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宝难缠全因不良情绪在“作怪”

发布时间:2021-10-14

宝宝入园。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宝宝难缠全因不良情绪在“作怪””,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导读:当宝宝变得行为乖张、异常粘人、总喜欢哭闹、入睡困难或者睡不踏实,甚至没有任何器质性的原因却无端地头痛腹痛或者引发其他“疾病”的时候,做妈妈的你是否想过,真正的罪魁或许与别的因素无关,而与你的不良情绪密切相关呢?

当宝宝变得行为乖张、异常粘人、总喜欢哭闹、入睡困难或者睡不踏实,甚至没有任何器质性的原因却无端地头痛腹痛或者引发其他“疾病”的时候,做妈妈的你是否想过,真正的罪魁或许与别的因素无关,而与你的不良情绪密切相关呢?

欣欣令人心烦的“问题”行为

欣欣是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都很好带,因为这点,欣欣妈可没少在朋友们面前夸口。不过,最近小家伙突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行为,比如,白天不许妈妈去上班;妈妈回到家就纠缠不放,一步都不能离开;晚上则入睡困难,夜间常常无缘无故地醒来好几次,并且每次醒来都哭闹不休。夜间醒来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在这之前,欣欣也会在夜间偶尔醒来,一般都是因为尿了,或者饿了。只要他的需求得到满足,把他放在床上,轻轻拍几下,小家伙很快就会再度入睡。不过最近可不行了,小家伙似乎突然之间变得难缠了。每次醒来,就算有人拍着,哄着,他也哭个不停,非要妈妈抱在怀里,换了别人还不行。不仅如此,他还一定要妈妈抱着他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只有这样,他才会慢慢地安定下来。

欣欣妈上班压力很大,加上欣欣一闹,睡眠质量不高,她就更累了。有一次,欣欣妈听了朋友的建议,在欣欣夜间无端地哭闹的时候,决定狠狠心不理睬他。没想到,小家伙居然硬生生地哭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妈妈妥协,他才抽咽着,在极度困倦的情况下,窝在妈妈怀里睡着了。越来越累的欣欣妈更心烦了,有时候难免对欣欣失去耐心,因此发发脾气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欣欣可不体谅妈妈的苦心,相反,他的行为一点好转没有,甚至越演越烈,给妈妈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欣欣的“问题”行为缘何而来

妈妈咨询了很多人,尽管排除了诸如缺乏营养素、疾病、就寝环境不良等能够想到的所有问题,也没能让欣欣变得乖巧些。欣欣妈变得越来越焦虑,而欣欣的“问题”行为也跟着不断升级,甚至出现了时不时喊“肚肚痛”的问题。欣欣妈带他看过好几次医生,医生的结论都是没有发现器质性原因。这让欣欣妈非常苦恼,她甚至疑惑:难道才2岁的宝宝就学会了撒谎吗?最终,欣欣妈筋疲力尽,只好听天由命,放弃任何努力。

令欣欣妈欣慰的是,某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彻底把她的烦恼给解决了。跟朋友家长里短地一聊,欣欣妈这才明白,欣欣确实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完全出在自己身上。原来,欣欣妈这段时间在工作上遇到一些麻烦,她被老板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发配”到另外一个不那么重要的部门,她原来的位置则被一个看起来远不如她的同事顶替了。虽然老板美其名曰“方便她更好地照顾孩子”,但是欣欣妈一想到自己工作一直都很努力,在公司算是业绩非常不错的员工,虽然现在有了孩子,却并没有因此影响到工作,她就难免感觉不平衡了。

以前回到家,欣欣妈都会很开心地陪欣欣玩,不过,自从有了这次不愉快的调换工作的经历之后,欣欣妈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全心全意陪伴欣欣了。即便跟欣欣玩的时候,她也常常走神,总是在考虑怎么样干得更好,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真正的实力。当然,为了证明自己有了孩子一样可以努力工作,欣欣妈还常常主动加班,更加卖力地工作。因为加班,她陪伴欣欣的时间更少了。

朋友指出,欣欣虽然还小,但是他一样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妈妈敷衍的态度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建议欣欣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欣欣相处的时候把工作抛到脑后,全心全意陪伴欣欣,全面提高和欣欣相处的质量。果然,过了没几天,欣欣突然变得乖巧了,欣欣妈的烦恼自然也消失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儿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大喊或者发脾气,这样的事曾困扰我多时,给他讲道理吧,这种时侯他根本听不进去,旧嚷不误,任由他不理会,他会叫一段时间甚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通红。这时我都等他平静下来后再讲道理,但是对儿子来说印象不深刻,到时还会再犯呀!

上面所说的情况,其实小时侯很少发生,只是到了幼儿园之后,刚开始我以为是到幼儿园不适应或者说在外面无法发泄,回家后才有所表示,但几次下来,我觉得问题点不对,几次讲道理,但效果不大。

昨晚我们早早吃完饭,带着小自行车出去骑,天渐渐黑了,他的情绪也变得烦躁,几次下了车嚷着:“我不喜欢黑天呀!把月亮摘下来炒了吧?”我一听乐了赶紧接过去:“你很有创意呢?怎么才能把月亮炒得好吃呀?”“先把月亮切成块,然后加点葱姜蒜爆炒!”想了一下又补充,“还是再加点鸟肉吧?”“鸟肉?什么鸟呀?”我不解,儿子一听笑了:“不告诉妈妈,这是秘密!”我们笑作一团,儿子靠在我身上。我趁机说他:“儿子,你都是男子汉了,要调整好自已的情绪,天黑天亮,日月更替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人类无法改变,无论是白天黑天都好呀!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对吧?”儿子想了想点点头。后来又玩了一会,或许是没玩够而天又黑了吧,他又说起黑天的坏话了,又有点耍赖的感觉。这次我看着他蹲下身来说:“天黑了不好,我儿子都没玩够呀!”儿子一听我说连忙接上:“不对妈妈,天黑了,我们回家吧?”他倒来了个一百度大拐弯。我们拉着小自行车高高兴兴地回家,连上六楼他都自已上去,还给我唱了歌。

这让我很感慨,为什么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我说了同样的话效果不好。这次是因为我和儿子产生了‘共鸣’,我理解了他的感受,‘悲情或同情教育’顺着他的感受说,他一下子就心坦荡了。我这才想起,前几天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所说“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a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b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这句话说得是多么的正确!!书没少看,但应用起来却总是不能利用到点上。这次总算用对了。沟通很需要技巧呀!

晚上洗完澡,他提出想玩回积木,我答应了他,他坐在床上摆着,过了一会儿好像有些困了,摆的积木倒下了,他又嚷上了:“怎么就光倒呀?站不住呢?”我看着他:“是呀,是原因呢?动动脑筋吧?”他看了我一眼,“妈妈,你抱抱我吧?!”“行,来妈妈抱!遇事不能急,要先动动小脑袋想一想!”我说他,他靠在我身上说:“我又忘记了!”我一听真乐了,瞧瞧这小子,已经开始接受我的教育了。我抱起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然后放下他,他高高兴兴地收拾好积木,又玩了一会橡皮泥,又重新洗漱,听了故事睡去。

想想,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首先要冷静,先同情说出他的感受,然后再提建议,有时也可以说出一些轻松的话或者只是抱起他,拍拍他的肩膀,他都会安静下来,这时再趁机讲道理,往往效果最好。

孩子一天天长大,要允许他犯错误,允许他发泄,只是要教会他学会如何控制和调整改善所谓的不良情绪,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和孩子一起经历这些成长中的事情,感觉自已重生一样,有时连自已都觉得和儿子一起在成长呢。

处理幼儿不良情绪的问与答


问:我儿子两岁了。他出生刚50多天的时候爸爸就去外地学习了,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几天吧,所以儿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爷将他带大的。平时我上班,由老人带着。儿子一岁之前,还没看出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一岁后就明显觉出他非常依赖我。比如,他不小心摔倒了,姥姥去扶他,他哭不让,我说没关系,自己起来,不起,然后我只得装作摔倒,自己起来,告诉他,看妈妈都是自己起来的,他才能慢慢自己起来。有时我看不到,姥姥将他扶起,他竟哭着又回到原来摔倒的地方再坐下,哭,伸出小手,示意我来抱他,瞧那可怜样,只好将他再次抱起;还有,如果流鼻涕,别人替他擦,他会非常不高兴,又急又喊,红着脸带着哭腔“要妈妈擦,要妈妈擦”,什么事情都要我来帮,不允许别人帮助。

还有一点,孩子渐渐大了,脾气越来越急,说话有些音不清,我再重复他的话跟他的原意不一致时就立刻着急,边哭边跺脚;有时在别的房间玩,叫我,我不能马上过去,就立刻着急,急得满脸通红。我经常跟他说,不要着急,慢慢跟妈妈说,妈妈在这里,妈妈在这里等等,可是一点也不奏效,这种情况持续好长时间了。

最近换成他奶奶看他,近一年没见着奶奶了,感情生疏点,只要我在家,根本理不着奶奶,还动不动冲奶奶发脾气,撵奶奶走,不让奶奶碰他的东西。奶奶在家给他喂饭,好好的,一见我就坏了,不要奶奶喂,让奶奶走开,让妈妈喂,而且也不好好吃了,上蹿下跳。他奶奶说,来给你撑腰的了。我也经常给他讲,不要和奶奶打架,和奶奶是好朋友。据奶奶讲,我一上班,儿子大部分时间与奶奶可亲了,也很听话,饭也好喂。可为什么儿子一见到我就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呢,是儿子缺少安全感吗?

因为他爸爸不在身边,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单位出差我一律不去,晚上的应酬能推就推掉了,希望能尽量多陪陪儿子。难道是我陪儿子的时间太多,我觉得也不是呀,真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儿子现在这种状态,我该怎么做呢?希望各位专家和姐妹们给我支支招呀!谢谢了!

答:孩子还不理解社会和人的自然规律时,会认为别人就是自己,会认为想要叫别人做的事情别人就都能够理解,他们还无法让自己的认识跳出自己的壳去感受别人,所以他们不认可别人的做法和想法与自己不同。当遇到他不能理解的这种不同时,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这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事情,有人也管这一阶段叫做执拗敏感期,这是儿童以自己的愿望与别人的愿望进行磨合和奋斗的开始阶段。由于没有经验和认识不足,才造成孩子看上去脾气变坏了的状态,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无论多么艰难,成人都要平和地忍受过这一时期。随着经验的增长,儿童会发现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并慢慢认可了别人的不同,到那时,孩子就不会还有那么大的脾气了。

至于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对奶奶的恶劣态度和对妈妈的依恋,是所有上班族母亲的孩子的正常状态。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安全感问题中有细致的解答。孩子为了将妈妈留在身边,必须赶走其他的人,这是因为在他的经验中,只要奶奶来了,妈妈就会离开,所以孩子认为这个规律是由奶奶来造成的,在妈妈和奶奶同时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赶走奶奶,才能确保妈妈留在身边。在妈妈不在时,生存的本能会使他依恋奶奶,将奶奶做为安全依恋对象。由于冲突不再,所以孩子的状态就会显得比较好。

温馨提醒

家长要找资料学习,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规律,认识孩子的发展状态,能够分清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泰然处之,哪些行为象征了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去立刻帮助,这样才能从心理上去帮助孩子,并能正确处理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绪。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会什么样的人,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如何引导?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如何引导?情景一:

儿子**的头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结果嘴角出血了。儿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谅你!”小爸还心疼儿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谅爸爸吧?”儿子不依不饶:“我不能原谅你!”其实儿子是自已碰到爸爸的后背上,责任在自已。因为家长不忍心孩子哭而把责任揽过来,结果孩子心安理得的平静下来不哭了,但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对孩子特别不好,让孩子感受不到他应该承受的责任。我赶紧纠正了爸爸的错误,对儿子说:“怎么能怪爸爸呢?是你自已不小心撞到的,是自已的责任,不能埋怨爸爸!”小爸也马上认识到自已错了,赶紧附喝:“对呀,是你自已撞到的,不能怪爸爸!”但是又给儿子一个台阶下,马上说:“你打爸爸一下,就原谅爸爸吧!”结果儿子只是用小手拍了爸爸的胳膊一下说:“我原谅你了!”自已马上笑了接受了这个现实。

这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会像小爸一样去做,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分不清自已应该承担的责任,遇到问题还会推卸自已应付的责任,长大后也会是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有时说生活无小事,从任何一件小事情中都可以学到东西,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也是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情景二:

儿子**这几天搭积木时非常钟爱那几个蓝色的小块,非常凑巧的是那些蓝色小块是个单数,所以摆到最后就有一个剩下。儿子非常伤心,大喊着:“为什么总是少一块呢?”昨天晚上为了这个还哭了。嘴里嚷着:“超市里的叔叔阿姨不好,我要打死他们呀!”我不解,问他:“为什么呀?”“因为超市里的阿姨卖给我少了一块?”这是典型的推卸责任找理由。我抱起他在客厅里转悠,听他不停地报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要打死他们!”最后都涉及到警察了,刚开始我除了问他‘为什么’外就不说其它话,等他稍平静下来,我带着惊喜开心地说:“为什么是少一块呢?是多给你一块呀?”“是吗?是多一块呀?”儿子明显不相信问道。“当然喽!每次搭时不都剩下一块吗?那就是多的呀!不是少一块,是多一块,对不对?”“噢,是这样!原来多一块呀!”他终于有些相信了,很快心情就开朗起来,趴在我肩上亲热地搂住我笑。后来又玩积木时就没嚷着“少一块!”的话。

小孩子就是这样,想法很单纯,在他心里认准的就是少一块,但其实这也是我们成人所说的心态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乐观和悲观的区分。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换个方式,同一个问题就会是不会的结果。孩子的这种情绪如果不及时纠正,长大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典型的悲观主义者。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要鼓励孩子换个角度去看问题,让他走出这个怪圈,引导他走向乐观向上的思维上来。

后来在睡觉时我又给儿子讲道:“遇到问题首先要考虑怎么去解决,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想不明白而去伤害他人,钻牛角尖悲观得难以自拔,换个角度想想可能会收到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像不是‘少一个’而是‘多一个’一样!”儿子听了我的话,竟然一声不吭地听完后说:“知道了,妈妈,晚安吧!”

这两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孩子的不良情绪,任由其发展安抚他,可能会让他平静下来,但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会对他的性格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所以不要怕孩子一时的不快,该说明的得说明,让他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相信几次下来后孩子会认识到自已的责任和看问题的态度。长期来看,孩子才会有健康的人格发展。

因小失大,生活中无小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呢。

孩子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好处多多


孩子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好处多多

孩子偶尔耍一下小脾气是可以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罢了,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如何提高孩子情绪管理

1、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

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2、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妈妈好高兴哦”“恩,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你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3、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

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幼儿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4、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5、教会孩子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泪水含有的毒素比较多,用泪水喂养小白鼠会导致癌症。可见,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二、提高孩子情绪管理的注意事项

1、从习惯中建立教养模式

例如有些孩子想要玩具,就只会不停哭泣,让大人就近抱他后,猜测再直接拿玩具给他。若孩子只是完全依靠他人满足需求,当这样的模式建立后,孩子可能会自动类推,认为只要哭闹父母就会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任何东西,这样会影响孩子自我探索的动机,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发展迟缓的状况。

2、孩子的个性和照顾者易相近

0-3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形塑的时期,照顾者若是个性温柔平和,孩子的个性也会较稳定;反之,则个性较急躁。

3、孩子的气质会转变

针对气质理论,专家指出,孩子在三岁前后,气质仍会再转变,父母应当把握这段时间,给孩子较好的教育环境。

4、常和他人接触

不少父母害怕孩子会被传染疾病,不敢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但这是个群体的社会,孩子从小就需要和他人互动,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孩子不会怕生、认知学习能力也会因而提升。所以孩子四个月大后,可以偶尔带孩子去公园、百货公司、亲子馆玩,或者邀请朋友进行家庭互访,让孩子多和他人互动,这能增强孩子的语言沟通和社会人际关系。其实父母只要注意孩子互动时的周边环境安全,就不用太在乎孩子不小心受伤、弄脏衣服或偶尔有挫折,给孩子独立自由的探索空间,孩子会成长得较快(但出门前,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且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密闭的空间去)。

5、懂得和他人分享

不少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一切,但是孩子却不懂得和别人分享,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最好能特别注意这个问题,适时教导孩子“舍”、“得”。

勿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孩子


父母们的不良情绪会直接传染对宝宝,并影响着宝宝们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

心态是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你的情绪,谁作主?

一天,刮着大风,大班的嘟嘟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很久。老师喊他回来。嘟嘟说:“我想跳楼。”老师心里“咯噔”了一下,怕刺激孩子,装作平静地说:“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人会摔死的。”

“我就想死。”

“你死了,爸爸妈妈多难过啊!”

“我就想让他们难过。他们吵架,都说死,我很难过。”

嘟嘟说着眼泪流了下来。老师把嘟嘟紧紧抱在了怀里。

显然,嘟嘟的情绪反应是不健康的。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小脑袋里会有奇思妙想,但一般跟死啊活啊是不沾边的。就算是孩子单纯模仿大人,没心没肺地说了这些生与死的话题,那也不是这样的。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5岁孩子应有的表现。

故事背后的故事

嘟嘟的爸爸妈妈都是公司职员,工作繁忙,早出晚归,无暇照顾嘟嘟的饮食起居,更无心关注嘟嘟的情感世界。老师发现,这对夫妻都是情绪化的人,家里的情绪环境要么热火朝天,要么寒气逼人。这冰火两重天的家庭氛围全然取决于嘟嘟父母的工作状态和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他们的家庭环境、情绪气氛似乎处在某种失控状态。

爸爸妈妈天天跟嘟嘟生活在一起,感情上却很少有真正的交流。嘟嘟不仅经受着亲情饥渴,他的情绪世界还时时遭遇“交通堵塞”。嘟嘟的不良情绪反应和情绪行为,跟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孩子的情绪行为深受父母情绪行为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善于模仿,爸爸妈妈的情绪语言、情绪行为营造着嘟嘟的情绪环境,自然也成了他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情绪化的父母会诱发并且造就孩子的不良情绪。嘟嘟的故事告诉我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当父母的尤其应该。

你的情绪,你作主了吗?

你也许会说,我可不是情绪化的人,更不会像嘟嘟爸妈那样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我的情绪当然自己作主,谁会把自己情绪和心情交给别人来处理,让别人作主?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并不受我们的自主控制,有时候甚至是“跟着别人的情绪和感觉走”。嘟嘟的爸爸妈妈的情绪基本受他们所在公司的控制,受工作状态控制,显得很被动。

压抑情绪≠控制情绪

有人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中国自古就有“报喜不报忧”之说。不过,这里所谓的控制情绪,其实只是把坏情绪埋藏在心底,这只能叫作压抑情绪。跟情绪管理学所说的控制并调节的情绪,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那些善于压抑自己情绪的人,一是因为他在某种压抑环境里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时间长了也许就成了习惯;二是现代人通常浮躁而忙碌,无暇顾及自己的真实感受,不会用心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情绪,显得麻木而迟钝。

一个简单的测试

你的情绪谁在作主?请看下面的选择题——

面对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情,你一般是这样做的:

A.屏住,告诉自己不能发火,将怒气深埋内心,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B.发飙,会用骂人、动手等行为,向对方表示“我很生气”。

C.心里怒火万丈,但是不会主动找对方沟通化解,只是等待时间或别人的解决。

D.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处在愤怒状态,但是努力想办法,寻找适合的方式主动跟对方沟通,以期解决问题。

情绪管理学的解说

A。表面看上去,这是一种情绪控制行为,其实是一种情绪压抑,并非真正意义上控制和调节情绪。压抑情绪的后果是积聚已久的消极情绪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一切都会失控,而且无法挽回。

B。完全让自己的情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失掉了理智的掌控,显得失控而放肆,恶语伤人只会使事情激化,后果更严重。

C。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状态,让自己的情绪跟着别人的感觉和情绪走,消极地等待时间的化解,被动地等待别人的主动。

D。是相对较好的情绪管理方法。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状态——生气愤怒,但是,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和激化,而且避免了“自我被动状态”,经过理智分析,找到不良情绪的根源,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化解这种情绪。

作情绪的主人,首先要学会体察情绪

对父母来说,如何作自己情绪的主人尤其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体察和了解自己的情绪?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遭遇的一个情景——

面对添乱的宝宝

忙了一天,妈妈下班回家,正在厨房手忙脚乱地洗菜准备烧饭,一个电话打过来。妈妈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儿去接电话。电话里,对方抱怨同事,抱怨客户,抱怨老公,向妈妈倒了一大堆“情绪垃圾”……妈妈好不容易挂了电话回到厨房,发现宝宝玩水玩得不亦乐乎,浑身上下湿掉了。

继续烧饭,还是收拾孩子、给他换衣服?妈妈火冒三丈。

这里有3种选择,你会是什么样的表现?

1.(孩子是存心捣蛋)大声吼孩子,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

2.(知道不完全是孩子的不对,但是心里的火气实在憋不住)怒气冲冲地给孩子换衣服,怒气冲冲地唠唠叨叨;

3.(哦,我现在疲惫加烦躁,朝孩子发火多半是我的错,我不累的时候,孩子玩水,我的火气好像没这么大。但是,我现在实在憋得慌)得,坐下来喝杯茶,吃个苹果,休息一刻钟,晚饭晚一点开饭问题不大。

分析:

有1、2表现的大人,爆发以后往往会选择后悔,发现自己不应该这样对待孩子。这是发生在父母身上最常见、最典型的“迁怒”行为。第3种表现的父母,则清醒地体察到自己情绪,知道自己怒气的真正原因,并且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及时合理控制住情绪。这是对自己情绪负责、对孩子负责的妈妈。

父母们的不良情绪对宝宝所造成的伤害,家长们在生活中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小孩子们的面前时,更不可将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的错误?


两岁的小恒正是混沌初开、鹦鹉学舌的年龄,再加上长得聪明伶俐,嘴巴又特别甜,因此人见人爱。然而,爸爸妈妈最害怕带他出去玩,因为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场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面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悦人眼目的东西,他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就会哭闹不休。而且爸妈还没买单,他就会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装,弄得爸妈既尴尬又头痛。

三岁的朗朗是由奶奶带的,老人家宠孙子,对朗朗有求必应。只要朗朗一哭,没有什么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妈家,以为也跟在自家一样,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没吃到,朗朗生气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结果,当然是朗朗在电话里向他爸爸妈妈告了姑妈一状。

类似小恒和朗朗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曾遇到过,有的可能至今还倍受困扰。家长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及时加以管教的话,小朋友长大之后就会变得霸道而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交往中难免遭人排斥,产生挫败感,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宝贝任性谁之过?

所谓任性,就是任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任何习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儿任性,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隔代喂养。

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调皮,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紧张地抱怨爷爷没把小孙子看紧点,摔着了不好向儿子儿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与任性宝宝过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儿相处,首先要对幼儿心理的发育有所了解。

幼教专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阶段的,2-4岁的幼儿正好处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么听话了,会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爱说撟约豪磾而不要大人帮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弄个明白。

但是,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通常会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家长如果断然拒绝,反而会刺激孩子的任性行为。

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快,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甚至主张,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

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能给爸妈们一些帮助:

·明确告诉宝宝该做什么。

一个幼儿园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她家隔壁有个两岁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着,定要大人带他到楼下的花园里滑滑梯或荡秋千。他家住九楼,没有电梯,有时妈妈抱着他刚买好菜回到家里,他马上就嚷着要去滑滑梯了。妈妈说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摇着头叫嚷得更加厉害。每当这时,妈妈总是会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他再次下楼。有一次,这个老师对这位年轻妈妈说,下次他再闹的时候,不要问他“行不行”,明确告诉他,妈妈很累,睡醒午觉后再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招果然灵。从此,这个妈妈对宝宝说话尽量使用“很晚了,该睡觉了”、“天凉了,要多穿一件衣服”这样表示明确意思的话,而不使用“宝宝乖,睡觉好不好”等让孩子选择的话。

·转移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这就是冷处理。当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使性子时,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让孩子自讨没趣。当孩子做出让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爸爸妈妈接受的。

爱心提示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态度要温柔,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妈妈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

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父母如果横加指责和打骂,孩子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检测大人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亦或是鼓励。

成功的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为。

体罚的原则

你的宝宝是否任性难以管教?你是否对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尽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专家的劝诫是:三思而后罚。

·只有在爸爸妈妈再三警告之后,孩子依然故我时,才可以体罚。

·仅限于父母来执行。

·父母不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孩子体罚。体罚应是父母基于教育孩子而实施的“计划行为”,不是父母情绪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应行为”。

·绝对不可对一岁半以下的婴儿体罚。

·体罚仅限于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两下,拳打脚踢属虐待。如一岁半以上的宝宝因好奇而去触摸电线插头,爸妈再三制止无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

·体罚之后要拥抱孩子并解释他错在哪里。

不良声音影响宝宝听力发育


早期不良环境对婴幼儿听觉系统的发育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和他们语言、智力的发育有什么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明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和美国加州大学MerzenichMM教授,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在题为《早期间断噪声对听皮层处理声音时间性信息的持久影响》的研究论文中,作者发现出生后“关键期”中等强度的间断噪声暴露,会严重影响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对连续声刺激的跟随能力。和正常动物相比,这些动物对不同间隔的连续声刺激的反应强度、调谐特性及反应同步性均有明显下降。这种影响在结束噪声暴露后一直持续到成年。

自然界的声音,包括动物的发声和人类的语言,均包含有特定的时间性信息。要精确感知这些声音,依赖于大脑对其包含的时间性信息的及时处理和整合。对婴幼儿而言,听觉系统对连续声跟随能力的损伤,不仅影响到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还会造成他们语言理解能力的缺陷,并进而影响到智力发育。

鉴于听皮层在听觉系统,对声音时间性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该项研究提示,早期不良声音环境造成的,不仅仅是成年后听力的损伤,或许还会造成语言理解能力和智力的缺陷。

作为该项研究的延伸,作者目前正试图使用知觉学习等强化训练措施,来矫正早期不良声音环境引起的听觉系统对声音时间性信息处理能力的损伤。这可能为那些听觉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和理解能力缺陷的患者带来福音。

防止不良宝宝行为有七招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

4.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7.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宝宝难缠全因不良情绪在“作怪”》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处理幼儿不良情绪的问与答 问:我儿子两岁了。他出生刚50多天的时候爸爸就去外地学习了,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几天吧,所以儿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爷将他带大的。平时我上班,由老人带着。儿子一岁之前,还没看出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特...
    2022-04-18 阅读全文
  •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儿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大喊或者发脾气,这样的事曾困扰我多时,给他讲道理吧,这种时侯他根本听不进去,旧嚷不误,任由他不理会,他会叫一段时间甚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通红。这时我都等...
    2020-11-27 阅读全文
  •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如何引导?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如何引导?情景一: 儿子**的头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结果嘴角出血了。儿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谅你!”小爸还心疼儿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谅爸爸吧?”儿子不依不饶:“...
    2020-10-30 阅读全文
  • 孩子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好处多多 孩子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好处多多 孩子偶尔耍一下小脾气是可以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罢了,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如何提高孩子情绪管理 1、让孩子认同自己...
    2021-05-25 阅读全文
  • 勿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孩子 父母们的不良情绪会直接传染对宝宝,并影响着宝宝们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 心态是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
    2021-03-19 阅读全文

问:我儿子两岁了。他出生刚50多天的时候爸爸就去外地学习了,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几天吧,所以儿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爷将他带大的。平时我上班,由老人带着。儿子一岁之前,还没看出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特...

2022-04-18 阅读全文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儿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大喊或者发脾气,这样的事曾困扰我多时,给他讲道理吧,这种时侯他根本听不进去,旧嚷不误,任由他不理会,他会叫一段时间甚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通红。这时我都等...

2020-11-27 阅读全文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如何引导?情景一: 儿子**的头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结果嘴角出血了。儿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谅你!”小爸还心疼儿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谅爸爸吧?”儿子不依不饶:“...

2020-10-30 阅读全文

孩子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好处多多 孩子偶尔耍一下小脾气是可以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罢了,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如何提高孩子情绪管理 1、让孩子认同自己...

2021-05-25 阅读全文

父母们的不良情绪会直接传染对宝宝,并影响着宝宝们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 心态是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

2021-03-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