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发育商”提升
发布时间:2022-02-19 婴幼儿故事 婴幼儿活动方案 婴幼儿早期教育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0-6岁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测评系统》同时表明,在3岁之内,系统早期教育经历越丰富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交流和社会性5个方面均优于未接受系统早期教育的儿童,且优势最高竟然超出18分,最低也超过4。8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景晓娟博士说,发展商(DQ,也可理解为“发育商”)是用来衡量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通过评估婴幼儿在重要的发展里程碑上的成就率来测量。自2003年以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48个城市启动了“中国城市0-6岁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测评系统”研究项目,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3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0-6岁儿童发展的测评标准。这个项目聚焦于“认识孩子”这个主题,致力于帮助家长、早期教育工作者和早期干预工作者一起回顾孩子的发展过程,了解孩子的发育现状和发育趋势,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发育迟缓或其他问题,并期待在及早发现和重视儿童发育迟缓,对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儿童发育迟缓的漏检率方面作出贡献。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的大样本儿童早期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调查。yjs21.com
“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虽然孩子的基因无法改变,但优秀是可以选择的。”景晓娟博士认为,只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早期教育就可以使孩子超越平常,将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转化为现实。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婴儿学手语有利于提高智商
在美国,几年前,婴儿手语还是个新生事物,而现在,却已成为主流现象。研究显示,2岁前,教孩子多用手势,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学会说话,甚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比如,表达吃时,用食指轻触嘴巴;喝则需要拇指抬起,四指微屈,形成奶瓶的形状;牛奶可以用牧民挤奶的动作代替,反复握紧、张开拳头。婴儿学手语,脑瓜更聪明。
尽管教给宝宝手语好处很多,但却非常难。以下一些建议或许可以使这项工作变得简单一点。
1.早点教:最好在孩子几周大的时候就开始。这就像学习一门语言,年龄越大,学习越难,教给宝宝手语也是如此。
2.从少数几个起步。例如吃、喝、爸爸、妈妈……因为吃、喝是宝宝每天都会做的事情,爸爸、妈妈是最常见的,宝宝们总是更容易接受最常见的或对他们最有帮助的手语。
3.让手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借助书本和网络教学。孩子总是对电视上看到的东西怀有莫大的兴趣。因此,可以购买教宝宝手语的录像和光盘,或一些关于儿童手语的书籍。
5.制作手语卡片。就像教孩子写字一样,你可以制作手语卡片。
6.手势与实物相联系。教宝宝手语就像教说话。所以,在教手势时,也要记住把手势与实物联系以来。
7.手语与语言相结合。手语是宝宝说话的桥梁,对于简单的容易发音的词,他会尝试着说;对于难发音的词,宝宝也会用手语表达,这样无疑会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8.循序渐进。宝宝学习手语要有合适的进度:0—8个月,以父母的手语演示为主;8—12个月的宝宝可以自己用一些手势了,父母也能从日常生活中逐渐观察到宝宝用手语表达自己;12个月以上的宝宝,往往能够更快地学习,当他们可以说出词语的时候,将会减少使用手语的频率。
母婴早分离影响婴儿发育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患病住院都是由医护人员进行护理的。殊不知,母婴的这种过早分离会给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使他们在成年后过分脆弱。
母婴早分离影响婴儿发育
以上结论是法国科学家得出的。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神经心理学专家瓦莱丽·多热利用老鼠进行动物实验,从实验鼠出生第二天开始到以后连续14天的时间里,每天把幼鼠与母鼠强行分开3个小时,并对这些实验鼠成年后的行为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与其它实验鼠相比,在特殊环境里,特别是在连续24小时独处的情况下,这些实验鼠显得过于焦虑不安。此外,它们特别贪喝甜水,而且对吗啡的作用极为敏感。多热认为,这是由于它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造成的。
曾有调查表明,出生不足3个月即与母亲分离,而且没能得到其他人特别关爱补偿的婴儿,成年后酗酒的比例远远超出其他人群,而此次实验则从神经系统发育角度说明母婴过早分离不好。为此,专家建议,应对婴儿的早期护理进行科学的改革,既让产妇得到良好的恢复和休息,也让婴儿充分感受母亲的关爱。
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感官发育
生理学之父,俄罗斯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有句名言:“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孩子一出生就应该开始教育。孩子在出生时虽然大脑的神经细胞已经发育的足够多了,但还需要自身的不断增大和功能的健全。下面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生儿五大感官的早教问题。
神经细胞的发育除了需要营养供给以外,还需要外界给予一定的刺激。因此,对于新生儿来说,早期教育就是要给予五官和皮肤、知觉方面的刺激。具体做法如下:
视觉
新生儿喜欢轮廓鲜明、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如:环形和有条纹的黑白图形;喜欢看复杂、有丰富内容的图形;喜欢看人的脸;对红颜色有偏爱。且焦距约20厘米,太近太远都看不清楚。而且孩子还能记住所看的东西,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变换新的东西,重新引起他的兴趣。我们要选择满足以上要求的玩具或书籍给予孩子视觉上的刺激。
听觉
孩子一出生不但能听声音而且对声音有定向力,也就说明出生时就已经完成了视听结合的神经连接。孩子喜欢听母亲的声音,喜欢听柔和的声音。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和孩子说话,让孩子听听优美的音乐或文字(需父母朗读或者借助音频)。
触觉
孩子的皮肤、嘴、手、脚是触觉器官,而嘴和手是最灵敏的部位。新生儿可以对温度、湿度等都有感受能力。在这个时期可以让新生儿去抚触外界事物,可以用各种质地的玩具刺激孩子的皮肤和手脚。如绒毛的玩具,木棒或金属棒等。这个时候孩子可能爱吃手,这是孩子探索外界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寻求安慰,这是情感发展的需要,不要制止,但是一定要洗干净手哦。
味觉
新生儿有良好的味觉,喜欢甜味,对于咸味、苦味、酸味不喜欢。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不同味道进行刺激,让孩子的味道记忆仓库更加丰富。在这个阶段不要养成孩子吃甜味的习惯,否则孩子就不爱接受其他的味道了。也容易造成日后的偏食挑食。
嗅觉
刚出生的孩子能分辨不同气味,经过几天的母乳喂养,孩子就能够分辨自己母亲的气味,对有母乳气味的物件表现出极大兴趣。经常让孩子闻闻各种气味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气味的分辨能力。
总之,要抓住这段时间给予孩子感官最佳的刺激,促进孩子的感觉器官的发育。
如何提升孩子的情商
1.帮孩子树立自信
无论何时,自信都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之技,否则即使你有再好的才能也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更应该注重了,平时少批评多鼓励孩子,除了在孩子学习的方面,例如孩子有礼貌、帮助了别人、或者尊老爱幼了等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式的表扬。
2.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互动能力
人际的交流和沟通是门大学问,即使成人成家了还是有很多的人在学习,只因为它太重要了,谁也不能离开群体独立生存。因此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就要从小入手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接触,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分享给小伙伴们一块玩耍,多带孩子见见世面。
3.肯定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3.教会孩子表达
首先,父母要经常表达爱意。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同时,父母要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表达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4.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有研究表明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在情商一定不低,自我控制就是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欲望,该收敛的时候收敛该放松减压的时候放松。这个也是被当做培养情商的一个基本功,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并教孩子学会控制和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