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1-07-09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孩子是需要从小就教育的。小时候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首先,要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这需要从小培养。

2、其次,要培养孩子非常勤快地阅读。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wwW.yJS21.Com

阅读能力的培养,建议给孩子练习一下“快速阅读”,具体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把快速阅读和记忆结合在一起,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同时这个练习对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也会有一些提高。贴吧《速读吧》里有很多练习快速阅读的朋友分享练习经验,可以去交流一下。

3、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4、可以和任何人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5、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批评。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告诉我:“敬人者受人敬”。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教育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六岁;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情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行为的年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可是,当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当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时,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们建议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忍不住要责备他的时候,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与孩子交流。

2、“别跑,会摔跤的。”

这样当然是好心,作为家长,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知道吗,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孩子肯定会摔跤的。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当家长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小心,果汁会洒出来的!你会把杯子打碎的!),孩子也就慢慢对家长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儿。”

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宝宝的短。

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可是想过没有,当家长对孩子这样说:“如果你再不认真听妈妈说的话,下回我就用胶水把你的耳朵粘起来。”想过吗,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会这么做。作为父母,责任是爱并且帮助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来让自己表现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话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比较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让孩子感觉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孩子们之间的仇视和斗争。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样总能得到红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样有礼貌,用这种比较的办法绝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记住,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所以,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样的问题,你当然知道答案。所以,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如果家长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家长的要求而指责他,倒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呢?

家长最好经常说这五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可以对孩子和他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也不会被孩子看作是个“坏警察”——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家长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做什么让家长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就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然后请孩子帮家长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家长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家长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家长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孩子出了问题,最好不责怪他,因为问题的出现总能从家长那里找到理由。孩子怎样,跟家长的语言极其相关。应该慎重表达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期待培养好的孩子,要从家长的言行做起。

家长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杨澜觉得:

一个智慧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她的任务是为孩子们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妈妈是无法设计的。

还有,千万不要做一个抱怨妈妈,有些女人喜欢抱怨,怨社会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不好……

即使是爱也化作了无尽的唠叨,要知道这样一个抱怨妈妈,对孩子的杀伤力特别大!

那到底要怎样教育孩子呢?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着远超家庭承受能力的钱?

明明已经快要承受不住,可还嫌自己付出的不够。以爱之名,为爱牺牲,听起来是何其悲壮的父爱母爱?

说到底,都是为人父母之后,我们背负了太沉重的焦虑。而一味地进行超出能力的付出和无原则牺牲,正是缺乏了「边界感」的体现。

汇丰银行曾发布了一份《2017教育的价值报告》,对全球的教育投入等方面作了分析,里面提到:

82%的父母已经准备好为孩子成功做出牺牲。而其中中国父母在教育的花费上,高居榜首,碾压了全世界。似乎教育就变成了一场无边无界的牺牲。

尽管累死累活,背负各种贷款,可一提起孩子,就可以硬撑着原地满血复活,不敢有丝毫懈怠。

「孩子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未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就是中国式付出教育的悲哀。

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耳提面命:都是为了你,爸妈才这么拼命......但这样的绑架式教育,却使孩子背负上极重的情感债。

而更有的孩子可能成为一个不懂感恩,只知索取的自私者。因为,当父母的爱对孩子没有边界时,孩子的索取也就更没有边界。

当孩子在行为上习惯了索取的无边界时,心理也就更无边界。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剥夺,于是也就有了「巨婴式」的孩子。

小时候父母入侵孩子的心理边界越深,成年后孩子的心理边界就缺失的越严重。

他一边极度地想反抗父母,获得独立和自由;可又一边极度地依赖父母,缺乏主见,他在父母织起的大网里不断挣扎,却无法逃脱,受到煎熬。

他不懂得什么叫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更不懂的尊重自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将爆发一件又一件的矛盾。

心理边界的存在,把我们和孩子分离成了独立的个体。可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有着亲密的爱,就容易会跨越边界。

弗洛伊德说:

「人生就象弈棋, 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孩子在1-2岁时,自我意识就开始萌发,而到孩子三岁时,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最初的心理边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

我们对孩子的爱无条件,但对孩子的付出一定有边界。

安全感是基础和前提

在孩子1岁之前,给予孩子无限的亲密,培养起孩子的安全感。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2000年10月20日,杨澜在上海又喜得一个六斤多重的小女儿,圆了她想要“美国儿子中国女儿”的妈妈梦。

因为工作缘故,杨澜不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不过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杨澜都在他们身边。

两个小家伙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杨澜坚持用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时间里,杨澜也一直自己带他们,虽然有点辛苦,可杨澜觉得很值。

杨澜至今记得儿子一岁多时的一个场景。

那是儿子出生后,杨澜第一次比较长时间地出差,要离开儿子五天。

那天回家时,杨澜发现儿子脸上的表情特别有层次,先是把脸转过去,憋了半天之后才委屈得哭出了声,最后把杨澜自己的眼泪也带出来了。

儿子当初这个无比丰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杨澜的心里,她意识到孩子幼小时期不能离开母亲。

三岁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损失,以后会很难弥补。

倾听和鼓励,才是正确的付出方式

而在孩子开始说「不」时,就表示孩子进入了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此时的付出就是学会「倾听孩子」。

最近腾讯新闻搞了个视频节目,叫做《@所有人》,之前在《演员的诞生》里刷爆好评的小陶虹在片子里分享了自己带孩子的感触,她说:

「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要几个小时喂一次奶,孩子哭的时候不能马上抱……

我就站在门外,偷偷从门缝里看,我看到她站在那儿哭,我突然觉得,那本书不是我想学的,(因为)那个不是我本然的对那个事情的态度。」

主持人问她,有一种理论说了,孩子是拿哭在要挟大人。

小陶虹说:

「我不这么想,我觉得在她需要我安慰的时候,我没有出现……

妈妈的最高职责是什么,就是给孩子安全感。我觉得人生后面的挫折多的是,她可以慢慢长大了再去学。她在妈妈这儿得到的,就应该是港湾,就应该是安慰,就应该是最好的。」

是的,如果孩子在我们面前,连泪都不让掉,苦都不敢诉,痛都不让喊,娇也不许撒,

那我们还算哪门子妈妈?

陪孩子笑的人有很多,孩子哭泣时会找的人,只有一个。我会一直做这个人,直到他的内心慢慢的有力量,能够去安抚自己,能够去安抚对自己重要的人。

如果学习育儿理念和知识的最终结果,是要完全压制母亲的本能,那不学也罢。

一定要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江苏无锡的一家火锅店,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只有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从这头跑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到这头。

他的妈妈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责骂,更没有制止。他们一定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根本没有必要管吧。

在跑到一处拐角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转弯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手上还有一锅烤鱼,孩子的额头刚好贴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悲剧瞬间发生,孩子多处被烫伤。

事后,孩子的父母在未经过任何鉴定,也没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态度嚣张地索取39万赔偿:“钱不钱的不重要,谁家小孩被烫成这样不值39万?”

孩子和父母的责任甩得一干二净。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视规则,也有越来越多的悲剧因此而酿成。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

她问妈妈,是否可以。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本质,是用一个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所以做父母的要懂得科学地养育孩子;其次是让孩子有一个平衡的心态;

要懂得与人沟通,还要自信、独立,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

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生活中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


树立三观

父母的三观是很重要的,从人生观到世界观都会影响到孩子格局和视野,正确的三观才能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越来越优秀!

“你还小,这么点事算个球,漫漫人生,会遇到各种大风大浪,这么点小事都挺不过来算什么”

“我们生下来就不是为了享乐,忍受痛苦委屈是必然的过程,这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是我妈给我的人生观

言传身教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所以很多父母会要求孩子怎么做怎么做,但这个时候我们在做什么?言传身教比嘴上说一百个道理都有用,孩子的第一个考试是父母,是祖父母,长辈是什么样子的,孩子自然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感同身受

我们的社会有那么多考试,为什么做父母这么重要神圣的身份却不需要,很多家长觉得打骂孩子理所应当,比如说作业,觉得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会错?教了1-2次还是不会就开始上手,换位思考下,你在这个年龄是否也是觉得很简单呢?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很重要

不摆架子

教育孩子更多的就是像朋友一样的去倾诉,这样的方式孩子才能够很好的接受,对孩子的身心建设是非常好的!

过分宠爱

中国的教育很奇怪,要么宠的要命,要么不管不顾,溺爱过头的孩子很容易变得不懂礼貌,目中无人,并且会特别的自私,适可而止的爱才是最好的疼爱,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该怎么教育五岁的孩子


五岁儿童的典型行为: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对她们将来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是入学之前的准备阶段,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那会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有关五至六岁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游戏的选材应由成人来决定,但注意游戏的内容要适合五至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一点,成人要慎重的选择。

第二,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道理。如住在楼上,应告诉她们不要在楼上跳,否则会影响楼下的正常生活。五至六岁儿童喜欢问问题,在这方面,成人应该有耐心,有可能的话每个都应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幼儿爱问问题的好习惯,才能使幼儿明白更多的道理。

第三,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当发现儿童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倾向时,我们应该尽力去培养。但前提是这些兴趣是有益的,如果这些兴趣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逐渐使这一兴趣淡化。有的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逼迫孩子学习,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第四,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喜欢运动,这是家长最头疼的。殊不知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的快速增长。所以,家长们,不要去在乎孩子的衣服有多脏,让她们自己去运动,但同时也应做好保护措施。

第五,做好幼小衔接。六岁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她们更好的保护自己。

介绍的这五点关于如何教育好五岁孩子的知识,需要父母们灵活掌握,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决用哪一种教育方法。

作为家长,你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有种恶意来源于原生家庭。

我认识一对超级有钱的夫妇,每年挣个几千万跟睡觉一样轻松,可是有一天两口子很难过地来见我,告诉我他们为了让儿子上一个好学校,专门找了国内一个非常知名的教授给上课。上完一天课,儿子回来就把爸爸妈妈叫进房间,说:“你们怎么就能当我的爸爸和妈妈?你们太残忍了!”父母吓了一跳,说:“我们把你送到教授那里学习,花了几十万,你怎么说我们残忍呢?”儿子就说:“你看你们两口子一点儿都不善良,你们挣的钱,我孙子都花不完,你们还这么残忍,让我辛苦地去学习、考试,你说你们善良吗?”

我还认识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她对自己爸妈说:“你们挣那么多钱就是给我的嘛,多给我点儿花花。你们两口子挣那么多钱都不会花,不会享受。”她爸她妈很听话,给她买了辆宝马,她就常常换男朋友去了,一年内打了五次胎。这时父母才觉得自己做错了。

这是不知道做父母的例子,这种事例在现在这些国际化的大都市里太多了。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只会忙着挣钱,不管孩子的教育,不然就太痛苦了。人的幸福不是建立在汽车、别墅上面。我去过北京的一个别墅区,一栋别墅大概都得两三千万。我就问一个老板:“请问您认为您幸福吗?”他说:“幸福啊,你看我的别墅,我的高档车,我天天坐飞机都是头等舱。”我就问他:“请问您的别墅您一年能住多长时间?”他说:“最多一个月。”我说:“这样看来,您还没有你们家保姆有福呢!这房子您只住一个月,可保姆住十二个月。您的别墅保姆住,高档家电保姆用,她完全白住,花钱的是您。您吃个鲍鱼、海参,还要拿叉子、刀子,小心翼翼地吃,可是别人送给您的鲍鱼、海参,你们家保姆当土豆丝炒,这个魄力您也不如她。”这个老板一听,觉得有道理。所以我们要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房、车上面,不是建立在职位上面,也不是建立在存款上面。要是你认为拥有了钱就最幸福,那我要告诉你,你太可怜了!

夫妻两个首先不要恶口。住在一个家里,彼此看对方就嫌多余,天天说话尖酸刻薄,孩子将来肯定会有样儿学样儿,家庭也不和睦,动不动就闹离婚,把你们气死。

从有了孩子开始,夫妻两个人就要互相赞美,天天去看对方的优点。我有一次讲课讲到这里,有一个朋友就发言说:“秦老师,我丈夫一个优点都没有,我怎么想都想不出他有什么优点。”我就问她:“请问这位女士,你有优点吗?”她说:“秦老师,我能挣钱,人又漂亮。”我说:“好,如此有能力,又聪明,又有才华的女士,你怎么就会选一个一事无成的庸俗之夫呢?你的脑袋有问题吧?不是发热就是吃了迷魂药了。”她说“:他以前有优点。”我说:“那就行了,他还是有优点的,只是你有时候把他的优点全部抹去了而已。”

想要子女心地善良,不那么忘恩负义,父母除了口不出恶言,说话不尖酸刻薄之外,行为还要端正。你要是天天跑歌舞厅蹦蹦跳跳,行为不端正,孩子就一定得多动症。我们要想有一个端正贤孝的孩子,一定不要做小动作,尤其女士在怀孕期间更要多加注意,你搞什么小动作都躲不过孩子的眼睛。如果你不注意,给孩子不好的影响,祖宗一定会骂你不贤惠,殃及家族子孙。要想让孩子成为孔子,父母首先就要具备孔子一样的德行和修养。

夫妻相处,心性也要善。很多父母跟我讲,现在的孩子自私,没有孝心,没有爱心。我就说,一个人自私,没有孝心,没有爱心,这不能怪他。他生下来是个纯洁的婴儿,因为父母自私,没有孝心,所以他也变得跟父母一样。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身教大过一切。

有一位幼儿园园长跟我说:“秦老师,现在的父母太可怕了。”

我说:“为什么这么说?”

他说:“现在的父母给孩子灌输的都是什么思想啊!有一次,我去班里看小朋友,有一个小朋友坐都坐不下去了,跟老师说他难受。

老师说:“你难受什么啊?”

他说:“我吃得太多了,都塞到嗓子眼了。”

老师问:“你为什么吃那么多?”

他说 :“我爸我妈在家里跟我说了,我们给幼儿园交了那么多钱,不吃白不吃,往饱里吃,好好吃。’所以我每次来就吃,吃得坐不下。”

这样的父母多可怕,孩子那么小就给灌输自私自利的思想。孩子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可是被父母毒害了,这是一种悲哀。

父母的言行举止端正,心性也善,孩子就会非常聪明,非常孝顺,又能为社会国家作贡献。我一直在讲,风水在自己身上,我们不用找大师,不用去庙里拜拜,都是因为你的真诚和善念,灾难才得以化解。世上绝对没有任何神佛能保佑人,要是你一拜一求,神佛就保佑你了,那这些神佛也太低贱了,岂不是像贪官污吏一样?更何况,贪官污吏开口还会要几万块钱,你只给这些神佛和菩萨烧几炷香,就能心想事成?要想上等风水的,要想贤孝之子的,就要做到说话好听,行为端正,不要嫖娼找情人,心地善良,对妻子、子女负责任。

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中国人很注重教育,很多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但为了孩子教育的花费从不含糊。例如在北京,好的中小学所在地的学区房已经涨成天价。很多父母只看到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方面。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中小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了,而忽视了父母对孩子的传输与教导。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育儿女是父母的职责,主要的责任在父母,学校仅承担较小部分的职责。父母的责任是何等的重,没有一个人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像父母影响儿女一样。下一代的儿女能够带到什么地步,责任都在父母的身上。

新约圣经以弗所书六章4 节说,“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只要用主的管教和警戒养育他们。” 歌罗西书三章21 节“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免得他们灰心丧志。”这里对于父母的话比对于儿女的话更重,是特别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父母,而不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儿女。所以,对于基督徒而言,在学习如何教育儿女之前,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学习作儿女的朋友

儿女们将来的情形如何,在于家庭里的空气如何。如果儿女们在家里,小时候得不着爱的培养,我们就是把儿女们带到刚硬的性情、孤独的性情、反叛的性情里去。许多的儿女,到年长的时候和人共处不来,就是因为在家庭里缺少爱的情形。因此作父母的人,要爱儿女,也必须学习作儿女的朋友。千万不要让儿女和父母生疏,不会接近父母。我们需要知道,朋友是交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要学习和儿女接近,欢喜帮助他们,让他们有难处的时候会告诉你,软弱的时候会请求你。在家庭里,父母若要作到一个地步,能够作儿女的朋友,这一个父母就没有错,就能作得好。

言传更要身教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想要将儿女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儿女不是在那里听,他们在那里看父母。所以,做父母的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的生活乃是撒种的生活;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撒种。加拉太书六章8 节“为着自己的肉体撒种的,必从肉体收败坏;为着那灵撒种的,必从那灵收永远的生命。”作父母的对儿女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对儿女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粒种子撒到儿女里面。因此,我们为人父母者,都必须为着儿女圣别自己,我们必须在他们前面走。

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

作为基督徒,我们是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几个比较重要的点,一是帮助儿女有正确的雄心,就是要作爱主的人,不要作爱世界的人,叫他们看见为主受苦是高尚的事;鼓励儿女不失去志气,同时不骄傲,不以为自己了不得,学习服输与谦卑;给儿女拣选的机会,教会他们如何拣选;并教会他们如何安排事物。

帮助儿女认识神并接触神

我们希望儿女成为健康的人,就应该盼望他们能有健康的生命,能够热爱、珍惜生命。这就需要我们能领他们认识生命的源头—神。无论如何,我们人的作为实在有限。在对儿女的教育上也没有“成功模式”可以照方抓药。现在这个世代,即便是学校主流的教育也被恶者所使用,参杂进一些不法、不道德的观念。而孩子们和他们同龄的朋友们的接触也会使他们受到世代潮流的影响。这一切,我们只有借着祷告祈求,将孩子带到神的面前,求祂的怜悯;从孩子小时就陪他们祷告,帮助他们能够自己主观地来接触神;并且鼓励他们自己祷告。父母终将会过去,孩子成年之后,对他们的教育,父母更是有心无力。而神是我们一生的救主,祂一直陪同着我们,牧养我们。“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二三4)我们应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祷告的习惯,自然我们一生的大牧人就会亲自向他们说话,带领他们一生行义路。

爸妈该怎么教育孩子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是应该先让他写作业?还是让他先吃饭。

作业一时半会儿是写不完的,晚饭也是要去作一会才能吃。

先写作业吧,那写一半了就要吃饭了。感觉他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看看这位家长的回答,相信会给到您不少启发!

1、放学回来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孩子大脑工作了一下午,他身体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时补充。孩子休息15~20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业了。

2、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在饱餐一顿后,人就懒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吃到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这时浑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来加工刚刚吃进的大量食物。这样一来,大脑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鱼大肉的孩子更遭。如果在这个时候做作业孩子不情愿,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脑效率也低。

因此,我提倡孩子作业在晚饭前进行。晚饭什么时候吃,家长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做饭;如果做作业的时候做饭,孩子听到嗅到妈妈在做饭,食欲就上来了。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要在吃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再做作业。

3、在好事前做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喜欢的一项业余活动。或看动画片、或游戏、或体育活动。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可以看,但必须做完作业以后看。如果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重新达成协议。假设动画片是在6点播,孩子就要在5点开始做作业。达成协议后,写在纸上,母子签上字,贴在门上。孩子每天遵守协议雷打不动。

4、可以做一会儿、玩一会儿

继续和孩子达成协议:允许孩子做一会作业,玩一会。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抵触。我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一会、玩一会。当孩子用心做作业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高速地运转,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供应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大脑就会形成压力。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此时,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脑要孩子玩。我们家长不懂,往往责怪孩子不用功,贪玩,这是不公平的。

5、不要加作业

有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业,于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又给孩子加作业。这是我们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你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欢作业了,也就不喜欢学习了。

当然,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做作业,家长可以考虑。但最聪明的家长此时限制他的这个多做作业的欲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东西不要让他吃太多一样。你要知道,孩子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急什么?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让孩子阅读他感兴趣的、带有彩色图片的故事书,或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种类的书。

6、做作业时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孩子边听古典音乐,边做作业。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疲劳,延长做作业时间,也会提高作业效率。这个方法适合听觉型的孩子。

7、优化作业环境(书房)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孩子作业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决好。孩子作业要在书房进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如果孩子的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书房和睡房用木版隔起来,形成独立一间。

书房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系统。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作业完毕要立即离开书房。如果孩子玩,必须到大厅去,不要在书房玩。如果在书房玩的开心,形成习惯,一进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把书房当作高效完成作业的地方。这里的科学道理就不再细解释了。

8、不在书房批评孩子

如果因为某事,你要批评孩子,那请你把孩子领出书房。你要让孩子切身感觉书房是获得快乐的地方。也就是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进书房,高高兴兴把孩子领出书房。要把书房当作孩子的学习圣地和获得快乐和自信的场所;那种把书房变成训斥、唠叨、打骂孩子的场所是非常愚蠢的。这样孩子以后一进书房就会痛苦。如果要批评,就先将孩子领出书房。

9、形成节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状元都有极强的生活和学习规律。

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


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两个绝招

一、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

有很多家长,一生努力打拼,只为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护其一生无忧。但却没想到,钱财这种有量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会被孩子们挥霍殆尽。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每日大手大脚的孩子,一旦高品质生活被打乱,到时留给他们的只有堕落和无尽的悔恨。

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们百万财富不如给他们几个好习惯。好习惯可以拓宽孩子未来的人生格局,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及其重要。

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对学习和人生阅历都作用极大。

孩子有阅读的习惯,不仅在写作上的词汇会大幅增加,而且对于见识、知识的拓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吃苦的习惯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时,孩子们往往不会珍惜,肆意挥霍。

这样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体恤父母的辛劳之外,也没有一颗感恩、孝顺的心。

所以,家长们请给孩子们吃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这样才能理解生存的艰难。

二、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教育学里,与其苦口婆心劝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一个家庭的气氛是和谐有爱的,那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身份定位。

不当“领导”,学做“教练”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铺路,告诉他们学什么特长好,看什么书籍有用……

虽说出发点是为孩子好,却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畏惧你,远离你,不会和你谈心,自然对你的话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难题。这时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建议,帮他们指出问题所在,然后一起攻克难关。比起一个要求听话和服从命令的上级领导,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贴心教练。

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运动场上的裁判,眼睛时刻盯着运动员,一旦发现有犯规行为,立马给予警告和退场,处理起来毫不心软。而啦啦队则时刻充满活力,为队员们加油鼓气和呐喊助威,给运动员带来自信和动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骑车……可能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摔倒很多次,也会不断重复错误。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机会,不要开口就是“你怎么这么笨,都几遍了还学不会”。

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长对孩子的批评除了会让孩子心里难受外,也会让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拉远,对亲子双方没有任何好处。

没有谁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错,更何况孩子呢?当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够好,我们要多给他们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更正错误。

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难,不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焦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怎么科学地在家庭教育中,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势在必行。

教育中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家长爱孩子,最擅长以己度人

孩子渴了,想喝矿泉水,而家长认为鲍鱼营养丰富,孩子偏偏不喜欢。

家长给孩子买高级的玩具,而孩子偏偏喜欢摆弄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

您处心积虑地花费很多,孩子还不开心,原因是,这些不是孩子需要的。不需要的东西,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误区二:上了补习班,成绩一定能提高

现在的补习班,名目繁多,如雨后春笋般,将孩子们层层包围。家长花费了金钱,好像心里就得到安慰,会不会想到,孩子的辛劳与压抑。孩子平时的课业负担,还不够繁重?沉重的书包,已令他们压弯了腰。

从科学角度讲,大脑皮层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受身体和情绪的控制。人在疲劳状态下,有情绪困扰时,他的记忆、分析、判断能力消失。会产生愤怒、生气、害怕等情绪。不仅健康受到影响,还会表现为厌学,学习拖沓,封闭自我,不和人交流。甚至会有猝死或自杀等极端现象的发生。

误区三:行有不得,总找外因

有一些家长,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孩子一样,经常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品头论足。弄得孩子也怨声载道。遇事抱怨,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各有其利弊。客观上讲,应该取长补短。回顾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抱怨社会、体制,于事无补。家长该有这样的理念与远见:立足于自己与孩子,让孩子有发展的空间。任何一个环境,都可以帮助孩子成就梦想。

给孩子这样的人生定位:所有的变化都是机遇,让你自己痛苦的人,都是天使。自己才是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误区四: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聪明

孩子的智能分很多种,有听觉、视觉、语言、体验、逻辑、社交等很多方面。

学校教育,重视应试,主要考核孩子语言文字与数理逻辑的智能。而其他技能均不在应试的范畴。这就造成家长严重的误区,以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就不会成才。

如果达尔文、爱因斯坦的妈妈,也听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就放弃对孩子的培养,或一味要求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那么,科学会停滞多少年?

李安的数学成绩,是负分,丝毫没影响他成为一名大导演。

海蓝老师讲了个动物学校的故事,发人深省:

兔子跑的快,偏让它去游泳、飞翔,结果淹死了、摔死了。

对于孩子,令他擅长的地方发挥到极致,就会成功。

为了取得满意的成绩,以损害孩子的身心作为代价,以破坏亲子关系作为代价,犹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啊。

误区五:严格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

古语有:一日不打,上房揭瓦。靠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教育的最低层次。指责、批评、命令、说教,仅次之。

这些方法,看似严格,而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问题发生了,家长应该认真分析,这个问题,是孩子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要学会接受和倾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客观描述,不批评、指责,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难过、担心,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最后提出希望。这样的交流,孩子对家长的想法,会得到明确的判断和理解,得到有效的沟通。

最智慧的父母,在家庭中,主动营造温馨的氛围,注重自己的个人成长,身体力行地做孩子的榜样,影响孩子。这才是家长中的九段高手。

严格的教育,本来的出发点,是对孩子负责。这是没有错的。而家长往往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伤害了孩子,破坏了亲子关系。

如果可以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地和孩子交流,以合理的方式帮孩子解决问题,何必怒发冲冠、求全责备呢?

误区六:不尊重孩子,爱泼冷水

一个人行为改变的过程依次是:知而未动、知而心动、知而行动、动而坚持、修成正果。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很多时候,因为家长的粗心、疏忽、武断,导致前功尽弃。

对于孩子而言,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的难度,大过成人。而家长习惯于孩子做事的萌芽阶段,以责怪的口吻打压孩子。诸如,孩子学习刚有点进步,或培养某种好习惯的初期,家长会说,“才考这么点分,就骄傲。离------远着呢!”或者在孩子意识到问题,努力改变的过程中,不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一下子消失,星星之火,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家长需要具备一双慧眼,即时发现孩子知而心动、知而行动的苗头,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误区七:把自己的目标当做孩子的目标

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充满了期待。而这份期待,孩子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没有人会为了其他人的目标而努力,有很多方法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愿望,同时实现我们家长的愿望。

家长希望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期待一份向往已久的礼物。在成绩与礼物之间,就有一个结合点。可以把这个礼物的样子,让孩子画在一张纸上,分割为若干天,去完成。每天完成几分之一,日久天长,孩子看到他的愿望一天天地临近,会主动地做好该做的事情。在达成愿望的那一刻,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他的奖励也得到了。岂不皆大欢喜!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孩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律性、抗挫力。

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同时,把自己的目标放进去,才是明智的做法。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愿天下父母,用您的爱心与耐心,以正确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孩子,使他们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家园共育《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杨澜觉得: 一个智慧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她的任务是为孩子们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妈妈是无法设计的。 还有,千万不要做一个抱怨妈妈,有些女人喜欢抱怨,怨社会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
    2021-07-13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
    2020-09-30 阅读全文
  • 生活中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 树立三观 父母的三观是很重要的,从人生观到世界观都会影响到孩子格局和视野,正确的三观才能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越来越优秀! “你还小,这么点事算个球,漫漫人生,会遇到各种大风大浪,这么点小事都挺不过来算...
    2021-07-10 阅读全文
  • 家长该怎么教育五岁的孩子 五岁儿童的典型行为: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
    2021-07-12 阅读全文
  • 作为家长,你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有种恶意来源于原生家庭。 我认识一对超级有钱的夫妇,每年挣个几千万跟睡觉一样轻松,可是有一天两口子很难过地来见我,告诉我他们为了让儿子上一个好学校,专门找了国内一个非常知名的教授给上课。上完一天课,儿...
    2021-07-08 阅读全文

杨澜觉得: 一个智慧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她的任务是为孩子们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妈妈是无法设计的。 还有,千万不要做一个抱怨妈妈,有些女人喜欢抱怨,怨社会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

2021-07-13 阅读全文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

2020-09-30 阅读全文

树立三观 父母的三观是很重要的,从人生观到世界观都会影响到孩子格局和视野,正确的三观才能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越来越优秀! “你还小,这么点事算个球,漫漫人生,会遇到各种大风大浪,这么点小事都挺不过来算...

2021-07-10 阅读全文

五岁儿童的典型行为: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

2021-07-12 阅读全文

有种恶意来源于原生家庭。 我认识一对超级有钱的夫妇,每年挣个几千万跟睡觉一样轻松,可是有一天两口子很难过地来见我,告诉我他们为了让儿子上一个好学校,专门找了国内一个非常知名的教授给上课。上完一天课,儿...

2021-07-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