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学龄儿童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

发布时间:2021-03-27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儿童歌谣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孩子的成长历程很漫长。有人曾经问我,孩子多大了,才算是长大了?

我说,只要妈妈还有力气,或者更夸张一点说,只要妈妈还有一口气在,孩子就不算是真的长大了!

面对这么漫长的成长岁月,从6岁到12岁,也就是在行家的专业术语中所谓的学龄儿童阶段,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哪些特点呢?

第一,孩子从上小学开始,才面临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而且这个竞争的结果是可以用考试的分数来量化的。

它并不像在幼儿园里那样宽松,虽然也有竞争,但成果的优劣只是由老师的喜好来评判。所以,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面对如此残酷、如此一翻两瞪眼的竞争结果时,他幼小的心灵绝对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保护的。而且,孩子在这个时期所建立的“自我图像”,也会对他日后面对竞争情境时的性格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从幼儿阶段进入到学龄儿童阶段之后,孩子的生活从本质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前是“游戏性质”的生活,现在则转变为“工作性质”的生活。还没上小学之前,孩子不管是去上幼儿园还是在家里背古文,都是在游戏的氛围下进行,老师虽然也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但父母和老师都不会以太认真的态度去严格执行。可是上了小学之后,各种活动都变得严肃起来,上课得规规矩矩地坐着,必须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回家得按规定写作业,还得参加实打实的考试。所以许多孩子在这种生活本质上的转变中遇到了调整的困难,为日后的低成就埋下了伏笔。

第三,从认知和思维方面来说,学龄儿童已经从“直觉思维期”进入到“具体运用期”。

也就是说,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完全靠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来获知,而是可以从别人的说明、解释、举例中获取新知。这种认知和思维上的转变,意味着他的世界正在逐渐放大,知识结构也在逐步通过不同的触角而形成。所以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帮他建立起良好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模式,那么将来他在面对更为严苛的学习挑战时,自然就会容易得多。

第四,从生活和活动的范围来说,学龄儿童的活动重心已经从家庭扩展到社会。

除了日趋沉重的学习压力之外,又要开始面对除了家人以外的“复杂”人际关系,例如班上可能会有喜欢欺负人的同学,可能会有喜欢跟老师打小报告的同学,可能会有爱表现、争强好胜的同学,因此,许多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会和在家里截然不同。如果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没能察觉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有互动上的困难,让他不得不独自承受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或情绪障碍,就有可能跟着他长大,甚至影响到日后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第五,孩子上小学之后,是最初开始和爸妈较劲的阶段,也是开始出现矛盾的阶段。

我曾经在一场对妈妈们的演讲中,弄哭了许多妈妈。我说,我们对孩子的“钳制”,大概最多只有6年的有效期。6岁以前,孩子总挂在嘴边的是“我妈妈说”;6岁到12岁,管用的是“我老师说”;12岁到18岁,变成了“我同学说”;18岁以后,又变成了“我女朋友(男朋友)说”;结婚以后,毫无疑问当然就是“我老婆(老公)说”了。

所以,孩子把崇拜的眼神转向他人,对父母来说是个令人难过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而许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其实也就是“主权之争”下的衍生品罢了!

第六,孩子6岁以后,在“心性发展”上也有明显的转变。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性蕾期”一度萌芽的对性的兴趣,到了学龄阶段会暂时被搁置一边。表面上,他们会开始排斥异性,喜欢和同性的朋友在一起,此外,也会表现出对性的厌恶。所以这个时期又叫做“同性期”或“潜伏期”。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开始模仿父母中与自己同性的一方,建立起所谓的“同性认同”。因此,男孩和爸爸要好,一起去打球、钓鱼、看球赛,向爸爸学习男人的事情;女孩则跟随妈妈去买菜、逛街、打扮,向妈妈学习如何做女人。这些都是心性发展的特点,也都是为接下来的青春期做准备。所以孩子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充分地作好同性认同,对将来的性别发展会有很好的帮助。

当然,孩子到了10岁左右,心性发展又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他们会表现得更排斥异性,甚至会出现嘲笑、捣蛋、捉弄等行为。其实,这些心性反应都是在为进入青春期而进行的自我防卫准备。在心理上,他们已经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会被喜欢的异性吸引,但与此同时,他们又被这莫名其妙的感觉吓到,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或处理它,所以就只好用更激烈的反应来隐藏内心的焦虑了。

另外,女孩的心性发展要比男孩快上一两年,身体的发育也来得较早,男孩在情绪和心理上多少会因此受到威胁,所以更会用激烈的行为来保护自己,但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很容易受到师长或父母的误解。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不正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不仅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也能减少父母对自己“教子无方”的自责和挫折感。

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的成长都是在健康平和中度过的,而且只要我们稍微留点心,适当地关注一些,就能听见很多爸爸妈妈以过来人的身份,带着五味杂陈的心理,先叹口气,然后告诉你这句话:“孩子的成长真快,一眨眼,他就长大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词语,训练儿童养成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培养孩子的朗读、默读和复述的能力。

③教给孩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

小学阶段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他最容易掌握的那些能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的特征。十岁左右到十三四岁,孩子开始能理解自然现象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掌握没有直观形象作支柱的概念,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比如,一二年级在学习简单的词汇时,都要辅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不需要借助图片都理解诸如社会、制度、纪律等较为抽象的词汇了。

小学阶段儿童想像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的想像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小学阶段儿童想像发展是向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现实过渡。6-8岁低年级学生的想像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仍以无意想像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像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大为增加;

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③想像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

④高年级学生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随着他们的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

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想像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全部印象和感受都与现实联系着,都是来源于生活。比方想像力丰富的孩子能单独一个人玩复杂的游戏,如建房子、机场、战壕,也能玩有一定主题的游戏,如想像自己是教师、医生或解放军战士,在自己周围看到与游戏发展相切合的背景。一根树枝,既能被孩子当作冲锋枪,也能代替马去骑。想像力丰富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更省劲一些,能较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


“让自己成长为自己”,让孩子成长为不同于其他人的极富个性的自己,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在对孩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7年为一个周期,孩子成长通常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成长阶段:7岁

这个阶段主要用于物质身体的建设,身体的成长极其迅速。在孩子的意识中,他自己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的生命力。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孩子好爬、好跳和好动。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就会透支生命力,而影响孩子的整体平衡发展。

教育要点:

在第一个七年里,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所以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没有正规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知识、智力方面的教学。玩耍是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做家务、过家家、扮演各种人物、看偶戏、捏蜂蜡、绘画、唱歌、跳韵律舞、听故事和做游戏,以及尽力去探索大自然。

保护孩子的生命力去着重于物质身体的建设。坚持有韵律和规律的作息和活动。

换牙是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象征。

第二个成长阶段:14岁

这个阶段主要是感觉的发展。此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外面的世界,用心体会,形成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在寻找楷模和权威力量来追随,并通过感觉来学习。这时孩子有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

教育要点:

孩子通过想象和感受来学习。教育和教学应以艺术的方法或通过艺术来进行。学习的方式一定要跟孩子的生活有联系,并让孩子有体验和感受。

青春期是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象征。

第三个成长阶段:青春期21岁

此阶段最活跃的是思想意识的发展。孩子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形成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增强,甚至会很固执。他执着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渴望探索这个真实的世界,并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

教育要点:

针对孩子求真、求实的天性,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加强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

相关链接:

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10件事

学龄前儿童的共同特点


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依然有共同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在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以供家长参考。

1、活泼好动

幼儿总是不停地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幼儿好动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儿童形成勤快、好劳动的良好品质。

2、好奇、好问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儿童喜欢提问。

3、易冲动、自制力差

这是幼儿性格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千万不要错过0-3岁早期开发的机会易受外界情景或他人的影响而情绪激动。行为变化,或者因为自己主观情绪或兴趣的左右而行为冲动。幼儿心理与行为受外界刺激和自身主观情绪的支配性很大,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幼儿又具有坦率、诚实的性格特征。他们的情绪、思想比较外露,喜怒形于色。对人真诚,不虚伪。

4、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幼儿的秘方性很强。他们很喜欢模仿别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

相关推荐

  • 小学阶段儿童想像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的想像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小学阶段儿童想像发展是向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现实过渡。6-8岁低年级学生的想像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仍以无意想像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像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
    2021-10-30 阅读全文
  •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
    2021-10-30 阅读全文
  • 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 “让自己成长为自己”,让孩子成长为不同于其他人的极富个性的自己,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在对孩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7年为一个周期,孩子成长通常可以分为如下三个...
    2021-11-05 阅读全文
  • 学龄前儿童的共同特点 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依然有共同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在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以供家长参考。 1、活泼好动 幼儿总是不停地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幼儿好动的...
    2022-02-23 阅读全文
  • 学英语第二阶段-成长阶段 成长是小学一二三年级时期,只要关注三件事:进入体系、听说突破、自然拼读即可。 儿童英语体系有很多中分类:标准体系是教学大纲、课程大纲、义务教育等阶段大纲;测评体系就是诸如考试,各种测试等;课程体系就是...
    2021-06-18 阅读全文

小学阶段儿童的想像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小学阶段儿童想像发展是向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现实过渡。6-8岁低年级学生的想像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仍以无意想像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像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

2021-10-30 阅读全文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

2021-10-30 阅读全文

“让自己成长为自己”,让孩子成长为不同于其他人的极富个性的自己,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在对孩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7年为一个周期,孩子成长通常可以分为如下三个...

2021-11-05 阅读全文

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依然有共同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在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以供家长参考。 1、活泼好动 幼儿总是不停地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幼儿好动的...

2022-02-23 阅读全文

成长是小学一二三年级时期,只要关注三件事:进入体系、听说突破、自然拼读即可。 儿童英语体系有很多中分类:标准体系是教学大纲、课程大纲、义务教育等阶段大纲;测评体系就是诸如考试,各种测试等;课程体系就是...

2021-06-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