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发布时间:2021-03-03

幼儿园的家长活动方案。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上期嘟嘟妈问,孩子心理素质差,接受不了不好的事,游戏输了或没有被老师表扬就会生气不高兴,这样输不起的孩子该怎么办?妈妈们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专家则认为培养乐观的性格才能正视失败和挫折。

跟孩子玩游戏用点儿“战术”

潼潼妈妈:潼潼曾经对学字游戏非常感兴趣,可她赢了就很高兴,输了就会生气。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好胜心理。在玩游戏前,大人每次都要先跟孩子讲 “大道理”:玩游戏,可能妈妈获胜,也可能宝宝获胜,无论谁获胜,对方都要祝贺。如果宝宝输了,妈妈要鼓励宝宝:“继续努力,自己努力就会胜利!千万不能 哭,哭是没有用的。”做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记住他的“诺言”,第一次游戏妈妈一定要胜利,通常孩子因为刚许诺过,不会立刻嚎啕大哭;第二次游戏,让孩子获 得胜利,这时妈妈可以装做很不高兴的样子,比如说:我不玩了,我输了,我要哭了。这时孩子一般会运用“大道理”:妈妈,你说的,输了要自己努力,哭是没用 的。每次玩游戏之前,重复一遍道理,几次过后,孩子就学会这个“游戏规则”,就不会大哭大闹,而且会知道要想胜利,只能靠自己努力。

妈妈态度“温柔而坚定”

小麦妈妈:宝宝喜欢和我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但开始时她总要求我按她规定的出手好让她赢。我拒绝了,我告诉她:游戏有规则,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 的想法来玩。当然开始时她完全不能接受,大哭大闹、诅咒威胁是难免的,到后来也会哀求。有时也想心软,觉得不要把孩子搞成这样。但转念一想,如果此时动 摇,就会功亏一篑。就是用那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我接纳你的哭闹,可不会答应你的要求。一次、二次,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闹的程度小了许多,慢慢 的,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那就是,她也是要输的,哭闹改变不了结果。

父母别当孩子面“争强好胜”

满满妈: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让他明白,生活中不会事事处处如意。父母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 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赢了不沾沾自喜,输了也不要乱发脾气、指责抱怨。父母要避免带着成人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输赢,把孩子的“第一”和 “最好”看淡,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胜利和挫折,不断地丰富自己。

让孩子总结输的原因然后奖励

笑笑妈妈:在小孩情绪低落时,家长要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比如,笑笑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就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 事情都做到最好,上一次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会越做越好。”我这样说,既告诉了小孩 失败和受挫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大人和小孩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小孩,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奖励的前提是要 小孩总结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平衡小孩“输不起”的心态。

专家意见 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努力。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他适当的安慰和鼓励。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他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挫折和失败打倒。

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的心态。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就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对孩子适当的正面教育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孩子遇 到挫折的时候,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他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 “输不起”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别用“冷暴力”凉了孩子心


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孩子已屡见不鲜,但记者昨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目前,以“冷暴力”形式虐待儿童的家长不在少数。

16岁的男生小林(化名)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3年前辍学在家。近来,他出现了一些怪异举止,如对人说“我要当经理了,随便一赚就是几百万”;偷家里的钱消费,一周花掉几千元;甚至对餐厅女服务员动手动脚。昨日,他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须入院治疗。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病区接诊医生马筠主任介绍,小林的异常行为源自其不良家庭环境。经交流得知,小林的父亲是一位高官,母亲只是普通工人,因两人感情不和,父亲平时很少回家,除了给生活费外,对孩子不管不问;母亲将自己对丈夫的不满转嫁到儿子身上,不仅在儿子面前埋怨丈夫,还常数落他成绩不好。在教育方面,父母两人潜意识中都对孩子有种“抛弃”心理。

马筠说,小林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的是“冷暴力”,属于情感虐待范畴。然而,不少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虐待孩子,甚至对这类行为习以为常。如有些家长(以父亲居多),因孩子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要求就对他不理不睬、拒绝爱抚和拥抱孩子,离婚后对孩子不管不问等,相对于“棍棒出孝子”等躯体虐待行为,这些情感虐待更隐蔽,会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成年后焦虑、抑郁、易怒、精神异常、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时导致品行障碍,当孩子出现反 社会倾向后,还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她强调,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敏感、漫长的过程,父母应以充分的耐心、细心,多与孩子沟通,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用亲情和爱呵护孩子的成长。

孩子“讨价还价” 家长别轻意妥协


易鹏妈妈最近被6岁儿子“讨价还价”的行为弄得心烦意乱:晚上,你要求他弹一小时钢琴,他会花半个小时跟你讲条件:周末带我去动物园,要不弹完琴我可以吃三块巧克力;早上,希望他在喝过牛奶后刷次牙,他说行吧,但今晚光看动画片不学拼音……易鹏妈妈发现自从在家里“发扬民主”、“与儿子平等对话”后,儿子哪怕在穿什么袜子上,都有得缠搅……

看透孩子“讨价还价”的心理活动

●其实一开始,“交换条件”都是家长主动提出来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弹琴,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考到100分,就给你买滑板。”所以,现在在付出辛苦之前,我想知道我究竟能得到什么好处。

●为什么大人能熬夜看电视而小孩子不能?为什么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须上兴趣班?这不公平!公平的办法是我能得到一点补偿,比如每星期吃两次肯德基。

●为什么总是大人来发布命令?为什么他们总要来打断我们的游戏,要我们干这干那?可以讲条件,多少可以换回点自由。

一旦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

●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被动状态”

孩子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会出于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东西,也不会有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会丧失所有的主动权,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谈妥条件就不做”。当“谈判”成了习惯,每一次“谈判”成功后,孩子就在准备下一次的“交易”了。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争议上

双方进行拉锯式的谈判,孩子从家长口中挤牙膏般挤出点“利益”,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使孩子专心思考及行动的时间变得很少。

●家长的权威受到挑战和磨损

最终,你会发现作为家长,你对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未对晚上睡前洗澡达成协议。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引发长时间的和谈,你还有权威吗?

不能夸大孩子的错误


不能夸大孩子的错误写这篇日记的时侯我一直在犹豫我的用词,刚开始我想写‘儿子又闯祸了!’,但是思来想去,我是不是夸大了孩子的错误?因为在大人眼里的错误,在孩子眼里有时是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儿子上星期五在幼儿园打了小朋友,回家后我将此事告诉了小爸,小爸听了就对儿子说:“这可不好,我要打一下你的屁股!”然后追着儿子象征性地打了一下。这时我发现儿子的表情很奇怪,从我‘告状’到小爸打他屁股的神态,不是害怕、担心、愧疚而是竖起耳朵倾听后的自豪、喜悦(这个词我不知用得准确否,因为儿子脸上带着笑容,我才这么说),刚开始我没太注意,也没多想,但是昨晚发生了另一件事,一下子让我认识到,在儿子面前我犯了致命性的错误,我讲述他所做的事的语气及表情,让他产生了岐意,他可能认为我是鼓励他、表扬他了,而且我又有可能夸大了孩子的错误,因为我所说的错误,在他眼里有时只时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昨天从幼儿园接回来后又遇上从北京回来的小朋友张家进,儿子接过小朋友爸爸递过来的小铲子就跟着小哥哥走了,我们家长跟在后面,后来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他们三个人在一起挖土,然后不停地将土扬起,三个小朋友笑作一团。这时我和另一个家长说话,眼光捎代着儿子,就见儿子拿起一小铲子土,正要上扬,恰好张家进小朋友喊儿子,儿子一转身回头手一抖,一小铲子土就倒进了张家进小朋友的嘴里。“爸爸,你看我的嘴呀!”张家进小朋友回头喊他爸爸,我见此情景有几秒钟的愣神,因为我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尽管在此前我们都警告过孩子们在扬土的时侯要注意不要扬到小朋友的眼睛里,但是没想到会进嘴里呀!我和张家进的爸爸几乎同时冲到孩子们面前,我赶紧对张家进说:“啊呀,对不起,别怕,没事,阿姨先给你擦一下吧!”张家进的爸爸连忙说:“没事,没事,先喝口水,吐出来,再洗洗就好了!”我这时再来看儿子,小家伙木然地站在那,他也被弄蒙了,我觉得儿子不是故意所为,拉住他说:“没事,没事,你是不是不小心才将土倒进哥哥的嘴里吧?咱们跟哥哥道个歉吧?”“对不起!”儿子小声地说。张家进小朋友在爸爸给收拾完后,又拿了一铲子土倒到儿子的脚上,这件事情到此就算了,因为不到一会功夫两个孩子又玩到一起了。

晚上回家我又将此事学给小爸听,此时儿子站在客厅里竖起耳朵听我们说话,我又发现了儿子的表情变化。说实话这一次我认识到我的表述对他的影响,尽量用词稍稍考虑了一下。但是------

经过这两次事情,我觉得谈论孩子的事情,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最好要公正事实求事地进行描述,不要加进自已的评论,最好能引导孩子让他自已知道自已的做法有什么不好之处,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如何去做。有时侯我们大人认为这件事做得不对,但是在孩子眼里没有什么,他还没有事非观念,而我们强加给他的观念后他就会变得委委缩缩,不敢放手大胆去尝试新的事情了,这就是处理问题不好留下的后遗症呀!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大他的错误,也要注意描述问题的方式方法,否则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呀!!

婴儿吃“手指”家长别打搅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李义民说,通常新生儿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其大脑尚不能指挥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到2-3个月时,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儿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对于他们来说,吮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起初他们只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吮吸两三个手指,最后发展到只吮吸1个手指,从笨拙地吮吸整只手,发展到灵巧地吮吸某一个手指,这说明婴儿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有提高。吮吸手指动作,促使婴儿手、眼协调行动,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嘴来了解外界,婴儿认为手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

对于婴儿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强行制止。如果孩子的行为实在过于频繁,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的小手进行抚摩、摆动,以转移其吮吸手指的注意力;会拿玩具时可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摇动、摆弄玩具,把婴儿的双手占住,使他无暇去吮吸手指。

专家提醒,家长需要做的是保持婴儿小手干净,保持婴儿口唇周围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湿疹。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然经常吮吸手指,就可视为一种不良行为,需细心了解形成原因,耐心纠正。

如何对待孩子的过错――惩罚


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话》

对于孩子特别的过错,惩罚也是不能缺少的,关键在于把握惩罚的尺度,发挥处罚的积极作用,防止和消除消极作用。

惩罚的分类

就惩罚实施的主体而言,惩罚可以分为自然惩罚、社会惩罚和父母惩罚。

自然惩罚是指孩子因为违犯自然规则而受到的来自自然的惩罚。如没有记住父母的教导,被火烧伤、被水烫伤,都属于自然性惩罚。天气太冷而不愿多穿衣服所导致的挨冻,过分挑食或不认真吃饭要挨饿,都属于自然性惩罚。

社会惩罚是指孩子因为违犯社会规则而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惩罚。如打碎邻居家的玻璃要赔偿,或者要为邻居更换;弄坏伙伴的玩具,要向伙伴道歉并赔偿;都属于社会惩罚。

父母惩罚是指孩子不听父母的教导而导致过错,特别是任性、坚持过错时,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惩罚。

有些惩罚是不能选择的。但从孩子的教育来说,应该自然惩罚优先、社会惩罚次之、父母惩罚最后。因为自然惩罚会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到父母教导的意义。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围内、不给孩子留下身心遗憾,自然惩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社会惩罚会让孩子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在接受社会惩罚的过程中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是利益共同体,要共同承受过错的责任,这对形成孩子的规则意识,并遵循社会规则,乃至成年后遵纪守法,都是有益的。从客观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是最难掌握的。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免受自然惩罚和社会惩罚,因此是需要的。但一旦过分、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误解,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对抗。惩罚过多,还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形成自卑感和无能感,失去主动性、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动机。而如何惩罚孩子,也是令父母十分头疼的问题。

就父母惩罚的动机来说,惩罚应该分为以惩为主、以弥补过错后果为目的的惩罚。和以罚为主、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记忆为目的的惩罚。

对于特别严重的无意过错,应该实施以弥补过错后果为目的的惩罚。

对于特别严重的有意过错,应该实施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记忆为目的的惩罚。

父母惩罚的方法

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包括“关爱撤出”、“权力维护”的成分。

关爱撤出是指失去父母关爱、以及由此失去特权,如没收儿童的玩具或糖果,取消带他们去看电影的计划。

权力维护是指运用父母的权力,让儿童引起注意、停止过失举动。在这些活动中,维护父母的权力。

在使用惩罚时,要有口头言语的伴随,让儿童知道行为的后果。这些言语既有警告性后果,“你要如果,我就……”,体现父母对过错行为的愤怒。也要有关爱性的后果提示,“你如果这样做,就会……”,体现父母对过错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对孩子的关心。通过以上两个方面,从认知和情感上影响儿童。

以下方法供家长参考:

语言批评。当孩子犯有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先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他;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讲述自己行为的过程,往往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并且会越说声音越小。因此,父母耐心听孩子的讲述,既是尊重的表现,也是教育的过程。等孩子讲完以后

孩子有这6种表现,可能智商极高!家长别忽视!


我们家的小家伙绝对属于熊孩子的类型,经常唠唠叨叨给你说一堆道理,偶然还要给你分析事情的原因,一说就一直停不下来。有时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也许你还会遇到孩子爱动,充电三分钟运动一整天,陪着他,感觉自己被掏空了。

你也许还会遇到以下6类孩子,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好。或者,他们就是未来中国的“爱因斯坦”,他们有智商特高或有特殊才能,家长一定要好好培养起来。

01、话唠

“话唠”是特别让老师头疼的“熊孩子”类型,不仅影响老师上课,还影响同学学习。相信此类孩子的家长也经常被老师“关注”吧!

其实,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语言丰富,表达能力很强,只是作为小孩子,较缺乏自制力,暂时不能控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也不知道什么场合适合讲话,所以才会像个小喜鹊一般,不停地喳喳喳!

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因此强烈的谴责孩子,因为这很有可能抹杀孩子的“说话”天赋,说不定以后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记者、主播之类的,而且能说会道的人在社会上也比较吃得开,要知道,小孩的自尊心是很强的,过度责骂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不过,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家长也需适当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或者让孩子放学后专门讲讲学校发生的故事等等。

02、爱发号施令

这类孩子在某些人眼中是“领头羊”,可是在某些人眼中是就显得有点自私、爱出风头。不管怎样吧,不能否认的是,这类孩子普遍有着较强的主见性、领导和组织能力,说不准可能以后就会成为领导人。

03、攒零用钱

其实我还蛮佩服这类孩子的,小时候自制力就能那么强!能有效控制自己欲望的人,相信做起事来也不会差。目标、雄心、自信等都是很厉害的。

04、特别爱讲小故事

这类孩子跟“小话唠”不一样,他们就是特别喜欢故事,经常嚷嚷着让你讲故事、或者让你听他(她)的故事,有时候还特别爱扮演故事里的人物。

经常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他可能会说“这只小狗可能是哮天犬”之类的,不要打断他的思路、想法,让他自由的发挥,毕竟每个小说家都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岂是尔等凡人能够理解的。

05、多动症

对于“多动症”,很多人把它归结为一种病,但我更愿意说他们是“运动细胞”太发达,活动就是他们的生命,静下来就等于扼制了他们的命脉。

一般这类孩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不错,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加以培养,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

06、爱分步总结问题

我们家的那位小家伙,经常会把他很喜欢的一些事情发展,按照“1、2、3……”来总结,他会告诉你,第一步应该这样做,然后第二步进入关键,还要有个总结的ending。有时候我和他爸爸都很惊讶,我们完全没有注意过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会能如此详细地总结归纳。

有次我们特意问孩子,那个机器是怎么运转的。孩子指着机器,一步步告诉我们,一开始他这样说:“妈妈,你赶紧看这里……”原来孩子有细心观察。

这类型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能一边观察一边分析,而且对事情的发展会有自己归纳总结。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做掌控全局的人,而且能清晰分析结果,好好培育,说不定日后就是领导级的人物。

一个孩子之所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天才,是因为父母或者老师对他因材施教。父母发现了他的优点,并根据优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他的才华得到了尽可能的发挥,成了那个领域的佼佼者。

一个孩子之所以没有成为天才,并不是他没有才华,也并不是他没有任何能力。可能是他的才华或者能力成了当时的“缺点”,又或者父母或者孩子本身都不知道优点如何发展。也有可能你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觉得孩子的才华是“缺点”,总是给予否定,慢慢地,父母错过了孩子的培养。

现在很多父母都会找专家寻求教育的答案,其实答案就在于你自己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即便孩子一身“缺点”,用心发掘,耐心指导,总有那么一天,孩子总是能有一番成就。

父母永远离孩子最近,最能教育孩子,也最能成就孩子。

总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引导教育方法。

专家问答: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在儿子5岁的时候,我给他在小区附近报了个画画兴趣班。当初是为了不让他在家看动画片。刚开始他很排斥,都是强迫着才去,一个月后他才慢慢接受。如今,孩子读小学了,我们打算给孩子换成跆拳道班,他又不愿意去,甚至还说要回去画画。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儿童心理专家缪卓锦:为什么要换一个兴趣班?到底是孩子为了兴趣去上还是妈妈为了自己的兴趣让孩子去?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过程称为“补偿”,父母为了补偿自己没实现的愿望,于是强迫孩子去学习跆拳道。

反过来想,妈妈自己愿意学跆拳道吗?白女士您为什么会对跆拳道产生兴趣?您肯定在里面投入了一些别的东西。我见过很多如您这样的父母,把自己人生里很多愿望一股脑儿交给孩子,希望孩子去实现。

于右任老先生说过,“人生七十才开始”,白小姐您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无论是跆拳道还是开飞机,它都属于你自己,是你自己的追求,你有权利去追求。时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追求理想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充实,同时示范给孩子看——妈妈有毅力和恒心去追求理想。教育者,莫此为大,孩子会被妈妈的坚毅吸引,模仿妈妈做的事情,这就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

家园共育《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家长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孩子面前家长别消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
    2022-04-22 阅读全文
  • 孩子上小学,家长别陪读 很多家长在孩子升入小学之后,都沦为“陪读”、“侍读”,而且对这种状况感到无可奈何,“孩子小,记不住作业”;“不看着她,她就不写作业!” 孩子初上学在家做功课时,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有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 孩子不午睡,家长别紧张 伊伊在家里一直有午睡的习惯。但是入园一周后,我们没有想到,遇到的最大挑战,竟是她的午睡问题。老师向我们反映,只要一听到“小朋友,我们要准备午睡了”,女儿就会哇哇大哭,无论老师怎么劝说,就是不肯上床。这...
    2021-04-20 阅读全文
  • 家长别用“冷暴力”凉了孩子心 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孩子已屡见不鲜,但记者昨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目前,以“冷暴力”形式虐待儿童的家长不在少数。 16岁的男生小林(化名)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3年前辍学在家。近来,他出现了一...
    2021-12-28 阅读全文
  • 孩子“讨价还价” 家长别轻意妥协 易鹏妈妈最近被6岁儿子“讨价还价”的行为弄得心烦意乱:晚上,你要求他弹一小时钢琴,他会花半个小时跟你讲条件:周末带我去动物园,要不弹完琴我可以吃三块巧克力;早上,希望他在喝过牛奶后刷次牙,他说行吧,但...
    2021-08-17 阅读全文

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

2022-04-22 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在孩子升入小学之后,都沦为“陪读”、“侍读”,而且对这种状况感到无可奈何,“孩子小,记不住作业”;“不看着她,她就不写作业!” 孩子初上学在家做功课时,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有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伊伊在家里一直有午睡的习惯。但是入园一周后,我们没有想到,遇到的最大挑战,竟是她的午睡问题。老师向我们反映,只要一听到“小朋友,我们要准备午睡了”,女儿就会哇哇大哭,无论老师怎么劝说,就是不肯上床。这...

2021-04-20 阅读全文

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孩子已屡见不鲜,但记者昨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目前,以“冷暴力”形式虐待儿童的家长不在少数。 16岁的男生小林(化名)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3年前辍学在家。近来,他出现了一...

2021-12-28 阅读全文

易鹏妈妈最近被6岁儿子“讨价还价”的行为弄得心烦意乱:晚上,你要求他弹一小时钢琴,他会花半个小时跟你讲条件:周末带我去动物园,要不弹完琴我可以吃三块巧克力;早上,希望他在喝过牛奶后刷次牙,他说行吧,但...

2021-08-17 阅读全文