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随笔:以生为师,教学相长
发布时间:2021-06-11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笔记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教学教育随笔:以生为师,教学相长
记得《学记》中曾讲“相观而善之谓摩”,这句话告诉我们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我想这种相互学习是不分内容、年龄和身份的,从同龄人和长辈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有时候学生的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我们班的桃子是一个可爱聪明的小男孩,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其实心思很细腻,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听写完单词后,他拿着自己的单词,边走回座位边开始哭,哭着哭着就变成了嚎啕大哭,我满心疑问,这孩子写的也挺好的呀,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呢,于是我走过去小声问他:“桃子你为什么哭呢?”他刚开始没有理我,于是我耐心的等着他稳定情绪,两三分钟后,他小声跟我说:“因为我明明把单词都记住了,但是我刚才一着急想不起来了就写错了,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听完他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内心是这样想的,于是我告诉他:“没关系,不要着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听完我的话,他慢慢收起了眼泪,回到座位后,拿起笔开始一笔一划的写着单词,一个字母没写好,就擦掉重新写,看着他认认真真的样子,我的内心突然充满了感动。想想有时候生活里我们也会变得浮躁,没有耐心。孩子对待错误的这种认真、仔细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在课堂上,孩子们会提出一些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候孩子的思维也给了我新的灵感。在课堂下,孩子们的话语也充满了童趣,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时我走进教室,看到几个孩子围成了一圈,走近一看发现是我们班的李同学哭了,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安慰他,正当我准备开口询问情况时,站在我旁边的桃子突然说道:“别难过啦,人生嘛,何必要伤心呢,不如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你说对吧?”听完桃子的话,惊讶之余又觉得很可爱,小小年纪竟然可以说出这样的道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这两件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除此之外,其实在和孩子们每天的相处过程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们可以给我们很多惊喜,虽然他们是小孩子,但是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所没有的。
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是最好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定位成老师,不把学生只定位成学生,换位思考,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
当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如何动笔写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潜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也发现此刻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潜力是越来越弱了,从早上上班到下班,一天之中会接到无数告状的声音。
每一天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韦佳宝打我。”“老师,孙炎有卡片。”“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起初,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调解。“佳宝,你不能打人,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孙炎,你再拿卡片来老师就交下了······”但是,我们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每一天依然告状声不断。
于是我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我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不良习惯。也为他们解释了“告状”一词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状都是好的。
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此刻班上告状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孩子们能主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时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人也就应进行不断的反思。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二)
大班的孩子中午睡觉时总是不能很快入睡,而睡觉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否则一些孩子更不容易睡着。
刚来到大x班,中午压床环节一向牵动着我的心,刚开始能安然入睡的孩子也就50%吧,还有一部分孩子睡不了,这是为什么呢?仔细找寻原因后,我不停地轻手轻脚地走在寝室的过道里,一个一个地给孩子们盖被,拍打着哄孩子们入睡,慢慢的,中午入睡率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但是,我的目标是百分之百的人务必都得睡午觉。为此,我将在刊物上看到的“睡觉能够使人变聪明”的办法来教育幼儿,听了这些,孩子们都愿意自我变得越来越聪明,于是主动睡觉的孩子渐渐变得多了起来,有些幼儿临上床睡觉之前还会在一齐商量“我们这天早点睡着,这样下午我们就聪明了”;
入睡状况好转后,又出现一个问题,由于睡到必须的时光,总会有小朋友起来上厕所,这个时候有的小朋友会向老师报告“老师,我要尿尿”,可能孩子们意识不到他的声音很大,为了不吵到别的还在睡觉的孩子,我会给他示意小声说的动作,然后让他去;由于我们班离厕所的距离比较远,从厕所回来的路上,会听见“跑步”的声音,相对于如此安静的环境,这“跑”起来的声音显然太嘈杂了,我担心口头教育影响睡着的孩子,就做小花猫“轻手轻脚”的动作来提醒幼儿,令我惊喜的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异常的好。下一个去尿尿的孩子也明白了要轻手轻脚。
然后在起床前,我会和幼儿一齐讨论这个“轻”的话题,为什么要“轻”?怎样"轻"?谈到这些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孩子们总是显得很认真。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我要谨言慎行,“身教重于言教”,用我的良好的举止,温和的口气来影响孩子,将孩子那份完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我明白,孩子身上需要承载这个世界上的完美与感动。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三)
周四,我们班级有个小朋友在快要吃午饭时,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张倩肚子痛。”于是我过去问她:“张倩,肚子哪里痛?痛的厉害吗?”在确认不是很严重的状况下,我决定让她先吃饭吧,吃好后还是不舒服再联系家长。
饭都没吃多少,她就不吃了,头趴在桌子上,饭菜也还都在桌子上。其他小朋友吃好的已经在玩了。当时我还在吃饭,我想等我吃好去收拾一下吧。但是就在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前面的小朋友放好自我的饭盒后,跑进来问了她几句,然后把她的桌子上的饭盒拿去放好,还用抹布帮忙擦桌子。当时我就感到一股浓浓的暖意。
我一向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照顾别人。老师不提醒的事情很少会自我去做的。看来是我太低估了孩子。他们让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感受着班级里一股股暖意……
幼儿园学会友好相处教师教育随笔(篇四)
观察到的现象:小朋友乙一个聪明的孩子,社会交往潜力较强,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在吃饭时光里喜欢说话以及做各种小动作,吃饭的食欲也不是很强,吃完一餐饭需要很长的时光。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小朋友乙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之后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分析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忙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和措施落实,我发现该幼儿在吃饭的速度上有了改变,进餐时也不会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了,在食欲上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挑三拣四的了。
教育随笔:学习与成长
教育随笔:学习与成长
不知不觉,进入幼儿园已经快三个月了,每一天都在与孩子的接触,觉得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每天入园后,老师都会通过点名来记录今天幼儿的入园情况,其实之前在旁观察时,并没有在这个点名环节有过深入思考,直到自己有机会实践时,才发觉原来其中大有文章。
让幼儿安静下来之后,我开始了点名,本以为会很简单,可是在点了大概十多个幼儿姓名后,会有一些小小的说话声音,自己以为只要把音量提高,可能会把这些小声说话的孩子声音压下来,可没想到,在我提高声音没点几个名字之后,孩子们的说话声也随之提高,自己想着可能我声音再提高一些,孩子们也不会太大声,可没想到,原来只是几个说话的现在变成一片说话的孩子,整个教室也由刚开始安静变为有些吵闹,自己的点名活动也不得不先暂停,开始了维持课堂纪律,孩子们再次变的安静,可是没过一会,又开始了说话,自己就这样通过提高我的声音来压过孩子们的说话声结束了点名活动。
通过这次的点名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反思,点名是幼儿教师每天了解幼儿入园、离园,以及幼儿人数等一日活动展开的重要基础。通过自己亲身点名过后,才明白原来自己之前在旁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漏失了很多细节和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看起来一项简单的活动安排,背后需要老师在亲身体验过后的用心之处,也明白了只有通过实践自己才能真正看到问题,学习经验不断积累与成长。
教育随笔:学习促成长
教育随笔:学习促成长
4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x小学举行固始县送教活动。课上我认真聆听了xx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陈xx老师关于《如何听、评课》的讲座,给我记忆犹新,感受颇多。
陈xx老师说有效听、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听,要听教师的,也要听学生的。听课的时候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听课的结构,二听重点难点突破,三听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四听闪光之点等。课,不仅要听,还要看。看教师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学生,看学生的发言情况、思考情况和活动情况,看学生练习、板演和作业情况,看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是否交融。陈静老师最后提到了“记”即记教学实录,记教学点评。记录要抓住重点,文字要简练,有时需要用自己明白的符号代替,有时来不及别把自己所的都记录下来,可以留空位并尽快寻找机会补上。对听课者要求对别人的课作出客观的评价,评课要遵循四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通过此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教育随笔:相信孩子
班里的孩子因为是小班刚入学的关系,所以有很多的宝宝的自理能力较弱,在家长有的家长包办的较多,导致孩子依赖性较强。
下午区域活动过后,小朋友们都在收材料盒子,浩浩坐在建构区的地垫上,他两只眼睛直直的、懒懒的坐在那,我走过去说:“浩浩咱们把鞋穿上好吗?”浩浩说:“我不会穿。”“老师帮你好不好?”“好呀!”只见浩浩费劲的蹬鞋,也蹬不进去,最后穿了鞋穿了10分钟,才把鞋穿好。我们因为这个事情,也跟家长做了沟通,浩浩妈妈说:“他就是不会穿,还得麻烦老师帮忙。”我们说:“我们肯定是要帮忙的,可孩子的自理能力咱们也得提高啦!”
过了一个星期,浩浩不会穿衣服,说:“老师帮我穿衣服~”我说:“你可以让轩轩帮助你。”浩浩高兴的说:“好哇!”浩浩穿完衣服,跑来跟我说:“老师,轩轩帮我,我帮轩轩把衣服也穿好了!”我说:“你真是个爱帮助人得好孩子!”浩浩很高兴,他还说,我帮晴晴穿衣服去!
又过了一个星期,放学的时候,我想要帮浩浩穿衣服,浩浩说:“老师,我自己穿。”只见他把自己的衣服穿好,走过来说:“老师,你看我把衣服穿上啦!”我笑着说:“浩浩,你真能干!衣服穿得很整齐啊!”
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阻拦者”。要让幼儿真正掌握并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多多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现在的爸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的重视,班里的许多家长都为他们报了各种兴趣班。比如说画画、钢琴、跳舞、架子鼓等等,不过比较欣喜的一点是我们班里的家长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也只是希望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要求孩子这也行那也行,成为全能的型的。有家长说不要报太多兴趣班,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的确是这样,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家长更急功近利,结果当然是苦了孩子。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有机会去玩、去发现、去接触大自然,应该比掌握多少技能更重要。
还有的爸爸妈妈已经在问了,幼儿园教不教拼音的,许多家长还是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以为这些才是孩子的学习。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们需要跟他们多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同时也告诉他们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学拼音、做加减法等都还过早,我们的教材里也有相关的内容,不过是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教,希望他们不要操之过急。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课堂常规,因为好多孩子上了中班后胆子变大了,但上课时也更会开小差了,对于老师的批评也能随便忽悠下了。看来,不在这方面抓紧点,有的孩子又要乘机使坏了。于是课堂上我们也是对孩子多点要求,让他们做到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不开小差,积极动脑。对于进步大的孩子多一些表扬和肯定,对于落后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引导。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多琢磨自己的课,老师的课上得生动了,孩子们也就更爱听了。
在教育之路上我还需要多思考和摸索,肯定会有拦路虎出现,我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排除困难,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货。
教育随笔: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教育随笔: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宽松、自主的游戏学习氛围,但是“自主”并不等同于放任,还需教师适时适地指导,让区域活动的价值体现出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功能。所以对中班幼儿的区域活动规则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区域活动常规的建立,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区域活动的自主性、有秩序性,在规则建立时与幼儿讨论每一个区域的活动人数、如何保护区域活动材料不受损、建立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规则,同时可以将规则蕴含在环境中,以形象暗示幼儿该怎么做。中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强,所以有可能出现一个孩子争抢一个角色。怎么办?通常我们都是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让他们明确这个角色只有一个人,所以你必须讲出你想当的理由,不行的话就以猜拳游戏解决。这样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平等。由于孩子们感受到了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其次是气氛的营造。通过观察、实践,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自愿选择伙伴及区域,把权利发放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温暖的气氛,引导幼儿自己管理和处理活动时将发生的事情,使幼儿变成环境下的主人。但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为每个孩子创造展示优势的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区域、不同层次的表现材料,让孩子们有机会肯定自己,增强信心。指导幼儿游戏,给予孩子较大的自主权,自愿选择,自主展开,自由讨论,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以角色的身份加入。然后作针对性指导,从而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正确、适当的指导,从而更有利于游戏的开展,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才会循序渐进树立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教育随笔:你可以的
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冷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早上起床,作为我们大人每天早上都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就更别说小朋友了。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茜茜小朋友每天来的都特别的晚,而且每天都是妈妈走在前面,她在后面老远的地方无精打采的跟着,满脸的不情愿。她妈妈说:苏老师啊,真是愁人的每天早上都叫不起来,而且叫起来还发脾气不穿衣服,就是不愿意起床。我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您帮帮忙吧。看着茜茜妈妈一脸无奈的样子,我笑着把茜茜叫过来对她说:宝贝,老师和你一样早上也不爱起床,可是没办法啊老师一晚上没看见小朋友特别的想早点来看见你们,你想不想老师啊?茜茜点了点头,我又说:你看小朋友们都来了,来得早的小朋友可以随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可是来晚了就只能拿人家省下的材料了,你说对不对啊?明天如果我听妈妈说你能早早起床,不发脾气,我就奖励你一个星星,你说好不好?茜茜高兴的说好。
果然,第二天茜茜早早的就来到幼儿园,我也如约奖励了她一颗小星星。她妈妈说还是老师的话管用。我跟茜茜说希望你能坚持每天都早早来好吗?茜茜点了点头。
我觉得并不是老师的话管用,而是老师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喜欢愿意做什么,想要什么,从而会正确的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去强制孩子做,真真正正的把孩子当成朋友对待,因此孩子们也特别愿意听老师的话,大家都试着和孩子交朋友吧!
教育随笔:爱是相互的
爱是相互的,在工作中孩子们让我深切的感受到爱的力量。而这种我对孩子的关爱,可以变成家长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和家长都把爱聚集在孩子的身上。
当班里的孩子不来幼儿园时,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家长可以感受到我对孩子的爱,同时我也可以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经过我的一句询问,家长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孩子真的受到老师的关注。而我这样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诉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请放心,因为我爱他。所以现在只要孩子不来,家长就会主动电话告诉我。因为我爱孩子所以家长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说。好像我们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调皮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我的付出收获了回报:家长对老师的很信任。
爱是相互的,在我和孩子的相处当中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爱也可以是不同的。一次安哲不小心被小朋友咬了一口,放学安哲妈妈一来接我就告诉她这个情况,当时妈妈很心疼,我一边解释一边让咬人的孩子和家长道歉,安哲妈妈经过了安慰以后心情稳定下来,也能理解孩子之间不是故意的,发生小摩擦还是很正常的,晚上回到家我还是不放心,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好些了吗等等,妈妈很感动,不断地安慰我说没事,还告诉我们说孩子可喜欢老师啦,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我对孩子付出的爱,在安哲的身上我看到了孩子对我的爱。
第二天安哲来上幼儿园了,他一边跑一边高兴地举起小手跟老师打招呼“老师好”,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对于刚上小班的孩子来说真的很不容易,这让我很开心,同时证明了孩子爱上幼儿园、爱幼儿园里的老师,才愿意主动说话。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已经快两个月了,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老师的辛苦也没有白费,作为老师的我心情也越来越高兴、充实、幸福……。我爱孩子,更爱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