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玩社交媒体追星看时事,爸妈担忧误导
发布时间:2021-08-19 小学生教育笔记 平等对待学生 幼儿看故事“在微博上有个网友私信我,说他反对我关于一个电影的评价,一来一回我跟他说了七八句,慢慢觉得有点不对,等我去看了他的主页,才知道是个11岁的小孩儿。”已届而立之年的胡先生心情有点复杂,迅速结束了这次交流,“他再说什么我也不理他了。”
社交媒体将人们拉进了同一个话语空间,代沟也可以轻松“跨越”;和智能设备一起长大的孩子们,对相关软件的操作有时比大人们更加熟练。而看着跟自己一起刷微博刷朋友圈的孩子,家长(微博)们不免喜忧参半:该提前指导还是顺其自然?
女儿微博追星老爸暗自发愁
“太魔性了,简直停不下来!这要是我们家孩子,非抽他不可!”看到朋友在微信群里转发“小学生世纪骂战”视频时的评语,刘琮却笑不出来。
“我女儿不至于那么夸张,但是也在网上留过特别傻的言。”刘琮说,如果自己平时在网络上看到类似的留言,可能会默默地骂一句“脑残”,但是看到自家孩子这么说,“真不知说什么好。”
刘琮的女儿今年刚上五年级,去年开始被父母“获准”使用妈妈淘汰的iPhone5s。因为小朋友自己没有苹果商店的账号,刘琮夫妻俩都觉得女儿用智能手机不会有太大问题。“微博和微信我们以前就给她注册过,会替她发一些参加活动或者出去玩儿的照片。”
几个月之后,刘琮发现虽然女儿很少发布“原创”内容,但转发和评论却每周都有。等看到女儿发出的一些微博评论,刘琮不由担心起来。“她很喜欢跟着微博推荐的‘热门话题’去看东西,里面经常都是娱乐新闻或者大人一看就知道是网站故意挑出来的争议话题。”而且,女儿好几次都在一个明星的微博下留言,“大部分是表情,有一次是‘你帅你说了算’,还有‘侧脸好迷人’……她还跟她班上的一个女孩子互相@。”
看到这些留言,刘琮觉得有必要跟女儿谈谈。“中学、大学的小孩说这些可能就是好玩儿,但我闺女太小了。”他担心,如今网络上到处都是大人们关于“看脸”、“颜值”的调侃,会让三观稚嫩的孩子受到负面影响,“但我老婆说,小孩跟风喜欢明星也正常,我们去跟她说,反而让她觉得我们反对她喜欢的明星,更抵触。”刘琮又去翻了翻那位明星的微博,发现大部分评论都和女儿的留言差不多,“可能现在的小孩都这样吧。”
而在看了一些小学生为了“捍卫”自家偶像,通过网络视频隔空对骂之后,刘琮对女儿追星的事又多了一重担心——娱乐圈风云变幻,常常会有争议新闻,“不知道回头我闺女会不会也在网上跟人掐架,千万别冒傻气发那种视频。”刘琮苦笑。
现在,他仍然不知道怎么样来跟女儿谈这件事,只能期盼随着女儿的成长,这些问题会成为渐渐褪色的童年符号。不过,因为观察了女儿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刘琮对微博上一些“不可理喻”的发言不像以前那么反感了,“说不定是比我们家丫头还小的小孩,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10龄童关注时事新闻妈妈担心评论误导
和刘琮一样,发愁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的家长还有不少。
“才11岁的小孩儿,也去评论时政新闻,真是不知道怎么跟她解释。”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杜娟,从女儿上四年级开始,就让她使用了智能手机。最初,杜娟也担心女儿会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骚扰,但监督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女儿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比自己想得要规矩得多。“她不会加陌生人为好友,也没什么兴趣跟大人交流,QQ和微信都还是跟自己的同学聊天。”
此外,杜娟还欣喜地发现,虽然女儿不太跟大人们交流,但依然能从成年人发布的信息中有所收获。“有一次她把姥爷出去旅游,拍照片、写诗晒到微信朋友圈的细节写到作文里,还被老师勾出来表扬了。”
然而最近,杜娟察觉女儿开始在微博和微信上参与关于新闻时事的讨论。社交媒体上的网络讨论给女儿带来了很多困惑,“有些事大人也很难解释清楚,就像‘老人摔倒扶不扶’这种新闻,成年人都在争论,给孩子解释就更难了。”被女儿追问过南京“彭宇案”真相的杜娟,感慨不已:“我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情况,怎么给她讲呢?”
杜娟担心,女儿在社交媒体上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虽说让孩子开阔眼界,关心社会是有必要的;但现在网上的讨论特别复杂,我不希望灌输给孩子一种固定的观点,也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杜娟怀疑,自己让女儿接触社交媒体的时机有点早,“可能初中以后再让她接触会更好。”
除了社交媒体上的虚拟交流,在采访中,家长们还表达了其他担心:
“我儿子跟同班的同学就有三个QQ群,他们在一个好朋友的群里说其他同学不好,有个小孩儿还骂了脏话。”“女儿往QQ空间里发自拍,有很呆萌的那种,我觉得很容易被无聊的人拿去PS,不让她发,她还跟我理论,说你们还发我的照片呢,我自己怎么就不能发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对社交媒体表示疑虑,爱玩儿摄影的王冉在教女儿使用智能手机的同时,把自己常用的“豆瓣”APP推荐给了孩子,“用‘豆瓣’的文艺青年多,她在上面关注了两个画彩铅的账号,时间长了自己也学着画,我觉得挺好。”
调查>>
人际交往和互动是青少年高发的网络行为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2013-2014)》,少年儿童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和互动是高发的网络行为之一,其中,“听音乐”占68.7%,“聊天”占63.9%,“更新微博、空间”占40.2%,“查看好友信息”占27.9%。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历史上的同龄人,虽然现在的美国青少年拥有较少的朋友,但他们的孤单感比以前更少了。他们并没有觉得很孤单,而且更善于社交,其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技术的使用。网络的容忍度能够帮助边缘化的孩子,无论他是对一个不同寻常的一点也不“酷”的话题感兴趣,或挣扎于性别认同问题。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甚至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网络帮助。
建议>>
网络社交不能完全“顺其自然”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心理咨询中心讲师夏翠翠表示,比较小的孩子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候,是需要家长进行指导的。要让孩子认识到,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网络上的社交也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只是换了一个场合。
但也不能说因为有问题,就禁止他们用,父母可以做一些限制,比如孩子使用社交媒体有时间段,明确他们使用这些软件的目的是什么;而不仅仅是只给出建议。[正能量句子 wWW.277433.CoM]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们会上传一些不恰当的信息,涉及家庭隐私,或者会被“人肉”恶搞,可以跟孩子进行协商,引导他们界定一些规则。
在对孩子进行网络行为的相关教育时,家长的“言行不一”经常是个矛盾点。孩子的行为学习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更多地受到家长行为的影响;所以如果家长长时间流连网络,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就会很难说服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受委屈了,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开导他
孩子去了幼儿园以后,跟同龄人相处,难免会遇到一些委屈的事情。孩子受了委屈后,总是会非常不开心,或者是一个人生闷气,这样一来爸爸妈妈就会感觉很心疼,冲动的爸爸妈妈就会直接找老师理论。
事实上,老师也是人,孩子那么多,有时候真的管不过来。当孩子遇到委屈事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开导孩子。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作为老师,要从大局考虑,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个人。因此,爸爸妈妈要理解老师的用意,然后跟孩子说明情况,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孩子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他也会开始慢慢理解别人。
多观察宝宝
一些孩子会内向一点,在遇到委屈的时候,只会放在心里,不会跟爸爸妈妈说,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火眼金睛自己发现了。
孩子的心灵比较单纯,心情会直接写在脸上,不会掩饰起来。所以爸爸妈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跟孩子沟通,询问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观察孩子的反应,尊重孩子的态度。
要及时安慰孩子
在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之后,如果孩子真的受到了委屈,爸爸妈妈一定要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安慰他,但也不是说要把责任全部怪到别人身上。教导孩子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可以耐心跟老师解释,另外要让孩子学会跟他人进行沟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委屈,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安慰开导孩子,找到孩子受委屈的原因,然后加以解决,防止再次发生。
爸爸妈妈,别让孩子看不懂
在幼儿园生活时间长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有时也会走进孩子们的家门,走进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时你会感叹:现在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世界很无奈。现在的爸爸妈妈虽然给了孩子太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灵的关爱少之又少。在大人的纷纷扰扰中,孩子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父母和世界了。
浩浩是春节过后来幼儿园的大班男孩,长得很清秀。报名那天,孩子的爸爸拿不出任何关于孩子的证件和证明,就是缠着园长要入园。经过园长的悉心解释,他终于同意回去试着找找相关资料,直到孩子报到的那一天,他也只是带来了村里的一个简单证明。在办完孩子的入园手续后,他很紧张也很严肃的找到我,根本顾不了孩子,有时打个电话就是要老人们对孩子严厉点,孩子不管不顾年迈生病的爷爷奶奶,依然我行我素,气得老人在家大发雷霆。有一次暑假,小威去妈妈那玩,没过几天就被“遣送”回老家。爸爸一年四季就是春节回家几天,赶上日期早,还可以接送儿子几天,在家看见儿子太淘,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脾气对孩子动粗。时间长了,孩子也无所畏惧。今年开学时,我们了解到小威爸爸妈妈离婚了,孩子彻底变成了一个皮球。看着无忧无虑的孩子在操场上和小伙伴玩耍,我真的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常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开放自由、物质丰盈的今天,我们的家庭伦理责任感为何世风日下,看着一个个聪活泼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还有什么障碍跨越不了呢?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你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浪漫时,你们打算把你们的孩子置于何境地?为什么要让无辜的生命去承担你们放任的责任呢?
小学生感恩爸爸妈妈高分作文 【收藏】
父母自打我们出生以来,就在为了我们的一生而不停地奔波劳碌。父母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我们现在可以写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爱。作为小学生,要写好感恩父母的作文,要怎么办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感恩爸爸妈妈高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感恩爸爸妈妈高分作文【篇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漂亮妈妈丑女佣》的书,它的主角是姗姗,配角是妈妈和佩玲,大意是:在同学眼中姗姗是个千金大小姐,穿好、用好,还有女佣帮她送便当。一天,女佣发生车祸,真相才被揭穿。经过这件事后,姗姗顿时悔悟了。她转学后,也改掉千金小姐的习性,和妈妈一起过着拾荒的生活。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
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中,我们一味地学习,无暇去感恩。早上起床,空气中略带着寒意,桌上已摆着热气腾腾的早餐了,其中蕴涵了父母深沉的爱,我从未感恩;父母任劳任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在身边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我也没感恩;当我生病时,他们一手拿着药,焦虑地站在床边 ……
拥有关心我的亲人,我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我似乎忘却了,忘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也会感恩;忘记了曾经无助时,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同样会感恩 ……
我们需要得到提醒,不应该把感恩置于遗忘的角落。生活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何不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生活、去享受每一天灿烂的阳光?
感谢父母,他们创造了我的生命,也守护着我的生命,给予了我无比的快乐。当我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会惩罚我,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他们寄予我期望,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他们犹如大海 —— 生命的乐土,而我需要细细地体会,静静地聆听,深深地感恩。
今后,我会在每一个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给他们送上衷心的祝福,并在每天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生活。
小学生感恩爸爸妈妈高分作文【篇二】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去做我自己。”每当想到母亲,这首歌都会萦绕耳畔,因为,也许给予我们最多,给我们爱最饱满的就是母亲。几年来,她默默关怀我们,用无私的爱呵护了祖国的花朵,点滴的小事,就能折射出伟大的爱。
有一次,因为天气的缘故,我感冒了,还发烧,每天都到医院输液。药物的刺激,使我一直不想吃饭,胃口很不好。一天,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忽然看到一个比萨饼的广告,画面上的比萨饼金灿灿的,上面撒着各种材料,感觉很诱人,我的食欲被吊起了一点儿,自言自语:“嗯,比萨好像蛮好吃的。”然后,继续看电视。没想到,这句话让正在我旁边干家务的妈妈听见了,她什么也没说,默默的离开了。
事隔后的一两天,我放学后照常回家吃午饭,忽然,我看到餐桌上放着一个漂亮的盒子。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只见,一个圆圆的,上面撒着各种材料的比萨饼映入我的眼帘。我百感交集,有高兴,有自责,有内疚,有感动,但最多的还是浓浓的幸福感。我心里像放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地回想妈妈挤出时间,在一家家超市寻找比萨饼的情景。鼻子突然一酸,两行热泪流了下来。看到了妈妈,我很想说一声:妈妈,谢谢您。可是,话刚出口,又咽了回来。
其实,这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母爱处处不在:早晨,那丰盛的早餐;下雨时,那温暖的雨伞;冬天时,那充满爱的棉衣……都包含着浓浓的爱子之情。
悲伤时,它是慰藉;沮丧时,它是希望;软弱时,它是力量。它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它就是母爱。在此,我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十一年来您为我的付出,妈妈,我爱您!
小学生感恩爸爸妈妈高分作文【篇三】
我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晋朝时期有个小男孩不计前嫌孝敬父母的故事。这个小男孩的亲生母亲不幸去世了,于是他和很多故事里的失去亲生母亲的孩子一样,有了一位狠心的后母,受尽百般虐待。这一天后母病危了,寒冬腊月里就是想吃鲤鱼。小男孩王强先是跑遍了集市买不到鲤鱼。沮丧的王强走在路上不经意间看到一条结冰的小河,灵机一动就跑过去,可是冰太厚了,弄不开。王强思考了一会就毅然得脱掉衣服,趴在河面上,用自己身体的温度融化坚冰捞出了鲤鱼。这就是《卧冰求鲤》的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我眼前立刻浮现出了昨晚的事。
昨晚,我妈妈叫我把刚洗好的小西红柿和草莓端到客厅里,我那时正在忙着翻绳,没功夫去端,就不耐烦的说:“哎呀!你自己去端不行吗?烦人。”然后我继续翻绳。妈妈没说别的就自己做了。只是不久后给我一本《中华美德小故事》。我最喜欢看故事了。看了王强的故事我才明白妈妈叫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刚看完时就觉得王强傻,这事要是发生我身上,我最多回家说:“今天太冷没卖鱼的。”当然了我父母在今天也不会这样为难我。可是我明白:事不同而理同,不管什么时候感恩父母是不会变的美德,我真应该向王强学习。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也向王强学习,孝顺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代价和心血实在太多了,感恩父母吧!
担忧孩子的时候,请照顾好自己
担忧孩子的时候,请照顾好自己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忧虑的父母被认为是好父母。即使是现在,替孩子担忧仍旧被看作习以为常的事情。从孩子落地到学吃饭学说话学走路开始担心,进而担心到学业前程道德修养婚姻家庭子嗣。现代社会,担忧以别样的形式出现,翻开任何一个育儿论坛,担心孩子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担心孩子人际交往有问题,学习习惯不佳的,比比皆是。成年人的父母担心子女不会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会照顾自己的孩子,不会处夫妻关系,工作太累或者太不累。整个社会似乎也接受这种现象,认为父母就是该操心的。先成长起来的一部分家长发现,这是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本身,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被担忧的孩子,感到自己不被信任,感到无力和烦躁,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错,从而印证了父母的担忧。
批评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也没有意义。对焦虑的人加以批评,本身也只会加重焦虑。我关心的是,家长的担忧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处理。我想,家长的担忧源于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不确定感,想要掌控一切,想要避免孩子的痛苦,一切都源于家长自己内心的恐惧。关于这一点,《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里面说得非常详细,感兴趣的你,可以一读。
给总是担忧的你一些可能的觉察和改变的方法,看着哪条可能合用,用用试试看。
请注意观察,当你担忧孩子的时候,孩子在被迫接受你的担忧。孩子感受到你的担忧后,先处理的不是自己面临的问题,而是你的情绪。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父母的担忧,于是他们开始顶嘴,反抗,畏缩,讨好。下一次担忧你的孩子的时候,问问你自己:你愿意你的孩子来承担你的忧虑吗?
担忧总是以唠叨和负面预期的形式出现。比如反复叮嘱孩子一件事情,强调可能的负面结果。家长可以尝试“同一句话最多讲三遍”,“尽量不提负面结果”。这是形式上的控制,但坚持下去,也会带来内心的改变。比如你孩子在切菜,不要说“别切到手”,教过他怎么切后退开闭嘴,如果他切到手了不要说“我要你注意的,看吧,还是切到了。”,帮他包扎好伤口后,各自继续,该干嘛干嘛,双方情绪够好,可以讨论下怎么可以切得更安全。
担忧孩子的时候,请照顾好自己。担忧时,给自己一个觉察:我现在在忧虑中,我需要处理我的忧虑,我需要照顾忧虑的我。停下来让你的忧虑顺畅地流动,不要压制和阻止它,不要批判让它存在的你,允许它存在,同时给自己另外一股相信的力量。发掘自己过去的积极经验,转换到认识里,就是一种相信的力量。
担忧有时在你认为自己有偷懒没有尽责的时候出现。觉察看看自己是否经常偷懒,或者自己太过容易就判断自己在偷懒。
允许自己担忧,坦诚地跟自己跟孩子表达,是你在担忧,原因不在他在你。不要试图遮掩或者否认。这样孩子能够理解,你的担忧不是对他的一种不信任和负面评价,孩子也能认识真正的你,甚至能给你力量。
在担忧孩子的时候,为孩子祈祷。如果你担忧他外出遇到风险,就祈祷,祝福他一路平安。祈祷是一种能把事情推向你想要的方向的正能量。
在你自己被人担忧的时候,觉察下你在这些时刻的感受。如果你感觉厌烦,说明你在拒绝担忧你的人的负面投射;如果你感觉舒服,说明你在享受担忧你的人的关心。是厌烦还是舒服,要看你的自我价值水平,和你跟担忧你的人的关系。被担忧时的觉察,在你担忧别人的时候是一种有用的资源,能够帮你发现你对自己的认识,和你处理亲密关系的模式,能够帮你更加理解被你担忧的人。
因为你对孩子的担忧而被赞扬时,觉察你是否有虚荣;因为你对孩子的担忧而被批评时,觉察你是否在痛苦,是否在否定和惩罚自己。觉察一切对于担忧的好的不好的评价,因为这些评价都不能真正帮你处理忧虑,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做父母,是世间最艰巨的修行;做子女,也是世间最高深的功课。人总难免在担忧和被担忧中生活,这是人生的常态。且当忧虑是个如影随形的朋友,好好相处吧。祝福正在担忧和被担忧的各位安好。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作文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了。我们该庆幸,我们拥有自己想要的自由。你是在找放风筝的小学作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作文”,供大家在学习上作为一个参考。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作文【篇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小华、小军和小丽一起来到人民公园放风筝。
公园的草坪上绿草盈盈,天空好像成为了风筝的海洋。有穿着红衣裳的鲤鱼风筝,长长的蜈蚣风筝,凶猛的老鹰风筝……小军看到了这番情景,也忍不住了,高高举起他们的燕子风筝,大喊:“我们也开始吧!”小华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拉着风筝线,飞快地往前跑去,小军便松开了手,迅速将风筝抛向空中。本来摇摇晃晃的风筝经过小华一番捣鼓之后,便稳稳地飞到空中了。小丽看着这两个快活的家伙,也露出了微笑。
远处,一个小家庭也放起了风筝,小孩子拿着线轴,他的爸爸妈妈靠在一起,看着放风筝的孩子露出了笑容,想必这就是放风筝的乐趣吧!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作文【篇二】
今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去放风筝。
放风筝的人特别多。我也找了一个地方开始放风筝。起初,风筝飞得很好,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就老栽头。为什么别人的风筝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蓝天?我的为什么就不行呢?我连忙把风筝的线收回来,叫爸爸帮我修理一下。
修好了风筝,我又放起来。但是这次比上次更加严重了,飞得飞得就突然掉了下来。我连忙去捡风筝,不料被风筝线拌了一跤。真疼!妈妈赶紧把我扶起来。爸爸把风筝捡起来说:“今天就别放了,回吧!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星期六!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作文【篇三】
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于是,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泉城广场放风筝。
来到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高高飘扬,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两旁绿树成荫,各种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天空成了风筝的海洋,一只只风筝竞相飞舞,争奇斗艳,地上放风筝的人们欢声笑语,我迫不及待的装好风筝,忽然一阵风吹来,我赶紧拿起风筝,把风筝往空中一抛,右手中的线使劲一拉一松,风筝就像一位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是不是风筝变小了?”我好奇地问母亲。“不是风筝变小了,是风筝飞的越来越远了。”母亲告诉我。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大的小的,形态各异,有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展翅飞翔的“雄鹰”、惟妙惟肖的“京剧脸谱”……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只风筝,飞在蓝蓝的天空中,风一吹来,我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只,满天的风筝都随风飘动。
太阳慢慢下山了,我和父亲母亲收起风筝,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泉城广场。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作文【篇四】
今天上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杨老师走进来对我们说:“今天下午去放风筝。”听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全班高兴地跳了起来。
盼啊盼,终于把下午盼到了,上课铃一响我们就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只等老师的一声“出发”老师来了,同学们高兴地叫起来“可以出发啰!”一路上我们同学有说有笑。
到了龙舟大看台,啊!天空风着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有红的、黄的、绿的、粉红的……都飞的很高,我们也不示弱,马上放下背包,准备好自己的风筝开始放起来。我连忙找到我的好朋友,我拿着风筝的线,好朋友拿着我的风筝:“一、二、三,放!”我连忙跑起来,我的风筝也飞的很高。渐渐的风停了,我连忙加快步伐,幸好我的风筝没有掉下来。放了很久我已经累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休息了片刻,老师又叫我们集合,原来是去照一张集体照呀!把这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记忆中。
这一天真开心。
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快乐作文
春暖花开,乘着明媚阳光,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这个时节放风筝,是为最为风雅的事之一了。你有没有想写的放风筝的小学作文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快乐作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快乐作文【篇一】
今年秋天,我们学校举行了秋游实践活动。我们在一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森林公园,开始放风筝游戏。
一下车,我们快速奔向草地,不等班主任一声令下,就兴致勃勃地放起了风筝。只见有的同学两两一组,一人手握线轴,一人托着风筝,飞快的跑了起来,风筝飞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他们一放慢速度,风筝就掉了下来。他们叹了一口气,重新开始放风筝。
我看了,也跃跃欲试,拿起风筝,学着他们的样子,请了一位同学来帮忙。结果却也和同学们一样:风筝“坠机”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思考了起来,突然,脑子里猛然出现我和父亲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我一下子站了起来,学着父亲的样子放起了风筝。
我手持线轴,收短线,随着一阵风刮过,我快速地奔跑了起来,我不顾一切,闭着眼睛向前冲,直到同学们大喊风筝飞起来了,我才睁开眼睛,停止了奔跑。
我望着在空中飘扬的风筝,心里不禁升起了一股荣誉感。
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快乐作文【篇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今天,天气晴朗,风又大,是个放风筝的好日子。
我们来到“钱王射潮”,拿出买来的风筝,七手八脚地组装了起来。凭着我妈妈小时候的丰富经验,不到半分钟就装好了。
我拉着线,表弟拿着风筝,爸爸找准时机,大声喊:“放!”表弟连忙放开风筝,我飞快地跑起来,不断地放线,风筝也随着放线的速度慢慢升起。舅妈、妈妈和表姐那满怀期待的眼神使我更有信心了。我们的目光随着风筝“飞行”,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的它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蝴蝶,真漂亮。
它就像是一个大力士在和我拨河比赛,一会儿往那飞,一会儿又往我这撞,怎么也控制不了它。突然,我手中的线加快了速度,我的手就要被那锋利的线割断似的。爸爸见了,连忙跑过来,夺过我手上的线,说:“放之前,一定要把里面的线头系在线盘上,不然放得太快,你的手就会被割伤,它还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走,再也找不到了。”说着,他飞快地把线系好,交给了我。
一阵乱风吹来,吹得我东倒西歪。忽然,我惊讶地发现,风筝正飞快的往江里坠。我急忙收线,可还是控制不住风筝,它就像离弦的箭一样掉进了江里。这时,它像一只残废的蝴蝶,真难过。
最后,我们硬生生地把它“救”了上来。没过多久,顽皮的它又飞到了树上玩去了,一会儿又卡在钱王的铜像上。
唉,这个风筝真是个淘气的娃,希望下次不再那么调皮捣蛋啦!
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快乐作文【篇三】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诗,描写春天放学后的孩子争先恐后趁着东风,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
春暖花开的一天,微微的东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小明、小红和我一起去郊外放风筝。嫩绿的小草刚探出头来,望过去就好像铺了一张绿地毯,点点红的、黄的、白的小野花仿佛纺织工人纺在绿地毯上的装饰。小明拿着是“小丑鱼”风筝、小红的是“八爪鱼”风筝、我的是“小飞鱼”风筝。天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仿佛在说:“为什么这么多的鱼游到天上来了?”因为风力太弱,小红只能一边跑着,一边拽着线,让“八爪鱼”风筝飞起来,空中飞舞着一只只七彩的风筝。而小明和我拿着风筝,还在检查风筝为什么飞不起来……
这一天,我们也像诗人高鼎笔下所描述的一样尽兴,一样陶醉。
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快乐作文【篇四】
5月3日,我父母带我去世纪公园放风筝。在路上,我看到许多风筝在天上飞。虽然看不清楚,但是我想快点到世纪公园。
当我到达世纪公园时,我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风筝,包括蝙蝠和蝴蝶.就在这时,我看到父亲把两根又细又长的棍子插进风筝的小孔里。然后我看到爸爸把风筝放在地上,一阵微风把风筝吹向天空。随着风筝飞得越来越高,爸爸一直控制着线的方向。我渴望看到它。希望是我放的风筝。突然,风筝的线断了,爸爸去捡风筝。当我捡起来的时候,我说:“爸爸,你能教我怎么放风筝吗?”爸爸说:“好的。”然后,爸爸开始讲解放风筝的要领。我按照爸爸的教学方法放风筝,突然我的风筝和别人的风筝缠在一起了。我的风筝掉到了地上,父亲解开了缠绕它的线。多亏了我们的努力,风筝终于再次飞入蓝天。
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放风筝。
爸爸妈妈带我放风筝小学生快乐作文【篇五】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小华、小军和小丽一起来到人民公园放风筝。
公园的草坪上绿草盈盈,天空好像成为了风筝的海洋。有穿着红衣裳的鲤鱼风筝,长长的蜈蚣风筝,凶猛的老鹰风筝……小军看到了这番情景,也忍不住了,高高举起他们的燕子风筝,大喊:“我们也开始吧!”小华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拉着风筝线,飞快地往前跑去,小军便松开了手,迅速将风筝抛向空中。本来摇摇晃晃的风筝经过小华一番捣鼓之后,便稳稳地飞到空中了。小丽看着这两个快活的家伙,也露出了微笑。
远处,一个小家庭也放起了风筝,小孩子拿着线轴,他的爸爸妈妈靠在一起,看着放风筝的孩子露出了笑容,想必这就是放风筝的乐趣吧!
爸爸妈妈必看:教孩子如何穿衣裤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或者照顾者们可不能再事事都包办了哦。
如果你觉得宝宝还小,衣服要替他穿到身上,鞋子要替他套到脚上,饭要给他喂到嘴里,玩具散落一地要帮他收拾整理……那是你太小看家中的小不点儿啦!
事事都代劳,其实也是在剥夺宝宝自我发展的机会。
有句话你一定听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有时,养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你现在不放手,以后就很难放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将孩子的一切事务件件包办、桩桩代劳的父母,其实才是最懒惰的父母。
那么,勤劳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积极承担起管教孩子的任务,适时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小事情、小细节开始,一点一滴,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能脱、穿简便的衣服脱衣服的训练是2岁左右开始的,如果宝宝暂时还不会,你也不要着急,依照他的个性、成长来教导吧。
2岁起,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会向大人要求自己穿、脱衣服。不要忽视他这种意愿,妈妈要边鼓励边有耐心地协助他。
教导脱衣
在宝宝还没有意愿自己动手脱衣服时,会黏着大人,你不要很快就满足他的要求,试着鼓励他:“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自己脱脱看。”如果宝宝拒绝你的帮助,自己想脱衣服却脱不下来时。你在一旁要为他打气:“还差一点儿噢,做得真不错!”在他困难的时候,稍微帮他一点儿忙,让他产生“我能自己脱下来”的自信。
脱套头衫
相比较开衫,脱套头衫的难度比较高,事前,帮宝宝解开可能钩住他脖子或手腕的纽扣,教导他的手臂先从袖子里抽出来,再用双手从衣服里面撑开领子后,将衣服脱下。宝宝的衣服构造不要太复杂,脱不下来,这会使他感觉很沮丧。
在教导宝宝学会自己脱衣服的同时,也应该培养他折叠、整理衣服的习惯,不要让他将衣服随意丢弃。
教导穿衣
穿衣前,妈妈先教导宝宝分辨衣服前后。领子部分有标签的是后面,有缝衣线的是反面。
学穿套头衫
先将衣服套在颈部,宝宝寻找袖管时,会发生前后颠倒的情形。你要帮他将双臂伸到衣服外面,旋转衣服半圈再穿。你也可以帮忙拿着一只衣袖,这样他就很容易将手伸进去。
学习扣前襟纽扣
学会了穿套头衫衣服后,接下来就要教他穿有纽扣的开前襟的衣服——
1.爸妈和宝宝面对面;
2.将扣子的一半塞进扣孔,让宝宝从扣孔里拉出来;
3.先把最上面的扣子扣上,再从上往下一个个扣好。
在宝宝学会扣前襟纽扣之前,可以让他玩帮娃娃扣纽扣的游戏。指尖的小肌肉运动,会使宝宝的指尖变得更为灵巧。
孩子们社交媒体的秘密,90%的父母都不知道
孩子们社交媒体的秘密,90%的父母都不知道
我所在的研究团队曾经对全国的家庭做过抽样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首先单独向孩子发问:“你觉得父母了解你所用的社交媒体吗?”有四分之一的孩子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然后我们又单独向父母发问:“你了解孩子所用的社交媒体吗?”这一次,肯定者寥寥无几。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的报道层出不穷,但是家长真的明白社交媒体是什么吗?孩子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呢?
我曾经采访过一些孩子,他们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亚当习惯在社交媒体上和朋友聊天,但是他的父母每晚都会在睡前没收他的手机。亚当说,每次都是这样,父母觉得我应该睡觉,所以我就不能再用了,一点讨论的余地都没有,我已经十五岁了,根本没有自由!于是亚当偷偷藏了一部旧手机,等父母走后接着聊。
十六岁的安娜有很多社交账号,她坦言道,每天都感觉在和妈妈“躲猫猫”。原来半年前安娜的母亲搜索出了孩子的社交媒体账号,
并且严格观察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每条状态都会评论,安娜觉得母亲的控制欲太强了,一气之下又申请了许多新的账号。安娜说,让我妈去找吧,反正她找到的永远只是其中一个。
由此看来,父母的掌控仿佛起了反作用,那么父母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在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去了解社交媒体。
其实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世界一无所知,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除了娱乐资讯也有知识分享,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既会发泄愤怒和不满,也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温暖。
父母应该尝试去体验这些社交软件,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这样也许会有更多的共鸣。
二、帮助孩子管理账号,处理人际关系。
目前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等问题愈演愈烈,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正确的言论,教会孩子科学地管理账号以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同时网络社交也是孩子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部分,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遵守网络社交礼仪,如何与他人进行良性互动,从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交到更多朋友。
三、变得更加风趣幽默。
比起让网络谣言误导孩子,父母应该主动沟通,率先把一些知识传授给孩子,比如说“性福”。
但是父母通常的表达方式过于尴尬枯燥,孩子难以接受,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相信父母可以在有趣的科普社交媒体中寻找到答案。
[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