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摇滚青蛙》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06 中班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方案

中班主题教案《摇滚青蛙》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装扮和表演,大胆表达自己对绘本的了解,引导幼儿安静、专注、有序地阅读图书,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摇滚青蛙》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专注、有序地阅读图书。

2、鼓励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装扮和表演,大胆表达自己对绘本的了解。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混色游戏,对颜色变化有初步的感知;对摇滚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课件、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字卡、摇滚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观看课件《青蛙摇滚音乐会》

2、提问:青蛙们摇滚音乐会中是怎么表演的?

(二)理解性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你读出了什么?(青蛙们在干什么?)

同时介绍书名、作者、出版社;

2、观察广告:这是一张什么广告?要开音乐会了,青蛙们会做些什么呢?他们想用什么来打扮自己?

3、引导幼儿看青蛙变色的过程;

你看到青蛙乐手们是怎样来打扮自己的?它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装扮?变成一只什么样的青蛙?(从第一只到第七只)

4、瞧,七彩青蛙变出来了,太棒了!他们要去参加音乐会了,他们会怎么来让自己的演出更加的出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青蛙乐手的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表演。

(三)完整阅读,感受故事。

原来,青蛙们的音乐会那么快乐!让我们在来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看课件,听故事)

延伸活动:

变色游戏,孩子尝试混色游戏,感受颜色的变化;

青蛙乐手的衣服太有个性了,我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变出七彩衣服,让中三班也成为炫舞台吧!

活动反思:

《摇滚青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我不断地被孩子的想象力而感动而惊喜!他们说:摇滚青蛙太快乐了,象精灵!他们说,摇滚青蛙是要为他的朋友庆祝婚礼!他们说,摇滚青蛙。。。。。。来自孩子的踊跃发言让我应接不暇,我第一次感到,原来阅读是可以这样“教”的!

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们注重的虽然有孩子的表达,但是,更多的是让孩子说后要回归到文字,然后,再从中将“目的生字”让孩子反复的念与记,如果孩子稍微想象的多了一点,就怕不会书中的文字;但是,通过阅读树《摇滚青蛙》却让我发现,原来不将教学目的放在所谓的“目的生字”上,孩子获得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想象,从他们大胆而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终于明白阅读树所倡导的:“用最适宜的阅读方法利用最合适的文本使儿童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从根本上让孩子喜欢阅读,喜欢通过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幼儿百科: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2020主题活动教案教案:摇滚青蛙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摇滚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安静、专注、有序地阅读图书,鼓励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装扮和表演, 大胆表达自己对绘本的了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摇滚青蛙教案吧。设计意图:

美丽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绿意溶溶。可爱的小青蛙是孩子们童年的好伙伴,于是,阅读树中的《摇滚青蛙》们成了阅读区中孩子们抢手的书籍。“可爱的青蛙原来不止是绿色的哦!”看着孩子们新奇而渴望了解的目光,我知道这本书已经成功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针对孩子的情况,我设计了《摇滚青蛙》的理解性活动,让孩子在说一说,听一听别人说的过程中,去更多更好的了解作品的内容,去充分的感受来自于那群可爱的青蛙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专注、有序地阅读图书。

2、鼓励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装扮和表演, 大胆表达自己对绘本的了解。

3、感受来自故事的趣味性,喜欢阅读带来的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混色游戏,对颜色变化有初步的感知;对摇滚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课件、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字卡、摇滚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观看课件《青蛙摇滚音乐会》

2、提问:青蛙们摇滚音乐会中是怎么表演的?

(二)理解性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你读出了什么?(青蛙们在干什么?)

同时介绍书名、作者、出版社;

2、观察广告:这是一张什么广告?要开音乐会了,青蛙们会做些什么呢?他们想用什么来打扮自己?

3、引导幼儿看青蛙变色的过程;

你看到青蛙乐手们是怎样来打扮自己的?它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装扮?变成一只什么样的青蛙?(从第一只到第七只)

4、瞧,七彩青蛙变出来了,太棒了!他们要去参加音乐会了,他们会怎么来让自己的演出更加的出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青蛙乐手的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表演。

(三)完整阅读,感受故事。

原来,青蛙们的音乐会那么快乐!让我们在来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看课件,听故事)

延伸活动:

变色游戏,孩子尝试混色游戏,感受颜色的变化;

青蛙乐手的衣服太有个性了,我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变出七彩衣服,让中三班也成为炫舞台吧!

活动反思:

《摇滚青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我不断地被孩子的想象力而感动而惊喜!他们说:摇滚青蛙太快乐了,象精灵!他们说,摇滚青蛙是要为他的朋友庆祝婚礼!他们说,摇滚青蛙。。。。。。来自孩子的踊跃发言让我应接不暇,我第一次感到,原来阅读是可以这样“教”的!

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们注重的虽然有孩子的表达,但是,更多的是让孩子说后要回归到文字,然后,再从中将“目的生字”让孩子反复的念与记,如果孩子稍微想象的多了一点,就怕不会书中的文字;但是,通过阅读树《摇滚青蛙》却让我发现,原来不将教学目的放在所谓的“目的生字”上,孩子获得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想象,从他们大胆而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终于明白阅读树所倡导的:“用最适宜的阅读方法利用最合适的文本使儿童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从根本上让孩子喜欢阅读,喜欢通过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教案《摇摇小彩蛋》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对探究不同声音产生兴趣。

2.知道物体的材质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物体的不同特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探究不同材质的小球放在摇摇彩蛋中发出的声音不同。

活动难点:在操作中能够避免干扰,仔细听辨出不同材质的小球在蛋壳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用空蛋壳、钢球、毛绒球、泡沫球、装材料的小盒、托盘每人一份,沙蛋人手一个,幼儿用于猜想、验证的名字贴一份;教师用摇摇彩蛋一个,黑板猜想记录一份,黑板一块。

经验准备: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玩过关于声音的游戏;对泡沫球、绒线球和钢球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教师出示彩蛋,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玩的玩具,看看它像什么?(教师出示摇摇彩蛋)——它叫摇摇彩蛋。(教师摇动彩蛋)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声音?你觉得里面有什么可以让摇摇彩蛋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摇摇彩蛋来做一个关于声音的好玩的实验。

评析:当老师出示摇摇彩蛋之后,幼儿对彩蛋里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几个“为什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活动实施:了解材料,进行猜想与验证活动。

(1)介绍材料。

请小朋友观察托盘中有什么?

(2)了解材料。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球的软硬、轻重的区别。

师:请小朋友观察三个球有什么不一样?按一按,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三个小球虽然大小一样,但是它们用的材质不同,特性也不同:软硬不一样,轻重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钢球最重最硬,毛绒球最轻最软。

(3)猜想。

①提出问题,鼓励猜想。

师:老师再给小朋友三个空的彩蛋壳,把其中一个小球放进一个小彩蛋中扣好,就这样做出三个摇摇彩蛋。你们猜,哪个会发出最大的声音?

请幼儿将带有自己名字的“猜想贴”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

评析:这个带名字的“猜想贴”告诉我每个幼儿的猜想状况,在后面的环节中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叫幼儿回答问题,并且跟踪他们的思维变化。

②交流猜想结果。

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理由。

(4)验证操作。

①将三个小球分别装进三个小听筒中,试一试,摇一摇,听一听。

②记住发出最大声音的小球,将自己的“发现贴”贴在黑板记录大表上。

③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5)交流:

师:三个摇摇彩蛋发出的声音一样大吗?

哪个声音最大?为什么?

哪个声音最小?为什么?

哪个声音不大也不小?为什么?

为什么三个小球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刚才老师的摇摇彩蛋里放的是什么?为什么?(小彩蛋的声音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评析:这个环节的问题较多。幼儿起初有了新发现之后还非常兴奋,但是被老师连续地问了好几个“为什么”之后孩子的兴趣就减弱了。这说明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讲,科学活动还是以多操作、好玩为主,如果过多地关注追问、质疑,那么有可能扼杀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6)玩“声音找朋友”游戏:教师说“请拿出声音最大(最小)的彩蛋”,幼儿迅速辨别并拿出摇一摇,然后一起打开验证。

3.活动总结

师:钢球放在摇摇彩蛋里发出的声音最大,因为钢球最硬最重;毛绒球发出的声音最小,因为最软最轻;泡沫球发出的声音不大也不小,因为泡沫球不硬也不软,不轻也不重。三个小球因为是用不同材质的东西做的,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4.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找出一个自认为声音最适合做乐器的彩蛋,演奏“摇摇摇”;我们还要做出一些声音不同的响筒送到表演区,大家一起收集一些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放在彩蛋里面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活动延伸

1.游戏:“听听找找”。请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下听教师摇动彩蛋,然后迅速从自己的彩蛋中拿出和教师的彩蛋发出一样声音的彩蛋,一起打开验证。

2.自制小乐器:请幼儿寻找其他物品放在摇摇彩蛋中,感受发出声音的不同。

3.在科学区中投放小听筒,请幼儿进行声音配对的游戏。

活动反思

1.借助经典探索材料,帮助教师减负,少走弯路。

以往我们往往会因为找不到科学、适宜的材料而导致科学活动过程中无端生出许多不必要的干扰。而现在有了经得起推敲的经典材料的支持,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也减轻了老师找材料的负担,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这让我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幼儿的反应和与他们的互动过程中。

2.将科学活动艺术化,提高了科学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本次活动中我尝试引导孩子们对艺术活动中的小乐器发起探索,最后又结合孩子们的兴趣进行了探索后的乐器演奏,把原本严肃的科学活动做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艺术化的探索活动,既严谨又不失趣味,这是一个小小的突破。

3.对于科学记录表的使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的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反思我刚一开始在试课时精心设计的幼儿用记录表,确实干扰了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使得几个幼儿的参与不积极,同时在活动中的追问也不适合中班初期的幼儿,干扰了孩子们积极探索的兴趣。经过园领导的指点,我大胆“砍臂”,只选用了黑板集中记录,孩子们的课堂有效操作时间倍增,极大地满足了幼儿操作、探究的需要。

幼儿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陆上动物产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壳。鸟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的鸭嘴兽和针鼹科都下蛋。

幼儿园中班教案《青蛙与蝌蚪》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

3、素描纸、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诗画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1、诗画:

大脑袋,长尾巴,

变成蝌蚪小娃娃,

游来游去找妈妈。

一个桃子裂开口,

两片叶子绿油油。

再画两个小喇叭,

变只青蛙呱呱呱。

2、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像不像?它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的是什么?青蛙妈妈在哪个季节产卵?卵变成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要以上四个过程,从卵变成青蛙要70多天。

(2)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3)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蜗牛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五、幼儿绘画《蝌蚪》、《青蛙》

幼儿自由选蝌蚪或青蛙进行绘画活动。

六、结束部分:

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

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养殖蝌蚪供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农村的孩子对青蛙和蝌蚪非常熟悉,能很流利的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解了青蛙的出生和生长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幼儿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我把快乐诗画与本节活动相结合,更符合幼儿特点,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

幼儿百科: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

幼儿园中班教案《摇篮》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图片,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幼儿百科: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还有一种专为婴儿睡觉的时候唱的歌,名为《摇篮曲》。通常十分轻柔,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相关推荐

  • 2020主题活动教案教案:摇滚青蛙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摇滚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安静、专注、有序地阅读图书,鼓励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装扮和表演,大胆表达...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摇摇小彩蛋》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对探究不同声音产生兴趣。 2.知道物体的材质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物体的不同特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
    2020-11-0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青蛙与蝌蚪》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了幼儿...
    2020-11-1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摇篮》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2021-01-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蝌蚪变青蛙》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培养幼儿对青蛙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
    2020-11-12 阅读全文

中班主题活动摇滚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安静、专注、有序地阅读图书,鼓励幼儿观察并讲述青蛙乐手们的装扮和表演,大胆表达...

2021-05-1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够对探究不同声音产生兴趣。 2.知道物体的材质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物体的不同特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

2020-11-0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了幼儿...

2020-11-1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2021-01-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培养幼儿对青蛙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

2020-1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