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当好金牌家长必须掌握的八大教育智慧

发布时间:2021-09-03

家长教育。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当好金牌家长必须掌握的八大教育智慧”,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家长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所以,作为一名金牌家长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智慧五怀有“成长意识”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怀疑的必要

我们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缘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方式,这并不总能靠得住。

懂得自我怀疑,防止固执己见,抱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时时谨慎,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会开辟全新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较有心计、企图心强,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为心事太重而承受压力,遭受挫折;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注意劝诫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负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学会取舍和放下。假如孩子是个乐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这样的孩子获得快乐会很容易,也不用担心他会钻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将来生活在一个较低的社会层次上;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进取心。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关键和深远,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同龄人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

对于孩子,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知晓,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只需要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放下多余负担会让我们一身轻松、满怀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掌握八大飞跃期,宝宝更聪明


心理学家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一岁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有几天或几周表现得不安宁。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会更快、更容易地度过这些阶段,对今后的智力发育大有裨益。

第一次:所有的感官都开始工作

婴儿在第5周左右出现器官的迅速成熟过程中变化最明显,婴儿在哭的时候第一次流泪,他也更多地微笑表示高兴,更经常地进行观察和聆听,对气味和动静会作出明显的反应。婴儿对环境的兴趣变得大多了。

第二次:周围环境并不统一

婴儿在第8周左右发现,周围环境是不统一的,而且是由活动的具体东西组成的(例如自己的手)。这么多的新印象起初会引起恐惧,同母亲接触最有助于消除这种恐惧感。

第三次:发现动作

婴儿在第12周左右会认识活动的过程。他自己的动作也不那么死板了,而且受到了控制。他会发出尖叫,格格地笑,兴奋地牙牙学语。

第四次:抓住一切

到第19周时,婴儿会抓东西,会转动和翻动东西,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这时他对一切都要研究——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放。

第五次: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

在第26周左右,婴儿开始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例如按按钮同放音乐之间的关系。他开始能区分物品的位置与距离,如里外远近,最喜欢的游戏是把东西拿进拿出,把什么都弄得乱七八糟。

第六次:许多东西都很相似

婴儿在第37周时开始对东西和经历进行分类,从而开始像成人那样思维。例如,狗的“汪汪”叫,不论大小,不论白色褐色。

第七次:一切都按顺序

婴儿在第46周会认识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顺序。他最喜欢的游戏是“自己动手”和“帮助家里干活”。

第八次:制定自己的计划

第55周的婴儿会发现“程序”,即先后次序。但这次序不是固定,而是可以自由变动的。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明确地表示他想要什么,例如当他想外出时,就有穿衣穿鞋的要求。

教育孩子八大“戒律”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走时应该大人或男士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国时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走,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的从小教起吧。

美国著名的小学教师保罗·克拉克写过一本《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书,克拉克老师就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细节教育,比如吃饭时不能含着食物说话,推门时如果后面还有人,就要为他把门,比如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总共有55条,都是孩子成长中的细节,其实这些细节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因为细节背后就是大端。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始终应该记取的责任,你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面的教育就难了。

戒律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当孩子让我们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可能也不算什么事,只不过不合我们的意,或者时间不对正好撞在枪口上了,就像我们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下班回家筋疲力尽,还要做饭,却看到孩子不但不在做作业,还把玩具扔了一地,马上火就上来了。正准备把孩子“扁”一下,就把客厅的窗帘拉开,没想到一拉开,看到外面秋天的景色,天气非常灿烂,非常美好,转念一想,天气这么好,我干嘛要生气呢?人生这么好,我干嘛要这么生气呢?这么一想,气就消了一半了,再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应该要怎样怎样,结果孩子去收拾玩具,她就去做饭了。

对父母而言,所谓的克制,避免“第一念头”,说的也就是教育孩子还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对待孩子,也许还应该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改一改: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更多的时间都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管教从严,讲的也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戒律三: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在一所初中,就发生过因为父亲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马上跑到楼顶跳楼自杀的事件,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实在不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就是在学校,也应该特别注意避免当众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教育,你表扬一个人,可以当众进行,甚至可以隆重地进行。但是你要批评一个人,也要谨慎,不妨用私下的、悄悄地、温和一些的方式。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戒律四: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你和孩子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肯定就越不理解孩子,那么,平时如果有机会和孩子交谈,你会和他说什么呢?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最常和我说的就是,饭吃快点,吃完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吗?你能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之前还好些,10岁之后,几乎就不知道怎么交流了。一旦有了什么苦恼,有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而到孩子13岁以后,孩子甚至连批评的机会也不给你了。

戒律五:尽量避免消极教育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我们习惯“做大事”,取得“大成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喜欢批评、否定和消极暗示。一件事情你还没尝试,有人就会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稍有点难度,马上想到的就是退缩,一件事情只要不合父母的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这些情况,在家庭文化中都很严重,作为父母,改变自己就要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从改变“正话反说”的习惯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励、不期待”的习惯开始。不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去改变时,助他一臂之力。

戒律六:尽量避免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

就餐时间应该是家庭的一个温馨时刻,应该是我们能够健康、美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感恩的时刻。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吃饭就是一种交流,美好的交流,美好的聚会。成年人要增加美好的聚会,减少无聊的应酬。而美好的聚会,首先应该在家庭里面。所以不要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最后对食物都丧失了好感。我也看到有一些孩子,吃饭非常快,为什么很快呢?就为了使你来不及批评他。他吃这么快,对胃也不好,对食物的吸收也不好,更谈不上有什么餐桌的礼仪。

而在孩子要睡觉的时候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但无效,而且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孩子进入梦乡的时候,满脑袋都是这些批评的信息,他会做噩梦的。我还有一个观点,实际上一个人睡好了,第二天,看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第二天开窗户,哇,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如果老是噩梦连连,三天没睡好,就满眼都是仇人了。所以让孩子睡好了,让孩子吃好了,即使他犯了错,你也要找到一个更为恰当更为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教育。这其实就是对孩子做善事。

戒律七:别用别人的孩子简单对比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异,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这个样子”的理由。教育孩子,你最好就针对他的“这个样子”。莫扎特五岁就拉一手好提琴,七岁就会谱曲,那是莫扎特。李白,我们也知道他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但是他成为大诗人还是天分最重要。对一个孩子而言,简单的对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就耐心地和他说话,耐心地为他作分析,这样孩子既不会自卑,也可以减少很多对他人的妒忌和敌意。

戒律八: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说明你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没有尽到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其次,也说明你比较“记仇”,喜欢翻旧账。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

上面说的“八条”,其实就是八个人文常识,你要培养正常人,你就要用正常的方法,你尽到责任了,你就不会后悔,至于孩子最后会成为“谁”,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家庭教育八大戒律家长要知道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走时应该大人或男士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国时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走,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的从小教起吧。

美国著名的小学教师保罗?克拉克写过一本《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书,克拉克老师就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细节教育,比如吃饭时不能含着食物说话,推门时如果后面还有人,就要为他把门,比如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总共有55条,都是孩子成长中的细节,其实这些细节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因为细节背后就是大端。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始终应该记取的责任,你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面的教育就难了。

戒律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当孩子让我们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可能也不算什么事,只不过不合我们的意,或者时间不对正好撞在枪口上了,就像我们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下班回家筋疲力尽,还要做饭,却看到孩子不但不在做作业,还把玩具扔了一地,马上火就上来了。正准备把孩子“扁”一下,就把客厅的窗帘拉开,没想到一拉开,看到外面秋天的景色,天气非常灿烂,非常美好,转念一想,天气这么好,我干嘛要生气呢?人生这么好,我干嘛要这么生气呢?这么一想,气就消了一半了,再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应该要怎样怎样,结果孩子去收拾玩具,她就去做饭了。

对父母而言,所谓的克制,避免“第一念头”,说的也就是教育孩子还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对待孩子,也许还应该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改一改: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更多的时间都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管教从严,讲的也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戒律三: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在一所初中,就发生过因为父亲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马上跑到楼顶跳楼自杀的事件,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实在不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就是在学校,也应该特别注意避免当众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教育,你表扬一个人,可以当众进行,甚至可以隆重地进行。但是你要批评一个人,也要谨慎,不妨用私下的、悄悄地、温和一些的方式。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戒律四: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你和孩子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肯定就越不理解孩子,那么,平时如果有机会和孩子交谈,你会和他说什么呢?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最常和我说的就是,饭吃快点,吃完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吗?你能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之前还好些,10岁之后,几乎就不知道怎么交流了。一旦有了什么苦恼,有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而到孩子13岁以后,孩子甚至连批评的机会也不给你了。

戒律五:尽量避免消极教育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我们习惯“做大事”,取得“大成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喜欢批评、否定和消极暗示。一件事情你还没尝试,有人就会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稍有点难度,马上想到的就是退缩,一件事情只要不合父母的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这些情况,在家庭文化中都很严重,作为父母,改变自己就要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从改变“正话反说”的习惯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励、不期待”的习惯开始。不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去改变时,助他一臂之力。

戒律六:尽量避免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

就餐时间应该是家庭的一个温馨时刻,应该是我们能够健康、美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感恩的时刻。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吃饭就是一种交流,美好的交流,美好的聚会。成年人要增加美好的聚会,减少无聊的应酬。而美好的聚会,首先应该在家庭里面。所以不要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最后对食物都丧失了好感。我也看到有一些孩子,吃饭非常快,为什么很快呢?就为了使你来不及批评他。他吃这么快,对胃也不好,对食物的吸收也不好,更谈不上有什么餐桌的礼仪。

而在孩子要睡觉的时候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但无效,而且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孩子进入梦乡的时候,满脑袋都是这些批评的信息,他会做噩梦的。我还有一个观点,实际上一个人睡好了,第二天,看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第二天开窗户,哇,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如果老是噩梦连连,三天没睡好,就满眼都是仇人了。所以让孩子睡好了,让孩子吃好了,即使他犯了错,你也要找到一个更为恰当更为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教育。这其实就是对孩子做善事。

戒律七:别用别人的孩子简单对比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异,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这个样子”的理由。教育孩子,你最好就针对他的“这个样子”。莫扎特五岁就拉一手好提琴,七岁就会谱曲,那是莫扎特。李白,我们也知道他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但是他成为大诗人还是天分最重要。对一个孩子而言,简单的对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就耐心地和他说话,耐心地为他作分析,这样孩子既不会自卑,也可以减少很多对他人的妒忌和敌意。

戒律八: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说明你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没有尽到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其次,也说明你比较“记仇”,喜欢翻旧账。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

亲子教育 沟通八大技巧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子沟通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

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

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只有父母用心去学习,才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内容要具体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5、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7、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8、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当好金牌家长必须掌握的八大教育智慧》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长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掌握八大飞跃期,宝宝更聪明 心理学家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一岁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有几天或几周表现得不安宁。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会更快、更...
    2022-02-27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八大“戒律”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走时应该大人或男士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
    2021-03-1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八大戒律家长要知道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
    2021-01-20 阅读全文
  • 亲子教育 沟通八大技巧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子沟通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 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
    2021-12-17 阅读全文
  •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
    2020-09-29 阅读全文

心理学家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一岁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有几天或几周表现得不安宁。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会更快、更...

2022-02-27 阅读全文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走时应该大人或男士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

2021-03-17 阅读全文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

2021-01-20 阅读全文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子沟通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 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

2021-12-17 阅读全文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

2020-09-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