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岁前情感沟通重于智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1-04-05

三岁幼儿故事。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三岁前情感沟通重于智力培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如今的年轻父母们远比上一代人更重视早期教育,但过度和失当的早教也频频出现。近日,一部《0-6岁儿童大脑之谜》的宣传片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五个月识字,一岁半能认200个汉字,三岁脱盲,六岁就能博览群书……”教育专家指出,目前早教已经呈现了“过度化”的倾向,这是家长的功利思想所致,需要提高警惕。

记者观察:

3岁脱盲13岁读大学?早教被“神化”和“贵族化”

“五个月就能识字,你相信吗?——听说有一种“立体早教”,可以让孩子一岁半就能认200个汉字,做大学老师的齐先生感觉自己真的是“需要进步了”。“现在的科技一日千里,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万一人家真的有好方法呢?”记者采访发现,目前,部分早教产品鼓吹“可以帮助孩子三岁‘脱盲’,13岁就能读大学”,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注。虽然未必相信完全是真的,但很多家长都愿意买回来试一试。“反正就600块钱嘛,如果真能帮孩子从小增强学习能力,那真是便宜呢!”

40分钟200元,你上得起吗?——记者采访发现,自几年前“早期教育”的理论进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在广州的街头巷尾涌现,价格也往往不菲,一些大品牌的早教课,40分钟就要收200多元钱,“比上大学还贵”。但即便这样,早教机构的学位甚至是“一票难求”,如果报名晚了,还排不到想要的上课时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早教”理念甚嚣尘上,很多专门培养早教师的培训机构也跟着火了起来。家长对早教的重视催生了庞大的早教市场,但部分商家夸大的宣传和家长们的心态“一拍即合”,使得早教产生了“过度化”的倾向。

家长心态:

挨贵上一课究竟值不值?

“你家孩子去了哪间早教?”记者采访发现,取代几年前的“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吗”的话题,现在0~3岁宝宝的家长们见面聊得最多的话题是早教机构的选择。家长们互相对比着早教中心的环境、师资和价格,虽然心里未必认同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但总想着“别人家孩子都上了,我家宝宝也不能落下。”

“为了孩子,不怕多花钱”

虽然和老公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只有5000元,在广州一家知名早教中心上过体验课以后,吴小姐还是毫不犹豫地给1岁多的女儿花1万多元报了名。“学费是不便宜啊,但是贵肯定有贵的道理,一分钱一分货嘛。以后孩子面临的竞争压力多大啊,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努力了。”

“别人都学,不能落下咱”

“宝宝在家里没什么玩伴,所以我就想着要让他上早教班了。”荚荚也给孩子花了1万多报了早教班。“那里还有很多玩具可以玩,孩子很喜欢。早教班不设‘玩耍票’,来这里,就必须要上课,要交学费。至于孩子有多少收获就不知道了。反正小区里很多小朋友都在这里上课,落下了我们可不行。”

“虽然没报,心里总不踏实”

李小姐的女儿楠楠现在一岁三个多月,可在同事看来,李小姐已经快变成“祥林嫂”了。遇见有宝宝的同事,李小姐便打听:“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吗?去的哪一家?多少钱?好不好?值不值?教学方法有什么特色……”李小姐对记者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上早教,虽然自己拿不准还没给孩子报名,可心里总是不踏实。

“不想报了,不知会不会错”

Annie现在在家专职带女儿,出国留学回来的她觉得,对小孩适当地引导就可以了。“感觉早教不是太有必要。父母多陪陪小孩对于小孩的成长比让小孩子上早教更加重要。”但是每天看着报章电视里关于早教的内容此起彼伏,Annie并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想法,渐渐地开始动摇了。

专家观点:

三岁前情感沟通重于智力培养

“0-3岁的早教重点是养育孩子。三岁以前,对孩子最重要的并不是教育,而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爱和安全感。”专家提醒,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越来越早把孩子带到陌生环境,还常常觉得“是不是孩子胆子不够大”,却忽视了0-3岁宝宝对父母的情感依恋。

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导朱家雄表示:“0-3岁孩子需要和父母‘捆绑’在一起,获得充分的安全感。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和早教比起来,让孩子与父母待在一起更为重要。”

现在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情感冷漠”,其实和早年“爱的缺乏”有关。专家提醒:如果想让三岁以前孩子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迫切的需要。

早期教育过犹不及

在近日举行的“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上,华东师大早教专家李季湄教授认为,“现阶段许多早教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的训练。”专家指出,早期教育是有必要的,但要提防目前的过度化倾向。“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并不反对家长陪孩子一起上早教课,毕竟这也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活动,但在经济能力一般的情况下,家长完全不必认为孩子不上早教班就一定会落在别人后面,在三岁前,家长的爱已经足以让孩子很好地成长。”

“superman心理”疯狂教育让孩子负重前行

国外研究显示: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世界范围内从很小就开始学习的孩子增加了四倍。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早教中心,更是有超过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对于这种时代压力造成的父母心态,专家用“superman心理”来形容。但专家提醒:“追求完美成了惯性,会使孩子在生命中负重前行。”

超前教育有碍身心健康

现在一些早教机构专门在认知能力上下工夫,尤其是认字,因为“很小就能认很多字”非常容易打动中国的家长。有些地方甚至自己制定了一些孩子智力发展的“参考指标”,指导家长遵循这种指标来培养孩子。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表示:“如果家长根据这种未必科学的‘指标’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往往容易发现孩子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产生让孩子进行早教的需要。但实际上很可能变成超前教育。”

据专家介绍,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有幼儿园老师发现,班里认字能力超前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对于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尺度,一味强调教育而忽视了孩子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其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一岁看大,三岁看老


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及影响因素: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接近3岁的宝宝在性格上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个体倾向,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将利于宝宝适应未来的社会交往和竞争。影响宝宝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大家公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的性格、家庭的教养方式等。以下是几种类型的父母性格、教养方式及对宝宝可能的影响。父母性格:柔弱、内向、胆小。教养方式:过分保护和限制。对宝宝可能的影响:胆小怕事,承受力差,缺乏竞争力。父母性格:暴躁,爱大喊大叫,缺乏耐心。教养方式:爱体罚训斥,缺乏温情或走极端,反复无常。对宝宝可能的影响:攻击性强或胆小怕事或双重性格,长大后溺爱自己的宝宝。父母性格:热情

,开朗,大方,豪爽。教养方式:民主,平等或**,缺乏引导。对宝宝可能的影响:活泼,大方,沟通能力强,富于想象,有创造力或自私小气。父母性格:冷漠,缺乏热情。教养方式:对宝宝的成长漠然置之。对宝宝可能的影响:缺乏信任感,无上进心,事事无所谓,对他人冷漠。父母待人处事:正直,勤奋,进取,向上。教养方式:要求严格,做事认真,有明确目标。对宝宝可能的影响:学习努力,认真,有忍耐力,不怕挫折。父母爱清洁或洁癖教养方式:讲究整洁卫生或不能容忍丝毫凌乱和不洁净。宝宝可能的情况:爱清洁、爱劳动或脏了也无所

谓,推给父母来处理。小家庭或三代同居的大家庭如果家庭气氛温暖、祥和,充满关爱而且尊老爱幼,那么宝宝就会爱护别人、愿意与人分享并乐于助人;如果家庭里夫妻不和、婆媳不和,并且充满对立和攻击,家庭成员互不关心,那么宝宝容易形成自私自利、没有长幼之分、缺乏尊重;如果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教养方式不统一,那么宝宝就会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采编自《聪明宝宝》

教三岁宝宝自我介绍


教三岁宝宝自我介绍

谁家的孩子谁不爱?磕了、碰了都心疼得不得了,要是丢了,那还了得!可只要带着孩子出门,家长就是再小心谨慎,也免不了万里有个一。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介绍,并掌握一些求助技巧才是以防万一的“法宝”。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心理科史杰介绍说,3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人的80%,具备了独自面对危险,冷静处理事情的本领。所以应该在这时教会宝宝自我介绍,描述关于自己的一些信息,以便他们在意外走散时,可以向外人求助。

史医生指出,宝宝需要记住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名字、年龄、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电话号码、姓名等。

父母教这些内容时,说话语速一定要放慢,吐字尽可能清晰,并反反复复和孩子讲这些信息,让他们逐步加深记忆。待孩子慢慢熟悉这些信息后,就要以提问的方式来模仿、讯问孩子,让他们自己回答。

刚开始,孩子可能不能完整地回答出来。这时,父母要耐心从旁诱导,循序渐进地让孩子自己说出完整的答案。

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将这些信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如果在商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然后引导孩子利用学到的知识,想出办法来:去广播室找阿姨广播;让服务台的叔叔阿姨给父母打电话;或者告诉警察叔叔家里的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等。虽然有些方法可能很幼稚,但只要是他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就会很容易记住。

三岁前入托有害幼儿心理


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就可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入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学走路时就被送到了托儿所。许多儿童专家称托儿所是“监狱”,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那里,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他们一直在那里呆到上学,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数量成千上万,约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

但是,据英国报道,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各国政府把增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政策,仅在英国,就有25万名三岁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从6个月大到3岁的孩子“扔进”托儿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孤独中度过。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具有20年的儿童教育经验,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现在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但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声称父母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老师,托儿所和幼儿园只不过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为,最好的托儿所试图满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那些差的托儿所根本无法照顾到孩子,只是给他们提供吃喝,完全让他们自己活动,这些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他们感到失去母爱的凄凉,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孤独感看了让人心碎。

研究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易发展反社会行为

比杜尔夫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对三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三岁宝宝的教育跟其他年龄层应有所区别。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及时捕捉这一年的幼儿教育关键期,对宝宝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三岁宝宝的教育,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智商方面:

早期阅读: 每天和孩子一起看一篇故事,用家里的大狗考利或者再去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故事书。故事要短小精悍,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加入一些形容词或者成语,丰富他的语言能力。给孩子讲故事的同时要求他复述,或者让他自己看着画面编故事。无论孩子编的是什么,都要鼓励他说下去,刚开始时可以帮助他一起编。

角色扮演游戏:和孩子一起玩看医生,来客人了,去家乐福购物,警察叔叔抓坏蛋等游戏,家长可以自己编一下游戏内容,稍微丰富一点。你和宝宝一人扮演一个角色,如看医生的游戏,一个扮医生,一个扮病人。平时教他注意观察所扮演的这些角色。

增加知识面:可以通过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如各种动植物和建筑的名字,各种商店的用处,以及看着天空给孩子讲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情商方面:

品质的培养:每天抽一定时间和孩子聊天,让孩子讲讲幼儿园的生活,然后灌输一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过读故事的方式灌输,一个故事讲完后用简单的话总结这个故事所体现的那些好的品质。不断重复,加强印象。

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灌输孩子必须具备爱心,知道关心别人,同情弱者。平时在路上看见乞丐可以对孩子说说他们很可怜之类的话。还可以要孩子爱护动物和植物等等。

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机会让孩子决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给孩子两件衣服,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出去玩可以让他选择玩的地方。平时孩子要自己做的事情,尽量不要拒绝,如果要拒绝,需要告诉他原因,并对他的这种热情给予肯定。

以赞赏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不要打孩子,那是最伤害孩子心灵的。不要讲粗话,注意以身作则。

三岁前入托危害儿童健康?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临床医学家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

太早入托更富有攻击性

这位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小童应享受父母一对一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亲情氛围有利心理健康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儿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亲情氛围,托儿所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

三岁以前,开发孩子哪些潜能?


根据实验研究表现: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4-5岁儿童通过朗诵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4岁以内是儿童形成观感知觉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情绪和感性为主,以后才是以知识为主。

因此父母对孩子应以进行感知训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的培养为主,不要过分强调文化知识教育,更忌急躁。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讲究科学,不能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

然而,对孩子的启发,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带领孩子上公园。进大自然,游玩时,可运用自然景物及人文景观中丰富有趣的知识,如昆虫、植物、名胜古迹等,采用边游玩边观察,边讲述以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提问的好习惯。为入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比之下,那些不顾儿童成长规律,拔苗助长,一味地让孩子读英语、背古诗、做算术,0岁识字,三岁扫盲的父母,并不可取。

但担心孩子太小,怕用脑过度也是错误的。三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人的80%,是智力发开的关键时期,孩子大脑在丰富的环境和合理的引导等外来刺激下,脑细胞反获得急恰在此时生长,开始工作,并逐渐发育成长,成熟。因此对三岁以前的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有利于智力的启迪。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三岁前情感沟通重于智力培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岁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三岁宝宝自我介绍 谁家的孩子谁不爱?磕了、碰了都心疼得不得了,要是丢了,那还了得!可只要带着孩子出门,家长就是再小心谨慎,也免不了万里有个一。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介绍,并掌握一些求助技巧才是以防万一的“法宝”。 解放军第...
    2020-01-11 阅读全文
  • 一岁看大,三岁看老 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及影响因素: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接近3岁的宝宝在性格上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个体倾向,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将利于宝宝适应未来的社会交往和竞争。影响宝宝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大家...
    2020-11-05 阅读全文
  • 关于三岁孩子的语言能力 导读:孩子的好奇心、兴趣和热情是多么令人叹服。这些牙牙学语的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给孩子越多的鼓励,他的言语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而有趣。 许多三岁的幼儿不是滔滔不绝问这问那的,就是详详细细地告诉...
    2021-11-09 阅读全文
  • 三岁前入托有害幼儿心理 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
    2022-03-15 阅读全文
  • 教三岁宝宝自我介绍 教三岁宝宝自我介绍 谁家的孩子谁不爱?磕了、碰了都心疼得不得了,要是丢了,那还了得!可只要带着孩子出门,家长就是再小心谨慎,也免不了万里有个一。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介绍,并掌握一些求助技巧才是以防万一的...
    2020-01-15 阅读全文

谁家的孩子谁不爱?磕了、碰了都心疼得不得了,要是丢了,那还了得!可只要带着孩子出门,家长就是再小心谨慎,也免不了万里有个一。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介绍,并掌握一些求助技巧才是以防万一的“法宝”。 解放军第...

2020-01-11 阅读全文

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及影响因素: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接近3岁的宝宝在性格上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个体倾向,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将利于宝宝适应未来的社会交往和竞争。影响宝宝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大家...

2020-11-05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好奇心、兴趣和热情是多么令人叹服。这些牙牙学语的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给孩子越多的鼓励,他的言语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而有趣。 许多三岁的幼儿不是滔滔不绝问这问那的,就是详详细细地告诉...

2021-11-09 阅读全文

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

2022-03-15 阅读全文

教三岁宝宝自我介绍 谁家的孩子谁不爱?磕了、碰了都心疼得不得了,要是丢了,那还了得!可只要带着孩子出门,家长就是再小心谨慎,也免不了万里有个一。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介绍,并掌握一些求助技巧才是以防万一的...

2020-01-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