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赏识让孩子充满自信
发布时间:2021-07-07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笔记生活方面 怎样教育孩子多方面赏识让孩子充满自信
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家长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今年6岁的过过很有环保意识,常把小区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年前还被小区管理处评为“环保小卫士”。可是,最近过过保护环境没有以往积极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环保方面的表现已经受到了肯定,便不再表扬他这种行为,过过拿回“环保小卫士”的奖状时,他们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提起。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慢慢失去了保护环境的兴趣。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强化他正面的表现,促使他努力做得更加完美。
二、全面肯定,赏识孩子小小的优点
调皮的东东常会给父母招惹一些小麻烦,但有时也会主动做些好事,把摔倒的小朋友从地上扶起来,帮粗心的阿姨找到丢在角落里的钥匙……看到东东帮助人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充满喜悦地赞扬孩子:“东东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帮助别人,将来长大了一定会了不起!”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东东一天天懂事了,不再沉湎于捉弄别人带来的小小乐趣,而把精力转移到帮助别人上。
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赞扬是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动力。家长如果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过错上不放,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向发展。在纠正孩子捣乱等错误行为的同时,用心发现他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秀的品质。
三、沙中淘金,赏识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
刚上小学的小井成绩不太好,很少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3月是学雷锋月,很多做了好事的孩子都在学校里得到了表扬,让小井十分羡慕。一天,他交给老师一百元,说是在上学路上拾到的,当天就受到了学校广播站的表扬,这让小井兴奋得满脸通红。那一天,他读书的声音特别响亮,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红领巾比任何时候都系得整齐。可是第二天,小井却垂头丧气地来到了学校,原来他为了得到表扬,竟然偷拿了家里一百元,被爸爸发现后暴打一顿。幸亏老师了解到真相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做父母的也检讨了自己的冲动行为,肯定了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才慢慢让小井又找回了笑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人因为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偶尔也会犯些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错误,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怎么能够避免呢?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头脑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的错误,至少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要上进。家长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
四、独辟蹊径,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点
豆豆性格有些内向,常被小朋友冷落。因此她不太喜欢出门,闲下来时就给家里的小狗洗澡、梳理皮毛,把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说给它听。豆豆的父母担心孩子将来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但转念一想,光着急也没有用,还不如引导孩子把说给小狗听的故事记录下来。豆豆妈妈把孩子记下的故事投到儿童杂志,竟然有几篇发表了,让豆豆感到了成功与快乐。不少小朋友也开始要求豆豆讲故事给他们听,时间长了,豆豆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着轻微自我封闭倾向的孩子,有时更会令大人觉得难以理解。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健全人格的深渊。发现孩子具有负面的性格特点时,家长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找孩子特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让孩子从小心灵充满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但社会不会因此就减轻他们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从小培养他们对社会、家庭的责任心,爱心和感恩之心。
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俩。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谈“爸爸不在身边我俩要相互体贴照顾,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事,让爸爸在外面放心工作。”她点着小脑袋同意。我让她操心负责自己的事情:如自己听铃声起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的内衣、袜子自己洗。另外,分少部分家务让他做,如吃饭时她负责摆桌子,拿碗筷,吃完饭负责收拾、刷洗碗筷等,我适时地表扬鼓励。很快,她自己都能认真做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适量增加家务劳动的内容:择菜、收拾房间,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等。慢慢地,她就觉得做好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班里有一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听到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怎样帮助这个孩子?也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我和班主任联系,老师说物质上的给予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这个孩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就从您的孩子开始吧。我和孩子一谈,她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就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并相互交换手工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加入和那个男生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男生。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
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路上看到清洁工,我和孩子说:每天你还在美美的睡觉,他们4点钟已上班,才使我们能在清洁的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对他们要感恩;花草树木不要攀折,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要感恩。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
点评:家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懂得:认真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他的责任,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
让孩子充满“幸福”地活着
要让孩子珍爱生命,要让孩子充满"幸福"地活着,父母的责任尤其重大。父母首先应帮助孩子树立"六种意识"。
■六种意识助孩子健康成长 拥有健康的身体。身体是快乐之源:身体是"1",事业、功名、金钱等等是在其后追加的"0"。有此"1",则成功无限累进;失此"1",则一切归"0"。笔者的一位朋友,孩子小的时候,他曾带孩子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孩子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明白:健康本身就是"幸福"。每个孩子都应该做出选择:是做弱不禁风的"豆芽"或早熟多脂的"肥仔",还是做一个体魄康健的"风速少年"?这是起跑线上的较量,注定将来谁会"更高更快更强"! 养成认真的态度。明智的父母不会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而会让孩子养成"认真的态度"。端端正正地写字,如同做人一样正直;一丝不苟地做事,这是对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一位伟人说,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高尔基则说:"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自制,也会使你成为强有力的人。"成功总是从点点滴滴的累积开始。只要孩子能"较真",哪怕他得不到"第一",不能成为"三好",又有什么关系!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当总统或CEO,但是有了"认真的态度",他会有一个负责任、不敷衍、不苟且、不怠惰的人生。
学会趋优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书山学海,仅仅以"勤"、"苦"做舟楫已远远不够,"汪洋中的一条小船"面对学海的风吹浪打,只会遭受没顶之灾。一个人纵使有超人的毅力也不可能把"海水"吸干。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善于学习的人是那种具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人;方法好比罗盘,能指引人事半功倍、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地;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一种"益智游戏"。这就是所谓"学会学习"吧!
培养合群的性格。独生子女问题早已广受关注,"小皇帝""小公主"们的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因此如何使他们学会与人共处,显得十分重要。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不能合群,学习上就会"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在生活上会"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在将来的事业中也难免"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诚信和谐、共处双赢、互利互助、优势互补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应当让孩子把它们当作"座右铭"!这就是"学会生存"。
增强进取的精神。对一个孩子讲"浮士德精神"可能过于抽象,但是让他尽早读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吧,让他知道这样的道理:永不停息的追求,面对挫折的抗打击能力、"再坚持一下"的意志品质、永不服输的勇气,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对于家长来说,也许带孩子进行一次远足、一次登山、一次攀岩,比起关起门来的训斥教导,更会激起孩子挑战的雄心。
鼓励创新的欲望。我孩子的画作曾获省级比赛二等奖,作文得过全国"新概念做作文"奖,在校学习十分轻松……有家长问"秘诀",我实在说不出。其实,他只是不愿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特长班"上,他只是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和异想天开地在纸上画天空和风,他只不过喜欢捉迷藏一般地破解我的电脑密码,他只不过喜欢"破坏性"地拆装所有东西,他只不过喜欢跟着电脑学那种字正腔圆的美式英语,他只不过会从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他只不过是为了看看黎明的天空变化而从凌晨三点钟一直做到六点多并记下他的观察,他只不过热爱动物百科并想把家里变成动物园甚至想羊一头"可爱的恐龙"……而我也只不过总是欣赏他的这些"创造",并赞美他是一个"有想象力的孩子"!
当这六种意识内化为孩子的生活习惯,也就具有了最重要的六种素质。这会使他们觉得生活和学习其乐无穷!
■努力做个合格家长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时时自问:我想让孩子养成"六种意识",我自身是否具有那些素质?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你要注意以下事件:某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博士后跳楼身亡,某知名高校的著名化学家吞剧毒自杀,原因是"压力大"或没有能得到某院士衔-他们是"不幸"的;某调查称,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不幸福"的;某大城市中学生集体自杀-因为他们对学业充满"恐怖"……
一个合格的家长要思考:这种从名人到百姓的"不幸"、"不幸福"直到中学生的"恐怖",会否使孩子对生命产生一种虚无感?假如孩子此时问你"活着是为什么?"你该如何回答?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明白:如果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素质,那么孩子今天可能会考取高分或进入一所名校,但是你无法保证他将来的幸福。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回望自己的童年,并与今天的孩子进行比较。你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比20年前的孩子要"艰难"得多:现在一个9岁的学生,书包有8斤重,而家长却还要给孩子加上无数的"课外作业"。所以,请家长们不要再"逼"孩子,更不要拔苗助长!还孩子以童年,多谢同情与理解,共担痛苦,共享快乐,与孩子一起成长![!--empirenews.page--]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与学校和社会一起,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为"幸福感教育"!教育如果失去了"幸福感"这个核心,无论换成什么"招牌",都是失败的教育!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接儿子时发现儿子的额头上贴了一个小贴纸,上面写着‘奖’字,儿子骄傲地说:“老师奖励的!”我笑着摸着他的头说:“是呀,我就知道你最棒,老师同学都喜欢你!”他更加自豪地拉着我下楼。其实每个小朋友的额头上或者手上都有类似的东西,表扬他,赏识他,我觉得小家伙自信心会更强些。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儿子很快找到自已喜欢的小木马,骑在上面高兴地喊着,因为小爸开车在外面等着,我招呼他玩一会儿就离开,正巧小区的孩子**也在,我让他们手拉手一起走,可赵同学不肯,他姥姥在旁边说这孩子如何得不懂事,话音刚落,赵同学就抢了别的小朋友的木马,小朋友哭喊着追着。我蹲下身来:“**同学,听说你最懂事最爱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木马一起玩多好呀!”他一听就松了手。我连连跟他姥姥说:“小孩子也有自尊,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多赏识表扬他,他会更好!”姥姥说:“这孩子不懂事,不像你儿子懂事呢。”我笑。果然一会功夫赵同学哭了,原因是他的小纸贴不见了,哄了半天,哭哭啼啼才上车,前提条件是儿子要上他家去玩。儿子痛快地答应了。
在去赵同学家的路上,儿子捡了块石头拿在手里玩,赵同学也想要就动手抢儿子的,儿子不给,结果他朝儿子胸口就是一拳把儿子打倒在地。儿子起来问:“你为什么打我,你是坏孩子!”然后跑向我:“妈妈,他打我!”眼泪含在眼里。我笑着对儿子说:“有点委屈吧,但你做得很对,跟他讲道理,现在你把石头给弟弟,你们一起玩就好了!握个手吧?”儿子起先不同意,但经我这么一说就走过去,把石头递过去,赵同学这边被姥姥狠说一通正打姥姥呢,儿子走过去俩人握手,放下石头,手拉手开门上楼回家了。小孩子就这样刚才还是‘敌人’,但转眼间就会成为朋友。
做好晚饭去接儿子,儿子在人家里自由自在地开车玩,**的姥姥一再地夸奖儿子,说儿子懂事,我也趁机表扬儿子:“是呀,他现在很懂事呢,我们讲道理他都听。”小家伙听了扬起头,“妈妈,我玩差不多了,咱们回家吧!”然后和他们挥手再见。一出门,他恍然大悟地说:“啊呀,怎么黑天了?”“是呀,刚来时天还亮着呢?今天天热,晚上有雨。”我接上说。“那天冷呢?”“天冷就下雪了!”儿子满怀期待地说:“睡好觉就能下雪了吗?”“不是,雪要在冬天才下呢?下雪时你想干什么呀?”“下雪时我的小木马就穿雪衣了?”“是呀,那下雨呢?”“下雨它就洗澡了,变得干干净净了!”我被儿子的话感染着,小家伙的想像力开始发挥,“我最喜欢下雪,雪花从上面下来,我就变白了。”我不忍心说话,怕打扰孩子心中的想像,认真地听着。“我和妈妈去堆个大雪人,像小企鹅PORORO一样打雪仗-------”在儿子的想像中我们回到了家。我真诚地表扬儿子:“妈妈真没想到,你的小脑袋里装满了这么多的想像,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侯还不知道这么多呢?”“当然,因为我最棒!”小家伙瞅着我来了这么一句,我惊喜得狂亲他不止,当然这词也不是他独创,听起来熟悉,好像又是哪个碟里的吧?
我用这些琐事来说明一个事情,我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加进了我对儿子的赏识教育,我发现儿子正如我所赏识的那样,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相像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收到这样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表扬赏识的话来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相应地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你所期望的好的品德,好的体能,好的习惯都会在我们的赏识中建立。当然赏识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摘抄《做最成功的父母》)比如赏识孩子时一定要真心诚意,不能空洞,要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等等。
请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吧!相信这些赏识的话语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永远存在孩子的记忆中,让一个美好的童年伴随他一生一世!!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导读:给孩子一点阳光,他们肯定也会充满阳光的!
有一首歌里曾经这样唱过:“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旋律,也曾被歌中的快乐所感动,这首个流行的年代,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但那时的人们是多么阳光,今天再来回味,我觉得生活应该比那时侯要快乐好几倍,现在的孩子难道还不快乐吗?
在家里是家长的心肝,在幼儿园是老师的宠儿,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玩具,还有这么宽敞的游戏场所,应该没有理由不快乐,这样的日子不快乐,那还要怎样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老师“我才真正有了感悟。它是一一个即将毕业的大班小朋友的口吻写的,写的是他相处了三年的小李老师,小班时小李老师还是个新老师,但就是这样一位新老师给了他一种“妈妈在身边”的感觉,把他从一个整天哭闹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快乐宝宝,但好景不长,在一次户外活动组织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调皮、起哄,李老师怎么也控制不了局面,后来还是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帮忙,小朋友才乖乖地进了教室,从此以后,李老师渐渐成熟起来了,用这个孩子的话说是“李老师的激情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声音越来越粗重,目光越来越严厉,孩子们是越来越安静,但老师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当然后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我还是抑制不住,想把文章的最后几句话念给大家听,他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我要离开幼儿园了,我从心理感激您,我会想念您的!不过如果您能回到当年那样,我会更喜欢您!不知小学的老师怎么样?看完了这篇文章,我的心底泛起了不小的涟漪,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呀,不管老师怎么样,他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感激,我们有的时候为了忙于应付各种活动,不得不将笑容收起,将亲切藏掉,有的时候为了抓常规,不得不大声训斥……因为以上的种种,而忽略了孩子,忘记了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我总在心里埋怨:现在的孩子是多么调皮,却忘记了他们也需要老师给的“阳光”,或许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也会灿烂。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圆圆,脾气特别不好,喜欢动手打人,就是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想都不想给别人一拳,每天几乎都有好几个孩子来告他的状,小朋友不喜欢他,我也拿他没办法,因为每次打人以后,他总是在批评之前就会抢着说:“老师,我不打人了,我再也不打人了。”可他的话没有一次是真的。但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次谈话的内容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别的小朋友都在玩自己各种各样漂亮的玩具,而他呢正捧着一本恐龙书全神贯注地看着,于是我就让他把书里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你看他讲起恐龙书来是头头是道,对小朋友的提问也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看着他如此的耐心,我竟无法把眼前的他和整天打人的那个孩子连到一起,我猛一拍脑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就让他来做老师,专门给小朋友讲恐龙的知识,同时鼓励、表扬他的每一个进步,也进一步对他提出希望,几天下来,他已有了一些进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班现在一共有40名小朋友,其中男孩子就有26个,向他这样调皮的孩子还有好几个,在以前他们自然是批评的对象,但批评对他们的效果已经是微乎其微了,我对他们有时几乎失去了信心,但现在圆圆的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想:给这些孩子一点阳光,他们肯定也会充满阳光的!
从小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但社会不会因此就减轻他们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从小培养他们对社会、家庭的责任心,爱心和感恩之心。
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俩个人。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谈“爸爸不在身边我俩要相互体贴照顾,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事,让爸爸在外面放心工作。”她点着小脑袋同意。我让她操心负责自己的事情:如自己听铃声起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的内衣、袜子自己洗。
另外,分少部分家务让她做,如吃饭时她负责摆桌子,拿碗筷,吃完饭负责收拾、刷洗碗筷等,我适时地表扬鼓励。很快,她自己都能认真做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适量增加家务劳动的内容:择菜、收拾房间,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等。慢慢地,她就觉得做好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班里有一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听到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怎样帮助这个孩子?也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我和班主任联系,老师说物质上的给予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这个孩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就从您的孩子开始吧。
我和孩子一谈,她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就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并相互交换手工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加入和那个男生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男生。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
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路上看到清洁工,我和孩子说:每天你还在美美的睡觉,他们4点钟已上班,才使我们能在清洁的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对他们要感恩;花草树木不要攀折,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要感恩。
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
点评:家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懂得:认真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他的责任,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
赏识·自信·成功
──赏识教育的策略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抓往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幼儿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幼儿,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幼儿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这样,幼儿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
二、多方引导,培养幼儿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击鼓传花”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既可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画日记”,大班幼儿很感兴趣,画“你今天值得称赞、欣赏的地方”,幼儿更来劲。而每天放学前,老师通过引导大班幼儿回忆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向全班小伙伴介绍,回家带给
家长欣赏等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三、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每个幼儿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幼儿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幼儿,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幼儿“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形式,都可以为幼儿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幼儿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
四、家园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
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长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多角度赏识造就理想孩子
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家长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角度一:
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今年6岁的刚刚很有环保意识,常把小区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年前还被小区管理处评为“环保小卫士”。可是,最近刚刚保护环境没有以往积极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环保方面的表现已经受到了肯定,便不再表扬他这种行为,刚刚拿回“环保小卫士”的奖状时,他们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提起。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慢慢失去了保护环境的兴趣。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强化他正面的表现,促使他努力做得更加完美。
角度二:
全面肯定,赏识孩子小小的优点
调皮的东东常会给父母招惹一些小麻烦,但有时也会主动做些好事,把摔倒的小朋友从地上扶起来,帮粗心的阿姨找到丢在角落里的钥匙……看到东东帮助人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充满喜悦地赞扬孩子:“东东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帮助别人,将来长大了一定会了不起!”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东东一天天懂事了,不再沉湎于捉弄别人带来的小小乐趣,而把精力转移到帮助别人上。
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赞扬是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动力。家长如果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过错上不放,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向发展。在纠正孩子捣乱等错误行为的同时,用心发现他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秀的品质。
角度三:
沙中淘金,赏识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
刚上小学的小井成绩不太好,很少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3月是学雷锋月,很多做了好事的孩子都在学校里得到了表扬,让小井十分羡慕。一天,他交给老师一百元,说是在上学路上拾到的,当天就受到了学校广播站的表扬,这让小井兴奋得满脸通红。那一天,他读书的声音特别响亮,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红领巾比任何时候都系得整齐。可是第二天,小井却垂头丧气地来到了学校,原来他为了得到表扬,竟然偷拿了家里一百元,被爸爸发现后暴打一顿。幸亏老师了解到真相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做父母的也检讨了自己的冲动行为,肯定了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才慢慢让小井又找回了笑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人因为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偶尔也会犯些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错误,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怎么能够避免呢?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头脑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的错误,至少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要上进。家长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
角度四:
独辟蹊径,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点
豆豆性格有些内向,常被小朋友冷落。因此她不太喜欢出门,闲下来时就给家里的小狗洗澡、梳理皮毛,把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说给它听。豆豆的父母担心孩子将来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但转念一想,光着急也没有用,还不如引导孩子把说给小狗听的故事记录下来。豆豆妈妈把孩子记下的故事投到儿童杂志,竟然有几篇发表了,让豆豆感到了成功与快乐。不少小朋友也开始要求豆豆讲故事给他们听,时间长了,豆豆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着轻微自我封闭倾向的孩子,有时更会令大人觉得难以理解。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健全人格的深渊。发现孩子具有负面的性格特点时,家长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找孩子特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