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在讲故事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01

给幼儿讲故事。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讲故事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在讲故事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重点是培养出孩子表达的欲望和情感。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等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多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发生在孩子身上和身边的事,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语言发展。比如,教师可把“我是谁”、“今年几岁了”、“家住在什么地方”、“家中都有谁”、“最爱的人是谁”等设计为语言活动。这些都是孩子参与或亲身经历的事,他们有话可说,也愿意说。这样的语言教育,能够培养孩子言之有物、用事实说话的良好习惯,可以避免孩子将来写作文不知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现象。

故事是幼儿最愿意听的,听故事和游戏一样,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民间的动物故事和人物故事等,都可以作为语言活动的内容。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讲故事,让幼儿去(jy135幼儿教育 )听、去讨论、去讲述。幼儿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就选择哪方面的故事。根据幼儿内心的教育需要去选择故事,既愉悦了幼儿,又教育了幼儿,一举数得。

此外,教师要让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去续编故事。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故事续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例如,大灰狼睡醒了,它很饿。这时候,山羊妈妈带孩子们去找水喝,正好遇上了大灰狼。教师问:“下边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幼儿去充分想象。有的幼儿会说:“它们都被大灰狼吃掉了。”有的幼儿会说:“山羊妈妈会和大灰狼打架,保护孩子。”还有的幼儿会想到:“小山羊很聪明,它们会藏起来,或者躲在妈妈身后,共同打败大灰狼。”甚至有的幼儿会想到:“这时候来了一只很大的狗,把大灰狼打跑了,山羊们得救了。”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各有各的思维,各有各的表达,教师稍加引导,一个新的故事就产生了。通过故事续编,孩子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以及生活智慧等都在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培育。

当然,要调动幼儿充分的想象力,还需要一定的引导艺术。比如,在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有丰富的情绪情感和逼真的模拟动作,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只有进入故事的情境当中,才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和情感,而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这方面的专业素养。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在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读:艺术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艺的训练,表现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为综合性活动,融合了德智美各种素质。比如绘画,它具有审美特性,是一种语义符号,是形象语言,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手段,它可以反映个体内在的各种要素,作为创作载体,它能涵括所有需要创造性表现的内容。

我们改变以往的“技艺教育”,主张在整合性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其主要过程是:

一、让幼儿充分地表达感受;

二、让幼儿真实地体验;

三、让幼儿尽情地表现。通过实践表明:

1、艺术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艺的训练,表现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为整合性活动,融合了德智美各种素质;

2、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主地表现探索。

以往的艺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把以“自由创造”为特征的艺术活动变成操作性的模仿活动,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现技巧上,对艺术的审美价值及无限创造特征没有足够的估计,并且艺术教育完全以分科的形式进行,忽视了各艺术领域之间存在的联系。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现代教育提倡“融合式教学”。且对幼小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灵中,真、善、美也是自然统一的,没有分化。

基于这些理念我们提出,实施整合性艺术活动的方案,改变以音乐、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内容的初衷,主张以审美教育为突破口,用真、善、美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儿童进行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生态式教育,达到人在实践中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活动的目标体系是“感受——体验——表现”,而我们综合性艺术活动的基本程序也是“充分地感受——真实地体验——尽情地表现”。

下面就从“快乐与不快乐”这个主题来谈谈整合性艺术活动地开展。

一、让幼儿充分地表达感受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一个理想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主题、内容的产生上,在活动过程的方法运用中,都必须十分重视幼儿的经验。况且,在提倡以儿童为主体的今天,我们必须“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把儿童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老师要了解孩子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这个过程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师生互动式的对话交流。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快乐和谐、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思路和新思想的交谈。它是师生双方积极参与,处于人格平等的双向交流,彼此充满爱心、信任、倾心地交谈。对话能是儿童感到新鲜、惊奇、激动、振奋、产生努力探索的愿望。

活动一:孩子们在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凄美的童话故事时,很快被故事内容所感染,并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她好可怜”;“袜子也没有”;“鞋子被抢走了”;“走在雪地上,脚都冻得发紫了”;“她没有衣服穿”;“她一点也不快乐,很伤心”……在表达了他们的感受之余,还讨论到了XX小朋友的爸爸得了肝癌住院了,妈妈在医院陪着,XX没有爸爸妈妈陪觉得很不快乐。同时他们开始关注张贴在教室里的很多贫困儿童的剧照,在吃饭、睡觉、玩耍时都议论纷纷:“他们脚上的鞋子是破的”;“衣服也都脏兮兮的”;“学校里连桌子也没有,只能在石头上写字”;“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吗?怎么都是哥哥姐姐们背着小孩呢?”;“他们吃的是干巴巴的馒头,好可怜噢”……

活动二:在欣赏《大餐》这幅美术作品时,幼儿又很积极地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很多很多汉堡叠在了一起”;“这些人拉着圆圈在汉堡上跳舞”;“他们一边吃汉堡,一边跳着舞”;“看着它,我真想吃啊!”……说着说着大家就谈到了“肯德基”,“我在肯德基店里过生日过了”;“妈妈带我去了好几次”;“我喜欢吃辣子鸡”;“肯德基里面还可以玩,很开心”……在与孩子们近距离的交流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主要是幼儿的倾听者。意大利瑞吉欧人认为教师的重要角色就是幼儿的倾听者。倾听幼儿就是尊重幼儿,就是对幼儿的关注,就是对幼儿及幼儿意见敞开心扉的最好方式。通过倾听了解幼儿,了解到他们的经验,他们的兴趣点——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这些正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所在。

二、让幼儿真实地体验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被快乐包围着,而且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注意到别人不快乐的情绪,如果能让他们学会先体验别人的“快乐与快乐”,并为自己所拥有的而“骄傲”将是很有价值的。幼儿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贫困儿童的感受只是停留在“他们好可怜”的情绪反应上,是浮于表面的。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中“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这叫动机呼唤。动机呼唤就是把儿童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幼儿主动从事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于是我们师生一起对“快乐与不快乐”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幼儿对美术作品《大餐》和文学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中生成了“吃肯德基”、“参观福利院”两个活动。

活动三:吃肯德基的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带10元钱,自己排队选购了爱吃的肯德基食品,自己解决了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矛盾(钱不够了,那就换一样吧;还剩几块钱,可以再买个脆皮甜筒;用哪一张优惠券既能吃到爱吃的,又可以多吃一点……)自己结伴分坐在肯德基店的一角,一起分享体验了吃肯德基的快乐。当画快乐的事情时,就有小朋友画了吃肯德基。

活动四:在体验了吃肯德基的快乐之余,又让幼儿体验了福利院小朋友的生活。在福利院大家看着那些哭着的孤儿,听着阿姨们的介绍,脸上都露出了严肃的表情。有几个小朋友捂着鼻子,说:“好臭啊!”并发出了内心的感受“他们太可怜了”,回到幼儿园,师生又一起谈了此行的感受,并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好多小朋友还呼吁“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

这里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帮助幼儿真实体验到了“快乐与不快乐”,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内化,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帮助欲望。幼儿的情感、欲望、提出的问题有时隐藏在行动与孩子间的对话之中,这样就要求教师适时地去了解,观察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耳朵,而且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能进入幼儿的内心,体察幼儿的心声,呼唤幼儿的内在动机。这正是综合性艺术的情感基础。

三、让幼儿尽情地表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和提要”、“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

活动五:吃过肯德基后,小朋友画了吃肯德基的快乐,有在肯德基门前排队的情景,有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吃汉堡的情景,也有过生日的内容(画了一个大蛋糕)……在去过福利院后,小朋友又画了自己的体验,有xx在哭,我陪他一起玩,有躺在床上的脑瘫儿,有孤儿被小狗吓得哭起来……

这里,虽然小朋友画的线条和颜色都不是很美,但作为自我表达的手段,它已经创造性地表现了他们内心的感受。

活动六:吃过肯德基后,师生在班里一起模拟了“开肯德基店”,在收集材料、制作食物、准备开张过程中,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了我们班的“肯德基店”还缺管理人员、收银机、饮料机……等很多问题,同时和老师、家长们一起商量、制作了很多实用美观的物品,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孩子们的快乐在模拟制作和买卖过程中得到了尽情的表现。

活动七:在体验过福利院生活的情感基础上,小朋友呼吁“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师生一起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想到了很多帮助他们的办法:把我们小时候的衣服、裤子、鞋子……送给他们;把我们的钱联合起来送给他们;我们给他们唱歌、跳舞、拉手风琴、讲故事……。并从“把我们的钱联合起来送给他们”(这里教师让幼儿很自然地知道了什么是捐款),自发生成了募捐活动,发动身边的亲人和全园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整个过程都是由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参与完成的。包括捐款箱、捐物箱和宣传海报的设计、绘画、制作。在募捐过程中,个别幼儿还把他们的感受体验用语言讲述给家长和小朋友们听。最后把所捐的钱物一并送到福利院,享受了最快乐的体验。这个时候小朋友的表现欲达到了最高潮。

在这里,老师只是提供了相应的材料,旧报纸、纸箱子、泡沫板、颜料……,并在一旁观察和倾听的孩子们的表现,当幼儿碰到困难与需要时,及时给以适宜的支持和指导。让幼儿完全处在宽松的探索氛围中,融入到“肯德基店”和“募捐活动”的各个角色中,这时候的艺术是幼儿社会经验的反映和作为社会人的自我表现。整个募捐活动都是由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主动参与的,只要是孩子们自己能做的,能想的,都让他们去做、去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两个交错进行着的活动,使幼儿完全感受体验到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快乐和别人的不快乐,享受了帮助别人后的更快乐的体验。

“快乐与不快乐”这个主题整合了健康(宽松的心理氛围、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主动参与、乐于交往、助人为乐)、语言(倾听、对话、交谈)、科学(动手动脑)、艺术各大领域。幼儿在感受、体验、表现中主动交往,积极探索,得到了全面自由的发展。从中,我们觉得:

1、艺术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艺的训练,表现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为综合性活动,融合了德智美各种素质。比如绘画,它具有审美特性,是一种语义符号,是形象语言,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手段,它可以反映个体内在的各种要素,作为创作载体,它能涵括所有需要创造性表现的内容。

2、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主地表现探索。尊重与肯定幼儿的稚嫩想法,提供相应的材料、活动的机会、条件,自我决定,自我选择,主动参与,充分交往,无拘无束地探索,去利用和积累自己的经验,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孩子自己能做的,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去想;孩子能探索发现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孩子能自己计划、安排的,让他们自己去计划、安排;孩子能选择判断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判断。要让幼儿成为有自主权,可以支配自己行为的人,做自己的主人。

艺术是幼儿教育不同领域交叉的地带,教育中最活跃的部分也大多在它的边缘,这里充满了未知,我们的主题活动也只是处在探索阶段,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是不是技能、技巧就不需要了呢?是不是完全让幼儿自由发展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我尝试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和兴趣,使幼儿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愉悦的情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自由表达

(一)创设主题情境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参与布置的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更乐意参与互动。于是,我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在布置室内墙面时添加了与主题相关的场景,让幼儿置身于主题情境中,产生自由表达的愿望。如在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中,我和幼儿一起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植物园”,幼儿用捡来的树叶做成窗帘、铺成小路,用树叶拼贴画装饰墙面等。他们兴奋地向同伴、家长介绍:“我把树叶变成了美丽的小船,让小蚂蚁躺在上面过河。”“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连成了一条软绵绵的小路。”又如,幼儿参观果园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画的果园张贴在墙上,当这些作品呈现在幼儿眼前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向同伴介绍:“这是我画的弯弯曲曲的路,一直通到果园里。”“这是我画的苹果树,红红的是苹果。”“我画的是农民伯伯拿着篮子,爬在梯子上摘果子,这是他脸上的汗。”在自由、愉快的描述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情境创设真正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

(二)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了引发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拓展幼儿的表达内容,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如在“春夏秋冬”主题活动中,我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风爷爷:“请你们去找一找风在哪里,再仔细看一看风吹到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儿说:“风吹到了大树上,把树枝吹得摇摇摆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风吹到了红旗上,红旗被吹得飘起来了。”“风吹到了我家的风铃,风铃叮叮当当地唱歌。”“风吹到了衣服上,衣服被吹干了。”顺着幼儿的回答,教师继续追问:“风除了能吹动物体,还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幼儿争着说:“妈妈给我洗头发,湿湿的头发被风吹一吹就变干了。”“有了风,风筝才能飞得高。”“天热时,有风吹来会感到全身凉快。”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想出了风的很多作用,拓展了知识经验,思维更加敏捷,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三)丰富个别化语言学习情境

在个别化语言学习活动中,我除了为幼儿准备各种用来讲述的图片、有趣的图书、自制小图书等材料外,还布置了立体的小山、小树林、小池塘、草地等场景,在“空中”悬挂“小鸟”“白云”,使语言区呈现出立体效果的景观图,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这些情境创设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很多平时不愿主动表达的幼儿也喜欢到这里看看、讲讲。一次,一向沉默寡言的纯纯拿了一张小鸟图片放在山上,又在卡片中挑了一张青蛙图片摆在山脚下,轻轻地说:“有一只青蛙觉得水里不好玩,就爬上岸,来到一座山下,被山上的小鸟看见了……”旁边的杰杰听到后说:“不对,小鸟应该在天空中或树上。”纯纯反驳道:“小鸟会飞,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那小青蛙走了那么多路会累死的。”“我这是在编故事呀。”其他幼儿听了他们的对话,觉得很有趣,开始议论起来:“对,只要故事好听就可以了。”“可有的小动物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地方会死的。”“青蛙可以在地上生活的。”大家听了觉得有道理,纯纯和几名幼儿又将图片重新摆放,故事又有了新的情节:小鸡坐在小鸟的背上在天空中飞,小松鼠骑着小鱼在水里游,几只蚂蚁住在老虎的耳朵里……他们看着自己的杰作高兴地拍着手,纯纯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愉快地讲述、交流,感受着学习的快乐,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言语练习,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 要] 故事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结构指包含角色、时间、事件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形态。利用故事结构,通过故事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等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故事结构;语言能力;语言教育

故事是幼儿园开展语言活动的重要材料。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而且在他们听过许多故事后,会自发地复述、创编故事。这是因为幼儿在倾听、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逐渐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内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故事结构元素来进行续编、仿编和创编等语言活动。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听故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他们的长时记忆库中建构和存储大量有关故事图式的过程。受长时记忆能力的局限,个体通常不能保存所有故事细节,幼儿更加如此,他们会倾向于记住故事结构,因此已经形成的故事结构会在幼儿记忆重建中发挥导向作用。[1]充分利用这种导向功能,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复述、重构故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故事结构”的概念

所谓“故事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故事结构”一般指构成故事元素间的结构关系,例如《幼儿教育词典》对“故事结构”的定义是:以事件的发生、发展来推进情节的纵式结构,儿童故事特别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层次性。[2][3]广义的“故事结构”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构成“故事”的语言、事件、情节、人物、线索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组合形态。如台湾学者王琼珠认为“故事结构”是从20世纪初期人类学家分析民间传说中演变而来,研究者们发现即使背景文化不同,人们在述说故事时都遵循着某种形态,故事中多包括主角、问题或冲突、主角试图解决问题的经过以及结局,后来这些元素被称为“故事结构”。[4]也有研究者认为,“故事结构”指个体早期在接触阅读材料与活动中所逐渐发展出来的故事感。这种故事感会慢慢转化为储藏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心理图式,可以用来组织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事件。[5]简言之,一个好的儿童故事都必然包含角色、时间、情节、结果等要素,同时这些要素循序渐进地展开,最终拥有一个明确的结尾。

明确“故事结构”的概念便于在幼儿园中利用故事开展语言领域活动,可以将“故事结构”的要素细化为以下六点:主角和配角、故事发生地点、故事主要问题、故事经过、故事结局、主角的改变或问题是否解决,其中可以把“故事经过”转换成情节示意图,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变化,从而加深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与记忆。

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取具有适宜结构的故事文本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材料,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目前低幼出版物很多,界定一本儿童故事书是否适宜幼儿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好的故事一般都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展开,线索单一,情节或对话多次重复,同时故事的人物形象分明,结尾明快欢乐。这类故事能得到幼儿的喜爱,主要是因为3~6岁的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记忆具体材料比抽象材料好,注意具体的形象比注意抽象的形象好3但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并不是所有具备同等结构的故事文本都是适宜的,为此需要教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

在创造性故事表演游戏中促进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

在创造性故事表演游戏中促进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的语言教育模式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如何支持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广泛习得语言,并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已成为学前教育语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热点。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在多年语言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观念指导幼儿园故事表演活动的开展,挖掘故事表演游戏中蕴含的语言教育资源,从表演故事的选材、表演游戏的指导、幼儿创造性表演活动的支持等方面人手展开研究,探索出一套支持幼儿丰富文学语言、发展交往语言、建构个性化语言的语言教育指导体系。

一、选择适宜的表演游戏素材,丰富幼儿的文学语言经验

好的作品是儿童开展故事表演游戏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吸收文学语言,课题组从中外儿童文学库里选择了四十余个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故事,并对他们的语言结构、文学特质、角色特点、情节类型等进行深入分析,在表演故事的选材和欣赏方面实现了两个转变。

(一)转变选材视角——从单一到多元,为幼儿营造真实丰富的文学欣赏环境

什么是适宜表演的儿童故事呢?研究之初,按照传统视角,老师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经典儿童故事让孩子欣赏,这些作品通常具有角色个性鲜明、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特点,如《小兔乖乖》《拔萝卜》《小熊请客》《三只蝴蝶》《小马过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老师们为了给幼儿创造更加丰富的文学环境,不断转变视角,拓宽题材类型,并挖掘出不同类型题材对幼儿语言经验的不同作用。

选择诙谐幽默的童话故事——感受叙事方式的多样性。儿童天生具有对荒诞故事情节和有趣语言材料的幽默感,许多外国童话故事往往突破传统的“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的束缚,更为幼儿所喜爱。我们为中班幼儿选取的《大嘴蛙》,讲述了一只爱说大话的青蛙最后撞上了鳄鱼的诙谐故事,结局的出乎意料让幼儿忍俊不禁。我们为大班幼儿选取《长名字,短名字》的有趣英文故事,讲述一对中国兄弟,哥哥名字短,叫Sam,弟弟名字非常长,叫Nekkinekkitermbono SO rembooo ma mu—echi gamma gammagu—tchi,长名字给弟弟的生活带来了大麻烦,最后故事幽默地调侃道:“从此以后,中国人就不再取长名字了。”孩子们对这种文化比较非常敏感,常常听到他们在生活环节不停地复述故事对白,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嫁接到长名字中间,从中体会到了语言游戏的快乐。

选择画面丰满的绘本故事——体会文字想象的乐趣。传统的文学故事欣赏往往以听为主,丰富多样的绘本故事能给孩子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绘本故事有很多内涵都融入画面之中,幼儿要去观察、猜测、想象和增添对白,有更多语言想象的乐趣。以绘本故事《大灰狼娶亲》为例。故事以大灰狼猜想盖头下的新娘是谁为主要线索,一页一页的画面中,新娘逐渐露出了手、尾巴、牙齿——原来也是一只大灰狼,这样的情节让读者的心被牵动、被吸引,而大灰狼和新娘的对话却没有在文字中体现出来,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

选择情节凝练的寓言故事——丰富口语表达的空间。寓言故事由于语言简单,情节凝练,孩子们在欣赏和表演时空间更大,作为大班创造性表演的素材具有独特的优势。以经典寓言《盲人摸象》为例。孩子们从起初模仿盲人的动作,到自主增添表演角色(大象、养象的人),自己增添对话(用已有的语言经验描绘大象各部分的外形,如象牙像胡萝卜、香蕉;后背像山、床;脚趾甲像小石子;耳朵像书、簸箕等),充分体会到了语言创编的快乐。

(二)转变欣赏方式——从教师到幼儿,支持儿童个性化地吸收文学语言经验

文学故事的欣赏方式往往是教师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领幼儿进行欣赏或复述。我园在引导故事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生活中理解、体验作品;结合个体的兴趣爱好迁移作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和改编。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故事——帮助幼儿丰富语言。文学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每一个作品的含义,教师充分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感受。如改编的英语《老鼠嫁女》的故事中,为了帮助幼儿探讨人物的性格,丰富词汇,让单一对白更丰富,老师带领幼儿讨论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诠释鼠爸爸、女儿、大风、墙、太阳等角色的重复台词,幼儿在讨论中说出了“帅气,绅士,糊涂(鼠爸爸);可爱,美丽,温柔(鼠女儿);温暖,霸气(太阳);骄傲,狡猾(猫)”等不同的形容词。

搭建开放的欣赏平台——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后,通常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独特想法。这些讨论包括变换方式复述台词、改编自己喜欢的台词、评价自己喜欢的角色等等。如在传统故事《小熊请客》中,幼儿就大胆提出:“小狐狸为什么就不能到小熊家去做客,她如果已经改正自己好吃懒做的缺点了呢?”带着这样的质疑,《小熊请客》中演狐狸的小朋友为了能去小熊家,创造出狐狸“怀孕了”“腿受伤”“胳膊骨折”等不同情节,来博取小动物的同情。

支持语言经验的迁移——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言。文学故事中,除了已经成型的剧本之外,故事要改编成可以表演的剧本,都要增添很多的对白或旁白,这就给孩子进一步灵活运用语言提供了机会。在大班故事《小壁虎找尾巴》的表演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将故事改编成剧本,于是就有了小壁虎出场的台词:“我是一只小壁虎,今天运气真不好,出门遇到一条蛇,一口咬断我尾巴,没有尾巴可不行,我要去借尾巴!”“幸亏我遛得快,没把我一口吞进肚”等等。

二、开展自由自主的表演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在故事表演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围绕故事中角色的分配、表演规则的制定、情节与材料的选取、动作与对白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对话。此时,他们的语言运用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的,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给予幼儿自主交往的空间,老师们解放思想,采用多种策略支持幼儿。我们将这些策略的类型和效果总结如下。

(一)游戏过程的指导——提高幼儿的协商意识和交谈水平

1.把解决问题的空间还给孩子,促进协商意识的提高

在表演游戏中,孩子们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随着他们对故事中台词、情节的熟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希望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如何把主动权真正交到孩子手中,支持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就成为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在指导游戏过程中,教师们先后总结出一些策略:通过DV回放、区角讲评等帮助孩子们了解伙伴间如何达成共识;借助角色胸卡帮助幼儿自主读图,学会快速分配角色;支持孩子们设计新的服装道具,从而吸引更多幼儿愿意扮演反面角色;采用抽牌分组的形式给幼儿创造与不熟悉伙伴一起做搭档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纱巾、盒子等低结构的材料,使他们有空间自己解决装扮问题等。现在,孩子们在故事表演游戏中快乐自主,意见不合时不再找老师,而是运用商量、猜拳、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轮流扮演、共同使用道具、为同伴做动作示范、主动给忘词的小朋友提词等方法解决常见的表演问题了。

2.教师以多种身份介入游戏,丰富幼儿的口语对话模式

幼儿在故事表演游戏过程中大多数处于自由交往和自主表演的状态,教师不轻易干扰幼儿的游戏。但孩子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游戏不下去时,老师的适时介入就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此,老师们研究出了一些不干扰游戏进程的介入方法,通过担当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旁白、缺失的角色、观众等),为幼儿示范丰富的对白模式和综合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肢体、口语、表情)。

如一位中班教师在观察幼儿表演故事《三只小猪》时,发现没有幼儿演大灰狼,就主动戴上了狼头饰,被幼儿发现后,经幼儿邀请参与了活动,并通过自身创造的大灰狼形象(动作夸张、表情凶狠、语调粗声粗气),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在表演活动快结束时,老师往往会扮作观众,或者支持其他观看表演的小朋友通过献花、发表观后感等方式与演员互动,甚至小演员也会拿着话筒走到观众席去征求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表演的小朋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支持,而小观众则学会了怎样表达欣赏和悦纳的态度、怎样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

(二)小组评价环节的指导——丰富幼儿的谈话策略,提高交谈技能

游戏结束后的小组讨论和分享是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环节,教师采用了录像回放引发话题、经验推广促进表达、轮流发言养成习惯、示范交谈扩展谈话策略(讨论、陈述、质疑、肯定、否定)等方法,帮助幼儿丰富谈话体验。有如下策略。

通过录像回放等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表演经验,产生集体话题。谈话的基础是共同的话题,而幼儿在讨论时往往时过境迁,忘掉了游戏里的事情。教师采用录像回放的方法,就能帮孩子们更好地回忆游戏经验,主动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来。

鼓励幼儿讨论时围绕话题轮流发言、安静倾听,养成良好的谈话习惯。面对熟悉的游戏话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致使谈话进行不下去时,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往往能够达到集体谈话活动的目的——帮助幼儿养成围绕话题轮流发言、认真倾听他人观点等基础的交谈习惯。

挖掘儿歌魅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听别人说话,再慢慢在理解语言并且学习语言,使他们从一个自然人长成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游戏和认知。他们在与成人的交往以及其他的活动中,主动模仿习得语言,在各种活动中运用和修正中,学习正确在使用语言,这是一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行为。为了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幼儿3—6岁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的活动方式,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水平,实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是以幼儿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要求”第4条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众所周知,成人和语言是幼儿自然模仿的样板,然而,幼儿文学作品中的成熟的语言、艺术的语言,更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典范,同时,文学作品的语言不同于平时交流中的口头语言,这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最初载体,有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力以及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

幼儿文学作品包括幼儿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诗歌以及幼儿散文等。这些文学作品,具有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等各方面的作用,其中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语句简短、结构单纯、内容生动、想象丰富,有优美的节奏,是适合儿童歌唱吟诵的韵体作品。

儿歌是儿童歌谣的简称,属于民间歌谣的范畴,可以这么说,自从人类有了语言,也就出现了人们口头创作的儿歌,如“劳动号子、摇篮曲”等。这些民间口头歌谣对现代儿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婴儿还不会说话时,他们在摇篮里或成人的怀抱里,就已开始听成人吟唱歌谣,歌谣的内容可以是他们不理解的,但优美的音乐,和谐的节奏,可以给他们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作为一种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儿歌自有它本身独特的魅力:

1魅力表现

1.1内容丰富多彩

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为题材。有介绍周围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形象、习性和功用的,如最为幼儿所熟悉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又吃萝卜又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如《四季歌》“春天到,桃花开,杨柳树儿轻轻摇;夏天到,知了叫,小荷露出尖尖角……”;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如《干净》“鼻涕擦干净,指甲剪干净,脸儿洗干净,妈妈和我亲一亲……”;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如《七个阿姨来摘果》、《十个数字歌》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有趣的情节、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出来的,易于幼儿接受和引起学习的兴趣,对发展儿童的思维、想象和语言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2语言简练、形象

儿歌简短明快,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因此儿歌常常会把深刻的教育意义寓于短短的诗句中,使幼儿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巧妙地让幼儿懂得掌握一些活动常规,行为习惯,道德行为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应该学习什么等。培养幼儿的首选情操,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如《小刺猬》“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一瞧,不是小刺猬,原来是一个小娃娃”,作品用夸张的手法,先把不理发的小孩比作手发杂生的“小刺猬”等理完了发,才变出一个清洁整齐的“小娃娃”,短短几句,使幼儿在欢快的笑声中受到要“勤理发,爱清洁,讲卫生“的教育;另外,重叠句式和像声词的运用,更使儿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使儿歌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更加丰满。如“弯弯月,弯弯刀,弯弯河边去割青草,青蛙见了‘咯咯’笑,眨眨眼,弓弓腰,放开喉咙‘呱呱’叫……”

1.3形式多种多样

儿歌的种类、样式极为丰富,除了平常所见的儿歌外,还有好几殊形式的儿歌:

(1)《摇篮曲》,这类儿歌一般是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哼唱的,以母亲的口吻,讲述对孩子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都词句简短,内容单纯,节奏舒缓,是最朴素的,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儿歌。

(2)《游戏歌》,这类儿歌都是配合游戏的内容或动作而编写的,为了增强游戏兴趣和愉快情绪。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边唱边做,且歌且舞,使游戏更富有节奏感,使游戏内容更丰富,加深游戏的教育作用,如“丢手帕”“拍手歌”等;

(3)《数数歌》,这类儿歌是专门为培养数目观念而创作的。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儿童在饶有兴趣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掌握一些数的概念,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最早的算术教材,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等;

(4)《问答歌》,这类儿歌以问答形式表达作品内容,常常使用排比、顶针、反复、对偶的修辞手法,把事物的特征和差异表现出来,有利于儿童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如“什么出来比天大?什么开花头朝下?什么开花不结子?什么结子不开花?太阳出来比天大,茄子开花头朝下,茅草开花不结子,荸荠结子不开花”……

另外还有采用修辞格“顶针”手法结构全歌,把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并无逻辑联系的词语、各种草木虫鱼名称通过随韵接合的形式联缀在一起的《连锁调》、由读音相近而又容易混淆的字所组成的主要培养儿童说话敏捷、发音准确的《绕口令》以及诙谐幽默的《颠倒歌》和《字头歌》等……。

儿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幼儿的感情非常丰富,他们最容易受到感染。由于它的这些特点而深受小朋友的喜欢,一个学期下来,幼儿可能记不住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对于教过的儿歌,则十有八九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儿歌教学,全面发展幼儿语言水平,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注重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发展


-->

这次带小班时,发现孩子们谈话时常常涉及到旅游度假、动感电影、电脑操作的内容等等,真是与以往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通俗地说是“更聪明”,这与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有关,如今,人们精神生活日趋丰富,而生活在大都市的这些孩子多多少少也在成人的有意无意中,接触了许多新的生活设施、文化内容。仅仅靠几节语言活动是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而孩子的语言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应将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关注从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的内容。

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现,淡化评价中的好与坏。

情景一:体锻锻炼时

三个孩子在角落里窃窃私语,当老师走近时,他们立即停止交谈,老师视而不见地走过,他们又兴奋地交谈,原来是在“分王”,高个的男孩是大王,矮个的男孩是二大王,女孩是三大王,“分王”是为了进行追逐游戏,而这已成为他们的秘密了。

情景二:分散活动时

两位孩子为前一天换错了苹果,而争执着。

男孩说:“你拿的苹果是我的。”

女孩说:“我已经拿回家了。”

男孩很坚决地说:“可苹果是我的。”

女孩也坚决地说:“拿回家的就是我的。”

男孩还是不停地说:“那是我的苹果”……

女孩也不罢休说:“拿回家的就是我的”……

突然,女孩生气地说:“你再说,你再说,我回家就吃掉它”,男孩没声了,就去玩其它玩具。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表现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未受到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从以上两件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表现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教师应看到、听到他们的语言表现,如:是否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往,是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是否会提问等等,而不是单纯地以“完整否”“清晰否”予以评价,更不要粗暴简单地替孩子解决问题。

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积极面,摆脱语言行为的负影响。

情景一:区域活动时

小班的男孩子特别喜欢搭枪,搭完枪总是要跑一圈予以炫耀,“啪啪啪”的声音让许多教师都觉得应取消玩枪的活动。而我班教师从未制止过孩子对枪的热情,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每天都鼓励他们用简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杰作,“这是什么枪?”“这枪有什么用?”“该配备些什么东西呢?”孩子们的热情很高,所搭的枪也越来越丰富:长长的拖着管子的是水枪,翘起枪头的是激光枪,一模一样的枪叫双枪,还有火枪、双筒枪、气枪等等,除了枪,孩子们还搭建了面罩、盾牌等物品予以配套。

镜头二:早晨来园时

一位男孩子不愿叫“老师早”,每天他总是高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教室,老师看到他如此精神饱满,总是主动招呼他,一个月后,他每天进教室时,又“啪”地向老师行个军礼,老师也“啪”地回了个军礼,老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做?”男孩子认真地说:“我是长官,来报到的。”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变成“小狗”,见到老师就“汪汪”叫,老师问“小狗想说什么话?”那男孩笑嘻嘻地说:“小狗说‘老师早’”

每班的孩子都会在语言发展中存在差异,有的孩子太会说,被成人称为“狡辩”,成人也会因此而心烦,有的孩子不会说,又被成人认为“太笨”而失去教育的信心,这就是孩子的语言行为给成人带来的负影响,当负影响增多时,教师千万要注意,调整好心态,将眼光投射到孩子语言发展的积极面。孩子是发展着的,他们使语言的发展顺应自身的发展系统,也就是说,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上,所以,成人的信任、理解、接受的态度,可以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地增长。

把握孩子的语言兴趣,促使其语言的发展与丰富。

情景一:新年谈话时

新年刚过,老师就提供一句句子的格式,让孩子简洁地概括出对新年的感受,孩子们说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新年的糖果,甜甜!”“新年的卡片,多多!”“新年的灯笼,高高挂!”“新年的人,多多!”“新年的龙,真漂亮!”“新年的人,笑嘻嘻!”等等。

情景二:教室的展示角

三八妇女节来临了,老师让孩子们带一样妈妈常用的东西放在教室的展示角中,有孩子带来了妈妈的隐形眼镜盒,神秘地说:“我妈妈是戴眼睛的,可看不见”,有孩子带来妈妈批作业的红笔,自豪地说:“我妈妈是老师,她要批作业”,有孩子带来妈妈用的调羹,嗲嗲地说:“妈妈用它喂我吃饭”,也有孩子带来口红、梳子、针筒、书等物品,这不仅让孩子们拥有感兴趣的话题,也让我们成人知道孩子是怎样看妈妈的。

当成人与幼儿就某个感兴趣话题进行讨论时,不仅引起幼儿对说的愿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其语言,所以,和幼儿交谈的质与量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丰富发展孩子的语言时,也应注意教师自己的日常积累,只有当教师成为生活的欣赏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兴趣,才能发挥巧思,捕捉孩子喜欢的话题,加以引导与丰富。

总之,我们的教育是不能加速幼儿的语言发展,但能使其语言丰富与扩展,有这么一句话“带孩子到他们愿意到的程度,而不是你会带他们到的程度”,日常生活中既蕴育着孩子们语言发展的素材,又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良好途径,请一起将目光投射到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吧。

浅谈怎样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

浅谈怎样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载运着幼儿语言学习的不同内容,多样化的语言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语言技巧的提高,情感的培养,并且由于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点,所以兼顾了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需要。为此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模仿学习讲述

幼儿要交流,要正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必须要有一事实上的句子、词汇量和讲述技巧才能做到这一点。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让幼儿学会复述许多儿歌、短小故事或精彩片段。是幼儿积累词汇和讲述经验,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讲故事”“说广告”“背古诗、儿童诗”等活动。让幼儿复述故事、广告、背诵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现成文学作品的简单模仿,没有创造,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积累许多语言经验。在再次运用时,也就成了自己的语言了。例如班上有个幼儿皮肤特嫩,被蚊虫咬了满身疱。放学家长来接时,孩子们告诉那幼儿的家长说去买“宝宝金水”洗澡,还唱了“宝宝金水”的广告歌。那位家长被孩子们说服了,当天就去买顾那比较贵的“宝宝金水”。还有一次,课间活动时,两个孩子一个做猴哥,一个做八戒。猴哥在教训八戒说:“懒猪、呆猪、馋猪,我要打得你粉身碎骨,落花流水,片甲不留。”八戒求饶说:“猴哥,你已经打的我耳青鼻肿,腰酸背疼,伤筋动骨,还不行吗?”那语气神态也特投入。这种让我感到惊讶的场面是挺多的。我问他们,你们从哪里学来的,他们就告诉我是从某个故事、某个广告、某个动一片、电视剧里学到的。

二、运用创造讲述

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纲要精神,也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让幼儿扮演“商品推销员”,创编加模仿地说些广告语进行推销。“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给幼儿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语言自由表达的机会,“十分钟新闻播放”,让幼儿说说电视里,村上小朋友中间听到的轶事,以及利用游戏时间,给幼儿语言交流创造环境条件。在活动中,我注意强弱搭配,师生互动,幼儿互动来培养幼儿的言语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这些活动,小朋友在已有的讲述经验基础上,把模仿学习得到的句子词汇、语速、语音运用其中,创造性的讲述了自己的广告、故事,新闻进行语言交往。在不知不觉中语言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个别谈话指导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我经常有重点的选择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及时个别鼓励,个别纠正。例如,个别幼儿的自信心及交流能力不强,在各活动中声音很轻,我观察下来发现,他们并非不会回答,而是怕回答,怕其他幼儿笑话,给自己造成了不定的心理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鼓励、表扬、谈话、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老师不再要提醒他“谈话响亮一点,大胆一点。”他无意中就把话说响亮了,完整了,流利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其实很棒。对口齿不清的幼儿,我发现大都是家长小时候惯坏的,其实他的发音器官司发育正常,只是说话习惯问题,我坚持每天要求他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说熟练1—2句话,来纠正他们的发音习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大声说话的幼儿及时个别提醒,个别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四、欣赏文学作品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儿童文学意境奇幻迷离,词句清新明丽,幼儿能够从中吸取丰富的美的滋养,儿童诗欣赏应大力张扬审美性,而降低认知方面的要求。文学作品通过营造情感氛围,能够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

文学欣赏是对作品作理性分析转为运用直接思维,强调感受,意会体悟。欣赏中采用多种活动能有助于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例如:让幼儿反复朗诵,反复品味,让他们自觉地沉浸在作品的音韵及想象中。让幼儿结合画面欣赏,闭着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把作品中描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绘画下来。通过电视媒体使声音和动画融为一体,幼儿更能进入艺术境界。请幼儿谈谈通过欣赏自己有什么感受。专门的欣赏活动后,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时间,如餐前眠后、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凭自己的智力、趣味、爱好、个性差异、自由的想象、模仿朗诵作品与主人公一起伤心、渴望、爱动物产生共鸣进入角色。

促进语言发展的讲述策略


-->

儿童的语言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运用多样化的讲述策略,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为此,我园作了有益的探索。

1.模仿性的陈述。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中,幼儿学会复述许多儿歌、短小的故事或精彩片段。因此,我们开展了“巧嘴巴”“大说唱”“故事王”等语言活动,让全体幼儿参与朗诵或复述。尽管其语言表达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成文学作品的模仿,但为其语言发展积累了经验,在再次运用时,也就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了。

2.角色化的讲述。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分别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午餐报告员”“趣闻播报员”“好书推销员”等角色。不同的角色讲述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由此促进了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

3.情境化的诉说。如小班“我带动物去散步”的活动中,让孩子们给玩具动物介绍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中班《小羊和狼》的语言活动中,当小羊受到狼的威胁而大哭时,教师引导幼儿“我们一起来安慰小羊吧”,幼儿很快就进入了情境中,运用己有的经验真诚地安慰小羊。富有激情的氛围,能激发孩子产生说话的动机。

4.拓展性的讲述。教师给予幼儿声音、画面、语言等信息提示,可以唤醒幼儿的经验,拓展讲述的内容,如综合活动《搬新家》,一开始教师就播放鞭炮声,并设置问题:“你猜要干什么了?”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说话的欲望;在播放《小黑人布布》碟片时,教师故意消去声音,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展开联想讲述。

5.个别化的谈话。我们为孩子建立了个别化的语言发展跟踪观察档案,并利用晨间、课间、餐后、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个别交谈。平时在活动的组织中尽可能地创设两两交流、小组讨论的机会,促进生生互动。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请警察叔叔、医生、消防队员走进课堂与孩子们交谈;组织孩子走出课堂访问花匠爷爷、小区保安叔叔、公园管理员;春游、秋游活动后,请孩子将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将家长记录的文字材料张贴出来。这类活动大大增加了幼儿个别交谈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6.言语化的活动。如手指游戏《十个小朋友出来走走走》、摸人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数学游戏《点兵点将》等,幼儿从游戏中习得了语言;另外,与这类游戏性语言相似的活动性语言,在促进幼儿语言方面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洗手歌》、《系鞋带歌》等以语言的形式将一些动作顺序固定下来,幼儿在掌握动作技巧的同时习得了语言。

只要真正理解了《纲要》所说的“通过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句话的含义,你就一定能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多种策略。

教育笔记《在讲故事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给幼儿讲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读:艺术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艺的训练,表现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为综合性活动,融合了德智美各种素质。比如绘画,它具有审美特性,是一种语义符号,是形象语言,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手段,它可以反映个体内...
    2020-11-28 阅读全文
  •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
    2021-08-20 阅读全文
  •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要]故事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结构指包含角色、时间、事件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形态。利用故事结构,通过故事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等形式,可以帮...
    2021-08-23 阅读全文
  • 在创造性故事表演游戏中促进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创造性故事表演游戏中促进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的语言教育模式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如何支持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广泛习得语言,并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已成为学前教育...
    2021-08-23 阅读全文
  • 好方法促进语言发展 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1、说说说,不停地说。 注意!我们可不是鼓励你成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
    2021-08-17 阅读全文

导读:艺术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艺的训练,表现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为综合性活动,融合了德智美各种素质。比如绘画,它具有审美特性,是一种语义符号,是形象语言,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手段,它可以反映个体内...

2020-11-28 阅读全文

-->在多种情境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

2021-08-20 阅读全文

-->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要]故事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结构指包含角色、时间、事件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形态。利用故事结构,通过故事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等形式,可以帮...

2021-08-23 阅读全文

-->在创造性故事表演游戏中促进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的语言教育模式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如何支持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广泛习得语言,并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已成为学前教育...

2021-08-23 阅读全文

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1、说说说,不停地说。 注意!我们可不是鼓励你成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

2021-08-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