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做事很粗心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5-11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1、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2、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3、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如果做数学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有的孩子喜欢对同一题给出多种算法的乐趣,这其实也可以帮忙检查出一些错误。

4、粗心,因为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很多同学痛心不已,感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分析试卷后得出结论:又是粗心惹的祸!而且粗心这个坏毛病“貌似”由来已久,总也改不掉。

几个数学小技巧,改掉粗心的坏习惯

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WWw.yjS21.com

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做题总粗心怎么办


如何应对孩子做题粗心

粗心几乎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通病,为此,家长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电视,结果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如果家长把督促孩子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玩”,可能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因此,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方法是:化时为量,即把“再做30分钟”,改为“再做5道题”。

为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

当孩子因粗心而做错作业时,不妨让孩子在错题集中把错误记录下来,同他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找出规律。这对孩子认识粗心大意的危害,提高改正缺点的自觉性很有好处。

要避免做作业疲劳。

许多孩子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其实这是疲劳所致。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及时提醒孩子作业中间注意休息,不可时间太长。

用目标激励孩子上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减少“×”的近期目标,并辅以奖励措施。如:本周或今天作业本上有五个“×”,下周或明天减少一个“×”,直至消灭“×”。每到一个目标就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种用目标来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也能帮助孩子逐步乃至最终消灭因粗心造成的错误,从而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孩子做事很磨蹭怎么办


孩子“磨蹭”的真相

其实,对孩子来说,根本就没有“磨蹭”这一概念,这个词属于成年人。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好奇。

孩子天生就是个好奇宝宝,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看到那些有趣的事物时,就会慢下来去一探究竟。

但是这一切在时间观念很强、好奇心很弱的大人看来,那就是磨蹭。所以想要治好宝宝的磨蹭,父母得学会认同和接纳孩子,所有的磨蹭不过是因为孩子还太小。

对时间没概念

在孩子10岁以前,对时间是没有什么具体概念的。他们既不知道10分钟是多久,也不知道早上8点和9点有什么不一样。

对时间没概念,自然做什么事情也就不着急了。

注意力易分散

宝宝的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越小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1岁的宝宝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3-5分钟,所以宝宝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是很正常的。

做事没目的性

孩子的世界是任性的,做什么事都全凭自己一时兴起,完全没有任何的目的性,所以你怎么能够指望孩子一心一意地去完成任务呢?

能力不足

宝宝做事磨蹭,有时候是跟大人的要求过高有关。明明只有2岁,走路尚且困难,可是父母着急赶时间,一直催着孩子快走,但宝宝的小短腿真的做不到呀!

在父母的世界很容易的事,可是对宝宝来说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TA需要多一些时间决定怎样响应一些情境、学习怎样处理事情。

产生依赖

如果家人经常帮宝宝代劳一些事情,就容易让宝宝养成依赖的习惯,久而久之宝宝自己动手的能力就会慢慢退化,所以宝宝虽然长大了但仍然能力不足,所以做事还是磨蹭。

如何改善宝宝磨蹭的情况?

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既然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我们在平日里就需要跟孩子灌输这种观念,让孩子对时间产生具体的概念。

与其一遍一遍催孩子快点,不如告诉孩子距离出门的时间还有XX分钟,让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具体化。

帮孩子提升自我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动作慢,家长千万要有耐心,静静等待就好,因为这时候越催孩子越急,越容易做不好!

但如果是孩子能力不及造成的磨蹭,那父母就要适时地对孩子伸出援手,指导孩子找到解决的办法。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磨蹭而指责孩子,容易让孩子养成宁愿硬撑也不愿发问、拖拖拉拉的习惯。

创造合适的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是容易分散的,所以家长想要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还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例如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最好把玩具拿走,让孩子能把心思尽量放在作业这件事上。

鼓励才是王道

鼓励是孩子勇往直前的加油站,所以家长应该时常鼓励孩子,成为TA的忠实支持者。就算失败,有了家人的鼓励孩子也愿意重新尝试,继续前行!

小孩做事很慢,怎么办


放松点儿,孩子磨蹭有理

案例中佳佳妈妈的焦虑和做法在很多家长那里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天性”就容易磨蹭的孩子,特定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以符合成人期待的节奏运行自己的生活。

●先天神经类型使然

如果孩子从出生那天开始,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即使有强烈的诱因吸引都快不起来,就可以考虑孩子可能天生就是相对安静缓慢的气质类型。由于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宽容,不要对孩子改变的期望值过高。

●动作技能不熟练所致

幼小的孩子,由于动作技能还没有发展充分,分配注意的能力自然不会很自如,这决定了他们做事不可能像大人一样“三下五除二”地熟练搞定,“慢”是很正常的现象。

●对需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孩子做事的动力,往往受直接兴趣的主导。如果孩子对当前的事情不感兴趣,或者对做完这件事之后的事情不感兴趣,却又必须去做的时候,就很容易用磨蹭的办法来拖延时间。如果孩子不是做所有的事情都磨蹭,仅仅是做一部分事情磨蹭,就可以考虑这个原因。

●没有时间观念

不磨蹭的节奏需要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已经具备一定的时间观念,遗憾的是,时间观念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并不是容易具备的能力。一来学龄前的孩子连钟表都很难认识,让他们建立时间观念尚有点期待过高。二来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游戏是其主要的发展活动,还无须面对强制性的“工作任务”,尚没有机会从生活经历中体验时间的重要性。

父母“拼命催”,后患无穷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磨蹭,就有点儿不耐烦,再加上磨蹭往往带来做事低效、迟到等不那么受人欢迎的结果,因此,就很容易频繁催促孩子,有时候甚至从早催到晚。殊不知,经常频繁地催促孩子,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1.让孩子难以做自己

如果孩子天生是动作相对迟缓的气质类型,家长却无视这个现状,动辄就催促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为这样的话,孩子就没有机会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而是被迫成为妈妈要求的样子,长期这样违反“天性”的生活,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多美妙的体验。

2.干扰了孩子内在发展节奏

磨蹭在孩子那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特定的年龄决定他们只能以这样的节奏去做事,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这个发展现实,非要求他跟着大人的节奏来,那么孩子正常的发展节奏就受到了干扰,不利于他们从容、按部就班地展开身心发展历程和应有的生命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难体验到被全然接纳的感觉,这对亲子关系的密切与巩固,有害无益。

3.弱化孩子对自己的责任

孩子被催促得久了,往往就会慢慢习惯被妈妈主宰节奏的生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的事情是无须自己负责的,反正总有妈妈操心提醒他,给他设定做事的节奏。一旦获得了这样的意识,孩子就很难再去主动规划自己的生活,亦懒得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自行调节生活节奏,进而妨碍他独立自主习惯的养成。

4.剥夺孩子选择生命体验方式的机会

幼小的孩子,自有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如果磨蹭的生活让他们更快乐,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未必成人认同的生活节奏就是对的,当下的快节奏生活已经催生了许多现代文明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总是走在时间前面的A型人格并不比悠闲自在的B型人格更优越,相反,B型人格对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来说或许更胜一筹。如果家长看不到这一点,把自己对生活节奏的偏好强加在孩子身上,无异于剥夺孩子选择生命体验方式的机会。

接纳磨蹭,尊重孩子的节奏

面对磨蹭的孩子,家长如何做出反应,才能既尊重孩子的天性,又不会让“磨蹭”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呢?

●家长自身要清除对磨蹭的恐惧。

家长在看到孩子磨蹭就来气的时候,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难以接受的,到底是孩子磨蹭真的带来了很不好的后果,还是磨蹭这件事本身,如果总是孩子磨蹭这个行为本身,家长就需要排查一下,是否自己或者配偶身上也有类似的行为,因为难以接纳自己或配偶的这个“缺点”,就对孩子的类似行为过分敏感、如临大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最需要做的,就不是如何终止孩子的磨蹭行为,而是清除自己内心对磨蹭的恐惧,因为孩子的磨蹭未必是应该被干预的,而是家长内心恐惧的投射扩大了问题。

●允许孩子磨蹭行为的存在。

家长虽然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没有权利把自己认同的生活节奏强加在孩子身上,慢节奏的生活也是一种选择,未必就比快节奏的生活卑微。生命的意义不是用做了多少事情这个结果定义的,生命的过程自有它的价值。只要孩子的磨蹭没有妨碍到他人,允许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生命过程,是对他们作为独立个体最基本的尊重。

●尝试用游戏的方式来改变。

即使孩子的磨蹭行为真的经常误事,家长在引导孩子调节做事节奏的时候,也不能硬碰硬,因为孩子磨蹭的背后,很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时间观念还没有充分发展,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问题了,可以尝试游戏的方法,比如,在做有趣的比赛游戏、手工、简单的家务时,用比赛的方式激励他提高做事的速度,如果他胜出,就趁机表扬他的快速麻利,如果他失败了,就在帮他分析原因时指出是因为他动作太慢了。这样的游戏做得多了,孩子就可能渐渐体验到速度的价值,进而增强改变自己的愿望。

孩子,你慢慢来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 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小孩做事很拖拉怎么办


难题症结与分析

①孩子做事不会抓紧时间,已经形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其实坏习惯都是从不注意的小事开始的。如果家长认为做事慢,爱拖拉不是什么大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当今社会,发展这么快,如果孩子不能养成做事麻利、抓紧时间的好习惯,就会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最终被淘汰。

②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像这样的孩子不太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说是听之任之。如果家长和老师都是表面的教育和批评很难真的打动孩子内心,而且还会起到副作用。孩子本身性格的特点,也决定他的态度。往往性格内向的孩子大多做事都比较缓慢,不着急不上火,做事稳当细致。所以让这样的孩子快起来,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慢慢培养。

③孩子不认为做事拖拉是个非常不好的毛病,要想让这样的孩子解决自身的缺点,就要从他的内心入手,让他从心里认识到做事拖拉是个不好的习惯,他才能主动、自觉地改正。

破解方案

①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磨磨蹭蹭做事是一种要不得的坏习惯。家长、老师都可以用一些实例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生活中要抓紧时间做事。例如:考试时,即使你会做题,但是动作慢也会做不完而考不出好成绩。

②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还可以使用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孩子一味地拖拉,并没有什么事情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危害,那就用事实来教育他。

③制订时间作息表帮助孩子提高做事的速度。尝试用速度测定法,让孩子感受“我可以快”。帮孩子记录一个单位时间里(例如10 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试题。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要用多长时间。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能够这样快完成作业的。如果有进步的话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快得值得”。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④激励孩子积极主动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打篮球、羽毛球等,增强孩子手脚的协调能力、配合能力,并在活动中提高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做事的速度。

⑤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监控和督促孩子完成。例如规定晚上做作业的时间最迟只能到9点,过了9点没做完也必须停止。9点半必须睡觉。当然这比较适合低年级孩子,中高年级的标准可以适当调整。这样的做法,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收到成效。

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的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粗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读能力差,错别字多,作文偏题等。

这都是粗心的表现。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目前孩子的学习状态来看,粗心都是应该纠正的。

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贪玩等

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家长的认知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孩子学习主观上不认真。

其实,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他学习不努力,而是他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孩子的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影响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这部分孩子说他们粗心,他们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没达到。

误区二、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不可分,那些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粗心。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点时,帮着洗碗。

误区三、家长任意的惩罚孩子。

比如:抄十遍书每天作50道口算题(不可取)等,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达。

其实,孩子学习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刚上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雄心勃勃地要争第一,可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某些不同,在这些学习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孩子再努力,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误解他,认为他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上,学习不认真,不专心等。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使孩子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学习的信心,虽然看他坐在桌子旁学习,其实心早就飞了。

(一)对孩子要鼓励,有进步时就表扬,让他看到希望,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调动起他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我比较喜欢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心灵充满阳光。在学习上,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给孩子选择优秀的学习资料,比如特级教师主编的《新华学习报纸书》,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和孩子出门时,看见什么说什么,譬如,让他口头描述超市,新华书店,或者看图说话,培养他的口头表到能力。

在生活上,我觉得家长要早一点放手。现在的家长,嘴里说自己孩子依赖性强,其实是大人们在潜意识里离不开孩子。他们过分的保护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过问,常常令孩子们的反感。他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让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差,而令大人们反感。常听人说,“有个能干的妈妈,就一定有个笨女儿“,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长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对孩子的依赖,不能认为不照顾孩子,孩子就会受罪,就不幸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做一些家务事。不要什么事都是家长大包大揽。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他小的时候受到一点挫折,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明天就会独立成长。孩子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竞争的社会,家长放手越早,孩子成熟越早。

(三)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一再地说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真的认为自己粗心。相反,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细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种自己“细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识薄弱,很在意周围的眼光,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优点上。纠正粗心,养成细心的习惯,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帮助孩子克服粗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上小学的阶段,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如:活动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相关推荐

  • 孩子做题总粗心怎么办 如何应对孩子做题粗心 粗心几乎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通病,为此,家长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电视,结果孩子在做作业...
    2021-05-21 阅读全文
  • 孩子做事很磨蹭怎么办 孩子“磨蹭”的真相 其实,对孩子来说,根本就没有“磨蹭”这一概念,这个词属于成年人。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好奇。 孩子天生就是个好奇宝宝,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看到那些有趣的事物时,就...
    2021-05-18 阅读全文
  • 小孩做事很慢,怎么办 放松点儿,孩子磨蹭有理 案例中佳佳妈妈的焦虑和做法在很多家长那里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天性”就容易磨蹭的孩子,特定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以符合成人期待的节奏运行自己的生活。...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小孩做事很拖拉怎么办 难题症结与分析 ①孩子做事不会抓紧时间,已经形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其实坏习惯都是从不注意的小事开始的。如果家长认为做事慢,爱拖拉不是什么大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当今社会,发展这么快,如果孩子不能养成做...
    2021-05-17 阅读全文
  • 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的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粗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
    2020-12-28 阅读全文

如何应对孩子做题粗心 粗心几乎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通病,为此,家长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电视,结果孩子在做作业...

2021-05-21 阅读全文

孩子“磨蹭”的真相 其实,对孩子来说,根本就没有“磨蹭”这一概念,这个词属于成年人。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好奇。 孩子天生就是个好奇宝宝,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看到那些有趣的事物时,就...

2021-05-18 阅读全文

放松点儿,孩子磨蹭有理 案例中佳佳妈妈的焦虑和做法在很多家长那里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天性”就容易磨蹭的孩子,特定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以符合成人期待的节奏运行自己的生活。...

2021-05-15 阅读全文

难题症结与分析 ①孩子做事不会抓紧时间,已经形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其实坏习惯都是从不注意的小事开始的。如果家长认为做事慢,爱拖拉不是什么大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当今社会,发展这么快,如果孩子不能养成做...

2021-05-17 阅读全文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的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粗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

2020-12-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