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饮食可治防孩子多动症
发布时间:2022-02-17 小学艾滋防控总结 幼儿园工作总结饮食 幼儿园饮食卫生说课稿儿童多动症与饮食营养关系密切。患多动症的儿童多数营养过剩,某些氨基酸摄入过多,主要是动物性蛋白质摄取过量。过量摄入蛋白质不仅影响其胃肠消化功能,而且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如尿素、氨等对身体是有毒的,能引起烦躁不安和好动。多动症还和儿童生物代谢异常及轻微的吸收不良有关。因此,要注意调节这些儿童的饮食、营养。
儿童多动症医学上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患多动症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情绪变化快,难以控制自己,脾气暴躁,好做小动作,常喜欢搞恶作剧,学习成绩大多不良。
专家们研究指出,儿童多动症与饮食营养关系密切。患多动症的儿童多数营养过剩,某些氨基酸摄入过多,主要是动物性蛋白质摄取过量。过量摄入蛋白质不仅影响其胃肠消化功能,而且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如尿素、氨等对身体是有毒的,能引起烦躁不安和好动。多动症还
和儿童生物代谢异常及轻微的吸收不良有关。因此,要注意调节这些儿童的饮食、营养。
患多动症的儿童饮食要多样化。忌挑食、偏食,尤其不可嗜糖成瘾,补充高蛋白食品应“适可而止”。同时,要注意给他们经常检查身体,以便及时发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症,根除多动症的病因。
医学研究表明,限制食用含甲基水杨酸类较高的西红柿、杏、橘等,少吃或不吃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和人工合成添加剂食品,可使48%的多动症患儿症状消失。另外,可让患儿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瘦肉、动物肝或心,蛋黄、豆制品、核桃、花生、芝麻、木耳等,以改善神经功能;海带、紫菜、海蜇、鱼、虾等,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适量食用对防止和减轻症状有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多动症治疗护理:早期调治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病之一,以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宁,还可伴随有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冲动等症状。
十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早期症状并不认识或重视,往往等到患儿症状十分明显时才投医问药,此时,孩子的多动症虽可能治好,但已耽误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宝贵时间,故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药物治疗。据研究,儿童多动症患儿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可能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某一种,故临床上常用促进这类神经递质释放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这类药物以利它林为代表,近期疗效十分显著,但注意下午4时以后禁服,星期日、节假日应停药。本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淡漠、抑郁,家长不可自行滥用,即使专科医生应用时也必须密切观察。
行为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习惯,如吃饭时不看图书、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应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实施注意力集中训练。对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者,开始可让其每日1-2次定时听故事,或让其自己读书每次5分钟,并逐渐延长时间。学龄期以后能每次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阅读45分钟以上者,为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标准。
对精力过剩的患儿,可让其多参加打球、跑步等户外活动,不应要求这类儿童变为一个十分文静温顺的孩子。
家长、教师及同学不要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发现其品质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不可袒护。
由于儿童多动症是由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联合作用所致的综合症,因此治疗应采用相对应的综合治疗手段,且一定要经过儿童精神病专科医生的确诊后对症治疗。
自闭症也能采用饮食治疗
最早发现自闭症饮食治疗的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他们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发现他们的孩子吃了某些特定的食物后情况会恶化。虽然对每个自闭症儿童产生影响的食物都不完全相同,但有几类食物却是共同的。研究显示,蛋白质有很长的链,这些链由许多叫做氨基酸的小单位组成。当蛋白质被消化后,它将分解成各种氨基酸。然而,有些蛋白质未被完全分解,形成了短钛链。其中有些短钛链具有鸦片活性,它们能模仿人脑中自动产生的脑内啡的作用,这种脑内啡含有吗啡因,能够刺激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当过量的带有鸦片活性的短钛链穿过消化肠进入血液,再穿过脑血屏障(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入侵的生化组织)进入大脑后,它们就可能影响人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的发展受损,机体功能失调。
饮食治疗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自闭症儿童所吃的食物中去除那些有影响的食物,可坚持6-12个月,具体如下:
1.类食物
我们所说的谷类食物主要指大麦、燕麦和黑麦等制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自闭症的家长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诸如黑面包、燕麦片、面食类(如馒头、包子、饼干)之类的东西。
2.蛋白食物
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内带有鸦片活性的短钛链增多,从而影响他们的症状,因此,控制自闭症儿童不吃或尽量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此之外,还有鸡蛋、鲜奶蛋糕、奶酪、冰激凌、酸奶等食物也同样富含酪蛋白,家长应该控制其孩子对这些食物的摄入。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家长在控制这些食物的同时,应注意补充各类替代品,如豆奶或蔬菜等。
3.色素的食物
硫酸盐对人体的消化功能有着非常的作用。如果人体的胃肠道内缺乏硫酸盐,那么消化道的可同透性就会增加,带着鸦片活性的钛就容易进入血液,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也将变得恶化。因此,在消化过程中,任何需要使用硫酸盐的食物都不利于自闭症患者的好转。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色素食品,在人体内消化时都需要硫酸盐,这些食品包括巧克力、橘子汁、彩色泡泡糖等。因此,这些食物应尽量避免给孩子吃。
4.水杨酸盐食物
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对自闭症患者有不良作用。因为水杨酸对人体的胃肠道有严重的负作用,会导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这些食物包括橘子、橙、胡柚、柠檬、番茄等。值得提醒家长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因此,家长不仅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这类食物,在孩子感冒发烧时也尽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
在控制上述4类食物后,家长还可根据自己孩子对食物的不同反应来选择其他的食物加以控制。如有些自闭症儿童食用牛肉和茄子后会有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反应。制定一份记录表,写下你的孩子每天所吃的食物和当日情绪、行为表现,观察3-6个月,看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有无好转,将有助于你找到这些特定的,对你孩子有影响的食物。
许多疾病都直接来源于氨基酸摄入的不平衡。有关专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血液里谷氨酸的水平较低,补充适量的谷氨酸对这些孩子能有所帮助。在医学上谷氨酸被经常用作促进消化壁绒毛的生长,因此,它可以改善消化道的吸收功能。如果我们的消化道内缺乏消化酶,那么我们就无法充分分解短钛链。研究表明。从凤梨中提取的酶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有效果。绿叶菜属于碱性,可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酸性物,可清除血中的毒物素。自闭症患者平日多吃粗粮、绿叶菜,有利于身心康复。如:萝卜、青菜、油菜、菠菜、介蓝、大白菜、胡萝卜、菜花、橄榄等。粗粮:红薯、土豆、玉米、荞麦等。水果:果汁(原汁)、甘蔗、青梅、苹果、香蕉等。
饮食治疗只是自闭症儿童治疗方法之一,家长应当结合其他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疗。但是,由于目前科学家对自闭症的成因仍无确切的定论,因此,所有这些治疗都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出现能完全治愈自闭症的特效药。对于自闭症,家长还是应该花更大的努力在教育和训练之上。
孩子“电视孤独症”的防治
近年来,外国有学者发现,随着电视的普及,儿童孤独症患者有所增加,多见于3-7岁的儿童。
国外学者经观察研究后指出,患“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即使再经过良好的教育,将来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也就是说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很好地生活。
4岁的小宇,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大大的眼睛只盯着荧光屏,对于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不愿意活动,不愿意游戏,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久而久之,他孤独、怕羞,见外人不敢抬头,不和其他孩子玩耍做游戏,连公园的摇马都不愿意坐。
显然,小宇患上了“电视孤独症”。
患“电视孤独症”的孩子会——
●长时间地看电视,觉得离不开电视,整天与电视为伴,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对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喜欢接触小朋友。
●不看电视就会焦虑不安。
●看电视时不让别人打扰,还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能将电视节目中的故事情节背得滚瓜烂熟,文不对题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有的还出现自言自语等反常行为。
这类患儿性格孤独,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责任心,缺乏应对环境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情绪波动不稳。
原因——
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行为模仿性较强,过多地看电视,可使大量的电视信息深深地渗透到儿童的性格和行为之中。往往是电视看得越多,对儿童的影响越大。
危害——
这些孩子由于处在孤独之中,既忘记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他人的存在,陷入虚幻的情景之中,常常会想入非非,心理严重变态。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学习能力,所以积累不了生活经验,不会处理日常生活,不会与他人交往,不知道如何对待周围的事物,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心理不健全的人。
“电视孤独症”的防治
●要严格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超过0.5-1小时。
●要选择适合儿童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让孩子看。
●家长自己要尽可能少看电视。家长中至少要有一个人和孩子在一起,给他讲故事、玩游戏,转移他对电视的注意。
●孩子看电视时,家长应该陪着,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某些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电视内容,培养孩子的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富钙饮食 可使孩子变聪明
我们常说,儿童是其体力、智力成长发育的阶段,而饮食中的钙恰好是既补体力又益智力的营养素之一。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若不注重从日常饮食中补充足够的钙营养素,他们就会出现疲乏、失健忘等现象,严重者会发生神经功能不稳定、烦燥,甚至患佝偻病,影响体格和智能的发育。若及时给孩子补充含钙丰富的饮食,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不良后果的出现,使其健康成长发育。注重饮食补钙,可使人终身受益。
可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的饮食有:
1、虾皮、紫菜、海带、蛋黄、鱼、瘦肉等。
2、动物内脏,如猪肝、羊肝、鸡肝等。
3、富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如橘子、苹果等。
4、绿叶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等。
5、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丝、豆桨等。
6、奶类及其制品,如牛奶,奶酪、奶糕等。
7、香蕉、胡萝卜、木耳、香菇等亦为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的食物,应经常进食。
这里特别要指出,牛奶是较完善的天然饮品,对于孩子的生长以育至关重要。孩子的营养平衡,将决定其一生的身体健康与头脑聪明。因此,不要中断给孩子喝牛奶!
多动症治疗护理:需“静养”
据新华社消息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1000万~2000万左右的儿童患有多动症。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有关专家提出,对于患多动症的儿童,应该创造环境让其“静养”。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大症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生张挺秀介绍说,与大多数同龄儿童不同,儿童多动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维持困难和冲动控制困难。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自控能力发育障碍。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困难,因此容易出现情绪障碍、逆反心理、酒药成瘾、抑郁、孤独等其他心理障碍。
据介绍,5岁前的儿童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到了5岁以后,有意识注意开始迅速发展。对于注意缺陷型多动症,张挺秀建议在孩子3岁以后就开始训练有意识注意,能够有效纠正其多动症。而对于多动冲动型多动症,更重要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静养”。
张挺秀说,5岁前儿童的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善,兴奋大于抑制,自控能力差,“我要做什么”容易,“我不做什么”难,但如果6岁后还是兴奋大于抑制就不太正常了。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对于孩子好的行为,一定要多加表扬,不断强化鼓励,促使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不好的行为千万不能纵容,否则就会形成习惯固定下来。但“否定”孩子必须讲方法,例如,往往该吃饭时,很多孩子玩得正开心,此时父母不应该马上强制制止,而应该给他一点缓冲时间,否则会让孩子兴奋和抑制产生强烈冲突,进而大哭大闹。
张挺秀还介绍说,是否患有多动症,必须到6岁后才能定性,但早期会有所表现,因此对可能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要训练他们玩一些安静的游戏,如画画、弹琴、做美工等,有利于培养注意力和控制力的提高。孩子患多动症不必紧张,严重的才需要药物治疗,轻微的患儿通过行为矫治完全能够治疗。
多动症治疗护理:学龄前能矫治
学龄前心理行为矫治上学后正规系统治疗
背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日前称,一些多动症药物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心脏健康问题,应在产品说明中加注最严重级别的安全警告。受到美药管局关注的药物包括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Ritalin和英国希雷制药集团生产的Adderall等。对于美国FDA的警示,首都儿科研究所内科主任医师李尔珍提醒说,这个结果对医生和家长来说,应该在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治疗上要更加慎重。因为在警告中的Ritalin,就是临床中常用的利他林。利他林已经过了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药物。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睡眠减少、食欲下降、头疼等。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出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健康问题,在临床中,李主任还没有遇到过。这些副作用在药物说明书中都有说明,正规医院往往会直接把药物副作用告诉家长,结果有些家长因为害怕副作用而不愿意接受治疗,转而去一些小诊所治疗,轻信所谓的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宣传。但这样往往会让孩子得不到正规治疗,反而会耽误了系统诊治,
家长绝不能因为害怕出现副作用而拒绝给孩子用药。真正确诊孩子患有多动症并进行正规的药物等综合治疗,应该在孩子六七岁上学后。因为孩子在3~5岁时,虽然可能出现好动、爱捣乱等一些多动症的倾向,但由于此时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注意力无法长期保持集中,有些行为是儿童在气质特性方面如适应性、活动度和分心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这时诊断为多动症是不妥当的,不要急于进行药物治疗。但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太合群、坐不住、爱惹事等等,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精神科,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多动”的可能,也进一步排查有无其他疾病。
如果有多动倾向,应该积极进行心理行为矫治。这种矫治可以在医院的心理科或神经科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方法得当,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就可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