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21-08-04 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说课稿 婴儿早期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Frith[1] 的阅读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特点
字符阶段(logographic phase)
儿童将字词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觉图形来记忆,在此阶段中,儿童获得的词汇大多是表示具体事物或概念的词。儿童通常在掌握前几十个词时采用的是这一策略。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相似词越来越多,字符策略越来越无效。
拼音阶段((alphabetic phase)YJs21.COm
儿童掌握和运用字形——音位(grapheme-phoneme)对应规则(GPR)来识记字词。由于掌握了字形——音位规则,儿童的词汇量迅速增加。
字形阶段(orthographic phase)
儿童可以不借助或较少借助语音知识,直接将词语分析为基本的字形单元,从而达到识别的作用,即:read by sight,阅读速度极大提高。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早期阅读与幼儿未来阅读能力的关系
早期阅读的涉及到的策略、语言意识等,与幼儿未来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相关性,见下表。
各学者关于早期阅读与幼儿未来阅读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学者与研究机构
研究对象
观点
William Teale和Elizabeth Sulzby
未来阅读能力和学业成绩
幼儿很早就开始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书面语言,而且他们获得的早期阅读经验对幼儿口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有利于幼儿词汇的增长,有利于幼儿对复杂语法结构的掌握,还与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学业成绩正相关。
哈佛大学
语言和阅读能力
幼儿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未来阅读能以及所有学业成就存在很高的相关;儿童早期口语词汇的丰富性,口语词汇的复杂程度,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是预期他们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加拿大学者琳达·西格
儿童阅读困难的过程
语音敏感性、语法敏感性和阅读过程中的工作记忆这三方面的能力对幼儿的阅读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Snow, C. E.及Btuns, M.S.等人
对儿童阅读学习至关重要的早期阅读基础
幼儿3-8岁期间需要奠定的核心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能力
Bowman, B
儿童阅读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形成过程
好的学习者需要逐步养成诸如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等元认知技能,这将有利于他们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彭聘龄等人
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特点及阅读能力高低读者的差异
语音意识测验成绩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从3年级到5年级,儿童的语音意识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汉语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与英语儿童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音节意识与首音韵脚意识先于音位意识而发展。好、差读者在语音意识测验成绩上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需要精细加工的项目上。而且,较低年级好读者与较高年级的差读者的成绩相当,年级差异与好、差读者差异的程度和趋势是一致的,这似乎表明好、差读者在语音意识发展的速度上是不同的,较差读者在语音意识上落后于较好读者可能是由于发展的迟滞所造成的。
舒华等人
儿童声旁意识发展的年龄待征
儿童汉字语音意识与其阅读能力发展之间有密切关系
徐宝良
汉语语音意识与阅读水平的相关性
学前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有可能只是影响其阅读能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提高早期阅读能力的秘密
现代意义的早期阅读是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成人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在学龄阶段表现出色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早期阅读。
进行早期阅读的孩子,在认字活动中,可以学会比较和辨别,从而锻炼对细微差异的观察力。而阅读也会使孩子的记忆力得到提高。另外。对图画的串联和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学习,会大大带动儿童想像力的发展。而根据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则可以对孩子的思维进行锻炼。
在早期阅读中,孩子能丰富词汇,提高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可以扩大知识面,促进发散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早期阅读对促进亲子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像力的发展都有益。
早期阅读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热爱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形成爱读书、好学习的习惯及崇尚知识的情操,从而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孩子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步步领先。
提高早期阅读能力,首先要给孩子提供有具体意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
阅读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应该是孩子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能够即刻引起他接通口头语言以及表征意义的联想,有利于其逐渐认识到书面语言的表意性质,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阅读材料应该色彩鲜艳,图文并茂,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孩子注意的干扰,画面之间前后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便于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
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量身制作”阅读计划:
3岁:孩子开始对儿歌、韵文感兴趣。这个时期可以为他选择措词简短、易于吟诵的读物,同时可以利用附有连续性图片的读物,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
4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开始对各类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应该多选择一些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故事,或需要一定观察能力的图画书。
5岁:孩子的词汇已相当丰富,可以开始选择较复杂或拟人化的故事,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可适量加入浅显的科普读物。
6岁: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都有了长足进步,开始为入学做准备。这个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扩大他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训练他自觉学习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阅读环境 在班上开辟图书角,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的图书,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定期进行读物更换。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把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文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关注孩子感兴趣的新闻,剪辑下来,粘贴在孩子方便看到的地方,提醒幼儿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并促进幼儿社会发展,扩大知识面。 其次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小舞台交流活动,共同协商制作表演道具。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并常带幼儿到阅览室看书,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三、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一)小图书阅读活动 幼儿对文字、书画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二)与幼儿交流 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人。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谈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图片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钉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的基础和前提 带幼儿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不折书、不抢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看了书要放回原处。 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幼儿的良好发展,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上登载有关早期阅读的文章,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并教给家长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如设置小书柜、小抽屉,每天抽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和孩子共同阅读。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开展阅读活动情况,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
五、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也是阅读得以深化的基础。 (一)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二)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三)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学会观看每幅图画上的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四)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园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我认为,作为幼小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就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