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两三岁孩子的占有欲问题

发布时间:2022-03-30

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两三岁孩子的占有欲问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们常常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到邻居亲友家串门,看到桌上有糖果,往往不打招呼就伸手去抓,据为已有;当别人向他们要东西时,他们就用小手紧紧抓住,不肯轻易放手,果真被拿走,他们又往往哇哇大哭,这是自私吗?不是的,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

一岁前的孩子,基本上以个体活动为主,他们对主体与客体往往还不能区分,因而是对东西的所有者尚不能区分.当孩子长到两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所以,对世界是的一切东西,他们只要有兴趣,便都认为是自己的了。

三岁后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你”、“你的”、“他”、他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这时,占有欲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比如,他会向其他小朋友借皮球,也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玩。

当我们发现两岁的孩子抢夺同伴的糖果或玩具时,请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厉声斥责.随着孩子年龄增大.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增长,孩子会克服这种习惯的.不过,如果孩子经常”抢夺“同伴的东西,父母就应当给予正确引导,让他与较大的同伴交往.较大的同伴懂得保卫自己的东西,会制止他的”抢夺“行为.相反,当孩子的东西经常被别的小伙伴”抢夺“时,又要设法让他多和较小的伙伴交往,以减少受侵犯的机会。

两岁左右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人,对此,父母应正确对等.这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导他把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比如,把会叫的木鸭子拴上两根绳,让孩子与小朋友同时拽着走,听着鸭子发出”嘎嘎“的声音,孩子们一定乐得小嘴都合不拢了.不过,有时过于强制孩子把玩具让给别人玩,也会不良效果.这不仅不能使孩子”礼让“.有时还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也要占有他的东西,结果,反而促使他产生更强烈的占有欲,这方面也应注意。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习惯养成记:乐乐两三事


1、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仿佛生了宝宝以后,能睡好觉是每个新手爸妈最幸福的事情了吧,习惯上很多爸妈都是等宝宝1岁以后学会自己睡觉了,才能舒服的睡长觉,有关宝宝睡整觉的资料不少,但宝宝有个体差异,我也来说说我家乐乐的习惯养成吧。

首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很重要,好的榜样远远好于不断的要求。记得乐乐还未满月的时候,总是生更半夜哭闹,那段时间可是把我和他爸爸累坏了,心想这个小家伙要一直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接下来的日子,白天上午、下午保证好他的睡眠,按时哄他睡觉,慢慢的习惯养成了到时候自己就想睡了。直到现在乐乐一直保持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上幼儿园早上也不用为了叫不醒他而苦恼了。

2、学说话

我家乐乐说话比较晚,到两岁的时候才词汇量剧增。老话都说男孩说话都晚,真在乐乐的身上应验了。不过可喜的是,乐乐的发音都比较清晰,逻辑性也很强。于是我在想,可能与我经常给他讲故事,念儿歌有关系吧。也许我们都以为孩子听不懂,其实孩子什么都能听懂的,所以才有胎教一说啊。

3、喜欢上背诗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从小就注意培养,我也不例外。我一直尝试着教他背诗、念儿歌,可是他似乎不感兴趣。如今上幼儿园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他的记忆力出奇的好,唐诗背的特别准确,记得也特别的牢靠。因此我觉得,不管孩子感不感兴趣,我们都不能就此放弃,因为有一个词叫“耳濡目染”,时间长了,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就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效果,孩子就会对这方面的东西感兴趣,有了兴趣,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前几天的一个周末,带儿子去公园玩,经过大柳树底下的时候,儿子拽住我说等一会。只听他口中抑扬顿挫的出来了“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时我就惊呆了,好有诗意的孩子,三岁多的孩子都这么应景了!PS:有一次我和乐乐晚上散步,他看到天上的星星就开始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爱打人


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如何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社会中,充满欲望的人才有充足的动力,欲望催人前进。许多的研究证明“智力”并非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儿童的学习仍有一大部分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学习动机最为重要。学习动机强的儿童,学习结果要比缺乏动机的孩子优越。学习动机可以无限制的从后天引发,下面提供给您一些参考:

1、提供幼儿机会去探索他兴趣和好奇的领域。

2、给孩子信任和温暖的学习情境,在没有惧怕与焦虑的情境,孩子的学习动机较易被激发。

3、对年纪小的幼儿,你可以借物质的酬赏建立他的外在动机,年龄稍长再引发他的内在动机。

4、允许孩子尝试错误的学习,尤其当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错误或过失时,千万别加以责备。

5、不要以大人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的所作所为。当你把子女的好动当浮躁、把纯真当无知、把好奇当幼稚、把自我意识的成长当成冥顽不灵时,孩子的学习动机很容易被抑制。

6、教孩子替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因此,别把孩子的功课当成你的功课,寸步不离紧迫督促。

怎样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邢台市唐先生问:我儿子今年5岁了,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强,总是一会儿做这个,一会玩那个,还特别爱问这问那的。我知道求知欲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但是平时我和他妈工作太忙,也没时间管孩子,遇到双休日想培养一下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请专家帮忙。

石家庄市幼儿师范学校张玉暖老师解答:你的儿子求知欲强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作为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让你的宝宝越来越聪明。那么怎样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奥秘和丰富知识的环境,比如在家里为孩子布置小实验角、数学角、天文地理角等等,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望远镜、放大镜、地球仪等。这种环境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除了给孩子准备大量的物质材料外,还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敬互爱、民主平等,家长本身应有很强的求知欲,热爱知识,经常用知识充实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2.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发现一种新的现象,或提出一个问题时,家长不能漠不关心,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也和他一样十分兴奋、十分惊讶,这样孩子会感到自豪,更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3.支持孩子提问题。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对错,家长都应该表示赞赏,孩子从中得到了满足,以后他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如果家长表示不耐烦,就会泯灭孩子的求知欲。

4.与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平时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不仅可以融洽亲子关系,也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满足其求知欲。

此外,带孩子一起外出旅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续编故事,锻炼孩子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做“废物利用”的游戏,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让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答案不要局限于一个,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等方法,都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家长要做的是,在生活中适时地采用以上方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作为父母亲,需要特别重视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教育专家指出要做好如下几点:

1、妥善解决孩子每一次提问

提问是孩子的求知欲在幼儿期的主要表现。父母千万不能消极对待,比如说:“到旁边玩去,没看到妈妈正在忙吗?”更不能无礼反驳,比如说:“你怎么这么蠢呢?”否则,必然会伤害孩子的求知欲,时间一长,孩子将逐渐对知识失去兴趣。孩子提出的问题,有的很浅,有的较深,有的特显无知,有的很富有想象力。

对待这些问题,父母都应该尽快正面回答,如果有时间,还应把它与孩子已掌握的知识或喜爱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果出现无法回答或不好回答的问题,父母应坦诚地告诉孩子,并尽快向在关专业人员咨询,或通过上网等手段查询,获取答案及回答的方法,再及时反馈给孩子。妥善解决孩子的每一次提问,是对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的保护。

2、要让孩子体会知识的作用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意性,今天对这个特别喜爱,明天对那个非常热衷,再过两天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续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学过哪些知识,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设法用到这些知识,让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父母应时常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种事情,尽量用孩子学过的知识向他解释。当孩子经常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后,这些经历往往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

3、要让学和玩结合起来

学习是辛苦的,玩是快乐的,而孩子是无法意识到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的。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父母不能像对待中学生那样,要求得过于严格、过于严肃,以免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惧怕。一方面,父母可以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近似于游戏的方法。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玩的时候,适当地引导他玩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比如,当孩子们在无意义地乱跑、乱叫时,可以建议他们来个数数游戏、唱歌比赛等,孩子往往同样玩得很快乐。这么一来,学和玩便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就可以在快乐中不断地学到知识。

4、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引导

如果孩子迷恋恐龙,你可以经常带他去自然博物馆,或者到图书馆里给他借一些史前动物的画册,当然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侏罗纪大战。不要对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失望或担忧,恰恰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更能够维持得长久。所以,尝试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和捕获孩子的兴趣点吧。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5、让书籍包围孩子的生活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让孩子的身边充斥着不同种类的印刷品,报纸、杂志、书籍、辞典……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一个好方法。所以,不要把你家的书籍束之高阁,而是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甚至汽车后排座位上。从孩子很小开始,你就可以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任凭他把它们撕得七零八落。慢慢地,在家里确立一个看书或者讲故事的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乐趣。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

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定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

就像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孩子的问题是家长问题的反映


今天姥爷很严肃的给我说,优优现在有个毛病一定要给他纠正:喜欢别人的东西就问人要。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贪图别人的东西,这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品格和素质。姥爷说这件事的起因是,姥爷接优优时,发现优优问别人要爆米花吃,吃了好吃,还追着别人要。

关于优优的这个现象,我和优爸也发现了.比如最近的秋游,优优喝了老师拿的奶好喝,喝完了又跑去问老师要了个。但与此同时,我让他把自己带的奶分给老师时,他也很痛快地分给了老师,而且是把我们带的三盒奶都拿出来分给了三位老师。别人的东西,他喜欢就去要,但与此同时他的东西很自然的就与别人分享。所以综合这两方面的现象,我觉得优优的问题还没有上升到品格和素质高度,他的问题是三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物品的归属感,另外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优优三岁前,基本在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姑姑家、小姨家来回转,他的活动空间基本一直在自家人的圈子里,所以只要喜欢,东西随便拿、随便吃、随便喝,他对物品的归属感是模糊的。但随着进入幼儿园了,优优已经走出了“自家的圈子”,但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没有及时给他建立起物品的归属概念。以后我们要多跟他强调,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相信优优不存在姥爷担心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还是教育专家的那句话,,孩子的问题是家长问题的反映,是我们没有根据环境变化及时给优优建立物品的归属感,我们一定要尽快给优优建立起物品的归属感!

对三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三岁宝宝的教育跟其他年龄层应有所区别。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及时捕捉这一年的幼儿教育关键期,对宝宝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三岁宝宝的教育,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智商方面:

早期阅读: 每天和孩子一起看一篇故事,用家里的大狗考利或者再去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故事书。故事要短小精悍,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加入一些形容词或者成语,丰富他的语言能力。给孩子讲故事的同时要求他复述,或者让他自己看着画面编故事。无论孩子编的是什么,都要鼓励他说下去,刚开始时可以帮助他一起编。

角色扮演游戏:和孩子一起玩看医生,来客人了,去家乐福购物,警察叔叔抓坏蛋等游戏,家长可以自己编一下游戏内容,稍微丰富一点。你和宝宝一人扮演一个角色,如看医生的游戏,一个扮医生,一个扮病人。平时教他注意观察所扮演的这些角色。

增加知识面:可以通过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如各种动植物和建筑的名字,各种商店的用处,以及看着天空给孩子讲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情商方面:

品质的培养:每天抽一定时间和孩子聊天,让孩子讲讲幼儿园的生活,然后灌输一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过读故事的方式灌输,一个故事讲完后用简单的话总结这个故事所体现的那些好的品质。不断重复,加强印象。

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灌输孩子必须具备爱心,知道关心别人,同情弱者。平时在路上看见乞丐可以对孩子说说他们很可怜之类的话。还可以要孩子爱护动物和植物等等。

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机会让孩子决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给孩子两件衣服,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出去玩可以让他选择玩的地方。平时孩子要自己做的事情,尽量不要拒绝,如果要拒绝,需要告诉他原因,并对他的这种热情给予肯定。

以赞赏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不要打孩子,那是最伤害孩子心灵的。不要讲粗话,注意以身作则。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两三岁孩子的占有欲问题》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导读: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
    2021-10-30 阅读全文
  • 如何面对幼儿的占有欲?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宝宝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宝宝...
    2022-02-03 阅读全文
  • 解决宝宝幼儿的占有欲?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宝宝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宝宝...
    2021-12-1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的占有欲 刚刚开学,有很多宝宝是第一次来到早教课堂,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等我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两周下来,我对一个宝宝有了很深的记忆,并仔细的观察了一周。他的名字是王一诺,性格活泼开朗,爱动手,注意...
    2021-05-20 阅读全文
  • 怎样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
    2021-12-10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

2021-10-30 阅读全文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宝宝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宝宝...

2022-02-03 阅读全文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宝宝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宝宝...

2021-12-15 阅读全文

孩子的占有欲 刚刚开学,有很多宝宝是第一次来到早教课堂,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等我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两周下来,我对一个宝宝有了很深的记忆,并仔细的观察了一周。他的名字是王一诺,性格活泼开朗,爱动手,注意...

2021-05-20 阅读全文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

2021-12-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