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21-05-05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家长在用具体的物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应该提出要求,要求其通过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而不能只满足他们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特点。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常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家长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巧妙的引导,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的。

要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利用孩子所接触的各种事物,练习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小动物时,不是罗列一大堆动物的名字,让孩子知道动物的名称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分析,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孩子看到小鸡时,会对小鸡的外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毛茸茸的,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小鸡的身体特征如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和细长的腿脚,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小鸡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还可对小鸡和小鸭等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抽象和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了动物的一些本质特征,头脑中就不是杂乱的、无序的动物名称,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家长应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具体事物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各种材料、通过孩子直接的操作和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如在数数教育中,通过点数实物,孩子开始真正理解数的含义,而只是口头上会数数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理解数。单纯的说教和书面知识的学习,因孩子的理解有限,所以学习效果一般不好。

利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现场教学,看到树木就让孩子观察树的叶子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枝的疏密程度,明白太阳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让孩子比较它与别的树的区别,明白不同种类的树木对阳光湿度的要求,对气候的选择,等等,再讲树的分类,用笔画出树的形象,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种树的样子。所有这些都是在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你只要耐心引导启发,让你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能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动脑动手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贝爸:昨天发布了“教会孩子逻辑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是“学会合作”,只有“学会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好奇与较真生下的孩子叫"逻辑思维",理解力和兴趣决定这个孩子能长多大!那么很多的家长会问了,我家孩子不喜欢理工科是否就不好培养逻辑思维了?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必要非要求孩子只读偏理的书籍,而应该读的杂一些,下面分享的文章中很多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小时候非常爱读文学书籍而不喜欢理科的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从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的习惯习得了非同寻常的思维能力,也就是俗称的“得方法”。因此孩子阅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关注的。

理工科学生更善于逻辑思维吗?

2009年起,上海交大管理专业正式停招本科生,转为从全校大三工科、理科专业学生中选拔读研究生。对此,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解释说,有理工背景、逻辑思维强的毕业生更受企业欢迎。很明显,王院长及很多企业都认为理工科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在中国,这种认识很普遍,很多人都认为文科用的多是形象思维,理科用的才是抽象逻辑思维。果真如此吗?

前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1897-1969)被称为“文学天才,数学白痴”,考大学时数学考了零分,却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绝对不差。很多著名的学者数学都不好,或者没受过现代数学的训练,但逻辑思维能力却强于多数人。这说明,一个人即使缺乏数学等理科的训练,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他的逻辑能力仍然可以很强。

有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没有经过理工科的训练,他们照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甚至,钱伟长中学时一直学文科,理工科很差,上了大学才改学物理,结果成了大物理学家。

可见,理科更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这种观念只在中国流行,没有哪一本心理学著作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也没有什么切实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形成理科生善于逻辑思维、文科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识?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一些人误认为文科只是文学艺术,如诗歌、小说、绘画,那确实需要形象思维。但这只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极小一部分,很多人文社会学科如哲学、逻辑学、法学、经济学都需要强大的抽象能力与逻辑思辨能力。

要说形象,我看理工科的形象更多,因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界的或人造的物质,甚至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在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眼前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所有的实验都要求眼见为实,都是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的,即使肉眼看不到,也要用仪器观测到。而许多人文社会学科面对的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是人的不可捉摸的精神世界以及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社会现象。所以,文科更需要抽象逻辑思维。

数字和文字,本身都是抽象符号,数字本身就是文字的一种。汉字虽然是从象形字发展而来,但是汉字中的象形字已经极少,并且变形极大,早就不再象其所代表的事物了,汉字同样是抽象符号。至于西方语言的字母文字,则更是抽象的。所以,不能说整天接触数字,他的思维就会抽象。

第二,一些人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当文、理两种背景的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把思维的差别归结于文理的差别,但实际上,这种差别在文科生之间、理科生之间都同样存在。试想,如果高中不分文理科,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同样会存在,但人们不会想到把这种差异归结于文理科的不同。

第三,很多人把男女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别等同于理科生与文科生之间的差别,当然是不准确的。很多理科男生谈到文科生的思维方式时,实际上是拿文科女生做例子的;同样,很多文科女生谈理科生的思维式,也是拿理科男生做例子的。他们所谈的思维差别实际上是男女之间的差别,而不是理科生与文科生的差别。

更荒谬的是,人们在谈论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时,拿出的证据却都是文科类型的问题,比如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政府政策的讨论等等,这些问题本来就是文科研究的东西,文科生天天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难道他们的理解与看法还不如理科生?这是很荒唐的。如果说文科生做数学题不如理科生,这很正常;但如果说文科生连解决人文社会学科的问题都普遍不如理科生,无疑是荒谬的。

人本身就很复杂,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并不比对自然的认识更清楚。这些都使得很多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全面深刻地分析社会问题和分析数学难题一样困难重重。这种困难表现在,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比如哲学上,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不同的认识;史学上,人们对相同的事件或人物却有着不同的评价;文艺学上,对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众说纷纭,甚至观点完全相反。

所以,中国人所谓“学理科的人更聪明,逻辑思维能力更强”的观念是毫无道理的,更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当然,这种观念发生在中国人身上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人由于文科学生挣钱少、对文科的性质认识不清、文科的教材及教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人们不愿意学文科,聪明的学生就不会选择文科。勿庸讳言,就中国来说,学理科的聪明人多是有道理的。但在发达国家,就不是这样了。经济学家郎咸平说:中国的一流人才,基本上是念理工科,像我都是当初比较差的,才去念商科、经济,我在高中的时候,我如果稍微聪明一点的话,我也去念理工科去了,因为我的父母告诉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们有没有想到,这句话就是错的,胡说八道。你们想到的几乎都是错的,我跟你讲,为什么中国人到美国去,和美国人竞争,你这么优秀呢?我可以跟你讲,因为中国的一流人才是念理工科的,而美国的一流人才是不念理工科的,念什么?法,商,医,他们是三流人才才去念理工科,……

郎咸平在这篇演讲中国还谈到,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只是解题高手,而不是有创造力的人才。笔者对此深表同意,中国把很多聪明的孩子都培养成了理工科的解题高手,却很难培养出思辨力和创造力都比较强的人才。虽然我们是最聪明的人学理工科,美国是三流人才才去念理工科,但是我们的科技水平仍然比人家差一大截,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太差了,把许多天才都培养成了庸才;而美国正好相反,把庸才培养成了人才。

我想,这正是中国教育轻视文科的结果,他们错误的认为文科不需要高智商。没有认识到文科在培养人的思辨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再聪明的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充分地文科课程的训练,他的思维能力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即使他学的是理工科,由于受思辨能力不强的限制,也很难取得出色的成就。这一点,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有认识,但是这个认识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学校里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感性思维”是心理学中不存在的概念,是部分中国人编造出来的模糊语言。所谓文科生是“感性思维”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在心理学中,只有“感性认识”这个概念,与“理性认识”相对应,指的是人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对事物一些个别特征与表面特征的认识,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而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心理学中,“感性”一词与感情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两个概念。而在中国人的日常话语中,感性成了另一个概念,指的是重感情的、情绪化的言行方式。所谓“感性思维”的说法是混淆了“感性认识”与“感情”这两个毫无关系的概念。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感性思维”这个概念,这正是一些思辨能力极低的中国人杜撰出来的。这正说明了很多中国人不善于辨析概念的缺点,中国人的很多概念都是糊里糊涂,很不精确。

文科只需要背诵吗?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人文社会学科似乎是只需要背诵知识点的学科,只要记忆力好,就能学好文科。在高中分科时,很多人不愿意学文科,除了将来不好找工作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文科需要背诵很多的东西,学起来枯燥乏味。对于许多男孩子来说,文科是无聊的东西,他们没有兴趣。而女孩子相对更有耐心,更刻苦,更认真,不象男孩子那么惧怕背诵,再加上女性在学习理科时有点先天的劣势,选学文科的学生中女孩子占了多数。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能学好理科是聪明的表现,而学好文科则不过是死记硬背的结果。

有位学理科的男生,在谈到高中时学文科课程时说:“对于理科生而言,上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从抽象的公式、实验中解脱出来,放松一下。因为理科生学习文科是比较简单的。”这种认识非常常见,许多理科生都认为文科课程是些简单的、虚幻的、无用的东西。甚至还有一些人说什么文科的课程使得学文科的学生浪漫、不切实际、虚幻甚至是愚笨。

毫无疑问,中国人对文科的这些认识是非常偏颇和错误的,文科绝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如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文艺学等等都需要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力。

中国人之所以对文科形成了这种死板的印象,是老师们教出来的,中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决策者难辞其咎,他们自己就没有能够深刻地理解文科的真正作用。我们的教育中,文科教材的制定、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自己都认为文科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对学生提出的也是死记硬背的要求,学生当然也这样认为。

其实,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文理科靠的都是死记硬背,不同的是,文科背的是知识点,理科背的是定理、公式、解题方法而已。

而在发达国家,文科不是背诵来学习的。

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以文科为主

我想,数学题当然能够锻炼人的思维,但数理方面的逻辑和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逻辑有巨大的差异,甚至是两回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数学家,但每个人都要生活。一个善于证明数学题的人不一定能对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有正确的看法。我们能够看到,一些理科高才生在实际生活时存在许多问题,不善交际,不善表达,对社会问题难以正确客观地评价。

不是每个人都要做数学家、物理学家,但是每个人都要生活,并且要在社会中生活。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文科更为更要。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研究人类自身的学问,它与人自身的关系无疑更加紧密,它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人们时时刻刻不能离开它。比如语言、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管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都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接触到的。我们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

我们也注意到,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文科修养都非常深厚,甚至足以称得上是文学家或是艺术家。而很多著名的学者、作家,他们的理科能力却很一般。没有文科很差的科学家,却有理科很差的文学家、学者。这足以说明,文科训练对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特别是语言的训练,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在基础教育上,中国的中小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数、理、化上,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文科上,按理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应该很发达,但结果恰恰相反,美国是科技强国,中国是落后国家。我们的学生做的数理化习题已经够多了,但这没有能够培养出中国人的思维能力。

美国中小学数学课与我们相比要简单得多,近年美国大学在中国招生,很多中国考生觉得其数学试题简单得可笑。然而,他们的语文、阅读、写作试题却让中国学生深感困难。他们的写作重视思想的深刻、逻辑的周密和行文的流畅,让很多中国考生无从下笔。很多在中国读了小学后到美国读中学的孩子,在学习数理化方面非常轻松,但在学习语文、阅读、写作等方面却非常艰难,可见美国孩子在文科方面的水平远高于中国孩子。但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小学数学难度低,而失去科技强国的地位,依然是人才济济,领先世界。反观我们,中小学生深陷数理化的题海,考试成绩上来说确实不错,在国际奥赛中经常获奖,但他们最后却很难成为突出的科技人才,中国的科技水平更是远远落后。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美国人清楚地看到了文科教育在提高学生思辨力方面的巨大作用,从小学开始便加强文科教育,美国孩子在中小学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了文科的学习上,其中语文课又最受重视。美国小学生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远远多于其他课程,文科的教学时间占据了绝对的多数。而在学习数学、科学等课程时,也会要求学生写作研究报告、论文等,同样有阅读和写作的内容。

法国高中生毕业时,有一场世界有名的“哲学大考”,18岁的中学毕业生必须毫无选择地面对试卷上关于“自由”、“权利”、“欲望”、“国家”等问题的题目作答,这是思想的教育,更是思维的训练。

挪威也是如此,《中国青年报》2009年2月9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挪威中学生:不忙考试整天思考人类问题》。文章说,中国的中学生在不断地背诵大量的知识点,而挪威的中学生却在“享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思考如何做出“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类行为”。作者感慨道:“这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次教育观念的地震——是对几十年坚定不移、以刻苦读书为己任的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质疑。”我们的学生天天背诵知识点,人家的学生天天自己思考问题,未来谁的思维能力会更强是显而易见的。

在写作方面,美国学校对孩子的要求比中国要高得太多。中国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初中“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高中才开始进行较多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但已经太晚了。中国在中小学主要是进行记叙文的训练,所以中国的学生总是感觉到写议论文困难;而美国学生则是从小学开始就写论文,一直在进行思辨的训练。

美国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写剧本、写研究报告,二年级开始写传记,三年级开始写劝说性论文,这些写作训练特别是议论类文章的写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严密、条理,逻辑性强。一些中国学生到美国之后,在写作方面困难重重,他们写的论文美国老师都看不懂,不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些论文逻辑混乱、表达模糊、条理不清,这正是从小缺乏训练的结果。

目前,中国国内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有“恐议症”,不想写议论文,害怕写议论文,更写不好议论文。许多记叙文、散文写得不错的同学,却很难写好议论文。很多同学写出来的议论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或者有论点不明、论据不足、论证不力等诸多问题。写不好、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到了大学同样如此,我们的很多本科生不能写出一篇象样的毕业论文。他们走上社会之后,思考问题就会倾向于程式化、表面化、单一化,不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看问题,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讨论问题时往往不能展开,不能深入。

说了这么多,我们并不是要讨论文科生和理科生谁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只能说是各有千秋。笔者只是对流行的认为“理工科更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说法进行反驳。

笔者更想说明的是,在中小学阶段,要把学生从繁重的数理化习题中解放出来,数理能力不是一种必须从小就高强度训练的能力,而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则必须从小就训练。《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文章谈到,数学家苏步青孙女上小学,苏认为小学数学太难,并且认为小学数学没有必要这么深。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和小学,教学内容方面,文科应该更多一些。

数学思维能力该如何培养?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看起来好像是个大课题,其实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培养。

很多父母都重视孩子认字、绘画能力的培养,但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往往都觉得无从下手。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数学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又不希望孩子过早地接受加减乘除的训练。

这其实是我们对数学的误解。把数学能力局限在了算术能力,这是很片面的。数学和算术其实是两码事,真正的数学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现在有些早教班教孩子的珠心算,将3+2=5、1+2=3等算数当作图谱让孩子硬记住,让孩子一看到或听到某两个数字的计算,就能条件反射地说出答案。

而“3”是什么,“2”是什么,他们都意味着什么,“5”在数轴上所处的位置在哪儿,孩子都不懂。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大声疾呼,我们十几年的数学教育,只是让学生学会了计算,而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学。

学算术也不用学算得如何快。过去我们有珠算,现在有计算机,人脑算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计算机算得快。数学逻辑智能所说的“处理一连串的推理,识别模式和顺序的能力”,即除了计算之外,数学逻辑智能中所包含的逻辑和推理、识别模式、可能性和科学的分析倒是值得我们对孩子悉心培养的。

所以,我们不止要让孩子学会“3+2=5”,还要知道这个算式背后的数学意义是什么。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不是那些具体的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也就是说数学思维具有一般思维的普遍性。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看起来好像是个大课题,其实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培养。孩子对世界有天生的好奇心,父母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儿歌等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概念产生兴趣,并形成具象的认识,进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

像“多”和“少”的概念,父母就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对它们形成具象认识。比如引导孩子发现:饿的时候就可以吃多点儿,吃两碗饭;不太饿呢,就少吃点儿,吃一碗饭。只要是家长有心,就会发现数学概念渗透在生活各处。比如,孩子要吃饼干,你就可以问他,你要吃几个?他说两个。你可以再问,两个够吗?如果不够,你就问他要几个,他说要三个。这时他就知道“三个”是多的。这也是推理能力啊。

孩子上学的时候,会学加减法和乘除法。其实这些概念父母在生活中也可以告诉他。有一碗爆米花,我们往里面放一点,这个叫“加一点”;你吃掉了一些,那碗里的爆米花就少一些,妈妈拿走了一些,爆米花又“减去了一些”;而若两碗爆米花倒在一起,就是“乘法”。

这样等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脑子里有这些概念,学起来就会容易。但是,如果他们脑子里没有数学的概念,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学好的。另外,还可以通过游戏、儿歌让孩子对数字有感性认识。我记得有一个游戏叫“你拍一,我拍一”,就是两个小朋友一边对着拍手,一边说一些关于数字的顺口溜,比如,“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这样的游戏就非常好,既可以让孩子学说话,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反应能力,并且可以让孩子对数学概念有早期的认识。

如何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那么从何入手呢?

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学习分类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2、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动物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

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3、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4、建立时间概念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5、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不少学龄前儿童,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父母在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应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关系,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增加减少的概念。

6、掌握一些空间概念成人们往往以为孩子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实际并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孩子,比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对于孩子来说,掌握“左右”概念要难些.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看点:我们都知道,学习数学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具备“数学思维”。具有数学思维的孩子,能将数学与学校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不仅仅提升了孩子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技巧,更是丰富了他们整体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本文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数学息息相关,一起来听听他是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与数学的联系。

你知道吗?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如果数与孩子们建立了联系,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思考世界的许多方面。所以,当我们帮助孩子成功培养了数学思维,将数学与他在学校里所学的数学联系起来时,不仅仅是提升了孩子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技巧,更是丰富了他们的整体的学习和发展。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01

让孩子创造性地思考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和数学有联系,数学也可以和所有的东西联系起来。例如,跳跃、行军步和爬楼梯都是练习数数的方法。

当孩子们认识图画,玩组合形状时,他们不仅在学习几何学,而且还可能在尝试了解视觉艺术、建筑学和科学。当孩子们读故事的时候,他们会用“眼睛大如碟子”或“巨魔在桥下”这样的短语来描述场景和人物的精神画面。

所有这些都是“空间”的概念,它们实际上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几乎所有的思维中我们都需要使用空间概念。孩子们长大以后将会利用空间观念来思考通讯网络,分子的结构,地理,等等。

事实上,空间思维也是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表明,通过玩组合形状的玩具或者模具,两到三年后能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成绩。

所有的思考都涉及数学,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却是事实。所有的思考都可以归结为逻辑和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尽管逻辑似乎对幼儿学习使用数学来说是最抽象、最不可能的领域,但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儿童从小就有使用逻辑的现象。

例如,3岁的卢克(Luke)就展示了早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明显例子:当他看着父亲在货车下面寻找掉下来的洗衣机并且失败时,卢克说: “你为什么不把车开回去所以你可以找到它?”卢克比他父亲更善于运用手段分析!

小孩子其实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家长要鼓励你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思考问题,而不是“催促”他或教他如何解决问题,这是满足他创造性智力活动需求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如果我们提出问题,并鼓励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会帮助孩子把他们非正式的知识和他们以后要学的更正式的校内数学联系起来。

02

每天帮助孩子建立与数学的联系

帮助你的孩子把她对事物的理解与数学联系起来。换句话说, 她的“直觉思想”可以成为数学。

幼儿通过交谈、阅读、写作、画画和玩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和数学又什么关系?关系可大着呢!

例如,一些常见的故事与数学就有着深刻的联系。《三只坏脾气的小山羊》的故事里在标题里就包含一个数字。为了理解这个故事, 一个孩子还需要了解排序的概念 (小、中、大),来往通信 (在山羊的大小和声音之间),关系 (山羊越大,他的蹄子越响亮),模式 (重复对话)等等。

大多数故事都依赖于逻辑的构想, 如人物的分类和情节发生的条件。为了帮助你的孩子通过阅读来连接她的想法,家长可以鼓励她仔细看这本书,然后与他们讨论对这本书意义的看法,注意到作者和插画。

接下来,家长可以适当地用一种戏剧和幽默的感觉朗读这本书, 此时并不与孩子讨论或研究书的内容。朗读时可以坐着, 以便孩子能看到插图。在家长朗读完之后, 可以帮孩子把故事和他们自己的一些经历联系起来。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并指出新的汇词。

然后,通过重新阅读部分内容并开展相关活动,发展相关的数学思想。在一些书中, 数学是很明显的。例如《非常饥饿的毛毛虫》。但大多数儿童书籍绘本, 数学可能并不那么明显。这时就要家长用心去挖掘联系了。

例如罗伯特. 麦克洛斯基的《萨尔的蓝莓》,当萨尔把蓝莓扔进她的桶里,家长可以通过向孩子展示一个 "桶和蓝莓" (如找一个罐子和弹珠)来建立联系。 邀请孩子要闭上眼睛,听你扔了多少个弹珠在罐子里。

03

通过日常活动建立数学联系

1. 提供积木和开放材料。标准木块和乐高鼓励孩子们建造建筑,学习并组合形状,比较大小和计数。使用不那么结构化的材料,如粘土、沙子和水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测量概念的基础。鼓励您的孩子使用积木和玩具来表达他谈论的场景,例如“这三辆车是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看到的。”

这个时候你还可以问孩子,如果他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有三辆车,在去工厂的高速公路上有两辆卡车,那么他们总共有多少辆车。孩子们也经常比较他们的街区建筑。问:“你怎么知道你的房子比我的高?”他们也自然地创造对称的设计和建筑。他们会注意到这种对称性,而且如果你和他们讨论,他们会更有意地做更多的事情。

2. 增加孩子的计数意向。如果你的孩子在运动,也许是上楼,帮助她数台阶或让她爬某一个数字。鼓励她单脚跳7次。可以跟孩子玩游戏,如跳房子,创造使用数字的环境。如问孩子数数你能跳绳多少次而不停止?别忘了跳远:“跳得最远的是什么?”“你怎么还记得自己跳了多远?”

3. 一切都可以计算和数数。 篮子里有几个苹果?你看见窗外有多少棵树?在吃零食和吃饭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数出食物。邀请你的孩子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足够的零食或杯子,因为这能帮助他看到这个数字的真正含义。把吸管和杯子和盘子搭配起来,就形成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的概念。数一数房子周围的窗户或椅子的数量——几乎是你的孩子感兴趣的所有东西,他都能数出来。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生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1) 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本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孩子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同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 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6) 思维写作训练法

思维写作法,是一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高效解决作文难题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的同时,训练并开阔了孩子思维能力,从而将孩子从漫长的同步作文写作训练中解放出来,掌握国际领先的思维写作法,让孩子受益一生。思维写作法?,学一次,管一生,真正做到影响并决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

相信《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贝爸:昨天发布了“教会孩子逻辑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能力是可...
    2021-05-04 阅读全文
  • 数学思维能力该如何培养?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看起来好像是个大课题,其实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培养。 很多父母都重视孩子认字、绘画能力的培养,但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往往都觉得无从下手。一方面大家都...
    2021-05-02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那么从何入手呢? 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学习分类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
    2021-05-05 阅读全文
  •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看点:我们都知道,学习数学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具备“数学思维”。具有数学思维的孩子,能将数学与学校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不仅仅提升了孩子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技巧,更是丰富了他们整体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如...
    2021-05-04 阅读全文
  •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生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
    2021-05-03 阅读全文

贝爸:昨天发布了“教会孩子逻辑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能力是可...

2021-05-04 阅读全文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看起来好像是个大课题,其实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培养。 很多父母都重视孩子认字、绘画能力的培养,但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往往都觉得无从下手。一方面大家都...

2021-05-02 阅读全文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那么从何入手呢? 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学习分类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

2021-05-05 阅读全文

看点:我们都知道,学习数学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具备“数学思维”。具有数学思维的孩子,能将数学与学校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不仅仅提升了孩子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技巧,更是丰富了他们整体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如...

2021-05-04 阅读全文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生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

2021-05-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