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小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3-17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学习故事 幼儿园中班学习故事 这天上午,外面下着雨,于是我们只能在室内进行活动了,我们一起玩起了抢椅子的游戏,于是我把小朋友们开始分组,乐乐被分到了最后一组,其他小朋友开始游戏了,其他没有轮到的小朋友也参与了拉拉队的行动,但是只有乐乐似乎没有沉静到游戏中,开始这里跑跑、这里玩玩。游戏一环节结束后,我又要摆放椅子,又要放音乐,显得很忙碌,于是我开始冒出了一个好点子,何不让乐乐来当小管理员呢?于是我特地邀请:“乐乐,你来当小管理员吧,来帮助我摆放小椅子。”乐乐欣然答应了。忙的不亦乐乎,头上还出汗了呢。轮到乐乐玩游戏的时候,他也非常的开心。乐乐属于活泼型的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喜欢冒险、希望成为关注焦点的孩子,当他还没有轮到游戏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没有事情可做。其实这一类的孩子是渴望被关注的,因此这些活跃型的孩子是很敏感的。当活跃型的孩子得到充分安排和指导,觉得自己很能干或觉得成功地实现了目标时,他们变得更敏感,能意识到他人的需要、意识到服务他人的愿望。会渐渐变得合作,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因此对于这一类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很有价值的,能为别人做好多的事情,体现其价值观。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学习故事:小猫的故事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背景:开学初,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有一节活动《给爸妈写封信》。那时候,我班孩子对写信的格式都已掌握,也都图夹文地尝试过了。这次,主题活动《动植物王国》里,又有一节关于写信的语言活动《给动物朋友写封信》。经过了第一次的尝试,这次在写信的过程中,会喷出什么火花呢?
注意:老师把故事《给动物朋友写封信》完整地讲了一遍,抛出问题:“故事中,谁给动物们写信了?写了些什么内容?如果是你,你想给什么动物写信?”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其中,楠楠说:“我想给小猫写一封信,因为它太调皮了。”彤彤接着发表意见:“那,我也给小猫写封信。”熙熙也点头同意。小家伙们的写信时间开始了。轩轩突然问我:“老师,你好怎么写?我想写下来。”我立刻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一个大大的“你好”。没过一会儿,楷楷问我:“老师,对不起怎么写?”我也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下来。“老师,风怎么写?”“老师,冰怎么写?”“哦,原来这个冰里有个水字啊!”就这样,我们小朋友们的信完成了。
识别:《指南》中指出:“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比起上次,今天的写信过程中,孩子们的需求不一样了,他们开始主动要求写文字。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满足孩子们,我只负责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但不教怎么写。让他们像画画一样地把字画出来,感受这些字的外形,初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它。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孩子们的前书写能力。
回应:
1.做一个引导者。开学初,我们班就计划着重点放在大量识字这一块。日积月累中,孩子们已经潜移默化地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写、喜欢读。为了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的“读写区”里又增加了动物词组互动墙,孩子们很喜欢。
2.做一个支持者。活动中,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鼓励孩子用图画的形式把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但是,当有孩子突然问:“XX字怎么写?”的时候,我会很直接地告诉他们,写给他们看。我也不确定这是“前书写”的培养还是“小学化”的倾向。
学习故事:小尾巴
观察时间:***
观察者:周**
观察地点:小小班教室
观察对象:小小班一部孩子
上午我把前几天放在盆子里浸泡的豌豆发给孩子观察,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发现什么秘密。“哇!老师,这个豌豆坏咯。”铭铭激动的叫着,子俊拎起发了一颗发了芽的豌豆开心的说着:“老师,老师,豌豆长出尾巴了和小蝌蚪一样。”“这是种子的芽像线一样,直直的、尖尖的。”苏苏指着盆子里的豌豆种子得意洋洋地说道。“嗯,苏苏说的很对,这是豌豆的芽,可是为什么豌豆会发芽呢?”我给孩子们抛出问题。苏苏说:“因为要浇水,豌豆太渴了,它要喝水才能长出来。”“老师,豌豆芽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呢?”露露这时问道。
识别:幼儿天生就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心,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并发现其中的奥秘,喜欢探究也是幼儿的天性。从观察中可发现小朋友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冒出芽芽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其次你们还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够对冒出来的芽芽仔细的观察。
回应: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多知识不可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来获得,而需要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活动来获得。同时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作为成人一定要积极鼓励。对于“豌豆芽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呢?’’我会利用每天的过渡活动或者早晨来园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通过观察来解决内心的疑惑,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
小班学习故事:喝水
开学至今,孩子们已经上了5天学了,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动手做了。今天从户外活动滑滑梯回来,孩子们嚷嚷着要喝水,于是就一组一组请他们去喝。只见孩子们打开茶柜门,找到自己的茶杯去接水喝,拿得快的有的蹲在水龙头前按下按钮一下子就接到了水去旁边喝,有的弯腰等在旁边,有的挤在后面,还有的不管别人的茶杯在接水,只管把自己的茶杯放上去,两只茶杯叠在一起;也有小朋友不会按下按钮,左右旋转来旋转去就是不会往下按,教了他,第二次又不会了。看着一幅乱糟糟的场景,制作喝茶标记,建立喝茶常规是不容之后了。
放学后,我们剪了简单的绿色即时贴,从门口一直贴到水龙头前的地板上,中间还有转弯,这样可以延长等待线,多几个孩子同时排队;在旁边还贴了蓝色的喝水区标志,小朋友喝水时可以站在蓝线上,避免了以前让小朋友拿着茶杯长距离走到自己小椅子上再喝,中间会撒掉、撞翻等问题。
规则做好了,现在需要引导孩子们学习这个喝水的常规。我们一组一组带着孩子们认识标记线,再实践操作,本想这样一来喝水的问题肯定就解决了,简直是一劳永逸。但事实让我认识到小班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常规意识真的是比较弱,因为还是有好多孩子不能站在绿线上等待接水,到蓝线上安静喝茶,有的时候还是会挤在一起,甚至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多次学习按按钮还没学会,可见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是存在的,老师需要耐心教导。
在《指南》中,学会排队等待是小班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的行为习惯之一,也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方法。可见对小班孩子来说排队等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是需要学习的。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里一般都是孩子最大,哪里有等待的机会可以学习,所以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也是造成孩子们抢夺不排队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师不但要制定各种规则,还要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这种规则,更需要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共同引导宝宝养成健康有礼貌的好习惯。
从制作喝水规则到现在又过了8、9天时间,每天我们都在不断重复引导孩子们喝水时要排队的规则,努力终归是有结果的,现在大部分孩子能注意到绿线、蓝线,即使一时忘记,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能马上站好,喝水变得有秩序起来,孩子们在等待中还能互相说说话,交流也变得有秩序起来。有的还是不会接水的孩子需要老师不断提醒示范,因为如果任其接水会接个半天,影响后面孩子,时间一长又会引起其他安全问题,我们也在空余时间单独教这几个孩子如何接水,现在终于会接了。
小班孩子刚入园一切都要从新开始,要有很多规则要学、要有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引导,作为小班老师要放一百个耐心、一百个细心。就像喝水这么一件简直是太简单的事情,对小班孩子来说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如何在喝水这件事情里让孩子们学规则、学礼仪、学动手能力,还有其他一些能力是需要老师不断探索的。
小班学习故事感悟
在上学期初次接触“学习故事”后,老师们开始进行了“学习故事”的撰写,在老师撰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从寻找不足给予帮助,到发现优势给予支持,这不仅仅是撰写故事角度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改变。为了了解老师们的困惑和感受,我们对第一次的学习和撰写作一个调查,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使老师更好地支持孩子的主动学习!
填写时间2016年3月17日
填写人徐赟
初涉“学习故事”的感受
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用心留意幼儿的一举一动
其次,要有针对性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哇”时刻
个别指导后的理解
第一:教师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在撰写学习故事
第二:我们要把观察到的内容做一下识别分析,看看幼儿此时的表现,是否是在学习,幼儿此时都产生了怎么样的学习
存在的困惑
教师应该给与怎样有效的回应是对幼儿有提升作用
学习故事:小刺猬来了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大一班教室
观察对象:大一班全体幼儿
观察者:张**
观察背景:今天,点点小朋友将爷爷昨晚抓的小刺猬带到了班上,孩子们看到这位熟悉又陌生的小客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孩子们会跟小刺猬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注意:
一大早,点点爷爷拎着一个30厘米高、封闭的箱子走进了教室。点点说:“张老师,这个里面是我爷爷昨晚抓的田里的刺猬,我带过来给小朋友们观察。”听后,我连忙用手打开盖子,一个有碗大的刺猬蜷缩在箱子里面,一动不动。
到了晨间谈话的时间,我将装着刺猬的箱子拿到了前面,孩子们很好奇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我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孩子们来猜一猜这位小客人。“它的身上有刺,它还可以变成一个球......”我还没说完,孩子们就抢答起来。“是刺猬,是刺猬。”“老师,我想看看刺猬。”冒龚琪说,为了能让孩子都能清楚地看到刺猬,我们分组进行了“刺猬见面会”。有的孩子一打开盖子就立马缩回手,有的孩子则好奇的将盖子全打开,近距离的观察着刺猬。严蒋昊指着刺猬说:“你们看,它的头出来了,好小啊!”“老师,你看,刺猬身上的刺,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还有褐色的。”冒金义说。刘畅赶紧插进来:“不能碰它的刺,它的刺很硬的,它会用刺戳你的。”
近距离跟刺猬见面后,孩子们一下子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老师,刺猬身上都是刺吗?老师,这个刺猬怎么这么大啊?是要生宝宝了吗?老师,老师,刺猬它吃什么呀?等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学习故事:小舞台、娃娃家
乐乐今天扮演的是小舞台的小演员,游戏开始了,乐乐很快的来到了小舞台,第一次经过小舞台的时候乐乐和其他几个小朋友正在小舞台的表演服装,第二次来到小舞台的时候,小舞台里只剩下乐乐一个人,她一会敲敲小鼓,一会儿又将鼓放下,最后乐乐趴在桌子上眼睛望着对面的点心店,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满是羡慕。
游戏中,乐乐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说明乐乐喜欢参与同伴的游戏,能与提供的材料产生一定的互动。游戏最后,只剩乐乐一个人在小舞台,望着点心店里的小朋友玩游戏,满是羡慕,说明乐乐一个人在小舞台很孤独,渴望有好朋友一起玩。
乐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能与提供的材料产生一定的互动,在此基础上: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乐乐多与小伙伴一起游戏,交到好朋友。可以扮演小顾客,到小舞台观看乐乐表演。
娃娃家
珂珂今天玩的是娃娃家,游戏开始了,珂珂快速的来到了娃娃家,开始整理娃娃家的东西,不一会儿,小龙也来到了娃娃家,拎着篮子到小菜场买了好多的菜,不一会儿,小顾客涵涵来到了娃娃家做客,珂珂和小龙都拿出好吃的来招待涵涵,珂珂和小龙两个人同时拿到了披萨,谁也不让谁,珂珂说:“我是爸爸,我要拿的。”小龙说:“我是爸爸。”说完两个人仍然抢来抢去,最后将披萨打翻了。
游戏开始了,珂珂快速的来到了娃娃家,开始整理娃娃家的东西,说明珂珂对娃娃家的游戏比较感兴趣,等到小顾客涵涵来做客时,珂珂拿出各种好吃的来招待涵涵,说明珂珂乐于加入到群体活动中,喜欢个别人交往,珂珂和小龙两个人都想当娃娃家的爸爸,抢夺披萨谁也不让谁,说明珂珂和小龙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不能解决。
学习故事:海豚阅读区小插曲
时间:**
地点:海豚阅读区
对象:张**杨**
观察背景:
经典类绘本是以图为主的书,其语言简洁、图画优美、故事有趣,能大大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优秀经典的绘本,只要看图就能读懂故事的主要情节,不识字的幼儿也能通过图画进入故事世界,并从中发现乐趣。4-5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整天蹦蹦跳跳动个没完。他们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他们最喜爱做游戏、看电视、看电影、听故事、看画书等。所以这个阶段,带孩子一起看书,有助于孩子养成一生爱看书的习惯。阅读绘本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乃至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经典类绘本,让幼儿在享受经典类绘本故事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美感和审美能力。
注意: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今天张**选择了阅读区。只见你来到阅读区前,脱到鞋子,双脚踩在阅读区的蓝色软地垫上,直往放经典类绘本的书架边走去。来到书架边,你从书架上取出金典绘本《云娃娃》,坐在软沙发上认真地逐页看起来。我继续关注着各区域的孩子们的游戏。大约十分钟左右,我听到阅读区里传来了你的声音:“呀,是谁把绘本《云娃娃》里的一张故事画面撕坏了?《云娃娃》该多难过呀。”我寻声走去,站在阅读边。你双手捧着绘本《云娃娃》撕坏的那一面给我看,着急的表情在你脸上浮现。“想个什么办法能把撕坏的那一面弄好呢?”我用话语启示着她。坐在阅读区动物沙发上看书的杨**接着我的话:“张**,可以用透明胶带补图书。”“好呀,”张**对我说:“黄老师,我们需要一点透明胶带。”“好的,”我点点头给你们取来了胶带。只见张**把故事书放在地垫上,用手按住破坏的那一页,杨**则用两手拿着一段透明胶带小心地贴在图书被撕坏的地方,贴好后,用力按了按胶带。终于图书修好了,你们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耶,图书修好了,《云娃娃》不疼了。”张**笑着对杨**说:杨**,谢谢你帮我修好了图书。”“不用谢。”杨**坐在动物沙发上继续看起绘本故事。张**也高兴地拿起《云娃娃》坐到她原来的动物沙发上看起书来。
识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出:“4~5幼儿知道同伴之间要友爱、互相帮助,弱小的同伴与自己一样是有自尊的;懂得关心弱小的幼儿,能够产生怜悯之心,并能做到关心弱者。”张**,从你发现绘本故事《云娃娃》里的一张画面被撕坏了着急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虽然故事书是无生命的物体,但在你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你对被撕坏的故事书产生怜悯之心,说明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杨**呢,从你主动出注意帮助张**修补图书的过程中,看得出你不仅聪明会想办法,同时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老师为你俩的爱心行为点赞。
回应:
张**和杨**的这一爱心表现是你俩道德意识不断增长的重要表现,真棒!同时也给我带来启示: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遇到很平常的、非常熟悉的、真实的事件随时都在发生:如:小朋友摔倒了、生病了、老师嗓子哑了、妈妈手割破了等等,这些也都是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的大好机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情境来培养并强化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如果我们老师能抓住一切时机进行爱心教育,就等于随时随地在为幼儿提供做出友善、助人行为的实践机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幼儿的爱心一定会得到不断强化、巩固,从而形成稳定的品质。
小班学习故事《大自然的颜色》
今天的自然体验活动是让孩子们寻找大自然的颜色,你很感兴趣,拿着色卡开始了你的寻找行动,找到一片刚长出来小草,你蹲下来拿出你的色卡开始仔细地比较,你发现了这片嫩草比较接近浅浅的绿色,这是一种嫩绿色。接着你又去寻找另一片绿色,你发现了这片长长的绿草丛里比刚刚的那一片刚长出来的小草颜色更深,推了好几格色度,你发现这一片草丛是深深的绿色。你不断的寻找着不一样的绿色,一棵小树又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你发现了树叶大多都是深绿色的,但有几片嫩芽却是是浅绿的,原来一棵树上树叶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你兴奋地告诉我:它们这几片是新长出来的,是树叶宝宝。
老师的声音:
你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女孩子,你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对于大自然的一切都很感兴趣,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你有较好的生活经验,知道春天到了,树叶会发出新芽,而且颜色比较浅,是嫩绿嫩绿的。
接下来的可能:
我想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自然体验,感受初生生命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