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源帮你找
发布时间:2022-02-12 幼儿园说课稿力 力的教案幼儿园 学生寒假注意防火通知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好好听讲,听不好课,就没有好成绩,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学业。如果再伴有多动、冲动,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这孩子可能患有一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疾病,可不是贪玩和淘气的天性所致。
中国孩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约为3%~13%,目前医学还不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但研究者普遍认为:环境与教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影响,如早期智力开发过度、学习负担过重、环境压力过大、带养人教育方法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本病。
首都儿研所心理专家王贺茹说,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焦点,一个孩子身边至少会围着4位家长。被关注度太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当孩子做一件事时,总会有不同的家长给予不同的意见,或者当孩子在做这个家长吩咐的事时,又会有另一位家长让他做另一件事。更有甚者,对于孩子做的一件事,家长们有的会批评,有的则赞同,如此种种,都会让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无所适从当中。
例如第一种现象,孩子做一件事家长给予不同意见,会使孩子无法对事物形成独立的概念和判断,不知道哪种说法才是对的。
而第二种现象,也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时,家长又吩咐另一件事,会使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切换和跳跃当中,对事物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持久,容易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第三种现象,即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同,则造成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混乱,难以统一,最终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除了这些,大人常常在孩子玩耍时“寓教于乐”也是不好的。因为孩子玩耍时往往是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而大人经常打扰孩子,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相关文章请见健康时报407期12版《“寓教于乐”别太频繁》)。其实要想避免孩子出现注意力障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尤其是在入小学之前,就应杜绝以上
现象的发生,不要忽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久性的训练,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已经出现注意力障碍苗头的孩子,家长正可利用假期与孩子共处的机会,在长辈内部达成一致,尽量不在孩子做一件事时打扰他,慢慢地改变教育方式。在游戏中使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对好的行为进行强化。
孩子是凭着感觉过日子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家长不要在无意中使孩子的思维茫然找不到方向,可以使用奖赏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行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帮孩子找回注意力
如何帮孩子找回注意力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3岁的丁丁刚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经常上课“神游”。老师讲故事时,丁丁看上去是在听,但眼神是涣散的,问他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说不知道。
4岁的璐璐,如果某件玩具或游戏,她玩得不错,就会继续,但如果她玩得不好或不会玩,就会表现出不耐烦,马上放弃,换个玩具玩。画画时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画得很好会继续画下去,但大多数时候是画到一半又重新开始画。
6岁的乐乐,接受能力很快,玩具一玩就会,还能自己拆了再装起来,但做什么都是一分钟热度。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上课也不专心,老爱这里玩玩那里看看,有时还影响别的小朋友。
从心理学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丁丁,他还没有形成有意注意力。3~4岁的孩子,无意注意依然占优势。刚刚上幼儿园的丁丁,还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注意力(即有意注意),如果老师讲的故事他不感兴趣,他确实容易走神。家长可以针对丁丁的情况,有意识地训练他在听觉方面的有意注意。
对于璐璐,她只是还没有学会坚持到底。4~5岁的孩子能够自觉、有目的地将注意力指向特定的事物,开始观察事物的细节,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依然是全凭自己的兴趣和心情,所以璐璐的表现起伏很大。针对璐璐的情况,家长需教她做事情前有所规划,以画画为例,不是想到哪就画到哪,而是画之前大致想想自己要画什么,多多鼓励她把一件事做完,再去做别的。
对于乐乐,他更需要学习的是不打搅他人。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可以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分配注意力来指行动,对于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生动直观的事物以及与他的经验有关、符合他兴趣的事物能加以注意。乐乐的情况和丁丁不同,乐乐上课不专心,很有可能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乐乐觉得太简单,所以他就没兴趣听了。遇到这种情况,引导的重点在于让乐乐明白,上课时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
你有没有总是觉得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抱怨孩子之前,先来看一个数据:据纽约一家研究机构统计,一位员工平均每天在工作时用来随意打电话、查看电子邮件、回复即时对话、流连在微博上的时间要占到上班时间的28%。调研结果还说现今社会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太多了,成人的注意力在日益涣散。一面是自己在工作中经常分神,一面却对孩子注意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那就别再指责孩子!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对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要求要合理:
1.学龄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续时间比你想象的要短: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平均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所以你的要求别超过了孩子现有的能力。
2.学龄前孩子的生理发展决定了他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这一时期有意注意尚在形成阶段,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往往交替掺杂在一起。因此,孩子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范围比较小,他还不会“指挥”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马上又回到原来注意的对象上。
3.学龄前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如果你需要他在某段时间集中注意力,就要为他创造一个避免刺激和干扰的环境。
4.学龄前孩子还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兴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岁的孩子反复写拼音、做算术,他很有可能表现得散漫,甚至烦躁。
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亲子游戏
找积木
效果:锻炼听觉注意、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若干块颜色不同的积木,在家里有一组抽屉的柜子前放好。
2.家长扮演木偶对孩子发出指令,“请把绿色的长方形积木装进第二个抽屉里”,“把红色的圆圈积木放进第一个抽屉里”。
3.孩子放好后,请他把积木找出来,找的时候一次只找一块,这样孩子就需要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4.孩子和家长互换角色来玩,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小贴士:可以用球、娃娃等玩具代替积木。一开始物品可以少几样,根据熟练程度再慢慢增加玩具数目。
什么东西不见了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力
1.在桌上摆放几件玩具,如布娃娃、玩具熊、小皮球、积木。
2.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并在短时间内记住。
3.让孩子闭上眼睛,家长拿走其中一样或几样玩具,再让孩子睁开眼睛,问他:“什么东西不见了?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忆。
4.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玩,这个游戏和找积木一样,可以锻炼孩子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抗干扰。
画地图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
1.散步时,家长和孩子一起指出沿途看到了什么,比如好朋友的家、水果店、邮局、超市、花园等建筑物,告诉孩子回家后我们要把散步时的路线图画下来。
2.回家后,鼓励孩子画一张散步时的地图并注明沿途标志物。
3.孩子画的同时,家长也一起画,等孩子画完后,和孩子的地图相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小贴士:这个游戏适合6岁左右的孩子玩,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先从画小区平面图开始。
穿木珠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各种颜色的小木珠十几颗和两根细绳。
2.家长一手拿小木珠,一手拿线,边穿边说:“看小木珠上有个小孔,线从这头穿进去,从那头穿出来,一个一个穿起来,变成一串小手链,套在手腕上,真好看!”
3.让孩子自己动手穿木珠,孩子穿的过程中,家长在一旁要多多鼓励。
4.如果此时孩子已准确认识了红、黄、绿等颜色,还可把各种颜色的木珠分开,按一定的规律将同颜色的两颗或三颗穿在一起,或一颗一颗间隔着穿。妈妈先穿好一串颜色间隔开的珠子,让孩子模仿,穿出一串相同颜色间隔的珠链。
投球入瓶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两个瓶口较小的玻璃瓶以及几十个弹珠。
2.让孩子把弹珠放进瓶子里,越快越好。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家长和孩子一起比赛。
3.如果孩子进行得很顺利,可增大游戏难度,如选择瓶口更小的瓶子,改用勺子舀弹珠来代替用手投放。
家长这个行为才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
浩浩是一名9岁的孩子,也是爸妈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一做作业什么也不会,遇到期末考试,做的小测试经常只有四五十分……为此,班主任经常不是微信提醒家长,就是课下找家长谈话。
浩浩爸妈也很苦恼,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没什么效果。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出状况的孩子,浩浩爸妈因此患上严重的焦虑症。
像浩浩的情况非常常见,作为一名孩子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也遭遇过这样的情况?
面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成绩差时,你是不是也经常责骂孩子,认为是孩子的错:为什么别人都能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课,成绩优异,为什么就你注意力不集中,成绩跟不上……
专家这样说: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90%都是父母惹的祸!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经常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时不时的给孩子喝口水、吃口东西,肆意打扰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跟你说话时,你是不是经常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讲话,而不是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孩子在认真观察、探索好玩的事情时,你是不是经常嫌弃孩子弄脏了衣服、搞坏了玩具、太调皮,而愤怒的制止孩子?
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恰恰是扼杀孩子注意力的“根源”!
注意力不集中,危害究竟有多大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考试成绩差,表面看似是小问题,事实上,却往往隐藏着“大祸害”!
危害一
天天才和庸才的差距,往往差在注意力
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报告证实:99%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只有1%的孩子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是弱智,可为何在100个孩子当中,成绩却存在天壤之别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持续地学习与做事。
危害二
没有注意力,成为问题孩子几率大
国外专注儿童教育的机构调研得出:孩子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会造成感觉综合失调,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惹事生非,甚至成为打架、逃学、早恋等问题孩子。
危害三
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人际关系
注意力不集中与人际关系也有关系?没错!经常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经常搞小动作,会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自控能力差,还会给孩子造成极大压力,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能使父子、母子之间关系恶化。
危害四
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不自信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任务完成不好,考试成绩差,得到的都是家长和老师的责骂,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很多孩子一自卑就更加完成不好任务,往往还没做事,就会出现悲观、失望、胆小、怯懦等现象。
看到这里的家长们,你还会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多大问题吗?在此提醒各位家长:良好的注意力是成功的保障,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异的基本原因就在于注意力!家长一定要及早训练孩子注意力,不要让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的14法
在美国,10岁以下的儿童中有6%-10%患有“多动症”。这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症状常常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集中时间短。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或放慢动作的节奏。
真正的多动症是大脑神经的紊乱,可以由儿科医生来治疗。过渡的紧张可以引发或增强孩子的多动症。
多动症的孩子除了多动之外,还会有其他问题。首先,由于受到同龄人的排斥,他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他的过分紧张,过剩的能量不但会惹恼成年人,而且也会使同龄朋友离开自己。他很快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快就会失去自尊。第二,在校期间他很可能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他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难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课,这样他就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甚至会给别的孩子带来伤害。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是一位专门研究“多动症”儿童的美国医生杜博士对父母的一些有用的建议:
1、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章和纪律。
2、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孩子做了错事,你生气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3、预料到孩子可能会出麻烦,并做好准备;在麻烦到来时,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4、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你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你会找到一些的。
5、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6、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7、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8、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9、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空空的墙下,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0、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你要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精神专注。
11、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12、每次只允许一个朋友来家玩。你应该负责监管他们的活动。
13、切忌可怜、嘲讽或过分地放纵孩子,也不要被孩子吓倒。他最终是会学乖的。
14、同孩子的老师一起交流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在美国,10岁以下的儿童中有6%-10%患有“多动症”。这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症状常常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集中时间短。 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或放慢动作的节奏。真正的多动症是大脑神经的紊乱,可以由儿科医生来治疗。过渡的紧张可以引发或增强孩子的多动症。
多动症的孩子除了多动之外,还会有其他问题。首先,由于受到同龄人的排斥,他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他的过分紧张,过剩的能量不但会惹恼成年人,而且也会使同龄朋友离开自己。他很快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快就会失去自尊。第二,在校期间他很可能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他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难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课,这样他就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甚至会给别的孩子带来伤害。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是一位专门研究“多动症”儿童的美国医生杜博士对父母的一些有用的建议:
1、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章和纪律。
2、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孩子做了错事,你生气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3、预料到孩子可能会出麻烦,并做好准备;在麻烦到来时,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4、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你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你会找到一些的。
5、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6、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7、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8、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9、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空空的墙下,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0、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你要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精神专注。
11、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12、每次只允许一个朋友来家玩。你应该负责监管他们的活动。
13、切忌可怜、嘲讽或过分地放纵孩子,也不要被孩子吓倒。他最终是会学乖的。
14、同孩子的老师一起交流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注意力不集中的产生源因
提到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学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问题,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生理原因
1.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
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
2.剖腹产的孩子
顺产的孩子,在生产过程中,胎儿在产道内受到触、味、痛觉及本位感的锻炼,促进大脑及前庭功能发育,对今后运动及性格均有好处。剖腹产的孩子大多数不会爬,走路易摔倒,平衡能力弱。
那这些和注意力有什么关系呢?平衡能力、运动智能和我们的逻辑思维注意力有莫大的关系!
想想我们在上初高中的时候,班里有没有特别淘的男生?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调皮捣蛋,跟老师对着干,什么坏事都有他。但是,学习成绩还不错,总是能保持在班级的前20名!尤其是理科成绩突出,如果你问他,我看你天天玩成绩还很好,你是怎么学习的?他会非常拽的告诉你,谁学习啊!下了课我就去玩了!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的运动能力带动了大脑的发育,运动能力和注意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都归大脑的同一区域掌控。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剖腹产出生,而且到了一定的月龄不会爬,学走路的时候平衡能力弱,或者说顺产的孩子,现在平衡能力弱,肢体不协调,那么你要注意了,要加强对于孩子这方面的训练!
病理原因
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
环境原因
1、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2、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大多数是老人在带。因为中国的产假比较短,所以没办法啊!
老人比较心疼自己的孙辈,所以不经意间会给孩子留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比如:孩子在看书、听音乐、看动画片、玩玩具……等等等等。
孩子奶奶,看表10点了,孩子该喝水了,就去喂点水。下午四点了,孩子该吃水果了,就要去喂水果!
这样做,不是说老人不对,他也是无意识的!但是,正是在这样不经意的过程中,给孩子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因为孩子习惯了被打断!
如何判定自己的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呢?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又有那些?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不专心,是一个在学生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困扰我们家长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一下,主要有:
1、好动,坐不住。
2、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或者想入非非,老走神。
3、粗心,马虎,差错多。
4、拖沓,磨蹭。
5、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
6、严重的可能就是ADD——注意力失调症,或者是感觉统合失调症。
7.容易分心: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常有始无终。
8.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9.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大人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10.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
11.自控力差: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家长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方法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增加。拼图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在拼图时,很容易投入,不知不觉中,能坐定的时间就长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长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时,要积极鼓励孩子将图拼完整,家长还可以把孩子拼好的图裱框挂在家中,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就感。
方法2: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先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会比较集中注意力,听故事会格外仔细。
方法3: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请孩子一次性完成。比如:“请你帮我拿一个梨、水果刀,还要纸巾和一些牙签。”还可以经常让孩子向其他长辈传话,“告诉你妈妈,记得上楼的时候去拿报纸。”语句可以从简短的过渡到长一些的。
方法4:给孩子准备一些CD和图书画面内容相配套的图书,这种图书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看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小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让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同时,爸爸妈妈在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有时间概念,不要给孩子太充裕的时间。
☆给孩子一个固定且安静学习的地点,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时间打扰他们。
☆帮助孩子获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种干扰。比如,尽量避免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避免跟孩子说话一再重复。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他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