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溺爱孩子的10种典型实例

发布时间:2021-10-27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下面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9)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547118.cOm 精选范文网】

(10)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溺爱孩子的4种后果


自古“慈母多败儿”,这句话大家应该都比较明白其中的深意,作为父母的我们,在管教自家孩子时多多少少有些宠爱那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是过于溺爱孩子其后果的重要性,那可能就是你所不能承担的了。

有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从来就是有求必应的,她们会没有原则性的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管是合理与不合理的,她们都会义无反顾的满足着。述不知,这样无原则性的溺爱孩子对孩子而言并不是爱,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伤害了。

父母溺爱孩子的后果你可能想象不到,下面就跟随本文一起来了解下,父母溺爱孩子的4个可怕后果,及父母溺爱孩子的常见表现。

父母溺爱孩子的后果

父母溺爱孩子的后果:

1、溺爱让孩子能力低下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能力,学习成绩优秀,但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退化了,这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法国有一对老夫妻,他们五十多岁时才生了一个孩子,于是这对老夫妻对这个孩子百般呵护和溺爱,溺爱到孩子二十五岁的时候,解大便还得父母帮助。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这二位老人不在了,这个孩子怎么生存?这对老夫妻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导致了孩子所有的能力、所有的本能都消失了。

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却给每位家长敲响了警钟。为了增强孩子的能力,我们坚决不能溺爱孩子,要理智地爱孩子。

2、溺爱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我们的溺爱,孩子的各种能力都被掩盖了,如果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各种障碍,于是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喜欢学习,最后厌学,甚至辍学。当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紧跟着其他的毛病就都出现了。所以,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在溺爱中长大的,为了孩子,请家长们远离溺爱吧。

3、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因为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处在混乱状态中。这都是溺爱孩子产生的恶果。

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为孩子包办一切。爱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成长所需要的精神养料,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将来要独立地去面对世界、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所以,父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最重要,要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去锻炼,去实践,去学会如何应付危险的局面。

父母溺爱孩子的后果

4.溺爱让孩子内心无爱

独生子女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吸引过来了。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孩子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内心就没有爱了:因为孩子只知道接受爱就不懂得付出爱了。

一般来说,孩子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大量的独生子女情感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孩子应该得到爱,但更应该把爱回馈给别人,这样,孩子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

父母溺爱孩子的突出表现:

1、乱发脾气

被宠坏的孩子脾气一般都不好,以自我为中心会表现的非常明显。“小孩子不懂事”有时候会在家里发点脾气,也没有什么坏处,大人们还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被宠到对外人也总是发脾气,以为自己是“任何地方的中心”,那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不然长大了很难和人相处。

2、不正当的谈判

很多文章都在说要让孩子“承担家务”,比如帮爸妈收拾下屋子,帮忙捡一下地上的纸屑等等,父母为了达到“目的”会用一些奖励来“刺激孩子”,比如:你帮妈妈洗个碗,明天带你去动物园。

以上的做法是不错的,但是久而久之就有一些“聪明”的孩子出现了,他们会拿走你的手机,“理直气壮”的告诉你“你给我买个玩具熊我就把手机给你”;他们会不让你在电脑前工作,拔电源、哭闹,告诉你只有明天带他去游乐场才肯罢休。“绑架式”的谈判是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强盗思维”,必须改正!

父母溺爱孩子的后果

3、不尊重长辈

如果孩子已经无视家长的话,甚至对家里的长辈“呼来唤去”,说明已经宠坏了,长期以往的将孩子作为家庭中心,过度溺爱纵容。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改正,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成“白眼狼”。

4、永不满足

如果一个孩子永不满足,不满足饭菜、不满足自己的玩具、不满足衣服、不满足看电视的时间....这种情况几乎在所有家庭出现,有些父母处理的很好,有些孩子永远的大哭大闹,直到父母满足他!

我们要教会孩子“自己去追求更好的”,而不是一味的试图满足他,满足一次,放心还有下次,下下次....

小编的话:孩子是生下来自己疼、自己爱的,但是父母宠爱孩子也是必须有原则的,比如说:孩子不尊重长辈的话,父母就应该即时予以纠正,你想象一下他现在可以不尊重长辈,将来就有可能会不尊重你哦。还有对于孩子的要求,也并非是有求必应的,且不说他的要求合不合理,但要是某一天他提的要求你一旦满足不了时,那又该如何是好呢?关于父母溺爱孩子的4个可怕后果及具体表现,爸爸妈妈可以认真仔细的学习了解哦。

溺爱孩子的六种恶果


现在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就这么一个独苗,家长便很容过度宠爱孩子,北京最大小升初辅导机构八人教育吴老师提醒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直接会导致以下6中结果,让家长追悔莫及。

一、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

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须听他的,他不肯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久而久之,那些宠坏了的孩子们必然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未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变得比较困难。

二、孩子性格骄横

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由于家长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很多无理的想法,孩子打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更受不了委屈。

三、孩子懒散唯我独尊

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然会变得懒散。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

四、自私自利的孩子

由于长期被家长的宠溺包围,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社会上,也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遇失败,感情也是一样。要想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五、不能经受挫折

家长给予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直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一旦离开温室,遭受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

六、知礼节为何物

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一般会对孩子做各种让步,更不会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貌,没有做人最基本的礼节,坏习惯会慢慢发展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10种溺爱孩子的方式你中枪了没


要温柔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守护着孩子,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仔细看看,并自我检讨下,有没犯以下的的溺爱症?

01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02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03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04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05

央求祷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孩子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06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07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08

剥夺独立

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09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滚地板、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家长庇护得了孩子一时,庇护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摆正位置、调整心态。

如何才能做到不娇惯不溺爱孩子?

丨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丨苦,就让孩子吃

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假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适量的干一些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丨坚持吧,所有成功都与咬牙坚持有关

其实,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点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让步,这都是必要的。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刻。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他们只有坏处,以上十大溺爱方式你中枪了吗?如果有,请立马改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7种溺爱孩子的表现方式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是“自私”的“自我救赎者”(复仇者),在潜意识层面他们会为了满足自我对匮乏的需要或者是为了终结、暂缓一种身心痛苦,而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在应激情境中,压抑已久的愤怒情绪甚至会驱使其剥夺他人的生命。另一部分的凶案制造者是暴力的模仿者,这种模仿往往在孩子的童年就已经开始,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本身就存在着亲人之间的暴力模式。

弑亲多因过度溺爱?

之前曾经看过网络的一个图片报道,记录着一个孩子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不停地扇母亲的嘴巴,最后还是得到了母亲给自己买的玩具,这其中演绎的也是溺爱和暴力与施虐受虐关系。当自我的私欲、傲慢和控制欲膨胀到极点的时候,原始的心理关系模式、奴隶制、种族主义和特权暴力皆是由此产生,并行的心理特质一种是来自自我膨胀的贪欲,一种是对弱势者的冷漠无情和视如草芥的傲慢以及由傲慢衍生的愤怒。

在奴隶制的社会中特权的暴君、奴隶主可以为了自己的私欲或愤怒对隶属于他们的奴隶进行任意杀戮,这种关系的基点产生于人性的内在,外沿在家庭、作用在社会。当暴力都不能满足暴君的需要时,私欲不能满足的痛苦与恼怒就会衍生成为杀人动机—情绪的宣泄。类似的即成事实的暴力事件是2009年发生的将父母双双杀死并碎尸的齐萍萍,在家人的溺爱中在父母的彼此暴力中长大的她,选择了漠视生命的方式,再比如当家庭关系中暴力被纵容的时候,孩子可以为了满足私欲得到网费而杀死自己的生母生父。

过度溺爱孩纸的7个表现

1、什么都帮孩子做好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2、过多的爱和关注

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麦琪?玛蔓指出,欧美国家家长的过度放纵,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近乎极端的叛逆行为,这些孩子被定义为“儿童溺爱综合症”患者。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一旦家人对他的关注减少,就会大发脾气,并激起强烈的对任何规定都存在逆反心理,并且对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完全不知感恩,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

3、央求孩子听话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北京四中教师、心理学博士孙老师介绍说,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原则,使得孩子完全凌驾于家长之上,在家里很霸道,稍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摔东西,在学校也处处跟同学争抢,同学不听命于他时就可能动手打人。

4、什么都依着孩子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由于从小被迁就,孩子很容易变得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性格中播下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5、凡事袒护孩子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6、孩子的待遇高于任何人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7、出点小事就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相关推荐

  • 家长溺爱孩子十大“典型”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
    2021-03-17 阅读全文
  • 溺爱孩子的4种后果 自古“慈母多败儿”,这句话大家应该都比较明白其中的深意,作为父母的我们,在管教自家孩子时多多少少有些宠爱那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是过于溺爱孩子其后果的重要性,那可能就是你所不能承担的了。 有很多父母对于孩...
    2021-07-17 阅读全文
  • 溺爱孩子的六种恶果 现在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就这么一个独苗,家长便很容过度宠爱孩子,北京最大小升初辅导机构八人教育吴老师提醒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直接会导致以下6中结果,让家长追悔莫及。 一、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 人际...
    2021-01-07 阅读全文
  • 10种溺爱孩子的方式你中枪了没 要温柔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守护着孩子,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仔细...
    2021-07-17 阅读全文
  • 7种溺爱孩子的表现方式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
    2021-07-15 阅读全文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

2021-03-17 阅读全文

自古“慈母多败儿”,这句话大家应该都比较明白其中的深意,作为父母的我们,在管教自家孩子时多多少少有些宠爱那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是过于溺爱孩子其后果的重要性,那可能就是你所不能承担的了。 有很多父母对于孩...

2021-07-17 阅读全文

现在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就这么一个独苗,家长便很容过度宠爱孩子,北京最大小升初辅导机构八人教育吴老师提醒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直接会导致以下6中结果,让家长追悔莫及。 一、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 人际...

2021-01-07 阅读全文

要温柔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守护着孩子,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仔细...

2021-07-17 阅读全文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

2021-07-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