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气自私是宝宝成长必须的过程

发布时间:2021-11-17 儿童成长 教育过程的读书笔记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导读:通常在家排行老二的孩子,由于一生下来往往就被”强迫”要与人分享玩具、食物和父母的爱,因此在特别渴望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可以支配享用的心情促使下,往往就会表现出比较自私与小气的言行,尤其是排行男孩或女孩第二的,更常因在受到”不被父母稀奇宝贝”不公平对待下,就更显得自私与小气。

郜妈爱说笑

叔叔出题考上了小学的侄儿算数:

“我拿六块糖给你和小妹妹一起均分,你要分几块给她?”

“分给她两块。”

“怎么会是两块呢?你不是已经学会除法了?”

“我是学会了除法啦,但是小妹妹她并没有学啊!”

郜妈侃一侃

琪是我幼年时最好的玩伴,活泼大方的她经常跟小玩伴们分享她的零食与玩具,后来嫁给一位也有同样性格的丈夫,婚后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都遗传了夫妻俩对人大方的性格,唯独二女儿个性却十分的自私小气,不仅属于她的玩具不肯跟人分享;分给她的糖果饼干,她即使不爱吃不想吃,也紧紧缵在手中不肯送给别人;并且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客人只要提进她家的东西,就绝对不准再提出她家门,更别提想拿取她家任何物品离开了。

有一次过年,我提了两盒饼干去琪家,一盒是给她家送的礼,另一盒则是要提去给另一位朋友拜年,那小家伙打从我一进门,眼睛就没离开”监控”那两盒饼干,当我提起一盒饼干准备告辞时,她立刻飞奔过来扯着我手上的饼干盒不放,任由父母们怎么劝说,都大哭大闹的不肯松手,琪满脸尴尬的说:

“真是,我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小气鬼的孩子!”

替儿女在家办Party时,特别观察了一下那些受邀的小客人,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孩子是否自私小气,跟在家里的排行、是否受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通常在家排行老二的孩子,由于一生下来往往就被”强迫”要与人分享玩具、食物和父母的爱,因此在特别渴望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可以支配享用的心情促使下,往往就会表现出比较自私与小气的言行,尤其是排行男孩或女孩第二的,更常因在受到”不被父母稀奇宝贝”不公平对待下,就更显得自私与小气。

而在家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或在家特别受宠的孩子,因为独自享用和”凡事他最大”惯了,则也会有特自私小气的表现。

像我有一位朋友的女儿文文,由于是家族中最年幼的孩子,因此在家里,玩具、食物都是由她先挑选,只要她看上眼的任谁都不许动。

有一次文文应邀来我家参加女儿的生日Party,规定每个小朋友都得带一样礼物来抽奖交换,她带来了一个洋娃娃做礼物,结果被别的孩子抽走了,文文见状就大哭起来,死活不肯接受她抽中的礼物。为了安抚她的情绪,我又另外送她一份玩具,但文文仍是不乐意,我只好任由她独自一人缩在角落生闷气。

她的父母来接她时,看到满脸泪痕的文文心疼不已,问清楚了是因为没抽中自己带来的礼物,文文爸爸脸色有点不太好看的说:

“为什么不让抽中娃娃的那孩子让出这份礼物呢?”

我听了既惊讶也有些不高兴的反驳到:

“当初说好了是抽奖交换礼物,怎么可以破坏规矩,强迫抽中礼物的孩子让出礼物呢?”

文文妈妈听出我话中的不悦,连忙出来打圆场说:

“我们家文文在家一向被宝贝惯了,只要她想要的东西别人都一定得让她。”

“别的孩子在家也同样是各家的宝贝,但再娇再宠那是在自家里,到了团体中,就得接受平等的规则。”

大概我的话说得太过直接,文文父母的脸色变得有些僵,拉着哭哭啼啼的文文匆匆离去。后来我家孩子的Party再也没邀请过文文,我想就算是我不记前嫌的邀请她,这个小丫头大概也不会愿意参加了吧?

时间匆匆过去十年,有一天,我在一家强调增进人际关系能力的补习班门口,遇见了文文妈妈,她正在等文文下课,我好奇的问她为何会想到将文文送到这家,以收费昂贵着称的补习班来上课,文文妈妈叹了口气说:

“没办法啊,文文老师说她有交友障碍,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愿意跟她做朋友,只好把她送来这里,看看能不能学习到一些改善她人际关系的方法。”

我想起十年前发生在我家的事,忍不住问她说:

“还记得那次你女儿抽奖没抽到娃娃的事吧?后来你们是不是在离开我家后立刻就去帮她买了那娃娃?”

文文妈妈惊讶的张大了眼睛反问道:

“你怎么知道?”

我没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笑笑的又抛出一个问题:

“文文在家还是被大家宠让,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的小公主吗?”

“是啊,越大越娇越大越覇,而且特小气自私,像前两天她爸看见她在吃冰淇淋,凑过去吃了一口,结果她大小姐大发脾气!”

“她爸爸如何处理这事的呢?”

“只有赶紧跟她道歉和再去买一盒冰淇淋给她啊!”

我听了忍不住又”狗嘴吐不出象牙”起来:

“文文妈妈,如果你和文文爸爸不改变事事宠惯文文的习惯,花再多钱让文文去上课,都没法改善她交不到朋友的现况!”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关于宝宝依恋形成的过程


导读:父母作为照料者,为婴儿提供生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心理学家认为,母子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孩子通过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获得了安全感。

依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那么,这种依恋是如何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呢?

一般认为,父母作为照料者,为婴儿提供生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但是,在猴子身上的实验却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有心理学家设计了两只人工制作的“母猴”,一只用金属制成,身上装有奶瓶;另一只用绒毛制成,但不装奶瓶。当把一只刚出生的幼猴放入有这两只“母猴”的笼子里时,观察发现,当幼猴饿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到金属“母猴”那里吃奶,吃了奶,就马上跑回绒毛“母猴”那里,紧紧地依偎着它。要是笼子里出现了不速之客,幼猴更是会寸步不离绒毛“母猴”。看来,并不是“有奶便是娘”,猴子还需要皮肤的接触和感情的抚慰。

猴子尚且如此,人类就更不用说了。心理学家认为,母子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孩子通过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获得了安全感。这种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对今后孩子的情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宝宝成长中必学的6大本领


从宝宝来到这个世界起,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妈妈的目光。宝宝会抬头了,宝宝翻身了,宝宝会爬了,宝宝学会走路了,有太多的进步令妈妈惊喜。

1.抬头

宝宝出生后几天就能俯卧,但能够俯卧后抬头一般要在宝宝2个月后。其实,俯卧抬头练习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对宝宝较早正面面对世界,接受较多的外部刺激也是非常有利的。

抬头训练

俯卧抬头:从宝宝半个月以后在两次喂奶期间进行练习。每天让宝宝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他抬头,注意床面要硬一些,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孩子太累。

竖抱抬头:两个左右的宝宝竖抱让他练习抬头。家长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带到室内或室外看看周围。这样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宝宝的视觉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在竖抱时可用手轻轻抚摸宝宝背部,放松背部肌肉,让宝宝感觉舒适和家长的爱抚。由于此时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比较差,所以竖抱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

俯腹抬头:宝宝空腹时,将宝宝放在家长胸腹前,并使宝宝自然地俯在家长的腹部,用双手放在孩子的背部按摩,逗引小儿抬头,宝宝有时会抬头。

小提醒:

在宝宝抬头练习的时候,可以用带响的玩具在他的头部晃动,试试他的听力和视觉跟踪能力。

2.翻身

一般,从宝宝3个月开始,就可以训练他翻身了。翻身主要是训练宝宝脊柱的肌肉和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宝宝身体的灵活性,同时,翻身也扩大了宝宝的视野,能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翻身训练

*如果孩子有侧睡的习惯,学翻身比较容易,只要在他左侧放一个有响声的玩具,再把他的右腿放到左腿上,再将其一只手放在胸腹之间,轻托其右边的肩膀,轻轻在背后向左推就会转向左侧,重点练习几次后,家长不必推动,只要把腿放好,用玩具逗引宝宝就会自己翻过去。以后光用玩具不必放腿就能作90度的侧翻。以后可用同样的方法可帮助小儿从俯卧位翻成仰卧位。

*如果没有侧睡习惯,家长可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大人手拿宝宝感兴趣能发出响声的玩具分别在两侧逗引他,并亲切地对宝宝说:“宝宝,看多漂亮的玩具啊!”训练宝宝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

*有的孩子向左翻得比较好,向右翻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与一定的力量帮助宝宝练习翻身。当向右翻的时候,妈妈用左手扶住他的左肩,右手扶住他的臀部,轻轻地给他一点力量,这样,宝宝就翻过来了。

*宝宝一般先学会仰-俯翻身,再学会俯-仰翻身,一般每日2~3次,每次2~3分钟。注意在练习翻身的时候避免扭伤宝宝的手脚。

3.稳坐

训练宝宝坐稳主要是训练宝宝腰、背部肌肉和脊柱肌肉的力量,开阔视野,诱导宝宝活动的范围更大,使他探索的世界更宽广。5个多月的宝宝就可以练习坐了,刚开始坐的时候是向前倾着坐的,慢慢地他才能把腰直起来像大人一样坐着。刚开始练习坐着的时候3~5分钟就可以了,以免宝宝的脊柱受到过大的压力。

坐的训练

*刚开始妈妈让宝宝练习坐的时候先让他仰卧,然后拉着宝宝的小手让他坐起来,然后再他轻轻地放回来。

*家长可以试着让宝宝靠在沙发或椅子上面练习坐。在宝宝练习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他,以免他受到伤害。

*练习坐的时间不宜过长,练3~5分钟之后,就可以让宝宝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每次练习完,要给宝宝用手轻轻地抚摸背部,放松他的背部肌肉同时让他感觉到家长的爱抚。

4.爬行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可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不仅能训练宝宝的手眼身体腿等部位的协调能力,而且能够较早地让宝宝正面的面对世界,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宝宝认知能力的发育。大多数宝宝在六七个月时就开始有爬的欲望,这个时候宝宝的爬行动作还非常笨拙,多是腹部贴着地面或床面,匍匐爬行,靠着腹部的蠕动和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后退,或者在原地转动。随着每天坚持不懈的爬行训练,一般到八九个月时宝宝的爬行动作就优美多了,发展成为标准的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

爬行训练

*宝宝刚开始学爬的时候,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旋转及向后退,这时候,爸爸妈妈可有意识的教宝宝练习,将身体俯卧在床上,妈妈在宝宝前面放置一些好玩儿的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并不停地说:“宝宝,小鸭子叫了,快来拿啊!”爸爸在身后用手推着宝宝的双脚掌,让他借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接触到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帮助,让宝宝试着自己爬。

*刚开始训练时,如果宝宝哭闹或者是特别不愿意做的时候,不要强迫他。第二天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再进行训练。

*一般在宝宝9个月大的时候,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双手前后交替,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这时候,父母应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可以在地板上放置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或巧拼地板,给宝宝营造安全充分的爬行环境。

*宝宝一岁之后,爸爸妈妈应继续对他进行爬行训练,利用各种条件让宝宝练习爬,可以让他爬上床,也可以让他在床上爬,甚至爬楼梯。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及时给予鼓励。

5.站立

宝宝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一般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能独自站立了。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

站立训练

两手扶站:训练婴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宝宝两手扶站较稳时,可训练一手扶站,让宝宝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练习独站:成人可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背和臀部靠墙,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稍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励宝宝独站。

起立练习:教婴儿从俯卧位双手撑起身体,再双腿跪起来,呈爬姿,抓住栏杆站起来。 

6.走路

一般来说,在宝宝学独站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学扶着东西走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在他前方放一玩具逗引他,让他学会挪步,移动身体。当孩子具备了独站、扶走的能力后,就离会走不远了。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表扬。

独走训练:

*让宝宝扶着床沿或者沙发站立,家长在另一头用玩具吸引他,或者不停地重复:“宝宝勇敢,妈妈等你走过来。”

*让宝宝与你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前进,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可以让宝宝牵着父母双手或单手走路。或者父母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然后父母再不断地加长距离。或者妈妈拿着宝宝平时最爱玩的玩具,在距他不远处逗引他走过来,等他快走近时再加长距离。

宝宝成长的本能


很多大人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宝宝的一些举动,并试图去阻止或改正。其实,宝宝的有些举动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比如孩子下面的一些举动,就是有利宝宝成长的“坏”本能。

将东西放到嘴里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呵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家长应该找一些干净、柔软、安全的东西让宝宝尽情地咬,适当用用磨牙饼,宝宝会很开心的!

怕生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6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事实上,“怕生”不是宝宝越大越没出息,而是一种成长现象。6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正确的引导法应该是,一开始让陌生人和宝宝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宝宝受到惊吓,然后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乐此不疲”地搬运

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并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所以,此时应该多鼓励宝宝,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但不会让孩子受伤的东西。

尊重宝宝的隐私


导读:“童言无忌”一直是人们赞美孩子天真无邪的品性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口无遮掩,这是一种缺乏隐私保护意识的典型表现,不仅损害个人形象,而且容易侵害他人权益,故此,大人不仅要从小培养孩子保护隐私的意识,还要学会保护孩子的隐私……

幼儿的隐私有哪些?

1.身体缺陷。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2.某些心理疾患。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曾经的过失。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4.被体罚的经历。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5.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6.独处的小天地。幼儿们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家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常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7.保存的“私房钱”。尽管幼儿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8.家庭变故。比如爸爸妈妈离婚、父母有外遇、失去亲人、父母犯罪入狱、爸爸好赌等事情都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

案例

晚饭后,妈妈问5岁的丽丽:“你爱妈妈多一点,还是爱爸爸多一点?”,丽丽直接说:“我爱爸爸多一点!”爸爸一听可乐了,立即问道:“你是真的爱爸爸多一点吗?”谁知,丽丽竟不高兴地说:“你们再问,两个都不喜欢!”爸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大笑起来,而丽丽红着脸,默不作声……

其实,这是家庭中常常出现的情景,殊不知,这无意侵犯了幼儿的隐私。

如何保护幼儿的隐私?

珠海帮达心理机构资深心理咨询师梁兰敏认为,幼儿跟同伴与众不同的地方都可以认为是其隐私的范畴,不是大人想当然的隐私,大人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在幼儿的心里却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保护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隐私长期被人侵犯,因表达能力有限,其愤怒和委屈的情绪长期压抑心底后,转入潜意识,容易产生自卑感,性格变得内向,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对入园后的孩子而言,年龄越小伤害越大。

如何保护幼儿的隐私?她认为,一、提高保护幼儿隐私的意识。大人们心中的“隐私”和孩子心中的“隐私”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成人和孩子对“隐私”的“划分”可能大有出入,大人要清楚哪些事情是幼儿的隐私及其幼儿家庭变故,不能随便跟人家说,不随意点评,更不能随便扣帽子、贴标签。如果是教师,不得传播或泄露孩子个人隐私。

二、如果不慎泄露了孩子的隐私,孩子也颇感难堪后,大人就要注意了。比如大人需要老师配合而改正孩子的缺点(隐私包括缺点),那请大人都别当孩子的面谈论孩子的事情,除非是赞扬。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在单位犯错误,领导当着同事的面说你的缺点,你的感觉又会如何呢?

三、培养幼儿隐私意识。“童言无忌”是幼儿没有隐私意识的表现,不过家长们平时应当和孩子多交流,直接向孩子讲明哪些事可以让别人知道,哪些事只能自己或爸爸妈妈知道,将隐私具体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事情,营造保护别人隐私的氛围及其养成保护隐私的良好习惯。

哪些言行易泄露幼儿隐私

像本文开头的个案,孩子爱谁多一点,其实就是其个人隐私,家长不要追问为宜。值得警惕的是,开玩笑、恶作剧或强迫命令等行为易泄露孩子的隐私,这可能会让他心理上感到受了更大的伤害,尽管对大人而言有时完全是出于无意,也可能从来就没有认识到这些“小事”竟然也会是孩子的“隐私”。如,以嘲笑的口吻说一个3岁的小男孩有了一个“女朋友”可能会使其羞愧难当;强迫孩子在别人面前解开裤子,展示屁股上因顽皮而落下的一块伤疤也会使他无地自容。

记者手记:

请给孩子私域

快到春节了,想念老家,也想起了那位性格有点内向的堂侄子,每次回去我都盘问他的学习情况和期末成绩(打心底说,我是真正关心他的),不过几个月前看到一篇关于大人不要追问孩子成绩的短文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回忆起堂侄子每一次的低头和沉默,我现在很内疚,因为他的隐私被我侵犯了。

做这个话题的采访中,我惊讶地发现一些采访对象居然抱怨这个话题很没意思,不知道要说什么,从来没有意识到有这回事,便匆匆地搁下了电话……我想,保护孩子的隐私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大人连保护幼儿隐私的意识都没有,谈何保护?那么,请从细节做起,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私域吧!

小链接: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对儿童隐私保护有进一步细化。国内已有为治疗儿童性缺陷、遗尿等病设置专门医务室和病房的医院,也出现了在成人试衣间旁单独为儿童设置试衣间的商场,上述做法都是为保护儿童隐私做出的创举。

相关推荐

  • 关于宝宝依恋形成的过程 导读:父母作为照料者,为婴儿提供生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心理学家认为,母子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孩子通过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获得了安全感。...
    2021-08-28 阅读全文
  • 家长须知:3岁宝宝必须要纠正的性格缺陷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
    2021-05-20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宝宝的生长过程 这是大班科学宝宝的生长过程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单的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3、能积...
    2021-12-31 阅读全文
  • 新生宝宝生长发育全过程 1周婴儿生长发育 当医生为你的宝宝剪断脐带,处理妥当,抱他(她)趴伏在你赤裸、温暖的胸前,和你肌肤相亲时,你是不是已经暂时淡忘了刚刚经历的那漫长而痛苦的分娩过程。那种奇妙的感觉是否让你终生难忘:欢喜、...
    2022-02-13 阅读全文
  • 宝宝必经的5个成长危机 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
    2022-02-08 阅读全文

导读:父母作为照料者,为婴儿提供生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心理学家认为,母子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孩子通过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获得了安全感。...

2021-08-28 阅读全文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

2021-05-20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宝宝的生长过程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单的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3、能积...

2021-12-31 阅读全文

1周婴儿生长发育 当医生为你的宝宝剪断脐带,处理妥当,抱他(她)趴伏在你赤裸、温暖的胸前,和你肌肤相亲时,你是不是已经暂时淡忘了刚刚经历的那漫长而痛苦的分娩过程。那种奇妙的感觉是否让你终生难忘:欢喜、...

2022-02-13 阅读全文

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

2022-02-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