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

发布时间:2021-05-22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案例: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语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理解语言活动的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发展不是让孩子强化大量的词汇,而是让孩子乐意交谈、注意倾听,理解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前的语言活动,我们通常是让孩子听故事,然后通过几个问题让孩子理解内容,最后在进行一个故事的讲述,通过反复的听,强化幼儿的记忆,以此达到理解的目的。我们很少考虑这样的方式孩子喜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孩子是否从心底里真正的理解。《给熊奶奶读信》这个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通过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听一听、再讲一讲、说一说、画一画,让孩子在多种感官、多次参与下进行学习,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比较好,孩子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所应用的方法是:

1、在情景谈话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熊奶奶收到了一封信看看是谁写来的?进行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这个环节,注意力非常集中,都被这封信吸引住了,信一出示,孩子们的眼睛都一下子盯住了信。当我把信打开时,幼儿都非常专注,认真地看。这个环节在看一看的过程中就解决了两个问题:学会了看信封,了解了信的大致内容。

2、在体验中表演故事,教师与幼儿互动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中,我只会提几个问题,让孩子领会其中的思想含义,通过幼儿的回答来完成教学的任务。但这一次活动我是以熊奶奶的角色让小朋友帮忙读信。让幼儿自由地去看一看,读一读。幼儿更具有自主权,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故事的内涵,也发展了孩子的讲述能力。教师参与其中,与幼儿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讲得更有劲,胆量也更大。

3、重视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

本次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幼儿在理解和讲述故事、体验小动物内心所想之后,让孩子知道同一封信,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只要心里想着别人,就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心里老是想着自己,别人自然就不会喜欢你。最后一个环节是活动延伸,放在了区角活动中,利用“教师节”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学小熊把自己心里想对老师说的话用画画的方法给老师写封信。操作兴趣浓厚。

本次活动,环节的安排紧凑,形式也比较多,因此幼儿学习兴趣高,达成目标也比较好。综观活动,都将幼儿推在前台,提问中都处涉及到你怎样,这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尊重孩子的理念。wWw.YJs21.COM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于学生回答不太理想时,我的课堂应变能力及灵活性还不够。孩子的语言讲述能力还不够等等。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我在观察中学会了许多


实录:

自主游戏的结束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把玩具物归原处。杰杰.煊煊和媛媛三人一起搬走大型积木。由于大型积木又大又高,他们三人各施其能,有的搬得又快又多,有的搬得又少又累。

杰杰是个急性子,拿了积木就走,而且每次只拿一块,来来回回跑了十几圈,也只不过搬了十几块积木而已,跑得气喘吁吁。最后,她坐在一边歇歇,不搬了。

煊煊个子高,一块一块地把大型积木叠起来,叠得有八块这么高,眼看就要倒了,他这才住手不叠了。可是得把这叠积木搬过去呀,总不能放在这儿算了。于是他用力推,但是他推在上部,下部没站稳,“哗-”地一下,刚才那叠高高的积木全倒了,他傻了眼。

媛媛搬积木的方法与他们不同,三块大型积木叠起来,捧好就走,再来叠三块,再搬回去,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四次,她就把积木全搬走了。

思考:

从搬积木的方法与结果上可以看出:这三个孩子的经验基础与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从孩子们的动作表现中,我也了解了他们不同的学习特点及个性。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与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地去观察幼儿,关心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协助他们的发展,并以审视的眼光来判断他们所谓的无意义的行为和反应。

作为教师,只有在观察中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个性、气质,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他们的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以最需要、最合适的教育,才能是他们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教师的参与不可少


中班的孩子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我找来绿豆和芸豆来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在把绿豆、芸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棕色的椭圆形表示芸豆,在绿豆和芸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松松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松松,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明明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则把他们的话记录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下面,帮助其表达得更清楚。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芸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案例: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这是我们小二班探究性主题活动——《球宝宝》中的一个真实活动的记录。

虽然“六一节”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干扰了主题开展的进程,但小朋友对《球宝宝》还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玩滚珠画《夏季的服饰》后,他们开始将兴趣转向于探究球的滚动。6月2日这一天,小朋友又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球宝宝”,带着探索的欲望,到户外的平地、草地、鹅卵石路上快乐地玩起了“球宝宝”,他们有的用手推,有的用手拨,有的用脚踢……充分体验着滚球的乐趣。突然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地将球被踢进了沙池里,正当他们跃跃欲试地想走进沙池里去捡球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马上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何不利用这一“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为小朋友提供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平台呢?于是我阻止他们的脚步,转而用带有挑战性的口吻问小朋友:“如果人不走进沙池里,怎样才能将球救出来呢?看看谁能想去好办法来呢?”听我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眼睛里马上闪耀出思索的光芒,于是,一场热火朝天的救“球”行动就展开了,我作为“小朋友‘救球’行动”的现场观察者,用照片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现将其整理成文字资料,并对小朋友的每一尝试的行动的背后(幼儿在此行动中所蕴涵的学习)进行阐释。

■思琦在沙池旁边找来了一根小木棍,尝试着钩她的皮球,可是棍子不够长,钩不着。而旁边的振华也使劲地伸长身体,试图想抓住篮球,但还差一大截呢!(“找来木棍以及伸长身体”这一办法,反映了小朋友在运用已有的经验在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

■振华观察了一下沙池的情况,说:“到那边,那边的球比较近。”他们走到沙池的另一边,勾着了靠近沙池边的一个黄色的波波球,“波波球救出来啦!”他们为自己的成功欢呼雀跃(寻找最佳位置,先解决“容易的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先易后难”的策略),这时听到泳淇高兴地大喊:“我来了,我来了!”原来他跑到活动室用塑料积塑拼来了一根前端带勾的救球工具,看来他的想法不错,想用这个勾勾出球(制作一个“有带勾”工具,足以看得出泳淇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技巧,确实比他人高出一筹,经验似乎比较丰富)。

■“先救我的大篮球。”泳淇用救球工具尝试勾篮球,他的行动引来了其他孩子的观望,他们紧张地为他加油、鼓劲。可是大篮球太重了,使得救球工具接连几次脱节,而篮球还是纹丝不动(蛮以为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难题,但“篮球太重了”,新的问题的产生,促使小朋友再次动脑筋去思考)。

■旁边的弘毅提醒他“这个太重了,勾不动,试试那个小皮球。”(弘毅看似是位旁观者,而其实他也是“救球行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也在积极地动脑筋地思索着,并将自己的建议及时地“告诉”泳淇,可以看得出他的“临场”观察还是非常仔细的。)于是泳淇接受他的建议,开始尝试着勾篮球旁边的小皮球,尝试中他发现用拨的方法能够使球滚过来,最后他把球拨到了沙池边,大家争先恐后地将球“捞”上来(幼儿在每次的“救球尝试”,其实就是其将自己的“假设”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看着泳淇汗流浃背的样子,嘉钏自告奋勇地说:“轮到我来了!”他替换下泳淇,勇担起救“球”的任务,他也是用拨球的方法救出了一个紫色的波波球(很显然的,嘉钏小朋友在观察泳淇小朋友的“救球”过程中,也学到了“救球”的诀窍,轻

而易举地将球“救”了出来,这也许是幼儿间的“观察学习”或“间接学习”吧)。

■嘉钏拿着波波球走到一旁玩去了。妍烨接过救球工具,右手扶着沙池围栏,用左手试图将大篮球拨到沙池边,可是力气不够,篮球只是晃悠了一下,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围观的孩子认为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纷纷表示“我来帮助你。”汉彬、陈艺伸出援助之手,想同心协力将这个篮球拨到沙池旁。当篮球快拨到沙池边时,拿着木棍一直站在沙池旁观望的鸿琳伸出了木棍,在救球工具和木棍的共同配合下,最后篮球成功地被“救”出来了,“成功啦!成功啦!”大家欢呼雀跃(在幼儿有效合作的过程中,幼儿除了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重要性外,是否也在无形中感知着“外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呢?!)。

■“耶!”最后一个皮球也成功救出来了,大家松了一口气,孩子们边喘着气边向我报告“老师,我们成功了,球都被救出来了。”是啊,这次救球行动还真是费了他们不少劲。我赞许地点点头,夸他们真能干(可以看得出:在问题的圆满解决后,幼儿除了有一种按奈不住的高兴外,更有一种如获重释之感,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样的行动”,不管是从“活动的坚持性”,或是“活动操作的难度”,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在幼儿“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挑战”,是最能促进其更大程度上的“发展”)。

在我们凯旋而归的路上,泳淇和黄鑫一同抬着工具,边走边议论:“这根工具要收起来,可以用来救球。”看到工具上的沙,泳淇忍不住想把它拍打干净,一使劲,工具给拍断了,黄鑫说:“这个工具都是沙,我们还是把它洗干净,再收起来吧!”于是他们一人拿一截,边说笑边跑开了……

我为当时的“我”有如此“灵机一动”的处理而庆幸,如果当时的“我”没有敏锐地意识到这其实是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的一次好机会,而是“习以为常”地让它而过,那么,幼儿如此生动的“可以看得见的学习”怎能出现呢?幼儿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幼儿的发展就在平日的活动中,教育的契机就在寻常的时刻中。

从这一案例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除了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心理环境)外,还应注重设置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认知情境,就如建构主义者所强调的“学习的情境性”,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使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还要多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有力的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学会观察,捕捉教育契机,及时调整计划,创设认知情境,尊重孩子的想法,当这种情景对孩子们的认知构成挑战,是他们能通过“跳一跳,够得着”时,他们便会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运用工具不断实践、验证,勇于面对失败,最后获得成功的经验,这次经验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迁移到处理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事件。有些孩子作为旁观者,通过观察行动者的现场经验性操作,间接获取了一定的经验,从而“无师自通”。同时在活动中孩子的合作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人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他们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会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孩子们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这些都是孩子们一种过程性学习,我们要支持孩子的这种学习、鼓励他们大胆探索,适时地推动他们的发展。

案例:让孩子们在自然角中获得更多的发现


情景一:早晨户外活动的时候,杨凌峰小朋友从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大蜗牛,于是建议把蜗牛抓回去,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蜗牛一到班级来做客,吸引了全班小朋友的目光。做完早操上来,小朋友都往自然角里钻,迟迟不肯离开,怎么也舍不得去洗手吃点心。蜗牛一下子成了小朋友们的焦点,大伙在那七嘴八舌地议论起这个小客人来。杨凌峰说:“这只蜗牛好大啊,你看他的壳是咖啡色的,一圈一圈的。”陈斐:“快看,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线!”王亮凯:“蜗牛的壳好重哦,害他爬的那么慢。”刘鸿鑫:“你们看,蜗牛越爬越高了,顺着叶子爬到屋顶了!”……课后,小朋友第一时间又跑到了自然角去,这时,小朋友惊奇的发现蜗牛产下了一只小宝宝,小朋友们更是兴奋了,提出了许多问题:蜗牛妈妈是怎么生宝宝的,从哪里生下来?宝宝生下来吃些什么?哎呀,蜗牛妈妈怎么死了?……

情景二:第二天,一位小朋友跑来跟我报告:“老师,自然角又来了一位小客人,是大一班小朋友带来的螳螂,装在瓶子里呢。”听到了小朋友的报告,立刻走过去,发现螳螂的身边早已经围着一群好奇的宝宝。他们又在观察这可爱的小动物,陈文涛还模仿起《3edu》里的螳螂跳起“大刀舞”。一到下课,小朋友更是按耐不住兴奋,第一时间往自然角跑,平时遭受冷落的自然角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教师的体会:自然角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区之一,以往我们总是常常在这里摆花养鱼。然而孩子们很少“光顾”,即使停留一下,也很短暂;孩子们的活动也就是给植物浇水;给鱼喂食、换水。还记得上学期,自然角来了三位小客人——巴西龟、春蚕和金鱼,这三位小客人受到了小朋友的热情款待。我们为小朋友设计了“**到我家做客”的观察记录表格,小朋友们都能很认真地对待,为了能让乌龟宝宝活的更好,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找资料,寻找巴西龟的饲养方法,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小朋友还为蚕宝宝、金鱼宝宝取名字,小心照料,仔细观察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一到自选活动的时间小朋友都往自然角里钻,放学也争着要把小动物带回家照料。自然角成了小朋友充分发挥爱心,接受情感教育的桥梁,成了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发展观察能力的纽带。孩子们在与动植物的接触中探究和发现,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建构知识,从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不仅如此,孩子们在亲身经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了科学思维的品质,学会了学习。这一学期,由于工作的疏忽,忽略了自然角赋予的重要的教育意义。结合《3edu》的主题,开学的第一周我们请孩子采来了许多野花野草,经过孩子和家长以及老师的共同装饰摆放在自然角中,但是只吸引了孩子短暂的目光,随着花草的凋谢,孩子们观看的热情也随之熄灭了。自从孩子把蜗牛和螳螂请进了班级的自然角后,我发现孩子更感兴趣的是活生生的小动物。一切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下周起将调整自然角的内容,和孩子们一起商讨自然角的布置方案,一起动手将自然角布置起来,延续上学期较好的做法,通过表格记录等形式,进一步调动起孩子们观察的积极性,使自然角更加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出自然角的教育作用,让孩子在自然角中获得更多的发现,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和智慧发现自然界的奥秘,目睹自然界的奇妙,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今后,将不断提醒自己要用科学的理念、创造的热情和智慧来重新审视和重建小小的自然角。通过极力孩子探究动植物,萌发他们对自然、对科学的敬畏和尊重,萌发他们对自然、对科学的崇尚和追求。

案例:让科学在大自然中顺利体现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孩子们的眼中是新奇的,是充满疑问的。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成人难以琢磨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认真的释疑者和快乐的共享者。怎么样才能让科学探索渗透在幼儿的生活实践中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目的性的设疑,允许幼儿有希奇古怪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加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如有一次在散步时,吴莹小朋友发现了一大群蚂蚁,其余的幼儿也“呼啦”一下全围了上去,并纷纷开始议论,有的说蚂蚁在这里找粮食呢?有的说蚂蚁在游戏呢?有的说蚂蚁在开会呢?听了这些疑问,我没有斥责他们,要求他们马上安静下来,只是在一旁说“是呀,小蚂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聚集到这里来呢?大家一起来想一想。”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又都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这时孩子们已初步开始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并增添了对周围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于是我进一步向他们解释,蚂蚁为什么会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孩子们听后恍然大悟,佩服蚂蚁还有预知天气的本领。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指明方向,让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并积极进行探索。如让幼儿区分生熟鸡蛋,我在玩之前先提出要求,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玩,指明方向,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那个是生的,那个是熟的,幼儿一开始没有付诸于操作,瞎猜。当他们了解了操作的重要性时,纷纷开始自觉地操作起来,开始动脑操作,并及时做好记录,这样幼儿有了明确的要求,,收获就更多了。

三、教师要对幼儿探索的结果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每次的探索活动结束,不管幼儿探索的结果对错与否,作为教师应及时激励

幼儿。有一次大部分幼儿发现树上的黄叶掉了下来,他们就会问树叶怎么会掉下来,而且掉下来的叶子中黄叶比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表扬了这些提问的孩子,并鼓励他们自己回去种植小植物进行观察,幼儿听到老师的表扬,都表示回去仔细观察。经过一段时间我都把这事淡忘了,但还有幼儿提及此事,并向我汇报观察结果,可见幼儿对这次活动探索的兴趣有增无减进一步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所以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的一本带有问号的书,如果教师要想把问号变成句号,只有多观察、多倾听、多思考才能明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

幼师资料《案例: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最近我们班开展的等分活动是如火如荼啊,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还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动中,我们无时无刻地都在让孩子认识等分...
    2020-06-24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最近,xx小朋友不愿意去上幼儿园,于是我就把工作辞了,提前给xx小朋友放了暑假,可是,小丫头一个人在家确实不好玩,总是缠着我要我跟她玩,于是,我每天除了干家务基本就是陪着她玩了,但是...
    2020-10-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在游戏区角活动中学习 最近我们班开展的等分活动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还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动中,我们无时无刻地都在让孩子认识等分。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图形的基本特征他们都已经了解了。于是,我们结合我们...
    2021-06-09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习的知识更多,然而让孩子学习不一定要看书,写作业,上辅导课,玩游戏也是可以让孩子学到东西的。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游戏适合宝宝玩?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学到知...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在失败中学习 晨晨是个内向的孩子,在废旧奶制品包装盒制作活动中,她认真地制作着,但是在作品展示时却不见她的成果。其他的孩子都高兴地和同伴互相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她低着头不语,一脸的懊恼和失望……她的作品呢?这是怎么回...
    2021-01-04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最近我们班开展的等分活动是如火如荼啊,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还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动中,我们无时无刻地都在让孩子认识等分...

2020-06-24 阅读全文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最近,xx小朋友不愿意去上幼儿园,于是我就把工作辞了,提前给xx小朋友放了暑假,可是,小丫头一个人在家确实不好玩,总是缠着我要我跟她玩,于是,我每天除了干家务基本就是陪着她玩了,但是...

2020-10-28 阅读全文

最近我们班开展的等分活动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还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动中,我们无时无刻地都在让孩子认识等分。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图形的基本特征他们都已经了解了。于是,我们结合我们...

2021-06-09 阅读全文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习的知识更多,然而让孩子学习不一定要看书,写作业,上辅导课,玩游戏也是可以让孩子学到东西的。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游戏适合宝宝玩?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学到知...

2019-12-16 阅读全文

晨晨是个内向的孩子,在废旧奶制品包装盒制作活动中,她认真地制作着,但是在作品展示时却不见她的成果。其他的孩子都高兴地和同伴互相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她低着头不语,一脸的懊恼和失望……她的作品呢?这是怎么回...

2021-01-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