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给孩子多一点的关心吧

发布时间:2021-05-27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案例:给孩子多一点的关心吧》,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李xx长着一对漂亮的大眼睛,高高的个子,是个聪明的小朋友,是我们班的“大哥大”,可是这个“大哥大”却生性好动,非常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游戏都喜欢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无法安静下来,常常惹得我很生气却又拿他没办法。

晚上吃晚饭了,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安静地坐下来准备吃饭了,可是李xx还在大声地讲话并不停地摆弄着凳子,一会儿把凳子举过头顶,险些砸到别的小朋友,一会儿又不考虑自己的安全站在凳子上面跳下来。等饭菜都发好了,李xx拿起筷子就往鼻孔里面塞,多次提醒仍然没有效果,于是,我决定先把他的筷子收起来,期望他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过来,但是他非但没有,反而把错误进一步扩大,用手去抓饭来吃,并故意做出各种怪动作,眼睛还挑衅地望着我,一副“其耐我何”的表情,惹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见别人大笑,李xx闹得更欢了,干脆在活动室里面来回跑动,或去玩一边的玩具,又或去碰倒别人的饭碗,最后搞得整个进餐过程就像是他自己的“个人表演秀”,不仅他自己不能好好吃饭,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

户外活动时,李xx就更象是一头脱了缰的“野马”,根本就不听指挥了。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进行“切西瓜”的游戏,李xx则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里面的草地上打滚,却不知草地刚刚洒了水,湿漉漉的,于是,打了滚起来后浑身就脏兮兮的,这还不算,等到他滚腻了,就又跑到滑梯边窜上跳下地,甚至头朝下从滑梯上滑下来,不管我怎么叫就是不归队。

每次李xx犯了错误,我几乎都是用很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按照我所要求的来改正,但是几乎每次都是李xx的态度比我还硬,收效甚微,达不到我所想要的效果,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却发现李xx

竟然很乐意地把他的错误改了过来。

那天,又到午睡时间,李xx又“故伎重演”,在床上滚来滚去,一会趴在床上翘起屁股发出怪叫,一会又把被子盖住全身,弓起身子,在被子里面“跳舞”,还不时抬起头来看看我是否在看他,可就是不睡觉,我看到这样,刚想生气发作,像往常一样好好地批评他,可转念一想,每次我都以这样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可他却并不吃这一套,这次不如给他来点“糖衣炮弹”,看看效果如何。于是,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用批评的方式来要求他做好,而是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背,在他耳边小声地说:“老师刚才都看见了,我知道你很聪明,也很想表演,但是为什么不把你的聪明用在好的方面呢?比如你现在不如好好睡觉,等睡醒了,我们起床后再在小朋友面前进行表演,好吗?”也许是一直以来都习惯了老师对他犯错误后的严厉批评,不知道也从来没见过老师也会这么柔声细语地跟他提要求,李xx两只眼睛发亮,接着很听话地点了点头,然后乖乖地躺下来睡觉,再没有二话。看着李xx的表现,我突然很自责也觉得很感动,原来自己一直都在一个误区里面徘徊,以为对待这些调皮的孩子只能是“严师出高徒”,只能是严厉点再严厉点,不知道原来很多时候,或许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更适合他们!

自从那次之后,我便更加多地留意起李xx,并且给了他更多的关怀,因为我开始明白,他那么调皮并不是他的本意,或许他在用这种方式传达着一个信息,一个我们还没接收到的信息――那就是希望别人注意他、关心他的信息,只是表达的方式错了而已。于是,我决定从家长方面入手,多了解一些情况,原来,李xx的家长工作都很忙,爸爸顾着做生意,妈妈在外地打工,经常不在家,父母亲都疏于照顾他,很少关注他,于是,跟在幼儿园一样,在家,李xx也喜欢用做出各种反常的动作这样极端的方式以期引起父母对他的关心,但是,遗憾的是,家长却跟我一样,未能很好地考虑到孩子的要求和感受,只是一味地指责,导致孩子变本加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开始用另外一种教育方法,我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平时尽量多关注孩子,并尝试着给他分派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他感觉到别人时刻都在关心着他。渐渐地,李xx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的调皮了,变得越来越乖巧了,但是乖巧中又透着些许的机灵,真是可爱极了,到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全班小朋友的榜样,并且在一些活动中能起到带头的作用,真正成为了我们班的“大哥大”。

在这个案例中,刚开始的时候我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因此,使问题处于一种不恰当的强化环境氛围当中,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我通过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明白了真正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一原因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后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同样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孩子的真正所想、真正所需,同时多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孩子因为其家庭的背景不同,因此情况存在着各种差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平时应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所以,请给孩子多一点的关心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托班案例给孩子一个空间


给孩子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小班)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扬扬、小雨等七八名幼儿

提供材料:各种区域材料

案例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到区域去活动,你们想做什么?扬扬,你想做什么?”

扬扬:“我想插小人和摆青蛙。”

教师:“今天扬扬想做两件事了。等你做好了两件事情,和我们说一下好吗?”

教师:“小雨,你今天想做什么呢?”

小雨:“我想用雪花片插花。”

教师:“插好了,给老师看好吗?”

小雨点点头。

老师依次有问了约七、八个孩子想做什么,并分别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幼儿想做的事情给予了不同的指导。

案例分析:

小小班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在区域活动的。区域活动的主旨在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教师提供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又保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学习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区域安排自己的活动,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问题,思考和探索答案。

给孩子一个权力,让她自己去选择(小小班)

活动内容:户外活动

观察对象:侯伊平

提供材料:小鼓、汗巾

案例记录: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走出盥洗室的

幼儿准备外出,我准备着小鼓、汗巾和放衣箱,有些幼儿问我要不要穿外套,我转过身说:“如果觉得冷就穿上,如果觉得不冷就不要穿,不过,老师觉得今天外面的阳光还是挺暖和的。”结果很多的孩子都没有穿外套,而平平则坚持穿上自己漂亮的粉红色的棉衣。

操场上,太阳高高地悬着,孩子们跑着、跳着、笑着,已是津津的了。有的孩子开始脱衣服,平平仍穿着她那漂亮的棉衣。“平平你不觉得热吗?”看着平平的表情,我又补了一句,“不热,是吗?”游戏继续进行着,间隙,又有一些孩子开始脱衣服,只穿了薄毛衣。

当转到另一个地方游戏时,平平忍不住脱掉了漂亮的外套。

案例分析:

孩子的选择是广泛的、生活的、学习的、与人相处的,从重大的到无关紧要的。平平很钟爱她的新外套,而在教室里却没有机会展示,平平的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户外活动,恰是好机会,却不料跑、跳中会那么热,出那么多的汗。经验表明,孩子在运动中流汗是必然的,我当时没有强制平平脱掉外套,而是给了她权利力尊重了她的选择。同时,我也相信平平的这次经验一定是深刻的。

案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最近孩子们在学着写数字1-10,我利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让幼儿练练这几个数字。这时家长陆陆续续来接孩子,小杰刚要把本子交给我,他妈妈就拉住了他:"给妈妈看看,你写得怎么样。"她一翻开本子就吼了起来:"你这写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重新写过!"说着拿起橡皮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小杰撅着小嘴,又拿起了笔,小心翼翼的开始写起来。妈妈在一边不停的指导着。稍有差错就擦掉重写。写到5的时候,小杰总是写不好弯勾,妈妈又在一旁吼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人家超超写的多好啊!"孩子委委曲曲的继续写着,时不时抬起头看看妈妈眼中是否流露出满意的眼神,生怕得不到认可。"弯过来的时候要碰到右边的格子嘛!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说着,她又拿起了橡皮。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哇"的哭了出来:"妈妈,我不会写。"当妈妈再要求他写的时候,他再也不肯拿起笔,只是哭着说:"我不会,我不会"

(二)分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将来的有所考虑和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而有时,过高的期望会化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本案例中的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妈妈就是过分干涉限制了孩子的言行,非得让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她对孩子批评多于鼓励。她不知道每个人,特别是孩子都喜欢?quot;好听的",也就是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她对孩子的限制多于信任。孩子是不断地成长的,今天不能做的事,明天就能做了。她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操之过急.家长的责任在于不断地发现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可是她过高的要求却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孩子也误以为自己就是差的,就是笨的,导致最后不敢再尝试.这就形成家长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三)家长寄语

作为父母,该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第一,拓宽期望面。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许多评价标准。家长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单以智力高低,学业成绩来衡量孩子。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假如你发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就走另一条路试试!家长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第二,期望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

家长不应从自身的喜好出发,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方向。必须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对孩子有所期望之时,先不妨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父母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有哪些;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兴趣的或钟爱的,孩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定下的目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达到;……如此等等。父母要记住,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以他的特长为出发点,而不要以周围人甚至自己作为期望的参照物与出发点。

第三,表达态度适当,激发孩子动机。

父母对孩子期望的表达方式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合适的积极的引导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孩子发展的动力。而消极的不良的表达方式反而会抑制阻碍孩子的发展。

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是人之常情,尤其看到别人的孩子某方面表现得特别好,就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那样,却忘了评估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做不做得到?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父母预想的目标,有的家长就会按耐不住,对孩子施加压力。其实任何学习都是急不得、逼不得的,尤其是第一次接触新事物,应该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况下愉快地学习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要将期望转变为现实,得让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性,习惯于等待信息与指令。那些真正源自于内心的需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导致主动性与创造性水平较低。父母应训练孩子成为生活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父母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多让孩子自己作判断、作选择。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压制,而应极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给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家长也需要对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

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唱歌。这时洋洋从操作区走过来看到了乐器盒中的“指挥棒”,便对着那些打击节奏的同伴们挥臂舞弄起来,孩子们看到洋洋神气地“指挥”摸样,不一会儿,他们便为了这根“指挥棒”争吵不休,谁都想亲自挥舞这个“指挥棒”,其中佳欢和洋洋两个使劲地抓着这个“指挥棒”最后这场争吵在我的参与调解下硬性解决了。

三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需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给孩子一个主动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尽可能的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充分调节每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有益的实践操作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感知和大胆表现机会。

在活动中由于“指挥棒”和“乐器”其中隐含着“1”和“许多”的关系,而在往常的演奏中“1”是教师通过横向比较在幼儿集体中选出的发展较好的幼儿,也因此总能更多的得到大家的关注,且赋予了他“领衔”集体的权利。根据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指挥者”,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四、措施与方法:

活动后我仔细的进行了反思,才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硬性参与违背了《纲要》精神。作为教师应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天空。

因此,我又根据《纲要》宗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反思,以尊重幼儿的选择,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出发,总结了以下两个措施进行教学调整:1、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身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

1、孩子自由选择活动材料的机会,提供他们足够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本案例中由于教师准备的“指挥棒”仅有一根,且幼儿对“指挥棒”特别感兴趣,因此引发了矛盾的产生。作为教师应及时的捕捉幼儿的需求投放充分的材料来满足孩子,区角中允许有多个的“指挥者”存在。这样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做“指挥”,不但培养了他们大胆表现、大胆创造的能力,同时也给予了教师去发现更多可“胜任”指挥的孩子,这不是也给了老师机会吗?

2、教师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还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根据时机积极引导。

从本案例中可见孩子们争夺的本意其实是童心的表现,无所谓品行问题,作为教师应更多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呼声,从他们的心理出发,给他们一个阐释的机会。

五、反思与讨论:

上述案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每天会发生的,但我们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及时捕捉幼儿信息,及时观察幼儿表现并进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一直是“权威”,对于教师的硬性参与解决问题的事例也不足为奇,而教师也不会为自己的这一行为进行反思。

在《纲要》颁布、贯彻、实施后我们幼儿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深入学习《纲要》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有大部分教师违背而行。通过上述案例后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幼儿教师,应吸收《纲要》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并将它转化为真正的教育行为,抛开传统的教育观,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以幼儿为本,接受、接纳每个幼儿,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亲爱的幼儿教师们,请留给我们的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

案例:我来关心你


但我不禁又想:孩子们真的懂了吗?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真的能一如既往的帮助别人吗,还是这只是他们一时的感动呢?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的活动并没有结束,理解生活、珍惜生活、关爱别人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一次、两次的活动,我们将会把“理解生活、珍惜生活、关爱别人”的教育作为“好习惯伴我行”的一个主题来进行长期的培养。相信我们的孩子会逐渐懂得生活的真谛,做一个理解生活、珍惜生活、关爱别人的孩子。

引子:

开学了,孩子们聚在一起就谈论着新年的收获,有的说:我收到了好玩的玩具;有的说:我收到好多压岁钱。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但是家长们发现,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生活,不爱惜玩具,不体谅成人的付出。

继“好习惯伴我行”的活动之后,大一班的小朋友在全园发起了一个倡议:用自己的压岁钱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一本书。这份倡议书引起大家的关注,家长们纷纷送来图书,并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去福利院参与这一次的赠书活动。

案例摘录与分析:

时间:2月17日

场景一:

我们走进福利院的一个活动室,里面的小朋友正在看动画片,我们鼓励我们的孩子去和他们说说话,玩一玩。但很快我们发现,孩子也站在那里看起了动画片,根本没有去关注那些残疾的小朋友。

场景二:

我请这一部分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在福利院里看到了什么?点点说:他们在看动画片,看的是……;秋秋:我也喜欢看,可妈妈不让我看电视。

我又问他们:到福利院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他们很茫然地看着我,有一个小朋友说:没有。

分析:

组织这一次赠书活动的目的是:让这些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小朋友去看一看没有父母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让他们了解到有很多人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希望他们能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激发孩子对弱小人群的同情心,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可从孩子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体会这一活动的意义。

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围绕着他在进行。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会为别人着想,更不要说是主动帮助别人了。

二、目前孩子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富裕,即使是一些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家庭,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

三、这一次赠送活动的主题虽然是用压岁钱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书,但据我们了解大部分书都是由家长出钱买的,而孩子的压岁钱都存入了银行。

于是,我收集了一些福利院小朋友的情况和照片,贴在班上的主题墙里,让小朋友观看、了解,然后在班组织了一次讨论活动。

2月20日

场景三:

我在班上组织小朋友进行讨论,主题就是:为什么这些小朋友要住在福利院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哪里?

一提出主题,小朋友就高高举起了小手。华华说:“他们的爸爸、妈妈没有钱。我爸爸有钱呢,我叫他把钱给他们”丹丹说:“他们生病了,爸爸、妈妈就不要他们了。我生病的时候我妈妈还要我呢。”

分析:

在谈话中,小朋友都表现出对福利院小朋友的同情,有的说要把自己的玩具送给他们;有的说要买好吃的给他们吃。从小朋友稚嫩的话语可以看出,我们的家长对孩子都作出了不方式的教育。那我们的孩子真的懂得了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之情了吗?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有一部分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福利院去亲身体验一下。所以我利用休息日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这一部分家长及小朋友再一次去了福利院。事先我们约好一定要用孩子的压岁钱或零用钱来买一些东西,并让孩子带一些自己喜欢吃的糖果与他们分享。我向福利院的老师了解到他们急需一些生活用品,所以我们一早就约在招商市场门口,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的压岁钱或是零用钱。孩子们用这些钱买了一些毛巾、袜子、脸盆等生活用品,不够的部分家长们也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在去福利院的路上,我们对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去福利院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问一问他们叫什么名字,找一个小朋友做你的好朋友。

时间:2月25日

场景四:

在福利院的儿童活动室里坐着十几个孩子,他们怯怯地看着陌生人的到来,不敢向我们走近。这时,陶陶小朋友从口袋里拿出了他带来的巧克力,送到一个小朋友手里,那个小朋友看了看,小心地伸出手拿走了巧克力。其他的孩子看见了,也纷纷拿出他们准备的糖果,喊道:“快来吃糖,快来吃好吃的糖。”一个、两个小朋友围了过来,怯怯地伸出小手,拿到糖果的孩子都幸福地笑了,我们的孩子也笑了。

场景五:

有一个行动不便的小男孩一个坐在角落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嘴里的糖。瑶瑶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她还没有找到好朋友。这时她悄悄地走到那个小男孩面前,把握着糖的小手伸过去。小男孩笑了,从她手里接过糖,放进了嘴里。这时瑶瑶又悄悄地回到妈妈的身边。

分析:

我的心里感到一丝欣慰。当我再一次问他们:你有什么感想时,孩子们只说了一句话:他们太可怜了。还有的小朋友表示:等我存够了零用钱,我还要来看他们。听了这些话,我开始觉得我们没有白费心思,至少孩子感受到还有很多人生活得比自己不幸,自己的一点点付出就能让他们得到快乐,而他们也开始就了这种给予别人快乐的愿望。作为老师和家长要保护这种美好的愿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这种美好的愿望。

但我不禁又想:孩子们真的懂了吗?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真的能一如既往的帮助别人吗,还是这只是他们一时的感动呢?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的活动并没有结束,理解生活、珍惜生活、关爱别人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一次、两次的活动,我们将会把“理解生活、珍惜生活、关爱别人”的教育作为“好习惯伴我行”的一个主题来进行长期的培养。相信我们的孩子会逐渐懂得生活的真谛,做一个理解生活、珍惜生活、关爱别人的孩子。

幼儿园教师心得:关于区域游戏的一点感悟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关于区域游戏的一点感悟,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这个学期我们每周开展两次区域游戏,在两个多月班级区域游戏的开展中,通过我的观察与思考,对区域游戏有了一点零碎的感悟:

1、区域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区域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区域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选择过程中要注重两点:广泛性和发展性。即同一活动区在设计时,要纵向考虑,注重幼儿在这个区域中全面、持续的发展。同时,区域的内容不是幼儿已经掌握的,要给予幼儿发展的空间,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的操作在某些方面得到提高,获得发展。但是由于平时事情比较繁忙,教师往往考虑更多的是选择比较容易操作的内容,妨碍了幼儿的发展,也违背了区域游戏的宗旨。

2.区域游戏主题的更换。

班级里有5个区角,每次更换区角里的游戏主题时,都是轮着更换的,因为同时更换太多主题,教师来不及指导。在更换的过程中,我们将幼儿已经都掌握的区域内容给替换,这样教师的指导更有效。

3.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

区域选择原则上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但在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能力较强的幼儿去引导较弱的幼儿,充分发挥幼幼互助中的“以强代弱”作用。但在安排上一定要尊重幼儿的选择,不能强求幼儿进入某个区域,妨碍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选择也是有前提,有原则的,要引导每个幼儿每次尽量玩不同的区域,学会更多不同本领。

4.快乐说游戏。

在讲评环节,应该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介绍,并通过同伴互助等形式来解决遇到的困难。讲评的功用不仅在于推进下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是幼儿畅所欲言的舞台。

关于区域游戏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喜欢《案例:给孩子多一点的关心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触摸多一点,拥抱多一点 午睡时,幼儿进厕所大小便,出来提裤子确实让我们很忙很累,我们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提,甚至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忙,经过一次一次地练习,有很多孩子都能自己提起来,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天还是冷,穿得多了提...
    2020-08-12 阅读全文
  • 给小调皮多一点爱 1.给小调皮多一点的关爱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
    2021-11-20 阅读全文
  • 给特殊孩子多一点关注和爱心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心...
    2021-07-21 阅读全文
  • 给小调皮多一点关爱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我...
    2020-10-13 阅读全文
  • 给小调皮多一点的关爱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2021-12-17 阅读全文

午睡时,幼儿进厕所大小便,出来提裤子确实让我们很忙很累,我们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提,甚至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忙,经过一次一次地练习,有很多孩子都能自己提起来,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天还是冷,穿得多了提...

2020-08-12 阅读全文

1.给小调皮多一点的关爱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

2021-11-20 阅读全文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心...

2021-07-21 阅读全文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我...

2020-10-13 阅读全文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2021-12-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