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精打细算,养个孩子一年的幸福成本

发布时间:2021-04-16

幼儿园教师一年工作心得。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精打细算,养个孩子一年的幸福成本”,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本着勤俭节约的理念,咱也来晒晒咱养孩子一年的幸福成本:

宝宝在肚子里:

孕期的营养品、补品:安利的叶酸、福施福的钙片、各个品牌的孕妇奶粉,共计2000元

孕期服饰: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我的孕期服饰大多是亲戚朋友穿过的二手衣,不过受不了店员的怂恿,我还是自己添置了几套,防辐射衣、冬装3套、春装4套、夏装3套,共计1500元

胎教音乐和书籍:从知道怀孕开始,本着勤俭节约的理念,我就四处张罗给肚子里的宝宝借了许多的磁带和书籍,但是借了总得还呀,于是自己也买了一些CD和故事书。共计300元

孕期的额外饮食:一天少说也得吃5顿吧,鸡汤、肉汤、鱼虾肯定经常吃,9个月少说也得比平时多支出10000元吧~

孕期交通费:打车费1000元

孕期的体检费:还生了两次病,一次肋骨疼,一次肚子疼,共计1000元

宝宝的衣服:都说月子里的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比较好,咱也无所谓,所以月子里的衣服大多是朋友送的,但是自己亲生的,怎么说也得准备几件新的,夏天生的,衣服也便宜,共计:100元

奶瓶:怀孕后期,对自己能不能有奶很不自信,于是一口气买了美国布朗博士牌据说不会呛奶、不会吸到空气的奶瓶4个,共计:400元

玩具:迪福牌摇铃2桶,共计80元

摇床、小车:共计:600元(中低档)

宝宝的床上用品:200元

尿布:被大家强烈推荐的好奇5包,共计300元(后来改用妈咪宝贝了,便宜!)

杂物:体温剂、水温剂、指甲剪刀、脸盆、脚盆、澡盆、游泳池、毛巾、枕头......共计1000元

奶粉:奶水多的可以浇花,所以省了不少银子呀

住院手术:我是夜里破水被救护车抬到医院的,加上又是剖腹产,住院期间交给医院的共计:3000元(办理了生育保险给报销了5000元)

宝宝出生后:

月子里:我是每天鸡汤、排骨汤、鱼汤......不停的喝,因为母乳,所以至今还是这么喝,差不多6个月共计:12000元

月子里我的衣物:由于在夏天坐月子,衣服每个小时都要换,买了4套睡衣,鞋袜共计400元

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

衣服:虽然朋友送的衣服很多,但合穿的还真不多,自己添置的约30套,还有看到漂亮的帽子、鞋子,忍不住买了许多用不上的,共计2500元

卫生用品:纸巾、湿巾和尿不湿,宝宝都是用尿不湿里面裹着尿布,所以每天约2片尿不湿,6个月共用400片左右,后来朋友介绍妈咪宝贝便宜也好用,所以比用好奇还省了许多,一直都用强生的湿巾擦PP,加上擦嘴的纸巾,共计1000元。

玩具:出生前的那些玩具远远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爬行毯、音乐风车、跳跳鼠、数不尽的洋娃娃、......太多了,共计:1000元

辅食:米粉、磨牙棒、水果、鸡蛋、鱼虾共计1000元

医药费:惨被秋季病毒袭击,花费500元

疫苗:被医生骗用了进口疫苗,加上日常体检,共计:1000元

游泳:前3个月是在家游泳的,第4个月至今在游泳馆游,共计:1000元

单反:为了给宝宝留下更多更好的照片,咱精挑细选了入门级单反佳能45OD,耗资4650元。

以上费用,咱都是本着勤俭节约的理念去消费的,不过浪费的也有不上

比如跟风买的什么婴儿背带啦,宝宝爬毯啦......都没怎么用上呢~

哎,回头看看自己从怀孕到现在一年的消费,怎么也得有个4、5万吧,还勤俭节约呢,真是吓着自己了,要不勤俭节约还不倾家荡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仪式感是什么?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培养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开学时,新课本发下来,

有的同学直接就开始用,

有的同学却在家长的指导下

细心的给书包上封皮,

有些家长还会为孩子设计封皮。

包书皮既能防止课本被磨损,

也是新学期开始前的小仪式,

让孩子意识到,

从现在起,要端正态度,

好好迎接新学期,

之后,孩子每次看到书皮,

都会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决心。

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

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

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

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仪式感为孩子注入安全感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

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

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睡前故事能够有效的解决

孩子不按时睡觉的问题。

每天晚上睡觉前,

大人握住孩子的手,

念图画书给他听。

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安心,

一个有趣的睡前故事不仅能

帮助孩子更好的入眠,

也会带给孩子安全感,

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当“睡前故事”成为习惯之后,

不用大人提醒,

孩子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故事听完了,现在我该睡觉了。”

仪式感让孩子拥有清晰目标

在孩子过生日时,

为他举办一个仪式。

生日前几天,和孩子聊一聊,

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长大一岁,

新的一岁,需要有点新变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

在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基础上,

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再想想具体用什么方法,

孩子希望写字更漂亮,

就要买字帖,每天临摹;

想学会游泳,可以报兴趣班。

目标不用过多,3-5个足以,

这些目标就是孩子的生日愿望。

生日当天,吹灭蜡烛前,

把几个目标重复一遍,

在场的家人一起为孩子作见证。

这个仪式既能带给孩子目标感,

也赋予他们使命感,

孩子会认为

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到时,不用家长催促,

他们也会自己努力。

仪式感给孩子一份美好回忆

别缺席那些对于孩子来说

充满仪式感的日子,

家长会、亲子运动会、汇报演出等。

在这些活动中,

孩子特别渴望被人重视,

家长的出现会让孩子

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认同感,

而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

会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忆。

仪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不仅孩子需要仪式感,

婚姻生活也需要。

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

我们对孩子事事上心,

对自己却越来越随意,

结婚前的诗和远方

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取代。

其实仪式感并不空洞,

也不是不切实际的浪漫,

相反,它是发自内心的爱。

在爱人生日时,

和孩子一起为他/她策划庆祝,

准备一份简单的小礼物,

你们的用心,

会让他/她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仪式感使爱情得以保鲜,

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

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

我们的家庭很幸福。

?仪式感演化出来的是时间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仪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你家的仪式:

在特殊的纪念日去照相馆拍全家福。比如孩子生日,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有爱的家。

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让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给家人支持。

每晚的睡前故事、亲子阅读。让孩子带着爱和温暖进入梦乡。

家人围坐一起关掉电视聊天。互相说说彼此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倾听与倾诉,学会分享与分担。

一家人一起准备晚餐,共进晚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爱不止要说,也要行动。

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让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身后。

找到属于你家庭自己的小仪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坚持下去,成为家庭传统!

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是最大的失败


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听话”是从未被撼动的亘古不变的标准。

“宝宝,你真听话!”——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不经思考的表扬。

“宝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是我们脱口而出不容置疑的批评。

“你家宝宝真是个听话的孩子!”——这是我们对“别人家的孩子”带着羡慕的表扬。

“老师,今天宝宝在学校‘听话’了么?”——这是我们对孩子表现最大的期望。

“听话”真的那么好么?

当然了!

在家听妈妈的话,让吃饭吃饭,让睡觉睡觉,让穿衣服穿衣服,妈妈带娃得省多少事啊!

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让玩什么玩什么,让跟谁玩跟谁玩,让玩多久玩多久,让不玩马上就撒手,老师带孩子要是都这么听话,三五十个也不在话下啊!

总之,我们要求孩子听话的对象是“照顾者”,或者说,“对他影响力大”的人。

谁有“权威”,我们就让孩子听谁的。我们只要不断的坐在那里发号施令就行了。

让孩子“听话”的受益者,也是他们。

孩子听话,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就比较少。

无论听谁的话,反正不能听“自己”的话。

因为让孩子做主是件太麻烦,太耗费精力的事。

而我们能要挟孩子听话的手段,无非是“奖励”和“惩罚”,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听话就奖励,不听话就惩罚,为了奖励,或者为了逃避惩罚,这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听话的孩子,只会成为“被幸福”的人

好景不长。

十年之后,家长退位。

同伴关系,成为孩子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力量。

同学约我课间去抽烟,说特别刺激。如果我不跟他去,他以后该不带我玩了。

去吧!

高中的师哥约我跟他出去过夜,如果去了就会送新款苹果手机给我。

去吧!

二十年之后,随着孩子进入社会,他的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更多的权威。最爱的偶像号召大家去外地看他的演唱会,要花费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要逃课。可是,他是让所有人痴迷的人啊。

去吧!

单位领导说,这次涨工资没有我,但是希望我以后能承担更多的工作。他要是对我不满意,万一开除我怎么办?

接受吧!

妈妈说,这个男孩很好,有钱有车还有房,虽然我心里有自己更喜欢的人,但是我挑的人怎么可能比妈妈挑的更好?

认了吧!

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被幸福”的人。

他们从小听话,一路顺遂,在别人的眼里万事具足——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但是他们就是不快乐!

他们学了老师建议的专业,做着爸爸托人找的工作,搂着妈妈做主选定的媳妇,抱着因为丈母娘催促所以不得已生下的孩子,干着老板指派的任务,生活仿佛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生活仿佛也没什么可兴奋的。

他们总是没有感觉。

因为,他们过的是他爸爸妈妈丈母娘老板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所以他的生活总是牵动着爸爸妈妈丈母娘和老板的喜怒哀乐,顺了他们的心,会奖励房子。不遂他们的意,会以死胁迫。爸爸妈妈丈母娘和老板的人生跌宕起伏活色生香的。不仅活了自己的一辈子,连自己孩子女婿员工的一辈子,也活到了自己身上。

但是“听话”的那个他自己,因为不被允许发声,所以从婴儿时代,就被关在一个套子里,没机会长大。

人而为人,终此一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成功?家庭?金钱?

拥有这些,而感觉不到快乐的人,充斥在大街小巷。仿佛永远置身在浓重的雾霾中,辨不清面目,看不到方向。

一个“听话”的孩子,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自己做选择,这个动作本身,比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对不对,都更重要。

因为“选择是否正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再主观不过的结论。

因为所有的“幸福”,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看似“人生赢家”,却行尸走肉。

有人每天苦逼创业,却意气风发。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从小听话,被父母安排吃饭睡觉,安排玩具课外班,安排小学中学,安排大学专业,安排结婚生子的人,很多会在中年的时候忽然觉醒,在生命过半时回首自己的前半生,发现虽然意义重大,却都是对别人而言。

而自己,仿佛从来没有活过。

很少有人,能够像画家高更一样,35岁的时候,辞去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告别美丽的妻子和家庭,远遁到他最爱的“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的生活”的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去画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即使到最后,因为医疗条件简陋,高更因病死于神秘原始的塔希提岛,但是“军人马革裹尸还”,画家长眠于画中,还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么?

无论你认为“好”,还是“不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就够了。

否则,世界上不过再多一个长吁短叹行尸走肉的股票经纪人罢了。

是的,我们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在中年危机,重新回顾自己没有主权的一生的时候,我们最常做出的“改变命运”的“示威”就是——出轨。

出轨是最能让生活发生戏剧性变化,而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也是对自己前半生“听话”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一段新的感情,一个新的人,一个新的希望。人生仿佛重新焕发了生命。

通常,最多支撑一年半载。这个雄心勃勃的“重新开始一段自己选择的生活”的努力,会被呼啸而来的丈母娘的哭诉,老婆要自杀的威胁,还有孩子哀怨的眼光消耗殆尽。

他依然还是习惯“听话”的。

他习惯听任何人的话,唯独不会听自己的话。

更何况,所谓婚外情,也不过是对自己“听话”的人生的一次补偿的尝试而已,未必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继续抗争的动力。

所以,不了了之,一切又回到“听话”的轨道上来。

这,是很多人的的人生。

这可能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的人生。

允许孩子“不听话”,Ta才有机会“听自己的话”

别再以“听话”为标准,教育孩子了。

别再以爱为名,夺走他对自己生命的自主权。

允许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他的行为对我们没有实质的影响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允许。

当他的行为的确影响到我们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时候,让他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蛮横的要求他,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做。

让他自己处理和小伙伴的争执。

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和第一次见面的阿姨打招呼。

让他决定要不要去学画画,钢琴和跆拳道。

让他拥有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利。

让他拥有大哭的权利。

允许孩子“不听话”,这样他才有机会“听自己的话”。

相信我们不是孩子的救世主,孩子有能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的智慧。

看到孩子在“不听话”背后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自主的权利吧!那正是他生而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最终目的。

小学一年级就要把这几个习惯养好


小学一年级就要把这几个习惯养好

一年级,盯功课,高年级,就放手

我从不讳言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很用心盯功课,但到高年级,功课方面我几乎全放手了。

于珺上小学五年级以后,除了她偶尔拿不会的题目来问我,我好像再也没有主动看过任何作业和考卷,顶多是考卷签名时若看到成绩不尽理想,我会问孩子懂了吗,需不需要帮忙,只要他们说没问题,我信任他们,就不会再追问。

我见过好些念书比孩子更认真的父母,即使到了中学,还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所有的功课细节,研究过滤每一张考卷。

我觉得盯功课、管孩子应该是有阶段性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尽快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父母不该到孩子已经初高中了,还继续当书童,孩子可能因此养成依赖性。不过,带老大时,我并没有清楚的概念预知什么时间点该怎么做,就是边看边走,自己观察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经差不多,就逐渐放手。

曾有人问我,为何会有小学低年级时要陪着孩子做功课的概念。很多年前孩子三四岁时,有一次吃饭的场合,旁边坐了一位大女儿已经上中学的朋友。聊天中她谈起教育小孩的经验,我记得她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要盯紧一点,把习惯培养好,以后就轻松了。”

我回想自己小学一年级时,妈妈就花了不少时间坐在我旁边看我写功课。好的开始的确很重要,我认同小学一年级要把习惯养好的说法,因此朋友的提醒让我特别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位朋友在孩子长大了以后,重返职场成了女强人,她的大女儿也成为一位亮眼的新闻主播。每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她女儿台风稳健地播报新闻,总会忍不住想起当年我们吃饭的场景和谈话的内容。人生很奇妙,有时不经意听到的一句话,可以让自己受用无穷,也记得一辈子。

十岁前,与孩子打好良性互动基础

孩子小学三年级以前,父母的影响力大,我们的指令和建议,孩子比较愿意听从。到了四年级,尤其是女孩子,伴随着一些青春期发育带来的生理变化,自主意识就变强了(男孩子通常会慢一点,开始的时间约在初中一年级)。

我比较记得的是,之前我给于珺什么课外书,她就读什么,但小学四年级以后,我则清楚感受到她开始有比较强烈的偏好,尤其爱读惊悚推理小说,至于她完全没兴趣的主题类别,就很难强迫她接受。

这是孩子随着生理变化学习独立自主的正常现象,家长要有心理准备调整心态做法,不应解读为“孩子变叛逆,开始不听话了”。

因此,十岁左右是一个自然转变的时间点,跟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之前就要打好基础。

想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父母必须建立权威,但不是一味地高压。我整个概念就是从小到大,由紧到松,因为好习惯不严格是养不起来的。

待孩子习惯养成后,做家长的再依状况一点一点地放手,孩子会觉得父母越来越好相处,整个转移过程就可以很顺畅,不会有太多冲突。

从小培养“时间管理”

一、二年级时,每天晚餐后,我就和孩子一起到房间把联络本和功课拿出来,我会引导他们从当天的功课中先决定出顺序,并判断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做像练钢琴或读英文这一类的才艺功课。

我要他们在一开始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先完成最难的作业(通常是数学或语文),再做其他科目,像美术劳作或报告模拟较轻松愉快的放在最后面。

专心,别边写边玩

我会坐在孩子旁边,陪他们念书、写作业,完成后,盯他们检查或复习,确定每天的计划都要实行。当他们有困难时,我会立刻协助他们找出解决的方法,比方说查字典或找参考书。

不过陪在旁边最重要的目的,除了利用长期的反复操作形成他们的惯性,还要让他们学会专心和时间控制。我不希望他们边写边玩,尽量帮忙约束他们集中精神,功课写完,休息时间再好好玩。

小学三年级,教孩子做计划表、画重点

三年级后,我不再坐在旁边陪写功课,只要他们应该已经学会的事,我就要求他们自己处理,但我会教孩子怎么做计划表。

尤其是儿子个性比较散漫,他每晚一回家,都要先在纸条上写下他当晚时间的安排方式给我确认,然后照着预估的时间表执行。虽然我不坐在旁边,但我会检查成果。

我对“功课要好好做”这件事非常严格,比方说生字若写得不好,我会擦掉要他们重写。好好认真写,可能写一遍就可以马上去玩或休息,潦草应付的下场,反而得重做两三遍。

于珺三年级开始,我教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和红笔画重点,自己学着从课文中找出各种可能的出题方式,让她了解读书不能只是傻傻地从头念到尾,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理解思考。

像社会科,若念到某项内容有呼应到前面教过的东西,可能被拿来做整合比较的,我就会指导她找出来,在两课页面上都记下另一页的页数及重点。

做几次以后,小孩子自己就会懂得怎么整理出自己的观念架构,不会养成不加思考就死啃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四年级,教孩子上课做笔记、整理考卷

上四年级后,我买笔记本给她,要她从社会科开始尝试上课做笔记。记笔记可以帮助孩子上课专心,也可以学会抓重点。我给她的提示只有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授课内容。

一开始,她笔记本上只有短短几行字,也常对我抱怨她不知道该记什么,不过慢慢地她就摸索出窍门,后来她不但会帮自己出复习卷,还会出题目给弟弟做。

四年级以后,我要孩子自己整理考卷及做段考复习表。我帮他们准备很多讲义夹和透明文件袋,用标签标示,然后孩子就会自己把发回来的大小考和段考考卷依顺序收入。

我常笑说自己是A4妈妈,所有东西都以A4为标准规格,教他们收纳归档。由于平常就已经整理好,考试前拿出该科的夹子,曾犯错过或不会的考题一目了然,对考试前的复习很有帮助。

初高中后,孩子的功课,父母不用操心

我帮孩子设计的段考复习表,表格横轴是分课分段的考试范围,纵轴则是科目,每科下面再分课本、习作、参考书、评量和考卷。

三、四年级以后,段考一两周前,小孩自己就会把空白表格印出来填写,然后贴在衣柜的门上,每做完一项就在格子内做记号。

这样一来,哪些部分已经念完或念过几遍就很清楚。万一有来不及念或没复习到的地方,下次考试或期末考时可以特别注意补强。

小学高年级以后,我不再过问课业细节,只提醒他们学习若有困难,无法自己解决,一定要来找我商量。

于珺北一女一年级时,念书还算轻松愉快,但高二的第一次段考后,她有点懊恼地对我说:“高二科目变多了,段考复习一个礼拜时间好像不够。”

从那时起,她就自动把段考的准备时间提早为两周。两个孩子初高中以后,读书和应付考试都完全自己负责。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盯功课的目标和方法正确的话,就像是给孩子一支钓竿,亲身示范钓鱼的技巧与方法。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密集基础训练,足以让孩子未来具备自制钓竿、拓展渔场的能力。

如何养好一个男孩


如何养好一个男孩

如果男孩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

那么男孩子究竟是如何成长的呢?我们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关注男孩成长的心理学家们把男孩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温柔幼年

这段时期里虽然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依赖的主要是妈妈,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安全感。

▊发展特点

男孩还是婴儿时,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和一个抚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亲密连接,这个抚育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抚和拥抱。父亲这时候会和孩子玩一些让他兴奋的游戏,比如抛高,举高,骑肩上等,这些一般是母亲不会做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会开始慢慢出现。女孩子比男孩更会认脸,触觉更敏锐。而男孩子生长得更快,从2、3岁开始玩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空间,喜欢使用物品,喜欢把积木搭高。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亲是男孩的主要抚育者,他会把母亲当作亲密关系和爱的学习榜样。如果母亲温柔但坚定地设定规矩,不是用打骂或羞辱的方式,他会接受这些规矩而且进步很快。因为他知道妈妈爱他。

如果母亲喜欢教他说话,他大脑的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让他更爱和人交往。而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长大后的弱点,母亲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注意这一点。

如果母亲经常情绪悲伤,对男孩缺乏关注,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变成容易悲伤难过。如果母亲总是生气,打骂他,他会迷惑母亲是否爱他,导致缺乏安全感。

母亲应该接受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当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团东西时,母亲应该感到骄傲和快乐,而不是催他洗手换衣服。父亲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装摔跤,同时要与妻子一起照顾他。小男孩就会知道:男人可以是让人激动的、友好的、爱读书的,也可以分担家里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和母亲分离,男孩会有更强的焦虑症,如果感觉被抛弃,他更容易关闭内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岁前,最好由家人照顾。有分离焦虑症的男孩可能会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动或者有攻击性,大人们很可能会他贴标签,说他好动爱打人,而这个标签可能会一直跟随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顾或者是在只有几个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儿所由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男孩会适应得更好,分离焦虑症会降低。三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过幼年期。男孩们最早需要学到得是亲密、信任、温暖、快乐和友善。这些幼年时体验到的感情会帮助他更平稳地度过容易冲动的青春期,平衡他爱冒险和爱竞争的天性。

▊总结

六岁之前,男孩和女孩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最好是由母亲担任主要抚育者,父亲积极协助。重要的是有一两个关键的人爱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会一生都有内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脑会获得亲密交流的技能,喜爱学习和互动。

第二个阶段(6-14岁)学习男性的一面

大概在6岁左右,男孩会有一个大的转变,他开始模仿超人、蝙蝠侠等这类的男性英雄的动作,喜欢挥枪舞棒,制造一大堆的噪声和麻烦,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很粘父亲,如果父亲缺位,那么他会粘身边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学习,模仿他。如果得不到父亲的注意和关怀,很多男孩开始出现行为问题。

▊父母的作用

母亲:

虽然男孩开始粘爸爸,但不意味着母亲就不重要了。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坚毅顽强,其实能够勇于面对内心情感,有温柔、爱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际关系会更加协调。

母亲应该让男孩知道她一直会支持他爱他,男孩还可以和母亲很亲密,保持柔软的内心。有的父亲抱怨儿子和妈妈太亲了,其实不是妻子做的太多,而是他和儿子的互动太少。如果父亲怀着抱怨的态度或者对儿子期待太高,只会把儿子推得更远。

如果母亲为了让男孩坚强,突然疏离他。男孩为了压抑悲伤,会关闭自己原本和母亲相通的一面:爱意和温柔,因为这些情感不再得到母亲的回应。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往往人际关系僵硬,感情单调。所以母亲们,不论你的儿子是五岁还是十五岁,你都可以多多拥抱他。

父亲:

虽然6-14岁的男孩依然依恋妈妈,但他的兴趣已经改变了,他更加专注于男性角色能够给予他的东西。相比母亲,他们更注意父亲说的话,更愿意向父亲学习。

6-14岁这短短几年是父亲影响儿子的最宝贵的时机,父亲这段时间应该花更多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如果父亲缺位,那么男孩会转向寻找其他能够教导他的男性。很可惜在当今的学校里男教师越来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长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学校中会有男孩的小团体甚至帮派。没有年长、值得尊敬的男性的引导,这些同龄人的团体在混乱中探寻方向,接触如暴力、性早熟、吸烟等不良影响。

父亲这时需要真正承担父亲的角色,深入儿子的生活,扶持他的成长,在人际关系、品格力量、家庭婚姻、价值导向等方面做儿子的模范,成为儿子和成年男性世界之间的桥梁。

下面一些基本的为父之道,可以供工作繁忙的父亲一些参考:

▊1、挤出时间

这是做父亲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一周工作50-60小时,你很难成为好父亲。如果你的儿子在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是你的责任。父亲应该拿出时间和儿子玩耍欢笑、教导儿子。

▊2、表达你的感情

男孩子喜欢拥抱、玩耍、摔跤,但父亲们也需要通过读书、讲故事、并坐聊天和听音乐等安静一点的活动和儿子建立感情联系,要真诚的夸赞孩子的聪慧、努力或者创意。有些爸爸害怕这些会让儿子娘娘腔,但事实恰恰相反,很多同性恋因为缺乏父爱而寻找与其他男性的亲密感情。

▊3、放松一点

不要仅仅出于压力或者责任感去和儿子在一起。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选择你们两个人都喜欢的活动,不要把和亲子时间变成学习时间。降低对儿子的要求,逐步教会孩子你的技能,和孩子一起体会体育运动、远足、种植等等活动的快乐。

▊4、也要做严父

有些父亲喜欢做轻松的慈父,把难做的部分如管教孩子、分担家务、监督作业、为孩子做出选择等交给妻子。有些妻子半开玩笑的说:我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我的丈夫。不要让你的妻子陷入这样的境地,不仅仅做孩子的朋友,还要和妻子分担养育和引导孩子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地方

6-14岁的男孩会面临幼儿期没有碰过的问题,如霸凌、歧视、同龄人和性信息等,父母必须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的表征。比如在学校受到霸凌的男孩会有不想上学、缺乏同学朋友、零花钱丢失等现象。而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男孩在这段时间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入学,好抢先一步,其实这样做并不利于孩子自信顺利的学习和适应学校生活。

▊总结

男孩6-14岁是父亲为之奠定男性基础的宝贵时期,再忙的父亲在这几年也应该挤出时间多关注儿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夏夜散步、和儿子聊聊自己的成长过程、一起打球、拍拍儿子的肩膀告诉他他很棒。这些美好的记忆会滋养男孩,伴随他的成长。

第三个阶段(14岁-成年)后退一步,帮助孩子变成成年人

▊成年的定义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从14岁到成年的过程顺理成章的就是好好学习,多发展课外特长,进入理想的大学,然后找到体面工作。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包括我自己。

但直到最近这两年,在面临职业、家庭、环境的很多变化时,在失败和尝试、辛苦和快乐中,我才明白:我以前的自尊、骄傲、对自身身份的确认很大程度来自于我的技能、学位和工作,我的安全感来自于和家人、丈夫的关系,我对别人的判断更多基于他的学位和职业,我从未真正关注过我社会阶层之外的人,我也从未真正后悔过自己的过失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我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自给自足的心灵,如果爱只保留给自己,如果总是沾沾自喜的点数一些物质的收获,我离成年还远。

真正成年的人有自己的原则、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有不役与外物的能力、有对朋友和家人的爱。这样的成年人能面对家庭的矛盾、处理自身健康的问题、面对经济环境的改变和职场技能更替的挑战,他对自身的认同、和家人的关系和幸福感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轻易改变。

所以在孩子14岁到成年的这段时间,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名牌大学,而是如何培养他成年,我们要做的应该与男孩的前面两个发展阶段相反:继续爱他,但要后退一步,让他接触外界优秀的人,给他更广阔的视野,给他帮助别人的机会,给他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经验。

▊男孩在此阶段的发展特点

DonandJeanneElium在RaisingASon书中很好的描述了男孩在青春期的特点:

1、思考

男孩在这段时间里发育的重心其实在于他的头脑。可以说青春期是男孩开始思考的年纪,他开始抽象思维,开始批判、分析自己、他人和他身边的世界。

青春期的男孩经常说这样的话:“我父母总是说他们支持我,但他们不让我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我爱我爸爸,但他说话会有种族歧视”、“我妈妈人很好,但她总是让别人左右她”等等。

他开始有沉默独处的时候,用来思考、吸收、理清自己的感受,分析生活中事件的意义。父母们这时要相信自己在他幼年奠定的基础,并信任他。

2、多变

青春期的男孩是多变的,容易情绪化。为了探索自我,他会尝试不同的行为方式,他可能会一时很自信,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时又忧郁害羞。一会像个学究型,一会像个嬉皮士。

父母们有时会很不喜欢他的一些言行,比如染头发、带耳环、批判别人等,但只要我们记得一点,就可以平静的对待他,与他沟通——他的行为不是针对我们的,不是故意让我们难堪生气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或者通过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们接纳。

3、从否定到肯定

BetweenFormandFreedom一书指出,青春期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从13岁到16岁左右(大概就是高中阶段),男孩子们带着美好的希冀去探索世界,他们期待发现真善美,但却失望地发现丑陋、不公和人性的缺点,他们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态度,他们对事情的批判会毫不留情、犀利准确。但到了青春期的末尾(大概是进入大学后),男孩们从希望破灭到接受现实,希望改变现实中的不公,开始期待新生活。

4、精力旺盛

这段时间里,男孩的荷尔蒙会是幼年期的800倍,身体飞速发育,很多男孩整天坐立不安,打球跑步等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所有的男孩这时都应该有体育活动,父母们应该帮助他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虽然篮球、足球等非常盛行,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喜欢或适合团体运动,内向一点的孩子可以练习游泳、自行车、摔跤等个体运动。

▊父母的角色

1、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男孩的荷尔蒙和身体发育推动男孩进入成年人的角色,他们渴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互动,希望能够追随激情和梦想。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只是给了男孩们更多的课业。

那些让父母恐惧的事情比如吸毒、犯罪、醉酒等往往是因为男孩找不到可以追求光荣和实现英雄梦的途径,他们看着广漠的社会,找不到可以信仰和跟随的人。

2、建立沟通的基础

父母要做的不是关注于男孩这时让你烦恼的表面问题,如染发、肥腿裤等。我们要透过这些表面,去发现男孩内心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们抱怨的话里,理解他们的正面述求。比如“爸爸,你总是不理解我”,是否意味着他其实需要你的支持和认可?“我恨你!”是否是表达他感到受伤?“我找什么样的女朋友不关你的事”是否意味着“我需要隐私,我需要更好的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3、避免过度关注

现代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成功,他们为孩子聘请昂贵的私教,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和比赛,拼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学里推,帮助孩子选择研究生学院,甚至帮助孩子投递简历。

这种过度关注的行为不仅限制孩子成为独立的人,而且人为地把孩子的发展划定了一个框框,限制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象力,甚至导致孩子抑郁和焦虑。

4、帮助孩子迈向成年

我们无论怎样希望孩子避免犯错误,或者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把他们扶起来,让他们重新振作,我们无法替代他们去感受悲伤、失望和痛苦。而不经过弯路和错误,男孩无法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习得勇气和坚持。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接受更多优秀的成年人的辅导,迈向成年。

家庭可以在男孩一定的年龄,举行小小的仪式,宣布他将成年,告诉他成年人的责任和对他的期许,讨论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性、交友问题、饮酒等。

另一重要部分是为他寻找一位或几位心灵导师,比如一位体育教练、教会的领袖、叔伯等。他们愿意关注他成长、愿意辅导引领他、给他提出挑战、关心他不要犯致命错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家庭结成小组,爸爸们或者叔叔们会定期带男孩们去远足野营,分享成长的经验,讨论一些问题,回答男孩们的疑问,每一个男孩都会有一个男人代表他、捍卫他、提升他。

▊总结

在14岁到成年的阶段,男孩渐渐脱离家庭,渴望成为更好更独立的人。我们父母需要把视线超越上大学这个门槛,关注成年的真正意义,为他寻求可以辅导引领他的优秀成年人,给他独立发展的空间和经验。

怎么辅导一年级的孩子


对于小学来说,一年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小学生入门的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找到了入门的方法,以后的学习就会更轻松。作为家长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入门,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将少操心,同时,孩子也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终身受益,所以,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早上,孩子上学时一定要叮嘱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到学校,放学时,要叮嘱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回家。回家后,要先做作业。写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美观。写作业要一口气做完,不能边做边玩、做一下玩一下。完了作业要准备好明天的学习用具(包括削好铅笔,准备好擦子,把各科的作业放在各科书中)、收拾好书包,然后最好看一会儿课外书后才能去玩。晚上,八点半以前必须上床睡觉,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睡觉环境,不要家长叫孩子睡觉,父母则开大音量看电视或大声讲话。

二、 加强孩子学习的辅导。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一定有很多的不适应,同时,孩子这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短,上课时老师讲的知识就有可能听漏,如果,家长每天辅导一会儿孩子的学习,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十分轻松,就会对学习更有兴趣。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辅导:

1、拼音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拼音的拼和声调(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容易混淆)。家长辅导孩子的拼音可以从读、听写、默写等方面着手。刚开始时只读《语文》书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拼音快学完时,可以买一些带拼音的课外书让孩子读。这样,孩子不光巩固了拼音,而且还提前预习了字,同时还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听写拼音时,家长先把声母和韵母都念出来,等孩子对拼音比较熟悉时就可以不念出来了。默写主要是默写整个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默写时,不能写漏、写错,连顺序和格式都不能错。

2、生字

每课的生字都要听写,一单元学习完了要听写一单元的生字,一本书学习完后要听写整本书的生字。前三个单元,因为认识的字少,所以可以只听写生字,后面的单元就必须把生字放在词语中听写。在学习了拼音后,每次听写都必须带上拼音。最重要的是听写完后,家长必须仔细检查字和拼音写对没有,如果有错,家长就必须给孩子重新听写。

3、作业的检查

孩子把所有作业写完后,家长要检查一遍,看一看写对了吗?书写工整吗?如果有错,就叫孩子改正;如果书写差,就叫孩子重写。

4、预习

作业写完后,叫孩子预习明天要学习的地方后,再读几页课外书。预习课文包括:读通顺课文(至少读三遍),勾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给生字组词。

5、背诵

古诗一定要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才容易背着,同时,背诵时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规律再背诵。

6、加强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注意孩子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是否正确,看书的习惯和方法是否得当,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保护眼睛从现在开始。

7、加强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

对于学生不懂的数学作业,家长千万不要把答案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要耐心地弄清楚不懂的原因,是题目的意思不理解,还是当天没有专心听讲等等,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加强品德方面的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身体差的人是废品,能力差的人是次品,品德差的人是毒品。”这可见一个人的好品德是多么重要。同时,一个人品德好了,别人才更愿意与他相处,他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见到老师、同学或其他认识的人要主动问好,受到别人的帮住要说谢谢,妨碍了别人做错了要说对不起。

2、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3、做一个讲卫生的人,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男生勤理发,女生要把头发梳好。出门之前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仪容是否整洁。

4、做一个爱劳动的人。洗碗、扫地、擦桌子、收拾房间、洗内衣、洗袜子、洗红领巾等事都可以叫孩子做。

5、做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能与人好好说。

6、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关心、爱护、尊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懂得称赞、宽容别人。

7、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作为一个学生,有责任努力学习;作为一个孩子,有责任尊敬父母、长辈……

8、做一个会与人合作的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9、做一个自信的人。家长对孩子以表扬为主,让他树立自信,让他认为自己很能干,他学习起来就会更起劲。但是,如果孩子的确错了,家长还是必须指出来,进行讲道理或者批评教育。

怎样辅导一年级孩子


家长如何辅导一年级小学生

对于小学来说,一年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小学生入门的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找到了入门的方法,以后的学习就会更轻松。作为家长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入门,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将少操心,同时,孩子也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终身受益,所以,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早上,孩子上学时一定要叮嘱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到学校,放学时,要叮嘱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回家。回家后,要先做作业。写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美观。写作业要一口气做完,不能边做边玩、做一下玩一下。完了作业要准备好明天的学习用具(包括削好铅笔,准备好擦子,把各科的作业放在各科书中)、收拾好书包,然后最好看一会儿课外书后才能去玩。晚上,八点半以前必须上床睡觉,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睡觉环境,不要家长叫孩子睡觉,父母则开大音量看电视或大声讲话。

二、 加强孩子学习的辅导。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一定有很多的不适应,同时,孩子这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短,上课时老师讲的知识就有可能听漏,如果,家长每天辅导一会儿孩子的学习,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十分轻松,就会对学习更有兴趣。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辅导:

1、拼音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拼音的拼和声调(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容易混淆)。家长辅导孩子的拼音可以从读、听写、默写等方面着手。刚开始时只读《语文》书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拼音快学完时,可以买一些带拼音的课外书让孩子读。这样,孩子不光巩固了拼音,而且还提前预习了字,同时还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听写拼音时,家长先把声母和韵母都念出来,等孩子对拼音比较熟悉时就可以不念出来了。默写主要是默写整个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默写时,不能写漏、写错,连顺序和格式都不能错。

2、生字

每课的生字都要听写,一单元学习完了要听写一单元的生字,一本书学习完后要听写整本书的生字。前三个单元,因为认识的字少,所以可以只听写生字,后面的单元就必须把生字放在词语中听写。在学习了拼音后,每次听写都必须带上拼音。最重要的是听写完后,家长必须仔细检查字和拼音写对没有,如果有错,家长就必须给孩子重新听写。

3、作业的检查

孩子把所有作业写完后,家长要检查一遍,看一看写对了吗?书写工整吗?如果有错,就叫孩子改正;如果书写差,就叫孩子重写。

4、预习

作业写完后,叫孩子预习明天要学习的地方后,再读几页课外书。预习课文包括:读通顺课文(至少读三遍),勾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给生字组词。

5、背诵

古诗一定要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才容易背着,同时,背诵时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规律再背诵。

6、加强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注意孩子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是否正确,看书的习惯和方法是否得当,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保护眼睛从现在开始。

7、加强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

对于学生不懂的数学作业,家长千万不要把答案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要耐心地弄清楚不懂的原因,是题目的意思不理解,还是当天没有专心听讲等等,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加强品德方面的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身体差的人是废品,能力差的人是次品,品德差的人是毒品。”这可见一个人的好品德是多么重要。同时,一个人品德好了,别人才更愿意与他相处,他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见到老师、同学或其他认识的人要主动问好,受到别人的帮住要说谢谢,妨碍了别人做错了要说对不起。

2、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3、做一个讲卫生的人,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男生勤理发,女生要把头发梳好。出门之前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仪容是否整洁。

4、做一个爱劳动的人。洗碗、扫地、擦桌子、收拾房间、洗内衣、洗袜子、洗红领巾等事都可以叫孩子做。

5、做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能与人好好说。

6、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关心、爱护、尊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懂得称赞、宽容别人。

7、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作为一个学生,有责任努力学习;作为一个孩子,有责任尊敬父母、长辈……

8、做一个会与人合作的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9、做一个自信的人。家长对孩子以表扬为主,让他树立自信,让他认为自己很能干,他学习起来就会更起劲。但是,如果孩子的确错了,家长还是必须指出来,进行讲道理或者批评教育。

相信《精打细算,养个孩子一年的幸福成本》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一年工作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养出一个厌学的孩子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或者,换句话说,我很少有机会看到,做父母的不去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对孩子的学习干预和关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几率反而更高...
    2021-11-12 阅读全文
  • 精打细算勤俭生活的经典名人名言锦集(60条) 节俭是可以享受但不会浪费,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以求让生活变得更为美好。你摘抄过哪些关于节俭经典语录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精打细算勤俭生活的经典名人名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7-22 阅读全文
  •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仪式感是什么?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培养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开学时,新课本发下来, 有的同学直接就开始...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是最大的失败 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听话”是从未被撼动的亘古不变的标准。 “宝宝,你真听话!”——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不经思考的表扬。 “宝宝,你怎么这...
    2021-02-08 阅读全文
  • 小学一年级就要把这几个习惯养好 小学一年级就要把这几个习惯养好 一年级,盯功课,高年级,就放手 我从不讳言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很用心盯功课,但到高年级,功课方面我几乎全放手了。 于珺上小学五年级以后,除了她偶尔拿不会的题目来问我...
    2020-09-29 阅读全文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或者,换句话说,我很少有机会看到,做父母的不去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对孩子的学习干预和关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几率反而更高...

2021-11-12 阅读全文

节俭是可以享受但不会浪费,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以求让生活变得更为美好。你摘抄过哪些关于节俭经典语录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精打细算勤俭生活的经典名人名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7-22 阅读全文

仪式感是什么?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培养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开学时,新课本发下来, 有的同学直接就开始...

2020-09-30 阅读全文

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听话”是从未被撼动的亘古不变的标准。 “宝宝,你真听话!”——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不经思考的表扬。 “宝宝,你怎么这...

2021-02-08 阅读全文

小学一年级就要把这几个习惯养好 一年级,盯功课,高年级,就放手 我从不讳言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很用心盯功课,但到高年级,功课方面我几乎全放手了。 于珺上小学五年级以后,除了她偶尔拿不会的题目来问我...

2020-09-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