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数字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充分考虑到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就需要在上课之前撰写一篇优秀的数学教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有关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单元:比一比  (共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和       同样多

多       少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 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   长chang            短 duan

第三课时:高   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高     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 学生回答。

3.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 独立书写1-5各数。

5. 小组内交流、检查。

6.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 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 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① 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 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 反馈情况。

         4             4              4

      3      1     2      2       1      3

④ 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 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   3           3             2

1     2     2     1       1     1

2.5的组成

① 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 学生独立操作。

③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⑤ 全班讨论得出: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2           4

                                        4           3

1           2

                                        3           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 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 填数

5         4         5         4         5          3

 (  ) 3    2  (  )  1  (  ) 1  (  )2 (  ) ( ) 1

4. 填表

          3     1                    4

          1                          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YJS21.cOm更多小学数学教案小编推荐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通过数数来认识数。3.              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认真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分类数数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自主发现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学生互相说)生1:我看到图中有小松鼠、蝴蝶。生2:我看到有小熊、小鸟、大象、小兔、树、花、蘑菇,还有字。生:能。(学生前后4人为一组认真地去数,他们有的先数小熊的个数,也有的先数小兔子,还有的先数小鸟的只数,当数的结果不一样时,又重新去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生:我数出来有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生1: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1,2,3,4,5,6,7,8,9,10。生2:我还可以按从大到小排队,10,9,8,7,6,5,4,3,2,1。生3:我给它们排成两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1,3,5,7,9,2,4,6,8,10。(学生边说边挪动图片。生:能。生1:教室里有6盏灯、2个电扇。

生2:4扇窗户、1块黑板、2个板擦。

生3:同学们带来8辆玩具车。

生4:有5个变形金刚、3个布娃娃。

生5:我铅笔盒里有10枝铅笔。(学生们数出操场上有10棵树、2个篮球架、1个沙坑、1根旗杆、4个单杠、3个双杠……)生1:我看到了小动物上学的情境,数了它们的个数,还给它们排了队。生2:我知道了教室里的东西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3:我数了操场上有10棵树。生4:我知道了同学们带的玩具个数也可以数出来。生:(齐声答)好!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校开学了。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些小动物非常羡慕你们,它们也建了一所动物小学,今天也开学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上学的情境呀?师: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教科书第2~3页插图师:请你们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能看到什么呀?说给你旁边的同学听一听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来说)(教师边听边贴出对应的图片)师:在这些美丽的图画里面,还有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能数一数吗?师:分小组数一数,看看哪组数得又快又全。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数数的结果。(教师边听边写在对应图下面。) 师:这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出来,你们看它们有顺序吗?能不能给它们排排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真棒!咱们来读一读不同的排列结果。

(大家一起读)1.师:刚才我们看到动物学校中有这么多能用10以内数表示的事物,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师:谁能试着说一说。2.师:你们想不想到操场上去数数哪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

(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去数)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师:那你们说,在我们的家中有没有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呢?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明天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好不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小组合作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引出面对1到10这些数字的学习。通过身边的一些事物,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给父母以及同学听。作业设计: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挂图  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 备注:  

教学课题

快乐的家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互相说)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生:他们都是1同桌互相交流学生自由说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发现你们最乖了,所有上过我们班课的老师都在表扬你们,老师决定介绍一位小朋友给你们认识,瞧!他来了,他叫小蛋(出示教材p4)今天,小蛋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到他家去玩,你们想去吗?那好我们就来帮小蛋解决问题吧?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刚才我们看到图上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这些人或物的数量都是几?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都说得很好(抓住现场:举起一本书,说这是1本书,再拿来1本书,合起来就是2本书,可以用“2”来表示),谁来说2还能表示什么呢?那3能表示什么呢?4能表示什么呢?(同桌互相说)昨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几个数,请你选1个数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足球场看看(出示:小小足球场)。足球场上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比赛,你们发现了吗?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数,这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呢?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作业设计: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备注: 

教学课题

玩具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1.助儿童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2.能够会写5以内的数。3.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读写5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最新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


物体分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具准备:各种物体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高兴,还给你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

二、小组活动:

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

3、想一想。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

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要求:

a)        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行区分。

b)        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c)        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

d)        在教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相同的形体。

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

1、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2、  小游戏:找朋友

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

4、数学练习卡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是为我到康平送教下乡而进行的再设计)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为你们同座准备了学具,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闭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认出来。

二、学习新知。

3、你说我摆。

1)老师说,同座合作摆,。

2)同桌互相进行游戏。第一次,两个物体。第二次四个物体。

三、练一练。小组交流。全班验收。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收藏]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模板(5篇)


小学数学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为小学的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打牢,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把教案给提前编辑好!那么,如何才能将小学数学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收藏]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模板(5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9+5= 9+2= 9+4= 9+8= 9+6= 9+3= 9+9= 9+7=

(二) 互动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例图。 教师:大家会经常去游乐园玩吗?游乐园里除了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卖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你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小丑买气球呢!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之间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并提出数学问题: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气球图列算式: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能求出还有多少个气球?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列式:15-9=。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师:15-9,你想怎样算?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圆片,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①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

②因为9+6=15,所以15-9=6;

③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3.比较、优化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汇报的几种计算方法:说一说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学生个别汇报,全班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 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2、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出示菠萝图和苹果图,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并把算式补充完整。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减数都是9。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小结:今天我们学的都是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在计算时,可以用破十法,把被减数里分成10和几,先算10减9等于1,再把1与几相加求出最终的得数;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4、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列这几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个别汇报。

5、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强调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四)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破十法 想加算减 连减 10-9=1,9+6=1515-5-4=6 1+5=6 15-9=6

作业设计:

《学习辅导》

2)9+( )=17 9+( )=16 9+( )=14 9+( )=11 9+( )=12 9+( )=13

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准备:小红花、大象卡通图、果树。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

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5、集体探讨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比梨多()个。

(2)苹果比香蕉少()个。

(3)全班最喜欢吃()的同学最多。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师:出示(课本第101页的图)有计算机、电脑、算盘、铅笔的图片。

1、从图中,不好看出一共有几种物品,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类,排一排、比一比找你喜欢的东西。

2、 小组合作把物品整理在准备的卡纸上,指名板演。

3、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4、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计算机有两个。

生2:我知道电脑有五台

生3:我知道算盘有三把。

生4:我知道铅笔有三枝。

5、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电脑比计算机多三台。

生2:我知道了算盘、铅笔比电脑少二台。

6、小结。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图中的物品多少的情况。

四、统计图形应用联系

师:看102页练一练第一题。

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看大家能不能找出相同的图形把这个统计图画完整,回答所给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快最好,看谁是最棒的。

1、小组自己讨论试着做,然后集体纠正。

2、择优录取,选出最优秀的学生。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七、作业

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的2-4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篇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篇四】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0是怎么产生的;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

2.能力: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小猫钓鱼图:

(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2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2)指导写0。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0开始,0是起点。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0都有哪些含义?说明: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刻度,0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0,表示什么?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题: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一笔画分析题意。

4、怎样数得快?鹏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0,0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刻度,0表示位置……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伽俐略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中,人能充分体味个性自由舒展的快乐。课堂教学时就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中,让学生读文思考:小猫为何钓不到鱼,这是全文的关键和重点。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

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

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

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

(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

(2)              学生独立去找有病的叶子。

(3)              组织学生交流。

说说自己找的哪片叶子,病在哪里?生病的原因?可以怎么治?

3、编一编(综合练习第4题)

(1)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图中标明的数是小动物的重量。

(2)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谁能利用图中的意思说一个小故事?

(3)              学生独立进行编数学故事。

注意在编数学故事过程中,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数学问题,看谁编写的不但生动形象,而且能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4)              同位尝试交流。

谁愿意把你编的数学故事轻轻地讲给同位听一听?考考你的好伙伴能不能解决你提出的数学问题?

(5)              全班汇报交流。

谁还愿意把你编的数学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谁会解答他提

出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谁最重?谁最轻?小熊比小鹿重多少?怎样才能让跷跷板平衡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要说出思路。

提一提(综合练习第5题)

(1)              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情境图。

可以按照方位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图中的“三句话”来理解图意

(2)              根据画面上的三组信息(栽树、天鹅、花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分类,选择有用的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加法问题:今年和去年一共栽了多少棵树?湖里和天上一共有多少只天鹅?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比多少的减法问题:今年比去年多多少棵树?天上的天鹅比湖里的少多少只?

……

(3)              选择喜欢的问题、自主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探一探(综合练习第6题)

(1)              这一道题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不作统一要求。这道题上面的两个数分别是下面两个数的和与差,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当学生不容易发现时,可作如下提示:

  请同学们算一算每片绿叶上的两个数的和与差是多少?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这样填?

(2)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要参与指导、评价。

(3)              学生发现规律后再填出后面的数。

三、畅谈体会、走进生活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是一个数学王国,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很多,只要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四、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我学会了吗     小熊做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提高口算能力。

2、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线绳、尺子等等

教学过程:

一、模拟情境、身临其境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小白兔家做客,高兴吗?请大家跟随小熊一起出发。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师:哦,到小白兔家有四条路可以走,小熊可犯愁了 ,不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比较合适?它一边看,一边想,嘴里好象还不停的计算着什么?突然,它眼前一亮,高兴的欢呼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2)大家猜一猜,小熊可能会走哪条路?哪条路用的时间最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

生:我是用眼睛看出来的,哪条路近就走哪条路,用的时间也就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师:有时候用眼睛看,不一定是准确的。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看出走哪条路最近?

(2)              自己先想一想,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好?

(3)              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4)              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1:可以用线绳分别量四次,然后伸直,再比较长短,就会一眼看出来了。

生2:也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3:可以算一算每条路有多长,再比较。

(5)              筛选方法、自我优化

针对这几种方法,谁想评一评?大家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生:用绳或者尺子太麻烦,因为路的长度太长了,要量很多很多次……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为什么?

(6)              选择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7)              组织学生交流。谁愿意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8)              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的能力。

三、巧编故事、拓展延伸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精彩的数学故事?

四、评一评

针对刚才这几位同学讲的数学故事,谁愿意评一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自己感觉怎么样?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

教学内容:

教材21页:奇妙的回形针

教学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拼摆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加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一估、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在拼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拼摆出有趣的图案

2、学生准备回形针、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全班交流展示拼摆的作品。

1、学生独立思考,准备解说。(引导学生可用故事的形式解说,要突出用了哪些图形,估一估用了多少个回形针等)

2、组间展示作品,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上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进行提问:

你认为他摆得怎样?

哪个地方需要改进?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作者?(学生可能会提出估一估、数一数、统计等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灵活解决问题)

二、欣赏教科书第21页的画面,激发拼摆图案的愿望。

三、拼一拼、摆一摆。

师:同学们,快快动手、动脑,拼一幅美丽的图画送给你的爸爸、妈妈吧!可以自己摆,也可以与同学合作。

四、举办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很喜欢拼摆作品,可以回家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拼摆,请同学随时把拼摆的作品带来班里与大家分享,你们愿意吗?

 

 

五、小小存钱罐

 __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通过到商店观察或实际购物,在体验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与他人合作。

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通过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三、教材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亲切而富有童趣,现实性强。

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存钱罐是每一个孩子儿时的秘密,里面到底存了多少钱,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本单元的学习就以他们所熟悉的 “小小存钱罐”为话题进行切入,学生看到这一素材,立刻会感到亲切,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反过来在使用人

民币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对人民币的认识。本单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购买文体用品”,使学生在经历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等实践活动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3、与统计的学习紧密结合。

教材所呈现的是一个小同学正在整理自己存钱罐

里的钱的情景。整理在这里既有必要性又有现实性,而整理的结果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既清晰明了又有利于清点存钱的总数,教材将新知识的学习与统计的学习与巩固紧密结合了一起。

四、教学建议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一些人民币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见过、使用过人民币,并且已学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创设熟悉的、生动的、有趣的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探索有关的知识。

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材中除两幅情境图是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强的场景外,还安排了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课外实践及调查商品价格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人民币、经历购物的过程、积累购物的经验,为实际购物做好准备。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爱护人民币、保持人民币的整洁、维护人民币的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育学生要悉心保护,不要乱折乱揉,不要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不要将人民币用作装饰等,同时要结合小小存钱罐教育学生要注意积攒自己的零用钱,并用这此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购书、购文体用品、献爱心等活动。

关于本单元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是否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否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具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情感。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信息窗一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部分人民币样品,问: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1元的钱,

……、

师:对,这些是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关于人民币你都认识哪些,知道哪些?

生:……、、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自己的存钱罐,看到自己的存钱罐你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师:画面上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想知道他的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课件出示情境图,解读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呢?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认识并整理人民币。

生:数一数存钱罐里的钱就知道了。

师:这么多这么乱的钱怎样数呢?

生:我们可以分类数,元和元数,角和角数,分和分数。

师:这是个好办法,下面就开始整理吧!

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将你们的整理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点说说对于元、角、分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生:我们是将1元的放在一起,1角的放在一起,……、

如:这是1元的,正面有……,反面有……、、

教师根据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识别不同面值人民币。

2、回答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师:现在你能知道存钱罐存了多少钱?你们有什

么好的方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全班展示各组的方法。

教师小结:出示教材中的统计表,体会统计表的优越性,解决图中的小朋友存了多少钱。

3、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关系。

师:(出示1元)将1元钱换成1角的,能换几角?

学生操作并回答1元=10角

师:(出示1角)1角钱能换几分?

通过交流得出1角=10分………、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练习。教师也可以补充类似练习。

2、自主练习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关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3、自主练习第3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补充类似的练习。

四、课后记:  

 

 

 

第二课时

人民币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4--6题。人民币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一步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使学生在经历兑换人民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具准备:贴有价格标签的物品。

学具准备:学生搜集带邮资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比一比谁的“眼亮手快”。

1、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学生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票样。

2、同位练习。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你知道这些信的邮资吗?

(1)、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信封。

(2)、独立计算每封信的邮资(包括第4题)。

(3)、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4)、仔细观察这些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2、第5题:购物(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

(1)、出示购物要求。

师:同学们,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次模拟购物活动,好吗?请听好老师的要求:第一,要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物品的标签,看好它们的价钱;第二,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物品;第三,想一想,该怎样付钱?你有几种付钱方法?

(2)、学生购物活动。

(3)、组内交流购物情况。

(4)、组间交流购物情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付钱的方法。

3、第6题:哪两种物品的价钱相同?

(1)、师:请你独立观察图中物品的价格,你能发现什么?(两种物品的价格相同;有整数的、有小数的等等。)

(2)、把价格相同的两种物品用线连起来,并写一写。(4元5角=4、5元)

(3)、你喜欢哪种价格表示法,为什么?

(4)、超市里一般用哪一种表示方法?

三、课外延伸。

让学生回家要1元钱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商店买东西。

使学生体会1元钱的用处很大,要节约用钱。如果没有必要可以把1元钱存在储蓄罐里。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信息窗二 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

2、学习元、角、分间简单加减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实际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前准备:

1、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每组准备好钱、零钱。

2、每个大组各选2名售货员。事先将物品分好类摆放在各组的桌上,各物品贴好单价标签。

3、讲好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人人参加购物;

⑵购物时要注意文明礼貌;

⑶各组要抓紧时间购物,购完后不要玩手中的玩具,而要根据本组的购物情况,动脑筋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的教室变成几个小商店,每个

商店里都有 2个售货员,同学们可以在各自的小商店里,随意购买你喜欢的物品,大家高兴吗?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提2个小小的要求,请仔细听好:

(1)、购物时要讲文明懂礼貌。

(2)、先买到物品的同学请马上坐好,并根据自己买的物品提出数学问题。

二、实践购物,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购物,独立提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购物情况。

现在根据你购物的情况,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把它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售货员数一数:一共卖了多少钱?

3、组间交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元、角、分加减的计算,适时引出红点问题。)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提的问题说给同

学和老师听?

(1)指组说,教师接着把物品放在展示台上

(2)师:要求这两种物品一共多少元?你会解答

吗?

(3)学生独立计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如7元6角+8角=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谁还有不同的解法?

(6)根据这两件物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如果学生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同加法的教学相同。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开放练习。

师:谁能再说说你买了哪些物品?教师接着把物品放到展示台上(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三种物品展示)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  想一想:现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做在练习本上,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做题又对又快。

2、观察探究。

师:请售货员说一下:你们组一共收了多少钱?

生说老师填在事先准备好的统计表中,其他的同学请仔细观察统计表,看你能发现什么?(有的问题可以只列式不解答,灵活处理)

3、思想教育:

看一看:在你购买的物品中,哪些用后可以送到回收站?

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现在我们胶州市是环保模范城市,希望同学们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

四、延伸升华

想一想:在这次购物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简要总结:大家的收获真不小,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回家把你的收获写在数学日记里。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人民币的认识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自主练习1-4题,人民

币的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练习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奥运会的知识。

    贴有价格标签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通过模拟购物学会了有关人民币加减

计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

(2)集体交流订正。

(3)如果你去买这些物品,你想怎样付钱?售

货员该怎么办?

2、自主练习第2题。有关时间的题目。

(1)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奥运会的知识?

(2)第27届奥运会是什么时间,在哪里举行?

(3)说一说圣火传递的过程。渗透学看钟表的知识。

三、自主练习第3题。模拟购物。

(1)分组购物。

(2)你用20元钱买到了哪些物品?说一说:你是怎样买的?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3)买同一件物品,你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四、自主练习第4题。

(1)你会讲12生肖的故事吗?

(2)你还知道12生肖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你属什么吗?

(4)让学生了解12生肖的名称及它们的排列顺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让学生说说货架上摆的是什么,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并交流。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把它做在练习本上。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解答的准确?

五、课外实践。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菜。

我发现的数学问题是:

六、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页。我学会了吗?(含“丰收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元、角、分间的进率,及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课前准备: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到的知识。         调查家中自己物品的价钱并把自己喜欢的物品贴上价格标签。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说一说。

师:想一想在“小小存钱罐”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翻书看一看)

二、组内交流。

师:把你学会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请听好要求:(1)、组内交流时要认真听别人说,随时补充自己整理的知识。(2)、各组选出整理的最优秀的一个同学,准备组间交流。

三、组间交流。

四、自主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知识,那你会用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老师带你到超市里去购物,好吗?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带有价格标签的物品。

1、学生自由购物。

2、交流购物情况。

师:说一说:你都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通过购物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课本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下一步即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3、定额购物。

(1)拿10元钱买“拖鞋”和“闹钟”,够不够?为什么?

(2)拿20元钱可以买到哪些物品?为什么?

五、综合练习。(作业纸)

六、丰收园。

师:下面我们就要根据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和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在小组内评一评。请听好老师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评一评看一看,你应该得到哪个苹

果?

2、然后在小组成员都同意你可以得到的苹果上涂

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评的最认真、最公平?

4、小组自评,教师了解情况。

5、展示评的结果,看是否真实公平。

师:老师看到有的苹果还没有被涂上颜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把剩下的苹果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你能行吗?

七、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

 _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材编写特点:

  1.以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本单元借助孩子们喜欢的捉螃蟹、摆贝壳、参观水族馆、游览标本馆、购买海洋纪念品等一系列海边活动的素材,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始终体验着大海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索的兴趣。这一编排再一次体现了教材由“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自然的结合到一起。

  2、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在探索10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口算、笔算都成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素材选取有趣广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练习的设计既有连一连、填一填、辨对错等书面完成的形式,也有摆一摆、小游戏、讲数学故事等数学活动的形式。采用的素材也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涉及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动物世界、童话故事、手工劳动等。活泼而科学的练习设计,会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计算的目的,享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小朋友在礁石边捉小虾小蟹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并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第二个信息窗,根据小朋友在海边用贝壳摆轮船、帆船、海鸥等信息,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学生参观水族馆,看到两个鱼缸中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鱼,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四个信息窗,围绕参观标本馆的主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第五个信息窗五创设了妈妈带孩子去买纪念品的情境,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认识小括号,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小朋友在大海边活动的不同情境所形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本单元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串”。促使学生不仅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情景图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单纯的计算教学,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儿童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在教学口算和笔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索出的多种计算方法中,哪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体会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

 3、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和过于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采用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练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7课时。

第一课时

大海边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对吧?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天空中有多少海鸥?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

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

师:你能用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用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 、自主探索“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的算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吗?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 算出他俩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帮助小壁虎。(自主练习第3题)

小朋友再动物医院了看见几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能帮助他们接上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到展示台前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大海边的信息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知识,好吗?

    二、自主练习。

1、第5题是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的题目,先让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第4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法,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计算的。

3、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可充分利用图中的物品让学生任选两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算算需要多少钱。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自己买东西的情况。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的数学游戏。

4、第7题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题。图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三角形。练习时,可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摆成一个图案,再自主地进行拼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漂亮的对称摆的形式,教师要特别给以表扬,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5、第8题是一道星号题,引导学生找规律填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不作为统一要求。第一组的规律是每一横行两边的数之和等于中间的数;第二组的规律是从第二行起,每一个数(每行两边的1除外)等于上一行左上方和右上方两数之和。在探索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三、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大海边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大海边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捡了许多小虾和小螃蟹,想不想再到大海边去玩?恰好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海边玩呢,你们看,他们玩的多开心!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信息?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海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4、摆轮船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海鸥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有些问题可直接口答,有些教难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解决,与两位数减法有关的知识师生共同关注。

     二、解决问题

     1、解决“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的问题。

     学生列式为:47-32=

     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间交流,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1)口算;

    (2)列竖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算法,你们真爱动脑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2、学生独立解决“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的问 题。                                  

     交流自己的算法。

     3.引出课题。

     师:咱们今天学的减法的计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三、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的第3题,帮小鸟找家,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大海边  两位数的减法练习

相关推荐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课题可爱的校园课时进度1课时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通过数数来认识数。3.       ...
    2021-09-29 阅读全文
  • 最新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2021-09-29 阅读全文
  • [收藏]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模板(5篇) 小学数学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为小学的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打牢,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把教案给提前编辑好!那么,如何才能将小学数学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
    2022-05-27 阅读全文
  •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
    2021-09-29 阅读全文
  • 2023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芳的上午》学案分析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小芳的一天》。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
    2021-09-29 阅读全文

教学课题可爱的校园课时进度1课时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通过数数来认识数。3.       ...

2021-09-29 阅读全文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2021-09-29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为小学的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打牢,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把教案给提前编辑好!那么,如何才能将小学数学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最新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

2022-05-27 阅读全文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

2021-09-29 阅读全文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小芳的一天》。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

2021-09-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