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03

爱的教育阅读笔记。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家庭阅读活动中,父母与孩子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给孩子留下提问质疑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提高其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早期阅读是当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幼儿的阅读能力对日后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喜欢阅读,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早期阅读已得到了不少教育专家的首肯。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关于早期阅读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国家的家庭和教育者接受。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的焦点问题。

目前,国际上普遍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研究,并证实家庭是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渠道。家庭的阅读氛围会对其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不仅为幼儿提供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而且还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和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那么如何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呢?

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的物质环境。

1.图书的选择

(1)适合各年龄特点的图书图书是孩子进入阅读殿堂的阶梯。随着孩子在年龄、心智、视觉、认知上不同的发展阶段,父母在选择图书时也是有阶段性的。

3-4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视觉捕捉上已经相当敏锐,他们喜欢明亮的色彩,不过图画最好简单清晰,不要过于抽象,在比例上也该与实物符合,以免孩子在理解上发生困难,可以选择一些儿歌、童话和民间故事。5-6岁这个时期,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扩大,词汇量的增加,想象力的丰富,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如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等,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性的图书。多种阅读材料和可阅读的环境。

(2)不同体裁的图书儿歌、古诗是孩子甜蜜的牛奶,这是对孩子进行母语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们具有节奏感强、短小精悍、内容简单的特点,好的古诗和儿歌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故事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听故事能哺育出聪明的孩子,故事涉及面广,孩子不仅在故事中认识社会,而且还了解自然、增长知识。

寓言是甘醇的饮料: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它并不是对孩子疾言厉色地说大道理,却总是巧妙地给孩子以哲理的启示。童话是多彩的布丁:童话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给孩子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3)根据孩子的个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来针对性的选择图书,以帮助孩子及时地纠。有的孩子不懂礼貌,家长选择一些文明行为的图书,如“有魔力的字”;有的孩子喜欢撒谎,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有关诚实方面的书,如“皇帝的新装”等。

(4)符合孩子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图书父母还应从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图书,既保护孩子的探究欲望,又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

2.多种阅读材料除了书籍以外,与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报纸、杂志、包装纸、路牌、书信、多媒体、音像资料都可以作为孩子阅读的材料,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丰富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肢体语言阅读与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

所谓肢体语言(body1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基于肢体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的特点,我们在指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了“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的早期阅读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和阅读具有以下作用:(1)由于肢体语言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因而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2)有助于幼儿“读懂”社会中人们的肢体语言,感知他人的情绪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力。(3)将幼儿一时难以理解的语言配以教师适当的肢体语言向幼儿解释,能帮助幼儿轻松学习和掌握词汇。(4)藉以动态的凭借物(如VCD哑剧表演等)所积累的感知经验和记忆表象,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使幼儿的讲述更为完整、连贯、生动。(5)有利于培养幼儿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但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教师必须重视肢体语言的科学设计。

一、肢体语言的设计要求

1.肢体动作要生活化,富有童趣,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幼儿的大部分经验来源于生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因此,生活化、趣味性强的动作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2.肢体动作应简单、明了,且幅度大而夸张。简单明了的肢体动作能让幼儿清楚地感知和把握重点。而为了能使幼儿对表演内容观察得更为仔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必须将肢体动作的幅度加大并夸张。实践证明,这类动作能清楚地表明动作的含义,加深幼儿对动作的理解。

3.表达肢体语言的速度要适宜,且具有节奏感。由于幼儿年龄较小,需要时间去思考、分析、理解表演内容,因此肢体动作初次呈现时的速度要比常速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幼儿看得清楚、理解得全面。同时,肢体动作还应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在表演的过程中体现快慢的节奏感。在容易理解的部分,肢体动作表现的速度可以快一点;在重难点部分表现的速度要慢一些,重在让幼儿理解表演内容。

4.表演者的表情要丰富。表演者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价值的阅读信息,体验表演动作的含义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

5.肢体动作的表演应配以合理的场景、道具以及背景音乐等。合理的场景能让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背景,帮助幼儿全面理解阅读的内容;道具能进一步说明和解释动作的含义;而背景音乐则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让表演者能更加轻松地传达作品的情感。

6.要建立共同的理解背景,避免产生歧义或偏差。肢体语言是在某一个背景下由一方向另一方或多方个体来表现,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在不同背景下,即使是同一个动作所表达的含义也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个体对此产生的理解也会有很大不同。为此,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针对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师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尽力避免容易让幼儿产生歧义的场景设计,努力为全体幼儿建立共同的认知背景。

二、肢体语言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运用

1.在合适的文学作品中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在早期阅读中运用肢体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使用肢体语言而使用肢体语言,而应当在合适的文学作品中运用肢体语言。经过实践,笔者发现在以下三类作品中使用肢体语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①专业人土的表演内容。教师可以收集适合于幼儿阅读的有关专业人士表演的影像资料,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一些著名的哑剧演员的表演等,纳入到教学中来。②幼儿的现实生活内容。比如在组织完幼儿的秋游等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部分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肢体语言的表演传达给其他幼儿,让其他幼儿阅读。③教师精心选择的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故事内容。故事的表演给人的想象空间比较大,不会局限幼儿的思维,比如故事《猴子学样》、《小猫钓鱼》等,幼儿在阅读这类故事的表演内容时往往能捕捉到故事中的情感线索,这是幼儿聆听故事时所无法体验到的。

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作品不太适合使用肢体语言,比如优美的散文、意境深远的诗歌等,因为肢体语言表演得成功与否取决于表演者的水平,而我们日常教学环境下的表演者都不是专业人士,受其表演水平的影响,肢体动作还无法将作品所蕴涵的意境准确地传达给阅读者,这样就容易破坏作品的“原汁原味”,使本来可以通过声音等形式就能正确传达的意思变得复杂、不易理解,阅读者阅读起来容易产生误解,肢体语言的阅读也就失去了效用。

2.使用时注意将表演动作的分解与整合有效结合。

在使用肢体语言的过程中,由于肢体语言的传达过程是动态的,要让幼儿利用这较短的时间完全理解表演内容显然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并对表演内容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应当将表演动作进行分解,即把完整的表演动作按教学内容有机地分成几个表演片段,带领幼儿多次阅读表演的小片段,依次将各表演片段阅读完,然后在幼儿理解各表演片段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阅读,以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经验加以完整再现和总结,从而理解表演内容、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阅读活动《窗外的垃圾》中,教师先让幼儿完整阅读表演内容,并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分别做了什么?”“有小猫、小狗……它们在乱扔垃圾……”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将表演内容分段呈现,带领幼儿分别观看每一个动物的表演,这样幼儿就能对表演的内容观察得更为仔细,理解得也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带领幼儿完整地阅读表演内容,鼓励幼儿跟着表演内容进行完整、连贯的讲述,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使肢体语言的阅读变为有效阅读。

由于幼儿受经验缺乏的限制,理解力还不够,所以在阅读肢体语言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在幼儿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多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通过引导性提问、组织讨论、比较分析等形式及时帮助幼儿消化理解的难点,使幼儿对肢体语言的阅读变为有效阅读。比如,还是在阅读活动《窗外的垃圾》中,教师在幼儿每一次观看表演前,都会根据学习的重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如“它脸上的表情怎样?这说明它的心情怎样?”“看到马路上有很多垃圾的小兔是怎么做的?其它动物看到了小兔扫垃圾后心理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在不断加深层次的引导性提问中逐渐理解和掌握了故事内容。教师除了是引导者,同时还是组织者——在什么时候该带领幼儿观看哪一段表演、一段表演结束后小演员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设计好。

4.表演与语言要恰当结合。

肢体语言可以以哑剧等某种没有语言的表演形式呈现,但有时在表演中恰当加入适量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比如,在大班肢体语言讲述活动《猴子学样》中,表演者在进行肢体表演的同时加入了一些词语,如表示天气状况的感叹词“热啊”、疑问词“咦”等,这样,能使幼儿更容易读出阅读内容,并更加确定自己所读到的内容。但是,加入的语言不宜过量,否则肢体语言会失去原有的教学价值。

肢体语言的阅读仅仅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将肢体语言与其他语言(如书面语、口头语)等相结合,以话剧、动画等形式呈现,丰富肢体语言,使肢体语言更为生动,为提高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增添新的元素。

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自由、轻松,充满着爱,充满了和谐、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如何为孩子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呢?

一、给孩子创设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空间。孩子能说话会走路后,家长要给他安排一个相对独立而且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那里不放父母的任何杂物,只放孩子喜爱的东西。孩子想改善空间布局,做父母的只需做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更能给他个人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产生平等感。他们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积极地学习、活动。

二、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个人自主权。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要粗暴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及活动,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为孩子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颗孩子似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父母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发挥语言环境整体效应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

发挥语言环境整体效应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仔细品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及教育建议,“为幼儿创设优美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指南》中处处体现。下面结合本园的一些工作实际,谈一下我是如何践行这样的理念。

一、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话敢说

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指的是一种充满安全感,温馨、愉快,可以自主活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3岁~6岁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发展语言能力。《指南》把语言内容分为听与说、阅读与书写两大块。围绕幼儿听说、阅读发展目标,在教育建议中提到:“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以积极的回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往,相互讲述见闻、趣事等。”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师幼、幼儿间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没有压力,心情舒畅,有话敢说。由此,我感悟到要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必须要做到“三关注”。

(一)关注个体交流

幼儿的语言发展尚处于不完善阶段,许多幼儿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表达,这时要注重与幼儿一对一交流。教师在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善于捕捉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如游戏时,教师做幼儿的玩伴,和幼儿一起交谈;户外散步时,可以见事论事,聊些平常自然的话题;看节目或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交流,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幼儿思考。只要教师对每个幼儿都抱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幼儿自信的话语就会由心田汩汩涌出。

(二)关注集体对话

《指南》中“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是听与说其中的目标之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幼儿语言正处于简单句阶段,对语言的理解是即时性和直接性的,所以教师要避免过长的表述,可采用集体对话法,鼓励人人听、人人开口。如每天抽时间定个主题大家一起进行对话,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可以在教学中多用一些简单的疑问句,问题要具体针对性强,用“让小朋友一起告诉我”等形式.让幼儿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人人参与对话,使那些胆小的幼儿也能在别人的带动下大胆清晰地进行讲述。

(三)关注个体差异

《指南》对3岁~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在语言方面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合理的期望不代表在具体实施时要一刀切,它间接提示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就语言领域来说,对那些语言水平发展迟缓的幼儿,教师要抽更多的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多鼓励、多表扬,并有意识地多创造机会让他与同伴交流,或在集体面前表述,慢慢地让幼儿树立自信,有话敢说。

二、构建多元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有话喜欢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那些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有经验的或有情境性的内容往往能引起幼儿谈话的愿望。在《指南》的语言发展目标中也提到:“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意义。”等。这里屡次提到的情境在我看来就是指多元的语言交往环境.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幼儿才会想说、喜欢说。构建多元的语言交往环境时,我觉得也要做到“三关注”:

(一)关注生活情境的捕捉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能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拓展幼儿的表达内容。如同样的风吹拂到幼儿的身上,幼儿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样观察漂浮的白云,幼儿会有不一样的比喻;同样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这许多的不一样,从幼儿的口中表述出来就会有别样的精彩。重要的是话题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他们就特别乐意与人分享。《指南》中提到的不少教育建议,都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捕捉真实的生活情境会促使幼儿主动与同伴、与成人交流,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指南》中一再强调,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进行领域渗透提供平台。如在布置主题墙时,可以把墙饰内容布置成情节性强的画面,“春天的公园”“可爱的动物”“热闹的马路”等,教师让幼儿参与布置并鼓励幼儿介绍,在介绍过程中融合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又如在组织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立体场景、运用电教手段和问题情境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形象感知和思维.使幼儿融人情景,引起其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讲述的愿望,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中达成《指南》中提出的听说、阅读发展目标。

(三)关注游戏情境的利用

《指南》中提到幼儿语言发展离不开幼儿与成人、同伴的交流,而游戏则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特别是社会性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游戏情境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如当幼儿与同伴争抢角色时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解决;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启发幼儿与同伴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当幼儿在游戏中意见不一时,教师先静静观察,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幼儿通过争辩、沟通解决矛盾;在游戏讲评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只要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表达表现愿望就会愈加强烈,他们变得特别喜欢说,特别喜欢与同伴分享。

三、营造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有话会说

不管是《纲要》还是《指南》,都一再强调了优质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在一日活动中,幼儿能反复听到规范得体的语言,能经常欣赏到优秀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幼儿才能调整和发展语言,使自己变得有话会说。在优质语言环境创设方面,我觉得要做到“两个关注”。

(一)关注教师语言是否规范得体

在幼儿园,幼儿的语言“输入”主要来自于教师。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南》的教育建议多次提到对教师的言行要求,如“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在与他人交往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讲话,不说脏话。”“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我想这就涉及教师语言规范得体问题。规范是对语言形式标准化的要求,如发音正确、咬字清楚、说普通话,组词用句符合语法等要求。得体是指语言要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句式和态度.其实也就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语言素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面对幼儿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规范得体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规范得体,不但有助于师幼情感的沟通,还能帮助幼儿变得会说,并说得好。

(二)关注语言学习材料是否优质适宜

《指南》明确指出:“要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其中提到的“适宜”两字,我想从广义上来讲,还包括其他的语言学习材料,如语言方面的视听音像资料、语言操作材料等。这些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具有增长知识、培养情感、激发想象与创造等多元的教育功能。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经常接触这些优质的语言学习材料,如开展餐后听故事、欣赏诗歌活动,体验文学作品语言的美,学习一些优美的字词。也可以进行故事表演学说话活动,通过组织优秀的故事欣赏后引导幼儿进行表演,为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提供契机。还可以开展语言区学说话活动,教师提供便于幼儿操作,又有一定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听、说、做、读等,在适宜的语言刺激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优质适宜的学习材料可保证幼儿接触的语言纯洁规范.也就保证幼儿语言“输入”“输出”的规范得体。

总之,创设优美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必要条件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指南》精神,明确幼儿的语言发展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融生活、学习、游戏为一体的整体语言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的整体效应,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

第一,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有时,孩子想表达,而成人往往不愿意认真听,甚至无故打断孩子之间的谈话,这样做无疑剥夺了孩子交流的权利。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此外,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第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也很重要。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我很赞同深圳四季花城幼儿园的江焕萍老师关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观点。她认为:

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听读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始时可以给孩子讲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懂;同孩子一起看书,并讲解其中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买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认识到看书与看电视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多让孩子看些图文并茂的书,以此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其阅读兴趣。

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李建君老师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广而浅”的语言教育内容值得借鉴:

1、选择幼儿自我认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

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如:小班:“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

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如:“足球队赛事”“天气预报”“奥运会”“交通规则”。诸如此类的内容都让幼儿感到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常常为之此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并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3、选择幼儿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

组织幼儿可感受的、可理解的科技发展信息,深入浅出地予以引导,并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及其他发展服务。例如:“电话”“特殊电话号码”“环保标志”“桥”“家用电器”“漫游时代列车”等等,这类语言教育内容有较大的信息量,不仅使幼儿的语言表述、运用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对思维的加工、概括十分明显。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整合有效发展 。

活动采用集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主要利用谈话、操作,参观等方法予以实施。

(1)以谈话、讨论为主要的语言教学活动。

运用“顺口溜”促进低龄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知识技能的传播和品德行为培养都要通过语言来进行。因此,发展幼儿语言是幼儿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幼儿期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班的幼儿最大的也只有3岁,有的吐字还不清楚,有的听不懂老师的话。但2—3岁的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由于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句子,言语的积极性高,喜欢听别人给他们讲故事,乐于和成人交谈,对成人有较强的依恋感情。2—3岁的幼儿大多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因此,我觉得一些短小有趣的“顺口溜”是幼儿和老师之间很好的媒介,使幼儿对老师说的更加易记易懂。我可以通过“顺口溜”来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顺口溜的特点是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易懂易记,符合低龄幼儿的特点,适合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使幼儿容易接受,既便于理解又对幼儿的语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地发展,也可使幼儿轻松快乐地记忆,乐于表达、乐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被很自然地激发出来,并且有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提升。

一、“顺口溜”——语言渗透在生活活动中,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托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占很大的比重。像盥洗、如厕、吃点心等

环节的时间会比学习以及游戏活动时间长。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被分散,并具有用外部语言来指导行为的特点,就可以用“顺口溜”来吸引注意力,指导幼儿的行为。低龄幼儿又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限,只会用短句甚至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对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的要求,难以去很好地理解。此外,低龄宝宝由于年龄小,又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低龄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弱,大多数家长过分的溺爱自己的宝宝,不让宝宝自己吃饭、脱穿衣服、自己大小便等。因此,我不仅可以通过“顺口溜”来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们在欢乐中练习,表达和交流,促进口语能力的发展。

举例1:在生活中,爱玩是宝宝的天性,宝宝们常常摸来摸去,对什么都很感兴趣,让幼儿养成洗手讲卫生的习惯是生活教育的内容之一。我一般会通过夸张、拟人的手法,让孩子们知道玩好玩具后的手很脏,要把细菌洗掉,让他们感受洗手的重要。随后,我用“顺口溜”来教幼儿如何洗手:“我们来洗手,卷起小衣袖,打开水龙头,小手冲一冲,肥皂抹一抹,小手搓一搓,用水冲干净,关掉水龙头,小手甩甩干,亲亲小毛巾。”这时,我不仅一边对幼儿说,一边还配上动作。有时,我会到盥洗室和幼儿一起洗手,一起念“顺口溜”。 我觉得编这首“顺口溜”的意图不仅在于让幼儿喜欢洗手,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更重要在于让幼儿清楚洗手的步骤,特别是别忘关水龙头。现在每当要洗手时,有的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念起“顺口溜”,虽然有时不完整,但至少他会去说。有的幼儿没有记清,但还会改编。我想通过“顺口溜”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比如:能够自编一些简单的句子,还能提高他们生活的自理能力。

举例2:中午幼儿的进餐。对于进餐是大部分幼儿最难攻克的“功课”,教师连哄带骗地辛苦地将饭喂完。因此,我就编了一首“顺口溜”,想促使幼儿进餐。“一只小手拿调羹,一只小手扶扶碗,小碗小碗不走路,啊呜啊呜真好吃,吃完饭菜真开心”。没想到有时幼儿竟会自编:吃完饭菜身体棒。所以说,幼儿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要抓住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举例3:对于低龄幼儿尤其像我们宝宝班,有时还会和哥哥姐姐一起过重要的节日,因此,避免不了走上下楼梯。对于小年龄幼儿应该让他们自己试着走楼梯,而不是一直依赖父母老师。上个星期我们宝宝要和哥哥姐姐一起过元旦,当宝宝们走楼梯时,我就很担心,嘴里一直不停喊:“小眼睛看好自己的小脚,不要摔着了!”一遍又一遍。何不如编一首“顺口溜”:“小手小手扶栏杆,小眼睛呀看小脚,一个接着一个走,不推不抢乖宝宝”。

低龄幼儿由于刚接触“顺口溜”,老师最好与幼儿一同洗手、擦手等,一边做动作一边念“顺口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其产生兴趣。而且由于教师的参与,使幼儿注意力更加集中,让他们更加记忆深刻。

二、“顺口溜”——语言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吹泡泡”中,幼儿需要用手指轻轻地蘸上颜料,然后点画在纸上,当做“泡泡”。有的幼儿只会点画一两个泡泡,所以让幼儿一边画一边念“伸出二拇哥,轻轻蘸一蘸、用力点一点,泡泡泡泡飞起来啦!”这样会调动他们画画的兴趣以及体验画画的乐趣。另外,在语言活动“敲榔头”中,要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老师要配合适合的“顺口溜”来教学,比如可以让幼儿边说边学:“握紧小小手,做把小榔头,叮当叮当敲,一下、两下、三下,钉子敲进去。”幼儿可以根据“顺口溜”的提示“握紧小小手”,幼儿会发现手握起来就是小榔头,简单易学,这样就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同时在一遍又一遍的玩耍、不断地重复说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锻炼。平时在休息时,让他们帮椅子敲钉子,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握起小拳头,伴着“顺口溜”做敲榔头的动作。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日常活动中用类似“顺口溜”的教育手段来促进低龄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看图讲述中有效提问,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

在我国的《纲要》中,关于语言领域提出的总目标是“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学一般包括听、说、读、写等几方面。而学前期幼儿则是以“听”、“说”为主。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对语言表达中意义层面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言表达中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看图讲述是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这个画面材料,用独白的语言来表达。讲述的基本要求是意思连贯、条理清楚、具体丰富、鲜明生动。

看图讲述活动多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即是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拔,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应答、探究和质疑,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激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了幼儿质疑的冲动。因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初始的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简单明了,尽快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使幼儿“想说”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呈现图片后,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简洁明了,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画面进行粗略的观察,获取画面提供的显性信息,为讲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如讲述活动《捉迷藏》,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讲述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我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它们在哪里呢?”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能抓住主题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因为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所以在讲述时,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活动过程中,提问要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层层深入,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找出图片的因果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使幼儿“会说”

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层层深入,大胆表述,并要随时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重视思维清晰度,引导幼儿讲得清楚、连贯、完整、有条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如《鼹鼠的皮鞋车》这个活动,图片展现的是一个废物利用的故事:一只破皮鞋,在小松鼠眼里一文不值,但是在勤劳、聪明、能干的小鼹鼠手里却成了一辆漂亮的皮鞋车,它送小兔子上学,为小松鼠送松果……教师要抓住“破皮鞋变成皮鞋车”这条线索,提出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问题,并对幼儿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应答,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形成积极的互动。

在第一幅画面中,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在没有太多背景衬托的草地上特别显眼,活动就从观察这只皮鞋开始。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看到这只皮鞋,你在想什么呢?”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引发幼儿的疑问。幼儿的发应比较活跃,一个说,“看到这只皮鞋,我在想,这是谁的皮鞋,这么大?”另一个说“这只皮鞋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呢?”还有的说“这里只有一只,孤零零的,还有一只哪里去了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其中有几个孩子的讲述有些偏离了活动主题。《纲要》新思想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当幼儿的讲述脱离了图片线索时,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这时,我先是对幼儿的回答予以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接着出示一辆崭新的皮鞋车,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么漂亮的车是谁的呢?”“是用什么做的?”“它是谁做的?”这样就很快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图片中来,然后逐一出示图片,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小松鼠最早看见这只皮鞋,它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小鼹鼠呢,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松鼠、小鼹鼠经过破皮鞋时的不同表情和动作,利用这些信息,掌握其中的因果关系,体会两只小动物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学习用较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述,特别是对“小鼹鼠是怎么把这只破皮鞋做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这个问题,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正确运用“提、冲、修、刷、推、按”等动词进行讲述,较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行动即将结束,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引导幼儿读懂图片内涵,体验角色形象在“这一个”情境之中的感受,促使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鼓励幼儿“还想说”

“看图讲述”作为语言文学教育材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其丰富的内涵,有一部分内容是比较单纯地训练幼儿的口语能力,另外很大一部分则是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之外,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用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读懂图片的画外之音,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如看图讲述《救小鸟》,它所展示的是一个小朋友机智救小鸟的故事,图意清晰,主题明确,既表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又表扬了小朋友聪明机智的行为,具有双重的教育作用。这个活动的语言呈现连锁式,提的问题需层层紧扣。在第一幅图中,通过问题“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帮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人物和地点,然后继续提问“小鸟和冬冬是好朋友吗?你怎么知道的?”特别提醒幼儿关注“小鸟”和“小朋友”之间那种自然和谐的关系,“你喜欢小鸟吗?”用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当后来出现一个打鸟的陌生人时,小朋友很自然地萌生了“救小鸟”的想法。“冬冬是怎么救小鸟的?”“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来救小鸟?”利用角色置换法,使幼儿进入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讲出自己所能想得到的办法来帮助小鸟,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生成新的问题,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幼儿了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种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看图续编”的讲述活动中,如续编故事《小老鼠旅游》,讲的是一只小老鼠,看见小朋友在河里开小船,也找来半个西瓜皮,当作小船,坐进去到河面上玩,半途中,感觉肚子饿了,就啃西瓜皮,对小鱼的劝告充耳不闻。这时教师提问“小鱼为什么要劝小老鼠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提示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结局,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了幼儿的口语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纲要》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整合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想使孩子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讲述是幼儿最主要的训练形式。讲述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看图讲述、排图讲述等主要以图片为依托的讲述活动外,还有情境讲述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安排的一些谈话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利用积极、有效的提问,努力促使幼儿想说,会说。在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的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以棋类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

以棋类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我园是一个以把下棋作为游戏活动与早期阅读相互整合为特色的幼儿园,其实,说起"下棋",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本学期我调过来以后接触到的一个新的教学活动。一开始开展棋类活动时,说实话,我也是懵懵懂懂,对于一些下棋的规则和如何教幼儿下棋的方法是一点儿也不懂。但是,在配班老师的指导下,在年级组一次又一次的研讨过程中,我明白了如何开展棋类活动。可以说,这一学期也是我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棋类游戏对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因此,他们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较低,往往在打开一本图书后,忽然又翻到书的后面,待会儿又忽地一下翻回书的前面,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这样是不利于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而有了棋类游戏之后,我们将一些故事、儿歌、数数等与棋类相整合,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则,这样,幼儿在玩棋的过程中就必须又动脑又动口,发展的不仅是下棋的能力和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棋类游戏让我们学会阅读就拿我们班的羊羊小朋友来说吧,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总定不下心来好好阅读,即使是他感兴趣的图书,看一会儿就被其他事情吸引过去了。因此,我就想试着利用棋类游戏来培养羊羊的阅读习惯,提高他的阅读能力。而对于一个刚入园的孩子,又从来没有接触过"棋",所以,他也并不知道如何下棋。但是,小班幼儿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心强,他们对从没见过的"故事棋"可感兴趣了。于是,我们渐渐地一起从认识棋谱、骰子、骰子上的点数或是图案,然后是走棋到下棋,甚至是边下边说,一个学期下来,羊羊的进步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自从学会下棋之后,羊羊每次在语言活动或者"图书馆"看书时,都会一页一页往下翻,而且还会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当然,也不再看一会儿就把书扔在一旁了。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不管是羊羊还是其他小朋友,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稍弱的小朋友,相信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棋类游戏让我们懂得合作再说羊羊,他的学习能力很强,虽然他在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棋",但是,在几次的教学活动之后,他就能掌握玩棋的基本方法了,在刚开学不久后,羊羊每天一大早来到幼儿园就去棋区独自玩棋,其他小朋友要和他一起玩,他总是不肯让别人参与,有时还会和同伴起争执。不过,像《比一比,谁最快》、《水果旅行记》这两副棋其实可以是2-3个小朋友合作来完成的,而羊羊的好胜心又比较强,于是我便利用这个特点引导羊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来下棋 "比一比,谁先到终点",而在到达终点获得胜利的时候,羊羊表现得异常兴奋。有了成功感之后,每次下到这些棋的时候,他总要拉着其他人和他一起玩,不过,在其他小朋友获胜时却也激发了他的好胜欲,其实这也是同伴间相互激励的一种行为。除了在下棋的时候,在平时看书或者做游戏的时候,羊羊也懂得要和他人合作,不再一意孤行或者争抢了。这就是棋类游戏对我们的幼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棋类游戏让我们愿意说当然,羊羊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刚开学不久,我们就发现羊羊不像其他刚入园的幼儿比较害羞,相反,他很愿意说,但是,表达却不太完整,经常是以"我问他答"的形式来理清他所要表达的事情。而在玩棋的过程中,我们是鼓励幼儿抛一抛、说一说、走一走,在这样的过程中,羊羊在学会下棋的同时还学会了说完整的话,尤其是在学会《幼儿园里真快乐》这副棋之后,他能用完整的话把一个事情串联起来,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而羊羊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棋类游戏让我们遵守规则还有,羊羊的规则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刚开学时,羊羊不管是上课还是活动,都比较自由散漫,没有规矩,当然,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有意注意水平较低,再加上羊羊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小男孩,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但是,玩棋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按规则来完成的一项活动,在逐渐的锻炼过程中以及平时的教育和引导下,羊羊能很好地遵守一日活动中的基本常规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哦!

通过这一学期棋类游戏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通过我与幼儿一起的学习和锻炼,不仅是羊羊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他幼儿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尤其是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棋类游戏体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而言也是受益良多,棋类游戏促进的不只是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智力发展,更是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棋类游戏是一种新奇有趣、简便易行的游戏形式,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练习思维,能培养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棋类游戏的开展将是我接下来要继续学习和探索的。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


-->

导读: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在交往中产生主动性,使其敢说、想说。

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儿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主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1.1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

1.1.1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造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促进可幼儿积极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造自主表达与自由发挥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在此条件下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1.1.2成人的平等介入。成人的平等参与和良好态度,是调动幼儿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增强老师与幼儿相互间的感情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教师在参与中应是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同时,教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成就感和价值感。教师在参与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1.1.3“敢说先于正确”。老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表达,使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另外,教师的负反馈会给幼儿以挫折感,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敢说先于正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是幼儿走向正确表达的前提。同时,幼儿说话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1.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教师应该注意让幼儿在做中说、做后说,为他们组织多种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选择、扮演角色的体验,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多听多看,到社会中去多接触事物,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

同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想说、爱说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

2创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温暖的、最重要的、最安全的、最自由的、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水平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里应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家庭中幼儿的语言教育,家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兴趣。

3—4岁幼儿正是语言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刻。这时,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与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家长以身作则,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乐于讲普通话。特别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音特点,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讲,并时时要求他使用普通话。从小培养孩子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用规范语言跟孩子进行交流。

2.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愿望。

双休日,家长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充分利用周围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其他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等进行交流,有时也让幼儿与小动物、植物讲话。这样,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孩子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回流露出想说的欲望。这样就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2.3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最温馨的事了。孩子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享受,而且受到了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运用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人物的看法。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强。有时看过一次广告也能流利说出广告词。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想学语言的欲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语言发展是很好的。特别是孩子喜欢的动画片等。家长也可以选择带配乐的优美儿童诗。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接受语言。

3.幼儿园的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给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3.1学会倾听和阅读是培育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部分。

针对这个特点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3.1.1利用晨间、饭前来开展语言活动。如:“谁来做我的录音机?”让幼儿简单地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言、声调、速度等,以此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纠正幼儿的发音。

3.1.2正规的语言活动,即采用课题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开展语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来发展。本期,我着重在早期阅读中培育幼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认识汉字和看书。其实,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是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敏感性,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开展早期阅读,首先要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图书,要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和他们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时,我认为要让幼儿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乱翻书的习惯。

第一步,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封底。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一样样地说。看完后把书合起来,并把封面向上放好。

第二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看书的某一页。老师要先翻到那一页,一开始,可用语言描述加以提示,逐渐让孩子独立看。

第三步,逐渐培养幼儿自己讲述画面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讲给朋友老师听。

3.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种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3.2.1户外游戏中的语言教育。

在户外游戏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说户外玩具的名称,等等。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讲述出自己的游戏感受。在过程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说话欲望都很强烈,连我班年龄最小,语言水平发展较弱的小朋友也会不停地说:“这是羊角球……大皮球……大树、草地。”等。

3.2.2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给予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纲要》中特别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及幼儿间的个别交流都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的条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同时,教师也要给有语言障碍的幼儿特别的关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儿语言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儿语言成人化、语言连贯、表达清楚、用词丰富。针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对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个别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们从发音开始慢慢促进他从字到词,再到句,环环进步。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幼儿的进步明显。

3.2.3注重创造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采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和文字活动等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但这些只有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语言教育充满生命和活力。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总之,在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用使用的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将其培养成能适应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于东青.早期教育——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幼儿语言教育,2003.7

3.沈心燕.幼儿教育——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2000.4

4.中国幼儿教育网

郫县幼儿园 季婵

相信《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阅读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良好亲子阅读氛围,这样营造 爸爸妈妈们要给宝宝从小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培养宝宝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在一两周岁以内的宝宝,他们并不了解书本的内容,又没有自己阅读的能力,需要大人们陪伴共同阅读理解知识。 良好的亲子阅读,可培养宝宝阅读的...
    2021-02-24 阅读全文
  • 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争创书香文明家庭 一个孩子是否及早地接触和热爱书籍,是否及早地养成读书习惯,可能决定他以后学习、求知的道路。及早接触书籍的孩子,就及早地进入一个认识世界。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
    2020-11-03 阅读全文
  • 如何为孩子营造好的阅读氛围 ●由浅入深。多多重复,孩子能读出前半句,让孩子填充后半句。不要性急。不要挑选太难的书给孩子。如果10个字里就有两三个生字,那建议你找一本容易的书,也别介意他盯着一本书读,老是读一本书能增加他的自信,满...
    2021-10-27 阅读全文
  •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要]故事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结构指包含角色、时间、事件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形态。利用故事结构,通过故事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等形式,可以帮...
    2021-08-23 阅读全文
  • 肢体语言阅读与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所谓肢体语言(body1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基于肢体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的特点,我们在指导幼儿开展早...
    2021-09-23 阅读全文

爸爸妈妈们要给宝宝从小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培养宝宝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在一两周岁以内的宝宝,他们并不了解书本的内容,又没有自己阅读的能力,需要大人们陪伴共同阅读理解知识。 良好的亲子阅读,可培养宝宝阅读的...

2021-02-24 阅读全文

一个孩子是否及早地接触和热爱书籍,是否及早地养成读书习惯,可能决定他以后学习、求知的道路。及早接触书籍的孩子,就及早地进入一个认识世界。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

2020-11-03 阅读全文

●由浅入深。多多重复,孩子能读出前半句,让孩子填充后半句。不要性急。不要挑选太难的书给孩子。如果10个字里就有两三个生字,那建议你找一本容易的书,也别介意他盯着一本书读,老是读一本书能增加他的自信,满...

2021-10-27 阅读全文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要]故事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结构指包含角色、时间、事件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形态。利用故事结构,通过故事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等形式,可以帮...

2021-08-23 阅读全文

-->所谓肢体语言(body1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基于肢体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的特点,我们在指导幼儿开展早...

2021-09-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