难事,不只同学们能不能邦老师解决?过几天,咱班要开个联欢会,老师想给小朋友买些水果吃。可是不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吃什么,买什么好呢?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一下,帮帮老师好吗?

4.想出办法了?真聪明!快快告诉老师吧。那就这样,你喜欢吃什么,就把老师给你的小星星贴在这种水果上好了,这样老师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5.有答案了吗?谁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四、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预计学生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

学生实际回答:我想知道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

预计学生回答:能。

学生涂活页作业。

学生说各种花的数量。

预计学生回答:用表格的形式更清楚。

学生实际回答:表格。

学生拿出教师发给的带有四种颜色的花的卡片,在喜欢的话下面打。

预计学生回答:我最想知道喜欢每种花的各有多少人?

学生实际回答:我最想知道喜欢红花的有多少人?喜欢黄花的多少人?......

学生用师准备的卡片记录。

学生记不下来。有意见了。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学生回答:好!

学生用卡的另一面再记。

预计学生回答:我是用打()的方法记的,喜欢红花的有()人......

学生实际回答:我打的是(),喜欢红花的有()人......

学生回答:不能。

预计学生回答:现在只要看一下纸条贴的位置到了哪个数字,就知道有几人了。

学生实际回答:看看左边的数就知道是几了。

预计学生回答:叫统计表吧......

学生实际回答:叫数表、统计表......

预计学生回答:喜欢红花的有多少人?......

学生实际回答:看着这两个图,能很快知道都有多少人......

预计学生回答:我能看出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是几月?......

学生实际回答:我看出了我们班同学一月出生的有3人......

学生回答:高兴。

小组讨论,分组统计,汇报结果。

学生讨论。

学生上台贴小星星。

预计学生回答:我知道老师应该买哪两种水果了,因为喜欢这两种水果的人最多。

学生实际回答:老师应该买苹果和橘子,因为这两种水果上的小星星最多。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四】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二、教学准备

1、数字迷宫图十幅,信箱四个,口算卡片40张。

2、自制教学课件,教室场景布置,学生坐成4行。

三、教学目标与设计理念

《数学乐园》是在学生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的数学实践活动。由于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所以,本次活动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为内容,提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活动目标:

1、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用数学、学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和实践能力。

3、渗透礼貌、有爱心的教育,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二)设计理念:

1、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理念,本课设计了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玩数学、找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基于这一理念,在活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和生活题材数学化的新理念,尽量使活动内容生活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时间弹性化,并遵循了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学科性等原则。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大家想不想去呀?可是在数学乐园的门口有四个信箱,需要每个小朋友当一回小小邮递员,把数字娃娃藏在你们抽屉里的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就能进人数学乐园,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活动一--送信游戏

1、分组送信

教室讲台上放四个标有数字的信箱,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送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每个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学生投完信后,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课前学生坐成四行),由小组长主持检查每个信箱里的口算卡片是否送对了,学生做手势表示对错进行检查,看有没有送错的信。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错了。各组检查完后,小组长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

(三)活动二--起立游戏

好啊,我们进人数学乐园啦!看,数学乐园里有很多小动物在等着我们呢!老师出示包括乖乖虎、皮卡丘、小熊维尼、机器猫的画面(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让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全班坐成四行,每行10人,各行报数(同时进行)。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点击小动物图案,出示下列四题:

1.请这一组的前面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四个小朋友拍四下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

2.请从前往后数第五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后面有几个小朋友?你这一组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从前往后数第六个小朋友站起来。不许往后看,你知道你后面有几个小朋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后往前数第二个小朋友站起来。你这一组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三--数字迷宫

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发数字迷宫图一幅。说明:数字迷宫有一个人口,两个出口,由数字1-9组成,从人口到出口必须按1、2、3、......9的顺序走。四个小朋友讨论不同的路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路线图,比一比看哪组想的路线最多?画完后,分组统计出本组所画路线的条数,用水彩笔写在图的右下角,然后与别组交换统计路线的条数。

老师把每组的迷宫图贴在黑板上进行评比,小黑板上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网格.每组组长上台,根据本组画的条数的多少,用小正方形贴出直条。

全班看图讨论下列问题:看__组想出的路线最多,第一名是二__组,画了__种方法;第二名是__组,画了__种方法;第三名是__组,画了__种方法;一组和__组画的同样多;__组比__组多画__条;__组比__组少画__条;

(五)活动三--投沙包游戏

师:我们一起做投沙包游戏!

投沙包游戏规则:

1、请分成两队男生和女生

2、每对选两名小老师,选出10名队员

3、找2名裁判,谁投中一个,那个队就的一个标记。

师:从这个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投沙包游戏,还从游戏中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真不简单。

(七)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靠自己的努力,去数学乐园玩了玩,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数学家。

师:上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上课开始,创设学生去乐园游玩的情境,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班里每人都有信封或卡片,也设计有送不出去的。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有轻松,这一活动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起立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序数和基数的意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体会到起立中也有数学,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利用走迷宫这一游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同的走法13579,123456789,均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这一游戏让孩子门感到很新鲜,通过参与让孩子们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

这一活动将课间活动与数学活动整合起来,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让学生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处理信息,并有意识地渗透统计思想和比多少的问题资源,拓展了学生玩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得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玩中乐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数学乐园中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简要要以下几点:

1、以游戏为主线,层层递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面临的挑战,各国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其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游戏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的。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游戏,是学生乐于学习之源。教学开始,便以玩导人,先玩送信游戏,再玩起立游戏,接着玩走数字迷宫,最后玩投沙包游戏。这一系列的玩做到了有序牵引,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玩兴,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2、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那种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活动课,更应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这节课便体现了这一点。第一个活动,全班学生参与投信,立即形成了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兴奋情绪受到激发。在第二个活动中,虽不是人人火爆,但做到了:一人表演,全班监督;一组参与,全班评价。第三个活动,处于静态的活动中,全班分组,人人以笔代走,画出走迷宫的路线。第四个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这样,这节课的学生参与率为百分之百,做到了参与内容广,参与时间长,教学效果好。

3、以知识为主流,面面俱到。

活动课仅只是一种课堂形式,其内容才是活动课的实质。这节课为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和计算的认识,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每个游戏中。第一个送信游戏,以计算为主,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对应的信箱,一部分死信(结果无对应信箱)需作出不可投的判断,对误投的要订正处理,对投信的质量全班作出评价。第二个活动,巧妙地把前面与后面的位置问题、基数与序数的问题、加法和连加的问题,都安排在直观的对比中和活动的氛围中进行处理和巩固。第三个活动是知识的综合性运用,以顺序的认识为根本,走出不同的路线,认识不变中有变,并辅以简单的统计,复习最多与最少、同样多与多(少)几。第四个活动,让学生对前、后方向有具体的感知,同时渗透了统计思想。这四个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孕伏了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大容量的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4、以媒体为主向,项项直观。

活动课是一种实践,实践需要媒体、需要直观,这一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媒体和直观。首先考虑了活动课的氛围,精心布置了场景,使学生亲临其境;其次,打破教室组织结构,去掉桌子,改坐四行,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第三,准备了不少实物道具,让学生实际操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执教者精心设计制作了电脑软件,其形式和形状都新颖、可爱,使学生在现代媒体中接受美的教育。

但是,由于是活动,所以课堂是很开放的,场地也不一定是在教室内,加上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场面比较难控制。还有些活动分得组数比较多,需要很长时间完成。

相关推荐

  •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当要讲新课程的时候,老师都会带好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给予老师授课的底气,我们该如何下笔写好教案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编辑了“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2-12-30 阅读全文
  • 有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一.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4.在运算过程中培...
    2021-09-29 阅读全文
  • [参考]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汇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师们一般都会撰写教案来为课堂做好准备,教案应该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什么样的教案值得我们去借鉴呢?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1-12 阅读全文
  • [实用课件]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简短四篇 小学数学整体而言是最简单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案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那么,写好小学数学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简短四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学时间:教学内容:3页例4,4页...
    2022-08-25 阅读全文
  •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集锦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09-25 阅读全文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当要讲新课程的时候,老师都会带好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给予老师授课的底气,我们该如何下笔写好教案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编辑了“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2-12-30 阅读全文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一.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4.在运算过程中培...

2021-09-29 阅读全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师们一般都会撰写教案来为课堂做好准备,教案应该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什么样的教案值得我们去借鉴呢?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1-12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整体而言是最简单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案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那么,写好小学数学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简短四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学时间:教学内容:3页例4,4页...

2022-08-25 阅读全文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09-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