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发布时间:2021-04-10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爱的童话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我们老师还会为教与不教而举棋不定,理念让我们放手,实际有恐于孩子不会。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
有一首歌名叫《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觉得教师的教育也该如此,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总把孩子攥在大人的手心里,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美,多给孩子一些心灵的沟通,那么孩子的发展远远高于你的预想。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把握好爱的度,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恩恩走上梯子,他迈着小步子一点一点往前挪动,走了两小步,他身子晃了下,弯下腰想用手扶点东西,但是没左看看右看看,没什么可以扶的,于是又直起身子继续往前走。他还是挪着小步子一点一点往前走着,到了中间了,他看到有梯子他扶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往前,他的速度稍微加快了一点。快要走到终点时,恩恩加快了脚步,两只手往前准备扶住梯子,终于,他扶到了,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转了身子,从梯子上爬了下去。
恩恩挪着小步子说明他有些害怕,但是他能够坚持走完,并且没有求助他人,还是很勇敢的。
他又自我保护的意思,一路上一直在寻找可以扶手的东西,当走到后面一点时,恩恩其实已经变得大胆多了,步子也加快了。
平衡能力一般。
两条梯子是加大了难度的,路程加长了,而且平衡木较窄且旁边没有扶手,因此幼儿在心理上是有些恐惧的。
我们在地上放了垫子,可以缓冲幼儿的心理障碍,同时可以站在孩子的身边,鼓励他们,适当地给予他们帮助,让幼儿发现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放手—给孩子自信
自信是情绪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对幼儿多一份信任、赞美、鼓励的态度,他便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因此,平时应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小班的宝宝还是会努力去发现自己的能力的。他们总是试着干这干那,我们应该多给宝宝积极的暗示与鼓励,让宝宝知道,他在长大,在进步,他是有能力的,会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宝宝会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并在以后努力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获得自信。如我班年龄小的孩子浩浩,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在家一切包办代替,奶奶、爷爷把他当作掌上明珠,在幼儿园,有时他要小便了站在便池前叫:“老师,裤子拉不下。”小完便就说:“好了。”等着老师去帮他拉裤子、塞裤子。睡觉时,就傻愣着什么也不动,等你为他脱衣服、穿衣服……针对这样的情况,开始我包办了一段时间,看着其他的孩子来园一段时间后都能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了,而浩浩呢?如果再这样包办下去也不是办法,对他来说有害无益,渐渐也会养成依赖思想,并且对自己没有信心。后来我就实行了放手的办法,当他提着衣服求我帮忙时,我教他穿衣服的方法,然后让他自己尝试穿,成功了就表扬他真能干。有时他来求助,我就说“浩浩一定会自己干的,你自己先试试啊!慢慢地看着小朋友都自己学着做,浩浩也就被“逼上梁山”。现在浩浩只要有一件事学着自己干,我们就对他鼓励,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放手,孩子永远不会独立!现在孩子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有些事他们现在肯定能做到!我们要相信他们!
放手——给孩子自信
自信是情绪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对幼儿多一份信任、赞美、鼓励的态度,他便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因此,平时应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小班的宝宝还是会努力去发现自己的能力的。他们总是试着干这干那,我们应该多给宝宝积极的暗示与鼓励,让宝宝知道,他在长大,在进步,他是有能力的,会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宝宝会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并在以后努力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获得自信。
如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李响,样样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在家一切包办代替,爷爷把他当作掌上明珠,每天送到教室帮他小完便塞好裤子再走,在幼儿园,他要小便了站在便池前叫:“老师,裤子拉不下。”小完便就说:“好了。”等着老师去帮他拉裤子、塞裤子。有时因为懒得挡“小鸡鸡”而把裤子尿湿了。吃饭了,坐在桌子边看着老师,就是不动手。老师提醒他快吃,他却说:“老师喂!”睡觉了,就傻愣着什么也不动,等你为他脱衣服、穿衣服……针对这样的情况,开始我包办了一个多月,看着其他的孩子来园一段时间后都能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了,而李响呢?如果再这样包办下去也不是办法,对他来说有害无益,渐渐也会养成依赖思想,并且对自己没有信心。
后来我就实行了放手的办法,当他提着衣服求我帮忙时,我教他穿衣服的方法,然后让他自己尝试穿,成功了就表扬他真能干。有时他来求助,故意装着没听见,开始他死缠着不放,我就说“宝宝一定会自己干的,老师可忙了,现在没工夫来帮你。”吃饭的时候,老师喂两口,然后让他自己试着吃,慢慢地看着小朋友都自己学着做,李响也就被“逼上梁山”。现在李响只要有一件事学着自己干,我们就对他鼓励,许多事实告诉我:如果不放手,孩子永远不会独立!
放手是为了更爱你
怀揣对幼教事业的热忱,我在幼教这一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坚守了十几年,教育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讨、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时期的幸福教师。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主体地位,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求,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学会宽容、学会鼓励,我们的园所精神——爱、勤、精、新中指出爱的前提是尊重,爱的智慧是赏识,爱的艺术是宽容,爱的途径是交流,爱的精髓是奉献。
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在家园联系时,我们经常对家长说:“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
”然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总是忍不住大包大揽,这些貌似爱孩子的行为实则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权利。
1.爱孩子就要充分尊重孩子发展的需求,放手让孩子去做。
今年我接新班,最小的孩子不到两岁,刚入园那会儿什么都不会,吃喝拉撒样样都需要教师帮忙,虽然我很喜欢帮助他们,但帮助他们之前为什么不先让他们试试呢?我的儿子今年5岁,1岁开始自己练习吃饭,两岁已经可以帮助我盛稀饭、洗碗,自己穿脱裤子、袜子还有鞋子,三岁自己擦屁股,四岁自己洗袜子、刷鞋(虽不是每次都让宝宝干,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让他参与)我的孩子都能做到,我相信只要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一定也行。
新班幼儿入园的第三周,我班开始让幼儿自己取饭菜,刚开始孩子们很新奇,忘记了哭闹,都小心翼翼的端着,吃起饭来也主动多了,不再等着老师喂,撒饭现象明显减少。
慢慢的有的幼儿能主动再取第二份饭,看着孩子们的进步,作为教师我由衷的高兴。
2.爱孩子就要相信孩子,孩子你能行。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每当托班吃虾时,老师们就显得特别忙碌。
看着祝老师分完饭后再一次要动手帮助孩子剥虾,我忍不住询问道:“祝老师,先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剥,实在不行咱们再帮忙好吗?”这时,祝老师不高兴了,说:“托班就要求老师帮孩子剥,他们根本自己剥不了。
”“那咱们就尝试一下,他们已经够大了,可以自己动手的。
”在我的再三坚持下,祝老师放弃了坚持。
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拿起一只虾“咦?这只虾的衣服怎么还没有脱掉呢?这样孩子们怎么吃呀?恩我得想个办法!”这时孩子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我,于是我先教孩子们剥虾的方法,然后分别指导幼儿,说实话教孩子剥虾真不如替孩子剥虾省事,但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小脸,听着孩子们剥完虾后的欢呼:“老师我成功了!”作为教师,那种幸福不言而喻!3.摆脱依赖,真正放飞。
在一次培训中,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雏鹰却怎么都学不会飞翔,换了好几位训导的人,在一再的鼓励、利诱下仍然没有成功,后来有一位智者想到一个办法,把雏鹰依赖的大树砍倒,结果出人意料,雏鹰竟然飞了起来。
由此可知,砍断了依赖,实现了蜕变。
我们班的姝然是位年龄较小的妹妹,在小便穿脱裤子时,总是喜欢依赖老师,不愿意自己动手。
看着她无辜的小眼。
渴求的神情,我总是会心软帮她提裤子,每当她达到目的,得意地笑时,我就告诉自己再也不能帮她提,要逼她自己动手。
可是听着她号啕大哭,我一次次的投降。
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家伙实际的动手能力挺强,就是偷懒不想干。
我再一次发狠心告诉自己,无论下次什么情况不能再被她牵着鼻子走,现在“狠”一点,是为了更爱她。
于是小家伙再一次请我帮帮忙的请求被忽视,她闭上眼大哭起来,我忽视她不理睬,她偷偷看看我接着哭,我仍然无动于衷。
过了一会儿,她不哭了,擦了擦泪,自己提好了裤子。
看着垂头丧气的小家伙,我立刻把她抱过来,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的裤子提的真整齐,看起来好漂亮。
”听到我的夸奖,小家伙得意起来“恩,我很棒!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上实例证明,只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恰当的狠心,可以帮助孩子飞得更高,发展的更好!(山东淄博周村实验幼儿园王金凤)
教育随笔:放手是家长最好的选择
教育随笔:放手是家长最好的选择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小名叫波波,非常聪明,但是却不讨小朋友们喜欢,原因是他经常自言自语、没有纪律性、在班上是一个活跃的“自由分子”。有时候经过老师的引导、谈话他就可以遵守规则,但自控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其实并不是他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才导致孩子们不愿意跟他玩,而是大家不接受这样的朋友。经过很长时间对孩子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孩子们渐渐的接受他了。
今年6月1日毕业庆典上,大合唱的时候浩浩的妈妈突然告诉我:“王老师,毛嘉晟打陈昊泽”,我一看俩人真的打起来了,在这种场合俩人打起来了,我从一边溜过去,制止俩人,刚离开就看见波波不出声的使劲在哭,脸上的妆容都花了。孩子的情绪还没平复,俩家长却在人群里吵起来。原来波波妈妈不满浩浩妈妈当着那么多家长的面,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波波打浩浩,浩浩妈妈说明明就是你儿子先动手的,活动结束后浩浩妈妈告诉老师:“老师,以后把他俩分开,别让他俩玩”......听了这话我赶紧把家长拉到一边给他讲道理。
小孩子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评判看待,有时成人在旁参与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错误的观念,只要跟朋友发生矛盾,就不跟伙伴玩,这对孩子的交往能力肯定是不利的,“打人,还手、不理”,无限循环必将恶化孩子间的关系,双方因无法达成一定的平衡,最终不论打人还是被打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和补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只有家长的观念正确,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孩子的交友圈才广泛,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才不会弱,家长不要参与孩子之间所谓的“矛盾”,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
放手也是好的管理方式
大班的孩子一般都很调皮,特别是男孩,他们已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在课堂或户外活动时会让很多老师费心。
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压住孩子们的任性,殊不知勇敢地放手也是对孩子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我们班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不是很长,一直总想找找方法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但都没有得解。
今天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也是一直在吵,注意力根本没有集中到老师身上来。
我就跟他们提出要求,当老师在讲话或者让你们停下的时候要立即停下,知道吗?只要你们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听讲,老师会给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的。
在上完课后,就承诺给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个时间里你可以尽情的玩儿,玩什么都行,但是只要老师一喊停,必须全部都坐好!
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里,我担心孩子们会出问题,就一直在旁边盯着,他们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折纸,有的拿出识字书认字,两两一组,三五一群,倒显的比平常安静多了。
只是在另一边四、五个男孩在玩铠甲勇士的游戏,互相假装打闹,边玩边往我这边看,见我没有制止他们,都玩的挺欢的。
我就跟他们说,玩勇士的游戏可以,但是咱们要注意安全,是在假装打,要是真的打疼了的话,会疼的哭,严重的话还会去医院,就没法再在一起玩了,是不是?那几个男孩纷纷点点头,很赞同我的观点!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候老师们越管越不听,或者是在的时候听话、表现好些,稍微一离开,接着就恢复原样了,根本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如果尝试一下放手式的管理,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应具体明确的提出要求,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不注意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让孩子有清楚地认识。
让孩子知道老师可以给你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家长也会认同你。
放手也是一种爱 (中班)
已经习惯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想今天要和孩子们做什么?玩什么?
这几天忽然发现中班的孩子们都在偷偷的成长着,很多宝宝从刚升入中班不知道找出书上第几页的内容到现在很多宝宝已经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翻书,并且在锻炼孩子们翻书的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数字。这一变化让我心里很是感动。
刚接手中班的宝宝们,心里很是犯愁。孩子数量多,年龄上的差距大,对很多家长也不是很理解。但是看看孩子们真诚的笑脸,真诚的信任。我就决定要对这群可爱的“小猪猪”们换种教育方式。从刚升入中班的老师帮忙提裤子到现在孩子们自觉的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这都是孩子们不小的进步。
有时候孩子们晚上等待家长为他们穿衣服
,我会在这时让他们自己动动手,其实放手有时候也是一种爱。我们只有放手让孩子们勇敢的去做才知道孩子们的缺点,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他们。
当孩子们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不妨多说一句:“相信自己,你能行的宝贝!”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体验别样的爱。
放开孩子的手脚
每天中午吃完午饭的时候,就是我们班纪律最乱的时候,到了这个时间,老师一边忙着刷碗,一边忙着打扫卫生,同时又要看好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还要顾虑那些吃饭比较慢的孩子。
今天中午大部分孩子都吃完午饭了,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没有吃完午饭,我还要看着他们吃完饭。吃完饭的孩子觉得自己没事干了就在那里闹腾,这让我烦心透了,我一边催着没吃完饭的孩子赶紧吃饭,让吃饱饭的孩子把板凳搬到桌子上,准备站队出去散步。孩子们一听到我这个口令纷纷都跑到前面站队去了,也不把板凳搬上去。这时候,我就叫我们班的小王钦诏把板凳一个一个搬到桌子上。我说:“王钦诏,你把那些在地上的小板凳都帮老师把它们搬到桌子上吧,可以吗?”王钦诏听了却很高兴,有一个孩子帮他的忙,他却急着说:“老师说让我搬的,没有叫你帮我,你干嘛搬呀?”我看了心里挺高兴的,孩子们也学会帮忙了,也会自己揽活了,更学会讨好老师了。这下我可找到一个小帮手了。
就像王钦诏一样,如果没有我从忙碌中抽他为我帮忙,我还不知道他这么厉害,这么会帮忙呢。平时在家里,家长应该放开手让自己自由发挥,自己能干的事情绝不能帮他们大包大揽,让他们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也一样,老师适当让孩子做一些他们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大展拳脚,渐渐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对以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放手放手再放手
要午睡了,孩子们都换上拖鞋,解完小便,正准备脱衣服午睡。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孩子都能快速的脱下裤子,折叠好放在小床边。
这时老师发现小宝坐在小床上不动,“小宝,你怎么不脱裤子呀!”“我不会脱。”要是以往,老师都会去帮忙一把,但最近发现小宝的依赖性特别强,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做,鞋子也经常是我们帮忙的,于是这次老师准备不去帮忙了。“那你自己学着脱。。。。。。”“我学不会!”老师话还没说完,小宝坐在小床边就嘟囔着小嘴说道,一点儿也没有尝试的意思。“你没有学过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呢?你看其他宝宝都学会了自己脱裤子,你一定会脱的”可能小宝看看今天老师不会去帮他的忙了,于是站起身来,双手拿着裤腰往下拉,老师也在旁鼓励道:“对,往下拉,然后坐在小床上,一个脚一个脚出山洞!”小家伙也按照老师的方法做着,没几下,裤子就顺利地脱了下来。“哈哈,老师我成功了,我学会了脱裤子!”看着孩子开心的表情,我真庆幸今天没有去帮这个忙。
其实小宝是个挺聪明的孩子,由于平时玩性比较重,每次午睡时总是和别的宝宝“打闹”着,老师为了让他早点安静下来,总是先帮他把衣裤脱好,让他睡下。素不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什么事都让别人帮忙的不良习惯。这一次的事情告诉我们,老师一味的包办代替,其实是害了孩子,使得孩子的依赖性更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得更弱,以致于孩子说出了“我学不会”的话语。从小宝自己脱时没几下就脱了下来,更可以看出,孩子有时不是不会,是我们成人“抓”的太紧的缘故。所以今后我们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放手放手再放手,让每个孩子都一步步地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